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沅收到册封自己为襄王的文书的时候正坐在江陵城府学中看崔钰和金卓带着十几名此次进士考试的监考先生阅卷。
兜里摸出一包炒豆子,丢一颗在嘴里。
豆子是加了五香料在封闭的铸铁锅里蹦出来的,酥脆香甜,再品一口绿茶,神仙般的过活。
可惜豆子就剩下一小包了,还有三天才能出去,不敢太浪费。
剩下的都被崔钰和金卓讨了去,一边批阅考卷,一边也丢一颗豆子在嘴里,咯嘣咯嘣的嚼着豆子,老了老了,牙口还这么好。
今日阅的是明经,考题由考生默写儒、法或者经史一章,并做注解。
“糊名”是宋代科举考试的办法,水沅提出此法,深得崔钰称赞,此次试卷便全部采用“糊名”的办法。
除去未完卷和有污迹的考卷,还剩下二百名明经考生的卷子。
先由监考先生阅完后分成四等,第一等选出的五十三份考卷交给崔钰和金卓再评选出名次来,便是此次选中的明经的进士卷了。
由水沅最后定出前三名。
崔钰拿着一张卷子看的津津有味,看完不由拍案叫绝:“好字、好文,才思隽秀,朗朗爽口。”
金卓也笑道:“我这里选完,也有两篇好文章,不分伯仲,正要拿给殿下看。”
从桌边拿起几张考卷,走到水沅桌前,初吉赶紧倒了一杯茶水递上去。
崔钰也看了一下手边剩下的几张卷子,道:“殿下稍等片刻,我这就阅完。”
水沅从金卓拿过来的两张卷子中拿出最上面一份,见上面写着:“道德经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再往下看,便是评语:“易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故君子处事,阴阳相符,刚柔并济,仁义施与民,方可聚力以御外患。”
道:“易经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道德经乃道家圣典,两者相通,倒也确切。”
又继续看完,此时崔钰也已经阅完,拿着几张卷子过来。
见水沅看完,递过来一张卷子,道:“殿下请看此卷。”
水沅拿过来,倒是一手的好行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再看策论:“故君子立身,莫不效仿古之圣贤,民之所向,在乎国士所为,上好之,下必有甚焉。”
点头说道:“也是有学识之人。”再继续往下看,不住的点头,“崔公说得是,此篇结合了儒法多家学派之言,却是有见识的学子。立论正气磅礴,所言倒也中肯。”
手中习惯的去袋子中摸豆子,不料袋子中早就空空无几。
崔钰和金卓却赶紧将装豆子的袋子揣进怀中,装着没事的样子拿着卷子看着。
水沅只得翻了个白眼,端茶杯喝了一口,再依次将几张卷子看完,方说道:“你两位再斟酌一下,我看崔公所选的那位可定为此次明经考试第一名。”
金卓倒也无异议,又选了一张金卓选出的另一张卷子,选的是盐铁论第十七贫富。
“大夫曰:“余结发束修年十三,幸得宿卫,给事辇毂之下,以至卿大夫之位,获禄受赐,六十有余年矣。车马衣服之用,妻子仆养之费,量入为出,俭节以居之,奉禄赏赐,一二筹策之,积浸以致富成业。故分土若一,贤者能守之;分财若一,智者能筹之。夫白圭之废著,子贡之三至千金,岂必赖之民哉?运之六寸,转之息耗,取之贵贱之间耳!””
以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注解,论晋时王族贪取财物,以致道德沦丧,致天下弥乱之祸至今。
三人均都认可,排为第二名。
只是第三名有些争议。
金卓坚持的是第一次看到的那张卷子,而崔钰却推选一张字迹俊秀,选的的商君第四: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国无力而行知巧者,必亡。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强,强必王。贫者使以刑,则富;富者使以赏,则贫。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者王。”
策论亦是法家重刑轻赏,以赏助禁,又引诸葛制蜀之略,提出重刑典,以威治民。
水沅说道:“儒家治国,如小火慢炖,若遇太平盛世,实现天下大同亦有可能;如今天下弥乱,适用法家之典,快刀斩乱麻,方可富国强民,抵御外侮。”
“至于黄老道家,若是建国初期,休养生息,安抚民众,但不可使之盛行,更不可求仙问道,颓废人心。”
崔钰、金卓点头称是,便选了商君书的卷子为第三。
拆除糊名,状元卷的考生是襄阳郡恒灏,榜眼是武陵郡羊纳。
待拆开探花考卷,见上面工整的写着:江陵田弘。
金卓叹道:“这探花果然是田跛儿。”
水沅、崔钰奇道:“金公如何将田弘称为田跛儿?”
金卓道:“此子原为江陵大户田氏长子田辅襄的妾生子。田家上任家主倒还颇有些威望,家业虽不曾壮大,倒也不至于消亡。”
“可惜田辅襄也是妾生子,嫡长子田辅芫趁着父亲病逝,与母亲霸占了家中财产,将田辅襄逐出田家,为遮人眼目,只将云梦泽边一片山洼之地划给田辅襄。”
“可惜那田辅襄自幼喜好读书,不善经营,竟将那片土地也贱卖给了田辅芫,全靠正妻从娘家求取些钱粮糊口,时日长了娘家兄弟媳妇自然多有不满,言辞每每冷嘲热骂,正妻受气,郁结于胸中,竟早早去世,也无生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