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0700000024

第24章 园艺 园林与花艺中的梅花(中)(2)

四川天府之国,物产富饶。成都西南都会,自古多梅。西晋左思《蜀都赋》即称:“其园则有林檎枇杷,橙柿梬楟。榹桃函列,梅李罗生;百果甲宅,异色同荣。”《文选》卷四。合江,唐宋时岷江主流(俗称大江、南江)流经成都南,支流郫江(俗称北江,上游称沱江)流经成都北转城东,两江合于城东南(今南河与府河会合处),其地称合江郭声波《成都平原的南北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1期。。中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建有合江亭。宋吕大防《合江亭记》:“合江故亭,唐人晏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袁说友等《成都文类》卷四三。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合江者,岷江别派。自永康离堆入成都及彭、蜀诸郡,合于此,以下新津,绿野平林,烟水清远,极似江南。亭之上曰芳华楼,前后植梅甚多。故事腊月赏梅于此,管界巡检在亭旁,每花开及三分,巡检司具申,一两日开燕,盐司预焉。”成都自古民风奢靡乐游,唐以来成都太守率宾僚游宴,夸奢斗靡,相沿成风。宋时合江一带,尤其是大江南岸花竹连绵成林,为吏民竞集宴游之所。每年腊月合江一带梅开,驻地官员每日向府衙通报花讯,待开及五分,知府率大小官员前来宴赏,游人也纷纷云集。此事北宋时即有先例,宋哲宗绍圣(1094-1098)初,知府王觌《望日与诸公会于大慈,闻海云山茶、合江梅花开,遂相邀同赏,虽无歌舞,实有清欢,因成拙诗奉呈》:“野寺山茶昨夜开,江亭初报一枝梅。旋邀座上逍遥客,同醉花前潋滟杯。秀色霜浓方润泽,暗香风静更徘徊。仙姿莫遣常情妒,不带东山妓女来。”诗写合江亭守吏报告梅花信息,知州邀友同赏,同时吴师孟(1021-1110)、胡宗师、徐彦孚等有和诗《成都文类》卷一一。。南宋时此事更是形成惯例。陆游《梅花绝句》十首其五:“蜀王小苑旧池台,江北江南万树梅。只怪朝来歌吹闹,园官已报五分开。”自注:“成都合江园,盖故蜀别苑,梅最盛。自初开,监官日报府,报至开五分,则府主来宴,游人亦竞集。”《剑南诗稿》卷一○。合江一带为两江汇合下行之地,江面开阔,视野旷荡,据范成大所说下游“绿野平林,烟水清远”,一片江南水乡风光。这一带冬春之季花树饶美,从陆游诗中可知,合江南北梅花分布较多。陆游同时又提到“故蜀别苑”,在其心目中“故蜀别苑”与合江园一地二名。陆游《月上海棠》题:“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卷上、第67页。词中又称蜀苑为王衍宣华苑,在其心目中合江园与王蜀故苑是为一体。揣其情形,合江园与其所游蜀王别苑同在城南,同在一地,至少相去不远。陆游淳熙四年冬十二月《城南寻梅得》、《江上散步寻梅偶得》、《涟漪亭赏梅》、《芳华楼赏梅》、《蜀苑赏梅》、《大醉梅花下走笔赋此》、《城南王氏庄寻梅》诸诗均为这一带游赏之作。稍后《别后寄季长》诗中综述此间游踪:“缭出锦城南,问讯江梅春。煎茶憩野店,唤船截烟津。凄凉吊废苑,萧散夸闲身。暮归度略彴,月出水鳞鳞。”《剑南诗稿》卷九。可见当时城东南合江以西至城南地区,冬末、三春之际梅树连绵,风景成片。诗人白麟《合江探梅》:“艇子飘揺唤不回,半溪清影漾疏梅。有人隔岸频招手,和月和霜剪取来。”《成都文类》卷一一。人们乘船漂流江上,或横渡两岸观赏,花光水影相为辉映,风景极其清秀明媚。

