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600000004

第4章 先秦至唐:古代唱技理论的产生(2)

总体而言,先秦两汉时期,人们的审美认识从远古时期巫与艺的合一转变为以“德”为中心、以“和”为指导思想,即要求不同的音、色、味的相和及其与政治伦理的和谐一致。这种审美认识反映在音乐上则表现为倡导音调的平和、情感的稳定。受其影响,先秦两汉时期的人们对声乐艺术的认识也掺杂了较多的道德成分,在他们看来,声乐演唱与政治、道德、人心是相连的,它可以反映人心的善恶、国运的兴衰。因此他们夸大了声乐演唱的社会功能,从而削弱了声乐艺术的自然属性。然而,在先秦两汉的一些文献中我们又不难看出他们对“声”的重视与强调,如最早的“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等记载,就使“声”的观念得到了充分的突显:“声振林木”强调的是声音的洪亮与厚重,“响遏行云”描绘的是声音的清脆与明亮。这种重视与强调实际上是对“声”作为声乐艺术本体的认同。到了《乐记·师乙篇》中,“声”的观念第一次得到了十分明确的表述和阐发,并由此确立了“声”在声乐艺术中的核心地位。“重声效”理论观念的确立奠定了中国古代唱技理论的发展方向:它使理论家们的触角得以不断向前延伸——随时随地挖掘和总结发声的各种技法。尽管他们对于这些技法的论述十分零碎而缺乏逻辑力量,但其是在“声”的观念潜在支配下的具体评论,是“声”之本体观的生动呈现。这些观点是中国古代唱技理论的光辉起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唱技理论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此,中国古代唱技理论已初露端倪,并初步显现了自身的特点。

$第二节 发音部位、气息控制等具体技术理论的探索

汉代以后,审美认识发展迅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审美认识飞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实现了审美重点从艺术之用到认识艺术规律的转变。此时的艺术创作与欣赏不再单纯是“通伦理”、“明鉴戒”的一种统治手段,而成了寄托士大夫情感的工具和“畅情”、“味道”的特殊方式。到了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思想的自由活跃更使审美认识得以不断深入,唐人明丽、雄浑、壮美的审美倾向促使音乐向着绚丽多彩的方向发展。因此,由两汉开始,声乐形式逐渐由先秦时期的简单、单一变得复杂、多样,如汉代的相和歌、魏晋南北朝的清商乐、唐代的歌舞大曲等等。声乐形式的发展变化促使演唱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声乐演唱已不再仅仅是礼的工具、道德的附庸,它更是人们表情达意、娱乐自身的需要。在演唱实践逐渐兴盛的情况下,魏晋南北朝的唱技理论有所发展,尤其在魏末阮籍、嵇康肯定了音乐的客观性、扫清音乐观念上的障碍之后,演唱理论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阮籍《乐论》云:“故八音有本体,五声有自然,其同物者以大小相君。有自然故不可乱,大小相君故可得而平也……声相宜也,故必有常处。以大小相君,应黄钟之气,故必有常数。”阮籍认为,音乐有其自然之体,其运动规律有一个“常数”,这个“常数”乃是自然规律而非等级制度。嵇康的音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更大,他首先提出“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再进而阐明音乐的本体是“和”,即音乐的形式、表现手段和美的统一。“音声有自然之和”,“声音以平和为体”,“使心与理相顺,气与声相应,合乎会通,以济其美”。嵇康的理论第一次明确清楚地赋予音乐以一种本体论上的意义,并从本体论的观点来观察音乐问题。阮籍、嵇康二人对于音乐自然属性的强调和肯定,促使当时的部分理论家对声乐艺术的自身规律给予了较多的重视。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篇里谈论诗歌声律时涉及了一些演唱的发声规律。刘勰首先肯定了人声的自然习性,体现了他对“声”的自然规律的认识:“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刘勰认为,音律的开端,本于人的发声。声音有宫商等五音,其决定于人的自然生理构造,从前的圣王就是根据这些来制作音乐歌曲的。由此可知,乐器是模仿人的声音的,人的发声并不模仿乐器。其次,刘勰以古人教歌为例,阐述演唱的发声规律。刘勰指出,古人教歌时,“先揆以法”,先用一定的方法矫正声音,使其可以“疾呼中宫,徐呼中徵”,即快速唱达宫音、慢速唱达徵音;同时,由于“夫商徵响高,宫羽声下”(此句中的“商徵响高,宫羽声下”疑为“宫商响高,徵羽声下”。因为宫商二音振幅大而频率低,故音粗;而徵羽二音振幅小而频率高,故音细),因此,在发商、徵、宫、羽等不同的音高时,要注意“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即分清张喉抬舌的差别以及合口擦齿的不同。这样“廉肉相准,皎然可分”,尖锐和圆润的声音就可明显区分开来。可见,刘勰对演唱发声的分析已经带有一定的技术成分。他认为,古人的“揆以法”之“法”是指演唱时调整口腔发音部位的方法。刘勰的论述在理论形态上接续了先秦的传统,并在技术上对“声”的自然本体观作了进一步的阐发。

