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600000028

第28章 余论:古代唱技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7)

1.[战国]公孙尼子《礼记·乐记·师乙篇》,《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卷三十九,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2.[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72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848册。

4.[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478册。

5.[隋]虞世南《北堂书钞·乐部·歌篇》,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889册。

6.[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歌》,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7.[唐]武则天敕撰《乐书要录》,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8.[唐] 崔令钦《教坊记·四女善歌》,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9.[唐]沈亚子《歌者杂记》,古今图书局编《古今笔记精华·优伶》,上海书店1992年版。

10.[唐]欧阳询主编《艺文类聚·乐部·歌》,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第一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

11.[唐]徐坚《初学记·乐部·歌》,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第一辑)。

12.[北宋]张载《张子全书·礼乐》,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

1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862册。

14.[北宋] 陈旸《乐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211册。

15.[北宋]李昉《太平御览·乐部·歌》,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第一辑)。

16.[北宋]吴淑《事类赋·乐部·歌赋》,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第一辑)。

17.[南宋] 王灼《碧鸡漫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494册。

18.[南宋]张炎《词源·讴曲旨要》,《续修四库全书》编撰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9.[南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第一辑)。

20.[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494册。

21.[南宋] 史崧音释《灵枢经·忧恚无言第六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7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2.[元]燕南芝庵《唱论》,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从编》。

23.[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496册;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

24.[元] 胡祗遹《紫山大全集·黄氏诗卷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196册。

25.[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词林须知》,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

26.[明]魏良辅《曲律》,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

27.[明]魏良辅《南词引正》,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28.[明]王骥德《方诸馆曲律》,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

29.[明]沈宠绥《弦索辩讹》,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

30.[明]沈宠绥《度曲须知》,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

31.[明]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教约》,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

32.[明]唐顺之《董中峰侍郎文集序》,邬国平编著《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明清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3.[明]应谦《宝彝室集刊·古乐书序》,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

34.[明]程明善《啸余谱·啸旨》,《续修四库全书》编撰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736册。

35.[明]潘之恒《鸾啸小品》,汪效倚辑注《潘之恒曲话》,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36.[明]沈德符《顾曲杂言·北曲》,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

37.[清]毛先舒《南曲入声客问》,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

38.[清]李渔《闲情偶寄》,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9.[清]方成培《词麈》,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丛书集成初编》第672册, 中华书局1985年版。

40.[清]陈第《毛诗古音考》,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239册。

41.[清]方苞《诂律书一则》,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

42.[清] 余怀《寄畅园闻歌记》,古今图书局编《古今笔记精华·优伶》。

43.[清]徐大椿《乐府传声》,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44.[清]吴永嘉《明心鉴》,吴新雷《中国戏曲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5.[清]黄图珌《看山阁集闲笔·文学部·曲调宜高》,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

46.[清]黄幡绰《梨园原》,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

47.[清]王德晖、徐沅澂《顾误录》,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

48.[清]茅恒《曲曲》,慕莲氏抄录《霓裳新咏》(十五),清光绪二十九年抄本。

###参考文献

一、基本文献类

文渊阁《四库全书》编撰委员会编,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续修四库全书》编撰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第一辑), 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十三经注疏》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舞蹈史研究组编,《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清]孙诒让编著,《十三经注疏校记》,济南:齐鲁书社,1983年版。

傅惜华编,《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进步书局辑,《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3年版。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舞蹈史研究组编,《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古今图书局编,《古今笔记精华》,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版。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续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周光培编,《历代笔记小说集成》,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编,《中国音乐书谱志》(增订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修海林编,《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

胡道静校注,《新校正梦溪笔谈》,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

范文澜著,《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刘文典编著,《淮南鸿烈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唐]崔令钦著,罗济平校点《教坊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北宋]王灼著,罗济平校点,《碧鸡漫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北宋]陈旸撰,《乐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南宋]陈元靓撰,《事林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南宋]张炎撰,夏承焘校注,《词源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元]杨朝英选、隋树森校订,《新校九卷本阳春白雪》,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

