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200000038

第38章 王学在浙中的展开与挫折(8)

[18]《明儒言行录》卷八, 《四库全书》史部一一六,899页。据《四库全书总目》载:“(沈)佳则一宗朱子,故是编大旨,以薛瑄为明儒之宗,于陈献章则颇致不满,虽收王守仁于正集,而守仁弟子则删汰甚多,王畿、王艮咸不预焉。其持论颇为淳谨……学者于两家之书(指《明儒学案》与《明儒言行录》)互相参证,庶乎有明一代之学派可以得其平允矣。”(528页)

[19]在明末清初知识界的主流话语中,龙溪的形象曾被严重丑化,对他的批判也超出了学术批评的范围,而升格为人身攻击。如陈龙正说“龙溪略行谊”,在陆王心学派中,数他的道德品行最差(参见《几亭全书》卷五四,《四库禁毁丛刊》集一二,581~583页);陆世仪说他“行不顾言,居乡颇贪鄙”(《思辨录辑要·后集》卷九《经学类》,290页)。个别野史甚至视龙溪为“少年任侠,落魄不羁”的放荡公子(参见冯梦龙:《智囊全集》,28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7;袁中道:

《柞林纪谭》, 《李温陵外记》卷一)。四库馆臣亦认为,龙溪不仅在学术上“多空谈”,而且还是个“不矜细行”(与绪山“细行必矜”的品行正好相反,详见后述)、作风不正的伪君子(参见《四明丛书》第四集《慈湖遗书》卷首)。就连对龙溪较为公允的黄宗羲也说他“言行不掩”(《黄宗羲全集》第11册,135页)。所谓“行不掩言”者,就是“狂者”,其行为“正与他忠信廉洁相反”(《徐爱·钱德洪·董澐集》,130页),故遭人痛斥,诚属正常。不过当时亦有为龙溪辩护者,如清初阳明学者邵廷采就认为,龙溪“为人卓荦多大节”(《思复堂文集》,45页);黄宗羲的甬上弟子董允瑫亦称龙溪“含贻和其天倪”(《四明儒林董氏宗谱》卷一七《簿目·尊道录自序》),并将其学列为明学大宗之一。这一贬一褒,若从朱、王之间严重的门户对立来看,实不足为怪。但清初朱子学者在丑化龙溪的同时却极力褒扬绪山,甚至将其著述从众多王门学者中抽取出来而单独收入《四库全书》的“儒家类”,这样的刻意打造,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20]《敬和堂集》卷五《简焦漪园丈》。

[21]《澹园集》,422页。

[22]耿定向语,见《龙溪集》卷四《东游会语》。

[23]《黄宗羲全集》第10册,214页。

[24]《刘宗周全集》第5册,53页。

[25]譬如对罗念庵的评价,黄宗羲就要远高于刘宗周,他不仅撰有念庵、塘南二先生集评(参见《黄宗羲全集》第10册,504页),以为“彰阳明之学者,不在讲席遍天下之门人(意指绪山、龙溪),而在孤高绝俗之门人,如两峰、念庵之徒是也”(同上书,538页);甚至对念庵颇为倾心的聂双江之归寂说,亦给予了同情性的理解。如果说刘宗周最推崇的是邹东廓,那么黄宗羲最为推崇的便是罗念庵。在《明儒学案》中,除了本身著述量就十分庞杂的罗近溪外,所收内容最多的就是罗念庵,从量上看,差不多是邹东廓的四倍,而事实上,东廓的著述是绝对不比念庵少的。刘宗周虽亦谓“吾取其(念庵)足以扶持斯道于不坠而已”,但他的这种寄托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出于对念庵“卫道苦心”的同情,而非理性之判断;而且他还认定,念庵之学,“实诉诸”东廓(参见《黄宗羲全集》第7册,20、16页),所以东廓之学才是阳明之嫡传。这些都表明,在刘宗周的心目中,东廓的地位要远高于念庵,更不要说绪山了(参见上书,15页)。

