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700000023

第23章 伯希和与中国学术界(1)

晚清以来,中国学术经历一大变局,其要在与世界的交流日益紧密。如果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主要是一面倒的西学东渐,中国固有学问方面,尤其是易与西学相对应的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对流的倾向更为明显。20世纪前半期,巴黎被誉为“无可争议的西方汉学之都”([法]苏瓦米耶:《五十年来法国的“汉学”研究》,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79(7)。),继导师沙畹之后对建立巴黎汉学派正统有重要贡献的伯希和,更是举世公认的汉学泰斗。有人说:“他不但是法国的第一流汉学家,而且也是所有西方的中国学专家的祖师爷。”“没有他,汉学将像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一样。”([英]彼得·霍普科克著,杨汉章译:《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241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伯希和与为数众多的中国几代学者的交往,很大程度反映甚至代表了20世纪前半叶国际汉学正统与中国国学主流的相互交汇,不仅推动欧美汉学界加深了解认识中国的学术文化及学者,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本土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有人论及《百年来影响我国的六十洋客》,将伯氏列于“七位华风西被的汉学家”的第二位(其余依时序为英国的理雅格,瑞典的高本汉,美国的佛里尔(C.L.Freer)、葛思德(G.M.Gest),英国的李约瑟,荷兰的高罗佩(RobertH.vanGulik)。(参见胡光麃:《百年来影响我国的六十洋客》,载《传记文学》,第38卷第3期(1981年3月)。)而以学术造诣论,伯希和无疑位居首席。

然而,因伯氏风格与时尚暌隔,对此一大要案,以讹传讹之处不在少数。如关于伯氏与中国学术大师陈寅恪的关系,早年陈应聘清华,该校报道称其“在巴黎与伯希和PaulPelliot、莱维Sylvain Levi诸大学者,相从问学,极为熟稔”(《清华研究院筹备处消息》,载《清华周刊》,第337期(1925年2月27日)。);壮岁受聘牛津,则有“欧美任何汉学家,除伯希和、斯文·赫定、沙畹等极少数人外,鲜有能听得懂寅恪先生之讲者”(今圣叹《国宝云亡》引陈衡哲语,见《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118~119页。)的传闻;晚年移席岭南,更变成“西洋汉学家伯希和等曾从陈先生学中国史”(《为国家作育人才文学院添聘教授多位——名教授陈寅恪等将应聘到校授课》,载《岭南大学校报》,第91期(1949年)。)。全面了解伯希和与中国学者的关系,可以深入认识近代中国学术承先启后的渊源流别,区分变化发展的轨迹路径,进而把握未来走向的大道与歧途。

§§§第一节 敦煌劫宝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法国人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1935年6月,张元济在伯希和亲临的法国捐赠东方图书馆书籍赠受典礼上讲道:“在这中西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虽然有各国学者做我们的中介,但我们可以断言,此种工作要以法国耶稣会的学者和现代法国的汉学家为最有功。”(商务印书馆编辑:《张元济诗文》,243~24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关于法国汉学,傅斯年曾经介绍:“说到中国学在中国以外之情形,当然要以巴黎学派为正统。”“而近八十年中,以最大的三个人物的贡献,建设出来中国学上之巴黎学派。这三个人物者,最早一位是茹里安(StanislasJulien),此君之翻译《大唐西域记》及其对于汉语等之贡献,在同时及后人是有绝大影响的。其后一位是沙畹,中国学在西洋之演进,到沙畹君始成一种系统的专门学问,其译诸史外国传,今日在中国已生影响。最后一位,同时是更伟大的,便是伯希和先生。我们诚不可以中国学之范围概括伯先生,因为他在中亚各语学无不精绝。然而伯先生固是今日欧美公认之中国学领袖,其影响遍及欧美日本,今且及于中国。”(《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莅平》,载《北平晨报》,1933年1月15日。)此言反映了当时学术界的共识。

