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3900000023

第23章 十年磨一剑(3)

作为有着崇高荣誉、为数不多仍然健在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近40年的人生历程几乎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他花白的头发和像矿脉一样严峻的脸上,无不打上这一历史过程中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的烙印。

这一年,孙家栋已经74岁。无论是生理年龄,还是他已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顾问的双重身份,他都有理由从他跑了一辈子的海角天涯、山渺漠远中撤出来。他应该坐在家里抱抱孙子,和老伴多聊聊天。

他比许多老人更有理由享受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或者说,比起许多老人,他更会珍惜这夕阳正红的晚景。这几十年里,他和亲人在一起变得不正常,不和他们在一起才是正常的。就是人好容易坐在家里了,也多揪心悬胆,哪一次导弹、卫星发射前他不像枕着颗定时炸弹睡觉?

这几十年里,老伴记得他真有闲工夫陪自己坐下来唯有一次——

1994年11月,老伴患了脑血栓,病情严重,医院立即对她进行了全力以赴的紧张抢救和治疗。消息当天便传到了远在几千里之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几乎人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唯独孙家栋不知道。同事们不敢告诉他,此时火箭、卫星均已测试完毕,发射场的各项工作全部就绪,卫星发射已进入倒计时。作为这颗也是我国第一颗大容量通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的孙家栋,他的脑子里装的全是卫星,他要在发射前夕对卫星火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清除至零,保证做到万无一失……

一周后,卫星被成功地送入太空。孙家栋又马不停蹄,赶回北京主持与美国航天代表团的谈判。在会谈文件上签完字后,他一下晕倒在地,从会场用担架直接抬进了附近的海军总医院。比说书还巧的是,或许是天可怜见,老伴也住在这家医院里。开始,两个互相牵挂的老人谁也不知道对方就在一箭之遥。后来,待病情稳定后,院方将老两口安排到了同一间病房,出院后,又同去小汤山职工疗养院住了一阵子……

这些日子,成了老伴一生中印象最深刻、也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孙家栋组织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对于月球探测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工程立项论证。从卫星、火箭、轨道、仪器等各层面,一项一项地制定并落实技术标准,为月球探测计划实现目标提供切实的工程保障。用他对欧阳自远说的玩笑话就是:我是为你打工的!

欧阳自远则被任命为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一号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这是我国航天重大工程里首次设置首席科学家一职。这意味着,在以往航天重大工程里具有的指挥系统、设计系统外,现在又设立了科学家系统。

除了设计我国月球探测的长远规划、发展战略以及首次探月的目标,确定所有的探测技术指标和要求外,科学家系统的职责还应建立好接收和研究系统,当探月卫星成功入轨后,对从月球发回来的数据要接收、解码、校正、储存,生产多级高级数据,向全国或全世界发布科学探测数据,组织国内外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和编制各种图件。

还在2006年3月间,一个重达650吨、直径50米的数字接受平台在北京已装吊完成,这个庞然大物是我国最大的天线和射电望远镜,将承担接受月球科学数据的任务。另一架天线设置在云南昆明,是我国第二大天线,直径40米,协助接受月球科学数据。此外,还有两架天线设置在上海和乌鲁木齐。这四架分别耸立于国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天线,组成了一个有效的监测网,实施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以测定月球卫星的轨道和位置。

整个嫦娥一号工程,共有几万人参与,大多数人不了解月球,需要写一部《月球科学概论》速成。还得要有一本《嫦娥工程手册》,让工程人员了解有关月球已知的大量参数,这对他们的工程设计十分重要。一部专业书,一本工具手册,正常情况下,怎么样也要花上好几年。欧阳自远领着几个助手,没日没夜写了几个月,初稿就完成了。仅《月球科学概论》就有50多万字,欧阳自远也累趴下了……

医生要欧阳自远在医院里住上一个月,恢复透支太多的身体,欧阳自远只住了一星期,就忍不住要出院了,后面还有一大堆活要干。

2003年底,一份十分厚重但主报告简约明了、附件很多的正式报告送进了中南海。

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这份报告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代表国家批准了嫦娥一号工程的实施,并提出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绕月探测工程”的要求。

当天下午,欧阳自远就知道了。

随着国家对探月计划的日益重视,这时来自地球化学所一直跟着欧阳自远干的四个年轻骨干已调来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负责月球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的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当晚,欧阳自远从家里拿来一瓶茅台酒,请大家去一家餐馆里小酌,栾恩杰也赶来参加。人人高举酒杯,欧阳自远也禁不住万分激动: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今天,我们很……幸运。”

一片光影闪闪。

也许是灯光在酒杯里摇曳,也许是泪影在灯光里婆娑。

欧阳自远畅快地笑了:“好,干了,大家好好干吧!”

