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9100000026

第26章 社会群体篇——理解群体中的个人心理(2)

这个故事同时揭示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规律,就是人们对权威的信任要远远超出对常人的信任。

每个人都对身边的人或者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的大小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权威人物容易对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

假如你眼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如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一位眼科专家和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夫中,你会选择哪个呢?相信你一定会选择专家。

一篇医学论文是被推荐到联合国的某个组织去作报告,还是只刊登在普通杂志上,这种反映医学成就的信息,其影响肯定是不同的。

这些都说明,权威对我们的影响力要超出常人。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权威的力量。

美国某大学心理系的一堂课上,—位教授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位来宾——“施米特博士”,说他是世界闻名的化学家。施米特博士从皮包中拿出一个装着液体的玻璃瓶,说:“这是我正在研究的一种物质,它的挥发性很强,当我拨出瓶塞,它马上会挥发出来。但它完全无害,气味很小。当你们闻到气味,就请立刻举手。”

说完话,博士拿出一个秒表,并拔开瓶塞。一会儿工夫,只见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的学生们都依次举起了手。但是后来,心理学教授告诉学生们:施米特博士只是本校的一位老师化装的,而那种物质只不过是蒸馏水。

这个实验中,人们宁可相信权威,而不相信自己的鼻子,这是多么荒唐啊!

权威也许有更多的经验和资历,但是我们应该时刻记住的是,权威也是人,虽然他对我们来说可信度也许比一般人高,但是在倾听权威的意见时,永远也不要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其实,如果总是相信权威,人类社会根本就不会取得进步。

洛德·卢瑟福是英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因对元素裂变的研究获得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断言:“由分裂原子而产生能量,是一种无意义的事情。任何企图从原子蜕变中获取能源的人,都是在空谈妄想。”但数年后,用于发电的原子能就问世了。目前原子能已经成为主要的发电新能源。在法国,原子能的利用率甚至已占各种能源的40%。

在科学大发现的19世纪,当牛顿发现宇宙定律,伦琴发现X射线后,有科学家曾断言:“科学的路已走到头了。以后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尽量使实验做得更精确一些。”但不久之后,爱因斯坦就发现了“相对论”,给科学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权威是相对的,我们自己如果有足够的努力,也可以从非权威变成权威。所以对权威永远不要盲目地信从。

■ 名人对社会的影响力要超乎常人——名人定律

《韩非子》中记载: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王袍,因而全国的老百姓都穿紫衣,弄得紫布紫绢大涨价。齐桓公问管仲该怎么办?管仲说:“你若要阻止这种风气,只能自己不穿,再跟别人说你讨厌紫色。”齐桓公这样做了,果然没多久老百姓都不穿紫衣服了。

为什么齐桓公的喜好会领导全国的风潮呢?并不是因为齐桓公更精通服装的设计,而是因为齐桓公是名人,而且是当时齐国最大的名人。

人们不仅对权威,对名人也容易有超乎寻常的崇拜和信任。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社会的宠儿,拥有比一般人更大的影响力和权利。这就是名人定律。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有两位大学生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寄出了一封不写收信地址,只写“居里夫人收”的信,看它能否寄到居里夫人手里。结果,这封信真的寄到了居里夫人手里。试想,如果换了一个普通人,信还可能寄到吗?

人们对名人的追随有时比对权威的盲信更加缺乏理性。因为权威毕竟是在某个领域里达到较高造诣的人,而人们对名人的遵从往往和他的专业能力并无关系,而仅仅是因为把名人神化了。

中国自南唐李煜起开始欣赏女人的小脚,以至于兴起了缠足风,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究其原因,只是因为李后主宠爱的名妃为了可爱的小脚,用绫子缠足,结果这种风气蔓延到全国,乃至对后世的无数中国女性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摧残。

