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100000018

第18章 两汉谶纬论略(1)

黄朴民

言灾异、重谶纬是两汉学术界的普遍现象,是当时无所不在、历时弥久的重要传统。其中尤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在这方面表现最为显著。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指出:“《公羊》喜谶”,“言谶文者多宗之”,说的就是这层意思。大致而言,谶纬是汉代学界所普遍热衷的话题,对两汉思想文化的演变曾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也打上了特殊的烙印。

一、谶纬的由来及其实质

所谓“谶”,就是“图谶”,即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示冥冥之中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它通常用荒诞不经的文字或图像编造,为实现某种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务。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燕人卢生曾经“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亡秦者胡”就是谶语,载有这种谶语的书就是谶书,或称图谶。

最早的谶起源于先秦时期,但较为零散,不成系统,甚至连普通的占验之书也可被称作谶书。但是当既有神秘预言又有大量占验内容的《河图》、《洛书》在汉代广泛流行之后,“图谶”大多就专门用来指《河图》、《洛书》这一类图书。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谶书,是特指一种神学迷信的占验书。“谶,河洛书也”(《文选》卷一五,张衡:《思玄赋》注引《仓颉篇》。),“谶,验也,有征验之书。河、洛所出书曰谶”(许慎著,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言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所谓“纬”,就是以神学理论附会儒家经典,以解经为比附的纬书。清代苏舆《释名疏证补》指出:“纬之为书,比傅于经,辗转牵合,以成其宜,今所传《易纬》、《诗纬》诸书,可得其大概,故云反覆围绕以成经也”。刘熙《释名·释典艺》亦云:“纬,围也,反复围绕,以成经也。”从“纬”的命名即可以看出它与经之间的关系。可见“纬”之实质乃是神学迷信、阴阳灾异之说与儒家经义的结合。与“谶”相比较,“纬”较为晚出,通常认为它最早见于《汉书·李寻传》,李寻上王根书中提道:“太微四门,广开大道,五经六纬,尊术显士。”

学术界一般观点认为,与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的结果相同步,从西汉中晚期起,社会上开始流行谶纬之风,并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众多经生儒士对此十分敏感,很快认同了谶纬之学,并充分加以汲取,以补充丰富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他们往往以“博通五经,尤善谶纬”(《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而受到统治者的赏识与重用。关于谶纬是否一体,历代学者多有分歧,有人认为两者并非一类。

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者称:“儒者多称谶纬,其实谶自谶,纬自纬,非一类也。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渐杂以术数之言,即不知作者为谁,因附会以神其说,迨弥传弥失,又益以妖佞之词,遂与谶合而为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易》类六《易纬》案语。)。但是也有人指出谶纬之间没有区别。清代王鸣盛《蛾术编》卷二“谶纬”条有云:“纬书者,经之纬也,亦称谶。”顾颉刚先生在其《秦汉的方士与儒生·谶纬的造作》中亦指出:“谶是预言,纬是对经而立的……这两种在名称上好像不同,其实内容并没有什么大分别。实在说来,不过谶是先起之名,纬是后起的罢了。”我们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合理,对此,钟肇鹏先生在其《谶纬论略·谶纬的起源和形式》中曾有过详尽的考证,其要略云:汉代的谶纬是儒学宗教神学化的产物。在汉人的著作中所谓“经谶”、“图谶”实际上都包括了纬书,而“谶”与“纬”也往往互称,并无什么区别。王铁先生的考据结论与钟氏意见相近,也认为纬书实际上就是“经谶”,其独立成名是在东汉后期,在此之前,《河图》、《洛书》等谶书与经谶合起来称为“图谶”,分开来则称“《河》、《洛》”与“经谶”。(参见王铁:《汉代学术史》,214~216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所以,我们在考究“谶纬”之时,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换言之,以纬指汉代的“经谶”,以谶指纬书以外的《河图》、《洛书》等其他谶书,当是比较准确妥切的“谶纬”概念。

二、汉代谶纬流传的一般情况

一般的观点,是认为谶纬成型于西汉中后期并开始流行。《后汉书·张衡列传》载张衡论谶,说谶书的“图中迄于成帝”,而图谶合一广为传播则是在“哀、平之际”:“王莽篡位,汉世大祸,八十篇何为不戒,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也。”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谶纬的成型与流传肯定要早于西汉哀、平时期,许多人把它上溯到汉武帝时,认为董仲舒与稍后的刘向是后来谶纬之学兴起的最早实际推动者。近人刘师培指出:周秦以来,图箓遗文渐与儒道两家相杂。入道家者为符箓,入儒家者为谶纬。董(仲舒)、刘(向)大儒,竞言灾异,实为谶纬之滥觞。(刘师培:《国学发微》,收于氏著:《刘师培全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当然,谶纬在汉代的实际流传状况远较刘师培所说的复杂。就谶而言,它是直接承继春秋战国时期和秦代的谶语发展而来的,《左传》中就多有谶语的记载,如陈氏代齐,“季氏亡而鲁不昌”等。如前所述,汉代谶书中影响最大而产生最早的,自是《河图》与《洛书》。《汉书·王莽传》云:“长平馆西岸崩,邕泾水不流,毁而北行……群臣上寿,以为《河图》所谓‘以土填水’,匈奴灭亡之祥也”。这是文献征引《河图》之文的肇始。很显然,《河图》、《洛书》的成书要略早于哀、平时期,较大的可能性是在元、成帝前后。

