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300000012

第12章 佛教的人生价值论(1)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学说,主要内容包括四圣谛说、十二因缘说、业力说、无常说与无我说等。这些学说是相互交织、密切联系着的,其大纲是四圣谛说和三法印说,核心是阐发佛教的人生观。所谓佛教的人生观,是释迦牟尼对人生现象和真相的总看法,它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作出判断——一切皆苦,并揭示产生痛苦的原因;二是指出人生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和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与方法,实质上就是强调去恶从善、由染转净的宗教道德价值判断。后来的佛教学者对早期佛教的学说虽有很大的发展,但基本观点一直是被恪守的。下面,我们着重以四圣谛说和三法印说为纲,结合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对这些问题的发展,概括地叙述佛教的人生价值论——人生哲学。

§§§第一节四圣谛说四圣谛,也称四真谛,简称为四谛,即前面已提到的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种所谓神圣的“真理”,也就是关于生死和涅槃的因果的理论。苦、集两谛分别阐明人生的逼迫性和招感性,共同说明人生的缘起道理。也就是说,苦是迷的结果,集是迷的原因,苦、集两谛是为生死流转的因果。其具体内容主要是十二因缘说。灭、道两谛分别阐明人生的可证性和可修性,即人生理想境界和实现理想境界的途径,共同说明人生的解脱理论。也就是说,灭是悟的结果,道是悟的原因,灭、道两谛是为涅槃还灭的因果。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就是四圣谛的内容,下面分别加以具体的论述。

一、苦谛苦谛的意思是讲,包括人在内的众生的生命就是苦,生存包含着烦恼、不安、困惑、痛苦。

苦的含义,主要不是专指感情上的痛苦,而是泛指精神的逼迫性,即心理意识上的逼迫恼忧的意思。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变迁不息的、无常的,广宇悠宙,不外苦集之场。由于众生不能自我主宰,为无常患累所逼,不能自主,因此没有安乐性,只有痛苦性。生命的无常,是生命的痛苦的根本原因和基本标志。佛教通常讲的苦,有二苦、三苦、四苦、五苦、八苦乃至一百一十种苦等无量诸苦。所谓二苦,是指内苦和外苦。内苦又包括两个方面,即身体生理病痛和感情、意志、思想等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外苦则指来自外界的各种灾难祸殃。

所谓三苦,一是苦苦,谓遭受到苦事而感觉痛苦,如受饥渴寒热等逼迫而产生的苦。二是坏苦,乐也是苦,乐事会变迁,如众生由富贵变为贫贱,犹如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一样,变坏带来了痛苦。三是行苦,“行”是迁流的意思,众生由于事物迁流无常不能久留而引起的痛苦。四苦是指生、老、病、死。五苦是将生、老、病、死合为一苦,再增列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和五取蕴苦而成。八苦则是将五苦中的生、老、病、死重新分为四苦,再加五苦中后四苦而成。八苦是最常见的说法,其具体内容为:

生苦:人的出生,经十月住胎,如关在黑暗的地狱里面,母亲喝热汤,胎儿就要备受煮烧。人出生时,冷风触身,犹如刀刮。住胎出胎,都受逼迫。形成人身出生之后也是苦,老、病、死等众苦接踵而至。

老苦:人至老耄,头白齿落,肌肉松弛,五官失灵,神智昏暗,生命日促,渐趋死亡,非常痛苦。

病苦:一是身病,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四大”不调,众病交攻,十分痛苦;一是心病,内心忧愁悲切,十分苦恼。

死苦:一是生命无常,命终寿尽而死;一是因意外事故或遭遇灾难而死。死亡是一种莫大的痛苦。

怨憎会苦:人们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都有所不爱,对于怨仇憎恶的人或事,本求远离,但是,冤家路窄,仇人相遇,互相怨恨的人往往会聚集在一起,憎恨的事偏偏要纷至沓来,不得不联结在一起,这都形成了烦恼、痛苦。