然而,历史常常捉弄人,伯希和与中国学者交往,开始却并非友谊佳话,而是以让炎黄子孙愤慨痛惜,也令他本人蒙羞的敦煌盗宝为开端。

伯希和与中国结缘,由来已久。他1878年生于巴黎,先入巴黎大学修英语(一说曾入政治学校),后转到国立东方语言学校,专攻东方各国语文历史。导师沙畹是那一时代的汉学巨擘,其弟子除伯希和外,马伯乐、葛兰言和戴密微后来也都成为汉学大家。伯氏1899年被选为印度支那古迹调查会寄宿生,该会创建于1898年,次年改称法兰西远东学校。1900—1903年间,伯希和三次受该校派遣前往中国考察,收集了大量古物古籍,并与收藏保存者如左宗棠的后人等有所接触。(参见[法]伯希和:《乾隆西域武功图考证》,见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2卷第6编,16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901年,年仅22岁的伯希和受聘为远东学校教授,在集中研究印度支那乃至整个东南亚历史地理的同时,潜心汉籍目录版本的检讨,开始尝试使用历史语音学的比较考证法来研究用汉语转写的外国人名地名,并关注中国的外来宗教和异教派别,以后又钻研中国佛教的起源及与道教的关系,由此注意到中国与印度、西域的联系。其成果很快为国际汉学界所瞩目。(关于伯希和的生平,参见[法]M.罗克:《伯希和诞生一百周年》,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8);[法]苏瓦米耶:《五十年来法国的“汉学”研究》,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79(7);翁独健:《伯希和教授》,载《燕京学报》,第30期(1946年6月)。另据黄振华《法国敦煌学研究述略》,1902—1904年间,伯希和曾在法国驻华使馆任职。参见《中国敦煌学会研究通讯》,1985(2)。)

19世纪90年代起,世界考古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中亚和远东,而中国的西北地区首当其冲地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场所。在众多的重要发现之中,敦煌文书的问世尤为中外学者所重视。但这一无价之宝先后多次遭劫,以至有人叹为“吾国学术之伤心史”(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见《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50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而伯希和正是这一国际大劫掠中的要角。他于1906年受法国金石和古文字科学院及亚细亚学会之托,率考察团前往中亚探险,凭借流利的汉语和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1908年春,在敦煌低价选购了密窟文书中的大量精品,运回法国。此举使之声名大噪,对于奠定其在国际汉学界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1911年,法国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特设中亚历史考古学讲座,聘伯希和主持。

得到秘宝的伯希和虽然不像斯坦因那样秘不示人,但也未即刻告诉中国学者。他对于自己的意外收获显然不敢掉以轻心,取道兰州、西安、郑州,于1908年10月5日抵达北京,在此将大部分获得品送往巴黎,然后南下上海、无锡,拍摄两江总督端方和裴景福所藏金石书画百余种,12月中旬返回河内。次年5月,伯希和再度来华为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购书,经上海、南京、天津,8月中旬抵达北京。(迄今为止,关于此事的中文记载及著述多有舛错。其实早在1953年,日本的秋山光和依据伯希和的日记等文献写成《伯希和调查团的中亚旅程及其考古学成果》(载《佛教艺术》,第19、20期),已经作了准确的描述。)

