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1100000063

第63章 附录三融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选择(1)

印度佛教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到唐代时进入隆盛时期,其间大约经历了8个世纪左右。在这漫长而艰辛的流传过程中,佛教,作为异质文化的异乡异客,意欲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乃至于独树一帜,它必须直面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势力强大的儒家和道家打交道,协调关系,否则就终将被拒之门外。而事实上,佛教在流传过程中,成功地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交涉,这不仅表现在佛教随着广泛深入持久地流传而日益民族化、中国化,在中国文化圈内争得了一席之地,十分令人瞩目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佛教的特殊色彩和影响遍及中国大地,广泛地渗透到思想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触目可见。佛教何以输入得如此成功,何以会被中国固有文化所容纳?考察佛教的全部流传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佛教从它带着陌生的面孔踏上中国这块热土开始,就一直十分主动地、自觉不自觉地亲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以这样说,中国的佛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成长起来的。佛教的流传过程,大体上就是依附传统文化,又与传统文化相冲突,最后互相融合的过程,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相应地,中国化的佛教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拓展视野,充实了内容。

本文在下面主要侧重于论述二者的协调、融合关系以及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至于二者的冲突则略而不论。

佛教传入中国伊始就一直不断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涉,演成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复杂交错的交涉关系史。按照历史顺序,在汉魏晋南北朝期,佛教对传统文化较多的表现为依附、“格义”,隋唐以来则更多的是交渗、融汇。当然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隋唐以前也早已存在着融汇现象。

佛教的传播手段最主要的是依赖佛典的翻译介绍。汉代以来,佛经传入日见增多,与之相应的翻译佛经者也形成了安译和支译两大系统。安译即安世高一系,是小乘佛教,重视修炼精神的禅法,比较接近神仙家;支译是支娄迦谶一系,属大乘佛教,宣传的是空宗般若学理论,类似玄学。相传,安世高是把禅观带入中国的第一人,他共译出佛典30多部,其中最重要的是《安般守意经》和《阴持入经》。安般的原意是吸气和呼气。安般守意是讲坐禅时通过数念出入气息的次数来防止心神散乱,这和道家的胎息吐纳之术极为近似。安世高在《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上解释安般守意时附会了道家学说,他说:“安为清,般为净,守为无,意名为,是清净无为也。”这种解释显然是牵强附会的。再如他翻译《阴持入经》,也附会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阴持入经》主要是阐释佛教的基本名词概念的。如何把这些陌生的名词概念介绍过来呢?安世高也采用中国的常用术语。如在翻译构成事物和人的五类因素时,他采用了汉代学者阳尊阴卑、阳仁阴贪的观念,用“五阴”来概括、翻译色(物质)、受(感受)、想(理性活动)、行(意志活动)、识(认识功能和结果),以表示人是贪欲之源,含有贬义。

支娄迦谶在翻译《般若道行品经》时,把本体“真如”译为“本无”。三国时的支谦在重译此经时,改名为《大明度无极经》,“大明”、“无极”就取自于《老子》的“知常曰明”和“复归于无极”。他把佛教的“波罗蜜”,即到彼岸的意思,用“度无极”来翻译。而老子所说的“无极”是指宇宙的原始的、无形无象的本体,也就是所谓“道”。这种翻译反映了支谶、支谦的共同认识,他们以为成佛就是通过佛教智慧来达到与“道”相合,换句话说,就是与“本无”(真如)相合,成佛就是体“道”。支谶、支谦探究人生的真实,把反归本体“道”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这充分体现了用老庄思想来解释佛理的附会倾向。总之,佛教初传时,对道家等专用术语基本上采取了“拿来主义”,译经家运用道家名词术语来翻译佛经的一些概念,以传播佛教思想。

为了有效地输入佛教经典,宣传佛教的义理,东晋时期的佛教学者又创造了一种“格义”的方法。所谓“格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义理来解释佛教的道理。这比前面所说的运用道家等名词概念又前进了一步,表现出佛教对传统文化在深层次上的依附,而且这种依附是更加自觉的。我国早期阐述佛教义理的著作《理惑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该书在解释什么是佛教时说:“道有九十六种,至于尊大,莫尚佛道也。”视佛教为道术,把佛教解释为九十六种道术中的至尊至大者。怎样向人们说明佛呢?《理惑论》将佛比作传说中的三种神。一种是道家所说的“修真得道”的真人;一种是神仙家所说的“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法术多端,神通广大的仙人;一种是“犹名三皇神,五帝圣”的神人、圣人。同时该书还批评了那种把佛的布施等修持方法与“不孝不仁”对立起来的观点,强调佛教的修行是完全符合“孝”和“仁”的。《理惑论》所作的这些解释,显然也是附会了中国传统的宗教和文化观念。

