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200000012

第12章 浙中王门的盛衰及其成因(4)

[39]参见沈懋孝《沈太史全集·讲学述》,见吴震: 《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231~232页。《沈太史全集》所收《贲园草·览程伯淳定性书示同学一首》 又载:“嘉靖中,胡柏泉先生为太宰,默示同学《疏定性解》,会讲……是日也,天下计吏在京师十五路,文学诸贤与计吏偕来者,及京朝官与四方岩薮有志之士,咸会于象所,约五千余人,分五日圜听,莫不饱沃斯义。近溪罗先生、天台耿先生、都峰周先生、龙湾徐先生并参讲席焉。”吴震按:“‘象所’者,不明。疑即‘灵济宫大会’。”(同上)

[40]参见宋仪望:《华阳馆文集》卷四《寿大司成东廓邹公七十序》。

[41]参见《龙溪集》卷二《宛陵会语》。

[42]沈学懋所谓:“甲子(嘉靖四十三年),郡守罗公即开元寺故址,建志学书院,先生(指王畿)数过之。深山穷谷,戴白垂髫,圜法堂观听者几数千人,而弦歌之化,遍四境矣。”(《郊居遗稿》卷五《王龙翁老师八十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一六三,659页)就是指这次讲会。然据罗汝芳《盱坛直诠》记载,此次集会的参加者不过“百余人”(304页)。

[43]《颜钧集》,26页。据颜钧说:此次于嘉靖年间举行的会讲活动,竟“召州县官吏、师生、民庶近八千人,斋道、禅林亦聚数千,听铎(即颜钧)绪皙圣学中正以作人,保身善世,从心率性,如此聚会,凡三月”(同上)。

[44]刘遇奇:《西原惜阴会序》,见光绪《吉安府志》卷一九。

[45]参见程玉英:《晚明被遗忘的思想家:罗汝芳诗文事迹系年》,107页,台北,广文书局,1995。

[46]杨起元:《杨复所先生家藏文集》卷三《文塘黎先生墓志铭》。按:杨起元在另文中却说,当时与会者“无虑千人”(《杨复所先生家藏文集》卷三《知好录序》)。

[47]参见《思辨录辑要》前集卷一,8页。

[48][49]《思辨录辑要》前集卷一,8页。

[50]《王阳明全集》,118页。

[51]《黄宗羲全集》第7册,201页。按:“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最早由王畿提出(参见《龙溪集》卷二《滁阳会语》),其中虽不能排除王畿对阳明晚年讲学越城的过分赞誉,但若联系阳明本人对自己晚年思想的评价,则并不为过。

[52]《王阳明全集》,81~82页。

[53]《震川先生集》,545页。

[54]《中离薛先生全集》(简称《中离集》)卷一七《寄冷塘》。

[55]《龙溪集》卷二〇《刑科都给事中南玄戚君墓志铭》。

[56]《王阳明全集》,126页。

[57]《万历野获编》卷二七《紫柏评晦庵》,689~690 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

[58]比较而言,李材的思想倾向更近于朱学。他曾这样抨击阳明之学:“阳明天启聪明,于学岂有悟之不彻,特有激于训诂支离,若将就地掀翻,谓圣门之所谓致知者,是致其德性之良知,而非闻见之知识也。不知沿着致科臼则一,而直以知作体,蠹害更深。”(《正学堂稿》卷九《答夏用德书》)[59]《敬和堂集》卷二《唐一庵先生祠堂记》。

[60]《敬和堂集》卷五《答沈实卿》。

[61]《敬和堂集》卷一《胡子衡齐序》。

[62]管州,一说号“南屏”(孙应奎:《燕诒录》卷七《管子行墓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九〇,596页),嘉靖辛卯举人,师事阳明。阳明“没五载,子正亿内衅渐萌,管子(指管州)同欧阳南野等,与王佥事臣、李推官逢议,以正亿趋金陵,将依舅氏以居。管子中怀甚坦,官终兵部司务。晚岁,家贫,有黔娄之风”(《姚江书院志略》卷上《祀典》)。

