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000000035

第35章 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2)

水的力量很大,“能载舟,亦能覆舟”,平静时清凉可鉴,爆发时洪水如潮。虽然是弱者,但需要爆发的时候,也是当仁不让。水虽然至柔,却是能够以柔克刚。老子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他以水作比喻,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做人要像水一样,谦恭自持,“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人过于刚,宁折不弯,必有后祸。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谁说的?有何含义?

荀子坚持“人性恶”的主张。那么,既然人心都是邪恶的,又何以出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呢?在这个问题上,荀子的解释和孟子恰恰相反:那些保持人之本性的人恰恰是小人,凡是失去本性,接受后天教化的人,反倒成为了君子。这就是荀子“性恶善伪”的全部含义。“尧舜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修之为也。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所谓学问之道,并不是要还原什么人的真心,恢复人的什么本能,而恰恰是通过“礼教”(礼的教育),使之从恶人变为善人,从原始人变成文明的人。

荀子认为,人在本性上是恶的,那是因为人都有着无法根除的欲望。但是,人却能改造,通过社会的改造,人一方面能将自己的这些欲求通过一种文明的方式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又能通过“礼乐”的教化化解一部分欲求。这样一来,人就变得文明了。“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化”就是改造人性。无论尧、舜、桀、跖,还是君子、小人,他们的本性都有“好荣恶辱,好利恶害”,即恶的一面。但是,“圣人之所以异于众者,伪也”。这种“伪”,就是“化性”,即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其本性中恶的一面。对性,是“顺”,是“纵”,还是“化”、“伪”,是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小人之所以成为小人的关键所在。所以,荀子虽然讲性恶,但其目的和重心是在谈“伪”,旨在突出礼义对于人的重要性。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

朱熹在《与陈师中书》中说:“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之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本是程颐说过的话,这里朱熹又提起,于是就有人认为这是罪恶的朱熹提出的“反人类”的语言,因此朱熹就成了迫害中国妇女的罪魁祸首。就此,很多人骂朱熹,说他是封建卫道士,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刽子手。

其实,这里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绝对不能理解为是朱熹针对妇女而提出的,朱熹的一整套理论学说可以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字来代替。可以说,他的学说是做人的哲学,是教导人如何做一个杰出的人、高尚的人、了不起的人、伟大的人……朱熹本人从没有针对妇女提出些什么具体要求,朱熹更没要求女性要比看待生命还重要地看待自己的贞操。这里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和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经典儒家语言一样,都是针对知经识理的大男人提出来的。更主要的是针对知经识理的君主提出来的,目的是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这指的是一个男人的气节与骨气。“失节”重于“饿死”“气节”重于“生命”,这涉及到一个人的人生观、生死观的问题,也是对男人的更高层次的精神要求。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哪里?是何意思?

这句有名的话,见于《庄子·大宗师》。原话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对方嘴里相互湿润以求生存。这情景的确感人,但是这个故事后面还有一句话,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虽感人,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如彼此互相忘记,畅游于江湖之中。这样,既没有了感动,也没有了伤害,剩下的只是自由自在地遨游。对于尧的贤德和桀的残暴,与其称誉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大道流转。

在庄子看来,混沌无知的状态,是万物最为适宜的状态。不管是什么东西,不管它与其他东西的处境是多么不同,或高或低,或热或凉,或干或湿,或净或脏,只要是合于自己的原本真性,它就会生活得很自在,以致达到什么都不感觉,什么全都忘记的程度。庄子把这种情况称为“相忘”,就是完全适宜,无所感知,把所有的东西都化于无形。与此相反,一旦脱离了与其原本相适应的环境,它就会感到不适,甚至受到伤害,不管他眼下所处的环境在旁人看来多优越,多么令人羡慕,也毫不例外。乌鸦不是染黑的,海鸥也不是洗白的。自然的黑,自然的白,自由自在。乌鸦与海鸥,相看两不厌。

●如何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说,艰苦的生活环境能够锻炼人们坚强意志,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安乐的生活条件容易腐蚀人,沉湎其中会走向颓废乃至灭亡。这是古往今来从无数正反两方面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警世良言,是一部人才成败史、国家兴亡史所证实的客观规律。

