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500000076

第76章 慧能创立禅宗与佛教中国化(2)

"度",即度脱,度脱烦恼生死之苦而得解脱。慧能认为,人的度脱是自性自度。所谓自性自度,第一,"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同上书,[35]。)。成佛要向内用功,不要向自身以外另求佛土。第二,依靠自力,才能自识本性,才能得度,而不是凭借他力包括佛力所能度的;成佛是他人所不能越俎代庖的。第三,要舍离文字义解,而直彻心源。慧能认为"佛性之理,非关文字"(《曹溪大师别传》。):佛性与文字并不相关,从文字上下功是难以识见本性的。总之,自度是不向身外追索,不凭借他力,也不沉湎于义解,而是依靠自力,直指本心,见性成佛。慧能认为,自性自度、由迷转悟的形式是顿悟。《坛经》结合慧能本人的宗教体验说:"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是故将此教法流行后代,令学道者顿悟菩提,令自本性顿悟。"(同上书,[31]。)所谓顿悟,是顿然悟得菩提智慧,直接契证本性(觉性)。"本觉超于三世"(王维),"超于三世"就是顿悟。"本觉"智慧是般若之智,是自性般若,是人人先天本具,只要一念相应它就会实现。顿悟方式的特点是:直接性,直接契合本性;刹那性,觉悟不需分种种层级或阶段,一念相应便悟;整体性,顿悟是既不要什么积累,也不受时间限制的。慧能的顿悟说与强调觉悟要有阶段性,要循序渐进,借着种种方便渐次由较低境地进于较高境地的渐悟说形成对立。3.

与自性自度、顿悟成佛的论说相应,慧能对禅与定、定与慧、禅与日常活动等关系也都做出了新的厘定,扩大了禅法的范围,改变了禅修的风格。印度佛教的"禅"是静虑的意思,"定"一般是指心凝住于一境而不散乱的状态和作用。典籍中未见慧能有静居打坐禅定的记载,但在思想上,他继承并发展了印度佛教的禅定理念,他说:何名坐禅?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外禅内定,故名禅定。(敦煌本《坛经》,[19]。)

这是从自性清净的基本理论立场出发,强调对外境离相为禅,进而以自性不乱为定。慧能严格地区分著相与离相,突出以离相为禅的规定,并以离相为自性不乱的前提,同时又确定自性不乱为禅与定的根本规定。戒、定、慧三学是佛教修行者必须修习的三种最基本的学问。戒是止恶积善;定是止息念虑,使精神集中;慧是如理思维,体认真实。三学也是佛教的实践纲领,即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基于"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同上书,[28]。),一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言下大悟"(《行由品第一》。)的顿悟经验,对于三学,慧能说:"我此法门,以定惠为本。第一勿迷言定惠别,定惠体一不二,即定是惠体,即惠是定用,即惠之时定在惠,既定之时惠在定。"(敦煌本《坛经》,[13]。)这是说,三学中,定慧是根本;定慧一体,是体用关系: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定慧同时,不分先后。慧能还扩大了定慧的范围:"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王维);定,并不限于打坐,慧与定为一体,定慧双行。"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同上书,[14]。)"一行",一种修行方式;"三昧",精神集中,深沉冥想,也即禅定。"一行三昧"是借着一种修行,使心灵贞定下来。慧能是将"一行三昧"活活泼泼地推广到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进而归结为"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王维)。一举一动都不离道场,不论是用心用情,都同样归于性海。也就是说,一切智慧都以自性而生;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这样,慧能禅法的修证是从无念着手,并贯穿着无相、无住的根本精神。他提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同上书,[17]。)的禅修实践纲领,主张禅修时要于念而不念,于相而离相,于性(人的本性)而不住。慧能本人有从砍柴、舂米等日常劳务中悟道的切身体验,他为协调禅定修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为禅定修持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指出了新方向。后来洪州宗越来越把禅的意味渗透到日常生活里,使之成为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如上所述,慧能皈依佛门后长期没有正式出家,他的顿悟体验也不是独自在深山里打坐时发生的,所以他提倡禅修要在世事上实践,他说:"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同上书,[36]。)后世改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般若品第二》。),强调佛法与世间两者的相即不离的关系。又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同上书,[36]。),认为不一定要远离尘世,深居庙宇,在家同样可以修行。还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疑问品第三》。),认为修行重在心平行直而不是持戒修禅;要讲恩重义,孝顺父母,上下同情爱护。这是强调佛法、禅修不能脱离世间、人间,提倡在世间、人间修行。此说极大地缓解了在家与出家、入世与出世、佛教与世间的矛盾。

