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100000020

第20章 山水母题(1)

山水精神是中华文化精神之一部分,有历史厚积,有绵延如青山绿水的传统,有百劫不磨的生命活力,是中国文人情的寓所,灵的花园,思的舟楫,更是中国作家人格、艺品的对应物,也不免会化作文章诗赋的精气神儿,展示活泼生命姿态。海外华文文学,虽处异域,或非华族,然用华文写作,作者必对华夏文化浸染颇深,具有一定的爱恋之情,那么对山水文化自是意有所会,情有所钟,作品也难免会受到山水精神滋润,从而涉猎山水母题。

作为文学母题,山水在中国文化心理积淀中,已成为一种深在象征图式。山水之概念,表层象征指向的物质层面,不仅指山和水,且是融汇了与山水相关的大自然,如日月星宿,如云雾雨雪,如花草树木,如鸟兽虫鱼。故而山水是一段有声有色有灵有动的大自然,或是大自然的一种表征。在人类的物质生活中,几乎就是与世俗社会相对应的原始自然的那一部分。在深层次上,山水是中国人文精神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观照世界的方式。其最幽深神秘的与原始生命原始宗教相联系的灵性化山水意识,孕育成长于原始艺术,进而出现山水哲学,是理性的,却也是感性的,生动的。在儒家是仁山智水,在道家则是柔和虚静的水性哲学,至于阴阳五行与风水气脉之说,也都生于山水之象。最空灵的幽妙之境乃审美的山水观,或风乎舞雩;或寻境桃源;或体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或超越山外清光,观“无画处皆成妙境”,采采流水,逢逢远春,山水之美,味之无尽。因此,山水母题以其蕴含的丰富,在中国文学的表现上有一定繁复性。然而就海外华文文学之山水母题的表现而言,则是愈加复杂。海外华文文学的作者,他们生活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地域文化,接受华夏文化的心理、途径和方式都有很大差异,很难一言以概之。在此,我们只就中国山水文学母题发生的三个方面影响,即情感的,哲理的,审美的内容,试加探讨。

(一)家山烟树与他乡明月

也许与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意识有关,中国历代文人总是视生于斯长于斯的山山水水为生命的一部分,仿佛人生之初便与某一片山、某一条水结下了三生石上缘,情意绵绵,梦牵魂绕,砍斫不断。因此,在诗文中常把心中山水作回肠九转的吟唱,犹如西人诗文中对情侣的痴爱。(相比之下,西人乃以客观之眼看山,是物质的价值观,便更倾向爱其同类的人。)诸如赋《离骚》的屈原,虽然悲愤至极,想象以“神高驰之邈邈”的超脱姿态,远离令他伤心的故土,然而“忽临睨夫旧乡”,就“蜷局顾而不行”了。所以他行吟泽畔,终将生命还于他挚爱的湘水之中。诸如少小离家漂泊北方的现代作家沈从文,他小说散文总不离生养他的湘西山水,那片山水就是他心中的至美,而且最终仍把骨灰埋在故乡凤凰的沱江边。这沱江犹如屈原的汩罗。古往今来,山水母题中的家山情怀,在中国文人的生命深处日夜喧喧奔涌。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这是一种远离家园的放逐情怀的写照,是山水母题最具悲剧性的表现。

