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600000006

第6章 汉代人婚姻关系中的等级状况(3)

实际上,凝固化了的门阀等级婚制没有随着贺若弼和韩擒虎俘获陈后主而结束,它的句号一直到唐代中期才最后划定。唐代前期,社会上最著名的士族有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清河和博陵崔氏、陇西和赵郡李氏,合称为“七姓”(因清河、博陵崔氏与陇西、赵郡李氏之姓分别重合,故又称为“五姓”)。为了保持士族的“贵”、“洁”,这“七姓”相互婚配,而不愿与统治阶级的其他贵族成员通婚。唐代皇帝甚至多次颁行诏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恶大盛,禁相为姻”①,(①《文苑英华》卷九〇〇《唐赠太子少师崔公神道碑》。)“不得自为婚”②,(②《旧唐书·高俭传》。)而要与其他贵族联姻。但收效有限,士族大姓依然我行我素,或用消极手段反抗。《唐语林》卷五载:“七姓”恃有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乃禁其自婚娶,于是不敢履行婚礼,密装饰其女,以送夫家。

然而,在唐代等级婚姻盛行期间,却同时出现了另外一种值得注意的动向,这就是,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下,统治阶级的中、下层成员以及广大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城市各业平民,以“资财”论婚的风气开始弥漫,从一股不甚明显的潜流汇集成强有力的涛澜,给凝固化了的等级婚制以巨大冲击。唐代诗人描绘出这个趋势的活景。唐中期诗人邵谒在《寒女行》中写道:

寒女命自薄,生来多微贱。家贫人不聘,一身无所归。…………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③(③《全唐诗》卷六○五。)

著名诗人白居易也在《议婚》中说:

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母兄未开口,言嫁不须臾。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荆钗不值钱,衣上无真珠。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④(④《全唐诗》卷四二五白居易《秦中吟十首·议婚》。)

唐末农民大起义,给予残存的封建门阀势力以最后的致命一击,门阀等级制度彻底崩溃瓦解。从北宋开始,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旧的坊市体制被打破,纸币正式发行,商品流通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形下,以社会地位高下为主要甚至唯一标准的婚嫁等级状况消失了,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又成为人们选择配偶时的综合性因素。这正如宋人郑樵在《通志·氏族序》中总结的那样:“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人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三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失而其书不传。”确乎如此,到了宋代,皇帝后妃“不欲选于贵戚”①(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二元祐七年四月戊午。相关讨论参见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载《历史研究》,1985(6)。)已相当普遍,与唐代相比,更形成鲜明对照。

从表面现象看,这似乎是汉代历史的重演,实际上却是中国古代婚姻结构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以“家财”论婚嫁,打破了士庶不婚的格局,“婚娶之法,自朝廷以及民庶,荡然无制,故风俗流靡,犯礼者重”②。(②《宋文鉴》卷五二韩维《请不泛于诸家为颍王择妃》。)经济地位的高下,成为婚嫁时考虑对方门第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描述这种情形时说:“将娶妇,先问资装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①(①《司马氏书仪》卷二。)蒙古人入主中原后,除去允许汉人与非汉人通婚外②,(②在元代统治阶级的中上层,汉族人与其他民族的通婚是十分普遍的。)其他方面仍与宋代无大异。及至明、清两朝,虽然又出现了某些新的因素(如清王朝建立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规定满汉不得通婚),但这一基本格局却无大的改变。明太祖朱元璋把“专论聘财”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提了出来:“古之婚礼,结两姓之欢,以重人伦。近世以来,专论聘财,习染奢侈,其仪制颁行,务从节俭,以厚风俗。”③(③《明史·礼志九·品官婚礼》。)深受理学化儒家思想熏陶的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把“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奁”作为家政要训。这些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婚嫁重财的强烈的发展趋势。虽然还不能说经济地位高下已成为当时择婚最重要标准,但是,认为婚嫁等级制中经济地位在各种标准中有了空前提高是不过分的。

由此可见,如果用最粗的线条加以勾勒,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婚制的发展和演变,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两汉时期。等级婚制体现在婚家双方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相接近的三位一体化上。它在时间上持续了四百余年。