5蜀苑梅龙(四川成都)

故址在今成都市西郊。唐宋时,成都青羊宫及西郊浣花溪一线梅花颇盛。杜甫《西郊》诗:“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全唐诗》卷二二六。陆游《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剑南诗稿》卷五○。这一路梅花中,杜甫草堂以西的王建故苑梅龙最为突出。宋冯时行《梅林分韵诗序》:“绍兴庚辰十二月既望,缙云冯时行从诸朋旧凡十有五人,携酒具出西梅林。林本王建梅苑,树老,其大可庇一亩,中间风雨剥裂仆地上,屈盘如龙,孙枝丛生直上。”《成都文类》卷一一。范成大《范村梅谱》:“去成都二十里有卧梅,偃蹇十余丈,相传唐物也,谓之梅龙,好事者载酒游之。”陆游有《故蜀别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梅至多,有两大树,夭矫若龙,相传谓之梅龙。予初至蜀,尝为作诗,自此岁常访之,今复赋一首,丁酉十一月也》一诗《剑南诗稿》卷九。。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六三:“蜀王建梅苑有一老梅,其大可庇一亩,屈盘如龙。予访之,亦在草堂之西。四十年前此梅尚在,而今亡矣。宋冯时行梅林分韵诗,即此梅也。”曹学佺约于万历末年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所说“四十年前”,约当万历八年(1580)前后,可见五代前蜀王建故苑梅树至少存活了六个多世纪。清罗廷权、衷兴鉴《(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二:“梅苑,故蜀别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今名其地为梅子巷。”值得一提的是,陆游诗中于合江及城南一带也称蜀苑,见前引陆游《梅花绝句》自注《剑南诗稿》卷一○。淳熙四年(1177)陆游《蜀苑赏梅》一诗,所咏实为合江梅花,今人多误以为城西梅龙。类似的错误宋人即有,曾敏行(?-1175))《独醒杂志》卷六:“李布梦祥言,成都合江园乃孟蜀故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外,芳华楼前后植梅极多。故事腊月赏宴其中,管界巡检营其侧,花时日以报府,至开及五分,府坐领监司来燕游,人亦竞集。有两大树夭矫若龙,相传谓之梅龙。”得之传闻,把合江梅林与王建梅苑完全混为一谈。实际前者在当时的成都东南,后者在西郊杜甫草堂之西,相去较远。民国《华阳县志》、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已略有辨说,可参考。

6菁山江梅(浙江湖州)