海外华文文学作者中,华族意识最强,故土生活经验最深刻者,最易以家山烟树的意象书写其游子的漂泊感与寻根意识。这类作者多有故国生活经历,有甚强的华族血统意识和家国观念,大多属于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或漂泊者。他们身在海外,生命之根仍为故土牢系,当其文化与心理尚未完全融入居留国的时候,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总是留恋故国家山的一怀苦茶,在梦里念里品了又品。实质上即是游子对祖国的认同和归依。早年就离开祖国加入美国籍的陈香梅女士,去国几十年以后依然难消此情。她在《万朵烟花忆旧游》中写道:“比方说在北海划船就比在密西西比河游历有趣,逛东安市场就比到纽约第8街买东西有味,到西山或北戴河避暑比到瑞士滑冰还够诗意。……每个人都不免对某人、某时、某地、某物有点偏爱,我对儿时的居处总有一种无可解释的偏爱,是一种诗人所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的心情,是一种初恋般的回忆。”①① 陈香梅《陈香梅自选集》,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这是典型的中国文人吾爱吾庐的情怀,譬为一种初恋般的情感,亦颇生动。但是去国离乡,流寓异邦,梦里的家山烟树毕竟太凄迷,太沉重,并非初恋的浪漫,倒恰似杜鹃啼血般哀婉沉重。例如19世纪末流寓新加坡的晚清举人邱菽园(1874—1941)就说过:“人情谁不爱恋其乡土,凡耕桑山居之民,尤有安土重迁之思,故非至万不得已,必不肯轻去其乡。”①① 邱菽园《邱菽园居士诗集》初编卷一,甲辰稿。他逝世前三天所作最后一首诗,题为《梦中送人回国醒后记》,不得亲身回国的痛苦在梦里犹不能消释,可见乡情之深挚不移。这种情境无论是东南亚还是欧美,意识较深的华裔作家,在其作品中都会有所表现。故而山水母题之家山烟树一类的意象,会频频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自然,家山烟树一类意象不只是承载了怀乡重土的情感,它往往内涵着作家更丰富的精神体验。在这类意象背后,既有精神深处携带的来自远古祖先的记忆,即种族的集体无意识,也还有与个人生存经验相关的个人无意识。来自集体无意识的群体情感,以过去的方式规范着现在的生存者,祖先活在我们身上,我们活在祖先的精神中。这决定了家山烟树这类意象的认同指向,是过去的时间,他处的空间,乃具抽象与疏离的特征。因此,在文学创作中需要个人经验的补充才会具象化。这就是为什么第一代菲律宾华裔作家若艾就凭借了少年时的记忆遥望他的家山,冬天在他笔下是这样的:“冬天是一片静穆的气象,先是甘蔗的收获,番薯就藏在地下过冬,地面寸草不留,连旷野里的高大琼树,亦脱掉一身枝叶,傲岸地屹立着。”这毕竟是他的家乡福建泉州秋原的景象,虽只寥寥几笔,特点却鲜明如画。再如伊凉的诗作《乡思》:

长廊、曲桥、山石……

暂时刹住万缕乡思,

芳邻丽景,

魂驰魄骋。

千岛之国的树不绿,

乡思、乡思、乡思……

在异乡看到了酷似家山的长廊,曲桥,山石,似是对乡愁的慰藉,暂时刹住思情,却不料发现这不是家山之树,便引起情感的大反转,更肆虐的乡愁汹涌着奔来。虽然家山迢遥,只能如梦般憧憬,梦是消解时空阻碍的途径,因此若艾在他的文中叹息:“时光倒流,让我回到童年的家乡,那有多好啊!然而现实的风风雨雨,使我寸步难行,说什么——爬上长城称英雄,连走上山地,探访旧居,都得到梦中去追寻。”这是游子的一份苦情,然而梦中的家山烟树,毕竟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集体无意识中的根意识——我是“中华子孙”,使之不移不悔。强烈的家山意识与空间的隔阻,在心理上逼出的乡愁,无疑会被放大,成为一种情结,自然地流淌于笔下。这就是为什么离开祖国多年,且早加入了美籍的聂华苓女士,在她的《桑青与桃红》中,深情地述说她在祖国的经历,小说人物桑青很大程度上就是她怀乡之情的符号,桑青这一充满田园和青春气息的意象,该就是梦中的家山烟树吧?在美国的桑青变成了桃红,正是她在美国不断逃亡的意象,而这个桃红应该也就是聂华苓怀乡苦情的象征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海外华文文学在家山烟树这类传统的怀乡主题的表现上,要较历代未去国而只离乡的游子文学,有更为深切的表现。