[元]夏庭芝《青楼集》,《续修四库全书》编撰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明]潘之恒撰,《亘史钞》,《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刻本。

[明]沈德符著,《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明]魏良辅撰,《曲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年版。

[清]丁善长绘,《历代画像传》,上海: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清]阮元辑编,《宛委别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

[清]黄图珌撰,《看山阁集》,《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清]张潮辑,《南曲入声客问》,康熙间原刻《昭代丛书》所收本。

[清]吴永嘉撰,《明心鉴》,吴新雷《中国戏曲史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

[清]吴长元撰,《燕兰小谱》,张次溪编《清代燕都梨园演出史料》所收本,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重排本。

[清]李斗撰,《扬州画舫录》,张次溪编《清代燕都梨园演出史料》所收本,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重排本。

[清]慕莲氏抄录,《霓裳新咏谱》,光绪二十九年(1903)抄本,南京图书馆藏。

[清]侯方域撰,《壮悔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顺治间刻增修本。

陈彦衡《说谭·总论》,铅印线装本,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1918年。

天虚我生著,《学曲例言》,上海:著易堂书局,1920 年版。

吴曾祺著,《读曲例言》,《天韵社曲谱》,无锡:天韵社1921年油印本。

近人伪托元赵孟著,《歌曲百法》,上海:上海锦文堂,1921年版。

张德福著,《学戏百法》,上海:上海东西书局,1924年版。

张德福著,《唱戏指南》,上海:上海东西书局,1924年版。

王季烈、刘富梁编,《集成曲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石印本。

王季烈著,《螾庐曲谈》,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刘富梁著,《歌曲指程》,吉林:永衡印书局,1930年版。

金吉云著,《唱戏门径》,上海:上海中央书局,1935年版。

天虚我生编著,《文苑导游录》,上海:时还书局,1936 年版。

王季烈著,《与众曲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欧阳予倩著,《欧阳予倩全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吴梅著,《顾曲麈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吴梅著,冯统一点校,《中国戏曲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周贻白编著,《戏曲演唱论著辑释》,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年版。

赵景深编著,《曲论初探》,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陈多注释编著,《李笠翁曲话》,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吴同宾、李光编著,《乐府传声译注》,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

齐森华编著,《曲论探胜》,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

赵山林编著,《安徽明清曲论选》,合肥:黄山书社,1987年版。

陈多、叶长海选注,《中国历代剧论选注》,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汪效倚辑注,《潘之恒曲话》,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赵山林选注,《历代咏剧诗歌选注》,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蔡仲德编著,《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隗芾、吴毓华编著,《古典戏曲美学资料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黄立新、沈习康编著,《梨园撷英——戏曲曲艺艺术文粹》,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程炳达、王卫民编著,《中国历代曲论释评》,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年版。

(英)埃里克·布洛姆主编,《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纽约:圣马丁出版公司,1955年版。

二、研究著作类

丘琼荪编著,《白石道人歌曲通考》,北京:音乐出版社,1959年版。

徐慕云、黄家衡著,《京剧字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

胡度著,《川剧艺诀释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应尚能著,《以字行腔》,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选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81 年版。

郭建民著,《声乐文化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

卢文勤著,《京剧声乐研究》,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管林编著,《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

杨荫浏、阴法鲁著,《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北京:音乐出版社,1985年版。

戴旦著,《戏曲诀谚通俗注释》,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夏天著,《戏谚一千条》,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傅雪漪著,《戏曲传统声乐艺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版。

秋文著,《古中国的歌——京剧演唱艺术赏析》,北京:宝文堂书店,1988年版。

周亨芳著,《歌唱与训练》,《音乐世界》编辑部,1989年版。

宋承宪著,《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武秀之、张永杰、张平编著,《民族声乐教程》,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余笃刚著,《声乐艺术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潘乃宪著,《声乐实用指导》,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刘朗著,《声乐教育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洛地著,《词乐曲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管林著,《中国民族声乐史》,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

