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400000005

第5章 百家争鸣(1)

春秋战国是政治变革和军事争霸的时代,也是思想文化的多元竞争时代。所谓"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各诸侯国国君为在激烈的吞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以礼贤下士相标榜,竞相招揽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适时选择相应学说来作为富国强兵之道。

新兴的阶层---"士"则纷纷开门立派,著书立说,互相辩难,奔走于诸侯之间,游思于天人之际,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的参与争鸣的各个学派,一般总称之为"诸子百家",其中主要的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还有农家、纵横家、杂家、兵家等。

一、老子、庄子和道家

道家在春秋时期为老子所开创,在战国时期由庄子发扬光大。这一学派以"道"为万物之宗,为天地之始,"道"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故而称为"道家"。

老子老子(约前600-约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史上有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因而其生年应较孔子稍早,为同一时代人。老子作过周王室的守藏史,守藏史是管理图书的官职,因而老子对于各种典章制度十分熟悉。老子晚年在陈国居住,后曾出关赴秦国讲学。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在战国初年由环渊整理而成,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曾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两种写本,与世传《道德经》编次稍有不同。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概念。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将"道"视为世界的本原,世间万物都是从"道"派生而出。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万物之宗。

老子还以"有"和"无"来解释"道"的形态,"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所说的"无"就是指"道"。可见,老子所言之"道"显然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处于虚无混沌状态的精神,这种精神充斥天地之间,决定了天地万物的生存变化。

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有矛盾的对立的两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表面看来相互矛盾的两面实际上是相辅相依、互不分离的。同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立的两面总是在相互转化。老子的《道德经》中其实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在老子的哲学中,天地有"道",人间亦有"道",老子尊崇"天道"而贬抑"人道"。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不争、不言、不骄,没有控物之心,与自然宇宙一体,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故而"人道"应效法"天道"。

与"道"的思想相适应,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遵"道"而行,顺其自然,天下就会大治。这实际上是将他主张的"天道"的自然特征运用于人类社会,使施政者具备不自以为是、能够体谅民心的品格。"无为"主要是指清除独断的意志和专断的行为,并非什么事情都不做。

老子理想的社会是"至治之极"的小国寡民的世界,他在《道德经》中描绘了这一美好图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遍地狼烟的春秋战国社会却与老子的理想背道而驰,老子的理想其实反映了普通民众对安定生活的一种向往。

庄子老子的思想在战国时期为庄子(约前369-前286)所继承。庄子,名周,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对老子所提出的"道"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道"是超感觉的,"无为无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道"既生万物,也"自本自根",意思是说道既是万物本源,也是自身的本源。那么,怎样才能得"道"呢?庄子主张人通过修养可以得"道",可以悟"道",一旦得"道"就与之同体,我就是"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样,人生的苦恼、烦闷、祸福乃至生死均可解脱。可见,庄子所言的"道"与老子是有区别的,庄子给出了个人得道的途径,他所说的"道"具有更强的主观性。

在《庄子·逍遥游》中,他畅想自己如高飞的大鹏鸟一样,能够脱离现实生活中的苦痛,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庄子在认识论上也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色彩。他认为对立事物的双方没有什么绝对界限,贵贱、大小、是非、美丑都不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认识者观察事物的主观体会决定的。

《庄子·齐物论》中记载一个故事说: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回到现实中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超越利害、仁义之辨,则无往而不快乐。这则故事写得空灵缥缈,充分体现了道家那种师法自然、物我两忘的心理状态,故常为后世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一般合称为"老庄"。在竞争激烈的战国时代,老庄的思想过于消极,也没有用武之地,但是其学说中尊重天道和自然的思想却对后世影响很大。东汉末年,道教创立以后,仍尊老子为创始人,奉《道德经》为圣典。不过,道教是宗教派别,是以老子的"道"为最高信仰、以长生不老为终极追求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道教思想融汇了先秦时期的祖先崇拜、鬼神信仰、道家哲学和神仙方术等多种元素,与道家学说有很大不同。

