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000000031

第31章 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10)

从这段引言中不难看出,尼采意义上的“超人”,正是那些具有天生强有力的权力意志者。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他关于人类历史的一种极其独特的理论。尼采的自我超越性学说集中体现在他的“超人”这一隐喻中。作为一个隐喻,“超人”将酒神精神、强力意志的内容包溶于一身,表征着尼采的善恶彼岸道德的价值理想追求。“超人”不是英雄崇拜而是个人和人类的自我超越。在尼采看来,“超人”不是理想的典型,而是上升的生命类型。因为生命的本质是强力意志,而强力意志是有等级之分的,由此生命也就有旺盛和衰弱之别,而“超人”就是要个体生命成为那生命强力旺盛的人。

●什么是俄底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型来自于希腊神话中俄底浦斯故事。据说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娶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

●什么是本我?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超我?

在精神病理学分析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将人的人格分成了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在弗洛伊德看来,是“人格中隐秘的、不易接近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是混乱的,像一口充满了沸腾着的各种兴奋剂的大锅”。但是,“本我”唯一的原则就是寻求自我的满足,根本不考虑这种满足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本我往往会在盲目的冲动中遭遇挫折,甚至危及自身。

这个时候,“自我”出现了,它是理智的象征,改变了“本我”满足自己的野蛮方式。其职责就是在“本我”和现实世界之间进行调解,对“本我”的盲目性进行遏止,使得“本我”既能得到满足,也能不与现实世界发生冲突。

如果说“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的理智内容,那么,“超我”就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道德内容。前者是个人与自然世界交往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也就是知识和经验;后者则是个体与社会交往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即道德和价值。于是,文化对人在道德上的约束,使得“本我”就必须在文化许可的范围内满足自己,而不是漫无章法。就这样,“本我”就又多了一个看管者——“超我”。于是,人由于“自我”而有了经验和知识,让人在浩瀚的宇宙中不至于摸索着前行,而是点燃了一盏灯;人又由于“超我”而有了道德感和羞耻感,成了文化的存在,超越的存在,因而不再靠本能活着,而是靠信仰和价值存在于世间。

●何谓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用语。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始的,包括本能和原型。它只是一种可能,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激活。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源泉。一个象征性的作品,其根源只能在“集体无意识”领域中找到,它使人们看到或听到人类原始意识的原始意象或遥远回声,并形成顿悟,产生美感。

弗洛伊德以揭示了人的精神结构而享誉于世,他认为:人的精神结构恰如一座冰山,其露出的1/8是意识部分,而淹没在水面以下的7/8是无意识部分。也就是说,无意识属于人的心理结构中更深的层次,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真实、最本质的部分。他的得意门生荣格继承了他的学说,并对他的无意识的构成内容作了全新的修改。荣格认为,无意识有两个层次:“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对此,他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一些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

●力比多是谁最先提出的?指什么?

“力比多”这一概念,首先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弗洛伊德提出性的动力是“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的性生活。“性倒错”者有两类:(一)其性的对象已变。例如与同性恋者相同,他们不要生殖器的结合,而以对方的其他器官或部位为替代;(二)性的目标已变。他们的性欲的目标仅为常人所讲的性的预备动作。这两类性倒错者又各分为两种:第一种求得性欲实际的满足,第二种仅在想象中求得满足。性生活不等于生殖,“力比多”是性生活的真正动力。“力比多”是一种力量、本能,有时表现为性本能。比如,婴儿的性生活就是从吸乳开始的,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儿童以父母为对象的选择倾向称为“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具体表现是女孩依恋父亲,男孩依恋母亲。到了青春期,“力比多”就导致孩子摆脱父母,去寻找新的性对象。弗洛伊德认为,治疗精神病的工作在于解放“力比多”,使其摆脱对先前的迷恋,从而消除不良症状。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许多单个的本能都可以归入两类主要的内驱力下。一类是生的本能,通常称为性爱(Eros)或性;另一类是死的本能,有时也被称为破坏或攻击的本能。每种本能都有它自己的心理能量形式。弗洛伊德用“力比多”一词来表示使生的或性本能起作用的力量,但他从未找到一个类似的词来表示死本能的心理能量。

●什么是绵延?有何特征?

