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600000003

第3章 “本际”义与《本际经》(1)

引言

根据道经题目的体例,“太玄”标识此经属于道书七部中的“太玄部”,“太玄者,孟法师云,是太玄都也。……必非摄迹还本,遣之又遣,玄之又玄,寄名太玄耶!此经名太玄者,当是崇(重)玄之致,以玄为太,故曰太玄也。”《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七部》。“太玄者,重玄为宗。”《云笈七签·四辅》〈第三〉。意思是说,《本际经》隶属的太玄部经典的宗旨皆在于阐发重玄之道。“今明此经名太玄者,当是崇于重玄之致,玄义远大,故曰太玄。”《道教义枢》卷二《七部义》。

“真一”的含义,卢国龙先生说是明确其经德,亦即本经在各种道经中的品格地位。《本际经》自署经德曰“真一”,谓其经为终极之教。见《中国重玄学》,人民中国出版社,北京,1993年。

那么,“真一”本身到底是什么意思?首先考察“真”,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八之《破题用庄子》中说:“五经无‘真’字,始见于老、庄之书。”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 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集释》(全校本)第10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亦云:“经典但言诚实,无言真实者。”在先秦诸子中,“真”字始见于《老子·二十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赋予“真”字宗教意蕴的是道教,“真”在道教中本义为神仙,引申为本源、自然、本性的意思,并可以理解为“道”之代称。“一”亦见于《老子》,《老子·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此“一”也可以理解为“道”,《淮南子·诠言训》:“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相同意思见《老子·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而《老子·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其致之一也。”此“一”,谓常道。《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句,《淮南子·精神训》:“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高诱注:“一谓道也,二曰神明也,三曰和气也。或说:一者,元气也。”《诸子集成》第八册,第105页,岳麓书社,1996年。《老子想尔注》云:“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云笈七签》卷八十八《养生辨疑诀》中说:“《经》曰‘先天地而生。’即元气矣。”又卷二十一《中四天》:“故《道德经》云‘道生一’,一是元气。”可见,“一”既可以解释为道与常道,也可以理解是元气。

“真”与“一”合称“真一”,出现于魏晋神仙道教经典中。《抱朴子内篇·明本》:“夫入九室以精思,存真一以招神者,既不喜喧哗而合污秽。”《抱朴子内篇·地真》:“到峨眉山,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夫长生仙方,则唯有金丹;守形却恶,则独有真一。”“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少欲约食,一乃留息……此真一之大略也。”“玄一之道,亦要法也。无所不辟,与真一同功。”“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却焉,年命延矣。”“若但服草木及小小饵八石,适可令疾除命益耳,不足以禳外来之祸也。或为鬼所冒犯,或为大山神之所轻凌,或为精魅所侵犯,唯有守真一,可以一切不畏此辈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87、324、325、326、327页,中华书局,1985年。这几处“真一”既有“道”之内涵又有“元气”的意思,说明元气与道相通。《鬼谷子·本经阴符》:“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许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第211页,中华书局,2008年。此“真一”指养生方术。

敦煌道经S3380号《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元始天尊时于太玄都玉京山金阙七宝紫微宫,与十方圣众,诸天真仙、诸天帝王,及一切种类人天龙龟、应受度者、无量之众,登真一位,得无为心,同会其所。”《中华道藏》第6册,第86页。又P3237号《道德真经》李荣注,“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句,“物之性也,本乎自然,欲者以染爱累真,学者以分别妨道,遂使真一之源不显,至道之性难明”。《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四辅(第三)〉云:“《西升》次说以无欲为体,故云当持上慧,源妙真一。后说既盛明真一,故以真一为体。”此“真一”即“道”。《升玄内教经》说:“汝昔所行,名为真一道者,是则阴阳之妙道,服御之至术耳,非吾所问真一,此昔教也。”《云笈七签》卷四十九《秘要诀法》〈玄门大论·三一诀〉所引《升玄内教经》。对于“道”的诠释,《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具有与以往“昔教”不同的内涵。此“道”有“无上道”、“无上正真道”、“无上真道”、“至真之道”、“真一自然之道”等称谓。卷四(品名不详)论“真一”义,“真一之一,不能不一”,“夫物在一,不能不一,心既存一,已为兼二;兼二之心存,则谓不一。虽心不一用,用不兼二;用不兼二,故守一而已,终不变二,故名真一”。“一念者,心得定也。心定在一,万伪不能迁,群邪不能动,故谓真一。”卷六《开缘品》云:“夫真道者,无不无,有不有,生不生,灭不灭,去不去,来不来,贤不贤,圣不圣,一不一,异不异,能觉两半者,岂不体之乎。”此“真一”既可称之为所得之“一”,即“道”,亦可谓“得一”的得道境界,即“真一”之境或“真境”。卷十:“不审真一不二法是真性不?若是真性,性则应常……既是无常,则非真性。”

