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3200000033

第33章 动词篇(5)

翻:《说文新附·羽部》:“翻,飞也。”《后汉书》中“翻”仅表示鸟飞动,1例,见《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婉娈龙姿,俪景同翻。”但后世多用于表示旗帜、衣袖等的飘动,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现代汉语中“翻”的语义转移,不再表示鸟飞。

小结:《后汉书》“飞”语义场中,“飞”既可以是主动发出这种动作,也可以是被动得到这种动作,既用于可主动做出这种动作的有生之物,也用于由于外力做出这种动作的无生之物;其适用范围广泛,且在使用频率上占据绝对优势,是本语义场的代表词。从表示飞的各种状态的子语义场来看,仍呈现出语义分割较细的特点。而“扬、翻”多用于无生之物,虽偶见用于有生之物,但《后汉书》中或在搭配上有严格限制,或在数量上用例极少,这种用法并不典型。3.走(Walk)

“走”位于《百词表》第65位。有关“走”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孟晓妍《先秦“走”、“趋”同义辨析》、白云《“走”词义系统的历时与共时比较研究》、张诒三《从上古到中古动词“走”的语法功能演变》、陈金生《释古代汉语中的“走、奔、行、步、趋”》、杜翔《“走”对“行”的替换与“跑”的产生》、李士升《“趋”与“徐趋”》等,研究范围几乎涉及“走”语义场的各主要成员,详尽的辨析了相互之间的异同,并重点描绘了“行-走”的历时替换,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语法功能的演变。行:《广韵·庚韵》:“行,行步也。”《后汉书》中,“行”近2千例,但多表示“巡行、兼摄官职、实施、品行”,本语义场的用法并不多,较之魏晋时期已有了较大不同据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2008:236),魏晋中土文献中“行”大部分表“行走”义。如果把“行”纳入表示人体普遍姿势的“坐、卧、立、行”这样一个小的词汇系统,“行”可看作是“行走”义的泛称,如《皇后纪》:“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偻身自卑。”此例中“坐、行”对举。从具体语义来看,《后汉书》中“行”一般还是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走”,如《第五钟离宋寒列传》:“于是斌将侠客晨夜追种,及之于太原,遮险格杀送吏,因下马与种,斌自步从。一日一夜行四百余里,遂得脱归。”这里从“步从”可知“行”为步行;可也有表示非步行的,如《铫期王霸祭遵列传》:“光武趋驾出,百姓聚观,喧呼满道,遮路不得行。”这里从“驾出”可知“行”为骑马或乘车而行。从“行”的速度来看,可以指普通的走路速度,比“走”和“趋”都慢,如《桓荣丁鸿列传》:“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为了“避骢马御史”,停停让让,这里的“行”实际上可能比通常走路的速度还要慢。也可以表示快速行进,如《西羌传》:“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来如风雨,去如绝弦。”

语法上,“行”单用占绝大多数,可在其前用表快慢的程度副词或表方位或方式的名词来修饰,可见“疾行、徐行、西行、北行、肘行”等,如《李陈庞陈桥列传》:“涂路倾阻,难劳百端,疾行则抄暴为害,迟进则谷食稍损。”《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会更始败,复与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西域传》:“露顶肘行,东向而朝天子。”其次,“行”多用为不及物动词,当其接宾语时,往往是用来描述行的时间或距离的名词,如《皇后纪》:“行四日,驱驰还宫。”《孝灵帝纪》:“帝与陈留王协夜步逐荧光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而对表示行走目的地的名词,却通常需用“到、至”引出,如《光武帝纪》:“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荀韩钟陈列传》:“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

趋:《集韵·遇韵》:“趋,行之速也。”可见“趋”的速度比“行”快。《后汉书》中“趋”表示疾行可单用,如《儒林列传》:“每进见,锡以几杖,入屏不趋,赞事不名。”也可见“趋拜、趋就、趋出、趋走、趋奔”等组合形式,如《方术列传》:“王莽篡后,文公推数,知当大乱,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值得注意的是,“趋”单用时一般不带宾语,但形成组合形式后,可带宾语,此时“趋”的目的性很明确,如《虞傅盖臧列传》:“防不得已,趋就东箱。”《袁绍刘表列传》:“谭被发驱驰,追者意非恒人,趋奔之。”

