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4900000012

第12章 秩序敏感期

儿童对秩序极为敏感的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神奇的阶段,这种敏感在孩子1周岁以前就出现了,一直持续到2周岁以后。儿童应该拥有与外部世界相关的秩序敏感期,这对我们来说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人们通常的观念是,儿童天生就是不守秩序的。

如果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里面堆满各种东西,大人们把东西搬来搬去为孩子做出安排,而孩子完全不理解其中的原因,那么他也就很难对大人这种细心周到的行为做出正确判断。如果孩子过了秩序敏感期,他所感知到的无序就会成为他发展中的一个障碍,这也是他做出反常行为的原因。

婴儿神秘的心灵深处对关爱他们的成年人来说还是未知的。婴儿有多少次无缘无故地哭泣,而且拒绝一切试图安慰他的举动?这本身就应该是个足够充分的理由,让我们猜测到婴儿内心怀有某些必须得到满足的神秘需要。

儿童的秩序敏感期可能在出生后第一个月内,婴儿看到东西放在适当的地方时会显得激动和愉快,这就是敏感期的积极表现。受过训练的人用我们的方法去观察,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一点。我可以引用一个保姆提供的例子,她发现自己负责照料的女婴,在看到一段用白色大理石加水泥砌成的灰白色古代砖墙时,会表现得愉快和兴致勃勃,尽管这个孩子只有5个月大。她父母的别墅里到处都是鲜花,保姆每天推着孩子走到这段特别的石墙面前时,都要把婴儿车停下来,因为这面墙似乎可以给这个孩子经久不息的快乐。

不过,秩序敏感期的存在也许可以通过儿童遇到的阻碍更清楚地表现出来,而且很可能大部分孩子的发脾气行为都和敏感期有关。我可以回忆起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其中一个例子的主人公是一个大约6个月的女婴,有一天她看见一位女士走进自己当时所在的房间,并把阳伞放在了桌子上,于是这个女婴变得焦虑不安起来,女婴盯着伞看了一会儿就哭起来了。这位女士以为女婴想要这把伞,就微笑着拿起来递给她,但是女婴把伞推开继续尖声哭叫。大人们费了好大力气去安慰她,但是没有一点作用,她只是变得越来越烦躁和激动。怎样才能平息孩子的怒气呢?突然,她的母亲凭着她敏锐的心理洞察力,把那把伞从桌上拿起来送到另外一个房间去,这个女婴立刻就平静下来了。原来让她恼怒不安的是那把伞被放在了桌子上。如果某件东西没有放在孩子记忆中应该放置的地方,就会让这个孩子极为不安。

另一个例子是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有一次我随着一个小型旅游团穿越那不勒斯的尼禄岩洞隧道时,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一个大约1岁半的小男孩同行,他太小了,实在无法步行走过这段相当长的旅程。

走了一会儿孩子就累了,他妈妈就把他抱在怀里继续走,但是孩子的妈妈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她累得冒汗,停下来脱去她的外套并搭在自己的手臂上,这样就不会妨碍她再抱起孩子。但是孩子却开始哭起来,而且哭号声越来越大。妈妈的努力安抚丝毫不起作用,而她显然已筋疲力尽了,自己也变得焦虑起来。团队里的其他成员觉得于心不忍,自然而然都为她提供帮助,孩子从一个人的怀里转到另一个人怀里,但是他却更烦躁了。每个人都在对孩子大声说些鼓劲儿的话,但是这只是让情况更加糟糕。显然,孩子妈妈得把他抱回来,但是这时他已经要气得发狂了,看上去情况令人绝望。

这时,导游过来干预了,他坚决地把孩子夺过来抱在自己的怀里,于是孩子开始非常粗暴地反击。我相信这种反应是有某种儿童内在敏感性的心理依据的——我决定做些什么。于是我走到这位妈妈身边对她说:“我可以帮你穿上外套吗?”她奇怪地看着我,因为她还是觉得很热,但是,困惑中她还是对我的请求做出了让步,让我帮她穿上了外套。这个孩子立刻就安静下来了。当眼泪和焦虑不安消失之后,他就不停地说:“外套……肩膀……”他的意思是“外套穿在你身上了”。是的,妈妈应该把外套穿在身上,这似乎是在说:“你终于明白我的意思了。”他笑着向妈妈伸出双手。我们顺利地穿过这条隧道,再没有出现什么麻烦。外套就应该被穿在身上,而不应该像块破布一样被搭在手臂上,妈妈这种有悖秩序的举动,引起了孩子的内心冲突。