一阵阵碰杯声,激越而又脆亮,像是静水深流的春水上那冰层的迸裂声……

是的,一个被耽误了太多机会的古老民族,终于向着一个新的巨大机会上路了。

$中国人的梦想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领导层始终感觉到存在着外来威胁,因此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重要的议题。

新中国的航天史始于1956年。那一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3月,国务院制订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1956年4月,航天工业委员会成立。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又受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现在的运载火箭研究院)。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份苏联“还给”中国的厚礼——两发P-1近程地地导弹。1958年4月,中国开始兴建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10月20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酒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

到了1960年,正当中国仿制P-2导弹的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中苏之间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论战开始了,被惹恼的赫鲁晓夫下令全部停止根据先前的协议正在进行的对中国的援助。

中国的火箭,是被逼出来的。

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的1961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用苏联专家认为会爆炸的自己生产的燃料,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2导弹。

而这时,中国人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仿制出来的导弹,也开始进入最后的组装。人们把新中国航天人自己制造出来的第一枚导弹命名为“东风一号”。

1960年11月5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枚仿制的火箭“东风一号”点火了。第一次引进弹发射成功,第一发仿制弹也发射成功。

头脑热起来的火箭人异想天开地把V-2的图纸放大了一倍,制造出的“东风二号”成为一次让所有科技人员记忆犹新的发射。

1962年3月21日上午9时5分53秒,“东风二号”在众望所归中点火升空。但是这次发射失败了。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又开始发射试验。这次“东风二号”连续三发都取得了成功,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可以远程打击的导弹盾牌。

这个时期的欧阳自远正经历着人生的一次次蜕变,作为一名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专业研究生,到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当上了助理研究员……中国的一次次飞天行动都牵扯着欧阳自远的神经,同时也激发着欧阳自远的飞天梦想。

1964年,中国的科学家们起草了《关于人造卫星方案的报告》。同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同年11月,开始研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次次火箭试验成功的消息,让带领“219”小组,正为中国地下核试验勘测爆炸地址的欧阳自远十分兴奋,这也激励了欧阳自远和“219”小组的成员们。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了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截至2013年,人类载人航天已有42年的历史(1961年,苏联实现世界首次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启动后,仅用了7年时间,就实现了神舟飞船成功升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和回收。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试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升空,这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着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开启了中国崭新的载人航天时代,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另一里程碑。

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飞天已从敦煌壁画中走出来。欧阳自远很清楚,他肩负的是数代人的探月之梦。

经过长达十年的酝酿和准备,嫦娥一号终于破茧而出,国人心中的那轮明月终于不再遥远和陌生。

在这样一个成功和骄傲的时刻,即便欧阳自远这位见多识广、饱经沧桑的老人,也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同类推荐
  • 常识与通识

    常识与通识

    《常识与通识》里的十二篇文章,为阿城先生为《收获》所写的专栏,原题为“煞风景”,因为讲常识,常常煞风景。这些文章写自洛杉矶、墨西哥、上海、台北……游历世界的阿城向读者讲述“常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他把抽象的学问拿回来,在他趣味盎然的世俗世界里好好涮过,舒缓的散文笔调,向人生的启蒙书房龙《人类的故事》致意。《思乡与蛋白酶》《爱情与化学》《攻击与人性》……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清醒、幽默,美好而富想象力,至今读来仍刺激脑啡。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唐诺伴读文章《清明世界,朗朗乾坤》收录书中。
  • 梦醒黄昏

    梦醒黄昏

    柳萌不仅“为他人作嫁衣裳”编辑出版了许多好文好书,自己也勤于写作,出版文集二十余种。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他文如其人,为文为人都是有情有义。《梦醒黄昏》收集了柳萌近年来的经典散文百余篇,分为远年回声、四十风情、心海波澜、文苑赏花、艺文情事、友谊链接四个部分。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
  • 用爱创造生命美

    用爱创造生命美

    本书稿中,作者希望读者能用爱对待一切,读过阅读本书让读者能找回最真实的自己。通过真实的案例,作者想告诉读者当一个人不断学习与成长,让自己拥有爱的能力,能够爱自己、爱别人、爱周围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的时候,内心会时刻充满喜悦与平静,不仅身心健康自在,而且在面临难题时能够认真思考,做出合乎情理的选择,同时能够推己及人,善待周遭的一切人和事,创造内外和谐的完美世界。
  • 欲望的语言实践

