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500000048

第48章 《世说新语》与文艺对话(1)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时期临川王刘义庆编著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魏晋时代的名士逸事。(《世说新语》记载三国前的故事只有《贤媛》秦末陈婴母事、汉元帝嫁王昭君给匈奴、汉成帝幸赵飞燕事及《规箴》汉武帝乳母、京房与汉元帝共论等少数几条;晋后刘宋时期故事只有《言语》谢灵运好戴斗笠等几条。其余皆为魏晋两代文人逸事。)正始玄学与东晋玄谈是其中的精彩部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世说新语》乃“叙述名隽,为清言之渊薮”。周一良《〈世说新语〉和作者刘义庆身世的考察》说:“我们不妨把刘义庆的《世说》称作‘清谈之书’。”)通过这些资料,可以窥见当时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的情形。

一般来说,正始年间的玄学受政治影响很大,而东晋之后的玄学则更趋于清谈。《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这里指的是东晋初年的丞相王导在南渡后,喜欢谈论声无哀乐、养生与言尽意等内容,说明东晋士族群体在南渡过江之后,依然将正始年间玄学清谈的三大题目作为重要的内容来讨论与思考。东晋名士孙绰在《丞相王导碑》中称道王导将清谈与行政互相配合,具有名士领袖之风范:“公雅好谈咏,循循善诱,虽管综时务,一日万几,夷心以延白屋之士,虚已以招岩穴之俊。逍遥放意,不峻仪轨。公执国之钧,三十余载,时难世故,备经之矣。夷险理乱,常保元吉,匪躬而身全,遗功而勋举。”陈寅恪先生曾称《世说新语》是一部“清谈士全集”。他分析指出:“当魏末西晋时代即清谈之前期,其清谈乃日常政治上之实际问题,与其时士大夫出处进退至有关系,盖借此以表示本人态度及辩护自身立场者,非若东晋一朝即清谈后期,清谈只为口中或纸上之玄言,已失去政治上之实际性质,仅作为名士身份之装饰品者也。”(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见《金明馆丛稿初编》,18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这段话大体上区分了魏晋玄学与清谈不同阶段的表现形态。玄理成为清谈的内容,清谈则为玄理的发挥,是名士文化身份之标识。在一定条件下,内容与形式可以统一,以致魏晋清谈的言辞与辩才之美,成为表现内在的一种艺术之美,犹如古希腊的雄辩术一般清谈是思想对话的重要而有效的平台。通过清谈,思想对话得以碰撞,火花得以飞溅。因此,尽管这几年关于《世说新语》的研究成果很多,但从思想对话的角度去分析《世说新语》的清谈和人物,仍然是很有意义的。清谈之所以成为南渡之后东晋政权中人物的生活与思想交流的方式,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反思包括西晋乱亡在内的因素,也有对整个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寻绎。在这种对话与清谈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栖息与休养,汉魏以来的天下剧变造成的思想负担得到缓冲。《世说新语·言语》中有一则逸事说到当时谢安与众人论及清谈之利弊: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王羲之批评清谈虚谈费务,非当时所宜,而谢安则不以为然。这说明当时以谢安为代表的一些世族人物以清谈为乐,意欲将清谈与现实分离,作为“高世之志”的一种表达。这段对话同时也婉转地展示出士族淡化人生规避时世的逃遁心态。他们对于江山社稷也不能说不关心。谢安对于东晋政权的支撑功不可没,南朝的覆灭也不是所谓“清谈误国”所能说清的当时的士族只是想在清谈中建构自己的精神乐园,确立自己的文化表征曹道衡先生在《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一书中曾指出:“当时参加玄谈的人物,并不见得都能逍遥物外,有的还是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人,例如:王导就是一个政治家,而庾亮、桓温等人虽然不以清谈著名,却也通玄理。……谈玄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成了士大夫们身份的一种象征。人们在各种场合都少不了它,士族们相见,交谈的主要内容是玄理,作诗唱和的主要内容也是玄理。”(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165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中国古代的思想对话,到了这一时期,从书本讨论走向日常生活,成了士大夫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思想对话在清谈的推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士大夫在围绕玄学命题进行清谈论辩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也要涉及文艺作品,形成对作品的批评与议论。文艺创作与山水赏会一样,成了清谈思辨与感悟天道人生的对象。中国古代类似于古希腊的那种辩论术,只有到了这一阶段才趋于成熟,留下了许多关于清谈析理之美与风流之美的资料。《世说新语》这部笔记小说就是编者心仪此种风流之美而编著的,可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许多与文学批评相关的风采与思想,它是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学批评的典型写照。