后来,唐道士吴筠在《玄纲论》中提出“真一运神而元气自化”的观点,试图用“真一”会通“道”与“元气”。署名仙人张果老(唐道士张果)述的《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其中“真一秘要”云:“夫真一者,纯而无杂谓之真;浩劫长存谓之一。……一者本也,本乃道之体,道本无体,强名曰体。有体之体,乃非真体,无体之体,日用不亏矣。真体者,真一是也。”《道藏》第四册,第311页。此“真一”乃“道”之别称,标明道本、道体之意。唐玄宗《道德真经御注》和《道德真经御疏》中,“妙本”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概念,唐末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虽然也提及“妙本”,但似乎不太赞成以“妙本”来指代“道”,而是引用了“真一”的概念。如:“道朴一耳。非一而一,是谓真一。真一者,杳冥之精、真中之真也。一非多法,故云小,以此真一生化万殊,其大无大,其上无上,孰敢以道为臣乎?”(三十二章)“大道之体也,凝而为真一。”(三十四章)“道性无杂,真一寂寥,故清静也。”(三十七章)此“真一”表示“道”的内在规定性参见董恩林:《唐代老学:重玄思辨中的理身理国之道》第65、6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综上所述,“真一”在道教中具有独特的含义,魏晋神仙道教体系中的“真一”代表了天地本源与养生方术,魏晋以降,道教义学中的“真一”范畴与“道”乃异名同谓。

《本际经·道性品》云:“云何名真一,断故以证新?”“于明净观,睹见法身,心心相得,不期自会,天尊息应,无复忧劳。双观道慧,及道种慧。”按:此处,姜伯勤先生根据P2463号卷子,录为“反道种惠(慧)”。见《论敦煌〈本际经〉的道性论》,《道家文化研究》第七辑第23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镰田茂雄本亦为“反道种惠(慧)”。“满一切种,断烟煴鄣,圆一切智,故名真一。烦恼尽处,名曰无为,升玄入无,故称太一。”“云何太一果,升玄独可欣?”“细无不入,大无不包,高胜莫先,强名为大。太即大也。通达无碍,故名为太,独步无侣,无等等故,故称为一;是究竟处,故言太一。如是等义,难可了知,不可言说湛寂之相,但假名字引导后来,寄世言辞开真空道,略为汝等演因缘趣,当谛思惟,勿一向解。”

“双观”即二观,《道教义枢》卷五《二观义第十七》:“二观者,定慧之深境,空有之妙门。用以调心,直趣重玄之致;因之荡虑,终归双遣之津。既从此以得真,因由斯而解法。此其致也。”见王宗昱著《〈道教义枢〉研究》,附录《道教义枢》校勘,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道慧”、“道种慧”皆出自佛典,《大智度论》云:“若舍世间,不受出世间,是名出世间”。“若菩萨能如是知,则能为众生分别世间、出世间道;有漏、无漏一切诸道,亦如是入一相,是名‘道种慧’。”《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正藏》第25册,第258页。“菩萨度众生智慧名为道慧。一切种智慧是诸佛事;‘道种慧’是菩萨事”。“复次,八圣道分为实道;令众生种种因缘入道,是名‘道慧’。”同上,第321页。

《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即道,太即大,故“太”亦是道。太一乃“道”的别称。《庄子·天下》云:“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注:“太一,道也。”(汉)高诱注, (清)毕沅补注:《吕氏春秋》,《诸子集成》第8册,第53、54页,岳麓书社,1996年。可见,《本际经》中的“真一”,乃道本、道体的意思。此如《太上九要心印妙经》所云:“一者本也,本乃道之体。道本无体,强名曰体,有体之体,乃非真体,无体之体,日用不亏矣。真体者,真一是也。”

《太玄真一本际经》既然简称为《本际经》,说明“本际”无疑是经题的核心语汇与本经的关键词,通过“太玄”与“真一”的阐释,对于揭示《本际经》及道教语境中的“本际”思想内涵,必然会有一定帮助。