    欲望的语言实践

    本书收录了《锁链的叙述——评麦城的诗》、《苦难的立场与策略——关于阎连科小说的一种解读》、《从突围到沦陷:“独语”的叙述——评<受活>》等共18篇文章。
  • 犹记隔花初相见

    犹记隔花初相见

    在最美的年华,邂逅最好的你。在芙蓉、海棠、荼蘼、水仙、虞美人……的次第花开中,在诗意与古典的流淌中,在那些红颜旧事、古老传奇里,情感之花悄然绽放,一如前世的传说。爱无言,千回百转;情无声,寂然欢喜。春去春回,岁月离失,有多少故事,化为唐诗里的幽怨,宋词里的咏叹。走过人间风情万千,此情仍不渝。惟愿花开不败,你我永在。
热门推荐
  • 太空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太空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不断产生着前沿武器。前沿武器是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是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新型武器。
  • 来自瓦歌世界的琥珀

    来自瓦歌世界的琥珀

    陆五,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所有大学毕业生都要面对的问题:住处、工作、钱还有其他的烦恼。但是一次偶然的抽奖,他抽到了一个叫做holoera的奇怪电器,然后,他的命运改变了。一个来自异世界的穿越者进入了他的生活……本小说受人约稿所作,保证完稿,大家请放心收藏。
  • 诸天之带头大哥

    诸天之带头大哥

    突然被传送到火影世界成为了晓组织的弥彦,获得了葫芦娃能力,要求带领忍界奔向小康,进行共同富裕。弥彦:第一步,先把科学家大蛇丸给抓回来先!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 剑不在江湖

    剑不在江湖

    茅七,十五岁出任点苍派掌门,十六岁下苍山。遇一众武林群像。
  • 再喊一声爹

    再喊一声爹

    这是一部记实体的小说。一段缱绻悱恻的爱情故事。父亲和他的孩子们,奉献与感恩,旧思想与新观念的碰撞与交融,爱与恨,喜与乐,忧与愁的感人故事。文章以亲情为主线,以爱情为辅线,以家庭为背景,展现父亲的刚与柔,慈与狠,喜相逢、伤离别、无论历经怎样的人生风雨,决不向困难低头,一心向上的别样情怀。
  • 白云苍猫

    白云苍猫

    一只以四海为家浪迹天涯的流浪猫会在它走走停停的游历中遇到怎样的形形色色的事情呢,是悲、是喜、是彻悟……
  • 最后的公国

    最后的公国

    这是一本关于生存智慧的书,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大,也从来没有无言无辜的认同与臣服....
  • 取暖者

    取暖者

    她安排晚餐的时候,我进卧室收拾了必要的衣物和带得走的画具,卷了稍成形的画幅,藏在沙发底下。跑了很长一段,我喘着气放缓脚步,这时,我证实了刚才的怀疑,后面有人跟着。虽然城市的半夜路上有行人并不奇怪,但我确定那脚步是随着我的。我停下来,侧耳细听,是的,那脚步一点点接近,又坚定又胆怯,接着我听到喘气声。我转过身,她立在离我几步远的地方,受凉似的瑟瑟发抖。她猛地蹲下去,抱住头,抱住膝,呜呜地哭起来,愈哭愈厉害,最后成了号啕。
  • 甜蜜追妻101次

    甜蜜追妻101次

    席卷海外商业圈的业界大佬许星洲突然回来了!都说小许总为人冷淡,不喜欢跟人接触,不好相处,甚至还不喜欢女人!喻双双欲哭无泪的看着眼前的大灰狼:“这位总裁大大,您就不能专心挣钱搞事业吗?”“为什么要为难我这个弱女子!”许星洲大手一伸,紧紧抱着怀里的小丫头:“钱我有了,事业也有了,够养你了。”
  • 荻港村

    荻港村

    小说反映浙江湖州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从2003年倒叙回到1918年,百年风云变幻尽收眼底。百岁老人作为贯穿全书的重要人物,个性鲜明,一生坎坷,是个有理想有血性的革命者,但他不是英雄人物。他遭受过很多灾难,但他努力争取积极向上。作者着力刻画这个人物,进而从他身上折射出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语言流畅生动,具有古典绮丽、优雅闲适的语言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