§§§第一节清谈对话与名士品格清

谈源于汉末,与名士品格有着直接关联。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二讲《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中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治,而一变为专谈名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却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鲁迅全集》,第9卷,30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通过《世说新语》中记载着的栩栩如生的名士论辩与清谈资料,我们至今可以感受到汉魏两晋人们通过清谈促进对话、解放思想的情境。(清谈,在《世说新语》中称为清言、谈玄、共论、共谈、讲论等,内容主要是玄学,反映了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研讨辩论的风气。孔繁《从〈世说新语〉看清谈》一文认为:“清谈主要是剖玄析微,阐扬老、庄义理,在我国哲学史上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清谈有益于消弭士族各集团间的激烈斗争,于动乱之中求得相对安定,有益于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有积极作用的。”蒋凡《世说新语研究》专列一章论清谈,以更具现代性的眼光指出:

“玄理清谈对于中国传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理论思辨,曾起了推动进步的积极作用。……魏晋清谈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冲击传统儒家经学,是一次思想的解放。”宗白华发表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认为魏晋六朝“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孔子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在思想领域中,两汉官方控制下的儒学很难做到这一点。倒是在魏晋语境下,我们看到了这种因为思想对话而形成的“和而不同”的风范气度。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有一篇《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篇末附有《清谈与析理》一文,其中对清谈这样评价道:“被后世诟病的魏晋人的清谈,本是产生于探求玄理的动机,王导称之为‘共谈析理’。嵇康《琴赋》里说:‘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析理’须有逻辑的头脑,理智和良心和探求真理的热忱。青年夭折的大思想家王弼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宗白华:《美学散步》,192页。)宗白华先生对清谈与王弼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国古代的思想与学术,在两汉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漫长的压抑环境下,由于皇权至尊,士人受压,出现了与先秦百家争鸣相比有所倒退的局面。两汉时的扬雄与东方朔对士人自身命运与思想自由的丧失有所反思与批判。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便是使独语成了唯一的思维方式儒生们在皓首穷经的过程中,思想缺少创新与交流,与此同时便是经学的党同门而妒道真。《世说新语》中的《文学》有这样一则记载: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这里记载的是东汉大儒马融因为嫉妒弟子郑玄不惜加以追杀的故事。注释者刘孝标认为此故事不一定可信:“马融海内大儒,被服仁义,郑玄名列门人,亲传其业,何猜忌而行鸩毒乎?委巷之言,贼夫人之子。”我们今天无从考证这则记载的真伪。不过参照西汉刘歆对当时今文经师心胸狭隘的批评,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经师人格并不怎么高尚,他们往往为了维护自己对经学的解释权力而不惜攻诘对方,弟子一旦胜于自己就心生嫉妒马融作为后汉名儒,其精神人格也颇为后人诟病。因此,这则记载并非空穴来风,不妨作为后汉经师心胸人格的写照。

到了魏晋时代,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侯外庐等先生编著的《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在分析正始之音与玄谈时指出:“我们可以这样说,‘正始之音’是清谈论辩的典型,它是在特别的题目、特定的内容、一定的方式共认的评判之下,展开胜理的辩论,所谓‘清谈’仅指其名,而重在于‘理赌’。这一商讨的形式,是不论年辈而平等会友的,与两汉师授之由上而下的传业,完全不同。应该指出,这就是区别儒林和谈士的要点之一。”(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75页。)这段话大体上指出了正始玄谈与两汉经学不同的风范气度。在《世说新语·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对话与清谈来促进思想的成长是一种时尚。见贤思齐、和而不同的心态与行止随处可见: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这里记载的是王弼与何晏的故事。何晏在当时有权势,重玄学。梁代刘孝标注引《文章叙录》曰:“晏能清言,而当时权势,天下谈士多宗尚之。”又引《魏氏春秋》曰:“晏少有异才,善谈《易》、《老》。”从这些资料记录来看,何晏的名望远远大于王弼,其玄学才思亦不亚于王弼。但他在一次玄谈聚会上,见到年少的王弼之后,让他与理胜者辩理。王弼果然名不虚传,轻而易举地战胜了一座之人,而且自为主客,即自己设论加以辩驳数番,为一座之人所不能及。于是一座之谈客倾心感佩,何晏也不得不服。这则记载从一个侧面见出当时人对清谈人物唯贤是举、见贤思齐的风气与心态。正是这种唯贤是举、不拘资历的风尚,使得当时那些神童般的玄学天才,如王弼、卫玠等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引领玄学清谈的新锐。这些人往往也因为玄思与清谈过度而早逝。在《世说新语·文学》中,还有两条关于何晏与王弼的记载: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何宴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刘孝标在第一条记载的注中引《魏氏春秋》曰:“弼论道约美不如晏,自然出拔过之。”何晏注释《老子》之后,见到王弼的注解在自然拔得即感悟方面胜过自己,于是心悦诚服,感叹王弼对于天人之学是真正有所体会与创见的。

