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3200000050

第50章 赵策一(4)

赵胜到了上党,说:“敝国的大王,听到了太守的转告,委派赵胜我作为使者,前来对您,说:‘请把三万户的城邑封赏给太守,千户的封赏给县令,各大小官吏的爵位都连升三级,民众能把人聚集到一起的,每家赏赐金子一百二十两。’”冯亭泪流满面,并低头说:“这是我使自己处在三不义的境地了:为大王守卫土地而不能战死,并且把土地送给别人,这是第一不义;大王把土地献给秦国,我没有听从君主的命令,这是第二不义;出卖君主的土地反而食封户,这是第三不义。”于是冯亭辞谢了赵国的封赏而回到韩国,对韩王说:“赵国听说韩国不能坚守上党的土地,如今已发兵占领上党了。”

韩国报告秦国说:“赵国派兵占领了上党。”秦王大怒,命令白起、王龁率领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交战。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

[原文]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反,三日不得见。谓赵王曰:“秦乃者过柱山,有两木焉。一盖呼侣,一盖哭。问其故,对曰:‘吾已大矣,年已长矣,吾苦夫匠人,且以绳墨①案规矩②刻镂我。’一盖曰:‘此非吾所苦也,是故③吾事也。吾所苦夫铁钻④然,自入而出夫人者。’今臣使于秦,而三日不见,无有⑤谓臣为铁钻者乎?”

[注释]

①绳墨:木工用以取直的墨斗。②规矩:圆规、矩尺。③故:通固。④钻:同楔。⑤无有:前脱“得”字。

[译文]

苏秦替赵王出使到秦国去,当他返回赵国时,一连三天赵王没有接见他。他就前去对赵王说:“我这次出使的路途中,从柱山经过,发现了两棵奇特的树。一棵似乎在呼唤它的伴侣,一棵似乎在哭泣。我很纳闷,也是上前问它们为什么这样。其中一棵树回答说:‘我已经长大了,年纪也老了,我最苦恼的是那些木匠,他们将使用墨斗线锯开我,按着圆规或矩尺的划线刻削我。’另一棵树说:‘这不是我苦恼的事情,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分内的事情。我所苦恼的是那个大铁楔子,把它凿进来木屑就出去了。’这次我出使到秦国,回来三天了,您也没有接见我。该不会有人诽谤我,说我是那个大铁楔吧?”

甘茂为秦约魏以攻韩宜阳

[原文]

甘茂为秦约魏以攻韩宜阳,又北①之赵。冷向谓强国曰:“不如令赵拘甘茂勿出,以与齐、韩、秦市②:齐王欲求救宜阳,必效③县狐氏;韩欲有宜阳,必以路涉、端氏赂赵;秦王欲得宜阳,不爱名宝。且拘茂也,且以置公孙赫、樗里疾。”

[注释]

①北:向北。②市:交换、买卖。③效:献出。

[译文]

甘茂替秦国去联合魏国,打算一起去进攻韩国的宜阳,又向北到了赵国,打算也联合赵国。秦国的大臣冷向对赵国的大臣强国说:“您为什么不让赵王将甘茂扣押了,不让他离开赵国。这样一来,齐、韩、秦三国必将会贿赂赵国。齐王打算救宜阳的话,也必然会把县狐氏之地献给赵国;韩国打算保住宜阳的话,也必然会把路涉、端氏两地献给赵国;秦王打算得到宜阳的话,必然会将甘茂救出来,让他继续为攻打宜阳进行游说活动,这样一来,也必然会将名贵的宝器献给赵国。更何况,赵国如果将甘茂扣押的话,秦国会起用公孙赫、樗里疾二人,这样的话,赵国对算这两人有恩了。”

谓皮相国

[原文]

谓皮相国①曰:“以赵之弱而据②之建信君③,涉孟④之雠,然者何也?以从为有功也。齐不从,建信君知从之无功。建信君安能以无功恶秦哉?不能以无功恶秦,则且出兵助秦攻魏,以楚赵分齐,则是强毕⑤矣。建信、春申从,则无功而恶秦。秦分齐,齐亡魏,则有功而善秦。故两君者,奚择有功之无功为知⑥哉?”