在古代,“趋”是一种很有讲究的礼俗,疾步上前往往隐含着对尊者或长者的敬意,《汉书·叔孙通传》“传曰趋”颜师古注:“趋,谓疾行为敬也。”《后汉书》中如上举《儒林列传》“趋”单用的例子中,“不趋”即是“显宗”对大儒“包咸”的一种礼遇。考察先秦文献,我们发现,虽然“趋”多用于“下对上”,但也有例外,如《战国策·齐四》:“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

走:《集韵·候韵》:“走,疾趋也。”可见“走”的速度比“趋”快。《后汉书》中“走”306见,未见用如现代汉语“走”的例子。较之“行、趋”,“走”的语法功能显得更为全面。在适用对象上,除了用于人外,还能用于动物,如《梁统列传》:“奇禽驯兽,飞走其间。”在是否带宾语上,可用为不及物动词,如《崔骃列传》:“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也可以带宾语,跟“行”相比,“走”多直接带地理名词,如《宗室四王三侯列传》:“岑走天水,公孙述遣将侯丹取南郑。”只有1例和“行”一样用“至”引出,见《隗嚣公孙述列传》:“始起据汉中,又拥兵关西,所在破散,走至南阳,略有数县。”同时“走”还能接指人的宾语或指代人的“之”,表示“使……走”,如《班梁列传》:“进击走前王,略有北道。”《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会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刺史,击黄巾,大破走之,境内晏然。”张诒三考察了上古到中古文献中“走”与名词宾语的搭配变化(2005:284),认为“走”带目的宾语的功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明显的衰退。我们从《后汉书》中可以看出,尽管“走”在自身的发展中可能带宾功能有所衰退,但和“行、趋”相比,仍有很大的自由度。

随着语言的发展,“走”的语义发生了转移,不再表示“疾趋”,而表示“行走”,并逐步替代了“行”。白云在《“走”词义系统的历时与共时比较研究》中对“走”的词义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描写,她认为“走”的行走义最早出现在南朝时期,举《读曲歌八十九首》“语我不游行,常常走巷路。败桥语方相,欺侬那得度”为证,并指出“走”于晚唐五代时期逐渐进入通语口语系统,直至元代行走义逐渐成为“走”的基本义。关于这个替换过程,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新词“跑”的加入才引起的,如徐国庆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论》(1999:6)中说:“古代汉语中,‘走’和‘行’本是对立的,由于‘跑’取代了‘走’的意义,便使‘走’有了‘行’的意义。”而“跑”的奔跑义,王力先生(1980:656)认为产生于唐代,并举马戴诗“红僵跑骏马,金镞掣秋鹰”为证,《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词典》均以此作为始见例。似乎“走”表行走义在表奔跑义的“跑”产生之前就产生了,那么“行、走、跑”在词汇系统中的线性替代现象又怎么会是“跑”的加入引起的呢?杜翔在《“走”对“行”的替换与“跑”的产生》一文中指出,“走”其实在“跑”的奔跑义产生之前曾兼表行走义和奔跑义,“走”后来代替“行”表行走义,实际上应是自身语义内部的调整。

