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100000076

第76章 刘宗周的诚意慎独之学(2)

他在龙场悟到的是“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己身心上做”(《传习录》下)。后来王阳明从自己“百死千难”的经历中提炼出“致良知”宗旨,以良知为本体,致良知为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统为一事。王阳明的功夫途径归结到一点,就是“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但王阳明判断意念正否的根据是良知,而良知本身也是一种知,它是否必然为“良”?即使王阳明晚年达到“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的修养造诣,但从理论上说,良知作为是非善恶判断的根据,它本身却不能保证无恶的杂入。王阳明后学中的现成良知派,特别是王龙溪、罗汝芳等,主张“一任本心”、“顺适自然”,更难免使行为准则、是非标准中掺入个人意气、主观意志的东西,背离作为特定社会道德规范的“天理”。刘宗周看到了这一点,他欲矫程朱、阳明及王门后学之弊,试图在理论上寻得一种行为的先天主宰、是非判断的先天准则。作为天道的主宰、枢纽的对应物“意”,正好可以作为心中本有的主宰。由此,刘宗周拈出“意”字,以诚意慎独为宗旨。他在理论上所做的工作,相当多的部分是从天道人事、形上形下、已发未发、性情中和诸方面对“意”字进行阐发。

2.意字的内容“意”字作为哲学概念,源出《大学》。《大学》所谓“诚意”,“意”指心中发生的念头。朱熹、王阳明虽然功夫路向不同,但对意字的解释是相同的,即都循《大学》本义,把“意”解释为心中发生的念头。以意为“意念”,这是哲学史上最为通行的用法。但也有少数理学家,以意为心的深微的定向,如胡居仁尝说:“意者心有专主之谓,《大学解》以为心之所发,恐未然。盖心之发,情也。惟朱子《训蒙诗》言‘意乃情专所主时’为近。”(《明儒学案》第38页)这里以意为心中念头发生的引导者、支配者,而非念头本身,与刘宗周“意为心之所存,非心之所发”已经很接近了。但刘宗周对此种解释不惬于心,他说:

愚谓敬斋亦近之,而未尽也。“心有专主”,盖言有所专主也;有所专主,仍是逐物心,即朱子“情专所主”之说。然读《大学》本传“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方见得他专主精神,只是善也。意本如是,非诚之而后如是。(《学言》下,《刘宗周全集》第二册,第441页)

这是说“专主”只说到了心的状态,未说到所主的内容,内容应是“意”,即好善恶恶之本有意向。江右学派的学者王时槐对“意”字的用法也很特别,他说:

意不可以动静言也,动静者念也,非意也。意者生生之密机,有性则常生而为意,有意则渐著而为念。……天下未有性而不意者,性而不意,则为顽空;亦未有意而不念者,意而不念,则为滞机。(《答杨晋山》,《友庆堂合稿》卷二,第20~21页)

这里他以意为心中的某种情愫,非心中发生的念头。念头有动静,意则超绝动静。寻绎王时槐的意思,他所谓意指某种情感或意绪,它的内容是生生不已的生机,这种生机的根据是性,有性故有生机,有此生机则显发为被生机鼓动着的念头。这里的意也是心中所存而非所发。但王时槐的“意”是具体的、有内容的,它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生意,与刘宗周深藏心中、决定后天意念的发生方向的主宰者统御者的意是不同的。刘宗周的意不是具体的,它是一种指向,但是只指向善恶,而不指向具体的行为过程,也不是某种具体的情感意绪。泰州王栋关于意的说法更为详尽,也更为接近刘宗周所讲的“意”的意思,他说:

旧谓意者心之所发,教人审几于念动之初。窃疑念既动矣,诚之奚及?盖自身之主宰而言谓之心,自心之主宰而言谓之意。心则虚灵而善应,意有定向而中涵。非谓心无主宰,赖意主之。自心虚灵之中确然有主宰者而名之曰意耳。大抵心之精神无时不动,故其生机不息,妙应无方。然必有所以主宰乎其中而寂然不动者,所谓意也。犹俗言“主意”之“意”。(《会语正集》,《王心斋全集》第148页)