魏晋时,以格义的方法弘扬佛教义理更为普遍,最富代表性的便是佛教般若学派对魏晋玄学的依附。晋代佛教学者在解说般若学性空理论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进而形成六家七宗。这种理论分野的形成是与以魏晋玄学比附般若学直接相关的。六家七宗争论的问题,思辨的方法和论证的思路等都深受玄学的影响。我们举道安为例。道安是当时的佛教领袖,影响颇大。他跟踪中国佛教的历史踪迹,由学禅数到讲般若,由禅观转向“性空”。但是般若学的性空究竟是何所指呢?般若学主张“有”“无”双遣以明“空”义,而道安则以“无”为本。道安的解释正是糅进了何晏、王弼“本无”思想的结果。道安说:“无在元化之先,空为众形之始,故谓本无。”(昙济:《六家六宗论》,见《名僧传抄·昙济传》)这正是何晏、王弼的观点。何晏在《列子·天瑞注》一书引《道论》说“有之为有,恃无以生”。王弼也说“凡有皆始于无”(《老子·一章·注》),“天地虽广,以无为心”(《老子·三十八章·注》)。这都表明道安对般若学的理解是深深地依附了当时风行于世的崇尚老庄思想的玄学,是援玄入佛,以玄解佛。道安深知,佛教只有与当时思想主流合拍才能传播流行开来。他说:“以斯邦(中国)人老庄教行,与方等经兼忘相似,故因风易行也。”(《毗(鼻)奈耶序》,见《大正藏》,第42卷,851页,日本,东京,大正新修大经刊行会,昭和五十四年(1979)。)道出了创造格义方法的真谛。当时的般若学者不仅用玄学来解说佛学,甚至一些学者的言谈举止也附雅名士风度。东晋孙绰在《道贤论》中就把般若经系统弘传者竺法护、竺法乘、于法兰、于道邃、帛法祖、竺道潜、支遁等七人比为“竹林七贤”。于此也可见当时佛教对玄学的依附程度。

到了唐代,佛教进入了鼎盛时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也由依附、“格义”发展到彼此的交渗融汇阶段,随着佛教宗派的创立,已足以与儒家、道家并驾齐驱。

从佛教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角度看,一方面是佛教融汇了儒、道,反之,儒、道也融汇了佛教。下面首先说佛教对传统文化的融汇。

佛教对传统文化的融汇最集中最鲜明地表现在创立宗派上。例如天台宗以《法华经·方便品》为依据,宣说度脱众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方便的方式方法,倡导方便法门。这就为调和融汇传统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天台宗的先驱者慧思立誓发愿,第一步要进入深山老林觅得灵芝和丹药先“成就五通神仙”,第二步再实现最高理想——成佛。天台宗一系的人还把道教的丹田、炼气等说法也融入本宗的学说,糅合出修习止观坐禅除病法。十分明显,天台宗的学说体系中,注入了道教的血液。

又如华严宗的要旨是创造性地宣扬理事圆融、事事无碍思想。认为整个宇宙是一大法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彼中有此,此中含彼,这种理论本身就含有儒释道浑然一家的思想色彩。譬如华严宗用《周易》的“四德”(元、亨、利、贞)配佛身的“四德”(常、乐、我、净)。又以“五常”(仁、义、礼、智、信)去配佛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把佛教的理想境界,道德规范和儒家的德性、德行等同了起来。

