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200000030

第30章 刘涓子鬼遗方译注 卷第四 (1)

九江黄父癰疽論

九江黄父問於岐伯曰:余聞腸胃受穀,上焦出氣,以溫分宍[1](宍:古“肉”字,見《正字通》。),而養骨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2](上:原脱,據《靈樞·癰疽》補。)注谿谷,而滲孫[3](孫:原作“經”,據《靈樞·癰疽》改。)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爲血,血和則孫[4](孫:原作“乘”,據《靈樞·癰疽》改。)脈先滿溢[5](溢:原脱,據《靈樞·癰疽》補。),乃注絡脈[6](絡脈:原作“經絡”,據《靈樞·癰疽》改。),絡脈[7](脈:原作“絡”,據《靈樞·癰疽》改。)皆盈,乃注經脈[8](减:原脱,據《靈樞·癰疽》補。)。陰陽已張,周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協定,不得休止。切而調之,從虛去實,瀉則不足,疾則氣減[9](則先後:原脱,據《靈樞·癰疽》補。),留則先後[10],(從實: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從實[11](補:此後原衍“實”字, 據《靈樞·癰疽》删。)去虚,補則有餘,氣血已調,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氣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期有遠近,何以度之,可知聞乎?

九江黄父问岐伯说:我听说水谷进入胃肠,消化后,到上焦成为卫气,以温煦肌肉,营养骨节,宣通腠理。于中焦化为营气,灌注于肌肉经脉之中,渗入孙脉,与津液调和,转化为红色血液。血液充足,运行和畅,先将孙经充满,再注入络脉,络脉充盈后再注入经脉,阴脉、阳脉均已充实,随着呼吸节奏,按一定规律运行周身,与昼夜、四时(等自然规律)相协调,周流不息。可用调身切脉之法,判断病情,实证便用去实之泻法,泻后使有余变为不足,留针时间短, 即刺即拔,则使邪气衰减,如留针则不能祛邪,而病情先后如一,如虚证则当用补益之法,补法可使不足者充实,症状、体征消失,脏腑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我已知道血气平和与否与疾病之有无有很大关系,但尚不知痈疽是如何发生的,其预后好坏,存活时间长短,预测的依据是什么,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曰: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1]紀(合:原作“同”,據《靈樞·癰疽》改。),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蝕;地[2](地:原作“也”,據《靈樞·癰疽》改。)經失[3](失:原作“始”,據《靈樞·癰疽》改。)紀,水道流溢,草萓[4](萓:原作“蘦”,據《靈樞·癰疽》改。)不成,五穀不植[5](植:《靈樞·癰疽》作“殖”。),徑[6](徑:原作“經”,據《靈樞· 癰疽》改。)路不通,民不往來,巷[7](巷:原作“菴”,據《靈樞·癰疽》改。)聚邑居,别離異處。血氣猶然,則言其故。

岐伯说:经脉气血运行不息,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规律,星宿运行失去常度,便会出现日月之蚀;地上江河流行失其常规,则洪水泛滥,草萓不长,五谷不生,道路不通,人民不相往来,本来安居乐业,现却流离失所,血气的运行,与此同理,让我谈谈其中原理。

夫血脈榮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邪[1](邪: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2](血: 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則不通,不通則衛氣[3](衛氣:原脱,據《靈樞·癰疽》補。)歸之,不得復反[4](反:原作“及”,據《靈樞·癰疽》改。),故癰腫。與寒氣化爲熱,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爲膿,膿不寫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5](則:此下原衍“水”字,據《靈樞·癰疽》删。)髓消,不當骨空[6](空:原作“肉”,據《靈樞·癰疽》改。),不得泄[7](得泄:原脱,據《靈樞·癰疽》補。)瀉,血[8](血:原作“筋”,據《靈樞·癰疽》改。)枯空虚,則[9](則:原脱,據《靈樞·癰疽》補。)筋骨肌肉不得相榮[10](榮:原作“親”,據《靈樞·癰疽》改。),經脈敗漏,燻於五臟,五臟傷則死矣。