菁山,山名,在今浙江湖州城南五十里。湖州南莫干山脉,宋乌程、归安、安吉、德清、武康等县境内苕溪、余不溪沿岸林深泉清、风景秀丽,自古以盛产果梅著称。南宋谈钥《(嘉泰)吴兴志》卷二○“物产”:“梅生江南,湖郡尤盛。《吴兴记》云:‘乌程有梅墟、梅林、梅亭,德清有梅埭。’《旧编》云:‘今武康、德清绵亘山谷,其种以堂头梅为上,横枝梅、清梅次之,又有红梅、重梅、鸳鸯梅、千叶缃梅、蜡梅,惟红梅、鸳鸯梅有实,菁山等处亦多。’”所引《吴兴记》当为南朝刘宋山谦之所著,可见南朝时,乌程、德清一带梅林便多,在地名中已有所反映。宋时湖州境内梅之分布以乌程县(民国初年改称吴兴县)菁山为最,菁山本以产黄菁、白术著称,两宋时期果梅种植渐成规模。南北宋之交的葛胜仲,于宋徽宗宣和四年至六年(1122-1124),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至绍兴元年(1130-1131)两度任湖州知州,其诗词中就多次写到菁山梅花之盛:“蔽谷连山万树多,吴天今日骤晴和。”葛胜仲《约特进河东相公、元枢河南相公游菁山观梅,用前韵重赋五绝》其三,《丹阳集》卷二二。“东皇已有来归耗,十里菁山道。冻枿万株梅,一夜妆成,似趁鸡鸣早。”葛胜仲《醉花阴·次印师韵》,《丹阳集》卷二三。南宋中期的陈造诗中写道:“薄游他日为寻梅,烂赏菁村十里开。”陈造《次韵郭帅梅三首》其二,《江湖长翁集》卷一九。同时王质称赞:“菁村江梅,竹山蜡梅,余虽不遍历天下,东南未见也。”“吾尝菁村山中饱玩玉葳蕤,十里五里无他枝。”王质《题俞舜俞墨梅》序,《全宋诗》卷二四九九。可见南宋时期菁山一带梅林连绵十里不绝,蔚为壮观。明清方志除少量引述旧编外,很少再有记载,想必种植规模已有所萎缩。究其原因是种植结构的改变,明中叶王稚登《菁山道中》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烟渚八百桑,沙田一半秫。人携鹿去来,舟载云出入。”“耕云艺竹深,条桑卖丝贱。四时常食笋,千家半衣练。”潘玉璿、周学濬等《(光绪)乌程县志》卷三。桑、竹尤其是桑树的种植成了当地的主业,这与后来苏州邓尉山、杭州西溪的情况颇为相似,仅是来得稍早些。至少在清朝菁山梅花远未绝迹。厉鹗为吴兴沈氏(疑为沈炳震与其父、伯一行)“游菁山上濠村倡和之作”所作《沈氏探梅集序》,称自古歌咏吴兴者多水事,少山景,而言菁山者必称黄精,而沈氏唱和菁山梅花,是“仙菁荒,寒梅盛;水泛释,山行起,亦人代推移,境会变迁之”厉鹗《樊榭山房集文集》卷三。。由此可见康乾时期菁山上濠村一线有梅花分布。唯厉氏未考宋《嘉泰吴兴志》诸书有关菁山产梅之记载,而出斯言。由此也可见当时菁山梅花衰落已久,其历史盛况也罕为人知。

7会稽古梅(浙江绍兴)

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宋时为山阴、会稽两县,宋绍兴府(越州)治所所在地。越梅古来闻名,唐代诗人吴融,绍兴人,其《旅馆梅花》:“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为忆故溪千万树,几年辜负雪中开。”《全唐诗》卷六八五。可见唐时绍兴一带盛产梅花。宋、元时更为梅之重要产区,果梅、花梅都盛极一时,南宋时尤以古梅闻名。范成大《梅谱》:“古梅会稽最多……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初谓古木久历风日致然,详考会稽所产,虽小株亦有苔痕,盖别是一种,非必古木。余尝从会稽移植十本,一年后花虽盛发,苔皆剥落殆尽。”此处所言古梅,非高龄老树,实是苔梅。越地近海,地气温溽,易生苔藓。陆游《梅花绝句》其七“吾州古梅旧得名,云蒸雨渍绿苔生。一枝只好僧窗看,莫售千金入凤城(山阴古梅枝干皆苔藓,都下甚贵重之)”《剑南诗稿》卷一○。,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而其中以山阴西南项里等地最盛。施宿《会稽志》卷一七:“项里、容山、直步、石龟多出古梅,尤奇古可爱。绿藓封枝,苔须如绿缨,疏花点缀其上,夭矫如画。山谷间甚多,树或荫数十步,好事者移植庭槛,纵不槁,苔藓亦辄剥落,盖非凡物也。”项里、容山诸地均在山阴西南二十余里,即今绍兴兰亭镇西北一带。项里,世传楚霸王项籍流寓于此,因得名。姜夔《项里》诗序:“项里……地多杨梅、苔梅,皆妙天下。”《白石道人诗集》卷下。山阴、会稽之外,南宋绍兴府所属余姚、诸暨等县也产苔梅。绍兴(越州)之外,四明(今浙江宁波)、吴兴(今浙江湖州)等地也多苔梅。