何晏对王弼的叹语是“可与论天人之际”,意思是指与王弼可以重新讨论天人之学。而这种对话与讨论是新思想赖以形成的前提,正始玄学正是依此而生成的。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可以说是天人之学,孔老儒道的根本差异及可以会通的地方可以说都表现在这方面。何晏之所以说可以与王弼讨论天人之学,是因为王弼重新开始了对天人之学这一古老命题的讨论,赋予这一古老的哲学题目以全新的思路,从而荡开了思想与学术的心扉。何晏对王弼的感动与佩服,也正说明了玄学与清谈的兴趣在于天人之学的重建与思想的重构。

当时的士族名流,对能言善辩的僧侣也是另眼看待,不敢小觑。东晋时代开始了玄学与佛学的对话与交流。南朝梁代释慧皎编著的《高僧传》中记载,一些高僧如慧远、支道林等人与玄学人物和达官贵人交游频繁关系密切,他们之间有意识地通过对话来促进玄佛的沟通与融合。(参见释慧皎:《高僧传》(汤用彤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这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空前交流与融合的阶段,而中国后世文化儒道玄佛一体的特性基本上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深为后人所叹赏。东晋僧人支道林是名士化的僧侣,也是当时的玄学名流。《世说新语·赏誉》曰:“王长史叹林公:‘寻微之功,不减辅嗣。’”这里所说的“寻微之功”,指其玄思深湛,意谓支道林的玄思清谈丝毫不减王弼。《世说新语·轻诋》记载有人曾对支道林养马放鹤、高谈阔论的行为很看不惯,讥嘲他没有真学问,只会诡辩。支道林却反唇相讥:难道只有像东汉的那些儒生那样,穿着布单衣,戴着油腻帽子,夹着一本《左传》,跟在郑玄后面亦步亦趋这才算作有真本事吗?这位高僧倒是说出了魏晋时代人们的学术价值观就是不甘于跟着两汉的经师亦步亦趋,而要卓立自创,不拘旧说。支道林作为玄学清谈新锐,初时不为王谢诸名流所留意,但是一旦显露了这方面的才华后,便立刻得到赏遇与厚待。

《世说新语·文学》记载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这里说的是支道林刚开始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并不为王羲之所看重。支道林也并不着急。在一次名士聚会上,他终于有机会向王羲之展示自己出众的清谈辩才,受到王羲之的大力赞赏。这种清谈玄理演变为为清谈而清谈,仪容风采胜过清谈之理: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世说新语·文学》。)

众人对支道林的谈论之美的叹赏,胜过了其中的理致之美。清谈对话所带出的言谈风度之美,可以说是当时审美的一道亮丽风景。这种风气本身就是对两汉经学风尚的廓除。当时清谈成为人物才性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才学,往往会受到别人的讥讽:

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语,不大当对。王叙致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世说新语·文学》。)一个士族人物因为清谈思理没有长进而受到奚落,深感羞愧,这是东晋时代士大夫才有的事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玄学与清谈对一个人身份的重要标识功能。