血脉营卫之气,运行不息,上应二十八宿,下应十二经水。寒邪侵袭经络,则血行涩滞不畅,不通则卫气运行亦受到影响,无法循环往返,故发生痈肿。寒邪郁久化热,热盛则肌肉腐烂, 肌肉腐烂则化为脓,脓不排泄就会使筋烂掉,筋烂则伤骨,骨受伤便会消耗骨髓,骨髓消耗不能充盈骨之细孔,骨空无髓可排泻,日久则致营血亏虚,筋骨肌肉得不到营养,经脉枯败,气血渗漏, 熏灼五脏,五脏严重受伤则死。按: 骨空,有两种说法,张志聪注曰:“骨空者, 节之交也。痈肿不当骨空之处,则骨中之邪热,不得泄泻矣。”丹波元简注曰:“潘氏云,骨空,骨中之细孔如鬃眼者。所以通血液之渗灌。简案,髓充骨空,今髓消而不当骨空,骨空无髓之可泄泻,则筋骨枯矣。”

黄父曰:願聞於癰疽之形與其忌[1](忌:原作“期”,據《靈樞·癰疽》改。)日名[2]。(名:原脱,據《靈樞·癰疽》補。)

黄父道:我很想全面了解痈疽的症候,禁忌,预后及名称。

岐伯曰:略説癰疽極者一十八種: 癰發於嗌,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則化爲膿,膿不寫[1](不寫: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塞其咽,半日死,其化[2](化:原脱,據《靈樞·癰疽》補。)爲膿[3](膿:原脱,據《靈樞·癰疽》補。)者,寫則已,含豕膏[4],(豕膏:即豬脂之煉凈者。)冷食,三日而已。一方無冷食。

岐伯说:简单谈谈比较严重的十八种痈疽的情况。发于咽部的痈称猛痈,不治疗则化脓,脓液不排出,堵塞咽喉,半日即死,化脓者,排出脓液即可治愈,可配合含漱炼净之猪油,冷食,三天即可痊愈。

發於頸者,名曰夭疽。其狀癰大而赤黑,不急治[1](治: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則熱氣下於淵腋,前傷任脈,内熏肝肺[2],(肺:原作“脤”,據《靈樞·癰疽》改。)十餘日死。

发生在颈部的,称为夭疽。范围大而色赤黑,不抓紧治疗,则毒热下注于渊腋部,前伤任脉,内而灼伤肝、肺二脏,十余日死。

陽氣大發,消腦留項[1](留項: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名曰腦爍。其色不樂,項痛如刺以鍼[2](針:原作“藏”,據《靈樞·癰疽》改。),煩心[3](煩心:原作“頭乘”,據《靈樞·癰疽》改。)者不治。本作留字。

阳气亢盛,销铄脑髓,邪毒结留于项部而生痈肿者为脑烁。病人表情痛苦,颈痛如针刺。出现心烦之症者预后不良。

發於肩及臑者,名曰疵[1](疵:原作“雌”,據《靈樞·癰疽》改。)癰。其狀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臟。癰發四五日,逞焫[2](癰發四五日,逞焫之:原脱,據《靈樞·癰疽》改。逞,快也。焫,艾炷也。)。

发生于肩部及上臂部者,名叫疵痈。其色赤黑,要抓紧治疗,要让患者汗出至足,才能不伤及五脏,起病后四五日,急用艾炷灸之。

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治之以[1](以:原脱,據《靈樞·癰疽》補。)砭石,欲細而[2](而: 原脱,據《靈樞·癰疽》補。)長,疏砭之,或云塗豕膏,六[3](膏,六:原倒置,今正。據於氏注)日已[4](已:原作“以”,據《靈樞·癰疽》改。),勿裹。其疽堅而不潰者,馬刀、挾纓(挾:原作“夾”,據《靈樞·癰疽》改。),急治之。

发生在腋下红肿而坚硬者,称作米疽。用细长之砭石,稀疏地砭刺之,有人说可外涂炼净之猪油,六日可愈,不用包扎。若其患处坚硬而不溃破者,是马刀、挟缨,要赶快治疗。

發於胸者,名曰井疽。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十日死。

发于胸部者,名叫井疽。其形状如大豆,在三四天内不及时治疗,毒邪陷入腹中,十日死。

發於膺[1](膺:原作“臆”,據《靈樞·癰疽》改。李念莪:“膺,在胸傍高肉處,逼迫在乳上也,穴名膺窗, 是陽明胃之脈也。”)者,名曰甘疽。其狀如穀[2](穀。考本草,楮實,亦名穀。)實栝蔞[3](瓜蔞:原作“蔞瓜”,據《靈樞·癰疽》改。),常寒熱,急治之,去其寒熱[4](熱: 原脱,據《靈樞·癰疽》補。)。不治[5](不治: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十歲死,死後膿自出。

