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700000002

第2章 人生之道(1)

母性辉煌——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第6章》)

[今译]

太空的元神不死而永生,这就是微妙的母性。微妙的母性之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它绵绵不断地永远存在,所起的作用无穷无尽。

[按语]

河上公: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脏尽伤,则五神去矣。言不之有,在于玄牝。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天食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清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厚,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于口,与地通,故口为牝也。

蒋锡昌:玄者,幽远微妙之意。“牝”,母也,为生物之本。“玄牝”者,即微妙之生长,以谷神生之而不见其所以生也。

“谷”就是生养,也有人说谷表示虚空。神就是指生养之神,是生养天地万物的道:也有说是不能预测的变幻。“不死”就上为断绝。什么叫“玄牝”?这是指微妙难知的母性。“勤”字的意思就是穷尽。

老子这是说:生养天地万物的道,永存不死,这称为微妙难知的母性。那微妙难知的母性产门,这就称作是天地的根源。它连绵不绝地永远存在,它的作用是永远无穷的。

老子赞叹母亲的微妙之美、玄妙之美、神秘之美、不可言说之美。这微妙难知就是玄啊!老子常要说到“玄”,而且“玄而又玄”,因为“道”就是这样,母爱也就是这样!

1976 年7月28日发生于河北唐山的地震,夺去了几十万条生命。在紧张抢救中,在清理废墟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事实:许多年轻的母亲,都把孩子紧紧护在怀中,僵硬为辉煌的雕塑。不难想象在那天崩地裂的一瞬间,她们最先想到的是孩子,几乎在同一时间,用同一方式,以自己血肉之躯来保护小生命。孩子们在怀里虽然永远闭上了眼睛,身体却毫发未伤。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孩子,在离世前她留下了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年轻的母亲们的生命随时间的天幕渐淡渐远,但她们的母性,已凝固成永远的感动,与日月争辉。

人类如此,动物界亦如此。寒冷的冬天,饥饿的北风凄厉地扫过空荡荡的原野,小枭们在母亲的翅膀下叽喳着绝望。母枭的目光搜遍了整个世界,于是选择了悲壮的献身。它坚硬的喙咬住如铁的枯枝,挂在小枭们头顶的树枝上。小枭们奋起俯冲捕扑,吞噬着甘愿献身的母爱。母枭败羽零落,血点点滴滴,一天天过去,最后只剩下一个骨架。小生命终于长大了,飞去了,独立了,母亲的骨架在风中晃荡,终于铿然落地,只有头还高高挂在天空,因为它的喙还紧咬着树枝。冬天作证,是透彻骨髓的母爱,鸟类母亲的灵旗,凛凛飘扬于雪地冰天。

一只母鼠,被铁夹夹断了后腿,它拼命挣脱,挣扎着回到自己窝里,窝里有九只幼鼠,闭着眼睛吱吱叫,它们需要二十四天才能断奶生存。母鼠趴在窝里,断腿鲜血淋漓,不能再动弹一步。它仍给幼鼠喂奶,最后的时间里,就啃吃自己那条断腿,维持一点可怜的奶水。自己的断腿被啃得只剩下一根白骨了,终于熬满了二十四天,幼鼠们吱吱地走了,它一声轻轻叹息,寂然而逝。

这一切定格于母性的辉煌!无论是从人身上还是从动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伟大的母爱和每爱的伟大,跨越了生死的界限。

世间万物,一代代生命消失,一代代生命生长。在生命的流程中,母亲的位置最重要,而母性的光辉是永恒的。

天地无私——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第7章》)

[今译]

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够既长且久的根由,是因为它不为了自己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按语]

释德清:以其不自私其生。王夫之:天地不得不食万物矣,而未尝为之食。

河上公:天地所以独长且久者,以其安静,施不责报,不如人居处汲汲求自饶之利,夺人以自与。

天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没有自己的私念,它创造万物,却让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和灭亡,而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谁。它不因为太阳耀眼,就排挤黑夜,也不因为流星美丽,就夜夜安排它出现。它不会因为天有九日而焦心,也不因为天狗吞日而忧虑。行星各有轨道,恒星各有据点,爆炸就爆炸,聚拢就聚拢,天地从来不干预。然而,天地的无私,却成就了天地的事业。