我见证的另一个家庭情境也非常典型。一位妈妈觉得身体有点不舒服,就倚在躺椅里用两个枕头支撑着自己。她的小女儿也就20个月大,她走过来请求妈妈给她讲个故事,哪个妈妈能拒绝这样的要求呢?尽管她觉得不舒服,这位女士还是开始讲了一个小故事,孩子听得非常专注。但是她妈妈太难受了,无法再继续讲下去,她请女佣扶她到隔壁房间的床上躺下。小女孩还留在躺椅那里,开始哭泣。表面上看,她是在为妈妈的身体不舒服而哭泣,周围人努力去安慰她。当女佣把椅子上的枕头拿到房间里去时,孩子开始放声大哭:“不,不拿靠垫……”她似乎在说:“至少要在这里留些东西。”

大人一边轻言细语地劝说和抚慰她,一边把她带到妈妈的床边,然后,妈妈不顾身体病痛,强迫自己继续给女儿讲故事,以为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愿望。但是孩子呜呜咽咽地哭得满脸是泪地说:“妈妈,椅子!”试图用这种方式告诉妈妈她应该继续坐在椅子里。

女孩对故事已不再感兴趣,妈妈和枕头都变换了位置,在一个房间里开始的故事,要在另一个房间里继续,这在小女孩的内心已经产生了戏剧性的冲突。

这些例子都显示出这种本能秩序感的强烈程度,也许令人惊讶的是它的过于早熟。两岁孩子的秩序感是以一种恬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正是在这个时候,需要变成了一种行动原则。在我们蒙台梭利学校里,也能观察到这种有趣的现象:当一件东西没有归回原位时,常常是某个孩子发现这个问题,并把它物归其位。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在最细微之处发现缺乏秩序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会逃脱大人们甚至大一点孩子的注意。例如,假如一块肥皂遗留在洗手池里,而不是放在肥皂盒里,或者一把椅子放的不是地方,一个两岁的孩子立刻就会注意到这些情况,并且马上物归原处。

看到有些东西没有放在原处,似乎代表着某种刺激因素,某种对行动的召唤,但是毫无疑问,这里面还包含更多的东西。秩序是一种生活需要,它会让人满意,产生实实在在的快乐。实际上,在我们蒙台梭利学校里,即使是3到4岁的大孩子,在结束一次练习之后,也会把刚刚使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这是他们执行的最快乐和最自然的一项任务。秩序感包含认识每一件物品在环境中的相关位置,并且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表明一个人能够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自我定向,并控制其中所有细节。适宜心灵的环境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人可以闭上眼睛在其中走来走去,只要伸出手就能轻松地找到任何他想要的东西。这样的环境对于内心的安宁和快乐是非常必要的。

显然儿童内心对秩序的热爱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秩序给成年人带来的是某种外在的快乐,而对儿童来说却相当不同,对他们来说,秩序就像是动物行走的大地和鱼儿游弋的江河。他们在生命第一年里从所处的环境中形成其适应性原则,这个环境是他们日后必须去掌控的。因为儿童是在环境中塑造的,所以他需要明确而坚定的指导,而不只是一些模棱两可的建设性意见。

秩序产生一种自然的快乐,这可以从儿童玩的游戏中看出来。他们希望有逻辑,这让我们很惊讶,这些游戏提供的唯一快乐就是发现物品各归其位。在深入阐述之前,我应该提一下日内瓦的皮亚杰教授在他自己孩子身上所做的一项实验。他把一个东西藏在了椅垫下面,然后把孩子送出房门,再把东西拿出来放在对面另一张椅子的椅垫下面。教授希望孩子到第一个椅垫下面去找东西,当他发现没有找到时会去另一个椅垫下面找。但是,每次孩子都是回到房间掀开第一个椅垫,然后用自己还不完整的表达方式说:“没。”他不会再去别的地方找这件东西。皮亚杰教授接下来重复了这项实验,让孩子看到他把东西从一个椅垫下面拿出来,再放到另一个椅垫下面,但是小男孩还是会像上次一样,掀开第一个椅垫然后说:“没。”教授快要觉得他这个儿子有点傻了,他几乎有些不耐烦地掀开第二个椅垫说:“你没看到我把东西放在这里了吗?”孩子回答说:“看到了。”然后他指着第一张椅子说,“但是它应该是在那里的呀。”

儿童对找东西不感兴趣,而是对东西各归其位感兴趣。这个小男孩显然认为是教授没有理解这个游戏,如果不是把东西放在它们合适的位置上,这个游戏还有什么意思呢?