发生在胸膺部靠近乳腺处者,名叫甘疽。形如楮实或瓜蒌,常见恶寒发热,要抓紧治疗,退去寒热,若不及时治疗,十年死。将死时脓才排出。

發於脅者,名改訾[1](改訾:《靈樞·癰疽》作“敗疵”。)。改訾者,女子之病也。久[2](久:《靈樞·癰疽》作“炙”。今譯據此。)之,其疾大癰膿[3](膿:此下原衍“治之”二字,據《靈樞·癰疽》删。),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治之[4](治之: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剉蓤[5](蓤:原作“陵”,據《靈樞·癰疽》改。)、翹草[6](草:其下原衍“ ”,據《靈樞·癰疽》删。)根各一升,水一斗[7](一斗: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六升煮之,竭爲三升,即强飲,厚衣坐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发于胁部者,名为改訾,改訾,多为妇女疾病。如误用灸法,则患处扩大,成痈化脓。治疗后其中可有赤小豆大小的新肉生长。治用菱草根及连翘根,各一升,锉细,加水约一斗六升煎煮,煮取三升,乘热强饮,饮后多穿衣服坐于热釜上熏蒸,使汗出至足即愈。

發於股陽[1](陽:原作“陽明”,據《靈樞·癰疽》改。),名曰股甕[2](瓮:據《靈樞·癰疽》作“脛”。《千金翼方》作“脱”。)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附骨。不急治,四十日死。

发生在大腿外侧,名为股瓮疽。外形无明显变化,但成脓后内附骨膜,不抓紧时间治疗,四十日死。

發於股陰,名曰赤施疽。不急治,六十[1](十:原脱,據《靈樞·癰疽》改。)日死。在兩股之内,不治,六日死。一方云十六日死。

发生在大腿内侧,名为赤施疽。不赶快治疗,六十日死。两腿同时发生,不抓紧治疗,六日死。

發於尻,名曰兑疽。其狀赤堅大,急[1](急:其下原衍“急”字,據《靈樞·癰疽》删。)治之。不速治,三十日死。

发生在尾骶部,称作兑疽,外形红赤坚硬而大,要抓紧时间治疗,不赶紧治疗,三十日死。

發於膝,名曰疵疽。其狀大[1](大:原脱,據《靈樞·癰疽》補。),癰色不變[2](變: 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寒熱而堅,勿破,破之死。須以手緩柔之[3](須以手緩柔之:《靈樞·癰疽》作“須其柔”。),乃破[4](乃破:《靈樞·癰疽》作“乃不之者生。”此段“破”字《靈樞·癰疽》均作“不”。)。

发生于膝部,名为疵疽。外形很大,患处皮色不变,恶寒,发热局部坚硬,不可用砭刺,砭刺则死。一定要先用手慢慢揉按,再用砭刺。

諸癰[1](癰:原脱,據《靈樞·癰疽》補。)疽之[2](之: 原在“應”字下,據《靈樞·癰疽》正之。)發於節而相應者,不可治之也。發於陽者,百日死;發於陰者,四十日死。

各种痈疽发生在关节部而左右对称者,均为不治之症,发生在阳经者,百日死;发生在阳经者,四十日死。

發於脛[1](脛:原作“腦”,據《靈樞·癰疽》改。),名曰兔齧。其狀赤至骨[2](骨:原作“胃”,據《靈樞·癰疽》改。),急治之,不治煞人。

发生在胫骨者,称作兔啮。疮形红赤侵及骨骼,要抓紧时间治疗,不治要危及生命。

發於踝,名曰走緩[1](緩:原作“湲”,據《靈樞·癰疽》改。)。其狀癰也,色[2](色:原作“急”,據《靈樞·癰疽》改。)不變,灸[3](灸:《靈樞·癰疽》作“數石其輸”。)而止其寒熱,不死。