《河图》、《洛书》的基本内容,已散佚湮没,但是据《开元占经》、《初学记》、《山海经》郭璞注引等载录的零星材料看,它所反映的一是天文占验,二是地利情况,三是受命帝王的祥瑞、符命之类的神话。它们充斥着荒诞与迷信,但在当时却为包括君主、经师在内的整个社会所信奉和推崇。《河图》、《洛书》面世后,很自然又有依附于它们的各篇谶书产生。《隋书·经籍志一》对这类文化现象曾有追述:

(孔子)别立纬及谶,以遗来世。其书出于前汉,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又别有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

这类东西,亦已基本失佚,目前见于古代征引,以《河图》名篇的,有《河图叶光纪》、《河图赤伏符》、《河图皇参持》等;以《洛书》名篇的,则有《洛书摘亡辟》、《洛书兵钤势》、《洛书说征示》等等。从汉代纬书多有引述《河图》、《洛书》类谶书的情况看,纬书也即“经谶”的定型与流传的时间,一般又要稍晚于《河》、《洛》。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文占验和符命说。其中符命说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历代圣人(伏羲、神农、黄帝、孔子、刘邦等),都有禀受天命的种种祥瑞。如《礼含文嘉》说:“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龟书。”这应是当时儒生为奉承统治者或抬高儒家经典之地位所作的努力。二是进行灾厄的推算或论证历代帝王受命终始之期。这项内容在《易纬》诸篇中尤为显著。(参见王铁:《汉代学术史》,223~224页。)关于纬书的篇目,一般都据《后汉书·张衡列传》与《后汉书·方术·樊英传》有关记载而认定为三十六篇,即所谓“河洛七纬”。《后汉书·方术·樊英传》李贤注云:

七纬者:《易》纬《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终备》也;《书》纬《璇玑钤》、《考灵耀》、《刑德放》、《帝命验》、《运期授》也;《诗》纬《推度灾》、《记历枢》、《含神务》也;《礼》纬《含文嘉》、《稽命征》、《斗威仪》也;《乐》纬《动声仪》、《稽耀嘉》、《汁图征》也;《孝经》纬《援神契》、《钩命决》也;《春秋》纬《演孔图》、《元命包》、《文耀钩》、《运斗枢》、《感精符》、《合诚图》、《考异邮》、《保乾图》、《汉含孳》、《佑助期》、《握诚图》、《潜潭巴》、《说题辞》也。

以上《易纬》六种,《书纬》五种,《诗纬》三种,《礼纬》三种,《乐纬》三种,《孝经纬》三种,《春秋纬》十三种,共计三十五种。较《隋书·经籍志》所说的《七经纬》三十六篇,尚少一种。清人汪师韩说:“《春秋》之纬十四。”认为《后汉书》李贤注缺列《春秋命历序》一种,若将其加上,恰好符合三十六篇之数。(参见《韩门缀学》卷一《纬候图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这三十六篇加上《河图》、《洛书》四十五篇(含《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及托名孔子等人演绎的三十篇),则共为八十一篇。“《衡集》上事云:‘河洛五九,六艺四九,谓八十一篇也’。”(《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李贤注。)这就是刘秀“宣布图谶于天下”后所确定下来的谶纬总篇目,也是谶纬之学在汉代流传状况的基本体现。

三、谶纬对两汉社会生活的影响谶纬

之学系统成型于西汉中后期,全面盛行于整个东汉时期,对社会生活与思想学术建树均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在当时,谶纬被尊为“秘经”,“孔丘秘经,为汉赤制”(《后汉书》卷三〇上《苏竟列传》。又李贤注:“秘经,幽秘之经,即纬书也。”),号为“内学”(《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序》:“习为内学。”李贤注:“内学谓图谶之书也。其事秘密,故称内。”),具有神学正宗的权威性,在统治者的积极提倡下,众多儒生争相趋从,侈谈纬候,妄言图谶,所谓“学孔子《七经》、《河图》、《洛书》,内外艺术,靡不贯综”(《后汉书》卷二七《赵典列传》李贤注引谢承《书》。),成了当时儒士尤其是今文经学家的共同风尚和特色。谶纬之学如日中天,盛极一时: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言。(《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