[注释]

①皮相国:赵相国。②据:任。③建信君:赵宠臣。主张合纵。④涉孟:赵臣。主张连横。⑤强毕:图强之计毕于此。⑥有功之无功为知:应作有功无功之为知。

[译文]

有人对皮相国说:“赵国这样的软弱,却任用建信君,况且涉孟又和他政见不合,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因为赵国觉得合纵策略可以为国建立功业。齐国本来不答应合纵,建信君应该知道合纵并不能建功立业。建信君怎么能拿不能成功的主张危害秦国呢?如果不能这么做,就应该出兵帮助秦国攻打魏国,或是联合楚、赵攻击齐国,赵国的奋发图强的计谋只能二者选一。如果建信君和春申君联合起来施行合纵策略,赵国不但无法建立功业,还可能造成有损损秦国的局面。如果赵国分割齐国,灭了魏国,赵国不但可以建功立业而且还能与秦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您和建信君应该考虑,如何选择‘有功无功’才算作明智的做法?”

或谓皮相国

[原文]

或谓皮相国曰:“魏杀吕辽而卫兵,亡其比阳而梁危,河间封不定而赵危①。文信不得志,三晋倍之忧也②。今魏耻未灭,赵患又起,文信侯之忧大矣。齐不从③,三晋之心疑矣。忧大者不计而构,心疑者事秦急④。秦、魏之构,不待割而成。秦从楚、魏攻齐,独吞赵⑤,齐、赵必俱亡矣。”

[注释]

①封不定:当时秦国把河间封给吕不韦,吕不韦想进攻赵国扩大河间的土地;当时赵国正与诸侯合纵,想收回河间的土地,所以说封不定。②文信不得志:指上文“河间封不定”,犹言文信侯的愿望没有满足。倍,疑衍;一说,倍,犹背也,背后,亦通。③齐不从:齐国不参加约纵。④忧大者:忧虑大的国家。不计而构:没有很好谋划就构和。事秦急:急于事奉秦国。⑤独吞赵:指秦国独自吞并赵国。

[译文]

有人对皮相国说:“魏国杀了吕辽,卫国遭到了秦兵的攻打,比阳失守,相对的魏国危在旦夕,河间的疆界一旦不确定,赵国就面临危险了。文信侯的愿望没有实现,这是韩、赵、魏三国的忧患。现在魏国的耻辱还没消,赵国的祸患又发生了,对文信侯来说,忧虑就更大了。齐国不参与合纵策略,韩、赵、魏三国就对合纵策略产生了疑心。一些国家对合纵产生怀疑,于是没有慎重考虑就前去与秦国交好,甚至一些国家觉得合纵不会成功,于是就急于前去事奉秦国。秦、魏两国的联盟,没等割地就成功了。秦国跟楚、魏两国一起攻打齐国,独自吞并赵,齐、赵两国灭亡指日可待了。”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原文]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孟尝君择舍人以为武城吏,而遣之曰:“鄙语岂不曰‘借车者驰之,借衣者被之’。哉?”皆对曰:“有之。”孟尝君曰:“文①甚不取也。夫所借衣车者,非亲友,则兄弟也。夫驰亲友之车。被兄弟之衣,文以为不可。今赵王不知文不肖,而封之以武城,愿大夫之往也,毋伐树木,毋发②屋室,訾然③使赵王悟而知文也谨。使可全而归之。”

[注释]

①文:孟尝君即田文,所以这是他的自称。②发:毁坏。③訾然:訾,希求,希望。希望这样做。

[译文]

赵王把武城这个地方封给孟尝君。孟尝君选派了一些门客前去担任武城的官吏,并对他们说:“俗话不是说‘借来的车子如果不加爱惜地使用,就很容易损坏,借来的衣服如果不加爱惜地穿着在外面,就很容易弄脏’吗?”这些门客都回答说:“你说的很对。”孟尝君说:“我非常不赞成这样的说法。那借来的衣服和车子,如果不是亲戚朋友的,那么就是兄弟的。赶着亲戚朋友的车子前进,把兄弟的衣服穿在外面,我认为不该这么做。如今赵王不了解我的无能,就把武城封给我。希望你们到了那里之后,不要随便砍伐树木,不要任意破坏房屋,谨慎行事,让赵王了解我的才能。这样,我们才可以治理好武城,并切真正地拥有它。”

谓赵王曰

[原文]

