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3200000013

第13章 名词篇(4)

狼、豺、狈、狐:“狼”、“狈”、“豺”、“狐”为犬科动物,归属“犬”。《说文·犬部》:“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后汉书》中“狼”除了作为少数民族名、人名和星座名外,多“虎狼”、“豺狼”、“狼狈”连用。《说文·犬部》:“豺,狼属狗声。”《玄应音义》卷三“豺狼”注引《仓颉解诂》“豺,似狗,白色,有爪牙,迅捷善搏噬。”“豺”似狼而小,常成群围攻牛羊家畜,也称“豺狗”或“豺狼狗”。《后汉书》中“豺”24例,多见“豺狼”、“豺虎”。“狼”和“豺”都是食肉兽,所以常用以比喻暴虐残酷之人,如例(6)。《玉篇·犬部》:“狈,狼狈也。”《集韵·泰韵》:“狈,兽名。狼属也。”王凤阳先生(1993:101)指出:“狈”这种动物纯是由汉字想象出来的,古籍中没有看见单独用“狈”的,“狈”都和“狼”结合成“狼狈”使用,“狼狈”只是个联绵词,表示处境困窘,“狼”与“狈”都是记音用字,与动物无关。《后汉书》中“狈”5见,均为“狼狈”连用。《诗·邶风·北风》“莫赤匪狐”朱熹集传:“狐,兽名,似犬,赤黄色。”《后汉书》中“狐”用于表示动物的9例,如“狐死首丘”、“狐尾单衣”。

(6)夫性恶之民,民之豺狼,虽得放宥之泽,终无改悔之心。(《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小结:“犬”的产生使用比“狗”要早。在《后汉书》成书的时代,“狗”已成为该语义场的基本词。另有“昆”假借为“犬”;“狼”、“豺”、“狈”、“狐”均从犬,为犬科动物。

7.虱(Louse)

“虱”位于《百词表》第22位《后汉书》中“虱”的概念下有2个词:虱、虮。

虱:《说文·部》:“虱,啮人虫。”虽然在甲骨文中尚未发现“虱”,但从民族语文方面来看,Gong

Hwangcheng、Coblin将“虱”与藏文的shig比较,刑公畹先生将“虱”与缅文的san3比较,白保罗将“虱”与藏缅语*srik比较,可见“虱”其实渊源很深,与古代人们的生活是较为密切的。其实虱于啮人之外,也是会跳的,但其跳的本事不如蚤罢了。段注:“虱但啮人,蚤则加之善跃,故著之,恶之甚也。”《后汉书》中“虱”1例,见《朱冯虞郑周列传》“甲胄生虮虱”,“虮虱”连用。

虮:《说文·虫部》:“虮,虱子也。一曰:齐谓蛭曰虮。”《后汉书》中“虮”1例,见上。今方言中俗称为“虮子”。

小结:《后汉书》中与“虱”有关的词“虱、虮”,其意义用法都很简单,都各有1例。到了现代汉语中,由于现代卫生环境的改善,虱子不再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了,语言中的“虱”使用频率也骤减。可值得注意的是“蚤”这个词好像依然很活跃,比如《水浒传》中的时迁人称“鼓上蚤”;而且我们在很多现今的武打小说中都可以看见有跳蚤神功,用以形容轻功了得;另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把二手市场也说成跳蚤市场而不是虱子市场。为什么在虱、蚤同样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消失后,“跳蚤”在语言中似乎比喻用法更多更得青睐,我们认为可能和语言习惯有关,“蚤”的多义性使它在语言中的使用频率更高,从而成为吸引人们在口语中使用的一种优势。这个问题尚待进一步思考。

8.树(Tree)

“树”位于《百词表》第23位

树、木:《说文·木部》:“树,木生植之总名也。从木,尌声。”段注:“假借为尌竖字。”“树”本是动词,有植立之义。方平权先生(2006:34)曾明确指出“树”是以动词为起点引申出的名词。我们考察先秦文献,在语言实际中“树”的确是以动词为主,如《楚辞·离骚》“又树蕙之百亩”,《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树”作为名词时,据《说文》的解释,“树”和“植”相关,而“植,户植也”,即为门外直立的木柱。又:“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木”是一个象形字,有根有干有冠,本身具有高大的外形,如《庄子》中提到的“山木”。这些只是从来源上来讲的,我们来看看《后汉书》中“树、木”的具体使用情况。