“绵延”是柏格森哲学中一个颇为神秘的概念,用来指称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流。他说,人们能直觉到自己的绵延,但用概念来表达绵延却是不可能的。根据柏格森的看法,绵延的真正本质在于它总在川流不息。其大致有如下一些特征:

1、绵延是绝对连续性,是没有间断的连续性。在绵延之流的每一点上它都既是现在,又包含着过去,同时又预示着未来。拿人的意识来说,任何一种意识状态都包含着过去的记忆,而当下的感受又总是前一时刻的感受的连续,这就构成了绵延。

2、纯绵延是完全性质式的。它不是一种数量,因而是不可测量的。作为内在绵延的心理状态,例如美的感受,有时表现为强弱的不同,但强度是性质,而不是数量。当人们用数量来计算它时,那只是一种象征的表示。

3、绵延没发生在空间中,而只在时间上进展。绵延没有广延性,与空间无关。绵延只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然而,柏格森所谓的时间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完全不同。他认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时间是把计量物体的广度的方法应用于计量时间,是空间化的时间,这与绵延的本性是不相容的。“真正的时间”是绵延不绝的、不可分割的,因而是不可测量的。4、绵延是自由的。它不像工匠制造器皿,严格地依从概念、图纸,或千篇一律地用同一个模子去翻制固定的产品。绵延犹如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它随机、自然、无所拘束,无法捉摸。“这条河流只是流动”,“流向一个不能确定的方向”。

●现象学的“悬搁”指什么?

面向事情本身,是现象学的口号。而要做到面向事情本身,就要“悬搁判断”。由此看来,“悬隔”既是面向事情本身的前提,也是面向事情本身的方法。

“悬搁(epoche)”这个术语来源于古希腊怀疑论哲学家,意思指中止判断或将判断搁置起来,对一切给予的东西打上可疑的记号。胡塞尔借用这个术语来表示现象学对经验的事实世界采取的一个根本立场。对此,胡塞尔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加括号”。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时,可以把试题的某一部分放进括号里,暂时不顾及它,先解其他部分,然后再来解这一部分。这并不影响对整道题的解答,而且有时还必须这样做。胡塞尔企图通过把古往今来的思想观点和哲学主张放进括号里,存而不论,从而追求哲学绝对自明的开端。另外,这样做还可以防止转移论题,杜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新运用未经审查的间接知识。

现象学的悬搁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是对存在加括号,即排除对自然界和人的世间存在的信仰,对现实世界是否存在的问题不予考虑,从而直观现象本身;二是对历史加括号,即把历史上关于世界的种种观念、思想、见解搁置一旁,使其失效,不作为前提和出发点。这样做不仅可以获得哲学立场上的独立性和方法上的自由性,而且也满足了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应当没有任何预先假设的要求。摆脱了各种假设的干扰,人们就可以转向呈现在意识中的东西,回到事情本身。

●什么是此在?

“此在”(Dasein)是海德格尔使用的一个概念,以此来表示人作为存在者比其他存在者所具有的优先性。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所要追究的是存在,而不是存在者。存在虽总是超越于具体存在物,但它又必须在多样的存在物中显现自身。因此,任何本体论都必须在存在者中寻求通道以达于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从存在者入手追问存在,并非什么存在者都行。必须找到这样一种存在者,在它那里存在不是被关闭着,而是已经以某种方式展开了,只有经过这样的存在者才能通达存在。这样的存在者只能是我们人本身。因为在所有存在者中,唯有人这样的存在者才能向存在发问,领会着存在,而且必须领会着存在。可见人这种存在者具有特殊的“存在关系”。海德格尔称人这种特殊的存在者为“此在(Dasein)”,把它作为显示、展现存在的根据、切入口和出发点。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与其他存在者相比具有三种优先地位:第一,在存在者状态上的优先地位。其他存在者是现成的、实体意义上的存在,而此在只是“去存在”,只是一种显现、一种可能性。海德格尔称此在的存在为“生存(Existenz)”,即未被规定的一种可能性的存在。第二,在本体论上的优先地位。其他存在者不能领悟和追问自己的存在,而此在作为“生存”的存在能领悟自己,追问自己的存在。第三,此在不仅能领悟自身,而且还能对其他一切存在者的存在进行领悟和追问。此在打开了通向其他存在者的通道。对其他存在者的本体论研究,须得通过此在来进行。正是基于此在以上优先地位,此在的领悟乃是一切存在者存在之领悟的关键。没有此在生存之分析,一切本体论便无从谈起。

●什么是在世?什么是烦忙?什么是烦神?