谓赵王曰①:“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此天下之所明也。秦之有燕而伐赵②,有赵而伐燕;有梁而伐赵,有赵而伐梁;有楚而伐韩,有韩而伐楚;此天下之所明见也。然山东不能易其路③,兵弱也。弱而不能相壹,是何秦之知,山东之愚也。是臣所为山东之忧也。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而归其死于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决不相斗矣。今山东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两敝④,而归其国于秦,知不如禽远矣,愿王熟虑之也。

[注释]

①赵王:即赵武灵王,名雍,公元前325年~前299年。②有燕:犹言与燕国亲善。③山东:指华山以东的六个国家。易其路:改变秦国与山东六国连横之路。④两敞:两破,两败,犹言两败俱伤。

[译文]

有人对赵赵武灵王说:“三晋如果与秦国联合,势力就会衰弱下去,三晋如果与秦国疏远,势力就强大起来,这是天下人都很明白的事实。秦国与燕国一旦亲善,就会心生攻打赵国之心,一旦秦国与赵国亲善,就会心生攻打燕国之心;一旦秦国与梁国亲善,就会心生攻打赵国之心,一旦秦国与赵国亲善,就会心生攻打魏国之心;一旦秦国与楚国亲善,就会心生攻打韩国之心,一旦秦国与韩国亲善,就会心生攻打楚国之心;这是天下人看得明白的事情。然而华山以东的六个国家不能制止秦国的连横之路,是因为他们兵力实在弱小。兵力弱小的国家却不能团结一致对外,这就显示秦国是多么的明智,山东六国是多么的愚蠢,这是我为山东六国忧虑的地方。老虎正渐渐地靠近野兽,野兽不知道老虎的危险已经逼近,这时两个野兽还在互相争斗,等到疲劳至极,最终它们都死在老虎口里。所以让野兽知道老虎已经迫近了,决不能再互相争斗了。现在山东六国的君主不知道秦国正在迫近自己,而且互相争斗的两败俱伤,最终使自己的国家成为秦国的盘中餐,这等智慧比野兽差远了,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这些事。

[原文]

“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韩梁,东窥于周室甚,惟寐亡之①。今南攻楚者,恶三晋之大合也。今攻楚休而复之②,已五年矣,攘地千余里。今谓楚王③:‘苟来举玉趾而见寡人,必与楚为兄弟之国,必为楚攻韩梁,反楚之故地。’楚主美秦之语,怒韩梁之不救己,必入于秦。有谋故杀④使之赵,以燕饵赵而离三晋。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食未饱而祸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为一,东面而攻韩。韩南无楚,北无赵,韩不待伐,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韩为上交,秦祸安移于梁矣。以秦之强,有楚韩之用,梁不待伐矣,割挈马兔而西走⑤。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案攘于赵⑥矣。以强秦之有韩梁楚,与燕之怒,割必深⑦矣。国⑧之举此,臣之所为来。臣故曰:事有可急为者。

“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楚王闻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⑨,是秦祸不离楚也,便于三晋。若楚王入,秦见三晋之大合而坚也,必不出楚王⑩,即多割,是秦祸不离楚也,有利于三晋。愿王之熟计之也急!”

赵王因起兵南戍韩、梁之西边。秦见三晋之坚也,果不出楚王而多求地。[注释]

①亡,同忘。②休而复之:军队休整之后再进攻。③楚主:怀王。④杀:应作发,派出。⑤割挈马兔而西走:意谓割让土地会象马和兔子一样向西跑去献给秦国。⑥案:通安。移于赵,转移到赵国。⑦割必深:此谓割赵地。⑧国:赵国。⑨相亲相坚:互相亲近坚定盟约。⑩必不出楚王:一定不放楚王回国。

[译文]

