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0800000017

第17章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经济学说(1)

ElementsofPureEconomics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法〕列昂·瓦尔拉斯(LeonWalras)

华文导读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初版于1873年。此书集中反映了瓦尔拉斯的经济学理论成果。尽管他在当时的经济学界享有盛誉,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真正认识到其杰出的成就。

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期被称为“边际革命”时期。在此期间瓦尔拉斯担任洛桑大学经济学教授,在以往经济学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教学实践,并引进心理学和数学领域的成果,写出了《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一书。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但一直到1889年才再版。瓦尔拉斯曾经要求他教的一个班级的学生阅读该书,可学生们对理解书中所用的各种符号深感困难,于是他在第2版中增加了一节,试图说明他的写作方法。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是瓦尔拉斯最主要的代表作,书中建立的纯粹理论经济学或一般均衡理论,是他的应用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的基础。在经济学说史上,瓦尔拉斯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瓦尔拉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一步一步地构建自己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他以经济人最终如何获得最大效用或最大满足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把理论经济学研究范围限定在资源合理使用或最优配置的领域之内,强调消费、效用与需求,把经济学改造成为以消费、交换、生产及分配为序的理论体系,并以边际原理论证经济人所应遵循的法则,从而与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一起,共同发起了19世纪70年代初的经济学边际革命。他的一般均衡分析开创了现代经济均衡分析的先河。

趣味延展

洛桑学派是近代边际效用论中继数理经济学派后的另一个流派,19世纪70年代出现于瑞士的洛桑大学,其代表人物为瓦尔拉斯和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

一般均衡理论是瓦尔拉斯对西方经济学的独特贡献,开创了现代经济均衡分析的先河。它研究的是一个以利己为经济动力的虚构社会。瓦尔拉斯企图证明,该社会存在稳定的均衡状态,即存在安定和有秩序的状况。经济学家熊彼特后来评价说:“经济均衡理论是瓦尔拉斯的不朽贡献。这个伟大理论以水晶般明澈的思路和一种基本原理的光明照耀着纯粹经济关系的结构。”经济学家列昴惕夫著名的投入产出分析,也来自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中的某些部分。

瓦尔拉斯是三个边际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另外两人是英国的杰丈斯、奥地利的门格尔。瓦尔拉斯的经济理论对现代西方经济学具有重大影响,他的效用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在经济研究中使用数学的主张如今已成为现实。

理论精读

1.何为纯粹经济学

瓦尔拉斯认为,要阐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必要先区分科学、技术和伦理学。人类面临着两类现象:自然现象和人类现象。科学分为两种:狭义科学和应用科学。狭义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现象,这是纯粹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也就是技术,它的研究对象是工业,工业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制度,而制度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总的来说,三者的区别在于:科学所追求的是真,技术所追求的是效用,伦理学所追求的是善。

与科学、技术和伦理学这种区分相对应,经济学区分为纯粹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经济伦理学。纯粹经济学也就是社会财富论,它的研究对象是商品交换和交换价值,其核心内容是价格分析。“纯粹经济学的本质是在完全自由竞争制度的假设下确定价格的理论。”其性质与物理学一类的自然科学相似。应用经济学也就是社会财富生产论,其核心内容是研究分工条件下的产业组织,是有关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理论。应用经济学属于技术范畴,这里所谓的技术是广义的,因为应用经济学研究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两个方面。经济伦理学也就是财产理论,也即社会财富的分配理论,其中心是研究公平的课题,而公平的基本要义是“把个人所应有的归还给个人”。

就应用经济学与经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瓦尔拉斯着重论述了公平与福利的关系,也就是平等与效率的关系。“财产理论所要确定的是伦理上的条件,可以在公道的前提下推断,而工业理论所要确定的是经济上的条件,可以在物质福利的前提下推断……这两套理论究竟是互相冲突还是互相支持的呢”,“这是一个伦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瓦尔拉斯援引巴师夏的社会和谐论,对这个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

2.边际效用价值论

瓦尔拉斯经济思想的基础就是边际效用价值论,它也是边际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概念。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有两点:一是认为商品的价值实体是边际效用,即消费者消费最后一个商品单位获得的满足感;二是生产要素的价值决定于其参与制造的商品的价值。瓦尔拉斯对这些基本观点做了明确的表述。

