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北方地区因为水运发达、交通便利,逐渐成为了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区域;而南方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经济作物,于是种植园经济就在这一地区蓬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大经济体为了争夺资本和劳动力,矛盾也日益激化。
在所有的矛盾中,有一类最为迫切,斗争也特别尖锐,那就是与英国殖民当局的矛盾。作为殖民宗主国,英国那种父亲对待儿子的态度,让殖民地人民难以忍受,而且,按照殖民原则,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压榨是无穷无尽的。
英国开发北美,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在这个时候,重商主义正在大行其道。
这种观点在对待殖民地的态度上,最典型的表现是,极端地限制殖民地贸易。这种限制甚至达到野蛮的程度。
在具体措施的施行上,英国人的行为可以归纳为两大主义:一是“拿来主义”,表现在殖民地应该把原料供应给宗主。一是“跟班主义”,这种缺德的措施就是禁止殖民地在工业上和宗主国竞争,不但不允许你展开平等的自由贸易,还加强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经济的依赖。
为了让这种缺德的措施能够有法律的依据,英国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在航海业上有著名的《航海条例》,不允许北美的船只自行运输,造出来的船只能摆着看,拉人可以,运货不行。
《制帽条例》里是这样规定的,殖民地不准用本土生产的毛皮自行制帽。
原来,那段时间美国人戴的都是英国帽子。
《制铁条例》不允许殖民地制造任何铁器,当然,建炼铁炉肯定也是不允许的。美国人这时候估计连菜刀和饭勺都要从英国进口。
《娶老婆条例》——这个条例英国人还没来得及制订出来,不过就算是没这条法律,美国人也已经够难以忍受的了。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浅层次的限制,只会激起民众的不满,那么当《货币法》和《驻军法》颁布后,这种不满的情绪就达到了顶峰,逐渐转化成为反抗的动力。
1764年,英国议会通过《货币法》法令,规定不允许殖民地自发货币,已发的也要作废,这项法律对殖民地经济的打击是致命的,稍懂经济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在贸易逆差地区,通货减少后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如果说这还只是对殖民地人民利益上的侵犯,那《驻军法》简直就是欺人太甚。这项法律要求当地居民出钱盖房子给皇家军队住,这不仅是损害殖民地人民的利益,还侮辱了人家的人格——我自己家的地盘,你个外人来了是不是要客随主便!
终于,这种强烈的情绪随着著名的《印花税法》的颁布而爆发了。因为此项规定,虽然在对利益的损害上比不了《货币法》,在对人格的侮辱上也比不了《驻军法》,但是却象征着英国已经把这块土地当成自己家的私产。这让那些自治殖民地的总督和移民大为恼火。
独立运动的序曲,终于随着“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在全美奏响了。
这是一次标志性的事件——美国人来了。
他们来了!
【暴风雨来临的前夜】
1773年12月16日晚。
波士顿港。
一群头插羽毛,脸涂油彩,似乎是印第安人的怪异的人出现在历史上,这伙人蹑手蹑脚地爬上了一艘大船,然后从船舱中搬出许多木头箱子。用大斧劈开箱子,里面全部是一包包的茶叶,清香扑鼻。忽然领头的人开始向海里扔茶叶,从一包一包地扔,到一箱一箱倒。终于,整船的茶叶被倒到了海里。
这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
这伙人都是波士顿的居民。英国人在波士顿搞出了一项茶叶税。钱当然算不了什么,殖民地的人民已经不在乎小规模的搜刮了,但是让他们恼火的是,英国人凭什么在这里征税。
英国人坚持自己的主张,一定要征税!
双方争执到了极点——终于,在东印度公司的运茶船强行停靠在波士顿港后,发生了在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那一幕。
英国人当然不是好惹的,他们索性封了美国的港口。
之后,英国取消了马萨诸塞州的自治权,派遣皇家军队进驻该地区。
美国人的心中充满了对于宗主国的愤懑,他们的愤懑已经积蓄得太久了,迟早——就是现在,是爆发的时候了。
1774年,美国各州的领袖人物在费城集合,开会。这是全美人民第一次大联合。尽管这些人也是各怀心腹事,一部分代表是坚定的强硬派,在对待独立的问题上毫不妥协,坚持要求实现完全独立;另一派是保守派,他们希望用“维持会”的形式来继续保持殖民地的存在;还有一派纯粹是和稀泥来的,主张以等为主。虽然三派意见各异,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都不糊涂。通过激烈的争吵,三派终于达成了共同的意见。
这个共同的意见就是《权利宣言》,表示自己还是英王乔治三世的臣民,但是拒绝英货,要求在各方面的权利上得到平等的对待,而且坚持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武装。
这个消息立刻传到了英国。
英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态度出奇地坚决:以强硬的手段制止这种自由散漫的现象继续延续——或许这些流放者需要更加实在的教训。
这在策略上属于把对手逼到极端的经典案例。此时,殖民地人民已经无路可退,索性让心中的怒火,把所有的专制焚毁!