4.慧能还就禅修的境界、目标提出了新说。佛家修行的目的、果位是涅槃境界,其内容通常是"三德"具足。所谓"三德",一是般若,即如实了悟事物的智慧;二是法身,即真实常住的法性;三是解脱,即远离烦恼、束缚而得大自在。慧能把这样的涅槃境界提到因位作为禅修目标,或者说把因位与果位统一起来,强调在禅修时要随时体现这样的境界。他把禅修视为"直开宝藏"(王维)。"宝藏",比喻人的本来的自性,即佛性;"直开宝藏",是要求禅修者的心地不受污染,随时随地都能灼然朗照,也就是要求禅修者的一切行为始终着力于探求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境界。自己直开宝藏,就是顿门,是"见自性自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敦煌本《坛经》,[19]。)。修行者一旦顿悟,则般若、法身和解脱"三德"具足,凡人也就转化为佛。对于念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慧能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强调心净是成佛的关键,心净则佛土净,净土自在身中,随所住处恒得安乐,因此他不赞成身外求佛,不赞同求生西方净土。(参见《疑问品第三》。)综上所述,慧能创立的禅宗,是一个崭新的佛教体系,可谓佛教中的新教。与印度佛教相比,中国禅宗呈现出重人本、重平民、重自性、重现实、重顿悟、重简易等思想特色,这些特色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表现。中华文化充满人文精神,儒家和道家的根本宗旨都在于完善人的素质和品格,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慧能禅宗的基调不是泛谈众生的普度,而是强调人生的觉悟,使人获得真正的"自我"——精神自由。这与中华固有儒、道思想文化的旨趣是一致的。慧能的禅法不是寻章摘句地去了解佛理,也不拘泥于通常所说的静坐习禅功夫,而是要求直截了当地把握成佛的根源,"见性成佛",这适应了平民的需求。因此关注下层平民的精神需求,构成了慧能创宗的一大特色,并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慧能还高扬中华文化的自主精神,强调中国人不用念佛求生西方,而是要寻求自身中的净土。禅宗充分自信,以慧能的施法记录为《坛经》,并以该经为宗旨,"不禀授《坛经》,非我宗旨"(敦煌本《坛经》,[47]。),淡化了中印异质文化的差别,缓解了夷夏之辨的情结。慧能还把人生觉悟、人格提升安置在开发人的本性的基础之上,充分肯定人的心性本体和人生的实践主体,从而不仅使禅宗与儒、道文化的价值取向接近,而且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上也与之保持了一致。如儒家孟子讲"所不虑而知者"的"良知"(《孟子·尽心上》。),即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和认知本能,慧能则讲"本觉"与良知的含义是相通的。孟子还讲"尽心"、"知性"(《孟子·尽心上》。),这是儒家的一种反省内心的认识方法和道德修养方法,慧能禅宗的明心见性禅修方法也是与孟子的理念相一致的。慧能把禅修与日常生活行为结合起来的主张,也和道家的"自然"概念所内含的本性和无为无造的思想是相近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慧能禅宗的修持方法是儒、道修养方法的佛教翻版。中国古代是宗法社会,重家庭团聚、重农耕、重现实生活,相应地,中华文化也是重入世、重社会伦理、重人文教化的。慧能对中国社会实际有真切的体察,他提倡在家修持,提倡孝顺父母、上下相爱;还主张禅修要与日常行为统一起来,使禅修与现实生活隔阂减少,甚至趋于一致,这构成了慧能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慧能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也有惊人的一致之处。如,慧能反对执著经典文句,提倡体悟精神实质,这与《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认为语言不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的观点是一致的。又如,慧能以灯光比喻定慧的体用关系(参见敦煌本《坛经》,[15]。),也是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形体与功能、实体与作用的体用观念相一致的。