同类推荐
  • 七兄弟

    七兄弟

    本书是柳建伟电影剧本选第一卷,收录作者近年创作主要电影剧本,紧贴时代发展脉搏,反映、记录重大事件及国家建设成就,如以宇航员飞天之梦为主题的《飞天》、以98年抗洪为背景的《惊涛骇浪》等,剧本人物形象饱满生动,细节处理精彩。
  •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对于著名学者葛剑雄来说,书既是他通向学术殿堂的必经之路,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富灵魂的重要源泉。本书收入的是葛剑雄教授关于读书治学的随笔,其中包括对读书生涯的回顾、对学界同人著作的品评、对古代经典的解读、对学术研究的介绍……读者既能从中体悟到文史学科的一般入门途径,亦可感受到一代学者对学术的真诚与崇敬。葛剑雄教授谈读书,深入浅出,平实朴素,谦虚诚恳,他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与历练,将人生的喜怒哀乐化于笔下,娓娓道出,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和潜移默化的指导。
  • 微笑向暖,安之若素

    微笑向暖,安之若素

    积雪草继《低眉尘世,随遇而安》之后最新温暖随笔集。世界浮躁,我们要怎样而活?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道尽每一个人心中的软弱、纠结、矛盾、不安和焦虑。终其一生,我们都是为了获得内心真正的安静和平和。在忙碌疲惫的生活里,依然坚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是内心最强大的人,是真正的英雄。积雪草用温暖纯净的文字告诉我们,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微笑向暖,安之若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四种爱

    四种爱

    一本洞彻人心的爱之经典,一部完美解读爱的文学名著!J.K.罗琳最喜爱的作家——英国著名文学家c.s.刘易斯散文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本。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你我能彼此理解、包容和帮助的唯一方式。在本书中,C. S. 刘易斯以丰富的人生经验、睿智的洞察力和厚重绝美的笔力深刻剖析了爱的种种美德与缺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全面挖掘了爱,揭示了爱的真谛。
  •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中国新民谣代表人物钟立风,文艺之旅上直抵人心的吉光片羽。继《像艳遇一样忧伤》、《没有过去的男人》之后,民谣歌手钟立风最新文字作品《在各种悲喜交集处》。Do.友多闻,讲述与周云蓬、李健、万晓利、小河等众多友人的往事趣闻;Re.素履行,分享作者心中最精彩的音乐、电影、小说之美;Mi.旅梦人则是作者在现实世界以及其他世界旅行的记录,有着某种不确定和幻梦般的色彩。
热门推荐
  • 七根孔雀羽毛

    七根孔雀羽毛

    《七根孔雀羽毛》是新世纪作家文丛第三辑中的一种,收录了张楚的《细嗓门》《刹那记》《梁夏》《大象》等中篇小说。张楚的小说,将平凡的日常生活,结构出传奇般的面目。故事可谓篇篇精彩,能勾起人阅读的欲望;而这些小说至为特别处,却是残酷之中蕴含的温暖真隋,能感动人,召唤人,抵达人性中最为深处的存在。
  • 天下为弈

    天下为弈

    天下事从来两难,因为事情往往被仁德善爱所束缚。倘若不问其情其理,只问利大利小,万事岂不简单许多?
  • 三七四十一

    三七四十一

    大家随便看看,作者随缘更新不定时更新——作为有史以来的负分第一人,容辞被灰团子赶着做任务。本来想撩小姐姐,结果反被小哥哥撩了……?!容辞抬头望苍天,世事无常啊!1v1(求求别吞简介,大哥!)
  • 霸道总裁之重爱

    霸道总裁之重爱

    毕业后,周雪去了est上班。在那里遇到了,曾经的高中网恋的男友,而且还是自己的顶上司……
  • 银河帝国11:曙光中的机器人

    银河帝国11:曙光中的机器人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 独爱之糊做妃为

    独爱之糊做妃为

    她被神女诓骗穿越异世成女婴,遭人陷害被弃荒野,八岁外出讨生活,她竟然戏耍当今世上最不该招惹的男人,还好,她偶遇糊涂王爷爱子心切,乌龙成小王爷,富贵荣华,外加人身安全,明与皇子厮混,暗与地痞结帮,哪知有一天,他认出她,郑重警告,“从此,你休想再逃出我的手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健康生活的909个禁忌