“现在事情也有亟待解决的。秦国早想讨伐韩、梁两国之心,但又急于向东觊觎周室的权利,只有睡觉时才会暂时消停一下自己的这些贪欲。秦国向南攻打楚国,就是担心韩、赵、魏三国联合起来。现在秦国攻打楚国之后休整军队,重新用兵,已经有五年了,夺取的土地有一千余里。今天秦王如果对楚王说‘假使您能抬起您尊贵的脚前来见我,我一定和楚国结为兄弟之邦,一定替楚国攻打韩、梁两国,返还楚国原来失掉的土地。’楚王就会认为秦王的话很受用,再加上憎恨韩、梁两国过去在自己为难的时候,没有施以援手,就一定投靠秦国一边。秦国本来就谋算好了,因此会派使臣到赵国,以燕国为诱饵去勾引赵国来离间三晋。现在大王也被秦王的话所迷惑,打算去攻打燕国,要知道没等我们得到好处,就大祸临头了。楚王如果到秦国,秦、楚联合一起,向东去攻打韩国。韩国在南面失去楚国的援助,北面没有赵国的支持,韩国等不到秦国前来讨伐,就已经割让土地了,那惧怕的心思就如马和兔子一样向西奔跑过去,投奔秦国了。那时秦与韩结成邦交,秦国发动的战乱就要殃及到梁国了。凭借秦国的强大,再加上楚、韩两国的支持,梁国也用不着秦国去讨伐,就已经自动割让出土地,那惧怕的心思就如马和兔子一样向西跑过去,投奔秦国了。那时秦与梁又会结成邦交,秦国发动的战难就会殃及到赵国。凭借强大的秦国的实力,再加上有韩、梁、楚三国的支持,另外与燕国结下的怨恨,赵国遭受宰割的日子不远了。因为赵国打算推行某种政策,所以我到这里来。因此我说赵国也有亟待解决的事情。

“趁楚王没有投奔秦国的时候,三晋应该互相亲近起来,以坚定盟约,派出精锐军队戍守韩、魏两国的西部边境,楚王得知这样的情况,一定不会投奔到秦国去,秦国一定大怒,并像以前一样攻打楚国,这样秦国的兵祸还会对准楚国,这样的局势有利于三晋。假如楚王进入秦国,秦国看到三晋联合并坚定盟约,一定不放楚王回国,就要求楚国多割让土地,这样秦国兵祸还是对准楚国,这样的局势仍然有利于三晋。希望大王迅速谋划这些事!”

赵王于是向南发兵戍守韩、魏两国的西部边境,秦国看到三晋如此坚定盟约,果然不放楚王回国,并要求多割让土地。

同类推荐
  •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2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2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在敌后广阔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新四军和游击队的英雄队伍和英勇战士,本书收录了50余篇新四军和游击队基层老兵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亲历、亲见、亲闻的回忆文章,真实地再现了新四军和游击队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零打碎敲地消灭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敌人实力,让日本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一幕幕往事,以及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涌现出来的英雄队伍和战士们的点滴事迹。
  • 清朝十讲

    清朝十讲

    说到清朝,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紫禁城(故宫)。紫禁城是分外廷和内宫的,但是,国事与家事在这座紫禁城中混合,掺杂不清,融为一体,这也是这座故宫里面独特的现象。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历史之所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因为它留给我们不胜枚举的闪光点,以惊人的相似重现在历史大舞台上。这些或大或小的闪光点就是历史中风格迥异的暗角与拐点,它们至今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暗角是历史发展中的量变,拐点则是质变。高屋建瓴地审视历史,你就会发现:量变的能量可能很小,但日积月累之后,质变就会发生。于是,历史中的拐点总是伴随着国家的巨变,或发展、或灭亡。古人的生存轨迹无不证明着这些道理,也用亲身经历的暗角与拐点警示着后人。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王朝覆亡,一代代帝王兴起,历史的暗角与拐点,就是盛衰往复的过程中最夺目、最令人深思的历史瞬间。
  • 从华雄开始的穿越之旅

    从华雄开始的穿越之旅

    苍穹之巅,何以为念,长风过,模糊了旧容颜。霜天孤寒子,谁肯做?醉梦里,可堪寂寞!百花不曾解语,是谁伴孤峰矗立了千年。红尘情劫,有谁能勘破;相思恨,向谁托!珍馐美酒,抵不过故人笑颜。痴情易碎,落日黄昏多愁绪;步履承孤云,衣带随风,轻轻去。
  •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德国是当今颇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也是欧洲的核心国家之一。在历史上,德国不仅数次称雄欧洲,争霸世界,给欧洲和世界造成重大灾难,而且也产生过众多享誉世界的哲学泰斗、文学巨匠、艺术奇才和科学巨擘,给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几度兴衰、崛起的历史也因此特别令人感兴趣,值得借鉴。
热门推荐
  • 过光景