光武尤信谶言,士之赴趣时宜者,皆骋驰穿凿,争谈之也。故王梁、孙威名应图箓,越登槐鼎之任,郑兴、贾逵以附同称显,桓谭、尹敏以乖忤沦败,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于时矣。(《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序》。)

对谶纬的态度和掌握谶纬之学的水平高下,至此已完全成了考察其是否忠诚朝廷、拥护国策的政治标准,成了衡量其思维能力、学术水平的主要尺度,成了决定其在仕途上是加官进爵抑或遭贬废置的重要因素。谶纬之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的确巨大,令人窒息。它拥有绝对优势的力量,规范着当时几乎所有儒生的行为方式。即便是马融、蔡邕、郑玄、何休等经学巨擘亦在所难免。《后汉书·蔡邕传》载:“(邕)好数术、天文”;《后汉书·郑玄传》载:“(玄)以谶合之,知命当终”;在何休那里,谶纬也是其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后汉书集解·何休传》注引《拾遗记》云:“阴阳算术,河洛谶纬,及远年古谚,历代图籍,(休)莫不成诵。”所有这些,皆是谶纬之风吹遍社会各个角落的具体证明。

在两汉时期,谶纬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概括起来,最有典型意义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上被一些人用来制造夺取政权或巩固统治的舆论,以论证君权神授天赋的天然合理性;二是学术上被儒生经师所大量征引于自己的著述,以进一步抬高儒家经典的地位,给当时的统治思想添加神秘和神圣的光环。

谶位与两汉社会政治密切相关,这是不争的事实。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执政时,曾经征召通“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等“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这些人中方术之士为数不少,他们大量制造图谶,“记说廷中”,将原先零星的谶语纬候,汇成篇籍。王莽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为自己受命代汉制造舆论,营造君命神授的政治文化氛围。

同类推荐
  • 德国汉学家福兰阁论中国

    德国汉学家福兰阁论中国

    本书以近代著名德国汉学家福兰阁为研究对象,以德文原始档案史料为依凭,试图系统解读福兰阁的中国观。福兰阁是德国汉学界,乃至整个西方汉学界的重镇,其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以及晚清中国的外交内政有着独到的理解,也对德国政学两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本书拟从福兰阁视野中的中国历史、儒家文化、晚清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以及晚清内政四个维度,并结合福兰阁人生际遇,系统解读福氏之中国观,希求管窥近代德国汉学研究的一般特征。引玉之砖,难免粗陋,俯请学界前辈方家不吝指正。
  • 霸唐小小生

    霸唐小小生

    此人,来自东土大唐前去天竺……不是各路妖精争抢的小鲜肉唐僧,而是一人灭了印度阿三的,玄策。虽功绩雄伟,但是在能征善战的大唐朝却显得微不足道。即便如此,他却在大唐混得风声水起……
  • 生子莫如袁文烈

    生子莫如袁文烈

    一朝重生,来到了这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但是,为什么和自己想的大不一样?袁显抬头望着天空,在这和对出身十分看中的时代,自己的身份可以说十分的显赫,汉末第一门阀,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不过让他绝望的是,他爹名叫袁术,没错,就是那位汉末第一人——第一个敢称帝的人,连董卓都不敢他却敢。重生成为袁术庶长子,父亲持续作死,袁显表示,老爹,我在江东给你准备了豪华庄园,请你去住住。乱世之中,决绝果敢者,方为雄主,名声?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周瑜:兄长真雄主也!孙策:大哥,伯符愿赴汤蹈火!诸葛亮:主公,吾之师也!曹操:使操有子如此,死复何憾!袁文烈,英杰也!刘备:吾漂泊一生者,皆显之力!众人:袁文烈灭其父,破其兄,竖子也!生子莫如袁文烈!
  • 渡世白衣人

    渡世白衣人

    我一直在找回去的路,可来时的路已经消失在那纸醉金迷的~诱~惑~中!
  • 唐朝第一散官

    唐朝第一散官

    现代医科生重生到唐代武德年间,从此制造发明,行医救人,娶妻纳妾,不亦快活;最重要的是,穿梭在秦王和太子两派势力的斗争之中,却游刃有余,步步生莲……
热门推荐
  • 传武崛起

