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12800000007

第7章 人性的弱点:行为心理学家的人性分析

人性有非常多的弱点,想要准确无误地描述这些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事实上,一个人对人类的生活观察得越为密切,他就会越深刻地认为,最有值得炫耀的东西,往往正是一个人的主要弱点。自负、自卑、爱发脾气甚至强迫现象都是我们的人心弱点,而行为主义者也为解决人性弱点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认为,这些弱点很多都是在婴幼儿时期遗留下来的,并且是由行为产生的,所以行为主义者拒绝谈“心灵”,也就是说,人性的弱点和优点与意识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克服人性弱点也好,塑造良好人格也好,都可以从改变行为或者刺激反应方式开始。本章将会从行为主义的角度阐述人性。

1.警惕心理学诈骗

正统心理学家创立的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在人格研究中更是被过度地应用,也因此出现了许多被我称为“骗子”的心理学寄生虫。这些人当中,自然也包括一些著名人物,这些人物直到今天还在主张用我们抛弃的精神来交流。他们主张人的外胚层的存在,并声称可以证明这一结论,证明有些人靠某种神秘力量可以使我们周围普通物体的物质平衡受到干扰。在对这一结论持反对意见的人中,我认为霍迪尼先生的抨击最为有力。但也有一些学者的立场,助长了心理学领域中寄生虫的不断繁殖,这些学者包括奥利弗·洛奇先生和阿瑟·柯南道尔先生。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有洛奇和柯南道尔这些人,所以,我们再用“骗子”这一词来称呼他们,恐怕已经不合适了,他们应被称为“误入歧途的热心者”。然而,这些人虽然在逐渐老化,但是他们并没有打算退出历史的舞台,因为他们依旧保有像孩子一样的、对必须离开这个世界的恐惧感。也许这些人对这个社会造成的最大伤害,只是引起了某个精神病患者的偶然自杀,如果他的外胚层能使他自己从身体中解放出来,并离开这个严酷、剧烈、不仁慈的世界,那么他会为这个幸福的状态而激动起来。

最可恨的骗子是那种为行业提供服务的人,他们拿出很少的钱用于所谓的服务事业,为工厂、机关选择人才,为受雇人员提供特征和人格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对他们的这种行为深恶痛绝,他们给大学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前不久,我去参加了一次这类人主持的讲座,他仅从表面上描绘了自己的几百种观点,大致是说,他可以将每个人的特征说出来,并能判断出他适合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他还声称自己的这些解释误差极小。讲座结束后,我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说如果我将6个16岁的人带到他的办公室去,他是否愿意用他的方法,帮我在这些人中挑选出3个正常的人和3个低能的人。我不需要让他说出这些人适合做什么,也不用他告诉我这些人有关性格和人格的确切要点,我只是请他告诉我这几个人到底是“头脑清醒的”还是“低能的”。当然,对性格做出解释和选择人格,这无疑是需要做的第一步。其实,我提出这个问题是很正常的,并没有侮辱他的意思,但当他听我说出这个问题之后,显得非常生气,并说我是在故意刁难他。

对于所谓的可以从照片上判断出一个人性格的观点,我曾经试图予以揭露。为此,我在我的一篇文章中暗示过运用这种方法判断他人性格是不正确的。我的观点似乎伤害到了某些人,于是,其中一个人写了一篇很长的论文,来解释说他所做的这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且在他的机构里,有一些文科硕士生相信他的能力,并愿意拿出1000美元资助他这样的研究:

(1)从一个“无助之家”中挑选出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孩童时期起,就成为乞丐和无用的人,对于他们的经历大家都清楚。

(2)去到监狱中挑选出这样一群人,这是一群从少年就走向犯罪道路的人。

(3)挑选出一群著名的、博学的人,这些人都在各自的领域享有盛名,其照片经常见诸各大报纸杂志。

此外,这三组人全都被剃须洗澡,穿上夜礼服,拍标准照——所有的条件自然是公平的。我们的这一工作在进行当中,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这些人是自以为善解照片的所谓的照片性格分析家们,所以实验停止了。