再如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它在融合传统思想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禅宗不仅不提倡念经拜佛,甚至还可以呵祖骂佛,鼓吹“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主张性净自悟,认为在日常生活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可以实现成佛的理想。这种理论显然是融汇了道家的自然主义、玄学家的得意忘言理论,并受其旷达放荡、自我逍遥生活方式的影响。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汇的中心是心性论。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都以心性论作为本宗的理论核心,而传统思想中的心性论也是个重要问题。对传统思想来说,心性问题就是探索人性的善恶,是有关个人修养乃至国家安定的大问题。对佛教来说,心性问题即是关乎成佛的根据问题。早在晋宋之际,竺道生即开始探讨人格本体即心性问题。他把人的本体与人类自身的本性等同起来,把本体论和心性论结合起来,大讲佛性即是成佛的根据。到了唐代,天台宗在传统的人性善恶观念的影响下,也以善恶为中心讲佛性,认为佛和一切众生心中都具有先天的善恶之性,人的后天修行也有善恶之分。天台宗还把止观学说与儒家的人性论相调和,说:“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湛然:《始终心要》)说空、假、中三谛是一切众生自然具有的“德性”,从而把佛教的修行实践说成是类似儒家的穷理尽性,也就是复原人的本性的理论学说和实践功夫。至于禅宗,更以讲心性为其主要宗旨。它所讲的心性特征即是性净自悟。实际上就是儒家性善论的翻版。自悟、顿悟都与空道生的顿悟成佛说一脉相承。据赞成道生学说的谢灵运解释说,顿悟是综合了儒佛两家的长处而提出的。他说,释迦牟尼的长处是注重“积学”,短处是主张渐悟。孔子不然,长处是注重“顿悟”,短处是不讲“积学”。顿悟正是取了儒佛两家之长。

后来,明代著名佛教学者真可说:“学儒而能得孔氏之心,学佛而能得释氏之心,学老而能得老氏之心……且儒也,释也,老也,皆名焉也,非实也。实也者,心也。心也者,所以能儒能佛能老者也。……知此乃可与言三家一道也。而有不同者,名也,非心也。”(《紫柏老人集》卷9)这就是说,他认为儒佛道所不同的只是名称,相同的是讲心,讲本心,极为明确地指出“心”即思想意识是三教成就理想人格的共同根据,强调三教都以“不昧本心”为共同宗旨,都以“直指本心”为心性修养的共同途径。真可的这番话标示了佛教在心性论问题上与儒家、道家是融汇为一了。

佛教与传统文化的融汇在道德伦理问题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相关内容已在前面有所述及,这里就不详述了。

我们再从佛教诸神某些形象地位的改变来考察,也不难发现,佛教为适应中国人观念、愿望是如何在诸神形象的塑造上不断创新重建的。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在印度佛教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却远不如观音、地藏、文殊和普贤四大菩萨更受青睐。他们四位在中国占有四大名山,其实际地位确在释迦牟尼之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恐怕就要从中国人的观念、社会心理来解释了。成佛,是极好极高的理想目标,但究竟有多少人能成为佛呢?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释迦牟尼佛在人们心目中就显得可敬而又遥远,高攀不上。而四位菩萨由于职能的原因,更接近老百姓,特别是观音菩萨尤其受普通百姓的崇奉。哪里有困厄她就出现在哪里,对人不分贵贱高低,而且随求随到。这样的菩萨与百姓的关系远比释迦牟尼要密切、亲切得多。人们渴望来世有个好报,但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战乱、贫穷、饥饿等问题。因此能为人们解除苦难的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就以其不可取代的地位扎根于寻常百姓的心里,她在妇女心目中的地位尤其崇高。因为妇女除有一般的苦难还有特殊的不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生育能力和没有生男孩的妇女,她们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观音菩萨身上,祈求观音菩萨能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就这样,在中国的宗法制度和传宗接代观念的影响下,随着佛教的流传,大约到了唐代,按照人们的愿望,本是中性的观音形象就被塑成女性,她的重要职能是为人们送子了。再如,五代十国时出现的布袋和尚也很能说明佛教是如何适应社会心理改变佛教诸神形象的。中国佛教早期是流传弥勒信仰,约在唐代,弥陀信仰取代了弥勒信仰,但弥勒是未来佛,于是佛教禅宗又创造出一个布袋和尚。禅宗《景德传灯录》卷27载:“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者,未详氏族、自称名契此。形裁腲,蹙额皤腹,出语无定、寝卧随处。……示人凶吉,必应期无忒。”勾画出了布袋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寺院中的布袋和尚形象多为袒胸露腹,肥头大耳,慈祥善良,笑容可掬,一副宽容大度,腹中行舟的神态。有的塑像旁还配以对联,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北京潭柘寺、广州六榕寺)不论是布袋和尚的形象还是像旁的对联,都注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可以说是中国佛教按照中国人民的喜好和理想对弥勒形象的改造,是中国化了的弥勒佛,体现了佛教对中国传统的社会心理的融合。也就是佛教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自身发生重构的表现。