首先,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表树木义的“树、木”。《后汉书》中可见“坟树”、“墓树”、“陵树”、“果树”、“槐树”、“樗树”、“珊瑚碧树”,这些都是不很高的树,另“因树为屋”、“种树理家”似乎也说明了上述的“树”和“植”的关系,结合汪维辉先生(2000:81-87)在研究“树/木”更替中举的例子,如《汉书·王吉传》“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汉书·五行志》“桂树华不实”,王逸《荔支赋》“乃观荔支之树”,仲长统《昌言下》“永巷南园合欢树”等,我们想会不会“树”有两方面的限制,一是在性状上不会很高,另一是所指的往往是果树或是行道树,这就要比现代汉语中“树”所指的范围小得多。我们再来看“木”,《后汉书》中可见“乔木”、“柏木”、“杉木”、“桄榔木”、“建木”,这些都颇为高大,比较而言似乎“木”更倾向于指高大的树。当然,这些还只是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有待进一步的思考。

其次,从表格数据来看,《后汉书》中“树”表树木义有55例,“木”有66例,从总体上看,表树木还是以“木”为常。但是“树”表树木已经成为它的主要义项,其名词义已多于它的动词义;同时较之于“树”,“木”的引申义更多,在自身表树木义的比例上,“树”显然更占优势。尽管我们认为“树、木”有上述的不同,不可否认的是,《后汉书》中“树、木”在表树木义的用法上,仍有趋同乃至“树”取代“木”的趋势。如“树木”连用有3例,或是对文“伤树拔木”,另“树、木”还可以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置换,常见的“神树/神木、拔树/拔木、伐树/伐木、茂树/茂木、树上/木上、树肤/木皮”等,同时有关树木本身的名称几乎都用“树”作限定语,如“树枝、树本、树荫”。管锡华先生(2000:197)曾对《史记》中的“树”、“木”进行考察,认为除去引用的先秦典籍,《史记》中“树”已基本代替了“木”。汪维辉先生(2000:86)说“树”在口语中取代“木”不晚于两汉之交。《后汉书》作为正史,对语言变化的敏锐性可能不如口语,但我们从《后汉书》中“树、木”的使用情况已能看出“树”后来者居上的态势,因此我们估计在东汉魏晋时代,口语中“树、木”的实际使用情况,恐怕是“树”多而“木”少。

至于“木”为什么会被“树”取代,我们试想,可能是“木”是书面语,“树”接近口头语,由于口语的活跃性而在后来的词语演变中逐渐替代了书面语;也可能是“树木”经常连用,造成的二者之间词义的趋同,而“木”本身也有较丰富的义项,出于交际和表达的需要,“树”取代了“木”。郑张先生、沙加尔则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是因为“木”与另外一个核心词“目”同音,给交际带来了麻烦。我们不敢质疑先生的这种说法。虽然单个的看来,这两个词同音,但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由于存在特定的语境,也许并不至于引起混淆而带来交际上的麻烦。

关于树的一些专名,《后汉书》中涉及了较多,如“椿、梧、栝、柏、柜、蒱、柳、枫、杨、松、杉、樗、槐、梓、桑、榛、桃、榖、桄榔”等,其中樗树实际上就是椿树,榖树就是楮树;同时这些词还多用为地名或人名,尤其“柳”、“柏”、“杨”、“杉”、“槐”、“桑”、“桃”。据郑春兰(2007:63)考证,“柳、柏、桑、杉”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虽在刻辞中并没有记载它们是一种树木,但也不能绝对说殷商社会中它们不是一种树木名称。比起鱼类和鸟类的专名在现代汉语中对古汉语的简略和改称,这些树的名称古今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林、麓、丛”都用来表示树木丛生或茂密。《风俗通义·山泽》:“林,树木之所丛生也。”“林”表树林在《后汉书》中用例较多,有60例,双音词如:山林13、深林5、林薮3、竹林2、林麓2、丛林1、桃林1等,还有很多单用的例子,如《崔骃列传》“独木不林”,《冯衍列传》“林冥冥而畅茂”;此外,“林”有比喻的用法,如“文林、书林、肉林”。《说文·林部》:“林属于山为麓。”桂馥义证:“麓则林之大者也。”《后汉书》中“麓”在本语义场的用法3例,与“林”连用或对举,如《冯衍列传》“相林麓之所产兮,尝水泉之所殖”,《崔骃列传》“譬犹衡阳之林,岱阴之麓,伐寻抱不为之稀,艺拱把不为之数”。《尔雅》:“聚木曰丛。”《慧琳音义》卷二十七“丛林”注引《考声》云:“木聚生曰林。”《后汉书》中如“丛林”、“榛丛”,另“丛”可作状语,如“建木丛生”。