§§§第一节《本际经》之“本际”义

“本际”并非道教传统语汇,“本际”词源为佛教以外的外道哲学范畴,“本际”在唐初还曾经成为佛道论衡的议题之一。《太玄真一本际经》既然简称为《本际经》,表明核心关键词是“本际”,然而经中并未对“本际”概念予以明确定义,只是在《道性品》中说:“开演真一本际,示生死源,说究竟果,开真道性,显太玄宗”,“说此真一本际法门,使一切人平等解脱”。另据姜伯勤先生研究,《本际经·道本通微品》中记载前往明净国土的一百二十位童子,其中有“本初童子、本始童子、本玄童子、本无童子、本净童子、本极童子、本明童子、本首童子、本际童子、本相童子”,这里罗列了与“本”有关的各种名相,“本初”、“本始”、“本极”、“本首”具有本源意味,“本玄”、“本无”具有本体意味,“本净”、“本明”具有法性意味,“本相”具有法相意味,而“本际”兼有以上各种意义,尤其兼有本体和本源的意义《论敦煌〈本际经〉的道性论》,《道家文化研究》第七辑,第23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姜伯勤先生同时认为,“本际”一词的多义性成为嫁接“本体”说与“本源”说的工具见《〈本际经〉与敦煌道教》,杨曾文、杜斗成主编《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宗教卷》,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

唐显庆三年(658)冬十一月,在高宗皇帝主持下,佛、道两教思想界围绕“本际”问题曾经展开一场理论交锋。“时道士李荣先升高座,立本际义。敕褒(即沙门义褒)云:‘承师能论义,请升高座,共谈名理。’便即登座,问云:‘既义标本际,为道本于际名为本际,为际本道名为本际?’答云:‘互得进。’难云:‘道本于际,际为道本;亦可际本于道,道为际元?’答云:‘何往不通。’并曰:‘若使道将本际互得相通,返亦可自然与道互得相法。’答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又并曰:‘若使道法于自然,自然不法道,亦可道本于本际,本际不本道。’于是道士著难,恐坠厥宗,但存缄默,不能加报。褒即复结难云:‘汝道本于本际,遂得道、际互相本,亦可道法于自然,何为道、自不得互相法?’”《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大正藏》第52册,第389页。

迄今可见记录这次辩论的只有出自佛教方面的文献,对于李荣的“本际义”语焉不详,故无法窥其原貌。但是从李荣说“道”与“际”之间可以“互得进”、“互得相通”,是很有道理的。“道”、“本际”都是可以代表终极存在的范畴,不存在从属关系是完全平等的。“道”与“本际”是两对体用关系,体用一如。“道本于际;际本于道”,“道本于际,际为道本;际本于道,道为际元”,反之亦然。这也许就是李荣的“本际义”,这是典型的中国哲学逻辑思维方式卢国龙先生认为:“李荣所立‘本际义’,盖据刘进喜、李仲卿二人所造作的《本际经》。《本际经》主要阐述道本体问题,其说以为道非有非无、亦动亦寂、能本能迹,道为宇宙众生之本,但本于无本,众生修行虽曰返本,但实则无本可返,所以道与众生、自然的关系,是即一而二的,这就是道与众生自然的‘本际义’。根据这个意义,李荣认为道与本际可互为本元,这也是唐初道教重玄学的基本义之一。”(《道教哲学》第223页,华夏出版社,2007年)。在《老子》中,作为哲学范畴的“道”兼具“本体”和“本源”的意义,如果只是从本源义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道法自然”理应存在逻辑推演的层次性。若把“自然”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则指涉终极性根源,道以自然为法则从属于自然,自然高于道,当然可以说“道法于自然,自然不法道”,前面是逆推,后面是顺着讲。

由此可见,在《本际经》中“真一本际”通常是连用的,本际之“本”兼有“本初”、“本始”、“本极”、“本首”、“本玄”、“本无”、“本净”、“本明”、“本相”诸种含义。“际”具有会通的意思,如《升玄内教经》卷九中说:“已知一能际一,不于一而起想,知因一入无际。知因灭度入虚无,知因虚无为灭尽,知因灭尽为成道,知因成道为最大。”“本”与“际”合称本际,通过会通本源、本体、法性、法相诸义,诠释“道”与“自然”在道教语境中的内涵和外延。另外,“际”还具有境界的意思,《本际经·道性品》中有云:“令汝等辈得净慧力,裂愚痴网,脱生死罗,入真实际,具足大乘,诣道真境,普为将来开法眼目,同会无为湛寂之处。”《申鉴》称自然本性为“真实”,“君子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而已”[汉]荀悦著,吴道传校《申鉴》,《诸子集成》第9册,岳麓书社,1996年。道教以道性自然为“真实”。敦煌道经S107号《升玄内教经》:“道法无为,以慈心为上,真实为本。”“真实际”又可称“真际”,为佛教专有名词,指宇宙本体,亦指成佛的境界。《维摩诘所说经·见阿佛品第十二》:“同真际,等法性,不可称,不可量,过诸称量。”《维摩诘所说经》卷下,《大正藏》第14册,第555页。可见,本际又代表了道性的境界。