[26]《黄宗羲全集》第10册,443页。

[27]《黄宗羲全集》第7册,270页。

[28]《王畿集》,828页。

[29]《王阳明全集》,1577页。

[30]孙奇逢曾这样评介自己所编的《理学宗传》:“然仆所辑《宗传》,谓专尊朱而不敢遗陆、王,谓专尊陆、王而不敢遗紫阳,盖陆、王乃紫阳之益友忠臣,有相成而无相悖。”(《夏峰先生集》卷二《与魏莲陆》,69页)

[31][32]《理学宗传》卷二一《钱绪山德洪》。

[33]参见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151~156页。按:笔者所引用的《理学宗传》系清光绪六年浙江书局重刻本,书中孙奇逢的点评,在原书上,或于页面上方针对所述之内容而以小字标出,或用小字载于篇末,皆反映了夏峰本人的观点。

[34]阳明自称“吾昔放逸”(《刘宗周全集》第2册,139页);罗念庵说阳明自幼“负性不羁,驰骋出没于百家众技,靡所不入”(《石莲洞罗先生文集》卷一三《瑞云楼遗址记》);而王畿则说阳明“生而颖异神灵,自幼即有志于圣人之学”

(《龙溪集》卷一三《阳明先生年谱序》)。因罗、王二人的为学宗旨不同,所以对乃师的评论亦有较大差异。

[35]龙溪承认自己“过于任率,渐流和混”(《龙溪集》卷一五《盟心会约》),并自称“性资夷旷,平居少忧滞,出则朋交乐”(《龙溪集》卷二〇《亡室纯懿张氏安人哀辞》)。

[36]王畿:《绪山钱君行状》。

[37]《期斋吕先生文集》卷一二《绪山钱公墓志铭》。按:绪山甚至为自己这种持重端严以至迂腐呆板的性格付出过沉重代价。嘉靖二十年那次依法惩办郭勋的举措,就显得过于“死板”,只讲原则性而缺乏灵活性。当时“上(嘉靖帝)心以处重为谴,而群议以从轻为嫌”,绪山则坚持按朝廷律法办事,本来无可非议,但结果弄得上下不是人,最后锒铛入狱,“可谓冤矣”(《绪山钱君行状》)!

[38]《黄宗羲全集》第7册,524页。

[39]王畿:《绪山钱君行状》。

[40]《王门宗旨》卷一〇《钱绪山语钞·与赵大洲书》。按:吕坤亦属“资质鲁钝”者,“少时读书,不能成诵,乃一切弃之,澄心体认,久之了悟,入目即不忘”(《黄宗羲全集》第8册,633页)。然绪山则缺少“一切弃之,澄心体认,久之了悟,入目即不忘”的经历和勇气,故其学少有发明创新,乃是必然的(详见后述)。

[41]王畿:《绪山钱君行状》。按:绪山转学阳明,与其记忆力差不无关系。

因记性差,所以诵读废寝忘食,以致生病,遂悔悟出“学贵精不贵博”的道理,从而放弃繁难之朱学而改从简易之王学。对此, 《绪山钱君行状》中的一则故事颇能说明问题:“一日诵读有得,昼夜忘寝食,遂构危疾,已而悔之,铭其牖曰:‘学贵精不贵博。’自是功以序进。”阳明是因“格竹子”而得病,而绪山却是因废寝忘食地背诵经书而得病,这不仅反映了两人不同的学习路径,而且说明两人的“智商”

亦有一定差距。而与“英迈天启,颖悟绝伦”(《王畿集》,828页)的龙溪相比,绪山在“智商”上更是在其下风。龙溪一家在明中叶出了三个进士,其父王经是弘治庚戌进士,龙溪本人是嘉靖壬辰进士,其孙应吉是万历壬辰进士,而绪山家人则无此荣耀。不过绪山后来对机敏聪慧的龙溪并不买账,甚至有点嫉妒,尝曰:“聪明不足恃,而学问之功不可诬也哉!”(《王阳明全集》,984页)并且不指名地批评道:“使学者智不及师,肯加学问之全功,则其造诣日精,当亦莫御。若智过于师,而功不及师,则终无所造,自负其质者多矣。”(《王阳明全集》,1038页)在绪山眼里,龙溪大概就属于这种“自负其质者”吧!