奔:《尔雅·释言》:“奔,走也。”邢昺疏:“奔,大走也。”可见“奔”比“走”的速度还要快,“走”是跑,而“奔”是飞跑、狂跑。《后汉书》中“奔”224见,多数表示奔跑义,从语境上看,常用于战败逃跑,如《皇甫张段列传》:“羌众溃,东奔,复聚射虎谷,分兵守诸谷上下门。”从适用对象上看,“奔”和“走”一样也能用于动物,如《文苑列传》:“飞兔、褭,绝足奔放。”不同的是“奔”常用于本身跑得很快的“马、兔”等,而“走”常用于“狗”或是表泛指的“兽”,如《马融列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此外,“奔”还可用于非生命体,如《五行志》:“更始二年二月,发雒阳,欲入长安,司直李松奉引,车奔,触北宫铁柱门,三马皆死。”不过此例中“车奔”也可理解为马拉着车奔,实际上也是“马奔”。在接宾语的问题上,“奔”多带地理名词,且比“走”显得更为灵活,可以直接“奔+地理名词”,如《张王种陈列传》:“随会为政,晋盗奔秦。”还可见“奔”后用“入、出、还”等引出地理名词用以表明方向的,如《朱乐何列传》:“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另“奔”也可带指人的宾语,但不同于“走”接指人的宾语时表使动义,此时“奔”多表示投奔,且语音上为去声,如《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仅有1例“奔”带指人的宾语表示奔走,见《袁绍刘表列传》:“谭被发驱驰,追者意非恒人,趋奔之。”但此例中“趋奔”连用,“奔”独用时未见带指人的宾语表示奔走的例子。

步:《玉篇·步部》:“步,步行也。”《荀子·正论》“步中武象”杨倞注:“步,谓车缓行。”可见,“步”的速度缓慢,可表示人举足徐行,也可表示车慢速行驶。《后汉书》中“步”单独作谓语的例子较少,如《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后告归平陵,望寺门而步。”常见为组合形式“步走、步行、行步、步归、步从、步逐、徒步”等,如《李杜列传》:“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在适用对象上,《后汉书》中“步”基本上都用于表示人步行,但有一例也可看作是车缓行,如《方术列传》:“后乃驾驴车,与诸生俱诣许下。道过荥阳,止主人舍,而所驾之驴忽然卒僵,蛆虫流出,主遽白之。子训曰:‘乃尔乎?’方安坐饭,食毕,徐出以杖扣之,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即复进道。”这里“行步如初”,也可看作指的是“驴车”。

徒:《论语·先进》“吾不可徒行以为之椁”皇侃义疏:“徒,犹步也。”邢昺疏:“徒,犹空也,谓无车空行也,是步行谓之徒行。”《后汉书》中此用法不多,不见独用的例子,多“徒行、徒步、徒跣”连用,如《袁张韩周列传》:“闳往省谒,变名姓,徒行无旅。”

“走”语义场一直以来就是比较复杂的聚合系统,早在甲骨文中关于行走类的词汇就已相当丰富,我们的考察也仅涉及其中较为常见的成员,其它如:用于在水里走的“涉”,追逐逃跑类的“追、逐、逃、亡、遁”,隐含跨走意味的“越、逾”,侧重走的方向性的“登、陟、进、前”等,这里不一一展开论述。

小结:《后汉书》“走”语义场中,虽然从使用频率上看,“行”表行走义并不多,但从意义范围和具体所指来看,“行”是用于泛指的上位词。我们根据行走的不同方式,大致分为表示疾走的“趋、走、奔”和表示步行的“步、徒”,并对它们在《后汉书》中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描绘和对比分析,除了传统注家所谓语义上的区别以外,在语用对象、带宾功能、搭配能力、感情色彩上都存在着种种差异。

现代汉语中,“走”早已代替“行”表行走义,然而和“饮——喝”、“食——吃”在方言中的反映一样,在古汉语遗存较多的粤语、闽语中,“行、走”仍分别表示行走义和奔跑义。

4.来(Come)

“来”位于《百词表》第66位。如果我们把“来”看作表示身体位移运动的概念,则“来、去往、归返”只是方式不同的位移运动。在古文献和注中“来、去往、归返”相通的例子很多,如《读书杂志·史记第六·太史公自序》:“《晋语》‘自今以往’,《吕氏春秋》上德篇作‘自今以来’;《吕氏春秋》察微篇‘自今以往’,《淮南》道应篇作‘自今以来’。是来即往也。”《书·洪范》“归其有极”蔡沈集传:“归者,来而至也。”因此,表示“去往、归返”的词是都可以归入“来”概念义场的,王凤阳先生(1993:727)就把“归、还、回、溯、复、返、来”列为一组辨析。但如果从“来”这个词本身的语义特征着眼,侧重于强调以说话人的位置为参照系,是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的一种位移,从这个意义上说,“去往、归返”的运动方式和“来”是不同的,汪维辉先生(2000:268-275)就曾撇开“来”而单独分析“还、返、归/回”,若此,“来”语义场则只有“来”这个成员了。