人生也是同样的道理。看看中国人的“公”字,它里面就藏了一个“私”字:为公所创造出来的好处,自己私人的那一分也一定跑不掉。所以才有人说:“一个人若不计较成功归于谁,他的成就会更大。”

历史记载:东汉时期,肃宗即位,立母亲马皇后为太后,章帝又打算赐封各位舅父,但马太后不同意。适逢天旱,有人上书说是因为末封外戚的缘故,于是有关部门奏请依照旧制赐封。马太后下诏说:“那些上书建议封外戚的人,都是要向皇帝献媚,以谋求好处罢了。从前,王氏家族一日之内有五人一起封侯,而当时黄雾弥漫,并末听说有天降好雨的反应。外戚富贵过盛,很少不归于倾覆。所以先帝对他的舅父慎重安排,不放在朝廷要位,还说:‘我的儿子不应与先帝的儿子等同。’如今有关部门为什么要将马家同阴家相比呢!况且卫尉阴兴,受到天下人的称赞,宫中的使者来到门前,他连鞋都来不及穿,便急忙出迎,如同蘧伯玉一样恭敬有礼;新阳侯阴就,虽然性格刚强,略微莽撞,然而胸有谋略,攻城占地,议论战略战术,朝中无人能与他相比;原鹿侯阴识,为人勇敢忠诚而有信义。这三个人都是天下群臣中的出类拔萃者,难道能比得上吗!马家比阴家差远了。”她坚持不同意赐封。章帝看到马太后的诏书后悲哀叹息,再次请求,太后回答说:“我反复考虑此事,希望能对国家和马氏双方有益,难道只是想博取谦让的名声,而让皇帝蒙受不施恩于外戚的怨恨吗?从前窦太后要封王皇后的哥哥,丞相条侯周亚夫进言:‘高祖有规定,无军功者不得封侯。’如今马家没有为国家立功,怎能与阴家、郭家那些建武中兴时期的皇后家相等呢!我曾观察那些富贵之家,官位爵位重迭,如同一年之中再次结果的树木,它的根基必受损伤。况且人们所以愿封为侯,不过是希望上能以丰足的供物祭祀祖先,下能求得衣食的温饱罢了。如今皇后家的祭祀由太官供给,衣食则享受御府的剩余之物,这难道还不够,而定要拥有一县的封土吗?我已深思熟虑,你不要再有疑问!”

这不仅是马太后能居高思倾、居安思危、处己以虚、持而不盈,而且是她希望章帝的各位舅父处于“虚而不满”之中,以避免将来遭到大臣的嫉妒而身败名裂的下场。在这段话里,我们能读出马太后公正无私和认识大体的胸怀。

《韩非子·饰邪》中说:“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中说:“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向隅。”为人公正,就能走遍天下;心中存私,则将到处碰壁。公正无私,对于社会的安定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抵制诱惑——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臭。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12章》)

[今译]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舌不辨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圣人只求三餐温饱,不逐声色之娱。所以应当舍弃物欲的诱惑和华而不实的虚名,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

[按语]

河上公: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也。好听五音则和气去心,不能听无声之声。爽,亡也。人嗜五味于口则口亡,言失于道味也。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妨,伤也。难得之货,谓金银珠玉。心贪意欲,不知厌足,则行妨伤神辱也。守五性,去六情,节志气,养神明。目不妄视,妄视泄精于外。去彼目之妄视,取此腹之养性。

淮南子: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哗耳,使耳不聪;五味乱口,使口爽伤;趣舍滑心,使行飞扬。此四者,天下之所养性也,然皆人累也。

诱惑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名利的诱惑、金钱的诱惑、声色的诱惑、美食的诱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面对诱惑,没有好奇和心动是不正常的,关键在于在诱惑面前你如何把握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大臣公仪休,是一个嗜鱼如命的人。他被提任宰相以后,鲁国各地有许多人争着给公仪休送鱼。可是,公仪却正眼不看,并命令管事人员不准接受。他的弟弟看到那到多从四面八方精选来的活鱼都被退了回去,很是可惜,就问他:“哥最喜欢吃鱼,现在却一条都没有接受,为何?”