“薪、柴、荛”都可表示用于做饭或取暖的柴。《玉篇·艸部》:“薪,柴也。”《礼记·月令》“收秩薪柴”郑玄注:“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可见“薪”指粗大可析的木柴,是柴中的粗大者。《后汉书》中“薪”表示柴共有19例,可“薪柴”连用,也可搭配各种动词,如“负/积/抱/拾/求/弃/刈薪”。黄树先师(2003:138)认为:“新*si在汉语早期也作树木,根据汉语文献的记载,‘薪’是比较粗大的薪材,和它对应的藏缅语语言的*si,是树木之义。”。《集韵·麻韵》:“柴,小木也。”

“柴”因为是樵的结果,所以总是指枝薪。《后汉书》中“柴”12例,可与动词搭配,如“燃/燔/负柴”,也可修饰名词,如“柴门/车”,其作定语是“薪”没有的用法。《玉篇·艸部》:“荛,草薪也。”《后汉书》中“荛”9见,均为“刍荛”连用,表示割柴草的人或是草野之人,这是从“荛”的柴义引申出来的。在表示柴义时,我们可以看到“柴、荛”都可以用“薪”来训释的,“薪”在古代是通语,而到了现代汉语中,除了“柴”,其它均不常见,王凤阳先生(1993:82)认为这也许反映了林木逐渐减少的过程,我们认为语言中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中的变化,在现代生活中柴已经不如古代那样重要,至于为什么独留下了“柴”而放弃了其它表示柴的词,可能和语言习惯有关。

小结:上面分析了《后汉书》中“树”概念下的词,包括与树木相关的,表示树林的和表示柴火义的,其中着重描写和分析了《后汉书》中“树、木”的具体使用情况,结果印证了汪维辉先生关于“树、木”的历时更替的看法。我们认为在魏晋南北朝的口语中,“树”基本取代“木”占据优势,成为“树”语义场的基本词,并且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现代汉语中在表示树木时,“木”仍感觉有较强的文言意味,“树”较之于“木”仍然使用的频率更高、范围更广。

(第二节)生物体的组成部分(1)

1.果(Seed)“果”位于《百词表》第24位。《说文·木部》:“果,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可见古人所谓果,即植物所结的果实,因此,我们把种子类的植物都纳入“果”类。有关“果”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

“果”、“实”、“种”都可用来泛指果实、种子。《说文·木部》:“果,木实也。”《礼记·丧大记》“不食菜果”郑玄注:“果,瓜桃之属。”《周礼·天官·甸师》“共野果蓏之荐”郑玄注:“果,桃李之属。”《汉书·地理志下》“铜果布之凑”颜师古注引韦昭曰:“果,谓龙眼、荔支之属。”又《汉书·食货志下》“种饷粮食”颜师古注:“种,五谷之种也。”可见“果”主要指瓜果之类,而“种”主要指五谷之类。《说文》“实”下段注:“实,引申之为草木之实。”《诗·周南·桃夭》“有其实”王先谦三家义集疏:“凡物盈于内皆谓之实,故草木果亦曰实也。”《国语·晋语三》:“而又爱其实”韦昭注:“实,谷也。”可见“实”包括谷实、果实、草实,比“果”、“种”指称的范围要大。我们来看一下《后汉书》中“果”、“种”、“实”的具体使用情况。

“果”仅表示木实,即蔬果、瓜果类,如“果菜”、“蔬果”、“蒲萄众果”等,“种”仅表谷实,如“种粮”、“粮种”、“秋种”、“种饷”等,而“实”所指较全,如“谷实”、“稗实”、“木实”等,其中“果实”还可连用,2见。另《后汉书》中“子”表示子实有1例,见《乌桓鲜卑列传》“实如穄子”,“子”在《后汉书》中还是以表示儿子居多。到了现代汉语中,我们常用“果”表示水果,而用“种子”表示子实,“实”一般不独用。