佛教是以哲学、信仰观念为核心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性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涉,佛教在中国化的同时,又通过自身文化的强大渗透力,反过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佛教作为解脱之学,归根到底也是以哲学为其理论基础的。佛教在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及认识论诸方面对传统哲学的充实和发展是不能忽视的。如对玄学和理学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就十分突出。

魏晋玄学家们热衷于探讨有无、言意和动静等问题,当时佛教学者僧肇撰《不真空论》,对与玄学相呼应的般若学三派(本无派、心无派和即色派)的性空理论作了分析批判。指出本无派过于偏重于“无”,无视事物的“非无”一面;心无派只是指出对万物不起执著之心,没有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而即色派只是说物质现象没有自体,不是自己形成的,还没有认识到现象本身就是非物质性的。僧肇认为这三派都不得要领。他运用佛教中观学的相对主义方法阐述世界的空无,认为万物是非有非无,亦有亦无,有无双遣,有无并存、合有无以构成空义。僧肇在《物不迁论》中所阐发的动静相即观点,在《般若无知论》中阐述的不知即知观点等,从客观上说也是对魏晋玄学的基本问题作了总结,把玄学理论推向一个新阶段。

同类推荐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彼岸·《心经》的启示

    彼岸·《心经》的启示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处处被人压、骗,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智慧,仅仅有慈悲心,最后他没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用智慧去引导我们的人生,但智慧来自哪里?来自眼光的高度,透视事物的深度,来自“空”的宇宙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观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去修行,从日常的每件事做起,佛法虽然是出世间的,但并不离世,相反要在市井生活中去成就。所以说佛教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修行在人间:精进

    修行在人间:精进

    本书分为调适生命之道、修行之道、君子之道、幸福之道等四卷,所谓“道”即指方法或道理之意,举凡人生各种场合的应对方法和思考理路多有涉及,如谈学习、谈生活、谈交际、谈家庭、谈修身养性等,将佛法见解与日常为人处世相融合,实用性颇强。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热门推荐
  •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你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读中文。那是一个属于文学的时代,就连燕子的呢喃声里,似乎都有着文学的腔调和韵致。那是中文系学生节日一般美好的春天:几乎每天都有可谈的新鲜话题,几乎每天都有可读的优秀作品。像当时的许多文学青年一样,你也做着自己的文学梦。你把别林斯基的著作放在书包里,形影不离地带在身边。你沿着他的文字铺出的路径,在俄罗斯文学的大地上漫游,看三套车在无垠的雪原上飞奔,看“旧式地主”吵架和吃西瓜,看一群市侩官员下作地巴结“钦差大臣”赫列斯达科夫。这位伟大的批评家让你喜爱上了果戈理,也让你感受到了文学批评的魅力。你幻想着将来能成为一个热心的编辑家和热诚的批评家,能办一份《祖国纪事》和《现代人》那样的文学杂志,能对自己时代的文学发出清亮而正直的声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武林最富有的崽

    武林最富有的崽

    九世善人沈六魂穿新世界,从此江湖上多了个快乐的小和尚,顺便说一下,这个小和尚有点聪明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蒋光慈杂著

    蒋光慈杂著

    《蒋光慈杂著》收录蒋光慈的政论与杂文、通信与年谱。政论文撰写了“经济形式与社会关系之变迁”、“唯物史观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外报鼓吹国际管理中国之又一论调”、“共产不可不反对”、“并非闲话”,杂文包括为一些作品和刊物所写的小引、卷头语、序、编后、后记等。
  • 第一女商:盛世耀倾城

    第一女商:盛世耀倾城

    玩个网游也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原主的身份还是一个冷情冷性的少女,只是和她性格中的一面相似,而她刚醒来就不得不面对妖孽帅气的侄子,随即又发现还有暗恋肉身的超级美少年。胆敢把她当替身,小心她玩死你不偿命;胆敢把她当软柿子,对不起,本人前世的愿望就是当一个富可敌国的奸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

    历来,至高无上的皇位都是男人专有。可是,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三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却能把国家大事和男人们控制在股掌之间。她们究竟是怎样的女人?究竟是什么让这三个女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屹立不倒?接下来,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揭开蒙在这三个神秘女人脸上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