歌德失恋后写出了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轰动一时。小说是一部悲剧,其主人公维特最终因失恋自杀,写得非常逼真感人。没想到,小说发表后不久,社会上青年人自杀的比率骤然升高。这都是受到小说中主人公的感染,于是在心情悲伤的时候模仿主人公的做法而导致的。当然只有像“维特”这样的“名人”才会引起这样强烈的模仿效应,如果是一个普通人自杀了,肯定无法引起这种大面积的模仿,所以当局不得不一度将此书列为禁书。

上面这两个例子中对名人的追随和模仿都是非常盲目和不理性的,而且可以看出对名人的追捧是古已有之。

很多时候,人们还会利用名人效应为自己服务。

明朝年间,江西吉州有个名叫欧阳伯乐的秀才到省城赴考,他在行李担上插了一面旗,上写写着“庐陵魁选欧阳伯乐”,以标榜自己是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后代。众考生见此便赋诗一首加以嘲讽:“有客遥来自吉州,姓名挑在担竿头。虽知你是欧阳后,毕竟从来不识修(羞)。”

沾名人光的现象在今天也绝不少见。企事业单位、商场、酒店、学校、娱乐场所,大都愿意请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名人雅士题写名称;很多书籍也喜欢请名人作序;有的药品、保健品的宣传资料上,常常见到政界高级知名官员的题词和董事长、总裁被接见的照片。他们这样做就是因为名人更容易被人们买账。还有许多人初次见面,总爱向对方夸耀自己认识某某大人物,一提到那些官居要职的人,即便攀不上亲戚之类,也一定要说成是自己的熟人,或曰“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这些人都是想“狐假虎威”,借名人之名为自己捞取好处。

其实作为名人,如果只因为自己有点名声,就以为自己是拥有特权者,是高于公众的人物,那么只能说他们简直“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狂妄自大的人只能为人所不齿。如我国某著名影星,走路都要别人让道,只因为她是明星;还有的名人以为自己拥有特权,人家如果不知道他是谁,他还感觉特别不可思议。相比之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则表现出谦逊的、平民化的风范。希拉里和朋友在一家酒吧喝酒,到打烊的时候,兴致正浓,但是酒吧服务人员不管你是谁,到点了都得走人。作为第一夫人,希拉里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也没有要求任何特殊待遇。

实际上,世间每一个人从本质上看,都是普通人。每一个人的成就,都不可能纯粹是自己的成就,背后都凝结着许多其他人的劳动,只不过名声碰巧属于你而已。而且名声也不一定是永久的。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的人,不仅被人瞧不起,而且迟早要栽跟头。

■ 旁观者越多越不会有人见义勇为——冷漠旁观定律

2005年12月28日,家住四川省武侯区的熊伟和妻子一起骑自行车出门上班,谁知途中竟被人追杀。当熊伟身中数刀,趴在地上呼救时,围观的数百人竟然都无动于衷。无人出面制止,也无人拨打电话报警。其他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2005年4月25日下午,一个19岁女孩被一男子尾追进公厕,惨遭20余分钟的蹂躏。尽管女厕内不断传出痛苦的嘶喊声,但围观的40多名市民竟无一人前去制止。

孔子说过:“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勇为一直被我们当做美德,可是在今天的社会中,见义不为,冷漠旁观却成了经常发生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社会上当然是一片道德谴责之声,但却不能减少它发生的次数。

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在国外也时有发生,只不过国外的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层面,挖掘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1964年3月,在纽约昆士镇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使全美感到震惊。吉娣·格罗维斯是一位年轻的酒吧经理,她于早上3点回家途中被温斯顿·莫斯雷刺死。使这场谋杀成为大新闻的原因是,这次谋杀共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莫斯雷刺中了她,离开,几分钟后又折回来再次刺她,又离开,最后又回过头来再刺她),这期间,她反复尖叫,大声呼救,有38个人从公寓窗口听见和看到她被刺的情形。但没有人下来保护她,她躺在地上流血也没有人帮她,甚至都没有给警察打电话。