王栋这里已明言意非心之所发,而为心之所涵,并且批评审几于动念之后的功夫方法,明确说意是心中的主宰,而且这个主宰本身是寂然不动的。这可以说非常接近刘宗周所谓意。但要指出的是,刘宗周的意有天道上的根据:天道之枢纽是天运的主宰。人心中念起念灭,流行不息,但有“意”为心中发生意念或作出判断的规定者、主宰者。作为统一的宇宙(包天道、人心)来说,二者的法则是同一的。刘宗周关于意的思想是他的天道论的自然推展。另一方面,刘宗周并未看到过王栋的著作,这在《刘子全书》的编者董玚在全书卷首所作的说明和黄宗羲为《全书》作的序中都已明言。可以说,刘宗周关于意的思想是他的自得自悟,或者说是他的天道论和他对现实学弊的纠正意愿两相吻合的产物。

综合刘宗周自己的解说,关于“意”字,可有以下几项内容:其一,意是心中本有的支配后天念虑的最初意向。朱熹解《大学》,把“意”字定义为心中生起的念头。刘宗周不同意这种解释,他批评朱熹说:

意者,心之所存,非所发也。朱子以所发训意,非是。传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言自中之好恶一于善而不二于恶。一于善而不二于恶,正见此心之存主有善而无恶也。(《学言》上,

《刘宗周全集》第二册,第390页)

意思是说,“意”不是心中发生的念头。念是已发,而意是未发。见好色而爱之,见恶臭而恶之,这是“念”,属已发边事。但此已发必遵循心中本有的好好色、恶恶臭的“意”。这个“意”即存主,是念头发生所依据的最初意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与心共始终的一种存有,它的内容是“好善恶恶”,所以从价值指向上说是纯善无恶的。刘宗周把“意”比作指南针向南的特性:意者心之所以为心也,止言心,则心只是径寸虚体耳。着个意字,方见下了定盘针,有子午可指。然定盘针与盘子终是两物。意之于心,只是虚体中一点精神,仍只是一个心,本非滞于有也,安得而云无?(《问答》上,《刘宗周全集》第二册,第337页)

在刘宗周这里,心、念、意三者区别甚为明显,心是虚体,它是发生、盛贮念的,意是念的发生所遵循的方向。念属于可体验到的形而下的心理现象,意则从念的方向性上推知,属形而上。就如指南针,其现实的指向是念,其必指向南的性质是意,二者非为一物。这里,意与念的区别是很清楚的。

刘宗周认为,既然“意”不是现实的活动,而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所以,意不是动,而是超乎具体心念之动静、有无的绝对的静,他说:

意为心之所存,则至静者莫如意。乃阳明子曰:“有善有恶者意之动”,何也?意无所为善恶,但好善恶恶而已。好恶者,此心最初之机,惟微之体也。(《学言》上,《刘宗周全集》第二册,第390页)

意是与心共始终并潜存于其中的主宰,故曰存主。它不是所发,所发是念。念有动静,意则超乎动静。从这个意义上说,王阳明“四句教”中“有善有恶者意之动”是错的,因为他把“意”看做有善有恶的念头,同于朱熹所谓“心之所发”。刘宗周反复申明,“意”只是善必好、恶必恶的先天意向,不是好善恶恶的后天活动。这种意向即“十六字心传”所谓“道心”,故曰“惟微”。这一意向又叫做“机”,但这个机不是周敦颐所谓“诚无为,几善恶”之几。周敦颐所谓“几”,也是已发边事,虽其动甚微,但已属念。刘宗周认为他所谓“机”是《易传》所说的“吉之先见者”,即现实的吉凶之念所依据的意向。

其二,意是心之主宰。意既是决定心念方向的潜在意向,所以它最本质的属性就是主宰。刘宗周认为,人的思想、行为皆受“意”的指导,因为意“一于善而不二于恶”,所说它又叫“诚体”。人的思想和行为偏离天理,就是因为诚体被蒙蔽了的缘故。诚体如果时时清明,时时朗照,受意指导的行为就是合乎天理的。他在回答弟子问圣凡之别时说:

百姓日用而不知,惟其定盘针时时做得主,所以日日用得着。不知之知,恍然诚体流露焉。故圣人知之,而与百姓同日用,则意于是乎诚矣。“诚无为”,才着思勉,则不诚,不诚则非意之本体矣。观诚之为意,则益知意为心之主宰,不属动念矣。(《问答》上,《刘宗周全集》第二册,第339~340页)