我曾经看到过几个两三岁的孩子玩藏猫猫游戏,真是觉得太有意思了。他们看上去很开心、很兴奋,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充满期待。一个孩子弯腰爬到一张铺着长长台布的桌子下面,小伙伴们看到他爬进去之后,就走出房间然后再返回来,掀开台布后发现小伙伴就藏在下面,于是发出一声欢呼。这个游戏会一次又一次重复,他们轮流说:“现在,该我藏起来了。”然后就钻到桌子下面去。我还见到过另外一种情况,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和小孩子一起玩藏猫猫,小孩子把自己藏在一件家具后面,大孩子进来假装没有看见他,他们到处去找,就是不到家具背后去找,他们以为这样玩才会让小孩子高兴。但是,小孩子突然哭起来了,“我在这儿!”那口气显然是说:“你们没有看到我在这里吗?”

有一次,我参与到这样一个游戏中,一大群小孩子欢快地叫着拍着手,因为他们已经发现小伙伴藏在一扇门背后。他们来对我说:“和我们一起玩吧,把你自己藏起来。”我接受了邀请,于是他们都非常诚实地跑出房间,好像他们不想知道我会藏在哪里。我没有藏在门后,而是藏在一个橱柜后面的角落里。孩子们回到房间里一起到门后去找我,我等了一会儿,最后发现他们不再找我,我只好从藏身的地方走出来。孩子们很伤心,不解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和我们玩?你怎么不把自己藏起来呢?”

如果游戏的目的就是快乐(而且事实上儿童对重复这种好笑的游戏乐此不疲),那么就必须承认,在儿童生命的某个阶段,他们的快乐就来自于发现东西待在它应该在的地方。“隐藏”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把东西放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再到那个地方去找,就像他们对自己说的那样:“你看不到它藏在哪儿,但是我知道它在什么地方,闭上眼睛也能找到它。”

这些都表明大自然赋予了儿童一种对秩序的敏感,这是一种内心的感觉,用来区分各种不同东西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这件东西本身。它把相互依存的几个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当一个人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他就能管理他的行动以达成特定的目标。这样一种环境为和谐生活提供了基础。如果不能有序地排列组合,一堆心理意象的积累有什么用呢?这就像有了家具却没有房子去摆放它们。一个人认识各种物体,但是不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就像一个人生活在他无法摆脱的混乱状态之中。正是在童年时代,人们学习如何在生活之路上指导和控制自己。在敏感期中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第一个刺激与秩序相关,大自然一如既往地给予人类一个指南针,这将使人类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自我引导。它就像一位老师,通过一张教室布局图,教给他的学生第一个地理概念。大自然还赋予了儿童在头脑中重现成年人讲话声音的能力。人类的智慧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建筑在儿童敏感期的基础上。

内在秩序

儿童具有双重秩序感:其一来自外部,是他与环境的交往过程中体验到的感知,其二来自内部,让他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这种敏感性可以称为“内部定向”。

心理学家已通过实验研究了内部定向,他们认为存在一种肌肉感觉,能让一个人意识到身体各个部分处在不同的位置,这需要一种特殊的记忆,叫作“肌肉记忆”。

这样一种解释完全是机械论的,是基于有意识操作行为的实验。例如,它宣称如果一个人动手去抓取东西,这个动作就会被感知到,并且固着在记忆中,因而可以被重复。因为人已经具有理性动作和随意动作的经验,就可以选择动左臂还是动右臂,从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

但是儿童表现为,早在他能够自由移动身体并拥有这方面经验之前,就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与身体各部分定位有关的敏感期,换句话说,大自然用一种特殊的敏感丰富了儿童对身体各种姿态和位置的感知。

以前的理论建立在神经系统的机制上,而敏感期是与心理事实相联系的,它是为意识的出现奠定基础,是一种自发的能量,为的是组成根本的心理因素,并因此建立未来的精神世界。所以,大自然为人的成长提供了潜在能量和意识经验。一个反面的例子,如果在环境中出现了某些状况,阻碍了这种创造性征服活动的稳定发展时,我们才可以看到敏感期的存在及其强度。当这种状况发生时,孩子会变得情绪极为激动,爱发脾气,拒绝一切试图缓解这种情绪的举动,只要这种有害的状况持续,孩子的情绪就呈现为一种病态的外在表现。然而,一旦阻碍被消除,孩子的怒气和病态的表现就都消失了,这明显地显示出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