    传武崛起

    在纸醉金迷的沪都,有这样一个公开的秘密, 无论你是名流还是巨富没有人能在“壹号公馆”放肆。而热爱传武的打工青年卫天在一次比赛失败后遇到了一个自称“老谋子”的怪人,给了他一张进入壹号公馆的卡片…………老谋子:“你知道传武为什么不行了吗?”卫天:“……”老谋子:“其实不是传武不行了,是这片天地不行了!”卫天:“什么意思?”老谋子:“传武之所以没落是因为这方天地缺了点东西!”卫天:“缺了啥?”老谋子:“元气!”卫天:“……”老谋子:“如果把传武比作一把枪,那么元气便是子弹,如今天地间没了元气,传武就成了没有子弹的枪,自然发挥不出他应有的威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奇门旨归

    奇门旨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有侧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梁启超著述中的相关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来做解读。这些内容包括史学、文学、儒学、佛学、法学和教育、修养、伦理等诸方面。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希望通过本书能让初接触的读者一看就入门,让有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见微知著,从而更上一层楼。
  • 第一名媛,总裁的头号新妻

    第一名媛,总裁的头号新妻

    她叫慕晚安——后来,安城所有人提起她时的眼神都是不屑又艳羡的。………………他在雨夜将她捡了回去,眯眸浅笑,“嫁给我很委屈?”她挺直背脊,烟视媚行的微笑,“顾公子心有所属,私生活不检点,嫁给你不能更委屈。”隔着青白的烟雾,顾南城英俊的容颜模糊,“可我看上你了。”顾南城看上的女人无处可逃,第二天各大有钱人都收到消息,谁敢借钱给落魄名媛慕晚安,就是跟他作对。她最沉沦的时候就是他在床第间亲着她低声呢喃,宠溺缱绻,晚安,晚安。…………后来的后来,新贵名导慕晚安因杀人未遂而入狱,判刑四年。坊间八卦流言四起,顾太太因嫉妒开车差点撞死的是情敌。据说,顾公子等了一个白天,换来的也只是她对狱警弯唇浅笑,“我不见他,永远不。”…………四年后出狱,她勾唇浅笑轻而易举的推翻了当初的誓言,长裙妩媚的出现在他的面前,像是第一次见面那般伸手微笑,“顾总,有兴趣投资我的新电影吗?”他吞云吐雾,意味不明的盯着她,“不是不肯见我?”“我有孩子,要养家。”当初端庄矜持的第一名媛开始游走于各路男人之间,香艳旖旎的传闻纷至沓来,却抵不过顾氏总裁日渐浓厚的宠爱。顾南城像是得了一场心理疾病,病态般的宠爱着他的前妻。哪怕她从不拒绝任何男人的花。哪怕她偶尔被狗仔拍到跟金融界的大亨约会吃饭。哪怕……她的孩子,压根不是他的种。有天她醉得酩酊,媚眼朦胧口齿不清的笑,“顾公子他啊……可能就是犯贱,偏偏最爱那个不喜欢他的……,现在这样……从前也是这样……一直都是这样……”众人看着从后面缓缓而来接心上人的顾公子,吓得恨不得消失。他一言不发,沉默不语的抱着她上车。她凑过去喷着酒气,笑眯眯蹭着,“生气了?”“怎么会,”他淡淡的看着她的笑意不达眼底的模样,“能生气就不用犯贱了。”————谁都知道,你是我的鬼迷心窍
  • 小城故事多(下集)

    小城故事多(下集)

    工厂改制是一个大问题,六一身在其中,亲身感受到改制出现的官商勾结、自买自卖,揭露工厂厂长趁改制之机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工人血汗,这里下岗工人在叙说着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
  • 风雨同舟未了情

    风雨同舟未了情

    共和国十名开国大将用兵作战各有千秋,经历爱情也相映成趣。其中张云逸大将以年纪最大、革命资历最长而著称。他与第二个妻子韩碧的爱情极富传奇色彩,成为千古佳话。1923秋季,旧农历的一个迎娶嫁往的良辰吉日。广州的一所宽敞的住宅里,正举行着一场奇特的婚礼。古色古香的绛红油漆家俱为宽敞的客厅增添了几许暖色,正对门的影墙上一个大大的红双喜使房间里洋溢着淡淡的喜庆气氛,但婚礼绝无一般的喧闹和鞭炮声。
  • 我,或者“我”

    我,或者“我”

    《我,或者“我”》是史铁生遗作结集,在这里,他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 南北朝

    南北朝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3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 灵核幻想

    灵核幻想

    利夫希恩,这是个异族林立,强者横行的奇幻世界。人类,精灵,矮人,龙族,蛮族,毛皮族,半身人……形态各异的种族发展出多元的超凡文明。法师,战士,灵核使,行者,灵械武装使,龙武者……各式各样的超凡者正演绎着辉煌的传奇。魂穿到同名少年上的洛克,将凭借独特的双灵核,在这个陌生的异界谱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新人新书,不足之处尽可指出,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