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2200000039

第39章 击败英资控港灯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李嘉诚大举进军香港英资企业。

1979年,李嘉诚入主英资青洲英泥董事局;1985年,他又斥资29亿港元,从老对手置地手中购得港灯集团;1987年,港灯分拆另组嘉宏。马世民任和黄行政总裁,并兼任港灯、嘉宏两主席。洋大班深孚众望,和黄系业绩惊人!

1977年,李嘉诚购得美资永高公司后,迅速把矛头指向称雄香港的英资。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怡和系的九龙仓,以退为进的李嘉诚放弃九龙仓收购,把经营不善的和黄洋行树为靶子。

他在部署收购和黄的同时,在市场悄悄吸纳英资青洲英泥公司的股票。1978年,李嘉诚持有的青洲英泥股票达25%,他人局出任董事。1979年,他所持的股份增购至40%.顺理成章坐上青洲英泥董事局主席之位。

李嘉诚完全收购和黄洋行先后达3年,1981年伊始,他正式出任和黄集团董事局主席。

港刊称,“以鬼治鬼”是李嘉诚完成收购英资企业后的治理大计。青洲英泥的行政总裁选留布鲁嘉,和黄集团的行政总裁是李察信。

1982年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赴北京就香港的政治前途与中方谈判,香港英人惶恐不安,信心危机席卷香江。李察信竭力主张和黄集团将重心转向海外发展。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前途。两人在发展方向上分歧严重,导致了李察信的辞职。接替行政总裁一职的是另一位英籍人士——马世民。

马世民上任不久就参与收购英资港灯集团,并出任港灯主席。

香港电灯有限公司(港灯)于1889年1月24日注册成立,于1890年12月1日向港岛供电。股东是各英资洋行,发起人是保罗·遮打爵士。港灯是香港第二大电力集团,另一家是为英籍犹太家族嘉道理控制的中华电力集团,供电范围是九龙新界。二战之前,港灯做大;二战后,九龙新界人口激增,工厂林立,中电后来居上,赚得盘满钵溢,还筹划向广东供电。

港灯是香港十大英资上市公司之一,九十余年来,一直是独立的公众持股公司。港灯收入稳定,加之港府正准备出台鼓励用电的收费制(用电量愈多愈便宜),港灯的供电量将会有大的增长,盈利自会递增。用电就像人一定要吃饭一样,经济的盛衰都不会对电业构成太大的影响。

港灯是一块大肥肉,惹人垂涎。据1981—1982年市场传,怡和、长江、佳宁等集团都有觊觎之意。

这一时期,在海外投资回报不佳的怡和系置地,卷土重来——在港大肆扩张,大掷银弹购人电话公司、港灯公司的公用股份,并以破香港开埠以来最高地价的47.5亿港元,投得中环地王,用以开发“交易广场”的浩大工程。

以退为进,避免正面交锋是李嘉诚一贯的扩张战术。李嘉诚按兵不动,静观形势。

1982年4月,置地公司拟收购港灯的消息,已在市面悄然传开。原以为长实、佳宁会参与竞购,港灯、置地、长实、佳宁4只股票都被炒高。4月26日周一开市,代表置地做经纪的怡富公司以比上周收市的5.13元高出1元多的价格(6.3—6.35元一股的时价)收购了港灯股份2.22亿股。为避免触发全面收购,增购的股份控制在35%以下(按收购及合并委员会规定,超过35%的临界点,就必须全面收购,持股量要过50%才算收购成功),并到市场以9.40元的价位买入1200万股港灯认股证,占认股证总发行量的20%。

置地以高出市价31%的条件顺利完成对港灯的收购。长实与佳宁欲竞购的传闻子虚乌有。佳宁正面临危机,长实只是放其一马。置地在香港的急速扩张,耗尽其现金资源,还向银团大笔贷款,负债额高达160亿港元。

《港灯易手时移势转》一文指出:

本来大举负债不是问题,只要地产市道尚佳,经济前景争气,资本雄厚,坐拥中区地王的怡置系不愁没钱赚,可惜戴卓尔(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摔一跤,摔掉了港人的信心。