老子的思想在西方也得到广泛传播,《老子》一书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今天,人类中心主义已经给自身造成了太多的伤害,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或许可以为人类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一些启示。

二、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

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西汉至晚清,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被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中国人的重要思想传统,影响深远。这里所说的儒学,是指儒家学派的思想,在春秋末期由孔子所创立,在战国时期由孟子、荀子等加以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显学之一,尚未取得独尊的地位。

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先祖原为宋国贵族,后逃难至鲁国,成为鲁国人。孔子幼年丧父,曾任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看管牛羊的"乘田"。中年以后,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掌管刑狱、纠察事务。从57岁起,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68岁回到故乡鲁国,致力于教育。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为《论语》,《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是"礼"和"仁"。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他所说的"礼",是周礼。孔子很早就专门研习周礼,并以知古礼而知名。孔子非孔子像常维护周朝礼制及由此确定的君臣之序,主张"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对于诸侯、大夫及权臣的僭越、专权非常反感。

鲁国的权臣季氏曾经"八佾舞于庭",孔子知道了,认为是大夫僭用了天子的舞乐,是严重的越礼行为,他深恶痛绝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又如季氏打算在鲁国推行按田亩征税的政策,这在中国历史上叫"初税亩",被认为是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开始,孔子认为这违背了"周公之典",表示强烈反对。并暗中示意他的弟子冉有加以阻挠,但季氏不顾孔子的反对,在公元前484年开始"履亩而税"。孔子得知后,非常气愤,斥责帮助季氏的冉有"非吾徒也"。面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局势,孔子认为单纯依靠政治手段是不行的,在"政"、"刑"之外,还须借助于"德"和"礼"。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行政和刑罚的手段虽然可以防止人民犯罪,但其认识并没有提高;如果用道德和礼教引导人民,人民就会自觉认识到对错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乐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也是提升内心认识和个人修养的方法。"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仁"字从人从二,从字面上讲是指人与人之间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孔子把"仁"从人性与人际关系的立意上引申到了兼善天下这一层次,强调要把内在的精神修养扩展出来,为他人、为天下作贡献。

孔子的弟子樊迟向他请教"仁"的含义,孔子答以"爱人",就是说对别人要爱。他解释说,仁者,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须推己及人,互相尊重。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张也向孔子请教"仁",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他所说的"五者"是指"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品性。可见,在人性的层面上,仁是很高的道德标准。

孔子还将"仁"推广到治世之策上来,主张统治者要爱民,"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都是说主政者要爱护民众,广施德政。在与学生子张的一次讨论中,孔子进一步将仁政的具体方针概括为"尊五美、屏四恶",意思也是要推行仁政,教化民众。因此,"仁"应该是孔子最基本的治国主张。

孔子对自己的仁学抱有极坚强的信念,矢志不渝。他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还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追求"仁",即使献出生命也毫不犹豫。

在孔子的思想中,"礼"与"仁"是密不可分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没有"仁",礼乐只是虚有其表。"文之以礼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也就是说,仁以礼成,如果能够恢复礼制,整个天下就能够归心了。

孔子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开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孔子一生讲学授徒,据记载"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启发学生,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他主张学习要"多闻阙疑",要多听多看,敢于怀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对不懂装懂;孔子教导学生要虚心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教学需要,他以毕生精力整理了《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等文献。因《乐经》失传,故称其余五部书为"五经",这些都是儒家的基本经典。

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儒家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他认识到"民"在社会上的重要地位,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他提倡"王道"政治,认为"以德行仁者王","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国君只有行仁政、施王道,才能使天下归心。

孟子如孔子一样,也曾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实践的机会。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德",即仁、义、礼、智,"仁"是四德之首。孟子提出,个人必须靠修养,才能培养出浩然之气,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统治者如能"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体会老百姓的痛苦,就能以德服天下。

