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5日,四川省2011年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就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2011年工作重点、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要求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安排2011年3月至5月对四川省34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经行考察,对示范作用强,具有发展后劲的基地(园区)提供支持。同时,会议指出,四川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聚集已基本形成,全省3580个、总投资2085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聚集已经初具规模。这些项目包括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四川)振兴基地、成都东村文化产业园、绵竹年画民俗文化产业园等23个文化产业园(区)。
2011年3月,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在接受记着采访时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务必实现“六个关注”:一是高度关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10年的文化民生问题;二是高度关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文化发展问题;三是高度关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进程中的文化坚守问题;四是高度关注社会转型、社会管理中的文化心态问题;五是高度关注多元、多样、多变的精神需求中的文化引领问题;六是高度关注艺术繁荣发展中的文化创新问题。四川文化产业之所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四川发展文化产业之初就将“六个关注”融入到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之中,贯彻于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的始终是分不开的。
同月,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从理论建设的高度观照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理论性问题,他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学所依存的主要支撑专业尚不明确,文化产业学的学科架构尚未建立,文化产业学的学科归属尚无着落。只有通过构建“多位一体”的“文化产业学”学科,以厘清文化产业学的学科归属问题,明确“文化产业学”是一个学科门类,还是隶属于某个学科门类的下属学科,“文化产业学”应有哪些主要的支撑专业。使“文化产业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循序渐进的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以解决我们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局面。王康厅长从理论的高度思考了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从教育的角度,梳理了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育入手,化解文化产业业已存在的一些矛盾。
2011年4月26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四川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0年)》。这是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四川省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2010年,四川省各级法院共受理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974件和802件,共受理和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97件和93件,共新收和审结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9件和8件。四川省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上诉案件改判率从2009年的11.63%下降到2010年的7.70%;发回重审率从2009年的5.42%下降到2010年的2.10%。某些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呈增加趋势,如商标案件214件,比上年增长42.7%;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12件,比上年增长20%。
全省上级法院充分阐明改判或发回重审的理由,帮助下级法院提高司法水平,促进一审法院案件审判质量的提高,上级法院切实履行了对下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监督和知道职责。并选择具有一定示范和指导意义的案件编印下发基层,供全省同类案件参照执行。四川省法院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四川省知识产权审理水平、统一案件审判标准,维护司法的权威性。这样充分说明四川省司法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对文化产业市场的繁荣起到了良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2011年5月3日,“5·12”汶川地震文化恢复重建工作汇报会在北京举行。文化部部长蔡武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主持会议。四川文化项目重建工程完工近九成,实现投资约80亿元。截至目前,四川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开工率达99%,重建项目完工率达88%,文化产业项目完工率达90%,文化遗产和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完工率为74%,文化市场服务网点全部恢复。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四川的灾后文化恢复重建,统筹了公共文化服务恢复重建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统筹文化产业项目集聚与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发展,统筹物质文化发展与精神家园建设,开辟了特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中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优秀文化得到充分弘扬、文化力量得到充分彰显、文化建设取得跨越发展的新道路,极大地丰富了科学重建的内涵和品质。
四川是一个文化大省,各地方有着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要开发各地文化产业就必须针对不同的地域情况开发适合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2011年5月4-5日,四川省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广元市召开,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彦蓉、文化部产业司司长刘玉珠、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保明、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副厅长窦维平、各市州分管文化产业工作副市(州)长,绵竹市、北川县领导,各市州文化局长、产业科(处)长共120人参加会议。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保明主持会议,广元市、阿坝州、绵竹市、北川县、剑阁县等单位作了成果和经验交流。
黄彦蓉副省长在会上从三个方面强调了四川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所应该遵循的发展轨迹。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高度,提高对文化产业工作的认识,把文化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要加快体制改革,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体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省级有关部门,要做出表率。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支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及重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发展;要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具体扶持和鼓励。