《说文·禾部》:“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又《说文》“苗”字下段注:“禾者,今之小米。”《广韵·戈韵》:“禾,粟苗也。”当“禾”与“黍”、“稻”并提时,“禾”指的是粟。《后汉书》中可见“禾黍”、“禾稻”。禾也可表示谷类通称,如《逸周书·逸文》“凡禾麦居东方”朱右曾集训校释:“禾者,谷之总名。”这种用法《后汉书》中可见“禾稼”。

“粟”是今所谓小米的正称。又《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食脱粟之食”孙星衍音义:“盖米之有稃者为粟。”说明粟为未去壳的实粒,如《后汉书》中

“粟斛三十”,显然指实粒。“粟”也常常泛指其它谷实,《论语·雍也》“冉子为其母请粟”刘宝楠正义:“粟本禾米之名,诸谷亦得称之。”《后汉书》中可见“粮粟”、“谷粟”、“布粟”。

《说文·禾部》:“谷,续也,百谷之总名。”《后汉书》中“谷”多用作总称,如“五谷”、“财谷”、“粮谷”,又“谷(榖)”从字形看,从“禾”,也当为禾粟类,所以《后汉书》中我们同时可见“嘉禾”、“嘉谷”。由于“谷”泛指谷物,所以在以粟为主的北方,称粟为“谷”,而在以稻为主的南方,称稻为“谷”。如《说文》“糠”字下段注:“谷,犹粟也。”而《说文》“稻”字下朱骏声《通训定声》:“古则谷米亦皆曰稻。”在今天的现代汉语中,“谷”就指稻谷。

《尔雅·释草》“粢,稷也”邵晋涵正义:“今北方呼稷为谷子,其米为小米,是犹古人以稷为粟也。”可见“稷”与“禾”一样,为粟的古名,多见于汉以前的文献。《后汉书》中“稷”除用于地名、人名外,多见“社稷”,并见《礼仪志》中“黍一,稷一,麦一,粱一,稻一,麻一,菽一,小豆一”,此例中“稷”与“黍、麦、粱、稻”等并举,而列举中并没有“粟”,似乎说明了“稷”可能是粟。

《尔雅·释草》:“粱者,粟之米也。”《汉书·食货志上》“食必粱肉”颜师古注:“粱,好粟也,即今之粱米。”这里“粱”并不是今所谓高粱,黄金贵先生在《古代文化词义类辨考》中,从文献记载、历代训诂、词义引申及民俗遗存等各方面考证,粱是粟的一个优良品种。《后汉书》中“粱”5例,多见“粱肉”、“稻粱”、“黄粱”,用以表示精美的食物。

“米”早在甲骨文中即已出现,据郑春兰(2007:69)考证,刻辞中有“米”的本义之用例,如“登米”,即以米作祭祀用品。《说文·米部》:“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段注:“粟举连秠者言之,米则秠中之人。”又《周礼·地官·舍人》“掌米粟之出入”孙诒让正义:“已舂者为米。”可见“米”指的是粟去皮后的子实,而“米”中精良者则成为“粱”。又《广韵·荠韵》:“米,谷实。”“米”也泛指谷物的子实。《后汉书》中“米”多为泛指,如“米肉”、“米豆”、“酒米”、“米谷”。

《古今注·草木》:“禾之黏者为黍,亦谓之穄,亦曰黄黍。”甲骨文中“黍”已可见,为散穗的象形。《后汉书》中“黍”有4例,如“禾黍、黍稷”;“穄”1例,见《乌桓鲜卑列传》:“东墙似蓬草,实如穄子,至十月而熟。”

《说文·禾部》:“稻,稌也。”稻作为传统的五谷之一,在上古文献中多见。《诗·唐风·鸨羽》“不能艺稻粱”朱熹集传:“稻,即南方说食稻米,水生而色白者也。”《后汉书》中“稻”11例,多见“稻粱”、“稻田”。

关于“稻”的来源,争议颇多。一种观点认为“稻”是汉语的固有词,如杨树达先生(1954)认为“稻”得名于草木实垂,黄金贵先生(1995)认为“稻”得名于“盛水”之禾,黄树先师(1994)认为“稻”的原始语音形式是*mbled;另一种观点认为“稻”是借词,如游汝杰先生(1983)认为“稻”是从壮侗族语言借入,其最古老的语音形式是kau和kao,而潘悟云先生(1995)认为“稻”在华澳地区有两类名称,一类藏文的“稻”bras,它和苗瑶语的*mblal同源,另一类汉语的“稻”*g·lu