爱别离苦:人们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都有所喜爱,但是偏要分离,难以相爱。如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情爱浃洽,欢乐相处,后来终不免是父子东西,兄弟南北,骨肉分离,甚至祸起非常,造成生离死别的莫大痛苦。对于喜爱的事物,也难免离别,产生悲伤。

求不得苦:人们的要求、欲望、喜爱,往往得不到满足,求之而不能得,甚至所求愈奢,愈不能得到,痛苦也愈大。人们也不能完成自己的愿望,甚至愿望愈大,愈容易落空,也愈悲痛。

五取蕴苦:也称“五蕴盛苦”、“五盛蕴苦”。这被认为是一切痛苦的汇合点,即所有痛苦都归纳到五蕴的苦。“蕴”,也作“阴”,聚积的意思,即同类相聚。内容复杂、性质相同的合为一类,称为“蕴”。“五蕴”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共五类:“色”,物质,指人的肉体;“受”,指感官生起的苦、乐、喜、忧等感情、感觉(名曰“情”);“想”,是指理性活动、概念作用(名曰“智”);“行”,专指意志活动(名曰“意”);“识”,统一前几种活动的意识。

五蕴与“取”(指一种固执的欲望、执著贪爱)联结在一起就产生种种贪欲,称为“五取蕴”。这里,“取”即执著是关键。有了五取蕴就会产生苦,生、老、病、死、憎会、爱离、所求不得七苦,人的身心盛贮众苦,称为“五蕴盛苦”。佛教宣扬求不得苦是前六种痛苦的总原因,而求不得之所以成为苦,又是由于五取蕴。五取蕴是因中之因。在八苦中,五取蕴苦既是其他苦的根源,又是一切苦的聚集。中国僧人更是附会说,人的面容就是“苦”字形:眼眉是草字头,两眼和鼻子合成十字,嘴就是口字。

八苦分为两大类,前四苦是自然生理现象,是个人身心的苦,也就是说,人生的过程就是连续不断产生痛苦的过程。第五苦至第七苦,即和憎恨的事物联结在一起的厌烦、和所喜爱的事物离别的悲伤、不能满足所求的痛苦,是着重就社会现象、社会生活、人与人的关系讲的,是人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苦。求不得苦也包含了自然现象、自然环境带来的苦。佛教把前面七种苦最后归结为五取蕴苦,是为了说明,五蕴就是苦,执著、贪欲就是苦,人的生命就是苦,生存就是苦。

佛教还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把人生的苦加以扩大化、绝对化,宣传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皆苦,人生所处的广大世界也是苦,“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人间世界是火宅,是无边苦海。芸芸众生,囚陷于熊熊火宅之中,备受煎熬;沉沦在茫茫苦海之中,受尽苦难。

苦谛是四谛中最关键的一谛,是佛教人生观的理论基点。佛教以对现实人生痛苦的感受、认识和思考为基点,也正是由于佛教创立者把人生涂抹为苦难的历程,视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从而奠定了超脱世俗的思想立场。

佛教把人生看为痛苦的过程,宣扬一切皆苦、苦海无边的观念,是古印度人深受社会、自然和个体身心的压迫或约束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古印度东北地区的奴隶社会乃是一座人间地狱。正是由于奴隶主的庸俗贪欲、粗暴情欲、卑下物欲,由于种姓制度所造成的严重不平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限的苦难。同时印度地处热带,气候炎热,被称为“炎土”,旱季干旱成灾,雨季大雨成灾,人民生活艰难,医学水平又低,人们的健康没有保障,死亡率高。苦谛学说的实质,主要是社会奴隶制和自然地理环境所造成的痛苦的一种曲折反映,是人民在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压迫下的悲痛呻吟。