香港出现移民潮,移民连资金_道卷走,汇率大跌,港人纷纷抛港币套取外币。

屋漏偏逢连阴雨。此时,欧美经济衰退,日本市场萧条,香港工商界也被感染了,像是被蒙上了一层凄云寒雾。地产市道滑落,兴建的楼宇由俏转滞,地产大鳖置地如被罩进铁网之中,楼宇奇货可居变成有价无市,欠银团的贷款不仅无法偿还,光利息一年就等于赔掉一座楼宇。

1983年地产全面崩溃,置地坠入空前危机。1983财政年度,置地出现13亿港元的亏损。

作为怡和旗下的置地把母公司怡和拖下泥淖,怡和在同期财政年度盈利额暴跌80%。

1983年9月29日晚,纽璧坚在董事局宣布辞去两家公司主席职务,原因是怡和大股东凯瑟克家族向纽璧坚“兴师问罪”。这使得在怡和置地大班宝座上坐了8年之久的纽璧坚不得不默然下台。1984年1月1日,纽璧坚又辞去董事职务,离开他服务30年之久的怡和洋行。“我只是一名打工者。”身任香港最显赫、最具权势的洋行大班的纽璧坚用无比伤感的口气说。

纽璧坚对在港的英国路透社记者说:“整个形势都变了,英国准备抛弃香港,华商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愈来愈强大。这就像当年美国扶植日本,突然一天发现,原来抱在怀里的婴儿是~只老虎。人们总是揪住九龙仓不放,而不睁眼看看对手是婴儿还是老虎。如果一个人的胳膊被老虎咬住,不管这只手是在颤抖,还是在挣扎,都会被咬断或咬伤。聪明的人,是不必再计较已经失掉的手,而是考虑如何保全另一只手。”

“我热爱香港,我永远热爱香港。”纽璧坚站在怡和广场大厦顶楼,面对维多利亚港,深有感情地喃喃说道。

通过纽壁坚的话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纽璧坚对凯瑟克家族心怀不满。九龙仓和置地被称为怡和的双翼,在纽璧坚主政时失去一翼现在另一翼,能否保全呢?现在西门·凯瑟克接任怡和置地大班,他是否又比纽璧坚高明?

纽璧坚无疑是大股东与管理层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纽璧坚在离港之前,反复强调他“热爱香港”。有人估计,纽璧坚说的是实话,怡和系大举进军海外是凯瑟克家族一贯的主张,作为薪金主政者的纽璧坚,只是秉其旨意执行罢了。怡和集团在港实力锐减,是海外投资不顺的结果。

纽璧坚下台,舆论的焦点渐聚在西门·凯瑟克身上。

西门·凯瑟克尚未正式上台,港版英文《亚洲华尔街日报》就以“对怡和新大班来说,战役才开始”为标题,报道怡和高层变动及未来。

李嘉诚十分关注怡和的变动,怡和的任何风吹草动他都不会轻易放过。李嘉诚通过与服务过14年怡和的马世民频繁接触,得知怡和高层一直患有“恐共症。”

置地陷入困境之时,马世民积极主张从置地手中夺得港灯。在这点上,两人英雄所见略同。但李嘉诚奉行“将烽火消弭于杯酒之间”的战略,主张以谈判的温和方法购得。纽璧坚的大班地位已岌岌可危,他不想在他手中失去九仓,又失去港灯。虽然他知道出售港灯,大概是早晚的事。早售早甩包袱,除此,不再有两全之计。

西门·凯瑟克接下怡和置地就如同接了个烫手山芋,在接手怡和置地的管理大权的同时,又接下前任留下的累累债务,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西门1942年出生于英国温切斯特市,他与曾任怡和大班的叔父约翰一样,少年时进入全英著名的伊顿公学念书,毕业后进人世界名校剑桥三一学院。西门不愿念书,他只读了一年就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葬礼”。他躺在棺材中,由同学抬出校门——从此永别了全球学子都向往的剑桥大学。

西门的玩世不恭惹得他父亲威廉暴跳如雷,认为他是“孺子不可教也”。

西门的哥哥亨利·林德利在20世纪70年代初曾担任了3年怡和大班。西门于1962年加入怡和公司,在海外的分公司任职。1982年年初,西门调回香港,同年出任常务董事。他是凯瑟克家族中第五个出任怡和大班的人。为了坐上大班尊位,他说服其他董事,频频向纽璧坚发难。可谓用心良苦。