总之,慧能站在中国传统文化本位的立场,创立禅宗,在心性义理、修持功夫和成佛境界等诸方面都实现了佛教中国化,这是佛教中国化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三、慧能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作用与思想启示

慧能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由于慧能创立的禅宗是隋唐佛教诸宗中佛教中国化程度最高的宗派,因此后来日益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这一格局至今未有改变。慧能禅宗既是中国佛教的发展,也是印度佛教的发展。有人以印度佛教的性空说或唯识说来否定中国佛教的性觉说,进而否定禅宗的"合法性"。我们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从印度到中国,其义理、修持方式和礼仪制度等都是不断演变的,否定佛教的发展也就否定了佛教本身。(2)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首先,推动佛教进一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如前所述,慧能禅宗适应中华文化的特点,融摄、浸润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佛教进一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禅宗还推动了理学和全真道的产生,使两者分别成为后期的儒学和道教的新形式,影响很大。再次,禅宗还为诗歌绘画等创作带来深刻影响,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

慧能创立禅宗、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实践也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思想启示:(1)慧能的成功是他的个人人格特质与历史机遇相结合的结果,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有两点:其一,慧能从不迷信书本,而是珍惜和尊重实践经验,可以说,一部《坛经》就是慧能本人修持实践的真实写照和理论总结。其二,与隋唐佛教其他宗派创始人相比,这些人几乎都是饱学之士,唯独慧能是文化水准很低的樵夫;然而历史表明,在隋唐诸创宗者中,慧能的创新性最高,慧能禅宗的中国化特色最浓郁,影响最大,流传也最久,这是值得深思的。(2)力求适应本土人民尤其是平民的精神需求。与精英佛教、贵族佛教的三论、唯识、华严诸宗不同,慧能创立的禅宗是大众佛教、平民佛教。前者偏于义理探求,往往只限于士大夫圈子,后者偏于修证实践,有着广泛的平民群众基础。因而慧能禅宗流传久远不是偶然的。(3)与中国儒、道固有文化的磨合。慧能虽不是知识分子,但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处理佛教与儒、道关系方面是成功的。这主要表现为:在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存在尖锐矛盾之处,如对于孝道,慧能采取肯定孝道的鲜明立场,吸取中华文化的人文教化成果,来调适、革新佛教,创立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他还提出一套禅修理论,弥补儒道文化的局限、空缺。如此,慧能禅宗才在中国土地上扎根、开花、结果,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轻松读

    圣经故事轻松读

    创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怎样用话语从混沌中创造了有序的世界,因为“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所以人们称上帝为“造物主”,人可以从身边存在的物质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圣经用“起初,神创造天地”一语概述了创造者、被造物和伟大的创造作为,简洁地描写了神创造万物的过程,怎样从混沌空虚中将光和暗、天和地、陆地和海洋分开。在造物主的眼中,他创造的这个世界十分美好。他使万物布满天空、陆地、海洋;他安排日、月、星辰的运转;创造飞禽、走兽和水中生物,最后,他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
  •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三卷:亚洲之外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三卷:亚洲之外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亚洲之外佛教》是《世界佛教通史》系列第十二卷,主要讲述了欧美非等非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如下:一、佛教在欧洲、美洲的初传。佛教在欧洲的初传,佛教传入美洲的传说。二、英国佛教。早期的佛教学术研究,佛教信仰的开端,南传佛教的新气象,日本佛教的传播,藏传佛教的迅速发展,汉传佛教的传播。三、法国佛教。学者的学术研究,探险家与藏传佛教、佛教组织出现的背景,佛教宗派的传入,佛教发展的新动态。四、德国佛教。早期哲学家与佛教、学者的佛教研究,早期的佛教团体,佛教宗派的发展。五、欧洲其他各国佛教。西欧其他各国佛教,中欧其他各国佛教,北欧各国佛教,南欧各国佛教,东欧各国佛教。六、美国佛教。美国早期学者与佛教,华工与汉传佛教初传美国,日本移民与日本佛教初传美国,神智学会与佛教,世界宗教大会前后的美国佛教,二战结束前日本佛教的传播,二战后日本佛教的发展,“垮掉的一代”、嬉皮士与佛教,汉传佛教的发展,藏传佛教的迅速传播,南传佛教,韩国佛教,越南佛教。七、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佛教。加拿大佛教,拉丁美洲佛教,大洋洲佛教,非洲佛教。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吸引法则

