登陆注册
14275800000013

第13章 散文(12)

可是,海子质疑:“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声嘶力竭,宣称“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的海子“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注:《春天,十个海子》,写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3点至4点,这首诗完成不到两周后,海子即自杀)。如果说,这是一个不自量力的诗人,和整个人类的对抗——他竟然为黑夜辩护,那么他的死亡,肯定充满了愤懑和挫败感。然而,又怎样去理解同样出现在诗中的句子:“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这是一个将死之人的不甘,还是以“繁殖”的诱惑来劝阻自己的冲动?

或许海子的呼喊过于锋利,以至于我长久以来徘徊在疑问之中,却独独听不进去诗中的任何一句。可它们已然刺痛了我,那些曾因为海子质疑曙光而生的疑惑,又全部被用来质问那些流逝黑夜的愿望:你们到底期待什么?

黑夜除了自己便一无所有,你不能向它索取黎明和曙光。相反,它存在的意义不是流逝,却是保存和联系。夜是一条绳子,但往往被视而不见,就像我们看不见它没有棱角的颜色一般。《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诗经·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夜的绳索收束了白昼,白昼在夜里得以休养、保藏。因此,诗人才不厌其烦地将绞索入屋、束薪于库的夜景编入诗章。夜之绸缪,千丝万缕,有多少种思绪,就有多少缕丝绦。并且,就像连接不曾交汇的天空和大地,一片无需边际的夜,随时为记忆备好回溯的藤蔓。

夜里的思绪绵密而悠长。如在此刻,月色髣髴,摇曳蔓延;如在往昔,夜雪悄然,飘扬轻旋。曾在窗边铺开被褥,月光倾泻,洒满被面,触手棉白,月色柔软,南风的夜,上无片瓦;也曾被限电停灯,一截短烛,一杯热水,细细的光晕和绵绵的蒸汽,给我抵御寒冷,陪我读那些放不下去的文字,狂想又是一夜。

在这绵密而悠长中,白昼的幻想进入夜的梦,而梦境幻化,翩翩起舞。《庄子·齐物论》曰:“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一只翩跹的蝴蝶,就是全部。夜色不只泯灭了天与地的差别,还打破真实与幻想、清醒和梦境的壁垒,生活进入艺术,忽视了之间那堵不见庭院的深墙。

然而,忽视也只是忽视,黑夜的心中,总有一个无法释怀的白昼。庄子有鉴于此,不得不讲述这样的故事:“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庄子·天地》)一个面貌丑陋的人,在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取来火把,惨淡地希望新生的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样难看——黑夜无力遮盖人们对白昼的惊恐。即便是庄生晓梦,可一旦醒来,则蝴蝶、庄周判然两分,知蝶是蝶,知周是周。“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南朝·谢庄《月赋》)黑夜让位于白昼,但哀伤踟蹰,郁结成露,沾衣为霜,挥之不去。蓦然回首,那残月一痕,也划成心头亘古的忧愁。

夜以诉怀,夜以抒忧。然而,人们总是丢失夜的绳索,像是“厉之人”丢失了姣好的面孔。因此,那些多愁善感的诗人呼唤着,不仅求助浑然的黑暗,也滥情于春末的柳絮和残秋的烟景,在用文字垂下的华美帷幕中,时而孤芳自赏,时而顾影自怜。但真正的诗人没有帷幕,海子清晰地感觉到“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而在“在光明的景色中”,“十个海子”不断地“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还厉声紧逼:“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于是无路可退的海子“野蛮而复仇”,用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这无视天地分离的大风何其壮观,他根本是一个从地狱返回人间的海子!

我能理解那些退到帷幕之中的文字,相信海子也能理解。事实上,我看到过海子同白昼和解的努力。那是他的另一首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同样是夜色。虽然海子宣称他“只有戈壁”、“不关心人类”,并且“这是唯一的,最后的”之类的字眼,仿佛也告诉别人,他已然被逼进角落。可恰恰是这唯一和最后,还保有草原和姐姐,而“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的海子则孑然一身,无可掠夺。那一晚的德令哈,石头是石头的,青稞也只属于自己。夜晚只属于夜晚,从不是白天的延伸和附属;海子握不住的眼泪,也和任何未完成的工作无关,自然而然。因此,这一切都不属于人类,也无需“关心人类”。可是,那些我们所熟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做一个幸福”之人的愿望,统统要“从明天起”——海子最终抛弃了黎明,永远的回归黑夜。连同那些“劈柴喂马”“粮食蔬菜”的温馨,都决绝地留给了他所不关心的人类。