已过不惑之年的西门·凯瑟克,不再是年轻时的纨绔子弟。但他是否有能力统治香港最大洋行?不少人提出这个问题。

对凯瑟克家族史做过深入研究的黄文湘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西门,凯瑟克在过去多年不足以证明他因此而能够胜任怡和公司首席管理人职位。不过,事实证明,他虽是贵族出身,却不是外行商家,有能力发展怡和公司的多元化业务。”

李嘉诚反复研读有关怡和及凯瑟克家族的报道。他已经向怡和表示过欲购港灯的意向,现在他不再做出任何表示,他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事情的发展。

1984年,马世民加盟长实系,李嘉诚委以他和黄董事行政总裁的重任,和黄的业务获得长足发展,成为长实系的盈利大户。

1984年,西门·凯瑟克出台“自救及偿还贷款”一揽子计划,即出售海外部分资产,以及在港的非核心业务。

置地统揽怡和地产业务,自然是怡和的核心业务,因此,无论如伺,置地的旗舰地位是要保住的,而置地又是怡和全系的欠债大户。汇丰银行逼债穷追不舍,债台高筑的置地大班西门,不得不断其一指——出售港灯减债。

首选的买家自然是李嘉诚。财大气粗的李嘉诚出得起理想的价钱,他曾向前任大班纽璧坚表示过收购之意。西门当时也在场,他很佩服李嘉诚的君子作风。

令西门不解的是,这一年来,李嘉诚不再有任何表示。难道他真不想要港灯?港灯可是拥有专利权的企业,不可能会有第二家在港岛与其竞争,盈利确保稳定。

其实,这是李嘉诚使的欲擒故纵之计,这使西门如坠五里雾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门终于按捺不住了,主动向李嘉诚抛去绣球。第95期《信报月刊》描绘道:

1985年1月21日(星期一)傍晚7时,中环很多办公室已人去楼空,街上人潮及车龙也早已散去;不过,置地公司的主脑仍为高筑的债台伤透脑筋,派员前往长江实业兼和记黄埔公司主席李嘉诚的办公室,商计转让港灯股权问题,大约16小时之后,和黄决定斥资29亿元现金收购置地持有的34.6%港灯股权,这是中英会谈结束后,香港股市首宗大规模收购事件。

这期间,李嘉诚把和黄行政总裁马世民请来,具体与置地商议收购事宜。消息传出,全港又一次轰动。

“我们不像买古董,没有非买不可的心理。”李嘉诚对新闻界说。

“假如我不是很久以前存着这个意念和没有透彻研究港灯整家公司,试问又怎能在两次会议内达成一项总值达29亿港元的现金交易呢?”

当年置地以比市价高31%以上的溢价抢入港灯;现在和黄以6.4元的折让价(收购前一天市价为7.4元)捡了置地的“便宜”,而购入34.6%的港灯股权,以市值计,李嘉诚为和黄省下4.5亿港元,显然要高对方一筹。

因为没有超过35%的线,所以不必全面收购。这是“和平交易”,没有出现反收购。和黄实际上已完全控制港灯。

收购过程中,有关股票未做全日停牌。只是午时左右,买家和记黄埔、卖家置地公司和“货色”港灯公司主动要求四家交易所停牌。

四家停牌时间不一,造成部分炒手利用时间差炒这三只股票。大部分投资者作壁上观,三只股票均未像以往的收购战一样被抢高——都知道李嘉诚“买货”不会出现竞购与反收购的好戏。

整个现金交易额29亿港元,按协议须2月23日前交清。和黄2月1日就提前付款。置地提出扣还利息。依计算2月1日-23日间,利息达1200万港元,和黄只收了400万,另800万送回置地。

这等于和黄蚀本800万港元,李嘉诚觉得这笔交易“抵数”。值得他看好的不仅是港灯的常年盈利,还看好港灯电厂旧址发展地产的价值。

李嘉诚斥巨资收购港灯,对恢复港人对香港的信心起了较好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马世民谈起港灯的收购,仍对李嘉诚称道不已。