[63]范引年,字兆期,“同复吾(夏淳)诸子师王子(阳明)……庚寅,与蒙泉子(孙应奎)董天真事。壬寅,以经师为有司延主教事,从游甚众。范子于讲艺中,时发师旨,诸生于青田县治纠村作宇,为混元书院,祠曰仰止,肖王子像于中堂”(《姚江书院志略》卷上《祀典》)。

[64]夏淳“四岁丧母,不为后母所爱。闻讲孝道,始于事亲,终于四海。泫然曰:‘今有母,未得欢心,况四海乎?’自是孝道益进,宗党称之。正德辛巳,事师王子。嘉靖戊子,举于乡……后判肇庆府,迁思明同知,立社学,以礼教为急,卒于官”(《姚江书院志略》卷上《祀典》)。

[65]柴凤,“翰林广敬孙。正德辛巳同复吾、半野、蒙泉诸子师事王子。王子卒于南安,丧过玉山,柴子(指柴凤)与半野子至。庚寅,与半野子董天真事,衢、严之从学者甚众”(《姚江书院志略》卷上《祀典》)。

[66]闻人诠,阳明姑表弟,执贽称弟子。正德十一年举于乡,嘉靖五年成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嘉靖十二年,以监察御史提督南畿学政,尝与南京太仆寺卿陈沂纂辑《南畿志》六十四卷。“时王子(阳明)没已六年,仅存《文录》、《传习录》、《居夷集》,余或散亡讹错。黄子绾与绪山子简(检)订存稿,绪山子携之吴中,厘为《文录》、《别录》,谋诸闻人子,梓以行。己亥(嘉靖十八年),改河南道御史,已出备兵辰、沅。请告归,卒,年六十四”(《姚江书院志略》卷上《祀典》)。

[67]黄骥,“副使肃子,七岁丧母,画像以事,感时悲恸,见者伤之。父没,筑坟,躬自负土,不资人力……嘉靖中,表为孝子。学于王子,有往复书,尝语学者曰:‘阳明先生始亦未成片段,惟不自放倒,乃造于至。’”(《姚江书院志略》卷上《祀典》)

[68]据《阳明年谱》记载,正德十六阳明归余姚省祖茔时,黄文焕与夏淳、范引年等从学阳明。余皆未记。

[69]《黄宗羲全集》第7册,245~246页。

[70]此据康熙三十年万贞一始刻、至乾隆四年郑性刻毕的《明儒学案》二老阁本(沈芝盈标点整理的《明儒学案》,即以该本冯全垓光绪八年重印本为底本)。

[71]紫筠斋本不仅增补了二老阁本未记的许璋、王文辕等人,而且还在排序上表现出不同。紫筠斋本依次为河东、三原、崇仁、白沙,而二老阁本则依次为崇仁、白沙、河东、三原。依笔者之见,紫筠斋本以吴与弼、陈白沙为明学之始,但不录隐儒游侠之士许璋、王文辕等人,目的是为了突出王学,且不让其被具有二氏倾向的人所侵蚀;而二老阁本以薛瑄为明学之始,并加入许璋、王文辕等人,目的则是为了突出朱陆合一,以划清王学正统派与出入二氏者的界限。

[72]胡瀚,字川甫,号今山,余姚人,自幼承家学,以恩贡,就华亭训导,迁崇明教谕。年十八从阳明游,“论及致良知之学,反覆终日,则跃然起曰:‘先生之教,劈破愚蒙矣。’作《心箴图》以自课。就质于阳明,阳明面进之。先生(指胡瀚)益自信,危言笃行,绳简甚密。阳明殁,诸弟子纷纷互讲良知之学,其最盛者山阴王汝中、泰州王汝止、安福刘君亮、永丰聂文蔚,四家各有疏说,骎骎立为门户,于是海内议者群起。先生曰:‘先师标致良知三字,于支离汩没之后,指点圣真,真所谓滴骨血也。吾党慧者论证悟,深者研归寂,达者乐高旷,精者穷主宰流行,俱得其说之一偏。且夫主宰既流行之主宰,流行即主宰之流行,君亮之分别太支。汝中无善无恶之悟,心若无善,知安得良?故言无善不如至善。《天泉证道》