瓦尔拉斯认为,商品价值起源于商品的稀少性;稀少性有两层含义:“它一方面对我们有用,另一方面却只能以有限的数量供我们利用”;“稀少性——即满足了的最后欲望的强度——是消费量的一个下降函数”。一切具有稀少性这一基本属性的物品有三大特征:可占有性、可交换性和可生产性。他还明确指出,生产资料的价值决定于其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并认为这种观点与古典派价值论正相反。古典派认为不是产品价值决定生产资料的价值,而是生产资料的价值决定产品的价值。

瓦尔拉斯将戈森、库尔诺、布拉马基和他自己的父亲老瓦尔拉斯奉为自己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先驱,同时指出他的同时代人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独立地提出了这一理论,而且在时间上比他略早。“由杰文斯、门格尔和我自己差不多在同时所倡导的,以价格对满足了的最后欲望的强度的比例(最终效用程度或最终效用)为依据的交换理论,现在已构成经济学整个体系的基础。”

对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瓦尔拉斯予以了批驳。他把劳动价值论理解为劳动本身具有价值的理论,认为劳动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具有稀少性,因此价值的本源不是劳动而是稀少性。他认为效用价值论者的错误在于他们不懂得单是效用不足以产生价值,一种物品要具有价值,除了有用处以外,还必须是稀少的。“经济学这门科学对价值起源问题提出了三种比较重要的解答。第一种是亚当·斯密、李嘉图和麦克库洛赫提出的,是英国学派的解答,把价值的起源归之于劳动。这种解答过于褊狭,因为它对事实上确有价值的那些物品,没有能给予价值。第二种解答是孔迪亚克和萨伊提出的,是法国学派的解答,把价值的起源归之于效用。这种解答过于广泛,因为它对事实上并没有价值的物品也给予了价值。最后第三种解答是布拉马基和我的父亲提出的,把价值的起源归之于稀少性。这才是正确的解答。”

3.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集中研究了在存在多种商品种类的条件下,各种商品均衡价格形成的条件,这是瓦尔拉斯的独特贡献。在研究前,他先做了市场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前提,并排除了货币的作用。

按照现在的定义,一般均衡是指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市场同时处于均衡,即价格和产量都保持不变的一种状态。瓦尔拉斯认为,一种经济中商品与生产要素的价格之间,价格和产量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依存关系,如一种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其他价格的相应变动。

瓦尔拉斯提出一般均衡理论的目的,是假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假定在消费偏好、生产结构、竞争类型、要素供给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证明,所有商品与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数量能够调整到相互协调的状态,达到一般均衡水平。

为解决这个问题,瓦尔拉斯提出了调整过程。他假定最初的一系列价格是由“拍卖员”喊价,然后由登记员记录供给与需求的数量。很显然,在价格没达到均衡之前,不会发生任何交易。一旦“拍卖员”发现过量需求,他就提高喊价;发现过量供给,就降低喊价。交易者随之改变其出价。瓦尔拉斯称这种摸索着达到均衡的过程为反复探索过程。这种摸索过程一直进行到所有的市场都同时达到均衡为止,只有在达到均衡的情况下,交易才会进行。

瓦尔拉斯认为,这样的均衡是稳定的,如果这个体系一开始就失去了均衡,最终也会由于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恢复到均衡状态。这是因为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固然能使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随之变动,但这一价格的变动,首先影响的是商品本身的供求关系。相对而言,它对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影响要小一些。通过一个“探索过程”,最终又会恢复到一般均衡状态。但他指出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必须假定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报酬既不递减,也不递增,而是不变的。

4.边际生产力论

边际生产力论是瓦尔拉斯积极倡导的一个重要理论。他将经济发展定义为在一个人口增长的国家中降低制成品的稀少性。他区分了两种发展: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经济发展是指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变动生产函数的生产系数的量值,降低土地服务的使用系数,提高资本服务的使用系数。技术发展是指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函数的系数性质有了变动,即增加了技术系数。