8昌源梅花(浙江绍兴)

南宋时越州梅花以昌源规模最大。昌源,在会稽县南三十余里,也作昌元、昌原、昌园。施宿《会稽志》卷一七:“越州昌原梅最盛,实大而美。”又卷一八:“昌园在会稽县南,园有梅万余株,花时雪色可爱,芬香闻数里,居民以梅为生业。”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记载临安市售“蜜渍昌元梅”,可见昌源一带梅花属于经济果林,品种优良,梅实制品颇为畅销。这种情况可能由来已久。曾几《喻子才提举招昌源观梅,倦不克往,苏仁仲有诗,次韵》:“问公何许看花回,剩说郊坰十里梅。树杂古今他处少,枝分南北一齐开。”曾几《茶山集》卷五。可见绍兴年间这一带产梅已盛。南宋后期葛绍体《昌园》:“昌园梅树占山林,山浅村深烟日昏。薄暮东风几篱落,雪涛隐约万龙奔。”葛绍体《东山诗选》卷下。盛况依然。南宋中期虞俦《次韵古梅》:“怪底昌园一种梅,老枝强项独迟开。伶俜鹤膝翻嫌瘦,皴皵龙鳞不受摧。羞把冰肌混桃李,故将粉面映莓苔。广平铁石心犹在,宁有诗情似玉台。”虞俦《尊白堂集》卷三。姜夔《卜算子·吏部梅花八咏夔次韵》:“路出古昌源,石瘦冰霜洁。折得青须碧藓花,持向人间说。”注:“越之昌源古梅妙天下。”《全宋词》第2186页。说明昌源不仅生产梅子,苔梅生产也是由来已久,且观赏价值较为突出。这种状况至少持续到元代,元陆德源有《送徽纸、昌园梅,且索和》,从顾瑛的答诗中可知所馈即蜜渍昌元梅陆德源《送徽纸昌园梅且索和》附,顾瑛《草堂雅集》卷六。,由此推想昌源梅花之盛绵延时间较长。

9竹山蜡梅(湖北竹山)

前引王质《俞舜俞题墨梅》诗:“吾尝竹山道上烂看蜡凌乱,三程两程行不断。”序中称:“菁村江梅,竹山蜡梅,余虽不遍历天下,东南未见也。”《全宋诗》卷二四九九。竹山,县名,今属湖北。乾道五年(1169)十月至乾道六年二月,王质从兴国(今湖北阳湖)取道房州(今湖北房县)、金州(今陕西安康)一线,陆路赴成都王质《西征丛纪序》,《雪山集》卷五。,大约腊月间途经竹山,沿路蜡梅连绵不绝。南宋初郑刚中有诗《金房道间皆蜡梅,居人取以为薪,周务本戏为蜡梅叹,予用其韵。是花在东南每见一枝,无不眼明者》:“边城草木枯,散漫惟蜡梅……顽夫所樵采,八九皆梅材。余芳随束薪,日赴烟与埃。”郑刚中《北山集》卷一二。金房,即金、房二州,地处鄂西北大巴山与秦岭之间的汉水及其支流谷道,崇山峻岭,人烟稀少。宋时竹山属房州,地当金、房二州间。这一带野生蜡梅分布颇广,资源极其丰富,遗憾的是山深地僻,外界所知甚少。清周士桢《(同治)竹山县志》卷六、杨延烈《(同治)房县志》卷一一“物产”类均载录蜡梅。今天在相邻的神农架林区海拔500米的南娅山仍发现面积达四千亩、处于原始状态的野生蜡梅湖北人民出版社编《湖北风物志》第709页;陈人麟《神农架探秘》第70页。,这都证明这一带的野生蜡梅资源深厚、历史悠久。

10真州梅园(江苏仪征)