“一共花了16个小时,而其中8个小时是花在研究建议方面。”

“李嘉诚综合了中式和欧美经商方面的优点。一如欧美商人,李嘉诚全面分析了收购目标。然后握一握手就落实了交易,这是东方式的经商方式,干脆利落。”

同年3月(1985年),包玉刚收购了大型英资洋行会德丰。

此时,四大英资洋行中的两家——和记黄埔、会德丰先后落人华资手中。怡和仍是最大英资洋行,但昔日风光不再——九龙仓和港灯分别被华资两大巨头控得。

四大战役彻底扭转了英资企业在香港的优势,是香港经济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李嘉诚、包玉刚名声大振,引起世界经济界的瞩目。世界华文传媒,尤其是中国传媒,称李氏包氏是“民族英雄”,“大涨中国人志气,大灭英国人威风”,“被英殖民者统治百年之久的香港,从此扬眉吐气”,“李超人、包大人,不愧是龙的传人,世界华商的骄傲”,“大大振奋和提高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和自尊”……

某位资深经济评论家说:“不必把商业行为太往政治上扯,别忘了他们(包玉刚、李嘉诚)是商人,当然是出色的商人。”

还是看看包玉刚、李嘉诚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

早在1981年5月12日,包玉刚在香港记者俱乐部发表讲话说:

“我想你们其中必然会有人对我参与某些本港地产公司活动(注:指收购九龙仓)感兴趣。让我告诉你,我参与地产活动,并非因为我想与传统的英资洋行作对,而是像香港其他大多数人一样,我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信心。

控制权从一个环节转到另一个环节,或者从一个集团转到另一个集团,只是表示某些由于商业上成功带来的资金需要另寻出路。”

对于“舆论有关他收购英资洋行的报道”,李嘉诚并没有从正面做出评价。他只是在很多场合说:“收购不像买古董,非买不可。”有人认为,买与不买,李嘉诚都是从商业利益上考虑的,他并不把对方当成不共戴天的敌人,非得置之死地而后快。李嘉诚还说:“我一直奉行互惠精神,当然,大家在一方天空下发展,竞争兼并,不可避免,即使这样,也不能抛掉以和为贵的态度。”

西门·凯瑟克在港灯售购协议上签字后,舒一口气道:“从此置地不再处于被动了!”几天后置地便宣布投资7.5亿元,兴建行将胎死腹中的交易广场第三期工程。其后,李嘉诚把29亿元的巨额现金支票交给西门,西门高高兴兴地将港灯交给长实系和黄。

一位评论家说:“李嘉诚真正发迹,是从收购和黄开始,李氏的发迹史无疑是一部吞并史。他并非像某些传闻说的‘为民族而战’,他是‘为自己而战,为缔造他的商业王国而战’。在两次浩大的收购中,李嘉诚头脑异常冷静,从未情绪化——这就是出色商人的头脑。”

“如果说,李嘉诚收购英资是‘民族气概’的体现,那么,这之前和这之后,他都收购过华资,这不意味他是‘民族的叛逆’吗?”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嘉诚、包玉刚收购英资企业的业绩,世界传媒对他们的述评汗牛充栋。这正表明,收购本身的空前反响及非凡意义。

李嘉诚控得港灯,委派港灯控股母公司和黄行政总裁马世民出任港灯董事局主席。

1987年3月2日,和黄将港灯非电力业务分拆上市——嘉宏国际集团公司。嘉宏从和黄手中购入港灯的23.5%股权,成为港灯集团的控股母公司。

马世民出任嘉宏董事局主席。

重整后的长实系股权结构是:李嘉诚控有长江实业33.4%股权,长江实业控有36.55%的和记黄埔和42.9%的青洲英泥,和记黄埔控有53.8%的嘉宏国际,嘉宏国际控有23.5%的港灯集团。

各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孙公司高峰期有百余家之多。

马世民负责和黄系的电讯、能源、货柜(集装箱)码头、零售及港灯与嘉宏的业务。具体如下。

电讯:1986年年底,和黄设立一家全资附属公司——和记通讯有限公司,统辖原有的和记电话、和记传讯、和记专线电视、和记资讯传通四家公司。和记电话公司主要从事流动无线电话,客户拥有率占全港的55%;和记传讯公司原已收购了24家传呼公司,是香港最大的传呼机构,市场占有率占五成;和记专线电视合作拥有亚洲卫星一号的权益,并开办了亚洲卫星电视台;和记资讯传通主要开发电脑联网资讯服务,业务在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