[42]《期斋吕先生文集》卷一二《绪山钱公墓志铭》。

[43]《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二《奉绪山先生书》。按:阳明于正德十二年作的《谕俗四条》就重点讲的是“积善之家”、“见人以为善”的品格(参见《王阳明全集》,917页;按:该文后被《赣州府志》收录,对当地的移风易俗、净化环境产生过积极作用),而绪山最为欣赏的亦是阳明“与人为善”、“实地用功”、“谦逊卑抑”之品质(参见《王阳明全集》,1376页),师徒二人可以说在这个论题上是取得相当共识的。所以阳明很看重绪山的这种性格,曾要求绪山好好教育自己的两个幼弟及继子正宪,尤其是“与人为善之心,当不俟多喋也”(《王阳明全集》,224页)。

[44]王畿:《绪山钱君行状》。

[45]张岱:《越人三不朽图赞》,《明清史料汇编》第9册,36页。

[46]同上书,32页。

[47][48]《承启堂稿》卷一七《云夜吟序》,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九七,265页。

[49]《承启堂稿》卷二五《钱绪山尊堂像赞》,《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九七,379页。

[50]《万历野获编》卷二《讲学见拙》,53页。

[51]所以唐顺之称龙溪是“聪明解悟,能发挥师说者”(《唐荆川集》卷一五《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而傅山则谓:“近日读王龙溪先生书,不惟于阳明先生良知颇有理会,正当注易,觉与旧日随文诠义者,亦稍稍有头脑。因思看书,洒脱一番,长进一番。若只在注脚中讨分晓,此之谓钻故纸,此之谓木蠹鱼。”(《傅山全书》卷三九《王龙溪》,782页)

[52]张岱:《越人三不朽图赞》,《明清史料汇编》第9册,32页。

[53]《念庵集》卷五《夏游记》。

[54]阳明尝曰:“吾门不乏慧辨之士,至于真切纯笃,无如叔谦(张元冲)。”

(《黄宗羲全集》第7册,342页)如陈九川即“辩驳甚严,令人无躲藏处”(《黄宗羲全集》第7册,528页)。然比较而言,龙溪称得上是王门中的慧辨高手,故后人有言:“阳明而下,以辩才推龙溪。”(《黄宗羲全集》第7册,830页)

[55]罗念庵说过:“绪山在阳明先生之门,号称笃实而能用其力者。”(《石莲洞罗先生文集》卷一九《赠钱绪山序》)若依据阳明所谓的“有得力处方是实学,不然则平日所讲尽成虚语”(《与路迎书》,见钱明:《〈王阳明全集〉未刊佚文汇编考释》,载《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2辑)之教诲,则绪山无疑是王门中的实学之代表。

[56]《龙溪集》附录《龙溪王先生传》。

[57]“怀疑”是龙溪所标榜的学问精神之一,其曰:“进学全在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不疑不进。”(按:龙溪此言似出自释家,如明僧侣池上客辑《了心录》

(明万历二十五年刻本)卷下载:“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然非真实彻悟一番,纵是种种玄知妙解,依旧出这生死窟子不得。”)“疑者信之因……经此大疑,沉着研究,若无凑泊,方能有诸己而信。”(《龙溪集》卷一一《与李见亭》)在龙溪的性格中,蕴藏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反叛意识,就连阳明的思想,他也同样表示怀疑:“盖不忍异者先师之本心,而道之所在不得不与之异者;天下之公学,非先师所得而私也。”(《龙溪集》卷八《大学首章解义》)这种怀疑精神其实是阳明的一贯主张。