发生在踝部,称为走缓。其形似痈,而皮色不变,艾灸可控制其发热、恶寒之症,不死。

發於足上下[1](下: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名曰四淫。其狀如癰,不急治之,百日死。

发生在足部上下的,称为四淫。其形似痈,不抓紧时间治疗,百日死。

發於足傍[1](傍: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名曰癘疽。其狀初如[2](如: 原脱,據《靈樞·癰疽》補。)小指發,急治之。去其黑,不消輒益。不治百日死。

发生在足旁,名为厉疽。初起如小指大,要赶紧治疗。去掉变黑的部分,如不消散,反而加重者,为不治之症,百日死。

發於足指,名曰脱疽。其狀赤黑,不治。治之不衰,急斬[1](斬:原作“漸”,據《靈樞·癰疽》改。)去之。治不去,必死矣。

发生在足趾,名为脱疽。皮色赤黑,为不治之症。经治疗而不能控制其发展,应尽快截除。不截除,一定死亡。

釋癰疽色診[1](釋癰疽色診:原脱,據本卷目録補。)

介绍痈疽的形色诊法

夫癰疽者,初發始微,多不爲急,此實奇患,惟宜速治之,急治不若速,成病難救,以此致禍,能不痛哉!具述所懷,以悟後賢。謹按黄父《癰疽論》所著,緩急之處,生死之期,如有别癰之形色,難易之治,如左。僧納[1](納:疑爲“衲”。)私撰是用,非是先賢,恐後高雅,故記之名字,令惑之耳。

痈疽初起时,症状、体征均很轻微,患者多不重视,其实它是一类非常严重的疾病,应当赶紧治疗,若治疗不及时,使病情加重而难于救治。因疏忽而导致严重后果,怎能不令人痛心啊!现将我所知道的都讲出来,以启发后来的贤人,完全遵照黄父《痈疽论》所记录的内容,将有关痈疽的病情轻重,预后好佳, 痈与疽的形态鉴别及治疗难易程度,一一列出如下。这是根据自己的心得写出的,不是先贤所述,就正于后来的高明人,特意记下我所讲的这些,不会增加困惑了。

發皮肉淺,腫高而[1](而:原作“之”,據《千金翼方》卷二十三改。)赤,貼[2](貼:原脱,據《千金翼方》卷二十三補。)即消, 不治亦癒。

发于皮肉,部位表浅,肿胀高起而红赤,外用药物贴敷即可消退,不治疗也可痊愈。

發筋肉深,腫下而[1](而:原作“之”,據《千金翼方》改。)堅,其色或青或黄、白黑,或復微熱而赤,宜急治之, 成消中。半發附骨者,或未覺宍色[2](宍色:原作“肉色”,據《千金翼方》删改。)已殃者,癰疽之甚也。

发生在筋肉之中,部位较深,肿胀低平而坚硬,皮色有些见青色,有的呈黄色、白色、黑色,也有些患处微热而红,应抓紧治疗,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伴发消渴症。痈肿处在筋肉之间,靠近骨骼者,有些患者尚未有自觉症状,而筋肉已遭到破坏,是痈疽中的严重情况。

凡發背[1](發背:指癰疽發於背部者。《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三“夫癰發於背者,多發於諸腑腧也。”“疽發背者,多發於諸臟腧也。”),外皮薄爲癰,皮堅爲疽。如此者,多現先兆,宜急治之。皮堅甚大者,多至禍矣。

发背是肿胀发于背部,表面皮肤薄者是痈,皮肤坚实者是疽。像这样的患者多有先兆症状,应赶快治疗。如皮肤坚实而肿胀面积大,多数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夫癰壞後有惡宍當者,以豬蹄湯洗其穢,次敷食肉膏、散,惡肉盡,乃敷生肌膏、散,乃摩四邊,令善肉速生。當須絶房事,慎風冷,勿自勞動,須筋脈復常,乃可自勞耳。不爾,新肉易傷發重,便益潰爛,慎之慎之。