这是一句人人尽知的名言,花费太多的口舌去向读者解释它的意义也是自讨无趣。但明白其中的道理是一回事,能在现实中去恪守又是另外一回事。人往往总是在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才知道后悔,总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奋进。忆苦思甜,也许只能起到表面的教育意义,因脱离了当时的情景,很难给被教育者以震撼。所以,让人时刻有忧患之心,还不如让其置身于紧张、忧患的环境当中去,要让人奋斗,还不如时刻让他有压力。所以说,如果想始终有“生路”,那就要始终生活在“忧患”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不能造假,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忧患”。不如此,就会滋生“死于安乐”的土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很多伟大的政治家都喜欢斗争,他们喜欢有对立面,喜欢有矛盾,因为他们知道,敌人存在可能正是自己存在下去的理由。

★政治理想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体现了老子什么思想?

语出《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说,当人们不知道如何行为才能符合天地运作法则而得顺境之时,社会上还能以“仁德”“信义”维持基本的秩序。当社会上连“仁德”“信义”都不能发挥功用时,就会出现所谓“大智慧”的贤者,来建立典章制度供大家遵守。但是,此时也往往会同时伴随一些沽名钓誉、虚有其表的人,假扮智者来扰乱社会。所以说,过于苛求,必然导致其反面。在这里,老子仍然在消解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正像今天,我们在大街上看到很多警察,你是感到有安全感呢,还是感到没有安全感?如果让老子来说,肯定是不安全。因为有警察证明最近形势比较紧张,或者出了什么事情。否则,出现这么多警察干什么!所以说,社会治理的境界是没有警察,而不是让警察越来越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圣人是不会作为的,顺乎大道而行,哪里来的圣人?

●老子设想的“小国寡民”是什么样子的?

据《老子》记载:“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大致是说,国家要小,百姓也要少,有了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机器也不使用。使百姓看重生命,不到处搬迁。即便有船车,却没地方乘坐它们;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地方陈列它们,使人民再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使人民有吃有穿,能够安居乐俗。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

由上可知,“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和国家形态。老子认为,人们欲望的过分,法令的繁多,知识的追求和讲究虚伪的仁义道德等,是社会混乱和争战的根源。要使天下太平,没有争夺,就得取消知识、道德以及新颖的器具和财货。

老子把社会发展分为“道”、“德”、“仁”、“义”、“礼”五个阶段。人类社会的最初发展阶段是“道”统治的,一切纯任“自然”,是完全“无为”的。以后的社会分别由德、仁、义、礼统治。每后一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离“无为”越远,美的善的东西越少,丑的恶的东西越多,因而离他的“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就越远。

●“大同”、“小康”的社会模式是什么样的?

“大同”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宥》。“大同”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是指“养心”应当“忘物”而言的。而用“大同”来描述“天下为公”这一理想社会的,则是在《礼记·礼运》。《礼记》是孔门后学解释《仪礼》时所作的记,附于礼经仪礼各篇之末,阐述仪礼各篇之义理。“大同”思想为孔子首创。

在大同时代,人人都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讲究信誉,和他人友好,“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财物虽然不可以随便浪费,却不一定要属于自己;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会感到遗憾。这样的时代,不需要智慧和谋略,也没有偷盗和抢劫,人们不用关锁门窗。

“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其意是说,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小康”在《礼记·礼运》中得到较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在小康时代,为政者以礼仪为标准,考察人们的行为,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实行仁义,给人民以行为的规则;不这样做,就被认为是有罪,遭到大家的抛弃。

●如何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所谓“民为贵”,是对天子或将要成为天子的人来说,人民是他最可宝贵的财富。“得乎丘民(即百姓)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所以人民是最可宝贵的。而要得到人民的信任,必须关心人民的生活问题,给人民以应有的生存条件。

在古代,每个诸侯国建立的时候,天子要派遣使者,为诸侯建立社稷神坛。社稷神的责任,是保证风调雨顺,使农业丰收,从而保证国家的安全。因而,社稷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假如人民按时祭祀社稷神,并且祭品也很丰盛,但是洪水、旱灾等仍然不断发生。这时,就要毁掉原来的社稷神坛,重新设置。因为人民是最宝贵的。

“君为轻”中的“君”,主要是指“诸侯”。诸侯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的安宁。假如诸侯不好好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危及社稷神的安全,那么,就要撤换他们。因为相对于社稷神,诸侯只是个别存在。

●如何理解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

北宋大儒张载(人称横渠先生)在《张子语录》有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彰显儒者的器识与信念。那么,如何理解这历代流行不衰的“横渠四句”呢?