北美大地上空一片阴霾!
战争的风暴在酝酿之中,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其实早在《印花税法》通过的时候,殖民地就已经有了一个群众性的秘密反抗组织——“自由之子”。
这是一个有趣的群众组织——1770年冬天的时候,就是这个组织,在波士顿的广场上,跟英国兵因为一点小事打了起来,用的武器居然是雪球。
可惜他们的对手拿的武器不是雪球,而是枪。
“自由之子”当场就死亡3人。
这件事情让他们变得聪明起来。
4年后,“自由之子”已经不是那群恶作剧般的孩子了,他们懂得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在英国人的眼皮子底下搞起了规模不小的民兵组织。正是这些民兵,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力部队。
那一边,英国派来了和蔼可亲的绅士托马斯·盖奇来担任英军总司令。
双方都在厉兵秣马,蓄势待发。
【自由时代的枪声】
1774年4月18日晚,英军终于行动了。盖奇总司令在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后,派出了一支队伍去离波士顿32公里远的内地小城康科德,目的是夜袭民兵的军火库,直捣民兵老巢。如果能把民兵头子抓回来,就十全十美了。
如果盖奇只派一个人去,情况一定不会像后来那样糟糕。
英军的人数太多,刚一出门,就被民兵的活动哨发现了。
消息立即被传了出去。
走了一夜的英军,在抵达列克星敦村的时候,他们在晨雾中看到,小股民兵与自己隔着一块空地并排站着。起初,双方都有一点迟疑,这可是战争啊。
于是他们只是互相喊话和下命令:都回去吧。别闹了!
喧哗之中,大概是有人骂了句脏话。
一声枪响。
接着,双方开火。民兵人数太少,而且他们面对的是正规军,他们抵挡不住,在草地上留下8具尸体后慌忙撤退。
这是美国独立战争洒的第一滴血。
英军继续向康科德推进,他们成功地捣毁了民兵的军火库。
正在他们准备回去睡觉的时候,他们的队伍中有人倒下了。
一路上从各村各镇来的大批民兵躲在障碍物后面开始向英军射击,石墙、小山、房舍之后子弹纷纷射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决不放空枪。
英国士兵鲜红的制服,在清晨的雾霭中成了最好的靶子,即使是最差的射手,也能成功命中目标。等英国部队退到波士顿的时候,他们的伤亡达到了200人,几乎是民兵损失的3倍。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的消息,刹那间传遍了13个殖民地。没有人下命令,殖民地人民开始攻城略地,短短20天内,从缅因到佐治亚立刻燃起了同仇敌忾的战火。
整个殖民地,变成了战争的汪洋。
昔日,英国人还把殖民地人民当成二等公民,而现在,在这片大英帝国的属地上,到处都是和英军战斗的殖民地人民的身影。历史,就是这般无情地嘲弄着英国人。
【土地、土地、土地】
列克星敦的枪声仍未散尽,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了。
单听听与会者的名字就够响亮的了。约翰·汉考克!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
为了把抗英工作做得更好,会议共通过了三项决议:
一、发行货币,发展经济,支撑战争。
二、成立正规军。民兵虽然骁勇,但是毕竟没有经过训练,如果按这个法子打下去,非输不可。这支部队的名字就叫作大陆军。总司令的名字为我们所熟知——华盛顿!现在我们知道,这个人成为了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堪称伟大。
三、争取同情。越多越好,历史证明了这点是正确的,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帮了殖民地的大忙。
其实尽管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殖民地的起义者们还没有真正认清形势。他们虽然在事实上已经打出了独立的旗号,但可能连华盛顿这样的伟人也没有彻底和英国决裂,单从大陆军的旗帜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英国的国旗还赫然摆在上面。
这层窗户纸,直到《独立宣言》发表的时候,才被彻底地捅破。
1776年7月4日。
现在的美国的国庆日。
《独立宣言》被正式当作独立的标志而发表出来了。
美国人民在这份宣言里高声喊了出来:
我们终于独立了!
这份宣言,不仅仅是一份宣告或声明性的文件,这份宣言,显示出了几乎全部的美利坚的民族性格。
追求自由,呼吁平等,强调资源共享。
更主要的是,这份宣言所体现出的观念帮助美国人民找到了自我,认清自己在整个民族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它把个人的开拓进取的精神以集体的形式发扬出来,成就了今天的美国的民族精神!
