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400000022

第22章 沉思录Ⅱ·卷一(2)

这些人之所以会这么设想,那是因为他们独自一人如何生活,他们总是从一种自然法则——人们需要结成群体、相互关爱的生活方式——出发,或是从人与人之间交流所产生的乐趣出发。

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好准备去面对孤独,要能在孤独时自我满足,像同伴一样与自己交谈,甚至像宙斯那样依靠自己获得安宁,沉思于他自己的统治,沉浸在专属于自己的思考之中。因此,我们也能与自己交谈,也不会离不开他人或是需要他人的陪伴,也不会因为在孤独中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消磨时光而心烦意乱。

致力于观察与我们有关的一切事物,想想我们以前处理周围发生的事情的方式,思考一下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现在的处境;研究那些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东西,我们要如何治疗它们、根除它们。如果这些事情之中的任何一个需要改善,那就根据理性——内在于它们之中——使之达到完美的状态吧。

恺撒能使这里再也没有战争,没有抢劫,没有海盗,他似乎是能够给予我们完全的平和,我们可以随时在陆地上或是海上旅行。可是他能免除病痛、海难、火灾、洪水给我们带来的困扰,让我们得到宁静吗?他能让我们从爱憎之中抽身吗?他不能。但是,哲学家却是承诺我们:他们的学说能够使我们得到宁静。这是由神通过理性赋予我们的宁静。

当你独自一个人开始反思的时候,你会明白: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坏事可以降临到我的头上了,对于我来说,根本就没有抢劫、地震那样的事情,所有的事物都是平和而宁静的。每一个在我身边的人或物都是善意的,他们给我们提供食物和衣服,教导我们感知和预先把握的概念。

那么,剩下来的、需要谈论的是哪种孤独呢?为什么要使自己比孩子还糟糕呢?孩子在被单独抛下的时候,都能去搜集一些贝壳和泥土来打造成某种东西,接着又拆毁,然后重建。他们总是会有许多打发时光的办法。如果你出海远航,把我一个人独自抛下,我是不是要为了这种孤独而哭泣呢?难道我就没有一些类似于孩子的贝壳和泥土的东西吗?孩子们是出于没有受过教育而无知才那样做,难道对于我们就要因为懂得不幸而痛苦吗?

看看那些病人吧,在某段时间像他们一样生活吧,然后其他时间你应该生活得像个健康的人。在一段时间里节食,只喝少量的水,在另外一段时间里理性地实现自己的欲望,这样无论你处于好或是坏,你都可能理性地实现你的欲望。

不,我想要走的路是像一个智者那样帮助他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以你自己为例吧,让他们看看哲学对一个人的影响,千万不要再胡说八道。如果别人与你同吃饭,你要帮助他们;如果别人与你同饮水,你也要帮助他们;通过向别人低头、给他们让路、顺从他们这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人,不要口沫四溅地发表你的演讲。

好的生活即平静的生活

人生最好是要能心平气和。真正的高层次的生活,就是要平静。道德的进步可以使我们从精神上的混乱中解脱出来。你不会再因为这事那事而烦恼。

如果你常常这样思考问题:“只有努力地工作,我才能体面的生活,他人才会承认我,如果我不努力地工作,我将一文不值。”“只有不断地批评我的职员,他们才会认真地工作,如果我不批评他们,他们就会利用我的善心占我的便宜。”那么你将无法追寻到高层次的生活。要想追求高尚的人生,就要跳出这种思维模式。

如果你富足地活着,但是却总是被忧虑、惊恐、怀疑与无休止的欲望所困扰,那么,还不如因饥饿而死的人,因为他们可以免受悲伤和恐惧的痛苦。

从现在开始循序渐进地修炼自我控制的能力吧,你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说,你的小孩把东西撒了一地或是你的钱包也找不到了。那么请你告诉自己:我要获得内心的平静,摆脱纷扰获得自由,就要付出代价,而心平气和地处理这些麻烦就是我所付出的代价。只有失去才可能会收获。

与孩子相处,也要做好准备。当你招呼他或者训话的时候,他可能不会理你,就算是理你,也不见得会按你说的去做。这时,发怒是无济于事的。应该说,使你心烦意乱的,并不是他影响力范围以内的事。