[58]《龙溪集》卷一二《与吴中淮》。

[59]《龙溪集》卷八《艮止精一之旨》。

[60]过庭训:《圣学嫡派》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一〇八,706页。

[61]吕本撰写的《绪山钱公墓志铭》,就其内容来看,基本上可以说是王畿《绪山钱君行状》的复制品,而其前提,就是龙溪与绪山的特殊友情,因此确信前者所记乃“无一字不可信而传者”(《期斋吕先生文集》卷一二)。

[62]据《宋元学案》载:范镇“与司马温公相得甚欢,议论如出一口,且约生则互为传,死则作铭。温公为先生传,服其勇决,先生复铭温公墓”。故邵雍《闻见录》曰:“此二公出处之不同,其道则同也。”(《黄宗羲全集》第4册,5、7页)然钱、王二人生前并未“互为传”,死后亦未见“作铭”。绪山死后,龙溪为之作传,算是对同门师兄的一份纪念,但亦仅此而已。按理由龙溪来作绪山墓铭是最合适的,龙溪不作,自有其原因。反观绪山,其生前更是连一篇像样的序传类文字都未给龙溪写过。可见,钱、王二人的关系说什么也不能跟司马君实与范景仁同日而语。

[63]何乔远所谓“德洪自少年至老守其师说”(《名山藏》卷一三《儒林记》),明显有误。有关绪山师事阳明的时间与经过,应当以王龙溪、刘鳞长等人的记载为准。刘鳞长曰:“(德洪)弱冠博综朱氏之学,久之,读《传习录》,与所学未契,疑之。及文成平宸濠归越,往师事焉。”(《浙学宗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一一一,107页)

[64]当时对士子衣饰有严格规定,不得随意穿戴。据《明史·舆服志》卷四三记:“洪武三年,令士人戴四方平定巾……二十四年,以士子巾无异胥吏,宜甄别之,命工部制式以进,太祖亲规,凡三易乃定。生员襕衫,用玉色布绢为之,宽袖皂缘,皂条软巾垂带,贡举入监者不变新服。”自此,襕衫方巾遂成为士子的专服。绪山、龙溪二人的穿戴显然有违此规定,类似今天的“奇装异服”。

[65]王畿:《绪山钱君行状》。

[66]其实阳明早在正德十三年的《与诸弟书》中就已对自己的出格行为有过深刻反省:“究厥所以,皆由平日任性作事,率意行私。自以为是,而不察其已陷于非;自谓仗义,而不觉其已放于利。但见人不如我,而不自见其不如人者已多;但知人不循理,而不自知其不循理者亦有。所谓‘责人则明,恕己则昏’。”(《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293页)然绪山、龙溪在入门之初居然仍学着“怪魁”王艮的样子,“异言异服”,自以为是,岂知此时的宗门风气在阳明的以身作则下已有所改变,故遭到众人“排讪”,实属必然。

[67]《陈明水先生文集》卷一《简王龙溪、钱绪山二公》,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七二,11页。

[68]钱德洪:《寄龙溪》,《徐爱·钱德洪·董澐集》,239页。

[69][70]王畿:《绪山钱君行状》。

[71]《王阳明全集》,1282页。

[72]袁中道:《柞林纪谭》,《李温陵外记》卷一。同样之内容,袁宗道的《白苏斋类集》卷二二《杂说》、冯梦龙的《智囊全集》(289页)、《明儒学案》卷一九《江右王门学案·魏良器传》等文献皆有载,只是详略有异。

[73]《敬和堂集》卷五《简张阳和年兄》。

[74]徐阶:《龙溪王先生传》,《王畿集》,828页。

[75]袁中道:《柞林纪谭》,《李温陵外记》卷一。

[76]参见中纯夫:《良知修证派について———王门三派说への疑问》(《富山大学教养部纪要》1989年第22卷第1号)、吴震《阳明后学研究》第二章《钱绪山论》(119~124页)。

