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400000010

第10章 八佾篇第三(2)

历史往往时过境迁,后人很难凭猜测想象回溯历史的真实面貌。我们追溯历史,主要依靠的就是史料中的内容。如果史料典籍对当时的文化制度、社会风貌没有记载,或者记载得很粗陋,那么我们就很难真正考证历史的真相。对于典籍记载不详的内容,我们只能求证于民间流传的野史故事,但是流传过程中的演绎与变化导致很多史实异化,给人面目皆非的感觉,这样很多事情仍然无从考证,留给世人的也就只剩悬念了。所以,文献的详实周全对后人了解历史特别重要。

3.70子曰:“禘①自既灌⑦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释

①禘:音d,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②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③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

译文

孔子说:“禘祭的大典自从第一次用酒洒地来降神之后,我就不想看了。”

名家注释

张居正注:“禘,是祭祀之名。古者天子既祭其始祖,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祭于太庙,而以始祖配之,这礼五年一举,叫做神。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赐鲁重祭,使鲁国以周公为始祖,以文王为所自出之帝,而以周公配之,故鲁国得禘祭其先。然以诸侯而僭行天子之祭,实为非礼也。灌,是奠酒于地以降神。往字,解做后字。”又注:“夫鲁国本是诸侯,僭用王者之大祭祀,已是失礼,及举祭之时,又不诚敬,是失礼之中又失礼焉。故孔子叹之如此。”。

解读

“禘”是古代的一种祭祀典礼,象征宗教精神,是祭天地祖宗的礼节。古代国家举行禘祭,仪式相当隆重。但是,当时的鲁国道德沦丧,对待禘祭相当懈怠,只是流于形式。祭祀时,主祭的人刚端上第一杯敬献神禘的酒之后,就开始心不在焉了,对于后面的仪式只是草草应付,一心想着早点了事。祭祀过程中,他们都形色散漫不够庄重,只有形式毫无诚心,完全失去了祭祀的庄严与虔诚。

任何事情都应当诚心为重,不应只是敷衍应对。形式的文饰要有内心虔诚的支撑,就是说,所有的形式都必须配合内心的诚敬。如果内心不虔诚,即使表面功夫做得再到位,也毫无意义。

3.11或问禘之说①,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注释

①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②示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指手掌。

译文

有人向孔子问禘祭的学说。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个学说的人治理天下,就好像看这个一样容易吧!”他一边说,一边指了一下自己的手掌。

名家注释柿朱熹注:“先王报本追远之意,莫深于神。非仁孝诚敬之至,不足以与此,非或人之所及也。而不王不禘之法,又鲁之所当讳者,故以‘不知’答之。”又曰:

“盖知禘之说,则理无不明,诚无不格,而治天下不难矣。圣人于此,岂真有所不知也哉?”

张居正注:“幽明只是一理,神人本无二道,幽而知所以事神,则明而治人,亦何难之有哉!然非先王不能作,亦非圣人不能知,如或人者,何足以语此,此孔子所以不轻告之也。”

解读柿有人向孔子讨教禘祭的学问,孔子回答说他不知道。孔子是真的不知道吗?其实他的意思很明确,他认为禘祭是一种基本的文化精神,大家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既然大家都不知道那他也就不知道了。那么,圣人到底知道不知道禘祭的学问呢?

孔子说完不知道后,指着自己的手掌说,真正懂得禘祭学问的人看天下事的道理,就像是呈现在手掌心上那么清楚。由此可见,孔子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屑于去回答提这种问题的人。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是我们的传统精神。缅怀故人,不排斥仪式,必要的仪式是必须举行的。但是这种仪式应该是庄重的,虔诚的,而不应该是低俗荒诞的,更不应该是敷衍了事的。没有真情的仪式,何苦劳累自己又亵渎神灵呢?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祭祀祖先时,就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祀神时,就好像神真的在那里。孔子说:“我不参加祭祀,就好像没有祭祀一样。”

名家注释

张居正注:“若天子一身,为天地宗庙百神之主,尤不可不致其诚。所以古之帝王,郊庙之祭,必躬必亲,致斋之日,或存或著,然后郊则天神恪,庙则人鬼享,而实受其福也。承大祭者,宜致谨焉。”