这里也应当着重指出的是,苦是人类一种带普遍性的主观感受,苦谛正是人类心理上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的矛盾的反映。人类心灵存在着深潜的生存意欲、生命意识。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企求生活幸福、生命延长,是人类心灵深处最强烈的愿望,但是,人不可能万寿无疆,人生的衰老、疾病和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弱点和局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人生在宇宙中如流星一现,转瞬即逝,这种生命的局限性是人的最终局限性,由此也标志人在一切方面都有其局限性。死亡既然是人的一切局限性的归结,也就成为人生的最严峻、尖锐的问题,成为人类心灵深处最根本的忧患。生命的逼迫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是人类最深刻的一种痛苦。“生老病死”四苦说,反映了人类对于幸福、自由、永恒、无限的渴望、追求,以及对痛苦、死亡、短暂、有限的悲唱、哀叹,这也是人类在无限的宇宙和永恒的历史长河面前,对人的短暂、渺小的省悟、怅惘。

人类心灵存在选择意识、情感需要,人总是贪恋所爱、舍弃所憎。佛教突出宣扬“爱别离苦”和“怨憎会苦”,正是意识到人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人际关系之中,有怨有爱,有怨会爱离之苦。这种主体情感的分裂、冲突,确是人生的重大痛苦,也是人类心灵世界的永恒主题之一。在社会关系中感情失去平衡,是人生的莫大痛苦,也是人们追求虚幻的来世幸福、彼岸天堂的导因之一。

人与动物不同,人有比动物更完善的感受能力,人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人是以心理、感情、思维、实践等文化媒介来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以补偿自身的缺陷、满足自我的需要的,这样人的需要就不仅包括生理需要,而且包括不同层次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的需要,并形成经常变化的复杂结构。同时人的心理等文化媒介,在流动不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既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手段,也是需要不断改造的客观对象,这就会导致人的各种需要的不协调,难以把握自身,并陷入自身的分裂、异化,没有依归感。此外,人类的生理、情感、意志、理想的追求,往往受到客观的限制,客观不能完全为主观所左右,人又有自身的局限,即使求得幸福、满足、享受,也是暂时性的,转瞬即逝的,由此感受到的是一种极大的痛苦,并且消极地以为人的行为、活动、追求是没有价值,甚至是负价值的。这样个人对他自己也成为陌生人,因为他不仅不能把握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他所追求的也都成为他的否定。佛教讲的“求不得苦”是人类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的心理表现,是人类孤独感、失落感的表现。人有自身的功能、生理、心理活动,人又要探索和追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但是人的活动和追求并不能得到满足,各种愿望和理想的实现存在着种种困难,这又导致否定人的生命价值和欲望需求的“五取蕴苦”。

佛教的八苦说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的反映。宇宙万物(包括人在内)的无常变化,使短暂、有限的人生形成一种精神的逼迫性,使人产生了恐惧感、孤独感,由恐惧感、孤独感而形成一种依赖感,也产生了消除恐惧感、孤独感的需要。这就是说,人在心理上“失衡”,就要求在精神上寻找一个支撑点,以便使虑有所定,神有所归,心有所寄,灵有所托,即获得心理的平衡。同时,人类的生存意识、自尊自信,又想超越自然、社会和个人身心对自身的压制,产生一种超越感。由依赖感和超越感,又进而形成对理想、信仰的追求。佛教企图摆脱人生的这种固结着的畏惧感、孤独感,但它把人们的希望、努力引向超越人生,引向来世,引向彼岸,无疑并不能真正解决人生的现实痛苦。

佛教看到人生的痛苦,也是人类的一种深刻觉醒,也有某种积极意义,启发人们去克服、摆脱、超越人生的痛苦,同时也是导致人们同情受苦者的激励因素。但是,应当指出,佛祖释迦牟尼对人生本质所作的判断是消极的、片面的。人生也有欢乐,这种欢乐来自感官欲望的满足,来自劳动和创造的欣慰,来自克服困难的喜悦,来自正确理想的实现。释迦牟尼没有也不能认识生老病死的生理机制,没有也不能揭开人生之谜,他把生理的痛苦和社会的苦难并提,并且把生理的痛苦置于首位,这就片面夸大了生理的痛苦,掩盖了社会苦难和阶级压迫的严重性。他把劳动者和剥削者说成是有同等的痛苦,也就模糊了奴隶社会阶级对立的严峻事实。他歪曲了社会苦难的实质内容,抹杀了阶级压迫和剥削是造成人民苦难的基本原因这一根本事实。总之,超阶级观念和消极低沉思想是苦谛学说的基本理论缺陷。