隋唐时期,古代声乐艺术进入了第一发展高峰期,尽管器乐已经取得了独立的形式,但人声仍然被认为是最具魅力的音乐形式。段安节《乐府杂录》云:“歌者,乐之声也。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诸乐之上。”陆龟蒙《大子夜歌二首》其二云:“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歌唱在唐代十分盛行,与前期相比,隋唐人更加重视歌声的质量,对高超的歌唱技艺也更为推崇。试看唐诗中关于歌唱的描绘:“定面凝眸一声发,云停尘下何劳算。迢迢击磬远玲玲,一一贯珠匀款款。”“断时轻裂玉,收处远缲烟。孤直縆云定,光明滴水圆。”“一字新声一串珠,转喉疑是击珊瑚。”在以上表述中,人们以“敲玉”、“贯珠”、“云停尘下”等为标尺,对歌者的演唱作了略显夸张的描绘,表达了唐代人对高超声乐技艺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的歌唱技术已经达到十分高超的水平,其演唱声音清亮、圆润,气息悠长、连贯,共鸣良好、穿透力强。

隋唐时期的“重声”思想既是对先秦思想的继承,又是在先秦基础之上的进一步生发。它不仅保留了先秦时期对声音自身条件的重视,体现了隋唐人对上一时期“声”的本体观理论的接受与继承,更突出了声音“传情达意”之功效。这种变化既与魏晋以来对歌词的重视有关,如嵇康《声无哀乐论》曰:“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切哀言,言比成诗,声比成音。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又与声乐艺术已发展成为歌、舞、器乐为一体的大型的、综合性的表演形式不无关系。在这种背景下,隋唐的演唱理论突破了以往道德观念的束缚,“声”的本体观得到了新的弘扬,声乐技巧开始进入理论家的研究视野。

隋朝虞世南是触及声乐艺术特殊规律的第一人,其《北堂书钞·乐部·歌篇》云:“潜气内转哀音外激,清气浮转妍弄潜移,宫商和畅清弄谐密。”南海孔广陶曾对这三句话注曰:“……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朱唇不起,皓齿不离,清气浮转妍弄潜移。……半夜闻水中有弦歌之音,宫商和畅清弄谐密。”从虞世南原文及孔广陶的注释都可看出,此三句话论述的是演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密切关系。笔者以为,“潜气”,指下沉的气息;“清气”,即上浮的气息;“妍”,巧;“弄”,原义指用手玩耍,形容歌唱当理解为对声音的摆弄、调整;“宫商”,音乐五声之一,古人常用宫商指声音;“密”,周到、细致,此处用来形容歌声完美。故这三句话的大意是:(演唱时)将饱满的气息下沉,使之在体内有力地运转,从而唱出哀伤的声音;气息上浮、流转可以使声音灵巧,并不被察觉地自由转换;(只要有效地控制好气息,)声音就会显得和谐完美。可见,虞世南已经认识到气息对于歌唱的重要性:气息是影响不同声音发出的重要因素。尽管虞世南之论十分简略,却意义重大:其已经迈出了唱技要素研究的第一步,它表明理论家们开始有意识地对声乐艺术的自身规律进行探讨。