解读

我们有句古话“信之即有,不信即无”,祭祀贵在虔诚,心诚则灵。祭祀祖先要像在祖先面前一样恭敬,求神要像神明就在眼前一样虔诚。祭祀时,我们心中有位真神,我们相信他的存在所以才会态度虔敬。如果祭祀没有诚意,只有表面上的仪式,更或是让别人代劳,这样的祭祀怎么能沟通人与神的感应,怎么会达到天人合一呢?所以孔子说,如果自己不能亲自去参加祭祀,那就好像没有祭祀一样,别人替自己祭拜求福是没有用的。

祭祀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做人贵在真诚,一个人立身处世应该有这种“如在”之心,做到表里如一。否则,表面一套,内心一套,对人对事都不诚不敬,相互欺蒙,这样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

3.13王孙贾①问曰:“与其媚②于奥③,宁媚于灶④,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⑤,无所祷也。”

名家注释

①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卫国大夫。②媚:谄媚、巴结、奉承。③奥:

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④灶:这里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⑤天:以天喻君,一说天即理。

译文

卫灵公的大臣王孙贾问孔子说:“俗话说‘与其讨好于房屋西南角的远神,不如讨好灶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能这样。如果违逆天理得罪于天,什么样的祈祷都没用了。”

名家注释

张居正注:“盖奥以比君之势分崇高,难以自结;灶以比臣之专权用事,容易干求。时俗之见,浅陋如此。”又注:“人当顺理以事天,非惟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孔子此言,逊而不迫,正而不阿,世之欲以祷祀而求福者,视此可以为鉴矣!”

解读

奥神是尊贵的神灵,但是位置偏远;灶神比较实用,离我们很近。王孙贾以灶神自比,以此来提醒孔子不要只顾得跟诸侯往来,也要亲近一下我们这些士大夫,但是孔子给他的回答却是否定的。圣人认为,一个人如果做坏事不好好为人,跟任何神灵祈福祷告都是不管用的。言外之意就是,做人要有人格,要强大自己的内心,不能依靠外来的庇护。

正直之人的祈祷是在诉说自己的苦难和困境,是将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让神灵知晓,以此获得神灵的眷顾和帮助。这样的祈祷不同于乞求,只是人们在绝境中寻求慰藉,在苦难中澄净心灵的举动。但如果一个人做出违背伦理有逆天道的坏事,祈祷又有什么用呢?恶有恶报,丧心病狂之人又能跟谁去祈祷呢?

所谓“自助者,天必助之”。人生在世,不论遭遇什么,是痛苦还是快乐,是苦难还是安逸,我们都要做个有原则有追求的人。事事依靠自己的努力,不要一味相信别人的承诺,一心只去依靠外在的庇护。任何事情,只有通过自己去努力追寻才能实实在在有收获。

3.14子曰:“周监①于二代②,郁郁呼文哉,吾从周。”

注释

①监:同鉴,借鉴的意思。②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两个朝代。③郁郁:文采盛貌。丰富、繁盛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二代的礼仪制度而建立起来的,文采是多么丰富华美啊!我遵从周朝的。”

名家注释

张居正注:“尝观孔子之在当时,礼乐则从先进,梦寐不忘周公,与夫修鲁史而尊天王,此其从周之志,有未尝一日忘者,所谓圣人之为下不倍也。然则生今之世而欲反古之道者,岂不谬哉!”

解读

周代建立在夏、商二代之后,所以周代的礼仪制度在夏、商二代礼仪制度的基础上做了损益增删。经过周公修改的周代礼仪形成了文采华丽丰富的盛况,所以孔子认为周朝的礼制更加完善,并且一贯主张遵从周礼。

周代的文化重在人文文化,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化就是以周文化作代表。中国文化历经朝代更替,不断增益删减,以其启身的发展规律演进改良,渊源而流长。历史的车轮没有止步,文化的繁衍也不会休止,经过千年传承的中国文化必将越来越深厚。

3.15子入太庙①,每事问。或曰:“孰谓鄹⑦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①太庙:祭祀开国君主的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②鄹:音z。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东南部。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在鄹作过大夫,所以“鄹人之子”指孔子。

译文

孔子到太庙里去,每件事情都要问一问。有的人说:“谁说鄹大夫(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礼仪呀?到太庙里来,每件事情都要发问。”孔子听到了这话,说:“这正是懂得礼仪的表现呀!”