第二阶段:两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中期以前。等级婚制集中表现在婚家双方社会地位的相近上。而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被降到无关轻重的程度,等级制度的强化性远远超过了第一阶段。它在时间上持续了六百余年。

第三阶段:唐代后期至清王朝(鸦片战争之前)。等级婚制表现在婚家双方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相近上。其中,婚家之间经济地位的相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在时间上持续了近一千年。

汉封建经济形态与中世纪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自身的特色。与之相适应,汉代的等级婚制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汉王朝与中世纪印度之间婚制的区别。

在中世纪印度的婚姻关系中,浸透着浓郁的宗教因素,佛教和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影响最大的两个宗教,它们的共同之点是:把世俗生活中的不平等的阶级压迫和等级压迫的现实,加以神圣化、严格化和永恒化。因此,中世纪印度婚姻形态中的等级性,比中国汉王朝要严格、细密得多。

中世纪印度的婚姻等级制是高度封闭式的。当时,印度社会上存在着四个“瓦尔那”(等级):婆罗门(僧侣和学者)、刹帝利(武士和贵族)、吠舍(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农民和仆役)。在一般情况下,这四个等级是不许相互通婚的。作为满足上层社会贵族男子婚姻生活的补充,又流衍出“内婚制”以及“外婚制”两种形式。前者指在同一种姓内部发生的婚姻关系,这是当时最常见的现象。后者又包括“顺婚”(较高种姓的男子娶较低种姓女子为妻)和“逆婚”(较低种姓的男子娶较高种姓女子为妻)的差别:顺婚是允许的,逆婚则被禁止。此外,还有“贱民”阶层,它们在社会上处于极为低贱的地位,在婚姻关系缔结上根本不能染指四个“瓦尔那”成员。因此,当时印度人的婚姻嫁娶是在极为狭小的圈子里进行的。

对印度社会生活起了极大规范作用的《摩奴法典》从法律意义上保障了“瓦尔那”婚姻制度的施行,它力图消除破坏和违反“瓦尔那”等级状况的婚嫁行为,并对“外婚制”的顺婚作了若干限定。如第9卷第85条法规定:

再生族①(①按照古代印度法律规定,只有前三个“瓦尔那”(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能参加宗教“再生”仪式,属于再生族。而首陀罗则被称为“一生”族的“瓦尔那”。)在本种姓和其他种姓中娶妻时,其席次、尊敬和住室,应该按照种姓等次排列。②(②[法]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摩奴法典》,219页。)

依照这个法律,如果一个婆罗门娶了四个不同“瓦尔那”的女子为妻,这个妻子的地位各不相同,她们子女的地位也有高下之分。《摩奴法典》第9卷第153条云:

婆罗门妇女之子得四份;刹帝利妇女之子得三份;吠舍之子两份;首陀罗妇女之子只一份。①(①[法]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摩奴法典》,226页。)

为了限制“顺婚”行为的扩大,《摩奴法典》进一步规定高种姓的男子不能肆无忌惮地滥娶低种姓女子。第3卷第17条说:“不娶本种姓女子,而与首陀罗妇女同床的婆罗门堕入地狱;如从她生一个儿子,即被剥夺其为婆罗门的资格。”第3卷第14条还规定:“糊涂到娶最后一个种姓的女子为妻的再生族,很快就使家庭和子孙堕落到首陀罗境地。”②(②同上书,56、55页。)

由此可见,古代印度的等级婚制不以婚家双方经济或政治地位相近为标准,而是以社会地位的“门当户对”为唯一根据。这种婚姻状况,对古代印度人的婚姻圈产生了极大的约束作用,它对于婚姻关系的不良影响,也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汉王朝。

同类推荐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本书以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状况为中心,分别从“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东亚地区交流”、“近代西洋殖民主义的冲击和东亚各国的关系变化”、“冷战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交流”三个专题,汇聚了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的中日学者跨学科的讨论成果。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萨满文化》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萨满文化的起源与传播、萨满教的神灵崇拜、萨满的宇宙观与灵魂观、成为萨满的途径、萨满的祭祀、萨满传统文化等。
热门推荐
  • 仿生试验