其说不无附会。汝止以自然为宗,季明德又矫之以龙惕。龙惕所以为自然也,龙惕而不恰于自然,则为拘束;自然而不本于龙惕,则为放旷。良知本无寂感,即感即寂,即寂即感,不可分别。文蔚曰良知本寂,感于物而后有知,必自其寂者求之,使寂而常定,则感无不通。似又偏向无处立脚矣。宋儒学尚分别,故勤疏;明儒学尚浑成,故立宗旨。然明儒厌训诂支离,而必标宗旨以为的,其弊不减于训诂。

道也者,天下之公道,学也者,天下之公学也,何必列标宗旨哉?’……晚年造诣益深,每提本朝儒者曰:‘文清之行,粹然师表,求其卓然之见,一贯之唯,似隔曾、颜一级。文成明睿,学几上达,若夫动不逾矩,循循善诱,犹非孔氏之家法。

白沙煞有曾点之趣,而行径稍涉于孤高。敬斋慎密,似有子夏规模,而道业未臻于光大。孟子愿学孔子,而于颜、闵犹曰姑舍,吾于四先生亦云。’”(《明儒学案》卷一五)由此可见,胡瀚虽对阳明致良知之学颇为推崇,但后来对白沙、阳明及王门诸子皆有批评,对宋明儒学的概括,亦可谓精到。故而“论者称其善守师传”,而黄宗羲则特地交代要把他补入县志(参见《姚江书院志略》卷上《附议》)。因此很显然,紫筠斋本将其补入《明儒学案》,秉承的是梨洲之意。遗憾的是,胡瀚所著的《今山集》一百卷今已不存,要不然他在浙中王门中是不会像今天这样默默无闻的。

[73]《黄宗羲全集》第7册,4页。

[74]同上书,7页。

[75]此前五年,同为阳明弟子的冀元亨,曾在有司以“格物致知”发策时,“不从朱《》,以所闻于阳明者为对,主司奇而录之”。时人则对“先生(指冀元亨)之对与徐珊之不对,一时两高之”(参见《黄宗羲全集》第7册,738页)。

[76]《王阳明全集》,922~924页。

[77]同上书,1287页。

[78]参见《东廓邹先生遗稿》卷四《辰州虎溪精舍记》。

[79]《黄宗羲全集》第7册,738页。

[80]浙江省图书馆藏有《卯洞集》四卷,沅陵门人陈煦校,嘉靖二十三年胡鳌序,嘉靖二十四年南士元跋。

[81]《姚江书院志略》卷上《祀典》。

[82]参见多洛肯:《明代浙江进士研究》,139页。

[83]不包括泰州王门。屠用锡、王梓材注:“黄梨洲曰:‘泰州之后,其人多能赤手以搏龙蛇。今万氏所列寥寥数人,盖泰州门人之纯者也。”(《儒林宗派》卷十五)说明还有许多泰州门人未被万斯同收录。

[84]参见钱明:《王学在新安地区的曲折与遭遇———以王守仁与汪循关系为例》,载《黄山学院学报》,2008 (3)

[85]周汝登(1547—1629),字继元,号海门,嵊州人。万历五年进士,历仕南京工部屯田主政,督税芜湖。谪迁两淮盐运判官。升南京兵、吏两部郎官、广东按察佥事、云南参议。后升南京尚宝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通政使、户部右侍郎。崇祯二年,起为南京工部尚书,以病未任。著述颇富,有《圣学宗传》、《四书宗旨》、《王门宗旨》、《宋明四先生语录》、《东越证学录》、《周海门先生文录》(彭国翔说,明刻《东越证学录》有十六卷本和二十卷本两种版本,而十二卷本的《周海门先生文录》虽年代早于十六卷本,但却是后者之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所收的《东越证学录》即通行的十六卷本(参见周汝登:《周海门的学派归属与〈明儒学案〉相关问题之探讨》,载《清华学报》(台湾)第31卷第3期,新竹,2001))、《佛法正轮》等二十几种(参见张克伟:《周汝登生平及其著述论略》,《张克伟论文著述汇辑》,香港,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2005)。在浙中王门中,周汝登的一支人数相对较多。在会稽有二陶,在嵊县有王三台、袁祖乾、袁祖宪、吴应芳、王心纯等。此外,姚江书院的创始人沈国谟也深受其影响(参见钱茂伟:《姚江书院派研究》,24页)。如果把海门这一支剔除出浙中王门,那浙中王门就真可谓名存实亡了。