明白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是什么?人人都会想要追求快乐的生活。然而对于快乐的生活的定义,许多人定义为金钱与地位。大量的金钱与崇高的地位就能为我们带来快乐的生活吗?并不能!他们与快乐的生活本身混为一谈。误以为此就是快乐的生活,其结果只会是愈加远离快乐的生活。尽管这些物质看上去可以构成人们快乐的生活,但是构成快乐生活的高尚行动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快乐只能在心中找到。人生中最有价值的目标就是自由。那么要怎样才能获得自由呢?对于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可以不予理会。如果我们的头脑中总是充满了可悲的恐惧与野心,是不可能会有一颗轻松的心。

快乐的标准是什么?幸福只取决于我们的愿望,我们对与自己有关的事情的看法,还有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想法并使之发挥作用。如果希望自己无往而不胜,就不要与我们不能掌控的事情抗争。如果我们坚持的是符合自然的法则的意志,那就能万无一失,如鱼得水,畅通无阻。如果我们坚持力所能及和本质上独立的事物,而且知足于他们,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

外部条件是无法影响你的快乐的,真正的幸福与外部环境无关。要清楚地了解外部环境如何,对他们采取正确的做法。我们总是容易在口才、地位、荣誉、财产、服装、举止而迷失我们自己。名流、公众人物、政治领袖、富人、极具才智和艺术天分的人不一定是快乐的。我们这样想,只是因为我们为表象所迷惑,也会对自己拥有的一切产生怀疑。

其实,你的快乐只能从你的内心找到。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好的东西也只是我们能掌控的东西。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再对他人产生嫉妒或悲惨的感觉,我们会发现这只是我们自己在无中生有,都是虚幻的。也不会再把自己的东西拿去和他人比较,使自己徒增烦恼。

你唯一能掌控的只有成就最好的自己,不要巴望成为其他任何人。

想要真正的快乐而平静的生活,自制是我们真该力求做到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与恶的本质在哪里?如果说善是人与生俱来的,那么恶就是人们疏忽、懒惰和分心而衍生出来的。恶并不是天生就存在于世界上、各类人或事情上的。一旦我们看不清楚自己的真正的人生目标时,恶就会产生。

学会自制吧,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人生目标是获得精神上的提高。我们就会回过头来,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这才是获得快乐的做法。

控制自己的欲望与憎恨。我们的欲望来自于对“好”的事物的渴望,憎恨源于对“坏”的事物的回避。既能够实现自己的欲望,又能够避免本想避免的事物,这样的人总是能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试图避免独立于意志的任何事物,有时反而会被自己努力避免的事物所困扰。所以,他们总是能够将自己的欲望延迟,或者完全根除,并且其憎恨,仅针对那些取决于意志的事物。这也是他们获得宁静与快乐的方法。

不要总想着他人给你一些建议。这是荒谬而可笑的。他人能给你什么建议呢?这与跟一个文盲说“要我写某人的名字,请告诉我写什么”有什么区别呢?但是,如果你的书法训练得好,不管你要写什么,你都能写得出来。如果你根本没有受过训练,他人又能给你什么样的建议呢?因为,他人并不知道你需要什么。所以请记住,你不需要任何建议,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考虑如何去做才能使自己获得快乐。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以我们的意志出发的,不要期盼或要求事事都能如我们的意。事情真正发生了,不管喜欢与否,学会接受它吧。这样才有可能心平气和。

当你的兄弟姐妹对你不好,你是否会常感到矛盾呢?一方面他们对我们的伤害让我们无法承受,另一方面我们与他们之间剪不断的亲情,让我们无法真正憎恨他们。这种矛盾让我们感到十分痛苦。

这类矛盾是正常的。事情都有两面。有一面可能对我们有益,有一面可能对我们有害。看到有益的一面,我们会觉得事情可以接受。看到有害的一面我们就又觉得无法承受。如果你能注意这个事实:无论你的兄弟姐妹如何伤害你,他们还是你的兄弟姐妹,你们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之间有着永久的牢不可破的亲情。只看到事情有益的一面,这样看待事情,我们就能正确地理解,并保持内心的平静。

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就像经常步行使我们更加善于行走,经常跑步使我们更加善于跑步一样,坏脾气也是一种习惯。如果经常生气,而且每次生气时,就强化了你的怒气,这无疑是在火上浇油,你的坏脾气也被强化。习惯都是由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保持和加强某一行为而形成的,如果你不想有一个坏脾气,那么也别培养你生气的习惯。平静地对待所有的事情,经常回过头去看看你已经多久没有发过脾气了。养成了平静、不轻易生气的习惯,就能获得快乐而平静的生活。