货柜码头:葵涌码头是世界吞吐量最大的货柜码头,到1985年,和黄属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处理的货柜量占葵涌的45%以上。之后,和黄先后投资近百亿港元,到1990年年底公司拥有10个泊位,89公顷码头设施(占总设施的63%),货柜吞吐量占市场的70%。和黄的国际货柜码头公司是同业的垄断性企业。另外,公司还拥有楼面600万平方英尺的亚洲最大的货物分发中心。货柜码头业务是和黄的主要盈利来源,1986年盈利4.5亿港元,20世纪90年代盈利已逾10亿港元。

零售:零售业务是老和记洋行的传统业务。和黄拥有两大零售系统——百佳超级商场和屈臣氏连锁店,另还有屈臣氏制造业和多种消费机构。百佳与怡和系的惠康是香港最大的两家超市集团。到1990年4月止,百佳超级市场已达135家,另有10余家在海外。屈臣氏属下的连锁店有220多家。20世纪90年代初,和黄零售业营业额达50亿港元的水平。

港灯:1984年,为怡和置地所控的港灯集团拥有香港电灯公司和丰泽、嘉云等9家全资属公司及国际城市等5家联营公司,业务包括电力、地产、工程、工业、贸易、零售、保险等多方面。该年税后盈利8.22亿港元。1985年,长实系和黄收购港灯后,年盈利12.8亿港元,增幅56%,为港灯集团有史以来首次突破年盈利10亿元大关。1986年又突破15亿港元。

嘉宏:1987年,港灯非电力业务单独分拆上市,始有嘉宏国际。嘉宏除控有23.5%的港灯股权外,全资拥有希尔顿酒店,控有50%联信公司股权。

1987财政年度,嘉宏盈利6.8亿港元;1988年度增至9.5亿港元;1989年盈利突破10亿港元大关(10.01亿港元)。

1986年1月,和黄集团市值从收购时1979年的62亿港元上升到141.5亿港元。同期,控股母公司长江实业的市值为77亿港元,和黄近两倍于长实,成为长实系的主舰。1979年,李嘉诚从汇丰手中以7.1港元一股购人22%和黄股权,共付出6亿多港元。1989年和黄纯利30.5亿港元,共获利60.8乙港元,相当于购价的10倍。

和黄取得如此惊人实绩,首先是李嘉诚正确抉择;其次是马世民管理有方。马世民名声大噪,成为香港洋大班中风头最劲人物。

1990年,香港《资本》杂志第二期,列出1979-1989年香港十大盈利最高的上市公司。

它们的排行序与10年盈利总和是:

1.汇丰银行292.72亿港元

2.太古洋行154.81亿港元

3.和记黄埔139.22亿港元

4.中华电力132.49亿港元

5.香港电讯130.57亿港元

6.国泰航空121.46亿港元

7.长江实业112.40亿港元

8.港灯集团107.69亿港元

9.恒生银行99.92亿港元

10.新鸿基地产89.50亿港元

这其中,传统英资上市公司有汇丰、太古、和黄、中电、香港电讯、国泰、港灯7家;传统华资有长实、恒生、新鸿基3家。经一系列收购后的归属为:英资有汇丰、太古、中电、香港电讯、国泰、恒生6家;华资有和黄、长实、港灯、新鸿基4家——长实全系就控有其中的前3家。

这10年间,长实系的3家上市公司平均年盈利均达10亿港元以上。嘉宏国际1981年才分拆上市,故未列入。依据此表,长实系在香港业界的盈利水平如何,明眼人一看便知。

同类推荐
  •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这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
  •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早年在军中服役,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战争取得了胜利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 男角