“在世”、“烦忙”、“烦神”是海德格尔在“此在”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三个概念。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生存的基本结构是在世(in-der-welt-sein)。“在世”是海德格尔自己生造出来的一个德语复合词,意在表明此在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处于世界之中的存在,和世界不可分割。在世界之中存在这种存在机制不可从一般的空间包容关系来看待,像水在杯子中,衣服在柜子里那样,而应该理解为此在“把世界作为如此这般熟悉之所而依寓之、逗留之”。这即是说世界是此在的家园,此在就融身在世界之中,此在和世界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海德格尔指出,人生在世,与物打交道,与人打交道,无不操心、烦恼、焦虑,此在在世已经打上了“烦”的烙印。海德格尔说,此在之存在状态就是烦。烦又可进一步分为烦忙和烦神。烦忙指的是此在与物打交道的存在状态。在烦忙中,此在不是直接与当下现成之物发生关系,而是直接与用具(例如书写用具、缝纫用具、测量用具等)照面。用具的存在方式是它的“上手性”。用具一方面指向它所以构成的东西的目的,例如制鞋用具是为制鞋给人穿;另一方面指向它所以构成某种东西的原料,例如做鞋的皮革、线等。通过用具的使用,不仅揭示了此在本身的存在,而且也揭示了与此在相关的他物乃至世界的存在,正是此在之烦忙赋予其他存在物和世界以意义。烦神指此在与他人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使用用具的制作活动不仅指向作为原料的物,而且也指向人(如制鞋的人、购鞋的人等)。人与物发生关系必然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此在在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他人一道共在,与他人打交道,生活在人与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中。烦神正是此在这种共在机制的表现。

●什么是沉沦?什么是常人?二者关系如何?

“沉沦”和“常人”,是海德格尔哲学中两个相关联的概念。他认为,人的存在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存在。人以外的存在者都是某种现成的东西,是被规定了的现实,而此在只能从可能性的角度来理解,它总是不断筹划、选择和超越自己。此在作为可能性的存在,能够通过筹划和选择超出自己的当下形态,既可以获得其本身,成为本真存在,又可能沉沦、异化,失去其本身,成为非本真的存在。当此在处在非本真的存在方式下,此在把自己混同于常人,混迹在常人之中,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不能独立和自主。在海德格尔看来,这里所说的“常人”并非某些人或所有人的总和,也不是抽象的人本身,而是某种平均化的、无人称的、中性的、不确定的人。在常人的存在状态中,人的个性和自由消失了,相应的责任也被推卸掉了。人是因为逃避自己的自由才躲到“常人”当中去的。常人怎样行动,我便怎样行动;常人如何享乐,我便如何享乐。常人如同无边的阴影笼罩着一切,包揽着一切。这样,此在的生存变成了常人的日常生活。

同类推荐
  • 庄子全书

    庄子全书

    本书除了介绍《庄子》原文中的一些经典寓言故事,还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富有借鉴意义的小故事或人生实例,几乎涵盖了职场、营销、教育、友情、爱情、婚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您在轻松中获得智慧,愉悦中体味哲理!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本书高度浓缩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领域人们的智慧精华,从中提炼出一条条人生哲理,涵盖人生的方方面面,无论处于人生哪个阶段,从事何种职业的读者均能找到相应的哲理来指导自己。全书分为“小故事大道理”等4部分。
  • 和南怀瑾一起读《老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老子》