钟怡雯在《从追寻到伪装——马华散文的中国图像》一文中,曾敏锐地指出:“相对于曾经在中国大陆生活过的祖父或父亲辈,马来西亚第二代、第三代华人最直接的中国经验,就是到中国大陆去旅行或探亲。那块土地是中国文学的发源地,他们曾经在古典文学里经验过那未被证实的风景和地理。从长辈的口耳相传之中对那块土地及亲人产生感情,或者经由文学催生想象,因此这些旅游文学中,我们可以读到被风景召唤出来的文化乡愁,而最常见的符号是长城、黄河和海棠。这意味着中国的情感都是从书本、长辈及民族之情所引发的。他们因为风景的召唤而产生激情式的认同。”对于自小生长在异国土地上的华裔而言,他们缺少故国家山的实际生活经验,即使在华夏文化及乡土意识的传承中,受到前辈的影响与教育,故国山水对他们是陌生的、虚幻的,如钟怡文说的那样回到大陆旅行和探亲,也依然会有情感的隔膜,就算是因风景召唤产生激情式的认同,也只能是出于种族无意识心理冲动,在文学写作上仍缺乏对故国山水的深切的体验。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阻挡地,人的思想感情是与现实生活着的山水休戚与共的。人们经常说“第二故乡”云云,即是乡土移情的确认。自出生就生长在他乡的海外华裔第二代、第三代,他们的童年记忆、亲情体验、生活习俗,不再与他们的父辈认同,大多会与生存的他乡发生恋情。他们不再如他们的长辈那样怀着乡情遥望念中的家山烟树,而是去拥抱身边的山水;不再是“月是故乡明”,而感到他乡月明。胡适先生留学美国时倾慕美国文明,曾说过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惹得当年在大陆被作洋奴心态批判,那当然是不应该的,人家不过是一种个人感受的言说,现在人们已经有了理解与宽容。徐志摩那首甘愿做康河的一棵水草的《再别康桥》,不是已被学者们承认是一首优秀现代诗作了吗?应该确认,这种乡土移情是正常现象。

面对他乡明月,一些第二、三代华裔作家由衷地抒写着对第二故乡的认同与挚爱。如菲律宾华裔诗人南根的诗:

我生命的第一天

开始在南方的美丽

巍巍的怡沙乐山下

木河岸上的小屋里

那时上帝让山河

听到我生命的第一声

好让他们守住我的记忆

好让他们记下

他们已始终是我唯一的家乡①① 南根:《我是怎样长大 给我母国——菲律宾》。

印尼华裔作家高鹰也在他的散文中写道:“漫长的岁月啊,在我心灵中,孕育了对印度尼西亚江山的热爱,我把千岛棕色的土地看成是我的母亲,我把原住民,看成是自己的亲骨肉。我的眼泪,奉献给母亲的欢乐和痛苦。”①① 严唯真主编《高鹰文集》,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这样的例子比较多,把自己生长的国土山水视为“唯一的家乡”、视为“母亲”,是第二、三代华裔文人较常见的话语选择。然后,透过这类话语,还是会看到内在的矛盾,甚至痛苦。如新加坡诗人潘正镭在《粗竹吟》中写道:

箫一程,笛一程

幽幽吹响五千年

我粗竹一管

热带卵石与器声中回旋

山岳江河

流瀑你的宏伟

曲曲折折,支流小溪

扬抑我的纯拙

早早断脐

(长江不是纱笼

黄河不是奶瓶

一支篙撑到)

在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一支竹笛,本是五千年文化的孕育,却只能在热带的异国吹奏着,故而本应歌高山流水、奏洪钟大吕,却不能够,使他感到文化的断脐,不免发出哀怨之声。其实,尽管在话语上对居住国有彻底认同,但在文化的血脉上却砍斫不断,甚至深潜的民族集体意识,也还是对祖邦,至少是中华文化心向往之。再如新加坡作家许福吉,他在散文《推开隔离门》中,开宗明义说自己是第四代华裔新加坡人,认同于他生长于斯的新加坡。他不会梦到祖籍福建诏安的家山烟树,常常梦到的是樟宜——他的出生地。他的乡土情渗透在新加坡新地上,他散文中关爱备至,并为遭受砍伐而痛心的大樟树,似乎就是新的故乡的象征物。他抒情的笔调会让人想起艾青歌吟的中国的土地。他说:“家在白沙新镇,爱镇上的落霞黄昏,也爱清晨的落月与报声,有时偶遇小雨,等着,不到一会就放晴。”(《四季歌》小序)这份温情又有些陶渊明“吾爱吾庐”的味道了。然而他还是要梦中国的月亮:

一叶诗的小舟

轻移着

然后在雾里飘着

飘过了这条河

河头,不见踪影

嫦娥呢?吴刚呢?

玉兔呢?桂树呢?