这一天,可谓来之不易。美国这个咿呀学语的婴儿,终于在这一天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但是,这一步,仍然有它的不义和不公,可以说这是歪歪斜斜的一步。
但这确是决定性的一步——军事学家在分析这场战争时,常常习惯于把它划分为两个阶段,我们在这里仍然采取这种划分方式。
可以说,在第一阶段,美军处处挨打,形势上处于守势,实力上处于劣势,连费城都丢掉了。这个状况直到萨拉托加大捷之后,才得以扭转。而第二个阶段,美军展开了大反攻,英军这个时候不知道中了什么邪,节节败退。
终于,在1781年,英军北美战区最高指挥官康华利将军,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向华盛顿交出了象征着指挥权的佩剑。美国在这场历时5年的战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一年之后,大英帝国彻底低下了它高傲的头。随着和约在巴黎的签订,美国的疆界也得以重新划分,加上新并入的领土,一个89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诞生了。
随着战争的结束,美国人民雷厉风行的民族性格立刻得到了彰显,他们迅速制定了属于自己的宪法,这部宪法,在世界历史和法律史上同时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因为,这部宪法,不但体现了民主的思想,还包括了英国的理性、法国的哲学、殖民地的生活经验。但最重要的是,它是美国人那种强调个人人格、主张发扬民主的精神落实在文本上的体现。哪怕这个宪法在实施的时候不那么高明,甚至三权之间有掣肘之嫌,但是,为了能贯彻此种精神,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但对于这个刚刚学会独立行走的孩子,尽管他是那么的坚强,但他的成长道路依然漫长。
今天我们看到,一个成熟睿智的美国民族已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傲然挺立,但是,在那个成长的过程中,狂风巨浪吹打得别人,难道就吹打不得美利坚吗?
土地!土地!土地!
【美国的西游记】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19世纪初期的美国的青年人,你一定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知识青年到西部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正是这种在当时年轻人的耳边不断回响的声音,使得无数人或为了自身的发展,或为了民族的振兴,摩拳擦掌,杀奔西部,立志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这就是西进运动的情况!
我们在上几章中反复强调,一个民族一定有它独特的性格。美国这个在独立战争中磨炼出来的“孩子”,在幼年时期就表现出一种坚强、果断、勇于开拓的性格,这个“孩子”一旦成长为一个“少年”,一定会立志做一番大的事业。而边疆扩张,不仅给美国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也给这个国家的进一步崛起,夯实了基础。
作为西半球第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共和国,只有北美大陆东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小块如同一条毛巾一样的土地,怎么能符合美利坚的强国梦,况且,这让列强看起来,也实在是太没面子。
因此,美国的眼睛盯上了身边的土地。
你可以在地图上立足于华盛顿,看当时的美国。
向西,首先是路易斯安那。
向南,是佛罗里达!
再向南,是德州,这当然不是山东德州——是墨西哥的德克萨斯州。
这么广袤的土地,要是都能归到美国的版图里,那么——这个“孩子”在此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和权谋,简直如同一只“老狐狸精”的能力——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天赋和秉性,超越了所有的国家。
如果说一个人20岁不精美,30岁不健壮,40岁不智慧,那么可以说他的一生是失败的。而美国,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同时拥有了20岁人的精美,30岁人的健壮和40岁人的智慧。这个国家,焕发出一种向上的精神,国势日盛!
美国人有钱,他们坚信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是人的灵魂。
首先被美国收买的居然是拿破仑——路易斯安那收购案,这是国际贸易中外资并购的经典案例。操盘手美国,依靠时代背景,居然以1 500万美元的超级低价收购成功。在这里,逻辑帮助美国人击败了拿破仑。
此地不卖则为英人所有,卖则为美国人所有。英与法为敌,英土即敌土,美与英为敌,美土既敌之敌之土。敌之敌必为我友,我友土则为我土。
是不是觉得脑浆快从耳朵眼里流了出来?没错,美国人就是用这样的思维愚弄拿破仑的,天知道是不是这次的买卖让他智力受损,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那么这笔买卖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
1 500万美元=30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5美元。
在当时,这300万平方公里,如果都种上粮食,估计可以供全世界人民一年之用。商品粮基地的概念,一并产生。
这才仅仅是个开头。
第二个跟美国人做生意的是俄国。
沙皇一贯缺钱花,美国人这次连逻辑都用不上了。
阿拉斯加卖了多少呢?这么一块虫吃鼠咬,光板无毛的地方,一亩一分钱。
结果,700万买到了一片大森林,木材从此无忧。
当然,钱不是万能的,总有那种不缺钱或者有穷志气的。
这个时候买是不奏效了,怎么办?
抢!江山北望,加拿大抢不得,一是太大,二是那可是英国的家当,暂时惹不起它。
有北战就有南征。美国开始全国总动员,准备展开佛罗里达争夺战,对手是西班牙。
这个时候的西班牙,钱倒是不缺,可惜在地球村里是个小户,人丁不那么兴旺,又年老体衰,怎么打得过这个大小伙子?所以他只有瞪眼挨揍的份儿。
打了一半,不知道是小伙子觉得欺负老人不光彩,还是觉得应该给这个老守财奴一些面子,居然扔下了500万,“买”走了佛罗里达。
下一个!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