名家解读

张居正注:“圣人之心极其谦虚,故每事问人,不厌详细,其与尧之钦明、舜之问察,一而已矣。学圣人者,当于此求之。”

解读

孔子是一位博学多识并且精通礼仪的人,他年轻时就已经很有名气了。所以当他到太祖庙里凡事必问时,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他们觉得孔子根本不像传说中那样知礼,所以发出了“谁说孔子深通礼仪之道”的疑问。面对这样的发问,孔子回答说他的行为正是知礼的表现。对于孔子的回答我们该做何理解呢?一言以蔽之,不耻下问,谦虚好学就是做人的美德,就是礼的精神所在。

俗话说,问者不相亏。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及时请教别人,以免举动异常,贻笑大方。如今社会,经济发达,外出旅行早已不是新鲜事。初到异国他乡,对当地的风俗民情,文化制度有不了解之处实在很正常。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多问多学,向当地人多多请教。不要怕被人嘲笑而羞于提问,大方些直接些,否则出了洋相最后吃亏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3.16子曰:“射不主皮①,为力不同科⑦,古之道也。”

注释

①皮:用兽皮做成的箭靶子。主皮:指穿透箭靶子。②为:音we,因为。同科:同等。科:等级。

译文

孔子说:“射箭,不一定都射穿箭靶子,因为每个人的力量大小不同,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

名家注释

朱熹注:“周衰,礼废,列国兵争,复尚贯革,故孔子叹之。”

解读

射箭比赛主要用来陶冶情操,并不以能否射穿箭靶子上的牛皮为标准,这是因为人的力量有大有小,这是与生俱来的差距。射箭如此,为人处事也是如此。判断一个人有没有道德,做事合理不合理,不能看他对事情成功所做的贡献程度,因为环境不同、时间不同、每个人的能力也不同。只要这个人对这件事尽自己的努力了,那么他对事情的成功就付出了心血。

生活中,如果我们总是对别人很苛刻,责怪别人没有做到这个没有做到那个,总是以事情的成败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久而久之,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结果,搞得自己身心俱疲,人际关系十分紧张。所以,我们对人对事都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这样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愉快。

3.17子贡欲去告朔①之饩羊⑦。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注释

①告朔:朔,指每月初一。告朔,指诸侯王每月初一到祖庙做祭祀活动。②饩羊:饩,音xo饩羊,指祭祀用的活羊。

注释

子贡要把鲁国每月初一举行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掉不用了。孔子说:“赐呀!你爱惜的是那只羊,我爱惜的是周朝的礼制。”

译文

张居正注:“孔子之意在于存礼,而子贡之言,唯求省费,圣贤度量之广狭,用心之大小,区以别矣。”

解读

每个月的初一称作“朔”,告朔是古代非常慎重的一种祭祀制度。每月初一,诸侯都要到祖庙宰杀一只活羊用来祭祀。到子贡时,鲁国国君不再亲自去祖庙祭祀了,仅仅杀一只羊来做做样子。所以子贡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主张废除宰杀活羊来举行告朔祭典的仪式,想省下用于祭祀的活羊。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孔子却认为节约不是主要的,最关键在于废除宰杀活羊就等于废除了这个传统的礼仪。也就是说,在孔圣人的眼中,这只活羊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维系礼仪的象征。

观察如今社会,很多事情仅用空洞的精神难以维系,必须配合一些物质性的东西才能存在发展。简单说,虽然有些形式看似可有可无了,但它仍是维系内容的所在,一旦去除这种形式,内容也将不复存在了。、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事奉君主要尽到为臣的礼节,可别人却以为这是在谄媚。”

名家注释

程颐、程颢注:“圣人事君尽礼,当时以为谄。若他人言之,必日‘我事君尽礼,小人以为谄’。而孔子之言止于如此,圣人道大德弘,此亦可见。”