……

——《梦游圆月》

将上面所引两段山水文字加以比较,我们会发现,描写新加坡小镇是即时之景,且纯是具象的、现实的,而渗透其中的情感则是温婉宁静的;抒写故国风光,是梦,是虚,是遥远,最主要的是文化山水,历史山水,其中的情感是幽深又躁动不安的。这正是第二代、第三代华裔作家的生存经验与家山之根疏离的结果;而移情他乡明月,深在的文化又出来困扰,于是矛盾、困惑,形成了与梦中仍为家山烟树牵羁的前辈不同的情态。

概言之,海外华文文学在山水母题上的情感表现,第一代华裔作家乃以游子自任,以羁鸟恋故林的心态拥抱家山烟树,空间的无情阻隔是他们永远的心痛,因此其表现有浓郁的悲情色彩。然而第二代及其后的华裔移民作家,对居住地有更多认同与皈依,对传统的游子悲情发生着解构,趋向一种世界的或全人类的山水情态。这与非华裔的华文作家在情态上有一些相似处。但是,作为华裔,其深在的种族意识,深在的中国山水文化意识,仍会时时拜访他们,使他们在两种文化夹击下,难免会焦虑与躁动。可是毕竟代沟已然存在,这对山水母题表现的情感取向,以后必然会有深远影响。

(二)仁山智水与生态山水

藉山水母题表现智性,是中国山水文学的悠久传统。山水可以载道,也可以言志。载道者仁山,言志者智水。儒家的山水是道德理性的象征,“仁山智水”的话出自孔子,影响也深远。但究其根,源头还在华夏祖先自远古就有的山水崇拜。山水博大、庄严、神秘,充溢着蕴化天地的生机伟力,是以先民敬而畏之,加以神化及人格化。在屈原的《九歌》里就可看到当时礼祀山水神灵的巫歌。追溯到更古远的神话传说,“昔盘古氏之死也,头有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河,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传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喜为晴,怒为阴。”这可谓最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的基础。孔子把山水道德化也是渊源有自。道德化山水文学是入世的文学,如杜甫歌泰山以一摅“纵欲登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政治抱负;李白借蜀道之险峻,对藩镇割据的政治黑暗予以抨击;宋代理学家朱熹则借一方池水,说读书要追寻源头活水的道理。在五四时期,周作人辈以载道为封建的手段,而力倡言志的性灵小品,颇风行一时。其实在古代文学中,受到老庄哲学、魏晋玄学、唐宋佛教禅宗思想影响,以出世的姿态徜徉在闲山静水的文学,似乎更能体现中国文人的超然物外、神与物游的艺术精神。从庄子濠上观鱼的境界,到陶潜的把酒东篱;从王维如画的山水诗的佛气,到苏东坡夜游赤壁的出尘之想,亦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海外华文山水文学大体上对这种智性取向都有所表现,只是以闲山静水的方式沉思人生、抒发性灵的更为突出而已。

同类推荐
  •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重点课题。通过对清代最初的几位讲求今文经学经学家经学思想的分析,力图对今文经学的兴起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说明清代今文经学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只讲公羊学,也不是仅讲今文经学,而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今文经学逐步被重视,《公羊》学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三科九旨日益为人们所关切。
  • 情迷现代主义

    情迷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二十年代兴起的新艺术与文学风格,艺术家为反抗19世纪末的陈规旧矩,转而用一种他们认为感情上更真实的方式,来表现真正的感受与想法。李欧梵这本散文集《情迷现代主义》,来自于伍迪·艾伦的《情迷午夜巴黎》,表面上说的是怀旧,其实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向他心目中的大师或写作者致敬,这份名单中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勒、李斯特、也斯、王文兴、北岛、韩素音等。
  • 花开是最好的借口:执著是一种心态

    花开是最好的借口:执著是一种心态

    青春不只是人生中的一段时光,也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它不仅将人生装点得流光溢彩,也如一株茁壮的果树,绽放精彩,硕果累累。让我们穿行在青春的故事里,品味生活,思索人生。
  • 灯下西窗: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