2011年7月3日,备受业界和市民关注的第十二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暨第五届家居文化节将正式亮相,展会为期4天。展览会期间,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等有关领导,来自香港、台湾、广东、浙江等30余省、市、区家具行业协会、家具企业负责人等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这届成都家居展主题是“创意·改变生活”,大会主旨是进一步促进家具产业及展会自身品质的提升。本届成都家具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商务厅主办,中国贸促会成都市分会、成都市博览局、四川省家具进出口商会承办,成都新东方展览有限公司为组委会常设组织机构。本次成都家居文化节展览面积达12万平方米,创下历史之最,参展企业近600家。这次家居展览会最为闪耀的亮点是将家居创意作为展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号展厅专门设置了一个面积500平方米的创意家居主题馆,该馆名为“创意茧”寓意家具产业原创设计能力最终将蛹化成蝶。该展区将展出来自成都一线创意设计机构的仅100件创意家居。将文化创意融入到家具设计之中提高家具产业的附加值形成产业能力,将是未来家具生产企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原创设计也成为成都家具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品质的关键所在。
为增强达州文化软实力,培养文化创意高端人才,切实推进文化强市,在暨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支持下,广东文明动力资讯系统有限公司、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会和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决定联合举办“创意达州文化研习班”。本次培训班就是通过东西部合作,为培养达州的文化高端人才,推进达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011年5月27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批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2011年7月1日起实施。《条例》推动了阿坝地区藏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客观上也推动了羌藏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在保护羌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品牌效应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尤其是在地震以后,这一地区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本已有了一定基础的九寨沟文化产业园区、茂县羌族文化产业园区等还纳入了四川省“十二五”文化产业重点规划项目,助推这些文化产业园区更高、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在羌藏文化为支撑的文化产项目还出现了一批精品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与当地民族文化紧密结合,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饱含民族文化的文化产业项目。如,汶川县水磨镇、三江、映秀、大禹祭坛、茂县羌乡古寨——牟托村、坪头村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茂县以建设羌文化核心区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积极推动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理县桃坪羌寨沿用传统工艺进行修缮,桃坪新区作为老寨旅游服务功能的补充,建成集“古羌文化展示、民族文化体验、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新景区;薛城古镇、木卡羌寨将民族、历史和红色文化有机结合,焕然一新;甘堡藏寨、古尔沟温泉、米亚罗集镇等文化特色浓郁,独具嘉绒藏族风情。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群等一批的亮点突出景点。壤塘觉囊文化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小金县两河口会议遗址纪念馆建成,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推进。依托羌藏文化的深厚底蕴,以《条例》保护藏羌非物质文化为契机,“藏羌文化产业走廊”的产业园区以初具规模。在羌藏产业园的孕育之下,羌藏地区形成了一些具有高度藏羌特色的文化产品。戏曲歌剧方面有,《藏谜》《高原红》《藏王宴舞》等优秀的藏羌剧目,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的品牌节目,并多次走出国门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好评。手工刺绣方面有,阿坝州藏族传统编织、挑花刺绣协会、汶川尔玛吉娜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等组织,挖掘开发了一系列藏羌民族手工系列文化产品,组建了“阿坝民羌建筑保护研究有限公司”,生产出了具有藏羌风情的手工文化产品,投放市场之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藏羌彝文化走廊”文化产业地震以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该地区在建设之初就狠规划。如甘孜地区就制定了《阿坝州藏羌文化走廊总体策划方案》,编制了《阿坝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实施方案》,在这些方案的指导之下,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发展起来少走弯路。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条例》结合实际推进策划案的落实,精心组织施工,创建了一批著名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在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羌藏地区还顺势积极推进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011年 8月15日,保护红军长征遗址暨推动甘孜旅游业发展工程在成都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国务院扶贫办、省政府、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将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与旅游开发扶贫、长征文物遗迹保护等有机结合,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李若谷出席启动仪式。甘孜州是四川省最大的藏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藏族文化资源,还有多处宝贵的红军遗迹。本次启动仪式上,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成都分行牵头、全国十余家企业共同筹集的5000万元公益性资金,将用于甘孜州第一期保护红军长征遗址工程。第一期工程共有8个项目,涉及遗址保护和文物保护、长征文化的挖掘、抢救、整理、传承以及红色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个由政府主导,政策性金融推动,市场化运作,推动甘孜藏区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于推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运作途径。
8月29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省政协副主席、甘孜州委书记刘道平,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郑晓幸,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丹枫等出席康定格萨尔旅游文化园开工仪式并为项目奠基。甘孜州是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乡。园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王》为文化线索,集景区观光、文化体验、博物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餐饮购物等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康巴文化特色,功能齐备的文化旅游园区。项目位于康定新城对岸,以318国道为分界线,分为上下两个园区:国道以上部分将建一座格萨尔王青铜塑像、康巴藏文化博物馆群落、非遗文化及康巴民俗文化展示体验区、格萨尔林卡和综合服务区;国道以下建设精品文化主题酒店、温泉、文化交流中心、藏医药体验中心等。该项目总投资超过8亿元,预计2015年建成,届时康定将拥有全国第一个格萨尔旅游文化园区。
9月29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盛大开园。东区音乐公园是在原红光电子厂旧址内,利用工业遗址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建造而成的四川省唯一的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项目。它以保护、传承现代工业文化遗产为理念,结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拟定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和德国鲁尔区的改造经验,确定了“保留为主、新旧协调、品质至上、创意时尚、注重现实、多样呈现”的改造总则。公园规划了7大业态,分别是商务办公、演艺与展览、音乐培训、音乐主题零售、酒吧娱乐、设计酒店和文化餐饮。
东区音乐公园一开园就迎来了高规格的一些文化创意产业活动。首先开园之日就开门迎客的第五届成都双年展。本次成都双年展在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和工业文明博物馆举办,展出面积达6000平方米。展览以“物色·绵延”为主题。旨在向观众阐述:我们的世界是由心物构成的可见世界,我们提倡的现代田园城市是使这个世界朝着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要求发展的社会环境。“绵延”则指人类文明在延续中的演变,其中更是对这个环境起着根本性作用的文化与艺术层面的提示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