第三种骗子是用人们的身体特征来作为指导他人了解一个人特性的切入点。尽管我们也经常会对一个人的肤色、指形、发质等进行观察,然后将其与某种类型的行为,和个体的总体成就联系起来,但对于用这种方法作为联系是否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判断,事实上,我们也永远无法给出肯定的证明。然而就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既没有受过科学的心理学训练,对心理学实验也没有给过任何的帮助,却坚持说自己能以非常高的准确率挑选出总经理、销售人员。虽然这些人的声称很值得怀疑,但是他们的广告却经常见于一些很有名气的杂志和报纸上。而这些杂志和报纸,在刊登杂货店和药品广告时,对其中的每一条说明都会进行详细审读。

心理学家认为,从某种身体特征与某种能力之间找出相应的关联,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对于任何一种简单的身体特征或是一组身体特征来说,想要与任何一种能力或几种能力之间找到关联都很难。我们在对一张照片或对处在静态的一个人进行静态的观察时,我们所能肯定说出的也只能是这个人看上去身体很健全,好像智商也可以,不是一个白痴或傻瓜。也就是说,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能也是所应做的客观的判断仅此而已,我们甚至都不想再进一步地断言他是否属于“低能的人”。其实,就算我们对一个人进行一小时的访谈,有时候可能也会因为一件最简单的事情而判断失误,我就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前不久,我与一个人进行了接触,我们先在电话里交流了20分钟,随后又碰了一次面,在一起聊了半个小时。这个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能力很强。他看上去有点压力——其实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处在压力下,第一次见面更是如此——在起身离开之前的2分钟,他把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抽了出来,然后对我说,他是修理缝纫机的,平均日赚1000美元。我对他进行了50分钟的访谈,访谈结束时,我已改变了自己的判断,并认为他是精神错乱的。随后,我对他的经历进行了详细查阅,并确信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无疑,心理学骗子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它阻碍了科学方法的建立和传播。我们的一些老板,在面对人才的选择和提升时,总认为应该依靠某些神奇的方法,但结果是他们自己干扰了人才。跟大家透露这样一种情形:总会有人找到我这里来——至于多少人我就不告诉你们了,反正有一些人经常找到我这来,原因是他们的职业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这些人工作都很出色,但是一些性格学家却对他们说,如果他们将来能够从事歌剧、外交,或是进入比他们现在的工作更广的领域,他们应该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听到这些话后,他们觉得自己似乎应该重新做一个选择,也就是放弃现有的工作,然后按照性格学家说的那样,去追逐在将来能为他们的人生带来更美好前景的工作,也就是未知的、未经证实的美好前景。

对于社会上出现的这方面的各种骗子所经常使用的手段,我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告诉你们。在这里,我仅仅将一些不同类型的骗子的手段,给大家列举一下。在这些骗子中,颅相学家也是一种快速的人格阅读者。他只需触碰一下你的头,就说他已经了解你了;他触碰过你的头颅后,表明脑子中某一部分的展开,而你的能力和职业的归属就存在于此。他通过把触碰绘制成图表,然后标出你的能力,但触碰头颅与脑的形状或大小无关。事实上,颅相学家碰一下我们的头盖骨,也可能就是对头盖骨或闹室进行了一次轻微按压,而这有时会造成两种情况,即推进和推出。通常而言,脑是平滑的,差不多跟在一种液体中漂浮一样。另外,我们已经放弃了脑的“官能”,放弃了脑的定位,而由于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之后,颅相学家在几十年前就消失了。现在,神经病学已经成为一门科学,而它所关注的也并不只是心理学范畴。

还有一种就是笔迹学家,这些人通过一个人的书写便能讲出他的潜能和性格。一个人在书写中一笔一画的习惯,他是否马虎潦草,笔迹倾斜的方向,都提示着一个人的人格。对于这些说法,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太相信,靠笔迹来了解人格的方法,我们只把它当作一种业余爱好,玩一玩还是可以的。当然,从一个人的书写当中,我们确实可以了解一些东西,比如一个习惯写错字的人,我们可以认为他可能很粗心,写字的速度比较快等。