圣人与百姓都具有“意”、“诚体”,其不同在于,百姓对自己的“意”是不自觉的,圣人则是自觉的。但不管自觉与否,诚体都在发生作用,都在主宰人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则能“诚意”,保持意的本体的清明状态。不自觉则意可能受蒙蔽。

在作为行为的主宰这个意义上,“志”和“意”都可以说是主宰。但在刘宗周这里,志和意是有明确区别的。志是行为活动的指向,意则是决定活动指向的潜在意向。如果用“气”这一含义复杂的中国哲学范畴说,意是“心之中气”,志是“心之根气”。刘宗周说:

心所向曰意,正如盘针之必向南也。只向南,非起身至南也。凡言向者,皆指定向而言,离定字便无向字可下,可知意为心之主宰矣。心所之曰志,如云“志道”、“志学”,皆言必为圣贤的心,仍以主宰言也。心所之与心所往异。若以往而行路时训“之”字,则抛却脚跟立定一步矣。……意者心之中气,志者心之根气,故宅中而有主曰意,静深而有本曰志。(《问答》上,《刘宗周全集》第二册,第343页)

意是先天本具的潜在意向,如盘针之必南,志是后天活动的指向。意有定,这个定的内容是好善恶恶,所以“意”是个有伦理意味的概念,“志”则无伦理意味。志必受意的主宰,而意则不受志的主宰。如以行路譬喻,“之”无定向,泛言“去”、“往”则有定向;“之”譬犹“志”,“往”

譬犹“意”。所以,“志”是无伦理指向的“根气”,“意”是有伦理指向的“中气”。

其三,意是未发之中。“意”的内容既是好善恶恶的潜在意向,而且又超越具体心念的动静,是所存而非所发,所以它又是未发之中。刘宗周与弟子的一段问答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问:“一念不起时,意在何处?”先生曰:“一念不起时,意恰在正当处也。念有起灭,意无起灭也。……”又问:“事过应寂后,意归何处?”先生曰:“意渊然在中,动而未尝动,所以静而未尝静也。本无来处,亦无归处。”(《问答》上,《刘宗周全集》第二册,第339页)

不管念是否起,意永在中之位,无动静、无生灭、无来去。意虽无消失时,但可有明昧时,被私欲蒙蔽了的意不能直贯形下的心念,恶由是发生。但在刘宗周这里,具体的恶念绝不是永恒的中的作用。中即诚体,即意,正心是使念虑和行为合乎天理。诚体是本,正心是末,刘宗周说:“诚以体言,正以用言,故正心先诚意,由末以之本也。”(《明儒学案》第1552页)这里体用是本末、源流的意思。

刘宗周以“意”为未发之中,与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有代表性的说法皆不同。

朱熹所谓心主要指接受外界印象的认识主体,它是空无一物、湛然虚明的。朱熹《大学或问》说:“人之一心,湛然虚明,如鉴之空,如衡之平。以为一身之主者,固其真体之本然。”虽然朱熹以性为未发,情为已发心统性情,性是个表示性质的范畴,它不现实地发生作用。心在未发时虽是性,但性不直接与心发生交涉,它是通过情这一形而下的存在才与心发生现实作用的。所以朱熹的未发之中只是念虑未生以前的虚静状态。刘宗周批评这种关于未发之中的观点,认为朱熹此说惑于禅学,因为心中无主宰,所以功夫断为格物、存心两截,而存心中又分为“静而存养,动而省察”两途,无有贯彻于一切功夫之主线,故失之支离。刘宗周也不同意陆九渊、王阳明对未发之中的解释。陆九渊主“心即理”说,以“本心”为其哲学出发点,主张“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但本心如无精微功夫,则易与习心相混。王阳明有见于此,于本心中特提揭“良知”二字,作为心之本体。良知即是未发之中。但王阳明虽将良知替去陆九渊的本心,并有“存天理,去人欲”作为致良知的实功,但良知仍是知,其中并非本然具有好善恶恶之“意”。刘宗周认为:“提起诚意而用致知功夫,庶几所知不至荡而无归。”(《问答》上,《刘宗周全集》第二册,第348页)在他看来,这三家的根本错误都在于不知未发之中的真意思。