通过分析、考察《本际经》阐述的“道性”概念,发现“道性”本身确实具有和“本际”同一的、诠释道的本源——本体意义的功能。如《道性品》云:“云何识真本,道性自然因?”“言道性者,即真实空。非空、不空、亦不不空;非法、非非法,非物、非非物,非人、非非人,非因、非非因,非果、非非果,非始、非非始,非终、非非终。非本、非末,而为一切诸法根本。无造无作,名曰无为。自然而然,不可使然,不可不然,故曰自然。悟此真性,名曰悟道,了了照见,成无上道。”

确定“道性”为“真实空”,意即道性是不落于二边(对待),中道正观的“真实”之“空”,而且等同于“无为”、“自然”。这等于扬弃了传统“道”法于自然的说法,否定了以自然为道性之因;而理解为“道”的法则体现为自然,把“自然”看作是与“道性”的统一。把“道性”和“自然”联系在一起,可知道性也可理解为自然真性,即“真道自然正性”。这样在本体的意义上,“道性”与“道体”是相通的;在本源的意义上,“道性”乃“道体”之别称。这标志着道性论是以道体论为标识的道教“本体”学说向纵深的发展。这也许暗含了“本际”仅有的两次出现在《道性品》中的某种深意,论述“道”与道性的本体性与本源性或二者兼而有之,是本经的哲学价值之所在。同时,“本际”一词的多义性又成为会通“本体”、“本源”、道、自然、道体、道性诸说的工具。

综上所述,“太玄真一本际”可以理解为以重玄思辨的方法揭示道教之“道”才是最高、最根本的终极之教。此经题揭示了《本际经》是一部有明确思想针对性的、理论色彩较强的道教义学作品。

《本际经》的作者为何要借鉴、引用“本际”作为经题乃至本经的核心范畴?看来,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考察“本际”实意,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刘进喜、李仲卿造作《本际经》的真实意图。

“本际”概念最初为佛教称之“外道”的思想流派所习用(按:佛教哲学称自身以外的其他哲学观点及学派是“外道”),“本际外道”乃古代印度与原始佛教同时代的诸种外道之一。

同类推荐
  • 情感·温馨卷(散文精品)

    情感·温馨卷(散文精品)

    其实,世间好远的事情很多,何苦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呢? 如果能把心思花在一些美好的有意义的事情上,一个失业的人也不至失去尊严的气度,反过来做一些无知而折损福德的事,自以为好地,伤害的则是自己的心。
  • 一起去龙楼看卫星

    一起去龙楼看卫星

    龙楼,一个远在天涯海角、既古朴又现代的小镇,却隐藏着与众不同的壮美。中国唯一的滨海卫星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就位于龙楼,每次卫星发射,这里都涌入成千上万的人前来一睹龙飞九天的震撼。除去卫星带给人的震撼之外,这里还有铜鼓岭和月亮湾流淌的浪漫,还有旧时光老街记忆中的美好,还有八门湾星空下神秘的探险,更有文昌人尊师重教的传统与承继。“行走美文”女作家曾丹,继博鳌和台儿庄之后,读懂了人生的甘洌清甜,回到了让自己魂牵梦萦的海南,在龙楼书写另一段柔情。她的笔下既展现了龙楼作为航天小镇的恢宏与壮美,又用自己充满爱的眼睛探寻龙楼28公里海岸线的妩媚与别样风情。龙楼镇虽是南海边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小镇,却又不缺乏久酿芬芳后独有的灵动与色彩。让我们跟随作家曼妙的笔触,用眼睛去漫步,用呼吸去碰触,尽情把自己置于海南小镇天蓝海蓝的景色里,游走在科技的日新月异与传统的古香古色之间。让心灵追随眼睛,一起去龙楼看卫星。
  •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我以为,《命运》的讨论,视野略嫌狭窄,思路也显得闭塞,就事论事,加之简单的决定论的思维方法,导致简单的结论:或是悲观,或者是盲目乐观,有的则陷于清谈空论。
  • 恩重如山

    恩重如山

    四聋子过去听人说鼓书时,总是想入非非,指望哪一天也有一个螺蛳或狐狸精变成女人,来替他洗衣做饭作老婆,今天一早,这愿望眼看就要实现了,却在转眼间变成了花棉袄,又变成了婴儿。——《恩重如山》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热门推荐
  • 请不要给差评