当然,海子属于海子,剩下的大多数都只能关心人类。而我,一个常常熬夜的人,总还相信那条绳子可以找得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宋·范成大《田园四时杂兴》),《诗经》时代的古老传统一直被继承,在世代传唱的歌谣中,无论是书卷文雅,还是村哑啁哳,总会有一条绳子,将夜的给予夜,自己保留给自己。

此刻,我在一盏台灯之前,将要跨越最后的黑夜。启明荧荧,树木渐露醒目的枝丫。眼前是清晨的残夜,天色如茶落杯水,丝丝散开。寒霜两点,一在树梢,一在窗棂,打得视线濛濛一片。街头的萧索同屋内的低鼾一样阴沉,掩盖不住野猫柔软的脚步。一万个窗子的夜,比乞丐的呢喃还要卑微,却和坟墓上的野花一样娇艳……

点评:常常熬夜的人如不是为了赶白天未完成的活儿,则熬夜就变成守候一个人的精神小天地,如月明同学所说:“总会有一条绳子,将夜的给予夜,自己保留给自己。”这让我忽然想起了朱自清的那句话:“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夜屏蔽了尘世的喧闹,屏蔽了人间的是非,所以,夜色将至,会让在白天心绪不安顿的人,在安静的夜里回归自我。

月明同学的文章总是挥洒自如,这得益于他丰富的阅读,许多素材有招之即来的感觉。读之丰则思之深,因此,月明同学对人生的思考也常有独到之处,这篇《熬夜随想》对夜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就是颇具启发性的。(范文彬评)

2004级·王心宇

昨夜梦里是淡淡的阳光,照射在六月江边碧绿的草丛上,一切都闪闪发光。

光,笼罩在那光芒中的你,微笑着伸出手来。

光,过了这么许久,我可以如此称呼你吗?

仿佛心底的一个创伤,从开始的刺骨疼痛、喷涌而出的疼痛,变成了现在的丝丝缕缕。久久地、久久地缠绕着、紧抓着我的心脏。

高中三年级的时候,我作为插班生第一次走进了陌生的教室,面对着陌生的脸。自我介绍时,抬起头一眼就看见了坐在后排的你。

微白的皮肤,从挽着的卡其绿色的衣袖里露出来。黑发。光线透过窗外丁香树丛的枝丫在你的脸上投下了斑驳的阴影。偏又把最亮的光线折射在你的眼睛上,你不得不眯起琥珀色的眼眸,猫一样看着我。唇角轻轻上扬成优美的弧度。空气潮湿,在那一瞬间好像凝固成了一个固有的形状,穿过所有的颜色,我只看见了你。

就这么看见了你,遇见了你,没有日剧里突如其来的大雨,没有只容得下两个人的屋檐。只是如此平凡的初次照面:新来的插班女生和一个普通的男生。不过如此而已。

如此而已。

彼时高中三年级开学。现在已经是高三毕业后的第四个年头。一年加四年,一共是五年。

这可能是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女生,所有所有人都可能遇到的事情。那种青涩的,纯净的感情。像蔓生的植物一点一点,爬满心里每一个角落。

你不是小说中桀骜的男生,总是酷酷的没有表情,也没有一张走到哪里都能惹来尖叫的帅帅的脸。你只是很普通很普通的男孩,中等的身高、中等的成绩,连体育都是男生中比较中等的那一种。可是你有一张扯扯唇角就很清澈灿烂的笑脸,有像光芒一样让我仰慕的笑容。

你就在我身后两排的位置,可是必须要整个身体都转过去才看得到你。只能默默地注意去听你的声音,不低不高的声音。干净的声音。总是明朗的声音。有时候也有喊的,那个谁,那个谁,那个谁谁谁。从你口中喊出班级同学的名字,大多时候只是约了去踢球而已。我只是默默地默默地去听,坐在你前面两排的位子,挺直了身体。

渐渐和周围的女生混熟了,开始加入课间幸福的八卦讨论。从某某个明星如何如何,直到班上的男生。多数是说可以称为校草的俊,他怎么怎么在校公演的时候出尽了风头,如何如何又拒绝了谁。关于你的消息好少,可是我还是捕捉到了一些关于你的点滴。