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又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著名思想家。尝游学于齐,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约公元前264年,荀子西游入秦,以为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又曾赴赵国,被拜为上卿。继受春申君之邀赴楚国,复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著书终老其地。著述收入《荀子》一书。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对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均为其入室弟子。《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同类推荐
  • 杞忧

    杞忧

    神门走迹,横行无边高歌亢曲,月下海烟这书慢热,但书中有诗有酒 就像好诗跟好酒,不会辣眼睛呛喉咙
  • 大宋情

    大宋情

    将近320年的大宋政权,必定会在泱泱华夏前面历史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现代人安奇穿越到宋朝,又会发生怎样的趣事呢?
  • 世界历史博览3

    世界历史博览3

    当人类生活在洞穴,隐藏于悬崖的时候;当人类唯一的工具是石头的时候;当每个人不得不为自己的食物而进行打猎的时候;当人类的衣服是以动物的皮做成的时候。那时没有城市,没有大型的建筑,没有现代生活中的安逸,从史前史到现代世界的跨时空旅程,世界历史的发展是曲折而神奇的,为了使青少年朋友更好地了解世界历史,我们编著了这套《世界历史博览》。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 小狗也要叫

    小狗也要叫

    本书是畅销书《辛亥:摇晃的中国》的作者张鸣最新之作,延续其一贯针砭时弊的写作风格,精准剖析当下中国!作者化繁为简,以老辣笔法,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摈弃枯燥的学术词汇,用生动的案例把专业的内容讲得深入浅出,是一本老百姓看得懂的时政书!
热门推荐
  • 怪物·美人谱

    怪物·美人谱

    “所以,你认为你姐姐不是自杀,而是他杀?”乔年将少年的话记录下来,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的线索可以证实他的话。乔年合上笔记本,给少年倒了一杯热水,“你放心,既然我们接了你的委托,就一定帮你查出真相,不管凶手是谁。”这个俊秀的少年叫关小枫,他的姐姐是影后关敏敏。虽然乔年不怎么关注娱乐圈,但是也知道影后关敏敏自杀的新闻。当时看到新闻,乔年还对简宁感慨,娱乐圈的压力是不是太大,怎么连影后都自杀了。谁也不会想到,仅隔了两天,关小枫就来到了“万能事务所”。——哦,简宁是事务所的挂名老板,兼吉祥物。
  • 遇见她在枫林

    遇见她在枫林

    她喜欢从任意的一个地铁站走出来,后滩公园,一缕微黄的秀发挡住了洁白的脸蛋,末尾的发丝随风轻轻漂浮摆动,黄浦江的风吹打着岸边,路灯照亮充满艺术气息的汾阳路,我牵着她走进音乐学院的大门。
  • 员工忠诚教育

    员工忠诚教育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我在修真做幕后

    我在修真做幕后

    修真界风起云涌,总有人躲在幕后。林剑,本是天骄之子为何沦为废物!请看《我在修真做幕后》×请看《林剑装逼记》√
  • 超神卷轴

    超神卷轴

    前世碌碌无为,转世重生,夺取了一个时代主角的机缘,今生我是天地主角,武道一途,我为宗师,炼丹一道,我是老祖,你说要和我比试炼器?不好意思,匠神是我不成器的出世弟子.....
  • No Thoroughfare

    No Thoroughfa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灯全书

    五灯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如果还能在一起

    如果还能在一起

    “富二代”顾小曼有一个最好的“穷二代”姐妹,叫凌月。两人相知相伴,大学毕业后开始四处找找工作,一直苦于无果。亲情、友情、爱情,金钱、物质、情感——当代人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一个“富二代”,一个“穷二代”,不同的出身,不同的选择,演绎了不同的人生……
  • 云花谷

    云花谷

    与其拜神佛,不如寻云花,渺渺众生,魂无归处。
  • 从经济中心城市到全球城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经济中心城市到全球城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经济中心城市到全球城市,上海经历的演变过程。本书结合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布局,分析了上海全球城市演进的历史背景,从战略层面探讨了上海全球城市演进中国家战略、区域战略、上海战略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