[77]绪山所辑《传习续录》中有关“严滩问答”的记载是:“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幻想之说。先生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汝中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本体上说工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工夫上说本体。’先生然其言。洪于是时尚未了达,数年用功,始信本体工夫合一。但先生是时因问偶谈,若吾儒指点人处,不必借此立言耳。”(《王阳明全集》,124页)然龙溪《绪山钱君行状》所记则与此稍异:“夫子赴两广,予与君送至严滩。夫子复申前说……因举‘有心是实相,无心是幻相;有心是幻相,无心是实相’为问。君拟议未答。予曰:‘前所举是即本体证工夫,后所举是用工夫合本体。有无之间,不可以致诘。’夫子莞尔笑曰:

‘可哉!此是究极之说。汝辈既已见得,正好更相切磨,默默保任,弗轻漏泄也。”

(《龙溪集》卷二〇)从两人的不同记载中可以看出,绪山不言“究极之说”,实乃留有“余地”;龙溪不言“尚未了达”,而只言“拟议未答”,则是给绪山留“面子”。前者说明绪山对阳明晚年之说尚不坚信,而后者表明龙溪对绪山的平和姿态。

[78]但周汝登把这种“一致”看成是绪山“归一”于龙溪,而非龙溪“取益”于绪山,也就是把阳明的“相互取益”视为绪山的单向行为,而非钱、王二人的互动互补,这显然与其推崇龙溪的立场密切相关。其实这是一种偏见(详见后述)。

[79]据吴震考证,绪山有关“无善无恶”的思想,当形成于嘉靖二十七年之前(参见《阳明后学研究》,151页)。

[80]说是全文收入,其实并不准确。据杨爵《杨忠介集·附录》卷三《复杨斛山书》而知,《王门宗旨》收入的《复杨斛山书》,文末尚有一大段文字及绍武的一则按语未收(参见《四库全书》集一二七六,154页)。

[81]彭国翔:《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38页,《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3(2)。

[82]参见《理学宗传》卷二一《钱绪山德洪》。

[83]彭国翔:《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18页。

[84]《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第9条。

[85]《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第12条。

[86]《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第25条。

[87]《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第28条。

[88]《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第36条。

[89]不过绪山对慈湖亦有微词,认为“慈湖欲人领悟太速”(《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第10条)。这种担忧,与其后来对龙溪之学的反感,在内在理路上是一脉相承的。

[90]《复王龙溪》,《黄宗羲全集》第7册,263页。

[91]《承启堂稿》卷一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九七,240页。

[92]查铎以绪山、龙溪为师,故其言动静,契合二师,尤近绪山:“今之学不得力者,往往欲屏去事为,养静数年,始能立根。不知静是心之本体,周子所谓主静,只是无欲,惟动而不动于欲,则得其本体之静,非外动而别有静也。……若动处厌繁,屏去事为,养成枯寂之体,圣学不知是也。”(《查毅斋先生阐道集》卷四《会语》)这与其在“乐者心之体”的立场上偏向龙溪有所区别。

[93]《南野集》卷三《答钱绪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八一,100页。

[94]《泾县志》卷三一《词赋》。

[95]《王阳明全集》,1357页。

[96]《玩鹿亭稿》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七六,66页。

同类推荐
  •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是一个关涉多学科的问题,其理论思潮之庞杂、历史内涵之丰富使得如何总体性地把握这一分析路径成为一个难题。本书稿以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垄断资产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核心的关节点,试图贯穿起马克思主义分析路径的中心逻辑。市民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社会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对市民社会展开考察,对当代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基础。"
  • 孔子的修齐治平之道

    孔子的修齐治平之道

    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是道德哲学。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其特征是对他人的关爱。“仁”以孝悌为本,再把对于父母兄弟的挚爱之心推延至他人,从而构建成理想的德治社会。后人把儒家学说称作“内圣外王”之学。《大学》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对孔子思想规模化、条理化的经典表述,又是贯穿孔子思想的主线。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解读孔子思想,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热门推荐
  • 刘胡兰

    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朱强编著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述了刘胡兰生平事迹。
  • 美景奈何天