本来伯希和此行仍未打算将得宝之事告知中国学者,正当其完成购书使命,准备启程归国之际,“敦煌得宝之风声藉藉传播,端制军闻之扼腕,拟购回一部分。不允,则谆嘱他日以精印本寄与,且曰:‘此中国考据学上一生死问题也。’”(沈纮译:《伯希和氏演说》,见罗振玉辑:《流沙访古记》,宣统元年排印本。端方得知伯氏得宝,梅村坦《敦煌探险·研究史》称时在南京的两江总督任上(参见[日]榎一雄编:《敦煌の自然と现状》,讲座敦煌1,155页),翁独健《伯希和教授》则称在京师,端已移督直隶。查端方任两江总督至宣统元年五月,后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同年十月罢官。)并影照了伯氏携带的《沙州图经》残卷。(参见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115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端方虽因镇压保路运动而死,却是满族大员中少有的立宪派,政治上不无开明倾向。学术文化方面,他和荣庆、那桐并称北京旗下三才子,善诗文,好金石书画,著有《匋斋吉金录》,幕下延纳了不少文人学士。(参见迟云飞:《端方》,见林增平、李文海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3卷,75页,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日本学者称之为“中国考古学的管理者”未免过当,但似可入得文苑。他得知秘闻,当与裴景福有关。裴为安徽霍邱人,光绪十二年进士,历任广东番禺、南海等县令,工诗词,精鉴藏,后被岑春煊借故弹劾,谪戍新疆。伯希和敦煌探宝前夕,识之于迪化,知裴氏曾获睹千佛洞所藏画轴。(参见沈纮译:《伯希和演说》;吴江陆翔译:《法国安南远东学院教授委任中亚探险事宜》,载《国立北平图书馆月刊》,第9卷第5号(1935年9—10月);王树柟:《河海昆仑录序》;金保权:《裴伯谦先生小传》,陈澹然:《睫暗诗钞序》,均见裴景福:《睫暗诗钞》,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年石印本。)这是中国学术界首次得知敦煌秘宝外流的信息,并充分认识其重要价值。

伯希和至北京时,“行箧尚存秘籍数种”,“北京士大夫中学者,于古典具趣味者谈谈造访,见此赍来之珍品,无不惊者”(沈纮译:《伯希和演说》;[日]救堂生(田中庆太郎):《敦煌石室中的典籍》,载《燕尘》,第2卷第11期(1909年10月),见[日]神田喜一郎:《敦煌学五十年》(见《神田喜一郎全集》,第9卷,256~257页,京都,同朋社,1994),译文引自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270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首先知悉者为与端方、缪荃孙等关系甚密的董康,经他介绍,罗振玉携王国维等赶赴伯氏下榻处拜访参观,“与同人醵赀影印八种,传抄一种,并拟与商,尽照其已携归巴黎者”(1909年10月2日罗振玉来函,见《汪康年师友书札》三,3169页。据甘孺(罗继祖)辑述《永丰乡人行年录(罗振玉年谱)》,伯氏“过京,赁宅苏州胡同……伯氏托其友为介欲见乡人,乃以中秋晨(9月28日)驱车往”。此说时间、地点、缘由多误。伯氏寓于八宝胡同,9月11日即离开北京,而罗振玉两度自称:“吾友董授经京卿康以此事见告,乃与同好往观。”参见《敦煌石室中的典籍》;《敦煌探险·研究史》;罗振玉:《鸣沙山石室秘录序》,见《贞松老人外集补遗·遗稿乙集之四》;罗振玉:《莫高窟石室秘录》,载《东方杂志》,第6卷第11期(1909年12月)。)。此事在京师学术界引起小小轰动,“索观者络绎不绝”。王仁俊“赍油素,握铅椠,怀饼就钞者四日,复读其归国报告书一册,乃择要甄录,凡关系历史地理宗教文学者,详加考订……其书卷雕本之已寄法国者,伯君许邮印本”,后辑成《敦煌石室真迹录》七辑。(参见王仁俊:《敦煌石室真迹录·自序》,国粹堂,1909年石印。)蒋黻亦怀椠就抄者二日,成《沙洲文录》一卷。

9月4日,京师学者在六国饭店设宴招待伯希和,出席者有学部侍郎宝熙、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刘廷琛、经科监督柯劭忞、侍读学士恽毓鼎、学部参事官江瀚、京师大学堂教习王仁俊、国子丞徐坊以及董康、蒋黻、吴寅臣等。罗振玉因病缺席。席间恽毓鼎举杯致辞,“略云:如许遗文失而复得,凡在学界欣慰同深。已而要求余归后择精要之本照出大小一如原式,寄还中国”(沈纮译:《伯希和氏演说》。据罗振玉《莫高窟石室秘录》(载《东方杂志》,第6卷第11期,1909年12月7日):“石室书之在巴黎者,悉拟影照,已荷伯君慨然见许。”)。伯氏再度表示:“今卷子虽为法国政府所得有,然学问应为天地公器,其希望摄影謄写者,自可照办。”