    灯下西窗: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

    本书共分四部分:1.从美国文学总体介绍到侧重20世纪不同时期美国文学的特色,尤其是当代发展较快的计歌和女性文学进行分析;2.讨论具体的作家作品。如最先译成中文的斯托夫人及《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的接受,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等;3.侧重于美国文化的特点,如《飘》、《麦迪逊具的桥》(即《廊桥遗梦》)为什么会畅销及围绕戏仿《飘》的《风已飘去》的官司,从不同侧面看美国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4.重点探讨加拿大文学(同属北美文学)和一些具体的作家与诗人。本书既有对美国文学总体介绍到侧重20世纪不同时期美国文学的特色,又有对具体作家及具体作品的深入分析,更有对美国社会文化的介绍。是一本了解美国文学与美国文化的参考书。无论对普通读者还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有可读性及参考作用。
  • 行走的耳朵

    行走的耳朵

    《行走的耳朵》,写周云蓬一直以来的歌唱、行走,以及读书,是酣畅淋漓的文字。盲人以耳朵感知世界,声音所向,心之所向。在这些年中,于不知道哪个瞬间,周云蓬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对着他感兴趣的声音,固定了某个影像。这些影像偶尔不合常理,却是他经过的地方。或者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世,且与他错身而过的人和景。他以他的方式看见,并写出。有点像诺贝尔获奖作家帕慕克形容细密画:失明就是寂静……它是一个人绘画的极致:它是在黑暗中看见事物。
热门推荐
  • 哲学人学纲要

    哲学人学纲要

    本书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哲学人学研究,构建了哲学人学理论体系,本书对这一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书中作者揭示了人、世界、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探索了与人有关的一些重大哲学问题,阐述了人是世界主体的哲学人学理论体系的内涵、意义,为人为根本、以人为本的哲学立场和准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 两生花语

    两生花语

    望断云海空留意,雁去归来伤满天;几成桑田成沧海,又逢枯木两生花
  • 涉江

    涉江

    她本无意走进一座王城;他本有心逃离一扇宫门。她原以为此嫁非是爱;他原打算相守不问情。却不料,是往世的缘,还是今生的因?一座危城,竟成全了一方围城……
  • 天生飘零

    天生飘零

    80后大学生丽江创业故事——献给冷漠的时代最后的一首爱情诗。他们是80后,身处一个荒芜和冷酷的年代。当别人都在追逐着欲望的时候,他们追逐着梦想。他们没房没车,却有着一整座天空之城和铺天盖地的光亮。三个年轻人,凭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满怀向往千里奔赴丽江创业,他们要如何在陌生之地落地生根,途中又会经历什么样的人情冷暖,当纯真的爱情遭遇现实的抵抗,他们又将如何抉择?无论曾经多么彷徨挣扎,每一个青春,都是值得骄傲的。也许你被囚禁于都市的牢笼无法呼吸,也许你已经动身远行。也许你终归会接受,也许你一直在叛逆。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别忘记,这个属于我们的时代,终归过去,而未来正在到来。献给所有的80后,献给我们这个荒芜而美好的年代。
  • One Pot Meals (Sheila Lukins Short eCookbooks)

    One Pot Meals (Sheila Lukins Short eCookbooks)

    For over twenty years, PARADE food editor, writer, and chef Sheila Lukins has inspired would-be chefs across the country with her accessible and easy-to-prepare Simply Delicious recipes. This e-cookbook is a compilation of Sheila's favorite chicken recipes from her time at PARADE, written with the busy home cook in mind.In addition to dozens of creative and succulent chicken recipes, this book provides an easy tutorial on how to roast the perfect chicken and carve poultry at the table. Readers get plenty of delicious and fun ideas for jazzing up a weeknight chicken dinner or creating the perfect special-occasion meal—that are sure to delight the entire family.
  • 开局就是幕后大BOSS

    开局就是幕后大BOSS

    我,苏白,现在有很多理想!比如,当!B!O!S!S!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兵将卡牌系统

    兵将卡牌系统

    苏路:兵卡、将卡、军阵卡,打仗我用卡小兵:跟着大人打仗,敌人就像纸糊的一样,战功就像捡的一样被调走的小兵:不跟着大人打仗,敌人都是铁打的一样,怀念在大人麾下的日子同僚:跟苏路打仗很爽,就是抢不到战功啊敌军主将:什么,对面是苏路军,放水,啊,不是,遣使,求和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洞明星极

    洞明星极

    有着特殊感应的玄妙,在夜晚里为了对付一个魔罗,碰到一个奉命来寻找他的星极,目的是将他带回斗星极继承北斗九星的隐星左辅洞明星主之位!从此玄妙开始了踏入星极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