当时,新闻评论人和其他学者都认为,这38个证人无动于衷的表现是现代城市人,特别是纽约人异化和不人道的证据。可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两位年轻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内却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人们无动于衷,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更令人信服的解释。

他们认为:这种现象不能仅仅归结为众人的冷酷无情,或是道德日益沦丧。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是不同的。当某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一个人能提供帮助,那么这个人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这个人见死不救,他自己就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分担,造成责任的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都意识不到,这就容易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他们的这个结论是通过一个心理实验得出的。在他们组织的一项实验中,纽约大学心理学入门课的72名学生参与其中。讨论以两人组、三人组或者六人组的形式进行。这些学生将分别被分配在隔开的工作间里,并通过对讲机通话,轮流按安排好的顺序讲话。这些不知情的参与者,被告知他是与其他一个人、两个人或者五个人谈话。而事实上他听到的话都是由录音机播放的。第一个说话的是一位男学生,他说出了适应纽约生活和学习的难处,并承认说,在压力的打击下,他经常出现半癫痫的发作状态。到第二轮该他讲话时,他开始变声,而且说话前后不连贯,他结结巴巴,呼吸急促:“老毛病又快要犯了。”接着,他开始憋气,并呼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快死了……呃呦……救救我……啊呀……发作……”然后,在大喘一阵后,就一点声音也没有了。

在以为只有自己在和有癫痫病的那个人在谈话的参与者中,有85%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甚至远在病人不出声之前就这样做;而在那些认为还有另外4个人也听到了这个发作的人的参与者中,只有31%的人这样做了。后来,当问到学生们别人的在场是否影响到他们的反应时,他们都说没有。看来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影响。

巴利和拉塔内现在对克尤公园现象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他们把这叫做“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一个紧急情形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旁观者无动于衷。这种冷漠旁观的行为,“可能更多的是在于旁观者对其他观察者的反应,而不太可能事先存在于一个人‘病态’的性格缺陷中。”

■ 在感人场景中人的行为会失控——社会感染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很善于在大型集会中,举行煽动性的演说,以此来煽起民众的“大日耳曼主义”情绪。群众对希特勒报以近乎疯狂的欢呼,在场的每个人都做出了平时羞于做出的夸张动作,并喊出平时无力喊出的歇斯底里的叫声。

这种个体在感人场景感染下,表现出情感和行为上不同程度的失控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社会感染”。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也可以见到。比如观众们在一个剧场里安静地观看表演,突然间浓烟滚滚,大家发现着火了!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有的人猛地冲向安全出口,然后所有的人马上都跟着向出口挤去。结果人多门小,反而都被堵在了门口。这就是社会感染的一个好例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群众中的社会感染与心理暗示。

还有,在公共场所,我们看到别人起立,自己也会起立;看人家鼓掌,我们也会鼓掌,甚至看到别人打哈欠,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打起哈欠来。法国社会学家加布里埃尔·塔尔德认为这起源于人与人的模仿。他的一句名言是:“社会就是模仿,而模仿乃是一种梦游症。”

同类推荐
  • 女人要懂一点交际心理学

    女人要懂一点交际心理学

    现实中,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女人,即使有知识、有技能,恐怕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无数的事实一再证明了,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胜于专业本领。所以聪明的女人会知道,从一进入社会的那一刻起人际关系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 观人无隐私

    观人无隐私

    本书通过对人们外貌特征、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社交表现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探讨,更深层次挖掘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潜在心理意识,从而发现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下潜藏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之后的真正心理活动,进而总结出这种人在工作、与人相处和爱情等方面可能会做出的行为和怀有的意图,从而做到在与人相处时择其长处而用之,择其短处而避之.最终使得我们在社会上打拼时能够及时恰当地做到趋利避害。
  • 释梦人生