张居正注:“盖当时公室衰微,强臣僭窃,上下之际,多不循礼,惟孔子欲明礼法以挽回之。如过位则色勃,升堂则屏气,违众而拜堂下,闻命而不俟车,这等循礼,当时反以为谄,则礼法之不明于天下可知。故孔子之言如此。然尽礼与谄,其迹相似,而其心不同。君子之事君,其礼固无不尽,然却不肯阿谀顺从,如责难以为恭,陈善以为敬,一心只要成就君上的美名,干办国家的大事,这便真是尽礼。小人之事君,外面虽似尽礼,然心里未必忠实,如阿顺以为容,逢迎以为悦,一心只要干求君上的恩宠,保全自家的官爵,这便真是谄媚。君子尽礼,小人以为谄,小人谄媚,亦自以为尽礼。心术之邪正,迥然不同,人君不可不察也。”

解读

“为君难,为臣不易”,孔子深知做臣子的不易之处。尤其是在礼崩乐坏的朝代,臣子不按礼仪侍奉君主,大家都不按照礼仪制度办事,一旦你做到了按礼办事,竭心尽力地为君主谋划反而被人当做是在谄媚讨好君主。处于世风日下的世道,不管你内心如何,初衷怎样,总会有人风言风语,对你指手画脚。虽然圣人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被人误解心里总归还是不痛快的。

当今社会,仍然有很多人自己不去做或做不到的事情也不希望别人做好,看到别人生活得快乐美满,就找各种机会恶意丑化人家。这些人常常将好说成坏,将善说成恶,是非颠倒。遇到这种人用不着生气郁闷,公道自在心间,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直,又何必在意别人的言行呢?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久了,大家自然会知道你的为人,理解你的行为。

同类推荐
  • “存在”之链上的美学:形而上美学的演进史

    “存在”之链上的美学:形而上美学的演进史

    本书是以西方美学的历史进程为中心,研究形而上学的发展变化如何决定着存在论的变化,而存在论的变化又如何影响着美学的形态、方法与主要问题。本书的核心线索是描述“存在”范畴的历史变化如何改变着美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把形而上学史与美学史进行比较研究,从形而上学发展的角度研究美学的发展进程,进而分析一个时代的形而上学如何影响着时代的审美追求,是对美学之存在沦基础的探究,也是对审美的形而上学性的探索。本书所给出的是一种彻底哲学化的美学,是一种“形而上美学”。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论语》人物评传

    《论语》人物评传

    本书第一次把《论语》里的所有历史人物从书中剥离出来,结合《左传》、《国语》、《尚书》、《史记》等史书以及《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等诸子书中的有关记载,把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人物(而不是《论语》中的“一句话”人物)进行系统研究,每个人物有“传”有“评”。
  •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本书集中体现了季羡林先生的生活哲学,在先生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有其内涵,集中表达了季先生对天地万物的大爱,让我们跟随季先生,感受生命,体悟生活,获得内心平和。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热门推荐
  • 子虚村

    子虚村

    长篇小说《子虚村》以深处秦巴山脉中的斑麻县县委书记兼代理县长秦阳的宦海沉浮为明线,叙述他为斑麻县民众致富脱贫而吃苦耐劳,努力奔走,不畏坎坷,勇于前行。以多个暗线交织,错综复杂,通过描写秦阳的身世,展现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纵深感。小说结构严谨,气势恢弘,在明线与多条暗线交叉叙述的展现中,凸显广阔的空间时间视野,语言前卫新颖陌生,想像丰富而夸张,现实与历史、超现实相结合,清新与磅礴相结合,细流与一泻千里同下,社会主流与一些泡沫暗流同台呈现,人物形象饱满,情感丰富,个性张扬。
  • 续三国演义

    续三国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背弃全世界也要找回你

    背弃全世界也要找回你

    他在我失忆时强势闯入,却原来,这是我失忆的一部分。在外人面前,他是冷酷面瘫说话笔直刚的大老板,但是谈起恋爱来,南禾才解读到了他的本性。他吃醋时:我吃醋了,需要你哄。他悲伤时:你看我都哭了,你就知道我很难过了。他委屈时:委屈的表情挂在脸上,你哄我都不带搭理你的。某一天纪谦辰惹火了南禾,百般撒娇都不管用,南禾终于忍不住问他一句了。“纪老板,你咋戏这么多呢?”“书上说……烈女怕缠郎。”手指在沙发上画着小圈圈,表情委屈的很到位。
  • 无限之变数