苏移编著,《中国京剧剧谚选注》,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

张幼文著,《声乐理论研究》,济南:山东省出版总社,1999年版。

黄俊兰著,《郭兰英的演唱艺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余笃刚著,《声乐语言艺术》,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刘大巍、夏美君著,《声乐艺术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俞子正著,《声乐教学论》,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李晓贰著,《民族声乐演唱艺术》,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杨非编著,《梨园谚诀辑要》,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版。

许讲真著,《歌唱艺术讲座》,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郭建民著,《声乐文化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刘明澜著,《中国古代诗词音乐》,临沂: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张晓农著,《中国古代声乐艺术》,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胡度著,《迁想妙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

程砚秋著,《程砚秋戏剧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范晓峰著,《声乐美学导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郭克俭著,《声歌求道——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周映辰著,《歌唱与聆听——中西方歌唱技术的历史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金铁林、邹爱舒著,《金铁林声乐教学艺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美)莉丽·雷曼著,《如何歌唱》,纽约:麦克米伦公司,1924年版。

(美)维克多·耐克斯著,《喉部的比较解剖学与生理学》,纽约:纽约与伦敦哈夫纳出版公司,1962年版。

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

(美)露意莎·泰特拉齐尼、恩里科·卡鲁梭著,《歌唱艺术》,纽约:达卡波出版社,1975年版。

同类推荐
  •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有句话流行了很久,看电影,不如看影评。作者在本书中用独道的眼光和语言诠释了N个超级电影,这其中,或许有你格外熟悉的,也有你格外陌生的。比如《街区男孩》《不伦之恋》《爱欲之果》《大逃杀》《年少轻狂》《我偷窥所以我存在》《一个都不能少》《赶尽杀绝》等等……就如《赶尽杀绝》真正满足了男人内心狂野的YY,杀杀人,做做爱,杀的是坏人,上的是美人,夫复何求?作者解析的或许不是很经典,但话少,不啰嗦,一针见血。
  • 画宝:国画传世瑰宝

    画宝:国画传世瑰宝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 三十年细说从头(全集)

    三十年细说从头(全集)

    大导演李翰祥1948至1979两岸三地回忆录 一字未删,完整本内地首次出版! 本书集结自李翰祥导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的同名专栏,内容涵盖其从影三十年的心得杂感,两岸三地影坛的掌故见闻,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全书幽默风趣,文辞生动,细节丰富,金句百出,甫一推出海外华文报纸便竞相转载,深得广大读者喜爱。此次恰逢李翰祥导演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经过重新增补、整理,附上难得一见的家庭珍藏照,同时推出精装限量典藏版和平装版,以表纪念。
  • 篆刻:金石篆刻艺术

    篆刻:金石篆刻艺术

    我国古玺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后经商周时的甲骨文、铭文、石鼓文等雕刻影响,至战国时形成整体形象。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动力来自文字体系的演变和完善,同时体现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审美风尚。随着玺印的使用相对普及,其文字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先秦古玺留存于世的大多是战国玺。古玺形状各异,内容有官职、姓名和铭文等,玺文精练,章法生动,传达着远古文明发端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漫漶,显得越发神秘、朦胧和迷幻,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奇、古朴的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 从生活到艺术