痈破溃后,愈后缓慢,腐烂之恶肉不去者,先用猪蹄汤洗去其污秽之物,再外敷食肉膏或散,待恶肉退净,再敷生肌膏、散,配合按摩患处四周,加快好肉的生长,应停止房事,勿犯风寒,不要活动,要等到筋脉恢复正常后再活动,不这样,新生之肉易受损伤,溃烂加重, 一定要慎之又慎。

相癰疽知是非可灸法

判断是不是痈疽及灸治之方法

癰疽之甚,未發之兆,饑[1](饑:原作“肥”,據《千金翼方》改。)渴爲始, 始發之時[2](時:原作“始”,據《千金翼方》卷二十三改。),或發白[3](白:原作“日”,據《千金翼方》卷二十三改。)疽臰[4](臰:俗“臭”字。《千金翼方》卷二十三無之,是。);似若小癤,或復大痛[5](痛:《千金翼方》卷二十三其下尚有“或復小痛,或發米爛大白膿子”二句,義更完備,可作參考。),皆是微候,宜善察之。欲知是非,重按其處,是便隱痛[6](痛:原脱,據《千金翼方》卷二十三補。),復按四邊,比方得失。審定之後即灸,第一便灸其上二、三百壯,又灸四邊一、二百壯[7](壯:原作“炷”,據《千金翼方》改。)。小者灸四邊,中者灸六處,大者灸八處,壯數、處所不患多也。亦應即貼[8](貼:原作“怗”,據《千金翼方》改。)即[9]敷(即:《千金翼方》卷二十三無之,是。),令所得即消。内服補暖湯、散。不已,服冷藥,外即冷敷。不已,用熱貼。貼之法,開其口,泄熱氣。

严重的痈疽,在未出现局部体征之前,可有先兆症状。最先表现为饥饿、口渴。初发的时候,有些患者局部肿起色白,好像是小疖肿,有些人还伴明显疼痛,都是些轻微的症候,应当引起重视,如果想要确定是不是痈疽,可重按患处,如果是便会有隐痛,再按压其四周,对比皮肤的软硬程度,确定其范围大小,确定之后便用灸法,首先灸患处二三百壮,再灸四周一二百壮。面积小的只灸四边;面积中等的灸六处;大的灸八处,灸的部位越多越好。可同时配合外用药贴敷,让肿胀尽快消散。并内服补暖汤、散。如不好转,内服之药可冷服,外用药可冷敷。若还不能好转, 可用药热敷。贴敷的方法,应在药的中央留出开口,露出皮肤,以便热气外泄。

相癰疽[1](疽:原脱,據本卷原目録補。)知有膿可破法[2](法:原作“已未”,據本卷目録改。)

判断痈疽已成脓及其砭刺的方法

癰大堅者,未有膿。半堅薄,半有膿。當上薄者,都有膿,便可破之。所破之法,應在下逆上破之,令膿得易出,用鈹[1](鈹:原作“挑”,據《千金翼方》卷二十三改。)鍼。膿深難見,上肉厚而生肉,火鍼。若外不别有膿,可當其上數按之,内便隱痛者,肉殃堅者,未有膿也。按更痛於前者,内膿已熟也。膿泄,去熱氣,不爾,長速,速即不良。

同类推荐
  •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之书。《了凡四训》一部历久弥新,为人生磊落生活的智慧之书。净空法师的浅析深入浅出、蕴含生命哲学,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内容简介:《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净空法师用简练明白的语言,对原著加以深刻解读,以《了凡四训》为纲,将精深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如沐春风。作者简介:净空法师,俗名徐业鸿,法名净空,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
  •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文章写作精义,体大思精,笼罩群言。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翻译。题解旨在概括提示该篇之主要内容和重要歧疑,使读者明确其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存在问题的症结;注释力求简洁准确;翻译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重在贯通前后文意。
  •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本书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四书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极为深远。阅读本书,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本书在参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对四书五经进行精编精选,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读障碍。原汁原味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更做出了详细解释,让人一目了然。
  • 孔子家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孔子家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孔子家语》是一部了解和研究孔子的重要著作,是研究孔子的必读之书。如要真正走近孔子,并理解他,则要从《孔子家语》入手。本书稿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答和言谈行事,以及孔子与各诸侯国君的问答。文字严谨,内容充实,有助于让读者理解和接受孔子的思想,进一步走进孔子,也有助于推动早期儒学的研究。
热门推荐
  • 故事会(2018年6月下)