[86]说黄宗羲与多数史家“作对”,是因为多数史家皆把海门等人归于龙溪门下。说黄宗羲自相矛盾,是因为他在《子刘子行状》中尝曰:“当是时,浙河东之学,新建一传而为王龙溪畿再传而为周海门汝登、陶文简,则湛然澄之禅入之。三传而为陶石梁奭龄,辅之以姚江之沈国谟、管宗圣、史孝咸,而密云悟之禅又入之。会稽诸生王朝式者,又以捭阖之术,鼓动以行其教。证人之会,石梁与先生(指刘宗周)分席而讲,而又为会于白马山,杂以因果、僻经、妄说,而新建之传扫地矣。”(《黄宗羲全集》第1册,253页)也许正因为海门、石篑等人使“新建之传扫地”,才让梨洲下决心把他们剔除出浙中王门而归入泰州学派。

[87]《东越证学录》卷五《剡中会语》。

[88]《歇庵集》卷三《海门文集序》。

[89]《歇庵集》卷三《盱江要语序》。

[90]陶奭龄在《海门先生挽章》中一段话,证明了周氏在浙中王门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海门先生得髓于龙溪子,以缵文成公之续。主盟斯道,寿考作人,东越僻隅,而海内望为邹鲁。山颓梁坏,岁轮屡更,赐茔既成,诹日发引,四方从学之士,会葬如林。奭龄昔从先文简(指陶望龄),负墙请事,服膺绪论,于兹有年。灵旗俄迁,瞻望靡及,敬抒短韵,以助虞讴。”(《今是堂集》卷一〇;《四库禁毁丛刊》集八〇,670页)

[91]关于周汝登,日本学者关注得较早,冈田武彦的《王阳明と明末儒学》(东京,明德出版社,1969)和荒木见悟的《明代思想研究》(东京,创文社,1988)等,均设有专章作过深入研究。近年来,中日两国学者陆续有力作问世,如张克伟的《周汝登生平及其著述论略》(《书目季刊》,台北,第22卷第4期)、《周汝登哲学思想初探》(《汕头大学学报》第8卷第1期,1992),渡边贤的《周海门の社会思想》(《阳明学》第7号,东京,明德出版社,1995)、《周汝登における心学的思想史の构想》(《阳明学》第12号,东京,明德出版社,2000),彭国翔的《周海门的学派归属与〈明儒学案〉相关问题之探讨》(《清华学报》(台湾)第31卷第3期,新竹,2001),佐藤炼太郎的《周汝登〈圣学宗传〉と黄宗羲〈明儒学案〉》(《阳明学》第15号,东京,明德出版社,2003),钱茂伟的《姚江书院学研究》第一章第二节《周汝登与万历、天启间的浙东王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以及刘哲浩的《周海门的哲学思想研究》(台北,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1)、许馨元的《周海门及其〈圣学宗传〉研究》(台北,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等。

[92]钱谦益:《有学集》卷一七《赖古堂文选序》。

[93]《龙溪集》卷一二《与贡玄略》。

[94]《思辨录辑要·后集》卷九《诸儒类》,239页,台北,台湾广文书局影印光绪丁丑江苏书局刻本。

[95]黄宗羲甚至把周汝登视为浙东佛教宗风的开创者:“东浙宗风之盛,始于周海门先生。”(《黄宗羲全集》第10册,93页)