    美景奈何天

    契约婚姻,他杯中红酒如血般妖艳。齐太太厉害!祝我们相处愉快。阴差阳错,她芳心暗许却遭晴天霹雳。我原来是齐先生没选择的选择。暖甜都市&商战传奇,高级婚纱设计师的甜宠夺妻之战如此良辰,美景,我们切莫辜负。她是冷感的独身主义者,为了巩固父亲的事业,她嫁了。他是万千女性的梦中情人,为了塑造好男人形象,他娶了。她当他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他却在心里恨她入骨。所有的冷漠怪癖不过是为了吸引她的注意,所有的贴心关怀只为引她入笼,他设下一个个或乖张或甜蜜的陷阱,都是为了让她爱他。
  • 末世之我是废柴

    末世之我是废柴

    早在两千年前,卢克莱修就指出,在我们这个“可见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世界”。两千年后,众多的位面交织在了一起,精灵、鬼怪、丧尸一系列奇幻生物出现我们的都市之中,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 两个乞丐的奋斗史

    两个乞丐的奋斗史

    两个被家人抛弃的孤儿,从乞丐做起,奋斗,相爱的故事……
  • 铁娃娃(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铁娃娃(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铁娃娃》一书是原来的《铁娃娃》和《四个十的信》两小书的合集。《铁娃娃》以书中一章节名为书名,也做了新版的(两小书组合版)书名。新版《铁娃娃》一书共有六篇作品,分别是《铁娃娃》《四个“十”的信》《王朴和他的妈妈》《拴子和嫂嫂》《放牛郎》《小英雄温三玉》。
  • 明月八荒

    明月八荒

    江湖之大,何处明月?我意凌云,剑荡八荒!
  • 红尘染尽不成悲

    红尘染尽不成悲

    为救心上人,他将她毁了个彻底,可到头来才发现,在他心尖儿上的人一直是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系统是大佬的小挂件

    系统是大佬的小挂件

    单纯的那个她已经死了,而我,是地狱归来的厉鬼――楚陌前世她信错了人,一生都在黑暗中度过,最后还是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当她重回到人生转折点,她发誓,这一世她必定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让仇人付出惨痛的代价!她的一生都活在黑暗当中,但她渴望光明,渴望站在阳光之下!手握系统,天下我有,重来一世,她仿佛开了挂!随便写本小说赚赚信仰值,结果成了小说榜的NO.1;随便在校园露个脸,结果当了校花;随便进进娱乐圈,结果爆红走成了影后;随便……众人:您别随便了!墨枭寒得意道:看见没,我女人就是这样强,不接受反驳!众人:呵呵,妻奴滚粗!!!【绝对1v1甜宠+异能(精神力),女主已黑化!欢迎小可爱入坑!】
  • 四十未婚

    四十未婚

    她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不起眼、最平凡的一个女人。年近四十,仍是母胎solo。工作,不高不低,钱够用就行。朋友,不多不少,知心即可。这么平凡安定的生活,她很满意。但是结婚就像未知的生物,朝她伸出可怕的爪子,试图将她拽入被称为“世俗”的泥潭深处。她怀揣着恐慌但期待的心情,与之争辩着。结婚,结婚,你都多大了,还不结婚?为什么一定要结婚?为什么一定要在四十之前?难道年龄大的女人就不配拥有爱情和梦想了吗?她传统了那么多年,这一次她要叛逆一回,找不到真爱绝不结婚。
  • 国民女神甜如蜜

    国民女神甜如蜜

    鱼龙混杂的娱乐圈,十年辉煌,千万粉丝的支持,却敌不过幕后的一双黑手。十年前到今时今日,她似乎嗅到了阴谋诡计的味道,戏中戏,谜中谜,当她察觉时,他们已经身在戏中成为棋子。很好呐,这样才有趣,不是吗?卧……槽……说好的禁Y系呢?人前一副高冷内敛的模样,人后随时随地对她上0下0其0手是怎么回事?1V1,傲娇自恋的女王VS高冷腹黑的禁Y男。“乖,息影,我养你。”“不要,本女王喜欢演戏!”包子:“老妈,你不是说拍吻戏借位,找替身吗?那这是什么?……”手指向电视机,犀利的眼神看透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