公仪休很严肃地对弟弟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你以为那帮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宰相手中的权,希望这个权能偏袒他们、压制别人,为他们办事。吃了人家的鱼,必然要给送鱼的人做事。执法必然有不公正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长日久哪能瞒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会被人撤掉。到那时,不管我多想吃鱼,他们也不会给我送来了。我也没有薪俸买鱼了。现在不接受他们的鱼,公公正正地做事,才能远地吃鱼。”

人非对贤,很难让自己一辈子清心寡欲,不产生一丝邪念。然而,人的高尚和可贵就在于面对外物的引诱,善于运用自己的理智抵制诱惑。

有一个走私犯,由于警方追捕太紧,他灵机一动,带着所有的走私货物,躲进了一家破旧的教堂里。他请求牧师答应他将走私货物藏在教堂的阁楼里。那位虔诚的牧师当然立即拒绝了走私犯的要求,并要此人马上离开,否则他就要报警。

“我给你一笔钱,以报答你的善行,你看20万怎么样?”走私犯苦苦哀求。牧师坚定地说:“不!”“那么50万呢?”走私犯忍痛加码。牧师依旧拒绝。

“100万好吗?”走私犯仍不死心地问。牧师突然大发雷霆,用力把那人推到门外去:“你快给我滚出去,你开的价钱,已经快接近我心里的数目了。”

这个牧师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深长的。牧师尽管“离上帝最近”,可他毕竟不是圣人。他的心里,也有“贪”的念头,只不过他给自己的道德定的价码比常人要高而已!这位牧师又是可敬的。当他眼见走私犯出的价码逼近了他自定的道德价码时,他果断地掐灭了贪欲,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说出了“不”。他最终守住了自己做人的底线。

人不可被诱惑所淹没,否则,人便失去了自我。人一旦失去了自我,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了。由此观之,面对诱惑,既应有所取又应有所舍,既应有所投入又应有所自持,既应有所热忱又应有所节制,从而能在诱惑的包围之中,头脑清醒,心态平静,行为规范。

俭朴人生——见素抱朴

[原文]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老子·第19章》)

[今译]

保持纯真,生活俭朴,减少私心,减少欲望,弃绝学习,能做到这些,就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了。

[按语]

庄子: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河上公:见素者,当抱素守真,不尚文饰也;抱朴者,当见其笃朴以示天下,故可法则。少私者,正无私也;寡欲者,当知足也。

刘师培:按“私”当作“思”。《韩非子·解老篇》曰:“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思”“欲”并言。又《文选》谢灵运《邻里相送方山诗》李注引《老子》曰:“少思寡欲。”此古本作“思”之证,即释此“少思”也。

《易·否卦象》中说:“君子用节俭的品德克服艰难。”《说苑·反质篇》里面记载:秦穆公问由余说:“古时候圣明的君主、帝王,他们得到政权和失去政权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余说:“我听说是因为节俭才得到政权,因为奢侈又失去了政权。”范尧夫告诫他的子弟说:“只有俭,才能帮助你清廉;只有仁恕,才可以使你修养道德。”五代时的王朴和世宗说:“恭敬节俭,可以增加财富。”

俭朴,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俭朴的生活方式,使一个人内心感到充实。我们常说知足常乐,有恬淡修养的人,他在物质上永远会满足、喜悦;而物欲愈多,想要享受和占有的也越多,他的内心会感到越空虚。一个内心有空虚感的人,就是一个贫穷的人。所以富有或贫穷,并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是否有节俭的习惯。一个节俭的人,他是富有丰足的;一个浪费的人,他永远不会富有,而且会慢慢走向贫穷,内心常有贫穷匮乏的感觉。俭朴的人,生活单纯,懂得集中心力;他们不奢侈浪费,深知无欲则刚的道理。俭朴使一个人能集合心力和财力,去创造更多有益于社会大众的事业。无论是企业家或慈善家,他们都深谙此道。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俭朴更是知足常乐之道。所以勤俭是我们中国人一向重视的生活智慧。