[96]参见《徐爱·钱德洪·董澐集》,170~171页。

[97]据《阳明年谱》正德十六年九月条载:“乡中故老犹执先生往迹为疑,洪(即钱德洪)独潜伺动支,深信之,乃排众议,请亲命……因王正心通贽请见。”(《王阳明全集》,1282页)

[98]汪应轸(1522年前后在世),字子宿,号青湖,山阴人。正德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正德十四年,武宗南巡,百姓不堪负担,临清以南相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汪见状,会同翰林院修撰舒芬抗疏以谏,受廷杖几毙。后出任泗州知府,政绩卓著。世宗接位,召为户科给事中,离泗之日,父老送者,无不泣下。嘉靖三年春,出任江西佥事,因执法得罪巡抚被劾。廷臣交荐起原官,任江西学政,父丧归乡。晚年陶情于酒,人谓其外常醉而内常醒。卒后,乡人私谥为清献先生。著有《青湖文集》。季本《奉政大夫江西按察司提学佥事汪公墓志铭》载:“青湖汪公之居乡也,与州东吴君士美、龙溪王君汝中及余实为道谊交……又余以女采苹妻其子延乾,情尤相戚也……平生学问一以朱子为宗,每读朱子书,见其析理精详,考文博洽,则叹以为非人所及,不敢妄有所訾。人或论学有与朱子不合者,辄忿然作色,如闻毁其父母。故阳明公讲道东南,天下皆尊信之,公独以其言戾于朱子,不能相下。”(《季彭山先生文集》卷三)

[99]《季彭山先生文集》卷三《奉政大夫江西按察司提学佥事汪公墓志铭》。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是人类思想最伟大最智慧的经典著作,代表了人类历史具有永恒价值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
热门推荐
  • 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

    文海茫茫君何在吾备骚文待真心JP出品,必属骚品!
  • 魅力女人课堂

    魅力女人课堂

    本书是一本女性生活通俗读物。向您介绍了零星时间打造精致生活、时尚“小资”情结、情调假日等内容。
  •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从文学角度来阐释林夕歌词的美韵,那些经久不衰的歌词在一代又一代的歌迷心中,早就意味着爱的心声与美的领悟。
  • 妖夫太腹黑:嚣张大小姐

    妖夫太腹黑:嚣张大小姐

    前世,她是神医,综合实力世界排行前十的高手!东方世家的接班人;为了她们姐妹同生共死的誓言,她自毁于山巅之上。一朝穿越,她成了被东方世家遗弃的大小姐,一个赌约,黑暗帝王的他成了她的面首;一场邂逅,妖魅臣相非她不娶……只不过是看好友的宝宝太可爱,想也偷生个,却遭到腹黑妖夫的追缉。她的古代之旅要不要弄得这么刺激?
  •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本宫只爱钱

    本宫只爱钱

    龙宫采访。记者:你们对于貔貅有什么看法?龙大:......魔女。龙二:......坑哥。龙三:......爱钱。龙四:......腹黑。龙五:......只吃不拉。......龙九:......坏的很!!!众龙点头,表示很赞同。龙生九子,貔貅是龙王的第...十个闺女。
  • 千寻之旅
  • 熊猫德鲁伊的异域日志

    熊猫德鲁伊的异域日志

    一头有着人类灵魂熊猫在异域大陆大杀四方,呼风唤雨。
  • 小王爷的刁蛮王妃

    小王爷的刁蛮王妃

    前有冷傲小王爷的宠溺,后有杀神殿少主倾心,洛璃刚要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单纯的姑娘,结果还没等她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竟又跑出来一个大荒妖帝附体,那可是千年前的大魔头,我的天呐!
  • 修真从APP开始

    修真从APP开始

    当夏阳收到一台内置修仙类APP的手机时,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被他打开。这是你没有见过的船新修真版本。修炼?我有天道修仙APP,修真界各位牛批大佬为我答疑解惑,言传身教。阵法?我有快捷组阵APP,只需轻轻一按,由宗师级阵法师耗费九九八十一天才能组好的法阵只需一秒变组建完成。符箓?灵宝?秘籍?天下最好的天材地宝尽在淘仙购物APP。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修真类APP,您修真路上最好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