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300000016

第16章 佛教的人生价值论(5)

八戒。佛教学者考虑到,一般在家信徒由于被俗务所缠,难以每天坚持五戒,为此又规定每个月有六天斋日,在家信徒在此六天内要远离一切声色尘嚣,遵守五戒,此外还要遵守三戒,合为八戒。增加的三戒是:(1)不作任何赏心悦目的娱乐活动和不刻意装扮自己,也就是不观听歌舞音乐,不看戏剧,也不着花香,不敷擦油膏,不修饰、美化自己;(2)不坐不睡高广华丽的大床;(3)不食非时食,也就是正午过后不得再吃饭。三戒中一、二是戒,三是斋。连同前五戒,又合称为“八戒斋”或“八关斋戒”。八戒的要求比五戒更加严格,但它不像单是实行五戒那样需要终身受持,而是临时奉行,如一个月中奉行六天或几天,一天也行,可以灵活实行。受戒期间,过一种近似出家僧人的宗教生活。

十戒。指7岁以上20岁以下的出家男子(称为“沙弥”)和出家女子(称“沙弥尼”)奉行的十条戒规。其中一、二、四、五各戒的规定和五戒中相应戒条的内容完全相同,第三戒为不淫,即不能乱搞男女关系乃至娶嫁结婚。后五戒是将八戒中第六戒分为不涂饰香和不观听歌舞两戒,其他不坐高广大床和不食非时食两戒完全一样,再增加不蓄金银财宝一戒,合为十戒。

具足戒。也称“大戒”。指出家僧尼奉行的戒条。戒条数目说法不一,通常依《四分律》所说,比丘戒250条,比丘尼戒348条,通常说为500条戒。戒律的内容对犯重戒、轻戒,以及应当如何防止过失,都作了非常详尽的规定。沙弥和沙弥尼因未年满20岁,难以忍受和坚持,不能授具足戒。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名具足戒。出家人只有依戒法规定受持具足戒,才能取得正式僧尼的资格。

二十犍度。作持戒的重要内容。“犍度”是“聚”的意思,即按类编集的戒条,主要是关于僧团的修法仪式和僧尼生活的礼仪制度的规定。《四分律》列为二十类,称“二十犍度”。

即:(1)受戒犍度——受具足戒法;(2)说戒犍度——僧尼每月说戒忏悔;(3)安居犍度——在印度雨季(约5月至8月)里,僧尼禁止外出,谓外出易伤害草木小虫,应在寺内坐禅修学,在中国每年4月16日至7月15日为安居期,僧人安住一起修习禅定;(4)自恣犍度——安居结束时众僧互相揭发他人的过错罪恶,并进行自我反省;(5)皮革犍度——对于应用由动物的皮革制成的器具的规定;(6)衣犍度——衣着的规定;(7)药犍度——因病用药的规定;(8)迦那衣犍度——安居后受在家居士赠功德衣的规定;(9)拘睒弥犍度——对于比丘之间的争斗,应如法制止;(10)瞻波犍度——评论不正确的做法;(11)呵责犍度——说七种惩罚的方法;(12)人犍度——行忏悔法人数;(13)覆藏犍度——治罚隐瞒犯罪的事;(14)遮犍度——禁止罪人进入僧侣行列里来;(15)破僧犍度——说佛陀弟子提婆达多背离僧团的事;(16)灭诤犍度——灭七种争论;(17)比丘尼犍度——对于比丘尼行事的规定;(18)法犍度——对于比丘的种种行为仪则的规定;(19)房舍犍度——关于僧房卧具的规定;(20)杂犍度——其他种种有关杂事的规定。这都是关于修行善事的重要规定,其中包括衣、食、住、行、自我反省、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等一系列准则。