比如听说了你是B型血,双鱼座,没有近视。

听说了你的家在医院后面的家属楼里。

听说了你最爱足球,每个周末一定会到西面的球场。

甚至……还听说了……你喜欢的女生。

那天的天空水一样碧蓝,阳光照射在敞开的玻璃窗上面,转了一个角度,让我的眼前一片白花花的。我眯起眼睛,发现根本看不清老师的脸。只有她的声音七拐八拐地钻进耳朵,好像是讲中世纪欧洲云云。我的嘴角上扬了一个弯度,听到心里稀里哗啦的声音,我在讲台上时,你其实也看不见吧。

恍惚间觉得我们之间两排的距离,变得那么遥远。

那个有着一头漂亮长发、美丽眼睛、举止高雅的女孩,在我的前面安静地坐着。可是她现在站在你的眼前,隔在我们中间,让你看不见我的脸,我那在一头短发下面,普通而不加修饰的,因为你而开心或者忧郁的脸。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幻想着所有的能跟你说话的理由。比如借一支笔一类的。简单得好笑,其实不需要任何理由和借口吧。只是那样想,觉得幸福地想。

周末的时候跟妈妈借口要去散步,去了西面的体育场。进大门的时候一个白色的足球卷着灰土滚落到我的脚边停了下来。然后,看见满身汗水的你朝我跑来,阳光又多了N个折射的角度,在汗水上闪闪发亮。笑容满满的脸,让我的心脏险些漏跳了一拍。

是你!你家在附近吗?

我忙把球还给你,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赶紧点了点头。你接了球转身跑回了场上。我们的第一次对话,仅仅是这样吗。你不知道其实我们的家在一条直线上,你家到体育场的中间点就是我的家。我坐了七路车绕了一个大大的弯才来到这儿的。我绕着足球场的边缘看着你,看着你偏瘦的身材,看着你的衣服迎着风在背后鼓得高高的,看你的脸,专注于攻守游戏的认真的脸。比画着想象着,在心里成了一张张的速写的图样。一张一张一张张,飞扬的白纸把我掩埋。

渐渐地熟识起来,从那次没有回答你的对话开始。因为我有计划地接近,抑或许是因为她,在我身边依旧举止高雅的她,美丽得像SD娃娃的她。我不知该如何去形容这么让我嫉妒的她。从那次串座开始跟我直到毕业同桌的她。那次串座把俊串到了她的前面,也把你串到了我前面,但依然是两排的间隔,我可以放肆地看你黑色的发丝,像画笔没有停住的样子,在脖子上留下散落的线条。

忘记了什么时候开始叫你哥哥的,只是因为你说我像一个懂事的小妹妹。我一直这样叫你,偶尔也会叫你“??”,你不知道这句在朝语里称呼自己爱人的称谓,只是问真的这么叫吗?认真得让我想笑。又发现了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比如说你只爱喝碳酸饮料,一天要喝两瓶,比如说你喜欢颜色不明不暗的牛仔裤,比如说你喜欢听已经过了气的歌,比如说你喜欢吃热的菜,再热的天也不吃冷的。也有以前就知道的,比如说……你还是最喜欢她。

自习堂上一个字条把正在昏睡的你砸醒,看着你睁开惺忪的双眼,环顾四周找惊扰你美梦的罪魁祸首,锁定目标,然后伸手拿起。晚上的灯光发出微微的声响,你展开字条。然后回过身,冲我点头。灯光猛地灭掉,一闪,再闪,我看见你的脸也跟着忽明忽灭,恍惚觉得我们隔了一个光年。灯光作了最后一次挣扎,然后彻底地灭掉了,毫无生气。周围的同学一片欢呼,在昏天暗地的题海中得以暂时的解放。随后欢呼在老师走进教室的瞬间戛然而止,在来者宣布放学时又一次响起。我听见你在黑暗中打了口哨,四处漆黑,但我知道那是你的声音,只有你的声音我才能听得真切。

你答应了我第二天陪我去写生,你总是宠溺我,让我忘乎所以。

同类推荐
  •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文集)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文集)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〇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国屏风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产物,五十八篇或长或短、原本可以写成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毛姆为英国同胞展现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东方情调的“中国屏风”。他以一颗久经世故又不失赤子纯真的悲悯之心感受着、传达着他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满怀同情地试图贴近中国风土人情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以批判的态度反映了在中国的英国人的生活真相。因为他始终认为:“写作中,更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而是丰富的个性。”
  • 慢半拍的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慢半拍的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纪实性散文,最值得回忆的永远是青春。它能让我们摸到遥远已逝岁月的那些浅浅的、一晃而逝的暖意。作者以一种平静的态度对待曾经,不卑不亢。
  • 民族文学新声