    从生活到艺术

    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美术发展的概况,谈从生活到艺术的创作规律。期待艺术家以十年磨一剑的心态,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真正能够传至久远的好作品。我的主要标题是谈“从生活到艺术”。大家知道关于生活我们已经有约定俗成的理解,但是对于艺术的理解可以有无数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像我们一些哲人说的:“艺术是第二自然,艺术是艺术家所做的白日梦”等等。
热门推荐
  • 2014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4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本书由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副会长王宗仁选编,精选2014年散文创作佳作30余篇,包括铁凝,贾平凹,杨绛,叶兆言,冯骥才,刘心武等名家散文,所选作品或追忆与思索中外历史,或发掘内心深处记忆底层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或在喧嚣的当下静心反思,有所感知,也有所感悟。兼具历史深度和可读性、趣味性。
  • 一场战斗

    一场战斗

    扑街了……闲时再慢慢写,谢谢……………………………………
  • 妃常穿越:太子的嚣张萌妻

    妃常穿越:太子的嚣张萌妻

    穿越了不要紧,穿越到了大清也没关系。但是,你总该让我在大清熟悉熟悉吧,哪有当天穿来就成亲洞房的啊?!嫁人吧也没关系,嫁到了皇家也没关系。但是,为毛别人嫁的都是四阿哥,十三阿哥,八阿哥的,我却要嫁给皇家有名的炮灰呢?!即然嫁了,就要认命,跟着太子殿下一起努力,争取不让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们给吃了!只不过,为毛大清唯一的太子殿下表现得如此的怪异呢?呜呜,看着好害怕,一点也不像别的清穿小说里面写的那样好色嚣张,简直就是一个绝世好男人啊!呃……只不过有点不着调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幸运卡牌系统

    幸运卡牌系统

    伟大的卡牌大师崔斯特曾说过:“幸运女神在微笑。”但是重生回到两年前的杜衡却说:“去你的幸运女神,老子再也不想看到你笑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逆刀风云

    逆刀风云

    傍晚,京城开封杨府偏厅内灯光通明,檀香缭绕,百万禁军都统领杨惊鸿与大夫人王氏、二夫人刘氏、三……
  • 点石成金:企业培训实务

    点石成金:企业培训实务

    本书内容包括:培训的目标与作业流程、如何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如何制订企业培训计划、员工在职培训的技巧、如何培训管理人员、培训讲师的授课技巧等。
  •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换个阅读角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谜。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玩·镜花》分为文心解疑,奇国探秘、异物寻踪、人物趣谈、技艺索考、丛论杂谈六部分,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隐、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镜花缘》的异想世界。
  • 权倾天下:病娇系宠后

    权倾天下:病娇系宠后

    甘愿掩了朱颜,青袍加身,换来的,却是那人执手于他人,向着自己讨要贺词的笑颜。那一刻,是压抑不住的心痛,血染九天。看那人抛却了一切的紧张样儿,温木想到的却是:真好,终于可以在这一片刻拥有你,占有你的目光。重回一世,不信神,不信佛的她,却在一次次伤神之后,在带着满身伤痛黯然之后,却在瞥见那人掩藏着的脆弱,独对着自己展现后,又放下了一切,再次默默地回首,甘愿在他之后。弃文从武,兢兢战战谋划了数年,终等到了那少年蓦然回首,一改往日之病容,君临天下,权倾四野,却惟独在对着自己的时候,任性傲娇,宠溺无边。她看落花无声,月蔽无影,却等来了自己的花落重开月再圆。人人皆称,南国二皇子“病弱西施”,但却都未曾料到,这“南国病美人”却终在一日,亲率千军万马,权倾天下,却又只为了一人,而以江山为聘。那一日,十里红妆。两个人,两颗心,在历经了两世的羁绊之后,终携手而归,羡煞天下人。——护你,不过是徒心安,为护我心中的一缕执念罢了。——执念?不过便是吾罢了。真是够嘴硬的。不过,无妨,亲一下,嘴便甜了,软了。——为何,这君恩如朝露,妾命如流水。臣下,怕是承受不了陛下的圣恩。——你说,你可真够傻的。不过,这么傻的你,朕竟也要了。唉,没办法啊,朕便就是这般善良。但,若连阿木也不要朕了,那这江山,朕毁了,也无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