如上文所言,刘宗周对“意”的解释,有其本体论的根据。他的“诚意”,即《大学》、《中庸》所说的慎独。“意”字即独体,诚的功夫即慎。“慎独”之独,为独体,它是天命之性的凝聚和表现。宇宙大化流行中有一主宰曰天枢。此天枢“无极而太极”,己不动而为万化之主宰。天枢是宇宙的独体,而人心中之独体,则为“意”。刘宗周说:“意根最微,诚体本天。本天者,至善者也。以其至善,还之至微,乃见真止。”(《学言》下,《刘宗周全集》第二册,第453页)就是说,天道之诚是心中之“意”的根据,此意根即独体,保护此独体在慎之一法,“慎独”即保护此意根不被遮蔽,时时精微。所以说,“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三对王阳明及王门后学的批评

刘宗周提出“意”字,最主要的目的在于纠正心中无主宰这一流弊,所以,他重点破斥的是王阳明晚年定本“四句教”及王龙溪由四句教生发出的“四无”说。他批评阳明、龙溪说:

阳明先生于知止一关全未勘入,只教人在念起念灭时用个为善去恶之力,终非究竟一着。……故其答门人,有“即用求体”之说,又有“致和乃所以致中”之说,何其与龟山门下一派显相矛盾乎?然则阳明之学,谓其失之粗且浅、不见道则有之,未可病其为禅也。阳明而为禅,何以处豫章、延平乎?只为后人将无善无恶四字播弄得天花乱坠,一顿扯入禅乘,于其平日所谓“良知即天理”、“良知即至善”等处全然抹杀,安得不起后世之惑乎?阳明不幸而有龙溪,犹之象山不幸而有慈湖,皆斯文之厄也。(《答韩参夫》,《刘宗周全集》第三册,第359页)

这里,刘宗周与一般对于王阳明的批评不同。一般皆以阳明为禅,刘宗周则独辩阳明“似禅而非禅”。一般以阳明为禅,是说他“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同于禅宗“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刘宗周认为,单就这一点,并不能说阳明为禅,因为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是周敦颐、二程“单提口诀”。罗从彦、李侗皆就此一路。在刘宗周看来,未发气象,正是他所谓“意”、“独体”。看未发气象,就是直求此“意”字,以为中节之和的根据,这正是儒家修养的正途。批评王阳明认取未发为禅,就是以未发时为空寂,此正堕于禅矣。王阳明的错处,在于他不是时时认取未发气象,而是教人在念头发生后以良知判断其善恶,然后实地为善去恶。在刘宗周看来,念头既已发矣,克之何及?王阳明这种方法,是由用见体、致和即所以致中的方法。对“意”、“独体”超绝对待,为主宰后天心念之先天意向这个意思,尚未透彻。

所以,王阳明的根本错处在于不知先天有止,故失之粗浅。王龙溪“四无”说,谓“心是无善无恶的心,意是无善无恶的意”,将心中本具的“意”抹去,使心成一空寂虚无之物,此亦堕入禅学。

同类推荐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心若无尘

    心若无尘

    印能法师作为禅门法眼宗第十一代、沩仰宗第十代传人和梵呗唱诵家,其音声旋律和雅、直指人心,深受欢迎。本书汇集了印能法师平日问心、悟道、寻禅的体会,及印能法师的过往经历,并有多幅颇具禅意的摄影作品穿插其中,可开解困顿于苍生,可化解干戈于众人,用诗歌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行文优美缓和流畅,是一本具备可读性的大众读物。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真实,你才能准确地、深刻地对人生进行一次思考。生活,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探索。
  •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理想国》的核心主题,以及上述线索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柏拉图在城邦与灵魂之间进行的比较如何运作,要点何在;并将城邦与灵魂之间的比较置于两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一个是古代的修辞理论,另一个是当时的思想竞争,特别是柏拉图与伊索克拉底之间的竞争。作者以其令人钦佩的洞察力与见识,通过挑战利奥·施特劳斯、伯纳德·威廉斯、乔纳森·李尔关于柏拉图的著作,向读者们揭示了城邦与灵魂的关系,以及僭主政治与哲学家的选择。
  • 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