我们对核心词的研究,并不是以词为单位,而是以这些词所反映的概念为出发点,以语义场为单位进行研究,因此我个人倾向于把“来”语义场看作是表示身体位移运动的语义场,而不仅仅局限于“来”这个词所表示的具体的语义特征。那么《后汉书》中“来”概念下的成员就比较复杂,包括“来、至、赴、适、之、去、造、往、返(反)、复、归、还、旋、回、就”等,其中“来”更是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相关成果叠出。这里我们对“来”语义场的考察也重点集中于“来”这个成员上,具体分析《后汉书》中“来”的使用情况。

《后汉书》中“来”共666见,除用作姓氏、民族名外,基本上都表示自彼至我的位移运动。从语法功能上看,“来”可以单用,如《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先帝征君不至,骠骑辟君而来,何也?”也有“来”构成的各种组合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来+动词

“来+动词”是《后汉书》中最常见的搭配。

此结构中大多数“来”的意义很实在,表示朝说话人方向的动作行为,这时“来+动词”是一个连动结构,《后汉书》中可见“来会、来贺、来集、来盟、来取、来迎、来吊、来救、来伐、来入、来献、来观、来见、来朝、来诣”等,如《光武十王列传》:“诸王来会辟雍,事毕归蕃。”《文苑列传》:“射徒跣来救,不及。”但有时“来”并不表示实在的动作行为,只是指示第二个动词动作行为的方向。如《班梁列传》:“若二国来降,则龟兹自破。”此例中“来降”的主语是“二国”,显然不可能真的来,这个“来”只是依附在“降”前,使“降”的动作意义具有更明确的针对性,“来降”就是“对我们降服”。这种用法《后汉书》中的其它用例如:

(1) 其后匈奴争立,日逐来奔,愿修呼韩之好,以御北狄之中,奉籓称臣,永为外扞。(《南匈奴列传》)

按:其中“日逐”为匈奴名,泛称,显然“来奔”表示“逃向我们”,“来”不表具体动作意义。

(2)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卓鲁魏刘列传》)

按:这里为双方面对面的对话,显然“来”的具体动作已经完成,“来言”表示“对我们说”。

(二)动词+来

《后汉书》中“动词+来”的组合中,多见“往来”,如《东夷列传》:“乘船往来,货市韩中。”此例中“来”为实义,“往、来”相对;也有“来”用如趋向动词的用法,但用例很少,如《方术列传》:“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董卓列传》“并率其众数千骑来”(此例为“动词+宾语+来”),此时“来”表示动作的意义其实有些弱化,用法不同于“往来”中的“来”,而含有提示动作完成的意味,如上例“从东南飞来”如果说成“从东南飞”,“并率其众数千骑来”如果说成“并率其众数千骑”,显然后者有进行体的意味,前后表达的重点完全不同。

(三)来+名词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1980∶633)中指出:上古时期,“来”是排斥宾语的,凡用“来”字的地方,目的地是显然可知的。《后汉书》中“来”以不带宾语为常,但也有带宾语的例子,宾语可以是处所名词,如《第五钟离宋寒列传》:“今来防所,议者咸致疑怪,况乃以为从事,将恐议及朝廷。”也可以直接带单音节方位词,如《袁绍刘表列传》:“公孙瓒乘胜来南,而诸郡应之。”而现代汉语中,诸如“来南”这种用法已基本不见。同时《后汉书》中如“往来、来入、来到、来至、来会”等组合形式带处所名词的情况也很普遍,如:

(3) 时它郡盗徒五人来入圉界,吏捕得入,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风县杀之”。(《张曹郑列传》)

(4) 豫州刺史郭贡率兵数万来到城下,求见彧。(《郑孔荀列传》)