(1)为天地立心。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天地本无心,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并非有意生出这样一个大千世界。无心而有心,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这种理会,天地生化万物的心得以显立。

(2)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有了“安身立命”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却能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贞定活路,此即“为生民立命”。

(3)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至隋唐,却未能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唐末五代,中国文化之花更是萎缩堕落到极点。北宋初期,中国也找不出一个能拿出手的精神领袖。直到理学家问世,“为往圣继绝学”,才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彰显,从而将华族精神的领导权从佛教手里夺回。

(4)为万世开太平。儒家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开出太平盛世。张载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此。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

●“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哪里?体现什么战术思想?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说,相对于战争而言,百战百胜并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不费一刀一枪,兵不血刃,就能将对方制服,化战争于无形。

所以说,《孙子兵法》中最高的智慧并不是“兵以诈立”的战术思想,也不是“兵者诡道”的用兵法则,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战术。这估计是战争中最高明的战术了。因为这一思想已经是跳出战争来看待战争了。战争是在利益纷争面前迫不得已才采取的手段。既然如此,最高明的战争则是没有战争。所以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没有勋章的将军才是最好的将军,默默无闻的领袖估计才是最有智慧的领袖,正如庄子所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西方哲学卷

★哲学思辨

●谁说出了“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

这句名言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由火构成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斗争之中。赫拉克利特将这种斗争称之为“战争”。他说,整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处于战争之中。战争毁灭了一切,又让一切重生。毁灭即是创造,是一种东西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比如火变成水,火就消失在新的存在形式中。每一种东西都这样变成它的对立面,因此每一种东西都是对立性质的统一。没有什么东西的性质不变,没有什么东西具有永恒的性质。从这一意义来看,每一种东西既存在,又不存在。有这种对立,才能有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赫拉克利特说:“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他说:“战争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是一些人成为自由人。”他对荷马所说的“但愿诸神和人把斗争消灭掉”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说:“如果听从了荷马的祈祷,那么,万物都会被消灭”,“应当知道,战争对一切都是共同的,斗争就是正义,世间万物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和灭亡的”。

●“美是数的和谐”是哪一学派提出的?

这一名言出自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一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事物的性质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万物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而构成和谐的秩序。由此,他们提出了“美是和谐”的观点

音乐各音符之间的和谐给了这一学派很多启示。他们认为,音乐的和谐正是由高低、长短、轻重不同的音调按照一定数量上的比例组成,“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这是古希腊艺术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包含着艺术中“寓整齐于变化”的普遍原则。

同类推荐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中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中卷)

    本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创新得当论

    创新得当论

    作为人类实践的高级形式,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创新具有两重性:既可造福人类,亦可能对人类造成某些危害。准确预见创新的负面影响是困难的,但又是必须的。由此,从伦理学的角度探索创新之“得当”的应然尺度,研究有利于“创新得当”的文化氛围和制度安排,寻求培育创新主体之品格的有效途径,以抑制或减少“不当创新”,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且又无法回避的课题。
  • 仁学

    仁学

    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的哲学著作,于1896—1897年间陆续写成的。全书共50篇。该书以佛教哲学为理论框架,糅合中国传统与西方学术,欲将宗教、哲学、科学融为一炉,以“冲决罗网”为号召,在晚清有志于改造中国的维新派、革命派群体中影响巨大,时人曾誉其为“维新运动的圣经”。本书主要内容为抨击封建社会宣扬三纲五常的专制制度、提倡资产阶级平等与民主观念;主张维新变法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作者对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旧思想、旧传统的批判,是为宣扬维新变法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做准备;而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提倡,反过来更加深化了对君主专制以及纲常名教的批判。本书反封建的激进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俄语传统句法理论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