京师乃人文重地,上述诸人,除学部等有关机构的官僚外,多为经史小学名家,尤其是罗振玉与王国维,可谓中国学术由传统而现代承上启下的担纲者。罗氏不仅在刊刻各种新出史料方面“有功学术最大”,也是清代三百年小学的结束成就之人。(参见王国维:《殷虚书契考释后序》、《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序》,见《观堂集林》卷23,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殷虚书契考释》一书,颇有疑为王国维代笔者。1951年陈梦家觅得罗书原稿,澄清真相。后又辗转为于省吾所见,亦力证传闻之非。)通过伯氏,他们不仅获悉敦煌秘籍的存佚消息,开始设法收集和保存有关文献,发轫了中国的敦煌学研究,预此国际化学术领域之胜流,而且得以直接与西方主流汉学家接触,相互砥砺。据说中国学者还“组织一会,筹集巨资,以供照印之费”。此后两国学术界的交流,竟长期赖此被劫宝物为媒介。(参见[日]神田喜一郎:《敦煌学五十年》,见《神田喜一郎全集》,第9卷,256~258页;[日]梅村坦:《敦煌探险·研究史》,155~156页。)

伯希和归国后,履行承诺,代为影照石室遗书,开始进展顺利,很快便致函罗振玉,告以“已代照千纸,亦于三月内当可寄到”(罗振玉来函,见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下,100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后因“写真师身故,致寄出迟滞”(罗振玉来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30):匋斋(端方)存牍》,164页。编者系是函于宣统元年冬,似以翌春为妥。)。因先此交涉缘由,中方介入者,主要有罗振玉、董康、蒋黻、端方、缪荃孙等。由罗、蒋校录的《敦煌石室遗书》,由董康排印;罗振玉所得伯氏来函,则通过董康转达端方或吴昌绶、缪荃孙等。(《匋斋存牍》录罗振玉函:“昨伯希和有信来……其来函已交授经,托陈仁先兄译呈,想日内当奉上也。”《艺风堂友朋书札》下所录吴昌绶第121函:“伯希和照片四百八叶,已来一分,尚有一分可寄阅。叔蕴守定版权,盟约甚苦。”第124函:“授经来函,云法人伯希和又寄影片四百八叶,中多佚籍,拟传印十分,每分百二十元,比在中国价廉一半,绶已允其附股二分。”(911、913页)吴函所指,当为伯氏所寄首批照片,即1911年王国维所说“去岁伯君邮寄敦煌古籍景本数百枚”(《观堂集林》卷21,3页)。其目录存于京师大学堂(《汪康年师友书札》三,3174页),据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罗振玉拟印伯希和所得之敦煌遗书,伯谓须照印费三千余元。经端方介绍,罗托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影印。张允之,并收罗预付影印费二千元。(91页)《永丰乡人行年录》1913年秋条则谓:“往与伯氏约写影,端忠敏慨允出资。后忠敏废罢,乡人乃与沪上某估构合,偿忠敏金,由估任剞劂,乡人任考订。数年,估不践约。至是乃由乡人节啬衣食,独力任之。”另参《艺风堂友朋书札》下,第998、1000页罗振玉来函第2、4。)后来伯希和与罗振玉、王国维、董康等人长期保持通信联系,彼此切磋学问,交流信息。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的性格