    健康生活的909个禁忌

    你是否有以下的经历:感到渴了才喝水,用浓茶醒酒,边饮酒边吸烟,开水冲鸡蛋,牛奶加糖同煮,水果不削皮就吃,涮羊肉要涮得很嫩,为求长寿只吃素食,先喝酒后吃菜,湿着头发就睡觉,晨练后睡个“回笼觉”,炒菜省事不刷锅,室内常用芳香剂除异味,浑身大汗去冲凉,为了美丽常穿高跟鞋,趴在桌子上睡午觉,病好了立即停药……也许这些行为你早就习惯了,或者根本不觉得这是问题,可是健康专家提醒你:生活习惯与健康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我们应该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入手,抛弃那些看似正常实则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能让我们离可怕的疾病远一些,让健康常伴左右。
  • 邪王缠爱百变毒妃

    邪王缠爱百变毒妃

    她隐忍十五年认贼作父,只为了亲手终结这个害她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她做到了,即便同归于尽也甘之如饴。她满身血腥,手上沾满了他人的鲜血,所以她从不奢望自己会上天堂。可要不要这么坑爹成为穿越大军的一员?好,穿就穿吧,说明她人品好,老天并没有舍弃她,那她似乎可以由衷感谢老天给她重生的机会。可是----为什么让她穿到这讲不出历史的朝代?也罢,反正她也从没想过要颠覆历史,不知则活得轻松。但,为什么偏偏穿到妓院?她忍也认了,不就是妓院吗?传说中的穿越女个个有主角光环罩着,哪个不是活得风生水起?而她享誉杀手界的"暗蝶"及双重身份的"无影"还会惧怕这小小的妓院?但狗血的是,她竟然是他人手中争权夺利的棋子!是可忍孰不可忍,棋子?谁说棋子就不能有自主意识?惹了她,她偏要做刀俎,让他人为鱼肉,看谁能笑到最后。她非万能,或许做不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并不妨碍她以自己的意愿行事。玩阴谋、论诡计,她从不输任何人。背地里使手段,她给你阴回去,当面对峙,她也不胆寒,接招还招。她广纳贤才,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设酒楼、开妓院、建赌坊、挖煤矿。一不小心已家财万贯,再不小心被封了个郡主,又不小心被人求着做武林盟主。身边更是美男环绕,深情的、冷峻的、温柔的、缠人的,应有尽有。他、他、他、他,究竟谁才是她的绝世良配?精彩片段:他----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魔尊,杀人都不带眨眼,唯独对她情有独钟。妖娆似罂粟的男子反手一抱,将人紧拥在怀,温热的气息在耳边缭绕,出口之话还是一样霸道,却多了丝真诚和温情:“想你了,所以也许你想我。至于我是你什么人,你心里清楚。”他----天朔皇朝六皇子,人称"逍遥王",行事放荡不羁,风流韵事无人不晓,府里如花美眷一箩筐,却从来都是摆设,眼底的深情只为她一人。凤眼微挑,溢出满满柔情,执起她的手,坚定而深情"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哪怕上穷碧落下黄泉,我都会守着你、伴着你,永不分离!"他----暗夜阁阁主,杀手界的老大,常年冷酷冻人。可碰上不按常理出牌的她,二十来年的冷静土崩瓦解,对上她的笑,他所有的自制防备丢盔弃甲。看着女子殷红的掌心,他心疼了,这个自己一直当宝贝宠着的女人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被人伤了,还口口声声说可以保护他。他需要女人的保护?可听到这句,顿觉五味杂陈,泛着心酸和感动,还带了点甜,原本的怒气奇迹般瞬间消弭。
  • 异乡创业金点子

    异乡创业金点子

    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资本,在异乡成就一番事业?相信这是每一个勇闯异乡的人所急切想知道的答案的问题。本书正是为广大处于创业的冲动的有志者量身定做。首先,择业准一点。一份适合的工作,为异乡创业的人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基点。这份工作,不但提供我们一定的经济基础,还会让我们积累相关的技术与经验。其次,心态正一点。心态决定一个人的行动。自大与自卑是行走异乡的人常见的心态误区。自大让我们伤痕累累,自卑让我们裹足不前。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心态误区,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矫正。
  • 杜月笙全传(上)

    杜月笙全传(上)

    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生意场上,他机灵诡诈,善敛财,会散财;社交场上,他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解人意、附庸风雅,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他出身贫民窟,却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他出入于黑白两道,游走于商界、政界……杜月笙所塑造的黑帮神话,早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人其事也因历史的重重迷雾越发充满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