,它和侗台语的*ghu、南亚语*gu同源。我个人颇倾向于黄树先师的看法,他用系联同源词的方法,并辅以大量的古文献材料来证明,故最为可信。但究竟那种观点较为合理,仍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玉篇·麦部》:“麦,有芒之谷也,秋种夏熟。”麦也是我国传统的五谷之一,《礼记·月令》:“乃劝种麦,毋或失时。”郑玄注:“麦者,接绝续乏之谷,尤重之。”《后汉书》中“麦”18例,其中“种麦”、“收麦”、“麦酒”、“麦饭”足见麦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说文·尗部》:“尗,豆也。象尗豆生之形也。”段注:“尗、豆,古今语,亦古今字。”又《集韵·屋韵》:“尗,或作菽。”《尔雅·释草》“戎叔谓之荏菽”郝懿行义疏:“凡经典单称菽,多指大豆而言。”可见“尗”通“菽”,二者都指的是大豆。《后汉书》中“菽”9例,而“尗”仅1例,见《光武帝纪》“麻尗尤盛”,“豆”12例,多见“大豆”、“豆麦”、“豆粥”、“米豆”。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全用“豆”来表示豆子。

《说文·瓜部》:“瓜,蓏也。象形。”段注:“瓜者,縢生布于地者也。”同时我们在《说文》“瓜”部的其它字中,看到通常是以“瓜”来作为训释词的,如“,小瓜也”,“,小瓜也”,“,瓜也”,“瓣,瓜中实也”等。“瓜”其实可视为瓜类的通称。《后汉书》中“瓜”9例,可见“瓜棱”、“嘉瓜”、“八瓜”、“大如瓜”等。

同类推荐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集民族传统笑话之大成者。以机趣、夸张的眼光审视世界,以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反映炎凉世态、情趣人生。全书多取自明清笑话,语言风趣、文字简练隽永,是中国民间针对“世情”的幽默与讽刺之书,是民间智慧的独特展现。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中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现实自然、社会、国家、民生等众多方面。大致分为:论道、治国、修身、砭时、养生、议兵六大方向。本书《道德经》原文遵照中华书局发行的通行版本,每一章以原文开头,之后有“注释”和“译文”两个板块,对字词的注释简明扼要,对原文的翻译精妙准确,同时融入通俗易懂的解读思想。另外,本书除了常有的字词注释和译文之外,还加入了“河上公”对道德经的注解,希望这位黄老学派的集大成者的见解,能为读者们抛砖引玉,以其为伴为镜,协助自我来更好地阅读并理解《道德经》的主旨思想。
  • 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些传承下来的古书,凝聚着众多大家的智慧和心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本书推荐的古书,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末,类型多样,有《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诗经》《漱玉词》等诗词集;《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窦娥冤》《西厢记》等戏剧作品;《文心雕龙》《艺概》等文艺理论著作;也有《水经注》《齐民要术》等科学巨著。读者在了解其思想精髓的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适合自己或者感兴趣的书来细细品读,相信定会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不科学农场

    不科学农场

    落地就跑的黄豆、“薛定谔”的向日葵、自带辣椒面的韭菜、吃冰长大的冰棉花、呆萌可爱的精灵、诡异莫测的商人……也许你能够在这本小众书里,找到小时候玩农场游戏,那种种菜偷菜的轻松与愉快。(无系统,无派系争斗,更多的是日常向的生活故事)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神农阁

    神农阁

    天地初始,分五大洲,国度不知凡几,却只是一个被开创的小世界而已,五洲生灵不过是圈养的猎物,却看主角龙战一路修行,征战四方,铸就神农宝塔,创立神农山庄,层层破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这样做女人最旺夫

    这样做女人最旺夫

    “旺夫运”这个话题女人讨论的很多,但相关书籍极少。只要是结了婚的女人,无论是家庭主妇,还是打工白领,都希望有“旺夫运”,能够帮老公兴旺发达,但是把命运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不如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来改变自己,改变家庭的命运。这样,才能婚姻更牢固,更长久,经济更长达,感情更深厚。女人,就是要学会利用自己的一切资本,潜移默化地“旺夫”、“旺家”、“旺自己”!
  • 相公别无耻:蜜宠可爱小兔子