我再举一个有趣的例子,这是一位英国保姆的经历。当时她不得不暂时离职,于是找到了一个能干的替代者,但是后者在帮她照料婴儿洗澡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因为无论什么时候给那个婴儿洗澡,他都会变得烦躁和绝望。他的反应不仅仅是泪水滂沱,还退缩躲避这位保姆,并试图挣脱她。保姆对这个孩子极尽所能,但是这个婴儿却越来越不喜欢她。但当原来的保姆回来时,这个婴儿恢复了平静,并且显然乐于洗澡了。前一位保姆曾在我们的一所蒙台梭利学校里接受过培训,她对探索儿童厌恶情绪背后的心理学依据很感兴趣,于是开始对孩子这种尚不完善的表达方式做出耐心的解释。婴儿把第二位保姆当成了坏人。为什么呢?因为她给他洗澡的方式是与之前相反的。于是两位保姆比较了她们给孩子洗澡的方式,发现了这里面的不同:前者是用右手抱头,左手抱脚,而后者则正好相反。

我还能回想起来的另一个例子,其中儿童躁动的情况更加严重,表面上看完全是一种无法确诊的疾病。我碰巧参与其中,虽然并没有以医生的资格直接干预,但还是做了些辅助工作。这个孩子还不到1岁半,他父母刚刚结束了一次时间很长的旅行,他们的看法只是认为孩子太小了,无法承受旅途疲劳。然而他们注意到一路上没有发生什么特殊事件,每天晚上他们都住在一流的酒店里,准备好了婴儿床,还为孩子准备了特别的食物。他们现在住在一套宽敞的配有家具的公寓里,因为没有婴儿床,孩子就和妈妈一起睡在一张大床上。孩子生病的第一个症状是不肯睡觉和肚子疼,晚上必须要人抱着才行,他的哭闹是因为肚子痛。他们找来儿科医生给孩子做检查,并提供了特别的饮食配方并配以太阳浴、散步以及其他一些治疗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被证明无效,每到夜晚降临都让这家人极为痛苦。这个孩子最后出现惊厥,他可怜地抽搐着,在床上痛得打滚。这种情况每天都要发作两到三次。于是他们约见了一位著名的儿童精神病专家,我就是在那时介入这件事情的。据孩子父母说,这个孩子看上去还不错,在整个长途旅行期间身体一直挺好,似乎是有某些心理因素造成了他的身心紊乱。当我看到孩子平躺在那里忍受病痛的袭击时,产生了一个不太明确的想法。我拿来两个枕头,互相平行地摆放开来,这样它们就形成了像婴儿床那样两边有垂直围栏的一种小床的样子,然后我把床单和毯子铺在上面,什么也没有说,把这个即兴创作的婴儿床放在孩子所在的大床旁边。这个小家伙看到之后,停止了尖叫,连滚带爬地来到大床边,然后把自己投进这张临时婴儿床,还咕哝着说:“卡玛,卡玛,卡玛!”他用这个词来表示摇篮,而且马上就睡着了。他的病再也没有复发过。

显然,睡在大床上的孩子失去了一种感觉,那是他的小身体在有围栏的婴儿床里所体验到的感觉,这种感觉的缺失使他身心紊乱,痛苦的内心冲突似乎难以治愈。他的反应说明了敏感期的力量,在敏感期的产生过程中,是自然规律在起作用。

儿童对秩序的感觉和我们成年人不同,经验已经让我们十分麻木,但是儿童没有什么经验,正处于获取各种感知映象的过程中,他从零开始并感受到创造的艰辛。我们则像是辛苦致富者的那些坐享其成的儿子,无法理解父辈的辛劳,我们因所取得的社会地位而变得冷漠而粗心。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孩子让我们内心产生的理性、磨炼出的意志和被赋予活力的肌体了。如果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自我引导,那是因为儿童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做的方法;如果我们有了对自我的觉察,那是因为儿童让这件事成为可能;我们富有,因为我们是儿童的继承人,他们白手起家,却奠定了我们未来的生活基础。从一无所有到能够创造未来生活,儿童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他们是如此接近生命的源头,他们为了行动而行动,这就是创造之路,是我们既不了解也不在记忆之中的事情。