虞世南之后,唐代《乐书要录》中指出,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气息才是声音的本源:“夫道生气,气生形,形动气缴,声所由出也。然则形、气者,声之源也。”此后,唐代段安节对气息与声音的关系作了更为细致的阐发。其《乐府杂录·歌》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即善于歌唱的人首先要“调其气”,所谓“调其气”指歌唱时对呼吸的调整。先将充足的气息吸到腹部脐间,再(通过肌肉的力量)将气息推出;(当气息)到达喉部时再与吐字结合(而发声),这样就可将高低音分别出来。歌唱者只要学会了调整气息的方法,就自然能发出阻遏行云、振荡山谷的声音(即共鸣好、穿透力强的声音)。段氏此论不仅指出了气息是演唱的第一要素,明确了气息在演唱中的基础地位;更对演唱中气息的位置和行进路线加以阐明,并对气、字、声三者的结合有了初步认识,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其观点对后世影响甚大,后人多在其理论上加以生发和探讨。总之,隋唐的唱技理论已颇有理性的思辨色彩,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先秦至唐为唱技理论的产生时期。该时期的唱技文献多散见于各种综合性文史类书籍中,以零星散论的面目出现。其数量稀少,语言较抽象,文字含蓄晦涩,不易理解;内容较多地表现为对声乐活动和声乐表演的记载与考辨,也有部分关于演唱技术的简略分析,体现了驳杂不纯的特性。这些关于声乐演唱的早期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不仅反映了该时期人们对演唱艺术的认识——时人已初步确立“声”的本体观,对演唱中宏大的音量、宽广的音域和刚柔恰当的音色等美学和技术方面作了明确要求,对唱技的一些基本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它确立了唱技理论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向,在唱技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开拓作用——“声”作为声乐本体观念的确立认同了声乐是一种“声音”艺术。这样一种观念,实际上是对声乐作为音乐本体特性的认同,它使得历代研究者的触角得以不断延伸——随时随地挖掘和总结发声的各种技法,从而使唱技的理论研究可以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同类推荐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金元清戏曲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金元清戏曲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是近年金元清戏曲研究成果的汇总,共选取作者在该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图书绪论等三十余篇。《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研究对象历史时间为顺序,收录了作者对金院本、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戏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附录部分,汇总了作者从宏观角度入手表达戏曲发展反思的文章,谈古论今,见解精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是作近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的选编,是一部体例严谨、见解精到的学术专著。从金院本、元杂剧到明清传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的阐述,更有精彩剧本的大段佐证,更彰显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摄影入门:知道这些就够了

    摄影入门:知道这些就够了

    本书简明扼要,但又涉及到摄影知识与技巧的方方面面。若你是摄影爱好者,本书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坚持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究其动因,当然少不了朋友们不断给我的鼓气,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在时时无形地推动着我,越写越感到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这期间也有一些朋友劝我何必自找苦吃:你写得好吗?你写出来有人看吗?有人用吗?你有钱将它推向社会吗?知道吗?现在“触电”难呢!他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我最终毫不回头地走自己的路。
热门推荐
  • 梦网杀境

    梦网杀境

    说到“资优学生”,脑海中应该会立刻浮现一副画面:捧著书、眼神涣散、人际关系很差的学生。每学期成绩皆达到申请奖学金的资优学生古乐泯,T大心理学系大四学生,大略符合以上的描述,属于“宅男未达”的类型。双手捧着厚厚的教科书,黑框眼镜下的双眸随时警惕周遭来往的人,而他人际关系很差的主因,竟然是旺盛的“桃花运”?之所以拥有旺盛的桃花运,源自于他那张轮廓深邃的俊帅脸孔:浓眉大眼,红润双唇,勾魂双眸……
  • 直抵人性深处:讽刺小说大师荷曼·柯赫作品集(全2册)

    直抵人性深处:讽刺小说大师荷曼·柯赫作品集(全2册)

    本套装共两册,分别为《夏日尽处》和《命运晚餐》。荷兰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大师直指人性欲望之作。荣获多项国际图书大奖。
  • 重生之完美未来