俭朴有三大益处:使人安分守己,不求于人,培养廉洁的作风;使人积极奉献,多行善事,广施功德;使人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早年他白手起家,靠着过人的聪明和坚韧的意志,终于发了大财。可是,他日常生活依然十分俭朴。他年纪大了去检查身体,发现营养不良,钱到哪里去了?全做了社会慈善事业,新加坡南洋大学就是他亲手创办的。在国内自己的家乡,他也到处兴办学校,提倡教育,帮助一些苦难的人。他自己有钱并不享受。有一次和儿子一起出国办事,儿子坐的是头等舱,他自己坐经济舱,下了飞机后,他对儿子说:“我们同时到达,何必花那么多冤枉钱?”我国著名的佛学大师净空法师高度赞扬陈嘉庚“这老人不同凡响”。他的儿子曾经被强盗绑票,强盗提出条件要多少赎金。陈嘉庚通知强盗:“你把我儿子杀掉好了,我一分钱也不会给你,我的钱全部拿去做公益事业了,绝不给后代。”真正是全力做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念念为人想、为社会想,没有为自己想。那个强盗接到通知,把他的儿子放掉了。所以直到今天,提起陈嘉庚老先生,祖国内地和新加坡许多人都对他的伟大人品念念不忘。

又如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被誉为“华人经营之神”,他取得事业的成功后,生活上却十分俭朴。王永庆很少在外面吃饭,一般是在台塑大楼后半栋顶楼的招待所内宴请客人。采用的是“中菜西吃”方式,大家围在桌旁,各人端着盘子,由侍者分别分菜,一人一份,吃完再加,避免浪费。除了必要的活动外,他一般不穿西服。他的一条旧毛巾用了27年,妻子心疼地想换一条,王永庆却说:“既然能凑合着用,又何必要换新的呢?就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像陈嘉庚、王永庆这样事业有成的富豪,发财后并没有过着奢侈的生活,而是将赚来的钱用到社会上去,使之成为有用之物,他们在创造着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财富,这样的人生,是品质人生,是智慧人生。

同类推荐
  • 美学的改变(京华学术文库)

    美学的改变(京华学术文库)

    本书主要讨论了中国文艺美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问题,强调文艺美学研究应着力关注当代文化变化情势下的艺术生产变迁,在重新理解感性意义的前提下,深入思考大众日常生活的审美现实及其问题。同时,本书还围绕20世纪中国美学理论的历史发生、发展,从宏观角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提出了有关现代中国美学发展阶段性的问题。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马克思:思想传记

    马克思:思想传记

    本书由伊林·费彻尔所著,本书是德国马克思学研究专家伊林费彻尔的著作,费彻尔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对马克思的思想观点进行了考证,回顾了整个马克思思想发展进步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 大家都是上帝

    大家都是上帝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真的发现,尼采的观点与我们的这个时代是如此的吻合。这些犀利深刻的观点,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片。阅读尼采著作的过程,就像是抚摸锋利刀刃的过程,而且是要用你的神经、你的情感、你的灵魂去抚摸。那些锋利的刀片,会在不经意间戳中你的内心,戳得是那么痛,那么透彻,那么畅快淋漓。那被戳伤的心灵,流出的鲜红的血,就是破除笼罩在你心头的无边黑暗的最有力武器。此外,正如尼采自己所说,读完他的著作,会令你的内心世界为之一变,可以带领你抵达世界的另一端。
  • 爱、自由与责任: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

    爱、自由与责任: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

    本书立足爱、自由和责任三个关键词,不仅分析了奥古斯丁爱的哲学的确立和对古典伦理学的终结,分析了贯穿中世纪的意志主义的奠基和流变,而且分析了中世纪道德观对后世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效应,尤其是对马丁?路德、康德和约纳斯的责任思想和普遍伦理的深远影响。此外,本书试图阐明中世纪这一前现代的哲学形态与后现代思想的内在精神的契合。
热门推荐
  • 仙尊下界