真州,古地名,本唐扬子县属地,宋初升为建安军,真宗时因铸太祖、太宗像成,更名真州,治今江苏仪征。北宋时真州为南北水陆要冲,当时掌管江淮、两浙、荆湖诸路漕运和茶盐钱政的发运司驻于此。南宋偏安江南,真州地处江防前线,丧失了南北漕运要冲的地位。南渡初年及开禧年间金兵南窥长江,真州皆首当其冲,破坏极其严重,终南宋之世,一直处于衰落之中。但在南宋宁宗嘉定(1208-1224)间,由于知州潘友文、丰有俊、方信孺、吴机等人的积极经营,经济、文物略有振兴,其中当地梅园之兴起即是。明申嘉瑞、陈国光等《(隆庆)仪真县志》卷二:“梅园:在县西十五里,内有古意亭,嘉定间吴机建。”清刘文淇、张安保《(道光)重修仪真县志》卷六“梅园”条下进而引方信孺诗:“十里低平路,千株雪作堆。不须驱小队,只伴一筇来。”嘉定九年(1216)曾任真州录事参军的刘克庄晚年在文章中回忆说:“余尝游于仪真之梅园,极目如瑶林琪树,照映十余里”,“极天下巨丽之观”刘克庄《(跋)林灏翁诗》,《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两人都称梅花连绵“十里”,可见当时梅花之盛。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不同文化体的对视:中东欧与俄罗斯关系及其与中国的镜像研究

    不同文化体的对视:中东欧与俄罗斯关系及其与中国的镜像研究

    一个现代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水平,体现为大学的科研与成果。国家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提供新思想的重要职责。而科学研究不仅仅需要学者默默地研究,还需要学者把自己的知识成果展示出来,让社会进行鉴定,让学生加以吸收,让同行得以交流。书籍、论文是进行上述活动的有效载体。课堂讲授如同飞鸟划过天空,往而不复。只有著作文章可以传之后世、致乎远人。
  •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这里,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这里,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这里,更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
  • 说孟子

    说孟子

    《说孟子》是许仁图先生论述孟子学的深入发挥之作。《说孟子》全书探究孟子学说,重视孟子的好辩。许仁图先生认为,要贴近孟子思维,就不需要把孟子捧得高高在上,应该学孟子,好好跟孟子辩说,才能体悟孟子哲学的要义。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热门推荐
  • 大秦少府

    大秦少府

    章邯幼时被嬴政看中成为扶苏伴读,与扶苏、蒙毅成至交。他与靖安公主德音青梅竹马,患难与共,日久生情。在嬴政教导下,他在羽林军中迅速成长,与秦廷风云人物皆有交集,逐渐理解嬴政追求统一的信仰。作为王女,德音被迫嫁给李斯之子。章邯心灰意冷,请命修陵。胡亥篡位祸乱朝纲,暴乱频发,不得不重新启用章邯平叛。德音冒死回到他身边,和他生死与共。大胜之际,章邯被赵高陷害失去支援。他为保住二十万秦军,被迫投降项羽。项羽却出尔反尔,屠杀秦军。项羽分封诸侯,破坏一统。张良趁机游说,让章邯归附刘邦。章邯明白大秦已失民心,为了捍卫嬴政统一的理想,维护华夏一统,他以身殉秦,为刘邦铺平了统一之路。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舞九天:倾世宠妃舞天下

    凤舞九天:倾世宠妃舞天下

    一场莫名其妙的暗杀,杀手之皇穿越成废柴?什么?!爹不疼娘不爱?地位不如下人?太子爷休妻?这些都不是重点,最最重要的是——废柴?!她?真是笑话!且看她如何打众人脸。废柴?不好意思轻轻松松喝口水就能升级。没背景?九千年神女轮回转世吓不死你?穷?哈哈好冷的笑话,她家神级丹药地位不如糖豆!凤眸微挑睥睨天下荟荟众生。冷眼笑观世间红尘。可……她没说她想入红尘!旁边这紫眸美男子怎么搞?!她是好色没错!但这谁顶得住啊?某男“你想要天下?那还不简单!来,有了我不就有了天下?”
  • 腹黑男神宠上天