瓦尔拉斯的经济发展理论抽象了技术因素,“发展的意义就是,跟人口的增加同时演进的制成品稀少性的降低。尽管土地的量不能增加,而发展仍然是有可能的。这是由于狭义资本品的量的增加;但是这方面的增加必须先于人口的增加,并且在比例上超过人口的增加。”

瓦尔拉斯认为,边际生产力法则在经济发展中有重大作用,因为边际生产力决定着企业家需求生产要素和提供产品的基本动机。瓦尔拉斯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包含着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和生产要素报酬等于其边际产量价值这两层含义。这不难从瓦尔拉斯的这样一段论述中看出:“(1)自由竞争会促使生产成本下降到最低程度;(2)在平衡状态下,生产成本与售价相均等时,服务的价格与其边际生产力,即生产方程的偏导数成比例。把这两个论断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边际生产力理论。”

根据经济发展的定义,瓦尔拉斯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的价格(工资)基本上保持不变,土地的价格(地租)将显著上升,资本的价格(利息)将显著下降。这是因为土地数量是固定的,其稀少性越来越高;人口固然是增加的,但其增加慢于资本使用量的增加,因此劳动的稀少性介于土地和资本之间。

PrinciplesofEconomy

《经济学原理》

〔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

华文导读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现的时期,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是国际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继创立的时期。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自从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后,以往庸俗经济学的辩护理论已被马克思所揭穿,它们已经不能为资产阶级担负起辩解的任务,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创立一些新的理论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适应这种要求,19世纪70年代,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就出现了新历史学派和以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里昂·瓦尔拉和奥地利学派等为代表的边际效用学派。到了19世纪末,马歇尔便吸收各新旧庸俗经济学派的学说,写成了《经济学原理》一书。

在本书中,马歇尔既以英国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费用论为基础,吸收边际分析和心理概念,论述价格的供给一方;又以边际效用学派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改,论述价格的需求一方,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之两刃,是同时起作用的,从而建立起了均衡价格论。马歇尔分析了均衡价格的3种形式(暂时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均衡价格),研究了生产成本的3种情况(递增成本、递减成本、不变成本),提出了“弹性”理论、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概念,并建立了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及其公式。马歇尔还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论述了工资、利息、利润、地租,认为它们分别是劳动、资本、企业家能力和土地的均衡价格。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是静态局部均衡分析的典型。

该书常被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相提并论,被公认为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趣味延展

在西方经济学史上,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事实上,近代西方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几乎都是英国人,包括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家凯恩斯,他就是马歇尔的弟子。

马歇尔于1842年出生在伦敦郊区的一个工人家庭,虽然其家境一般,但他从小便接受了他那极为严厉的、期望他能成为一个牧师的父亲的教育。但他背叛了他父亲的意愿,青年的马歇尔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尽管他对哲学饶有兴趣,但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毕业后,马歇尔在剑桥大学任教9年,然后来到了牛津大学,并于1885年回到剑桥大学任教直到1905年退休。

1880年,他担任英国协会第六小组的主席,正式领导了创建英国(后改为皇家)经济学会的运动。马歇尔既是剑桥大学的教授,也是英国正统经济学界无可争辩的领袖。他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做与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的著作,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对个人效用观念的强调,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这本书在马歇尔在世时就出版了8次之多,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者,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同时由于他及其学生,如J.M.凯恩斯,J.S.尼科尔森,A.C.庇古,D.H.麦格雷戈等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所以他们也被称为剑桥学派。

同类推荐
  • 湖南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湖南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物流与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物流是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强大保障系统。物流通过提高流通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提高区域市场、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湖南省的物流产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对湖南省物流产业的研究特别是定量研究工作开展不多,这些都制约了湖南省的物流产业的发展。
  •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本书以城市化与新兴市场潜力为主题,文章包括城市化的世界:释放新兴市场潜力、创新公租房制度设计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中国的发展挑战与政府的角色、民众: 亟待开发的资产、科技引领智能城市等。
  • 他们是这样赚钱的