    故事会(2018年6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妖王大人的狐狸手下

    妖王大人的狐狸手下

    一只修行低微的懒狐狸,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妖王大大的帮助下修成人形。然后,她看上了他的妖王老大。什么,老大不喜欢灵力低下的妖物,没事,听说太上老君的丹药能助妖修行,待我去偷上一点;什么,老大不喜欢女人?这点,嗯不是真的吧。
  • 松下,你知道多少

    松下,你知道多少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创建于1918年,创始人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松下电器跨越了地区和社会,在40多个国家开展着企业活动。其企业活动的范围不局限于生产,还开展包括服务和信息系统等解决方案在内的多种业务。本书介绍了松下的品牌文化、发展历程,讲述了松下的经营理念、选才原则、领导艺术、做人艺术、处世艺术等,这些基础构成了一个成功的跨国大企业。本书旨在为公司管理者提供成功案例,并让人反思,从松下的崛起中,我们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 玩世魅医

    玩世魅医

    不屑为权贵专属,身为三十一世纪最强医者的云意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穿越。来都来了,绝世孤品的医书、百年一熟的茶叶,千年一杯的天凝露,万年一个的茶壶,自然都是要好好享受一回的……什么?那都是人家的?没事,偷就是了!倒是有只野鹤,却是不请自来。“我家主人让我来告诉姑娘,你只要对肯对他动手动脚,自然便会对他动心……”
  • 吃成一只虫神

    吃成一只虫神

    新书发布《一不小心就超神了》雷冰爆肝猝死后,发现他重生了,变成了一条虫。而且还是一条米白色的,在地上蠕动的那种虫。他绝望的吃了一口土,硬度+1吃了一只蚂蚁,团结+1吃了一只蝴蝶,飞行+1吃什么补什么,一不小心,吃成了世界的王者。感觉虫生已经达到了高潮……变成人是不可能变成人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变成人的……
  • 君念兮

    君念兮

    风兮是一只修行了千年风铃花妖,一次游玩时,救了一个身受重伤的和尚,孤独的生活了几千年的风兮找到了玩伴,便赖在和尚身边,久而久之,便喜欢上了这个正直善良的人,可后来发现一起都是被和尚算计好了的,为的就是她千年的修为,一场恶战后,风兮身受重伤,迫不得已变回原形,陷入沉睡,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身在九王府……
  • 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孙绍振教授,幽默大家,著名文学评论家,祖籍福建长乐。1936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美的结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等著作多部。演讲以幽默、机智、诙谐、犀利见长。《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这本书荟集作者多年幽默演讲经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富有操作性。
  • 流年似瑾,青春亦然

    流年似瑾,青春亦然

    有些人第一眼便可以惊艳了你,比如王晋阳。林然不知道这份暗恋是从哪一刻开始的。她以为她会在这份暗恋里沉溺许久……可是有些缘分的到来是不可控的,比如杜亦龙。他近乎强势的进入了她的世界。他用行动告诉她——喜欢就要说出口,喜欢就该追到手。
  • 盛世婚宠:悍少的小暖妻

    盛世婚宠:悍少的小暖妻

    【完结】前世被渣男蒙了心,重生回到十六岁,她立志此生只婚不爱,却遇见生命中的‘宿敌’。“我的车子,房子,票子,通通拿去。”“你想要什么?”“你的人和你的心。”“不好意思,你那些玩意儿只能选其一。”“那我拿那些玩意儿换你的心,用我的人换你的人。”某腹黑男思索良久,脸上带着含蓄笑容,眼神却霸道的盯着她不放。【推荐新文《豪门甜婚:淘气小萌妻》】
  • 我在人间卖洞天

    我在人间卖洞天

    灵长众生的大脑里,都有一片禁区。当你行过三千世界,阅尽亿万典籍,越刻意接近宇宙的真相时,大脑百汇穴下和神庭灵台方寸处,都会诞生混沌意志,让你变得浑噩,无法继续思考!无论修行还是科学,都是逆命而行!成神,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幻想!(故意选成奇幻类的另类幻想,烦请各位不要乱代入现实三观,当然,欢迎代入现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