    中国文化的性格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解读中国文化的一部新作,是一部梳理传统文化的读书笔记与思考心得。包括了对中国历史、文学、文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既有以时间为线索的宏观历史考察,也有对文艺作品的微观解剖,力图从中整理出一条关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气质总结性的内容线索。作者站在当下社会现实的立场,对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再思考,角度新颖、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正是通过文化研究,学院知识分子的智识活动溢出了大学校园之外,也溢出了传统的经典命题之外。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阶级、性别、身份、传媒、大众文化等范围广泛的社会文本,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这就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精英主义乃至文学主义的要旨相冲突,因而带有左翼色彩。本书收集的论文刻写了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最重要痕迹,堪称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文献。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热门推荐
  • 契约新娘

    契约新娘

    赵宝贝相亲失败,却莫名其妙跟路过的陌生人结了婚,一跃成为豪门富太太。但是她怎么看这块从天而降的大馅饼,都怎么觉得这里面有一股“阴谋”的味道……对此,“大馅饼”的“烹饪者”白策翼抖了抖手里的锅碗瓢盆,微微一笑:“宝贝,吃饭了。”——俗话说,抓住一个人就要先抓住TA的胃。而这就是一个总裁大人抓住迷糊娇妻的胃,最终将她拆吃入腹的美好爱情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男神每天都很傲娇

    男神每天都很傲娇

    顾又枝已经等了几小时了。她坐在位置上,端起的茶杯已经发凉,然而,敲打着键盘的叶兴然像是没有留意她这样一个人在办室里等公他似的,视线依旧落在电脑屏幕上。
  • 神医凰后

    神医凰后

    阳翟城内,伏家四小姐上门认亲被拒后,一气之下,一头撞在了郭家的大门上血溅当场……当死了的女孩子再次睁开眼时,命运的齿轮就此缓缓开启。女儿泪红颜乱江山唳,任谁多情唯有空余恨。兜兜转转两世姻缘,最后陪在她身边的,到底是三国第一名士,还是两朝之君王?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一改过去各版本形式,将曾国藩生平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巅峰、余晖残照四部分。在讲解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以这种简介的形式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
  • 谋阙

    谋阙

    谋士与杀手疯狂生长的乱世,有人御狂局、有人执狂子,笼络杀手、捭阖朝堂。乱世,乱出谋士杀手的盛世。且看来自西渚千岛,历经逃杀来到大雍的古扬,如何步步执刀、谋猎宫阙!“如果不能回去,怎对得起当年鲜衣怒马!”
  • 西南崛起

    西南崛起

    靖康之难前夕,一对小儿女携手穿越到神州西南的大理国,开始探索一条拯救中原的新路子……
  • 空间之黛玉嫁到

    空间之黛玉嫁到

    前世,她寄人篱下,面对一群无良的亲戚,面对那如狼似虎的舅母,她无奈之下亲手了结自己的性命。今生,她依然是那个清贵的大小姐,但是,到底有些地方不一样了。有绛珠幻境又有修仙功法在手的她不愿,也不允许自家再走上前世的路。她是重生的黛玉,面对疼自己如珠如宝的亲人,她就不信,自己不能力挽狂澜。贾府家大业大,以势压人,王夫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不怕!她林黛玉不欠你们的!前世的债,今生来还!前世的情,今生了断!
  • 我成了无敌校长

    我成了无敌校长

    王靖看着台下的许多师生,陷入了沉默。我,王靖,成为了一所武大的校长,并且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有同学表示不服?罚!女神导师找我加工资?拒绝!嗯?隔壁武大又飘了?盘他!……随着一个个大佬从这所武大走出,轰动世界!当大家都想了解这所传奇武大的校长时,他就在隔壁,他姓王……
  • 我在西厂当厂花

    我在西厂当厂花

    若说这皇城出了名的欢喜冤家恐怕少不了陆姒与于冕一份。陆姒有着西厂作为后盾,又是皇上钦点的督办,虽无官职在身,但京内外官员免不了相让,可凡事总有例外,平素温润的于大人偏偏要顶着风头与其相对,只要一见面就必然是鸡飞狗跳,吵得不可开交。时间长了,众人也都渐渐发现了,这二人与其说是针锋相对,倒不如说是打情骂俏,时不时给他们这些老年人撒把暗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