同类推荐
  • 怀孕全程专家指导

    怀孕全程专家指导

    未来时代,也许生孩子的重负不再由女人来承担,而在这个角色反串的过程当中,男人女人又扮演着什么呢……
  • 幸福原来在这里

    幸福原来在这里

    《幸福原来在这里: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家长必读生命彩排系列丛书》从“经营家庭”的角度系统性的分析了人类思维模式的形成过程、人与人互动时思维模式的排异与兼容以及有利于成功的思维模式的要素设置,以求通过家长觉醒来有效促进孩子的自强自立、有力推动家庭的和谐幸福。
  •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

    每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没有人有与生俱来的完美,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自我完善,并不断成长的。在漫漫途中,你必然要历经人生的种种第一次,那些初次的体验,或许今天会令你觉得或甜或酸,甚至苦涩,但是长大以后,你会觉得,它们都是曾轻拂过心间的花瓣。谷金玉、钟淼淼编著的这本这本《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第4版)》是送给所有处于青春期女孩和她们父母的特殊礼物!青春期女孩快乐成长必读!
  •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一书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家庭教育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从“好妈妈要懂得用心”,“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等七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建议。正如其序言所说,该书的目的就在于“给孩子精彩的人生”。
  • 这样说话孩子最爱听

    这样说话孩子最爱听

    本书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常常不自觉地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视为筹码,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期望相悖时,情急之下的家长习惯用类似“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语言来恐吓孩子,期待孩子会因为害怕失去“大树”的庇佑而变得听话、懂事。事实却适得其反,威胁不但会使家长丧失威信,更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热门推荐
  • 总裁爱定你

    总裁爱定你

    第一次见面,她冷漠强悍的言语让他起了一丝兴味,她却对他的权利和金钱不屑一顾。两人一见面便是冷嘲热讽,他却对她暗生情愫,掌控她的一切经济来源,霸道的将她禁锢在身边。“女人,记住,你是我的!”他狂傲,一切皆视若无物。“男人,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她嗤笑,讽刺他过于自信的霸道。她复杂的身世让彼此身心饱受煎熬;经过一次次报仇,欺骗,绑架,她失望,逃避,甚至离开,他恨得咬牙切齿。“女人,你就是逃到天边,我也要把你追回来!”于是,一场跨越赤道的追逐战,开始了……
  •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我的福气系统

    我的福气系统

    “恭喜宿主获得魅力值?1。”“恭喜宿主获得文物鉴定。”.....重生后的秦风得到了福气系统,从而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书友交流群:829184789
  • 极恶夫君

    极恶夫君

    武林至尊、阴天楼楼主、万恶谷的主人夏候司恶因为母亲的抛夫弃子对女人深恶痛绝,却仍需要一名继承大统的子嗣。为此他在众多的女人当中找寻一个“孩子的娘”。她是阴天楼可怜的剑侍——捧着剑像侍候老祖宗一般地位卑微可不代表她就没有脾气在她眼里高高在上的楼主就是一个极恶又可恨的男人,全身一无事处该远离温暖人间他以为一不小心被他种下了种,她就会乖乖的当他“孩子的娘”,成为一头专事生产的母猪吗?哼——门都没有,天下之大,都是她的容身之处,带着腹中的孩子一点也不会孤独大路通天,他们就各走一边,从此分道扬镳吧未来的蓝图一片大好,陆琳琅只是一不小心的忘掉了一小点——她腹中孩子的爹名唤夏候司恶一步错岂非步步皆错?某依新文推荐:《后娘嫁到》:
  • 大唐小伙计

    大唐小伙计

    方武不小心穿越到了大唐太平盛世,遗憾的是没有超脑,没有超级系统,没有万能的金手指。这是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世界,只好一步一个脚印去体会它的真实感……李世民很穷,穷得要找咱借钱用程咬金并非粗俗武夫,智慧并不差长孙无忌,你到底在帮谁高阳公主,还会红杏出墙吗武媚娘,没了当女皇的机会,将要何去何从?
  • The Two Brothers

    The Two Br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叶罗丽动漫系统

    快穿之叶罗丽动漫系统

    ≮不定时更≯苏狐在世间游历了上万年,直到有一天,跑来了一个什么系统,绑定了她,说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达成她的心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昆虫记

    昆虫记

    本书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著作,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和热爱,本书融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于一体,叙述生动。
  • 焱火神尊

    焱火神尊

    沦落为废材,只因为凡夫俗子看不出他的天赋……当那命中的伯乐出现,他将让天下震惊!烈火燎原,屠人百万,不过是让世人记住他的名字!这个天下,都会刻下他的名字,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