    吸引法则

    莎拉亚发现只要她一倒霉附近绝对有那个“老混球”。果然气场相似的人会相互“整治”。不过目前看来都是单向整治,强颜欢笑jpg。莎拉亚?莽?投机取巧之王?巴斯曼,一路“得意三分钟倒霉一辈子”的成长历程。
  • 疆诉杂集

    疆诉杂集

    《南方姑娘》南方的风躲藏吹乱了绿波荡漾·田间路旁,有着一位姑娘她有田野的颜色,秋水的眸光肩上叶落,扫过眉间惆怅她有一个冬天的秘密被深秋掩藏·南方的风很长卷着风筝的线拉向远方扯着思恋,搅乱了迷茫拉开了门帘,扯响了铃铛(啦啦啦……)·南方的姑娘可还记得那年的北方厚厚的白雪掩埋冬麦下的故乡
  • 相当愉快地度日如年

    相当愉快地度日如年

    借张爱玲的文字“悠长得像永生的童年,相当愉快地度日如年”为此书命名。《相当愉快地度日如年》是刘荒田和江苏凤凰文艺精心选编的他近年来的小品文集,文体上近于杂感,篇幅短小,间或以逆向、辩证思维做“翻案”文章,带着些许尖利却不刻薄,有着绵长醇厚的生活质感。
  • 逆元辰界

    逆元辰界

    是命运在捉弄还是有人在背后操控?是顺应天意还是逆天改命?一个梦境,一个世界……一层又一层的谜团……请看文昌真君新书《逆元辰界》!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我的手环能修仙

    我的手环能修仙

    意识与智能手环传回十年前,李凌进入一款由真实世界构建的游戏,手环的特殊性使他拥有了具现化的能力,可以随意提取游戏中的物质为自己所用!“获得来自盘古文明的虚空炼体诀,增强了体质!”“获得上古金乌传承,拥有开发恒星的能力!”“获得培元丹,修为增加十年!”“获得妖兽内丹一枚,开启天赋传承!”人类进化到星际时代,势力遍布整个已知宇宙,一切行为都在联盟主脑命运之轮的安排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宇宙数据化时代李凌崛起于一款名为《原界》的游戏,势力席卷整个宇宙,成为支配无穷位面、各个维度的“神明”。书友群:130388231
  • 星际黑处

    星际黑处

    他是星际联盟军的远征兵,探索宇宙最边缘,最黑暗,最鸟无人烟之地。宇宙的边缘远不是世界尽头,尽头的后面是另一个尽头。超光速旅行,暗物质星系,人类基因改造,中微子技术瞬间移动,星际联盟军与异教徒。宇宙的真相是什么,他组队寻找答案。
  • 喊声道长

    喊声道长

    你道一袖清风灵光月这是一位穿越后当道长的日常系故事,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好的话,求推荐求收藏
  • 这个女子有点二

    这个女子有点二

    【新书《冷宫娘娘完美逆袭》稳定更新中,欢迎大家前往翻阅~期待你的到来,就像阳光轻触沙滩~】【简介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是来搞笑的,来点悲惨的开始然后咱们就一直二下去吧】;苏九儿一不小心就被块西瓜皮给坑了,一睁开眼睛就看到自己血淋淋的衣服,蓬头垢面之下是与她长相一样的女子。穿越过来就走桃花运,苏九儿却没有守护好他,为此跋山涉水寻找复活小哥哥的方法,由此掀开了身世之谜,也逐渐靠近穿越的真相。历经情伤,又被朋友背叛,苏九儿一点一点的成长,看她将如何面对危险重重,又该如何保护她所在乎的一切?那个强大的敌人究竟该如何战胜?她与欧阳柯宇的前世今生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