    他们是这样赚钱的

    谈起赚钱,很多人都会兴致勃勃。毕竟,要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中生存,离开金钱这个货币流通工具是行不通的。不过,要想赚钱,不仅要有强烈的赚钱欲望,而且还要为此付出行动。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行动之前不妨看看世界大富豪们如何赚钱。读完这本书后,您会发现:其实,每位富豪都是芸芸众生之一,是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实实的人,而不是一个虚无缥缈、难以触摸的神。这些富豪们能够做到的事情中,也有您可以做到的。他们可以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您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商奇迹。
  • 陆海交接处:早期世界贸易体系中的澳门(澳门研究丛书·“全球史与澳门”系列)

    陆海交接处:早期世界贸易体系中的澳门(澳门研究丛书·“全球史与澳门”系列)

    本书以15-18世纪这样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为纵轴,以早期世界贸易体系为横轴,探讨了澳门在这一体系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澳门及其贸易的发生、发展是15世纪世界性海上格局变化的直接结果,也是16世纪环球贸易航线合龙的关键点,而更为重要的是,澳门的存在使这个以全新环球航线为基础的世界贸易体系与中国经济体有了持续稳定的联系,并由此展开互动,影响了各自的发展轨迹。
  • 破局:资本和创意的厮杀

    破局:资本和创意的厮杀

    潮流商业模式看点:共享、合围、并购、速度战、技术壁垒……打破和重建,互联移动时代下商战厮杀。这些改变将如何影响我们?我们也可成为改变者!
热门推荐
  • 海贼之因果笔记

    海贼之因果笔记

    em……一本海贼同人,不跟船,金手指不叼,以上!…………………
  • 无光之地

    无光之地

    安海:我很多夜晚都对着这些稿纸,但我却写不出几个字来苏秦:你写出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安海:安海苏秦:那你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情景是什么?安海:我和二姐在雪地里面做城堡苏秦:第二个情景是什么?安海:我和朋友们坐在高树上看河水苏秦:接下来的情景是什么?安海:宿舍里面出现的一大群蟑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愿赠你全世界

    愿赠你全世界

    她曾爱他如命,他却对她不屑一顾。当她忘却他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身边没有她是那么的寂寞,是那么的孤单。他想找回那个曾经爱他如命的那个她。——顾言喻她爱她如命,思他如狂。当忘却他的时候,发现原来生活中也有被自己忽略的美好,原来生活是美好的。留给自己的,并不全都是打击与挫折。还有阳光与美好。——叶璇玑
  • 这个学渣我罩了

    这个学渣我罩了

    未婚夫和闺蜜的陷害,让宋离离受尽折磨,最终惨死。一朝重生,竟回到以前。这一世,宋离离决定好好挣钱,过好自己的日子,顺便再找前世那个遇不逢时,与她有过短暂且不幸婚姻的毁容丈夫报恩。只是……谁能告诉她,面前这个唇红齿白、不服管教的少年,到底是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众美味小炒

    大众美味小炒

    《大众美味小炒》是专门为普通老百姓设计的一套家常食谱,这些食谱选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烹制而成,一般读者都能学会和制作成功。书中附有烹调方法、食材的选购处理及营养功效的介绍。有的菜只需更换食材、调料或烹调方法,即能变成一道新菜的“新口味”,一菜变多菜。该书内容更丰富,轻松易学。
  • 一九八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一九八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 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 新话”等词汇都已收人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 “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 之深远。
  • 都市模拟器

    都市模拟器

    一本拿得起放得下的小说一本创业小说,有着能模拟一切的水晶球一个年轻的企业家重新创业的故事
  • Step by Step

    Step by Step

    A disturbingly prophetic account of the events leading up to World War II, this anthology is a collection of Churchill's reporting for the Daily Telegraph and the Evening Standard from 1936 to 1939—tracing Hitler's rise to power, the Nazi invasion of the Rhineland, and other events leading up to the declaration of war.In the first few years of Nazi ascendance, many European intellectuals and leaders advocated avoiding war and negotiating with Hitler. Churchill is one of the few who understood the scope of the Nazi threat and advocated armament against Germany early on—and his early prescience serves as a fine prediction of his determined stance against Hitler as a World War II leader and state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