    过光景

    本书为葛水平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她井喷时期创作的十部作品。葛水平成长在山西大山的窑洞里,她小说里的故事多数发生在一个小山村——山神凹。如同半河腰之于赵树理,山神凹对葛水平而言就是她“龇着嘴唇盟过誓的唯一的一个情人”,给予她源源不断的滋养。葛水平写山神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污垢丑恶阴暗角逐争斗鬼计智慧,文字干脆、冷静,仿佛文字背后立着一个阅历丰富却只用三言两语一声感叹打发世人猜度的汉子。正是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给了葛水平大气、磅礴、厚重。她的作品以诗意的语言,鲜活的细节,对民间生活的悲悯和对自由的呼唤,深受好评,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 乱将

    乱将

    一场诡异的引力波,将云衷带入了另一个世界。那一年天岚帝国国运衰弱,北方异族崛起。战争将临,和平无望。是建功立业,成一代权臣。还是成就无上霸业,终登大统。就让云衷为你讲述一段有关爱与和平,青春和热血,背叛和忠贞的传奇故事!
  • 爆笑之媒婆很忙

    爆笑之媒婆很忙

    男女主身心干净,全文无虐。————她是无良媒婆,遇美男必垂涎之。他是腹黑馆主,时男时女难辨之。他是冷魅王爷,对女人敬而远之。他是第一庄主,弹指令敌毙命也。他是暗黑魔君,扮萌伪善任欺也。他是邪魅太子,妖孽摄心又勾魂。当他们遭遇她,才深知,有理说不清。——招蜂引蝶——“小哥,长的不错,娶妻了没?”某男厌恶皱眉。“我不是坏人,这是我的媒婆资格证。”某男松气,“不需要。”“小哥,我看你面色蜡黄,精神萎靡不振,是长久压抑的所造成,还是极早抒发的好。”某男青筋暴露,“滚……”——愿者上钩——;——吾凰万岁——;某女:这皇位你要还是不要?某男笃定:不要。某女喜上眉梢:那我要了!万臣朝拜:吾凰万岁万岁万万岁!——桃花满园——某公公:凰上,下月初八是选秀的日子了。某女:下月初八?免了……身旁众男欣喜。某女:改为本月十八。众男狂汗:凰上,后宫满了……——碎碎念——乔乔的书名和简介不是强项,所以文文好不好看点进去了才知道,全文无虐,男女主均身心干净,男女腹黑,你强我强大家强。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灵剑情缘之剑魂传说

    灵剑情缘之剑魂传说

    我从尸骸遍野中醒来,看着周围无数同伴的尸体,不由感慨战争残酷。而我已不知在这待了多少岁月,身体早已是锈迹斑斑。没错,我是一把剑。有了自己思想的一把剑。或许,说我是一把妖剑更确切。
  • 我把我未婚夫孵出来了

    我把我未婚夫孵出来了

    刚夺舍重生就被告知多了一个当兵的未婚夫,还是个植物人!没等姜顾想好要如何对待这未婚夫,就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植物人未婚夫变成了一颗大白蛋。一个安静如鸡的未婚夫,只需要佛系养蛋,简直完美!可惜好景不长,她用力过猛,一不小心就把未婚夫给孵了出来!后来有一天,她又不小心把未婚夫给吃了。唔~美味!
  • 龙王戒

    龙王戒

    偶然得到一枚可以任意穿越小说世界的龙王戒指,不爽高中生贾里玉就此开启得意人生。纵马水浒三国,谈笑用兵,结交英雄好汉;梦游红楼警幻,增删判词,金陵十二钗命运改变。五百年前,菩提树下,七十二变。五百年后,大圣归来,天外飞仙。
  • 神魔终曲

    神魔终曲

    阴阳大陆破碎,古神开明复苏,柒阁掘地而起,得看少年们如何摆脱天命之咒,奏响这神魔之曲。
  • 女囚料峭往事:刘氏女

    女囚料峭往事:刘氏女

    坐牢十年,和女囚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作者说,比某些夫妻的婚龄长,比很多小两口还亲。那里,外表平静如镜,其实,终日翻江倒海。每个犯人都有经历,而经历就是故事。情罪小说系列《刘氏女》是其中之一则,杀夫、肢解、装坛、入狱、赎罪。三十年后,真的刘氏女也许已经走了,作者把她落在纸上,不写政治,不说制度,沒有直接刻意描写那个年代的丑陋,甚至连愤慨也沒有,笔墨集中表达女囚的命运,窥探她们的內心。这是作者第一次正式写出的小说作品。
  • 曾有过青春也曾爱过你

    曾有过青春也曾爱过你

    Ivy萧林作为一名游戏主播,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被大名鼎鼎的V神给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