    重生之完美未来

    人生在世,不过俯仰之间。 渺如微尘,于沧河日月前。 但纵是微小,也不要卑微, 要做那一颗最为璀璨耀目的微尘!书友群:314665068
  • 晚来入药谷

    晚来入药谷

    悲情寓新生,人祸或者是天灾,主动或者是被迫
  • 替身情缘之魔族的新娘

    替身情缘之魔族的新娘

    一个混血人妖,不对,妖人,也不对,姜岚溪一直对自己的人族与妖族混血耿耿于怀了三百年,可是有一天,天降横福,有人说可以给她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身,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即使代价是舍弃自我,潜入魔族,偷取魔神宝物。可是最后的最后,她还是没能如愿以偿,重新回到半人半妖之身的她如何面对已视她如陌生人的夫君-魔王大人。
  • 重生之早安帝少

    重生之早安帝少

    叶璇月重生于架空,目标发家致富,拥有着小说中的金手指空间。只是为什么?发家致富的前提是,要撩这位冷漠的帅哥,这是什么鬼!!!
  • 三论宗浅说

    三论宗浅说

    本书是一本佛学三论宗方面的通俗读本,所涉知识内容较多,且易于理解,可方便普通大众对三论宗的认识。
  • 后汉演义

    后汉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 一品寒妃

    一品寒妃

    推荐腹黑新文【邪皇妖后】她,不仅聪慧,而且还拥有一张风华绝代的容貌,受尽众人的宠爱,可是却因为一句话,被送到山上修炼,受尽苦难;十年过去,又是因为一句话,被迫嫁给那个人人惧怕的恶魔。他,冰冷的心因为她不再寒冷。情景一绝色女子持剑抵着男子的心口处,轻声吐出,“放我走!”“除非我死,不然你永远都是属于我的。”男子说完,只见亮白的剑身已被鲜血染红。情景二“想救她?”冰冷的声音从她口里吐出。男子好看的嘴型眯成一条线,寒冷的眸子闪过一丝的柔情。“只要你能打败我,就能从我手上带走她!”剑轻轻一划,鲜红的血随着剑身而流下。“好”她招招狠辣,而他,也没留情。他的一掌,把她打下了悬崖。“不…”一道身影紧随着那道白色身影跳下悬崖。他,战场的恶魔靖王,冰冷的心,却不知在什么时候,内心已经被她给占据了。他,江湖上人人惧怕的魔王,可是在她面前,他不再是那个令人害怕的魔王,而是温柔体贴的男子。他,襄王,他明知道他们不可能在一起,但是他为了她,愿意付出自己的性命。他,世上极具神秘的人,活在这世上只为了一个人,那就是她。【邪皇妖后】简介:她的大婚,没有喜,也没有乐,有的只是悲,还有痛,只因在这一天,她的国家没了,至亲没了,就连他也背叛了她,只因他的新娘不是她。“只要我没死,我一定会让那些伤我害我灭我的人付出惨痛代价!”万丈悬崖,闭上双眸,纵身一跳。当她再次睁开双眸时,她不再是以前那个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小公主,而眼底闪过的锐利光华让人无法别过自己的视线。当她打败了武林盟主,摧毁了最强大的暗杀组织,踹了帝君一脚,剃光了郡主的万根墨发等等,而且她背后总是有一个妖孽男子跟在屁股后面甩也甩不掉,世人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小女子,不单单只是因为这女子的能力,更是因为她背后的妖孽男子。片段一:“女人,你当我只是摆件吗?”男子怒斥着。“摆件是死的,你是活的。”男子的怒气稍微缓了缓,似乎多了些抱怨,“那你当我是什么?”“男人!”女子冰冷的吐出两个字。“就这样?”“不然你想当女人?”“对,我是男人!”男子邪邪一笑,而后扑倒了绝色女子,屋内一片旖旎。片段二:冰冷的眸子尽显柔意,冰冷的大手持起那只柔软的玉手贴在自己心口处,柔声吐出,“这里装满了你!”“脏了!”倾世女子冷冷抽回自己的小手,寒声吐出。“不,除你之外,从未有人能住进去。”“那也是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