    仿生试验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最强逍遥狂少

    最强逍遥狂少

    噬天,人欺我,我杀人。天欺我,我灭天。四海之内任我游。
  • 或许再见

    或许再见

    二十三岁的徐布凡,在机场偶遇三年未见的曲嘉树,还有他心机重重的现任女友周语桐。原本以为这只是回国假期的一个短暂插曲,谁料从这以后,布凡不得不正视一个疼痛的事实。三年里,她从未忘记过他。无论布凡此后身边有多少男子近近远远,她在失去嘉树的那一刻,也注定丧失了再次爱上别人的能力。她和他的过去,魂牵梦绕的一直折磨着她。嘉树和语桐的婚礼将至,面对命运赐给她的一个机会,布凡必须做出选择。她好想问嘉树,如果重新来过,你还会不会再爱上我?
  • 木锡镇

    木锡镇

    讲述了一个男人在只有六间客房的小旅馆里突然失踪;性格木讷的老警察在给眼科专家打过一通电话后,同样在这家旅馆消失了;一个女人为了寻找自己丢失的猫,匆匆来到旅馆,又神秘离去。木锡镇,这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镇。因为这一系列的失踪案,变得不再平静……偶尔来小镇旅游的法医谷平。在木雕店店主狄亮的帮助下。凭借在旅馆房间内找到的一片皮肤组织和大量血痕,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凶手。
  • 骨节

    骨节

    《骨节》由青年作家孙频的七部中篇小说代表作结集而成。七个故事,七场悲伤而孤独的人生之役。一个年轻时因轻信而失身,决意要在女儿身上注入贵族气的单身母亲;一个迷恋日本女优的贫寒大学生;一个出生就被遗弃,历经九渡而未在世间找到安身之处的孤儿;一对父亲失踪,靠母亲小卖部微薄收入维持生活的矿区姐弟;一个失婚的三十岁女子,和被她嫌弃又怜悯的寡居母亲;一个为了不让父亲再遭受嗜赌哥哥盘剥,而突生杀心的乡间少女……在逐渐荒芜的乡村,在没落的工业城镇,在茫茫的陌生都市,这些故事里的男男女女,他们承受着各自命运的寒意,却耗尽所有的力量和情感,去掩饰、去摆脱、去治愈原生生命里的暗疾与伤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没有权杖的大魔王

    没有权杖的大魔王

    不知多久以前,忽然出现了许多的怪物,被人类恐惧的称之为流魂,人类文明受到了近乎于毁灭的打击。与此同时,人类发现了一种能够让特殊血脉觉醒的玉石,将其命名为鸣玉,依靠着觉醒后的能力建立据点城镇。觉醒后的人类自称为魔王,并且在城镇里面成立魔王学院,培养与发现新的魔王,而每个学院的最强者,便是大魔王,手持象征着身份的大魔王权杖。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科技的发展,故事便在雪樱城外,徐徐展开。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我在雨中等你

    我在雨中等你

    肖唯一:我将最美好的时光用来暗恋你,却不能和你在一起,杨新泽,你是不是我一生的劫,要不然,怎么会让我如此辗转反侧。几年的时间,一直以来的等待,等到最后你是否会明白?杨新泽:有些人总是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就消失在茫茫人海,无论以前有多么的亲密,我忽然有一天发现,肖唯一就是我这一辈子的变数,在不知不觉间,那个会傻傻的看着我笑的女孩子已然成长。杨旭:走了一圈才发现,有些人早已经刻在了灵魂的最深处,舍不得放下亦不肯放下,这一次,我不会再用退让来成全你一个未知的幸福。本文青春写意,没有虐恋情深,没有阴谋诡计,只有青春时期淡淡的忧伤与迷茫。我想说的是,谁青春年少时没有爱过一个不可能的人,也会想着与伊人相伴到老,世事无常,有的人很幸运,与所爱之人白头偕老,有的人只能看着伊人消失在茫茫人海,还带着祝福的微笑。你呢,会是那哪种情况?肖唯一不知道她的未来会怎样,她只是固执的站在风雨中,一直,一直。
  • 那些年后诗人最喜爱的诗

    那些年后诗人最喜爱的诗

    这是已类似散文一类的内容写下很多感受的讲述,记录诗词文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