(5) 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邓寇列传》)

值得注意的是,《后汉书》中还有一些例子“来”接宾语,如《独行列传》:“到官,以爱惠为政,怀来异俗。”《崔骃列传》:“盖孔子对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人,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这里“来”为使动用法,表示“使……来”义。

同类推荐
  • 论语

    论语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说的很重要的资料。“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古至今,《论语》都是一部不能忽视的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论语》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
  • 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

    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

    晏子,名婴,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00年。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从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晏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智者”,他在世的时候正值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国君昏聩,权臣把持朝政,外有秦、楚之患,内有天怒人怨之忧。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齐国历史上与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名相。
  • 史记·列传

    史记·列传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成功的传记文学名著。其中“列传”达七十篇之多,从文学角度审视,“列传”是《史记》的精华所在。
  • 黄帝内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黄帝内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黄帝内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典籍,该书并非成于一时,亦非一人所写。《山海经》传世版本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本书是《山海经》的白话文全译本,且对生僻字词、名物有适当的注释。此外,还配有大量古本《山海经》中所绘的插图。
热门推荐
  •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是我国明清时期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号称千家。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自己做的选择,跪着也绝不能放弃

    自己做的选择,跪着也绝不能放弃

    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无数选择,谁也无法避免,也不需要刻意逃避。本书从为人处世、爱情婚姻、职场拼搏、性格塑造、自我提升等方面着手,精辟解析96个关键时刻需要面临的选择与放弃。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既然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就不要轻易说放弃。而坚持不仅是因为外界的压力,更来源于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狠一点,即使跪着也要继续前行,才能更快抵达梦想的彼岸。也许结果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只要是你自主的选择,人生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 恶质冷少:坏男请自重

    恶质冷少:坏男请自重

    (正文已完结,番外连载中)他,商界王国的继承人。她,一枚受尽欺辱的私生女。他说;“嫁给我,你就拥有了一切,包括所有遗失的骄傲与自尊,条件是,你不能爱上我。”她说;“放心,我的心早已给了另一个人,绝对不会爱上你!”然而婚后……
  • 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

    文海茫茫君何在吾备骚文待真心JP出品,必属骚品!
  • 法恩男爵战纪

    法恩男爵战纪

    震惊!南达克公国的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法恩男爵竟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来!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详情请关注本书。(萌新开书,若内容有严重错误的地方,还请各位大佬加以指正)
  • 法海经

    法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迷城璃光寂哀殇

    迷城璃光寂哀殇

    一场意外她闯入了他的生命一次邂逅她得到了他全部宠爱前世今生命运齿轮已错位转动左顾右盼等待着他们的又是什么
  • 唐朝有事

    唐朝有事

    天生帝王贵胄,却偏出生于两个时代的夹缝,他想呃住命运的喉咙,却一步一步的被命运无情的嘲弄。他是李恪,唐王李世民和前隋公主的血脉,他是皇子,更是孤独的鹰,身世的桎梏,命途的多舛,深深刻在他的掌心里。她是烧窑工,更是宰相之女,阴错阳差只是为了和他遇见,不为荣华富贵,不为绝色倾城,红尘一遭,穿越过流年浓浓的雾霭,于历史尘封的卷轴里,舞红袖谱一曲旷世骊歌。
  • 无处不飞花

    无处不飞花

    无艳下山之前,师父嘱咐她:“除非遇到真心喜欢你的人,否则不能告诉他你的秘密。”无艳问师父:“怎么才能知道他是真心喜欢我?”师傅曰:“为了你,他会无所畏惧,甚至付出生命。”尉迟镇三次娶亲,三次妻死,流言四起,陷于“克妻”漩涡,他以为他会一直这样“克”下去。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个人。她是“丑丫头”,却有一双明亮如星的眼睛。她身量瘦小,却有妙手回春的本事。她什么也没做,只是叫他一声“大人”,却惹得他心乱如麻。他觉得了解她,却又看不清她。当面纱一层层揭开,他终于看清自己的心。为她,他无所畏惧,甚至付出生命。只愿得此情,艳与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