    请不要给差评

    手工气质淘宝卖家VS精英帅气有型买家作为一个从不网购的山顶洞人,戚方魁在亲妹子的指点下,网购成功。并一发不可收拾,为此还认定了此家店主不可。作为一个淘宝店主,陈许也是遇见过许多有意思的人。但是最近有个顾客,让她很是头疼,轻不得重不得。现实里处处吃瘪,唯有手工能让她心中宁静,她且受了!!
  • 寒傲霜雪

    寒傲霜雪

    一个文弱的书生,一个家世的迷题,一场武林的劫难,一段曲折的爱情,一切的一切终要有个结局,无论是喜是悲......
  • 地中仙

    地中仙

    初次和司泠相遇,是在地府的奈何桥旁,作为一名阿飘,纪茹很是狼狈的扑倒在司泠的脚下。纪茹发誓,自己绝对不是因为看他而绊倒了。而那个清冷如仙的男人却连看都没看她一眼,只是一摇折扇,就那么走了。从那以后,纪茹决定了,追他。不投胎了。从此,地府每天都开始上演一部女追男隔座山的戏码。直到后来,纪茹才发现,这个男人,根本早就对她心怀不轨。简单来说,这就是一本男女主边捉鬼,边谈情的故事。
  • 春困夏乏秋累冬眠之不想当小花

    春困夏乏秋累冬眠之不想当小花

    南絮又上热搜了。因接二连三上热搜,被指责买热搜的新闻层出不穷。南絮发微博说:热搜(不屑的眼神),让你们看看什么叫买热搜[微笑],明天就去接通告把买热搜的钱赚回来。配图:实时热搜,全是自己的话题。粉丝在底下心疼说:女孩子要勤俭持家啊,所以热搜的钱就让我们来出吧!微博:还是你们疼我,决定不赶通告睡美容觉去。突然想送礼物给你们~我代言的化妆品,大佬真小气,不肯送,怎么说也是他们代言人嘛,虽然我很荣幸有这机会官微:破泣为笑,配图:赠送3000套微博:谢谢大大,大大真是我遇到的最大方,最nice,最仗义疏财,最高义薄云,最解囊相助,最慷慨解囊,最助人为乐,最……不好意思,实在编不下去了[再见]
  • 第三种青涩

    第三种青涩

    不瞒你,这是我的第三次初恋。如以往,一场微不足道的卑微的暗恋。我甚至都能想象到他讲话时的满眼星光。那不属于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余生与你共终老

    余生与你共终老

    回到老家,她立马听说横刀夺爱的小三惨死,前男友再一次纠缠自己,柔情攻势,甜蜜陷阱,破镜能否重圆?上司的追求,前男友的执念,她该如何取舍?好友的惨死,无端的车祸,私生女的身份被曝光,厄运再一次降临在她身上。当闺蜜变成了情敌,她是斩断孽缘,还是让闺蜜知难而退?
  • 那人无邪

    那人无邪

    林珊作为一个21世纪的高材生,一朝偷坠楼竟然穿越到了墨族废柴嫡女墨玉影的身上,父亲不疼,兄长不爱,阿姊处处刁难,学个阵法炸死老师?没关系,依照本小姐看废柴流小说的经验本小姐绝对会有很流弊的金手指。什么?金手指也没有?没关系,本小姐可以凭借高超的智商碾压他们!什么?你说本小姐智商仅仅大于弱智?信不信本小姐打死你?没错,本小姐打不过你,不过……不过腹诽你总没问题吧。
  • 憧憬

    憧憬

    素贞腹部胀痛,已经有小两天了。起初.只觉得那儿有团生面样的东西堵着,后来那团面慢慢发酵伸展,渐渐地,整个腹部就胀疼起来。按说从前肚子也胀过,也疼过,可那种胀,是明目张胆的胀,摸着如揣个滚圆西瓜,敲打似牛皮小鼓般嘣响。那种疼,也是利利落落、翻江倒海般生疼,吃一粒马丁啉,喝一杯肠清茶,或者烤几瓣老蒜吞下,咕噜噜嗳了几口馊气,放了几个响屁,最多猛一阵拉稀,便万事大吉。不像眼下,感觉胀得像吞了一砣生铁,摸上去肚皮却瘪瘪软软的。那疼痛,更是阴阴森森,不急不徐,令人说不出叫不响的窝火憋气。况且,马丁啉也吃了,肠清茶也喝了,烤老蒜也吞了,还是硬生生堵着胀着,不见半点松动。
  • 夜天孑

    夜天孑

    没有人看啊,好烦躁啊,兄弟姐妹,小姐姐,大哥哥,走过路过,也不要错过,进来看一眼,不要久久八,只要轻轻一点,就是一点,进来的都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