二、集谛集谛的“集”,是集合的意思。集谛是讲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条件集合而成,就苦来说,也是由诸条件集合而成的。探求苦的原因、根源,就是集谛的内容。集谛说的展开主要是十二因缘说十二因缘说也和苦谛相关,如生老病死等就属于苦谛。同时,佛教认为,逆观十二因缘也就是灭、道两谛。如十二因缘灭,是为灭谛。如真知十二因缘的实相,是为道谛。

为了叙述的方便,在此处集中论述。再者,关于十二因缘的解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这里取国内外权威学者比较通行的解释。,十二因缘说又和轮回说相联系,而十二因缘说和轮回说也都同神灭神不灭说相关联,因此,下面分三个问题来论述。

(一)十二因缘说人的痛苦从何产生,人的生命由何而来,人的命运由何而定,人生将来的归宿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早期佛教不同意当时印度思想界所说的,人生的一切都是由天神的意旨所主宰的观点,也不同意那种一切由前世决定,后天不能改变的观点,还反对那种人生的一切都是无因无缘的观点。释迦牟尼认为这些都是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的论点,他主张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和合而成,都生于因果关系,同样,人的痛苦、人的生命和人的命运,也都是自己造因,自己受果。

前面提到,早期佛教把人生痛苦的根源归结为“五取蕴”,即构成人身的五种成分(“五蕴”)和执著(“取”)相联系,形成了苦。同时,它又从过程的角度,把人生划分为许多部分,犹如互相结合的连锁,并以此阐明人生的痛苦及其根源。关于这方面,佛经中记载的有五分、九分、十分和十二分等。“分”也称为“缘”,如五分即是五缘。其中论述得较多的是北方所传的十二分,也称“十二因缘”或“十二有支”,是为后来大乘佛教所肯定的。十二因缘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和关系是:

无明缘行:“无明”指愚痴无知(后来佛教特指不懂得佛教的四谛学说和缘起法道理),有碍于智慧的开发,使人迷蒙。例如,人生是无常的、终归要死灭的,而人们往往企求它“常”

,是一种“常见”。人生是由“五蕴”结合而成、没有自体的,即是无我的,而人们往往相信“我”——永恒的不变的实体是实有的,是一种“我见”。无明中最根本的是不能理解缘起的性质——无常性和无我性,即常见和我见,尤其是我见更是直接迷蒙众生自身的,被认为是众生生死的根本。“行”指行为意图,意志活动。“无明缘行”,是说由于无知而有种种世俗的意志活动生起。

行缘识:“识”指托胎时的心识、精神活动。由意志活动作牵引力,使识向与意志活动相应的处所投生。

识缘名色:“名”指心、精神,“色”指色质、肉体。“名色”就是指胎中的精神和形体。“识缘名色”,是说在母胎中身心得到发育。

名色缘六处:“六处”也作“六入”,指眼、耳、鼻、舌、身、意,即“六根”。这里指胎儿由身心混沌状态发育出不同的认识器官,也就是胎儿即将诞生的阶段。

六处缘触:“触”指刺激、触觉。这是指胎儿出生后,各种认识器官与外界事物相接触而产生视、听、嗅、尝、摸等触觉。相当于幼儿的阶段。

同类推荐
  • 如何渡难关:智慧

    如何渡难关:智慧

    本书分为思想津梁、退一步想、智慧之喻、教导后学四卷,重点讲述佛家的慈忍精神,而且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列出了许多对立的范畴,事物的两面、去除而后有、小不可轻、藏的大用等等。这些智慧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人们确实能增进生活信心和转化困境的勇气。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禅门大智慧:吴言生说禅