    男角

    没有一个男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本书中,梁家辉、刘德华、黄秋生、张学友、李宗盛、崔健、曾志伟、罗大佑、任贤齐、钟镇涛、秦汉、成龙、吴若甫、罗家英等14位影视界的大腕、名角专访,讲述这些明星人物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和他们的爱恨情愁。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
  •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非凡的少年之路如何成就了王安石,平民出身的他又是如何在官场中独占鳌头进行改革的?历经变法失败和丧子之痛的他又是如何潜心向佛、抚慰伤痛的?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做详细的解答。
热门推荐
  • 综艺为王

    综艺为王

    综艺节目为主,《中餐厅》、《我们来了》、《极速前进》、《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我们的征途》、《青春旅行社》、《全员加速中》等,每个节目都会写全,不喜误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不可能!
  • 游戏王之最强争霸

    游戏王之最强争霸

    本书只会写前三部的游戏王,就个人而言前三部是最为经典的,但就召唤方法还是会有五种召唤方式,当然冗长的感情铺垫也是会有的,而游基王也是感兴趣的读者所熟知的打牌游戏,所以打牌斗智的内容也不会少的,作者我只能做到尽量与动漫同步,如有疑问评论详谈。
  • 新政治人类学范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政治人类学范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政治人类学需要一个理论范式框架,以期初步建立具有教科书价值的理论基础。提出“五化四要素”(政治科学化、人类学政治化、民族志写文化、管理学人性化、政策性真理化;权力要素、田野要素、民族志要素、扎根理论要素)的新政治人类学研究范式(Neo-Political Anthropology[NPA])。新政治人类学旨在发掘具有范式“象征”“符号”的“学科基质”(disciplinary matrix)与“有序元素”,逐步形成跨学科新型研究范式。新政治人类学正在经历着“自觉认同”“共同持有”某种“学科基质”的探索性过程,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五四”学术框架上,即“学科基质”的“五化”过程(政治学科学化、人类学政治学、民族志写文化、管理学人性化、政策学真理化,与“有序元素”的“四要素”组合(权力要素、田野要素、民族志要素、扎根理论要素)的辩证统一上。“学科基质”(“三化”过程)是通过“有序元素”(“四要素”组合)来展示范式革命的五彩魅力,而“有序元素”(“四要素”组合)则通过“学科基质”(“五化”过程)来勾勒出范式革命的内在本质,两者不可分割互为一体,展示出新政治人类学的“五化”“四要素”框架轮廓。
  • 锦医归

    锦医归

    一朝重生,谢锦衣回到了十四岁妙龄。白天她是谢府容貌粗陋,骄纵蛮横的五姑娘,晚上她是义澜医馆的神医苏姝,肤白貌美,低眉浅笑谋人心。望着那些熟悉的面孔,谢锦衣表示,仇是要报的,银子也是要赚的。新书《农家小旺媳》已经上传,欢迎各位亲点击阅读。
  • 缥缈往事

    缥缈往事

    这是一个不幸但却不悲伤的故事,希望能够给人思考。这是作者第一次完整地写完一部超短篇小说,故事情节笔触稚嫩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 得依释序文缘起

    得依释序文缘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空间的相遇

    星空间的相遇

    喝了这碗孟婆汤,你我在无瓜葛!女主有多大的痛,会说出这么狠心的话?再度轮回,遇到男主,一段孽缘就此开始?
  • 是爱情生病了

    是爱情生病了

    孟丽在经历了一次痛彻心扉失败的恋爱之后,决定与相亲认识的综合评分最优的男孩赵济楠结婚,一段不是从爱情开始的婚姻,两个陌生的人,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隐蔽者

    隐蔽者

    高振麟,一个深潜在延安的军统间谍。在延安的生活,使他逐步同情、倾向于共产党。他希望就这样活着,忘记身份,做一个“共产党员”,做一个有益于革命的人,一个平凡的人。但宿命的纠缠,延安派他潜入军统内部,执行配合中共地下党高级特工“古城”的任务。他的双重身份被唤醒了,他既要配合“古城”与国民党展开一场场殊死谍斗,又必须时刻警惕,丝毫的差错,他都会被延安视为叛徒,被军统视为内鬼。忠诚与良知的挣扎,理智与信仰的搏斗,他无法左右命运,他只有隐蔽,一生隐蔽。
  • 知天之旅

    知天之旅

    一梦换永生,愿否,三千年前,清雨一直觉得,十分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