    无限之变数

    一旦参与其中,就会有或明显或不明显的变化发生,一个理智的人需要做的是,将那变化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 绝世毒妃之为祸武林

    绝世毒妃之为祸武林

    一百年前人性的考验,一盘棋局的赌约 。 静墨山上,她是跟随修行的女修, 江府派内,他是一代的掌门, 她是谁?是堕入民间的女医,是山中的女匪,还是……谁人为棋子,吾以天下为棋盘以天下人为棋子,那一身紫砮练衣叱咤天下,叱咤江湖。她是黑暗战神……身负仇恨一心复仇为谁复仇,冷酷无情擅长伪装……他曾经是武林第一把手,身世卑微却精骨奇特,冷酷无情的他遇上了心机颇深的她。何去何从。是堕入无极的深渊还是天涯海角生死相依,擦肩而过的偶遇,那棵树下的初见, 一颗心里装着别人的女人,只要我爱她,又何所惧。我只愿意一生守护她,哪怕舍去所有倾尽全力, 逆天换命,舍我其谁。
  • 石田衣良作品1:池袋西口公园

    石田衣良作品1:池袋西口公园

    池袋宁静的夏日夜晚,西口公园里隐隐有不安的气氛在空气中骚动。高中毕业后在家当米虫的真岛诚因为绞杀魔事件成为公园里的金田一。他为了找出绞杀魔同时解开好友理香的死谜,以及受托寻找同学猴子爱慕的黑帮公主,而化身多种角色出入黑白两道“办案”。最后他逐渐解开各个谜题,更将变调的公园回复成原有的和平,让红蓝两帮派握手言和,过程惊险万分终于智取谋成。G少年、红天使、援交妹、自闭少年……所有在世俗社会迷失坐标的青少年,都在这座公园烙印下青春颜色,并发现自己的价值。石田衣良具实呈现出经济高度发展又遭逢泡沫化的日本,那些边缘青少年的世界——颓废、堕落、滥交、嗑药、追求极限刺激,狂飙在犯罪界线却是最不虚伪的一群。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感官推理小说!
  • 初恋上上签(连载二)

    初恋上上签(连载二)

    他是谁?英文里叫EX,中文里叫那个贱男,古典文学里一般称呼叫其为陈世美,他的父母给他起的记入户口本的名字叫秦颂,不出意外的话,过个几年,他拍拍屁股用海归的身份忽悠个90后的小女友——不对,这年头,连周杰伦的女友都更新换代到3.0版本直接飙到95年的,大势所趋下,过几年他应该和一个胸大无脑貌美如花的95后打上一张不到十块钱的结婚证,年龄的差距用金钱完全可以补全,代沟这种东西,哪怕是有太平洋那么宽广,用钱也足够能砸得平整的像拉过皮的脸一样没有皱纹。然后他再发给我一张结婚通知书,不忘记从我这里搜刮一些礼金钱。
  • 权力与笼子

    权力与笼子

    好的批评,是一种情怀、一种正义。《权力和笼子》一书,是一部反腐败评论集,是一本反腐防腐的干部教育读本,是一册痛定思痛的公众权利读本。作者以新闻人的敏锐、以评论者的犀利、以杂文家的文笔,对“反腐不易,防腐更难。反腐要力度,防腐靠制度。”进一步提出了“权力不进制度的笼子,就不会有真正的防腐剂”以及“制度选择是本质选择。不把权力关进笼子,就会被权力关进笼子。中国绝不能从‘制度腐败化’走向‘腐败制度化’。制衡权力、保护权利,是一个现代国家抵达文明彼岸的必由之路。”的结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代天骄之魔妻太妖娆

    一代天骄之魔妻太妖娆

    女尊男卑男生子女强腹黑玄幻宫廷江湖虐恋谁曾想前世那个不败剑魔凰倾颜竟然被自己心爱之人杀害,重生成了八岁小孩。这一世,生而为人,她不再是魔君。那一场有关古月的局,无关她。剑魔有情,而她无心,人世间再没有人能阻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