    俄语传统句法理论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

    俄罗斯(前苏联)科学院于20世纪先后出版了3部语法,第一部是1952—1954年由著名语言学家维诺格拉多夫主编的《俄语语法》,第二部(1970)、第三部(1980)均由著名语言学家什维多娃主编。论文力求通过对这三部语法(1952—1954、1970、1980)的句法学部分的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清晰地折射出20世纪俄语标准语法思想发展与变化的轨迹和脉络,藉以本文尝试对此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猎鹰局档案

    猎鹰局档案

    终日寻寻觅觅,枪王不如实战。死亡自身畔滑过,练就那极品枪神。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0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0中篇小说卷

    本书收录了2010中篇小说卷。切实地为21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时下各种版本的“小说选”或“小说排行榜”不同,我们不羞羞答答地使用“最佳小说”之类的字眼,而是直截了当、理直气壮地使用了“经典”这个范畴。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作家都首先应该有追求“经典”、成为“经典”的勇气。我承认,我们的选择标准难免个人化、主观化的局限,也不认为我们所选择的“经典”就是十全十美的,更不幻想我们的审美判断和“经典”命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 晨执晚星

    晨执晚星

    谁都知道一高池峥说一没人敢说二大家还知道江绾瑶说一池峥不敢说二“我们和好吧”“那你不哄我吗?”
  • 会聊才有好人缘:30秒消除隔阂,打造好交情

    会聊才有好人缘:30秒消除隔阂,打造好交情

    《会聊才有好人缘:30秒消除隔阂,打造好交情》揭示了闲聊的真正意义,告诉你闲聊的礼仪和技巧,培养你获得闲聊话题的能力,引导你在职场、情场、家庭生活中与人闲聊,从而迅速消除与他人的隔阂,建立好交情。闲聊不是高深的说话术,与口才不同;是一种社交能力,是一种沟通能力。跟随《会聊才有好人缘:30秒消除隔阂,打造好交情》,能立即提升你的闲聊能力,改善你的人际关系。从此,不论在哪里,不论与谁都能愉快而轻松地闲聊,并由此建立和谐而美好的人际关系。
  • 秦武帝国

    秦武帝国

    败落于星际,再起于秦国。科幻仙魔幻,现象超现象。曾经的历史,未来的方向,皆吾之存在。
  • 身为职业玩家的我拯救了天道

    身为职业玩家的我拯救了天道

    新书:我穿越到了发外夫的世界,发老婆的故事 修真不死,大盗不止。被天道创造出来维护世界的修真,已经走上了歪路。甚至还对天道本身出手了。对已经发展到了巅峰的修真文明,天道已经无能为力了。“修真文明太不是东西了!简直就是灾害!”郁闷的天道召唤了一个异界的灵魂,发泄着自己的郁闷。“灾害?”“我这里也有一个灾害,还是无公害的灾害,保证能够把这扭曲的修真文明干掉,你有没有兴趣?”“额?那是啥?”“你听说过玩家么?”职业玩家刘星耀自信的回答道。 新书,咸鱼作者惩罚系统,请多多指教书友群:984547196欢迎来聊
  • 人之初

    人之初

    我属于七十年代的产物,那个年代同时还盛产口号。我就是在浩浩荡荡的口号中诞生的,那时候,我的母亲在流水村插队,早上还在田里插秧,晚上就把我生在露天的茅坑里,后来,母亲告诉我,若不是她机灵,你这个人就没有了,你不可能活到现在,你一出生就死了,那叫夭折。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件事了。母亲说话总是带着说教和炫耀的口吻,她是光荣的人民教师,这并不奇怪,职业使然耳。这种狠话在流水村叫破口。现在,母亲早已说不出这样的狠话来了。母亲只会唱歌,唱儿歌。
  • 橘子太甜

    橘子太甜

    女—澜子笑男—橘琛年少的青梅竹马是你久违的爱人陪你走过懵懂时光恰恰好只是我也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