大乘戒在小乘戒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小乘佛教重在解脱生死,推究生死的根源是贪欲,因此以断除个人的贪欲为戒规的基本内容。后来大乘佛教强调图谋一己私利而妨碍、侵害、毁坏他人,即自私的贪心是一切恶行的根源,戒律必须以根断私心、贪心为根本,并且相应地提出“摄众生戒”,也称“饶益有情戒”,以教化济度众生。大乘戒重要的是“十重戒”(“十重禁戒”)和“四十八轻戒”。十重戒有:(1)杀戒;(2)盗戒;(3)淫戒;(4)妄语戒;(5)酤酒(卖酒)戒;(6)说四众(比丘、比丘尼和男女居士)过戒;(7)自赞毁他戒;(8)悭惜加毁戒,即吝啬施财施法,并加以诽谤诋毁的戒;(9)瞋心不受悔戒,即仇恨与损害他人和不受对方忏悔的戒;(10)谤三宝(佛、法、僧)戒。十重戒中,自赞毁他戒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新增加的后六种戒的中心,其他几条戒都是这一条戒的展开。大乘佛教还强调这条戒要一直贯穿到智慧上去,注意心灵结构的完善。违犯十重戒的构成破门罪,要被开除并驱逐出僧团,所以是重戒。与此相对的四十八轻戒,是对轻罪的禁戒,其内容包括不敬师友戒、饮酒戒、食肉戒等。

犯此种戒的均按戒律规定进行忏悔,不受开除的处分。大乘戒将饮酒作为轻戒,表明对佛教信徒的物质生活的约束放宽了,处置也比较灵活了。

佛教的戒学是通过对信徒的思想、言论和行为的约束,以形成合乎佛教要求的思维定势、言说定势和行为定势,进而形成合乎佛教善恶道德标准的心理定势,塑造独特的理想人格和超俗形象。

2.定学定学就是禅定。“定”,是梵文意译,音译为“三昧”、“三摩地”。是指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即调炼心意的功夫。定学是古印度各种宗教和绝大多数学派所共同提倡的学说,是一种如何超越现象世界和获得某种绝对的神秘心理状态与思想状态的方法。它被看作是一种获得最高智慧的修行方法,体现了古印度各种流派的普遍特征。其中著名的是瑜伽行派。瑜伽原意是结合、相应,是指一种修行方式。瑜伽行派提倡调息、静坐的修行方法,以达到灵肉的统一,获得解脱。释迦牟尼学习过瑜伽,也取得成效,但认为瑜伽只能使今世获得解脱,不能逃出生死网。为了追求超越生死的目标,他继承瑜伽的修行方法,提倡定学,并把它与戒学、慧学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禅定作为获得解脱的方法之一。

佛教宣传定有两种:一是“生定”,即人们与生俱有的一种精神功能,是与心相应而起的、专注于所对的境的状态;二是“修定”,是为获得佛教的智慧、神通、功德、果报而勤行修习的功夫。定学就是指修定而言。“禅”和定有区别,是静虑的意思,谓心注一境,正审思虑,即在静定中思虑。但中国佛教学者通常把禅和定合称,包含了更广泛的含义。中国禅宗还以“禅”命宗,特别重视“明心见性”,不再限于静坐凝心专注观境的形式,从而进一步改变和扩大了禅定的意义与范围。

佛教历来都十分重视禅定。早期佛教和部派佛教认为,教徒的宗教实践是先“见道”,即先了解明白四谛的道理,然后再“修道”。修道即修行,而修行的主要方法是禅定。后来大乘佛教又进一步把禅定作为证悟般若理论的方法。大小乘佛教都认为禅定是获得确定的认识、作出确定的判断、根治迷惑烦恼、成就各种功德的心理条件和修养方法,都强调在禅定上下功夫。佛教各派关于禅定的说法很多,下面简单地叙述印度小乘和大乘佛教以及中国佛教关于禅定学说的基本内容。

(1)小乘佛教的禅定。

禅定功法要求事先作好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准备,以便排除烦恼、杂念等各种干扰,集中思想,专心致志地在安静的环境和正常的生活中,用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进行不断的修习。调身就是调整身体的姿势,通常是主张结跏趺坐,即双足交叠于左右两股之下而坐,据说这种坐法最安稳,不易疲劳,并能使心不散乱。调息,息即呼吸,调息是将呼吸调柔入细,引短令长,也就是要使呼吸达到无声、不粗、无结滞的状态。调心是调伏妄想、乱想,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克服懈怠和昏沉。禅定是一种手段、方法,是人自觉地引发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佛教认为采用禅定方法,坚持不懈,逐步经历不同的禅定境界,就会使身心净化,人格完善,逐渐进入涅槃境界。