    民族文学新声

    《民族文学新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内容大多是工作报告或演讲,基本上都关乎民间文艺、文化遗产与文学。其中,又都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文学为重点。渗透和显现了作者对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知和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建设事业的清晰思路;第二部分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学术研究的文章。其中,许多文章读完后让人深受启发,并且能够引起共鸣。这些文章的文化学术价值无疑是巨大的;第三部分是作者的日汉学术翻译文集。白庚胜先生曾在日本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从他翻译的日本学界有关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来看,日本学者注重田野作业、审慎求证的严谨学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

    本书精选收录了尼采、黑塞、梭罗、歌德、卡夫卡、叔本华、泰戈尔等二十六位东西传世名家的“孤独”之作。选文体裁多样,不拘一格;文风斑斓绚烂,或简洁洗练,或晦涩怪诞,或朴实随性,或铿锵激昂。在这里,孤独是求而不得,是永失所爱,是身处异乡,是卸下伪装;形形色色的孤独,既可怕,又可敬,既可憎,又可亲。每一种,皆源自作者独特的视野;字里行间,尽显数世纪理想知识分子对“独”的无畏探求和对“我”的不朽应答。
  • 散文(2017年第5期)

    散文(2017年第5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热门推荐
  • 棠元记

    棠元记

    灵气衰减的时代。朝廷取代宗门存在,从天而降的功德碑拉开了新的修炼时代,元力取代灵力。修道成仙的路上,一个无依无靠的少女,凭借自身,与世家、大族天骄竞争,纵横朝堂,与一人成为神仙眷侣!宗门遗迹、灵气时代的强者、神秘的功德碑,构成波澜壮阔的修仙之旅!书友群:809180478
  • 蔡元培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蔡元培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共收录蔡元培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36篇。前大部分文章均为蔡元培先生以一个教育家身份所撰写的关于教育的心得文章,主要收录了能够代表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全部重要文章,如《美育与人生》《以美育代宗教》《美育》《学生的责任和快乐》等,也包括一些为师生做的演讲稿;后面部分的文章是蔡元培所写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北京大学、谈文化、他读书、谈孔子等方面的文章。
  • 海蒂

    海蒂

    《海蒂》作者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施皮里,自她的长篇小说《海蒂》问世以来,纯真、质朴、无邪的海蒂就激励着世界上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成为孩子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动力。一百多年来,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每一种语言,发行量不计其数。如今,海蒂已经成为一个永久的神话。 
  • 临死前的七个愿望

    临死前的七个愿望

    “在你临死之前,我可以满足你七个愿望,让你不留遗憾地离开人世。”编号204632的死灵如是说。
  • 自圆乾坤

    自圆乾坤

    人出时是一张白纸,所做的一切,就是其上的内容。有人说,冥冥中早有定数,纸上的内容也是如此。少年懵懂入世,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终局将成时,有不甘心者,要改写定数...
  • 戴望舒诗文选

    戴望舒诗文选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魏尔伦的译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引起轰动,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本书为作者的代表作.
  • Lend Me Your Ears

    Lend Me Your Ears

    The third edition of an internationally best-selling collection of classic and modern oratory, Lend Me Your Ears offers numerous examples of the greatest speeches ever delivered—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modern. Speeches in this edition span a broad stretch of history, from General George Patton inspiring Allied troops on the eve of D-Day to Pericles' impassioned eulogy for fallen Greek soldiers during the Peloponnesian War; and from Jesus of Nazareth's greatest sermons to Ruth Bader Ginsburg's fiery speech in response to the Bush vs. Gore decision that changed the landscape of American politics in our time.Editor William Safire has collected a diverse range of speeches from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from people of many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political affiliations, and from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history's greatest battles and events. This book provides a wealth of valuable examples of great oratory for writers, speakers, and history aficionados.
  • 他的病态执着

    他的病态执着

    【失聪少女vs暴戾校霸】这是第几次被拒绝了,顾绪也记不清了,他没想过放弃,因为他不服输,顾绪总是一遍又一遍的问着沈枝节“做他女朋友好不好” 少女总是一笑而过 追求沈枝节是顾绪一生中做过最固执的事
  • 全球之序列战争

    全球之序列战争

    新书《我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求支持哦!!!序列生物入侵!世界秩序崩溃!(这是一个轻松向的故事,大概就是别人努力拯救世界,而主角努力吐槽别人……)
  • 活在神话中

    活在神话中

    既然无法顺流而下,那便逆流而上!且看,人、神、佛、巫、妖、……谁能主宰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