    仙尊下界

    东皇之国,万法城内,魏家子出,天降神师,赐名子游,纵横世间,游历各方,终通天达地,除邪魔外道……
  • 年年有阿余

    年年有阿余

    “甜甜我想你了。”“是年年。”“甜甜你好甜。”“是年年!”年年有阿余,就足够了。大家好,这里林不喜。喜欢请收藏,谢谢支持。2017/08/03开坑2017/08/26完结
  • 戊戌变法思想家梁启超

    戊戌变法思想家梁启超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很好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魔教妖女从良啦

    魔教妖女从良啦

    【新书《天庆长歌》已发布连载!】 不为江湖只为你!玩世不恭小妖女vs冰清玉洁俊道长震惊!!!堪称江湖正道楷模的紫阳君居然被魔教第一妖女迷得神魂颠倒!!!且看曾经武功天下无敌人人喊打喊杀的魔教妖女如何步步变相为良,勾搭高冷美男道长,一起携手走天涯。
  • 契约皇妃

    契约皇妃

    他们皆是帝王将相之子,少年时名动京城,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然红尘帝都,荣华富贵,她若不想要,他们又能耐她如何;浮世输赢,净心欲念,诡谲莫测的宫廷,步步惊心,她又争得到几重宫阙?佳丽三千,殊颜国色,梦断魂销,相思成狂,这样的妃位,不要也罢。若她是后,那她的王又该是谁?
  • 二十二岁的小娇妻

    二十二岁的小娇妻

    这是一段而二十二岁的小娇妻,与“大叔”的甜蜜爱宠,当然这个所谓的大叔,是女主对男主的称呼,其实他们之间相差也不超过十岁……而且,这个“大叔”,还是一个公司的大总裁,所以,这又是一个傲娇大总裁和呆萌美少女的爱情……传奇?
  • 赠以旧时月

    赠以旧时月

    姚晓筑和官天泽成为了同桌,并在官天泽的帮助下终于考上了大学。与姚晓筑考上同一所大学的官天泽成为了姚晓筑的死党,大学毕业并帮助她为毕业即失业的未来而奋斗。姚晓筑在实习单位遇见了自己的男神学长,并倒追成功走向了婚姻。官天泽远远看着姚晓筑幸福生活,悄然离去。
  • 帝清河

    帝清河

    充斥着元素的世界,世人掌握着自然的能力。然而,有利益关系的地方就会有冲突,就会有争斗。人类的本性,将会造就着什么,毁灭还是创造,孙霖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 复活(经典译林)

    复活(经典译林)

    《复活》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小说通过玛丝洛娃以及监狱中的“囚犯”蒙受的不白之冤,对沙皇的法律、法庭、监狱、官吏以及整个国家机构的反人民的本质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是一面反映俄国农民在革命中矛盾状况的镜子。
  • 三生三世何以为嫁

    三生三世何以为嫁

    第一世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一朝国破家亡,她成了他的俘虏,做了他的异国王后,却不知她早已俘获了他的心,她步步为营,最后终于如愿毁了他的国,报了她的仇,当一剑刺进他的胸膛时,她哭了,悔了,却回不去了,随着他从城墙一跃而下,那城墙是他一手为她打下的天下。第二世他是定国安邦的护国猛将,他廉身自好,心中只有黎民苍生,胸怀天下,遇见她之前从未想过娶妻,遇见她之后从未想过娶别人,她是他手中的剑,幻化成人形,伴他戎马半生,功成身退之时,却被少年帝王忌惮功高盖主,在围剿之下,他握着手中的剑,单膝跪地,在他为她搭建的茅草屋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第三世,年少时,她是贵族千金,他是街边乞儿,她带他回家,青梅竹马,他爱上了她,她却亲断他一指,赶他离开。再见时,他是军阀,一方霸主,她是落魄贵族,当她心灰意冷嫁给别人做十八房姨太太之时,他买了她,他恨她,便虐她,殊不知情根深种的不止他。最后,他说待吾归,却长眠在了炮火里,仗打赢了,他却睡着了,她依偎在他的怀里,一枪结束了这段烽火里的爱情一个玉佩见证了他和她生生世世不能白头,见证了他和她岁岁年年不能相守,这一世玉佩通灵,用它自己的方式拯救了这段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