小乘佛教的禅定通常是“四禅”(“四静虑”、“四色界定”)和“四无色定”两类。

“四禅”被认为是对治迷妄、成就功德的四种基本禅定,其内容是:

初禅。思维形式是“寻”(寻求、觉)、“伺”(伺察、观),由寻求伺察而厌离“欲界”(具有食欲和淫欲的众生所居的境界),断伏欲界的烦恼,进而产生喜乐的心情。

二禅。思维形式是“内等净”,因进一步断灭以名言为思虑对象的寻、伺作用,形成内心的信仰和清宁状态,故名“内等净”。对这种禅定的感受,称为“定生喜乐”。

三禅。思维形式是“行舍”(非苦非乐)、正念(正确的记忆)和正知(正确的智慧活动)。因内等净而生大喜乐,因喜乐而产生执著和烦恼。只有舍去二禅所得的喜乐,住于非苦非乐的“行舍”境地,并运用正念、正知,继续努力修习,才能产生“离喜妙乐”,进入三禅而身受无喜之乐。

四禅。思维形式是“舍清净”、“念清净”。三禅所得的乐也还是不安稳、不持久的,如生贪著,也会成为苦患,也应舍弃。舍弃三禅的妙乐,名“舍清净”。唯念修养功德,名“念清净”。由这两种清净而得“不苦不乐”的感受。佛教还宣传在得到第四禅之后,再进修四无色定或其他的定,就十分容易了,所以第四禅是最根本的。

“四禅”通过特定系列的思维形式,引导众生把全部注意力严格地固定在佛教的信仰上,使之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佛教宣传修四禅死后可脱离欲界,升入由天(众生中最高等级)居住的色界四禅天。

“四无色定”。“无色”,没有任何物质性的东西。佛教宣传高于色界四禅天的是“无色界”,也称“无色天”。此天没有任何物质性的东西,住在此处的是无形体的高级生物。此天共分四处,是修习四种无色定者死后所住的境界。具体说是:

空无边处定。思想上排除对一切物质形态的想法,只对“虚空”作无边的思维。修此定者死后生于“空无边处(天)”。

识无边处定。舍去“空无边处”的思维,转到思维“识无边”所达到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以内识为对象,作超越空无边处的观想。修此定者死后生于“识无边处(天)”。

无所有处定。进一步觉悟到,不仅物质和虚空不存在,而且连识也不存在,一切思维的对象都不存在,从而死后得以进入“无所有处(天)”。

非想非非想处定。无所有处定是舍弃一切想法,叫做“非想”。“非想”也是一种“想”,也应当舍弃,叫做“非非想”。所谓“非想非非想处定”,就是要超越无所有处的观想而进入任何观想都不存在的绝对寂静状态。修此定者死后进住“非想非非想处(天)”。

四禅和四无色定合称为“八等至”,小乘佛教和后来的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对此都有繁杂的论述。佛教宣传众生修习这种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与其死后所居的境界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也反映了佛教精神生活、心灵世界的重要特征。

(2)大乘佛教的禅定。

大乘佛教继承小乘佛教的传统,也重视禅定。在禅定的路数上取之于小乘佛教,并没有什么新的创造和发展。但是,小乘佛教的禅定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认为只有静坐才能集中心思,防止散乱,大乘佛教则扩大了禅定的意义,认为禅定不拘于动静,甚至散心也能发挥定力,影响行为。大乘佛教禅定的具体方法不少,其中最重要的是念佛禅和实相禅。