    腹黑男神宠上天

    莫锦途,在江城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的势力纵横官商。人人皆说,他跺跺脚,整个江城都要抖上一抖。传闻他做事心狠手辣,嗜血阴险,又俊美非凡,风度翩翩。可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居然告她强暴!时遥对着带了里几十个保镖过来要求她负责的男人,忽然觉得不想活了……居然说他是第一次,难道她就不是第一次了?时遥咬牙切齿:“真是日了狗了!”莫锦途眯了眯那双漂亮到极致的丹凤眼,不紧不慢道:“你说什么?”身边的保镖都为时遥默默地捏了一把汗……
  • 紫薇仙尊

    紫薇仙尊

    他本是一介凡人却得到紫薇大帝的传承,自此踏上修仙之路!得神兵四门,化天地玄黄,开创一个崭新的宇宙世界,且看他如何凭借一副神秘的金色卷轴,衍化出鸿蒙金榜!
  • 斗罗之我真的无敌

    斗罗之我真的无敌

    【传少新书:《开局签到亿万豪宅》,单女主】叶尘,斗罗大陆第一天才,在七宝琉璃宗觉醒武魂,震撼整个宗门!当叶尘用出第二武魂的时候,整个斗罗大陆,进入了叶尘的无敌时代!书友群:779380309
  • 白衣纤尘

    白衣纤尘

    若爱上你是个错,我该如何决择。是亲情,还是爱情,我又该如何选择。
  •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朱生豪情书精选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朱生豪情书精选

    1932年秋,朱生豪在之江大学与宋清如因“诗”相识,随后因志趣相投,便相知相许。1933年,朱生豪毕业后到上海工作,两人便两地分隔,开始近十年的苦恋之旅,以书信交流情感,倾诉相思。在信中,朱生豪无话不谈,畅聊人生、倾诉思念之情、切磋诗词、交流喜怒哀乐、相互鼓励、翻译莎剧……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对宋清如无限的思念和爱慕。朱生豪的书信,绝对适合在阴冷的冬日夜晚,暖心暖肺而又更坚定心之所向,是情人更是益友,被感动到触及灵魂,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本书精选了朱先生的188封情书,这些情书无不展示了他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朱生豪,这或许是他的同学、友人都不曾认识到的,因他在旁人面前不爱开口,所有的幽默、聪敏与遐思,只对他亲爱的“好友”宋清如讲。
  • 独宠宝宝他妈

    独宠宝宝他妈

    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天空万里无云,树影一动不动,马路都是干裂裂的,洒水车刚刚喷下去的水瞬间就被蒸发了,三十八度的高温,让整个城市越发地白热化,道路上行走的人群也比往日少。整个城市仿佛都是无精打采的。高楼竖立的一处小区,一排排的大楼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小区的绿化随处可见,显得格外清幽,只是穿梭在一栋栋的楼房之间的绿树碧水也挡不住炽热的温度。火红的毒光透射到B区一栋五楼的一户玻……
  • Selected Poems, 1930-1988

    Selected Poems, 1930-1988

    It was as a poet that Samuel Beckett launched himself in the little reviews of 1930s Paris, and as a poet that he ended his career. This new selection, from Whoroscope (1930) to 'what is the word' (1988), describes a lifetime's arc of writing. It was as a poet moreover that Beckett made his first breakthrough into writing in French, and the Selected Poems represents work in both languages, including the sequence of brief but highly crafted mirlitonnades, which did so much to usher in the style of his late prose, and come as close as anything he wrote to honouring the ambition to 'bore one hole after another in language, until what lurks behind it - be it something or nothing - begins to seep through.' Also included are several of Beckett's translations from contemporaries - Apollinaire, Eluard, Michaux, Montale - in versions which count among his own poetic achievements. It is edited by David Wheat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