同类推荐
  •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以克服非精神的本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奥伊肯众多著作中篇幅较小,比较通俗的一本,而且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学的方法、出发点、主要内容和特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对了解和研究奥伊肯精神生活哲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孟子旁通

    孟子旁通

    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在前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以人物和重大事件为纲,作为切入点予以介绍;第二、三部分则是以《孟子》梁惠王篇为核心,详解文字,对文字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贯通式专题性地分析与讲解,使得全书内容不拘泥于《孟子》原文,使读者获得大量通识性的知识,体现了南先生独特的历史观与哲学观。
  • 心灵鸡汤(中学版)

    心灵鸡汤(中学版)

    本书收录了几百则短小精悍的故事,从梦想、坚持、自信、心态、处事等不同方面选材。
  • 行走,一堂哲学课

    行走,一堂哲学课

    改变世界走向的思想,都是走出来的!“走路”并非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论悠闲漫步,还是沿计划好的道路健行,行走令我们暂时摆脱各种世俗的责任义务,回归简单的“移动两足动物”。不少哲学家都热衷走路:尼采不断行走,以对抗剧烈头痛,直到再也无法挪步;兰波靠行走释放年轻的激情与灵感,内瓦尔则是为了抹去他的忧伤。卢梭只有在行走时才能够真正地思考、写作、创造、获得灵感,只要一看到桌椅他就感到一阵恶心。梭罗喜欢走到大自然中去冥想。“走路”终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热门推荐
  • 龙剑凤琴

    龙剑凤琴

    一袭白衣,一把绝世古剑,一把冠绝天下古琴,谱写绝世篇章,曲动九天,剑惊天下龙魂显,凤魂出,天下归,一剑断万古,琴声震九天,一叶可遮天
  •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ure Grit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是心中的蔷薇

    爱是心中的蔷薇

    这是一部爱的传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考复读生宝存在垃圾堆发现一个垂死的女弃婴,抱回出租屋照料,弃婴在恢复健康后被人收养。大学毕业后,宝存成为一名乡村中学教师,与勤劳纯朴的姑娘志芸结婚,育有一女,生活平静而幸福。数年后,因二胎风波,宝存一气之下辞职下海,经营服装生意,无意中收留了一名孤苦伶仃的打工女孩香玉。香玉工作努力,聪明漂亮,被宝存夫妇视为家人。两年后,宝存和香玉的一次闲谈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
  • 绝色小妞:医王太霸道

    绝色小妞:医王太霸道

    草根命?好吧。拖油瓶?认了。弱美男?算了。变态男?滚粗。腹黑男?死开。……她一切努力只为早日过上混吃等死的安逸生活可是贼老天,还能不能让她过点正常生活了?
  • 感谢大水

    感谢大水

    黄牛倒恋着扒根儿草,水牛倒恋着烂泥塘……一首民歌唱尽了父老乡亲生生不息的精神生活。阳光很好的九月,当我漫步于改道的淮河大堤,徜徉在水门口乡河湾村里,我不能不想起这首民歌,不能不引起我无穷无尽的暇思……一切都缘于那场大水。大水将阜固县夷成平地,靠近淮河岸边的水门口乡也被冲洗的像一个秃头和尚,充满希望的水稻、植被在淮河的泥沙冲刷下显露出比死亡还恐怖的原形。
  • 圈套(卫斯理珍藏版)

    圈套(卫斯理珍藏版)

    在《玩具》中,人类逃不出未来世界的掌控。是为永远不会长大、不会变老的玩具──陶格先生一家忽然要求会晤卫斯理。惟天意弄人,见面的机会一再错失。几经查探下,卫斯理终于得见陶格先生的儿子。但眼前的居然是个风烛残年,老得不可再老的老人。他正处于生命的尽头,挣扎并吃力地吐出一句:「他们……临灭亡之前……佈下了……许多圈套……」人类自远古开始,就已进入了一个步向彻底毁灭,自掘坟墓的圈套之中。
  • 婚后我成了最火的歌后

    婚后我成了最火的歌后

    三年期限到了,她如约要离开,而他却道:“三年情人约定时间到了,那我们结婚吧。”
  • 二次元之搞事系统

    二次元之搞事系统

    新书:《忍界大文豪》!(PS:本书综漫。《火影忍者》—《寄生兽》—??—??—??!)(PS2:标题和简介依旧无力,大家还是看正文吧!)(PS3:已有百万字完本火影同人《肆虐火影》,大家书荒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