念佛禅。东汉末年来华的译经家支娄迦谶,首先译出菩萨乘禅经《般舟三昧经》和《首楞严三昧经》,“般舟三昧”和“首楞严三昧”是大乘禅法中最有代表性的禅法。“般舟”意即念佛。“首楞严”是健行、健步如飞的意思。“三昧”即定。《般舟三昧经》认为,借助于智慧,专心观想佛的32种相、80种好32种相、80种好:谓佛陀生来容貌神异,不同凡俗,其显著特征有32个,称为32种相,其微细隐秘难见之处有80个,称为80种好,合称“相好”。

32种相,如长指相、正立手摩膝相、金色相、细薄皮相、40齿相、大舌相、真青眼相等。80种好,主要讲佛陀的头、面、鼻、口、眼、耳、手、足等长相奇特。如第1好,指甲狭长薄润,光洁明净,如花色赤铜;第28好,唇色红润光泽,上下相称;第33好,鼻梁修长,不见鼻孔;第80好,手足及胸,皆有吉祥喜旋之相(即字)等。,就可使十方诸佛现立于前。《首楞严三昧经》则宣扬,修持首楞严可为成佛的行动增加力量,易于达到成佛的境界。

实相禅。所谓实相是指事物的本相。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认为实相就是“空”。实相禅就是把禅法和空观联系起来,也就是在禅观中既要看到一切事物的空性,又要看到一切事物的作用,两者不可偏废。这是把禅法作为悟证大乘般若理论的方法。

大乘佛教禅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般若智慧,这种智慧和一般智慧的不同点之一是具有神通力。重视神通力是大乘佛教禅定的特征。所谓神通是指不可思议的自在的作用、功能。大乘佛教认为,修行者在禅定的基础上,长期坚持观想,就能在某一天获得神通。神通通常有五神通、六神通之说。早期佛教讲四神足,有此功夫就具有四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五神通和六神通是在四神通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五神通指:

天眼通:由不同于人世的粗重物质的一种清净妙色构成的眼根,视力特别灵敏,对于六道众生的一切事物,或近或远、或粗或细,没有不能照见的。

天耳通:也是由特殊的清净妙色构成的耳根,能听闻天上、人间、地下的一切声音(语言)。

他心通: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心,察言观色,猜想他人的心思,乃至远距离的思想遥感,从而得知一切他人的心。

宿命通:对于自己过去世的生涯、经历都一清二楚。

如意通(神足通):指身能自在飞行,如鸟飞无碍;能移远令近,不往而至;又能化石为金,变火为水等。

所谓六神通是在五神通以外再加漏尽通,这是指一切烦恼断尽,获得智慧,以至于自在无碍的极高通力。

佛教所讲的神通,不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有些是属于稀见的自然现象,是一种超常(不是超自然)的能力。如现在有人倾向于肯定的皮肤识字、耳朵识字、遥视、思维遥感等特异功能,可能和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如意通有着情况不同的相通之处。一些气功师长期坚持坐禅入定、调息、致静、放松、守意等练功,由此获得的功夫,出现的特异功能,也类似于由禅定得到的神通。如何发挥人体的特异功能,正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但是佛教说的人经过禅定能飞行自在,石壁无碍,能知生前的无限的过去,看来是夸张过分,令人难以置信的。

(3)中国佛教的禅定。

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禅定也在中国流传,并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姚秦时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应弟子僧叡的请求,糅合印度佛教各家的禅法,编译了《禅秘要法经》,倡导五门禅观(详后),强调学佛者要根据具体情况讲究不同对治,采用相应的禅法。贪欲重的修“不净观”,瞋恚重的修“慈悲观”,愚痴重的修“因缘观”,散乱心重的修“数息观”,一般人修“念佛禅”。鸠摩罗什倡导的五门禅,融贯了大小乘禅法,重视禅智双运,影响深远。

隋唐时代天台宗提倡“止观双修”,也称“定慧双修”,作为佛教的修习方法。“止”是止息妄念,专心一境,不分散注意力,也就是禅定的意思;“观”是观照,即智慧的意思。

“止观”就是禅定和智慧的并称。天台宗创始人智认为,止观虽说起来有先后,实际上两者是不能分离的,不是两回事。天台宗还提出,止观并不限于传统的静坐默想,而是要体现于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即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止有观,随时随地做到止观双修。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透过佛法看世界:给寻找答案的人