    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

    本书对孙中山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资源、知识构成以及孙中山为实现其思想所进行的学术探索和革命实践,做了全面的论述,勾勒了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形象,其中的挖掘了海外文献以及档案材料,提出了创新性的学术见解。作者认为,孙中山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充分吸收了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近代以来的思想、科学等资源,形成了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天下为公”思想,彰显了博爱的精神。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毒后凰妃:妖孽废材小姐

    毒后凰妃:妖孽废材小姐

    一代妖毒之后,眦睚必报,却偏偏重生成了任人宰割的废材,一朝翻身,天下侧目,所有仇怨百倍奉还。他,龙崖之上万众敬仰的神秘存在,搬山,除魔,摘星、倒海,无所不能,直到她的出现,他手捂胸膛,吐血三升,直道:此女,有毒!痛定思痛,于是他决定以毒攻毒……只是,这毒为什么有点甜?
  • 老公,我要离婚

    老公,我要离婚

    她刚领了结婚证,男人就不见了,活活守了两年的活寡。富家子弟的穷追猛打,她被迫背上了小三的骂名。当她的世界一片漆黑,那男人却如光一般再次闯进她的生活。
  • 工业系神豪

    工业系神豪

    秦孤一觉醒来发现女朋友不认识自己了,亲人一个个摇身一变竟然成了军政商界的大佬,朋友们一个个鲤鱼跃龙门都成了官二代富二代...叮!工业系统更新完毕...神豪?呵呵,其实我是一代工业霸主!
  • 天下聘

    天下聘

    天下为聘,谱一曲凤歌倾城!北漠孤女,身世坎坷,却从不自怨自艾,顽强成长,精通医术!千里迢迢,自北漠而来,与皇子瑞艰难相守,深情不渝,最终辅佐皇子瑞登基,天下一统,颂歌传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爷的小野猫

    王爷的小野猫

    她就像一只难以驯服的野猫,邪恶残忍的他将她囚禁起来……他有信心让她爱上他,一场灵与肉的纠缠开始了……一夜之间,十船被焚,血河滚滚,他高高在上地看着她,狂妄放肆地道,“小美人,来当朕的小奴隶!”他是野心勃勃邪恶无比的王爷,残忍嗜血;他是一手遮天的皇帝,狡猾如狐,她是穿越到海盗女儿身上的现代惊风号间谍,强悍嚣张,俗称百变女郎;连接二三而来的美男,个个狠毒无比,身手不凡,她,将如何逃出那残暴王爷的手掌心,又如何安全地周旋于众美男之间……
  • 长情缺了个告白

    长情缺了个告白

    一场名为等待的暗恋,一场毫无交集的喜欢。唐琪一直以为,贺一航是她能抓住的光,是她能拥有的未来。她愿意不去打扰,愿意耗费青春——只为等他,去造就一段细水长流的无声之恋。她希望,她的等待,可以不为海枯石烂,不为天荒地老,只求终有一日,他在她身旁。可最后,她的等待是别人的成双入对,自己的单身孤悲!讽刺!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事实只是——他们的喜欢,是长情里缺了个告白:我喜欢你!
  • 顶级快穿

    顶级快穿

    路靡兮是个只看脸的妖贱货色
  • 傲娇小毒妃:鬼王,快躺好!

    傲娇小毒妃:鬼王,快躺好!

    她,兰雪沁,三大古武世家兰家娇宠的大小姐,竟然穿越成一个又聋又哑又痴傻的庶女?祖传异宝显神功,得绝世功法,九卷丹书,从此通晓毒医,修炼绝世功法,炼丹,炼阵,制符,驯兽,全都不在话下!渣妹欺凌,伪善嫡母迫害,打爆渣妹嫡母,打的她们跪地求饶!他,被迫害的皇子,潜藏在兰家的鬼面“亲哥哥”被她视为除了同母的亲哥哥之外最信任之人。“我能治好你脸上的伤。”“哦?如果沁儿能治好哥哥的伤,哥哥以身相许如何?”畜生,我把你当亲哥哥,你居然想睡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平安神侯张小凡

    平安神侯张小凡

    有道是:不见荒外饿殍骨,不觉自是梦中人。盛世之说如见是,个中故事不言中。玄幻大唐的平安城,有一名小小的武侯,张小凡。本是侯门子弟的他后来家逢大难,他发誓要用他以灵视物的一双灵眼,将这世间之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