    相公别无耻:蜜宠可爱小兔子

    紫云浅觉得她大概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之一了,就因为校草同学的表白,她不到十九岁的生命就这么没了。老天可怜她,让她重生了,她本该感激涕零,拜佛谢神,可是,为什么她成了一个六岁的小孩子?还是一个一生下来就注定成为一家之主的女扮男装的小孩子。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她一个平凡普通的现代青春美少女什么也不求,只是一心医好双胞胎姐姐的身体,俩人优哉游哉的游山玩水去,天下大势关她什么事!可是,妖孽的爹爹,清冷的堂兄,冷俊的皇子,谪仙的公子…一个两个怎么都和她扯上关系了,她只是想要医治好姐姐而已,请不要再来纠缠她了,行不行!!!片段一:“小姐,墨靖轩和金宸霏求见主子。”紫风走进书房禀报道。紫云浅头也没抬,求见紫倾月跟她有什么关系。紫倾月笑眯眯的瞥了紫云浅一眼,懒懒道“不见。”紫风应声出去,片刻又回来“他们求见小姐。”紫云浅撇了撇嘴,昨天得罪她的事还没算呢,“不见。”紫风再次应声出去,片刻再次回来“金宸霏求见大小姐。”紫云浅抬起头,水眸一沉“放狗!”片段二:小白兔红唇一抿,桃花眼泪光点点,委屈道“我没有银子。”“那就……”去后面的车!“金子可以吗?”金宸霏的话还没说完,小白兔修长白皙的手托着一块金灿灿的金子伸进了马车内,水淋淋的桃花眼期待的看着紫云浅。看看那块金子,再看看金宸霏,紫云浅笑得花枝乱颤,这个丹旖香真是太太太可爱了,不过,话说回来,那块金子和金宸霏长还真挺像。十一放假回来开新文了!简介先这样,以后会慢慢改的。亲们多多支持O(∩_∩)O~推荐醉眼的完结文《挽香公子倾天下》免费的哦,大家有空去看看吧O(∩_∩)O~领养开始了!听说卖儿求荣现在是流行(*^__^*)嘻嘻……亲们有想抱走哪个娃娃的就留言吧(呃……被领走的就别要了,先到先得)O(∩_∩)O~俺家亲亲紫云浅由亲亲瑜1006领养瑜儿别忘了喂食哈O(∩_∩)O~妖孽爹爹紫倾月被亲yxy1009123打包带走了咳咳,醉眼奸笑着提醒一句,亲要小心,不要被反扑啊(*^__^*)嘻嘻……金光闪闪滴金宸霏被亲亲阿昭昭领回家了,撒花,恭喜O(∩_∩)O哈哈~腹黑小白兔丹旖香被亲夏黎儿牵走了,大家鼓掌祝贺……推荐好友文文《极品小徒儿》菁舞《情人》四海靡生《梦沉香》愤怒的小萌萌《总裁的致命赌约》冷悦无声《妖娆女帝夺郎君》紫静云霓《天魔王爷的独宠》无忧无殇
  • 宋代儒医

    宋代儒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儒医》介绍了“儒医”的起源、尚医士人、通医名儒、儒门名医、儒医的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诸天万界帝皇争霸系统

    诸天万界帝皇争霸系统

    诸天万界帝皇争霸系统穿越异界成为大汉王朝三皇子,面对即将被废除的身份与未知的危险,刘哲意外的发现了一款金手指,让他惊喜的是前世的一款手游尽然成真了!叮:恭喜宿主成功召唤,三国猛将(关羽)叮:恭喜宿主成功召唤,菩提老祖叮:恭喜宿主成功召唤,齐天大圣刘哲:哈哈,从今天起我要让这世界全部臣服在我的脚下!
  • 妙手世子妃

    妙手世子妃

    小女贼一朝穿越成侯府庶出的三小姐,便是个爹爹不疼,夫人不爱,阖府不待见的悲情人物,但是生性散漫的她素来天不怕,地不怕,皇帝老子也不怕。此处不留姐,自有留姐处,她靠着自身的绝技,反出侯府,斗主母,斗恶仆,斗王爷,斗太子,把个好好的天朝搅了个天翻地覆。什么?你说本小姐不敢偷你!靠,告诉你,小子!姑奶奶偷的就是你!
  • 懋斋诗钞

    懋斋诗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