    老子之道,高深精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所谓一百个人读《老子》,便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悟,因为每个人都在著述中寻找着自己的人生痕迹,无论是《老子》的原文,还是南怀瑾先生的解读,细细品味,语有回甘,掩卷而思,幡然有悟。本书作者在南怀瑾先生解读《老子》的基础上,融会儒佛之道,结合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进行拓展,在博大精深的道家学说中领悟处世智慧,解决现代人心灵空虚、灵魂无所归依的困惑,为我们开辟了一块心灵栖息地。
  •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这是一次女性主义的突围。在克里斯蒂娃与阿多诺的浪漫相遇中,在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的相互纠缠中,在意识与肉体的和平交往中,语言的囚牢被攻破,理性主义的皇权被废黜,主体性的定义被改写。前主体的“女性”因素重返主体,破坏了“男性”主体的统一,成就了女性特质的僭越。母性的因素取代了文化的父权(男根)基础,女性特质的书写也成为文艺创新的场所,并且走出自说自话的封闭圈,进入广阔的社会领域,成为政治颠覆的主导力量。打开这部严谨而不失可读性的哲学文本,就可以见证这场邂逅的美丽。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武痕天下

    重生之武痕天下

    四朝鼎立,九族相争,群雄逐鹿三门六派十二帮,强者辈出江湖意气,恩怨情长武道、秘术、神通、天地通玄……参禅、逐鹿、逍遥、阳间人屠……这是武者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李延于苍茫中重生,走向这世界“天下武者三百万,试问谁与我共江湖?”我是李延武痕,你好!
  • 梦魇三旬

    梦魇三旬

    人生如戏,戏在人生。当我们都沉浸在生活充满灵性的影片中,不管结局如何,都需要回归现实敢于面对······
  •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烨之随笔

    烨之随笔

    《烨之随笔》全书谈及了社会、政治、感情、宗教、人性、绘画等触及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简洁的语言,论述了作者对社会、人性的看法,或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绘画的见解。有错误或是见解不到的地方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也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我的作品,谢谢。
  •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灾星相公

    灾星相公

    她,从小不受宠的柳家七小姐,被利欲熏心的家人嫁给了他。爱上他是偶然,伤心是必然……他,人见人怕的灾星,娶了不爱的女人,关心的却是心爱的表妹。不想爱她,却自私的想要留下她……他承诺会对她好,然当妻子和表妹都有难的时候,他先想到的又会是谁?
  • 心安之处是故乡

    心安之处是故乡

    《心安之处是故乡》是一位海岛养兰人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数十篇散文,内容多是对于身边人、情、事、物富有哲理的思考记录,耐人寻味。无论是花鸟虫鱼、海边风物、自己的童年,抑或是身边亲人,在作者笔下无一不透露出淡定、智慧和心安,这是一种与现实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安宁与快乐。
  • 病宠:傅少暖妻得哄着

    病宠:傅少暖妻得哄着

    临汝市流传着一个传说。——那个少女是妖精。她从不拒绝别人的示好,有嫉妒的人厉声质问,穆瑾玥笑颜如花。直到转校,她被那个人盯上了。一开始,傅彦对她说,“你与我无关,但是别招惹我身边的人,麻烦。”穆瑾玥踮起脚尖挑衅,“那招惹你,怎么样?”后来,他捏着她的下巴,满脸的凶狠暴戾,一双眼猩红冰冷的警告她,“你别得寸进尺!”穆瑾玥皮笑肉不笑的看着他,“傅彦,你要搞清楚,是你在追我,那就摆正追人的态度。”他倏然松手,她的心却也随之一空。再后来,她站在十楼的教室,语调平静,“你不来,我就跳下去。”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有人问她,用自己的命去报复,值得么?她笑出眼泪,没有回答。一句话:这是一个大佬盯上小疯子,然后心甘情愿变成大疯子和她携手一生的故事。【律师X心理医生,一对一双洁,女主真有病的甜宠文!】
  • 缥缈寻仙路

    缥缈寻仙路

    天道渺渺,人道茫茫。寻仙之路,飘渺无常。皆凡世间故事,一切皆有根本。深山大涧,断崖古洞之地,结庐修道有之。幻剑宗剑道传人云风,机缘之下得授祖师成名绝技幻剑十三式,携神兽双翅飞虎,抓恶鬼、斗邪修,斩妖魔,在历经生死离别、世事变迁之后,是否仍不忘初心?
  • 脑虫游历万界

    脑虫游历万界

    以脑虫的身份,穿越万界(好吧,我坦白了,写这部小说,纯粹是为了赚钱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