    禅门大智慧:吴言生说禅

    本书汲取佛教禅门精华,指导人们明心见性,摒弃杂念,修炼智慧生命,达到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人生的哲理。禅是一条回家的路,它通达我们的心灵家园。泡一杯茶,让我们一起来听禅、品禅。我们的心灵像一面镜子。如果镜子蒙上了灰尘,那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片污垢。如果镜子一尘不染,那我们就会看到晴天丽日。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现实的不如意,但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把我们这面灵魂的镜子,擦拭得更亮。
  •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根据1979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宗教学会成立会议的精神,1980年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在银川首次举行,从而揭开了新时期伊斯兰教研究的序幕。
热门推荐
  • 只因一场雨

    只因一场雨

    一场雨引起了一段爱情……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 与你有关的,我都深爱着

    与你有关的,我都深爱着

    难道上帝终于睡醒了,突然想到世上还有一个初雪微,居然接二连三地眷顾她?先是给了她人人挤破头都想要的绝佳实习机会,又让她在异乡客地结识了绣花鞋“姐姐”和文艺男“哥哥”这两个大活宝,最后又让她在一天之间三次遇到他:第一次他是她的路人,第二次他是她的病人,第三次,他居然成了她的老板。顾言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他让初雪微从此昏了头,跟青梅竹马的男朋友陈镜朴分了手,大学还没毕业就对爸妈说,她要嫁给他们素未谋面的顾言则。看上去活泼开朗的初雪微内心究竟藏着什么不堪回首的过往,而曾经浪迹天涯的顾言如又如何从她身上发现了被自己忽略的、身边的风景?他们爱得这样盲目又痴执,仅仅因为对方就是那个命里注定的人。
  • 为什么是中国

    为什么是中国

    今日中国学人的历史责任就是为中华复兴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看到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集体陷入欧洲中心论的语境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我们有必须重新审视一下世界史。 近五百年来兴起的资本主义其实是一场运动。只不过是这场运动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的特异性进步,使得金融资本膨胀成席卷世界的力量,差一点殖民和统治全球。 中国也受到严重伤害。值得庆幸的是来自外部的伤害使得中国社会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反弹力量,这力量逆转了中国社会下坠的轨迹,让中国重新回到复兴的轨道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学姐超可爱

    我的学姐超可爱

    系统不要钱,全靠打……“滴,杀死系统宿主,掉落神豪系统一个,请拾取。”“滴,杀死系统宿主,掉落修仙系统一个,请拾取。”企鹅群:我的学姐超短裙:794036695
  • 冉冉物华休

    冉冉物华休

    她,百里上原,是西煌亡国公主,他,南独,是南邕国世子。
  • 白露玄霜

    白露玄霜

    爱而不得,便弃情绝爱。东海龙女敖白露已经用尽了全部的力气,仍然得不到凌锐的一丝眷顾,只能离去。凌锐生来背负生祭太一轮,镇压魔界大军的使命,不能动情不能有牵挂。魔界大军破除封印之日,凌锐的部将战龙族玄霜用魔族功法摧毁太一轮,不惜粉身碎骨,神魂俱灭,与魔界大军同归于尽,改变了凌锐的命数。九万年后,凌锐偶然得知玄霜将在琉璃境转世为凡人,便下界寻找,想要娶她为妻,却怎么也找不到,而令他动心的姑娘全是敖白露的模样……
  • 宿主今天凹人设了吗

    宿主今天凹人设了吗

    系统:“宿主……”续穗:“嘘。叫我小仙女!”女主:“你……”续穗:“哦!我的小可爱,叫我女神好吗?”男主:“呵,贱人!”续穗:“NO!NO!NO,叫霸霸!”
  • 异兽行

    异兽行

    天下苍生,生灵万物,难道真的不能和平相处,共存于世吗?丁古,自小便被疑是人兽交配所生的“兽人”,为世人所唾弃。当他踏入仙宗,走进乾武,涉足妖族,接触到其中的神秘奇术,并将三者融合之时,却发现,一切都只不过是他所要面临的挑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