    释梦人生

    《释梦人生》是心理学界知名才女荣伟玲的深度心理小说,围绕女心理师苏黎的咨询工作和爱情追寻展开,呈现出一个个真实、孤独、受伤、痛苦、挣扎的灵魂,包括从因爱受伤到实现精神自愈的心理咨询师苏黎、因初恋背叛而精神压抑过着无性婚姻的咨询师方正、因纸醉金迷导致身染绝症进而选择心理学的阿乐、因童年被性侵而心灵受伤最终嫁给心理学家却自杀身亡的唐杰、因母亲遗弃而终生找寻母爱替代对象的来访者安……一个个人物随着故事情节鲜活地呈现出来,引领读者对他人和自我、女性与男性、快乐与痛苦、因与果、生与死、幻想与现实、存在与意义进行探索。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日常生活中,奇葩无处不在:自恋、完美主义、自我否定、焦虑、强迫症、依赖、社交恐惧、情感勒索……大多数看似正常的人,实际上内心都存在着失序和冲突。面对这些人,我们该如何与之相处?本书来自几千个沟通案例,提供与各种问题人格沟通的技巧和全方位的应对策略,教你迅速把握对方自己都不知道的隐蔽心理,通过顺利、有效的沟通,让对方的决策和行为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热门推荐
  • 不那么纯真的年代

    不那么纯真的年代

    这是一个轻松自然的的创业故事。重生归来的张十三,从办暑假班开始,踩着时代的节点,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商业集团。从小富即安到自我实现,让这个不那么纯真这个年代变得色彩斑斓。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为师的无限之旅

    为师的无限之旅

    唐僧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一个不知名系统,由于系统的不完善,造成了唐僧性格大变。不过渐渐的,他发现似乎变的不只是自己,整个三界都变了。
  • 重生之捡个娇妻来当当

    重生之捡个娇妻来当当

    豪门闺秀为逃脱被欺辱的命运纵身一跳,谁知醒来却重生在了坎坷少女身上。一心一意把学考,为的是当今还是前世?看到被姐妹踢来踢去不肯接收的他,一时心软装进兜里,谁知原来废材也能变成宝。谁说穿着prada就是女魔头,她也能演绎时尚志。
  • 叶已落情未殇

    叶已落情未殇

    幼时的情谊,成年后的继续,续缘后的背叛,经历了这些的叶思暖早已心灰意冷,不再相信这所谓的爱情。可随着她的回国,当年事情的真相缓缓揭开,被迫接受的事实,“背叛者”的暖心陪伴,“父母”的贴心照顾,这一切使她好不容易封闭的内心渐渐打开了……
  • 哈尼老太

    哈尼老太

    哈你老太,是一位坚强的老人。一生及其坎坷,可是老太太一直向命运挑战,不屈不挠走完一生路。
  • 清风安澜

    清风安澜

    穿越清朝,随心所欲~那是不可能的。不玛丽苏,不杰克苏,纯粹是作者自己乐呵,完全不尊重历史,大家就当平行时空来看吧!
  • 苍穹飞舞者

    苍穹飞舞者

    十分老套的套路,又是异世界。故事从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开始,只因可能威胁到王位而被王兄追杀的奈杰尔,何去何从……
  • 人物不打折扣

    人物不打折扣

    《人物不打折扣》收录了老舍先生描写人物的多篇经典散文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些作品用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语言,刻画了当时一些人物的形象,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将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及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在一起。让人在历史和现实之中品味生活人生百态。
  • 帝后无双:爱妃请上榻

    帝后无双:爱妃请上榻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某上市公司女经理张媛媛在一次出差回归的途中出了车祸。一朝穿越竟然陷入了大户人家的宅斗之中,宅斗完了还要宫斗,若不是在现代看了这个计那个传的,张媛媛只怕是要老死在这深宫之中了!谋取帝心,除掉仇人。可当张媛媛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那个九五之尊的时候,又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