    透过佛法看世界:给寻找答案的人

    《透过佛法看世界》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导师之一,希阿荣博堪布2014年最新力作,献给寻找答案的人。《透过佛法看世界》包含一百八十个问题,解答你的人生困惑。透过佛法,与更好的自己相遇。由于受到自身视角的限制,我们总是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持续地感受着焦虑痛苦。希阿荣博堪布以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烦恼、迷惘为契入点,从佛法的视角,引领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
热门推荐
  • 西游记百回详注

    西游记百回详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字剑经

    九字剑经

    何谓江湖,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已无多!何谓江湖,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 洪氏集验方

    洪氏集验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陵旧梦魇

    金陵旧梦魇

    国公府以蕴真为首的几个姑娘身于富贵之乡,平时锦衣玉食,却不知国公府背后早潜伏着覆灭的危险。一朝富贵散,今时满堂丧。蕴真被迫与貌似病恹恹的寿王做侧妃,兰士励志科举重新光耀门楣,另外几个境遇各有不同。可谁知这几个人命数原不止于此.....当朝政变,风云跌宕.....且看他们如何把握住自己命脉,是否能重振国公府,甚至更上一层?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怪胎学院之超级大脑

    怪胎学院之超级大脑

    谁能想到,在网络世界纵横无敌,未尝败绩的不败神话“白水”居然是一个平凡城市一所平凡高中的一名“平凡”学生;在因缘巧合之下,程皓泉因为发达的大脑被录取进了一所全是“怪胎”的大学之中,且看他如何步步为营,击败各路强敌,成为未尝败绩的“怪胎”神话。
  • 她身边的守望者

    她身边的守望者

    在友好相处的银河系里,她曾经是闻名遐迩的女皇陛下,如今她结婚怀孕早已淡出世人的眼球,人间总是传闻她勇敢果断,和蔼可亲,与现在的皇帝伉俪情深,可谓是爱情和事业的大赢家,可是只有陪过她的人才明白,她这一生总是在不断的失去,不断的失去...
  • 浮梦典当铺

    浮梦典当铺

    三千繁华,浮生若梦。产生于天地,游荡于时空——浮梦典当铺浮梦典当铺内,一切皆可典当。〔梦蝶篇〕“我想回到人间……把我经历的一切……还给他!”“可以,以你半数残魂来典当,你可愿?”“我愿意。我梦蝶在此起誓,以一半残魂与浮梦典当铺,典当回返人间的机会,永不反悔!”“好,交易达成,愿你得偿所愿,去吧。”———————————————————————————————————————〔云琛篇〕“您好,我想交易一份情感。”“嗯,你想怎么交易?”“我想……让楚衡渊真正爱上安冉。”“可以,就以你对安冉的记忆和感情来典当吧,你可愿?”“我……愿意。我易云琛在此起誓,以我对安冉的全部记忆和感情与浮梦典当铺,典当安冉和楚衡渊的爱情,永不反悔!”“呐,交易达成,如你所愿,回去吧。”…………(无数的故事随着浮梦典当铺的交易展开,有甜有虐,有哭有笑)作者正在孕育故事中……
  • 夜绕晨曦

    夜绕晨曦

    她,被杀手界誉为死神,被医毒界誉为阎神,是唯一一个拥有双神之名的王牌特工。却不想,组织背叛,坠崖身亡。当她再一次睁眼时,银眸之中,锋芒乍现!欺我?我让你跪在地上喊阎爷;算计我?我让你穷到衣服都穿不起!各类大神齐上线,她一个打十个!逆天血脉,绝世医毒,她一步一步的在这片异世大陆,闯荡天下。可……这个极品美男是哪里来的?还动不动勾引她?不知道她对于美色,最没有抵抗力吗?快要把持不住啦!(本文多甜少虐,大部分绝对的高甜文!不喜勿喷,作者名为曾用名,不必多想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