另外,可以从一个人留下的书写的作品中,找寻一些有关他人格的线索。对此,一些心理学家早就开始了仔细的研究,直至今天,这种研究仍在进行。但是,至少有一点已经被研究者发现,那就是某种笔迹与某种能力之间存在关联的这一说法,其实并不具有科学性,其根据很不可靠。对于笔迹学家来说,人们至少要求他可以从笔迹中辨别书写者的性别,但仅确定这一点就相当困难。前不久,我对一大批签名进行了翻阅,这些签名只有姓没有名字,看过后,我以为它们都出自男人的手笔。结果,通过询问后发现,我的错误率高达80%,也就是说,有大约80%的姓名,我以为出自男人,结果却出自女性。

2.成人有哪些人格弱点?

人性有很多弱点,想要为主要的失败简单地描述出一个起点,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而事实上,一个人对人类的生活观察得越为密切,就会越深刻认为,看来最有实力的东西,往往正是一个人的主要弱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于人格弱点的标题来对其进行阐述,这几个标题为:(1)我们的自卑;(2)对恭维话的感受性;(3)为了成为国王和王后,我们的不懈努力;(4)婴儿时期遗留下来的不健康人格的一般原因。

首先,我们的自卑。我想先跟大家探讨一下,自卑被“组织”进入这个系统的步骤。关于这个问题,精神分析学家深入分析过,而我想要跟大家说的是,在科学术语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说,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自卑?大多数人已经形成了一组掩盖、隐藏我们自卑的反应,比如害羞、沉默、发脾气,以及对社会问题或道德问题抱有守旧的态度等非常普通的方法。就像一个非常自私的人往往会设计一个非常好的幌子,来隐藏他自私的一面;那些最下流的人,却往往高声强调贞洁;而最容易受到引诱的人,也总爱吹嘘他的道德观,强调行为水准是赖以存在的规章制度一样,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的其实内心很脆弱,所以他们需要那些反应来支持自己。

同样,我们组织习惯系统是为隐藏我们的身体自卑而服务的。一个个子矮小的人,往往喜欢大声讲话,在穿着上会十分大胆,且表现得“趾高气扬”,行为激进。他的这些反应,是为了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所以必须用一些与他人不同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女性之间更是如此,一些相貌普通的女性,也能找到一些办法来遮掩自己的平凡,以与那些漂亮的女性相抗衡。虽然她们没有漂亮的五官,但可以把自己的外形装饰得很优美;或许她们的手臂很笨拙,可是她们的腿却是让一些拥有鉴赏眼光的艺术家所钦佩的。假如从容貌、身材方面来比较,自己确实有一些差距的话,她们还可以让自己变得比他人更加时髦一些。因为身体太胖难以拥有美好的风度时,她们就坐漂亮的汽车,用耀眼的珠宝装饰自己。

应该说,不论如何,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让自己长久面对自卑的。虽然一些分析学家对我的这一观点有异议,但我认为就是这样。我有很多朋友是分析学家,就像其他领域一样,他们的理论也会经常遭到攻击,当人们对他们所拥有的较大权力进行批评时,他们都会感到非常愤怒。谁让他们各不同?很多人都说,当人们对自己好的一面大肆宣扬时,是为了炫耀自己,而这对他们来说是必需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这就像婴儿在想要得到奶瓶前所做的一个动作。我们要问,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补偿”的起源,从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我们成人总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很聪明,比邻居的孩子聪明。人们对自己的孩子非常宠爱,愿意为他做很多事。对此,分析学家称其为“自我”的表达。这种“自我”的形成时期很早,是我们还在母亲膝盖上时,就已经形成的一种有组织的习惯系统。而造成这一结果的正是父母自己的自卑,人们总是尽力维护自己的孩子,即便他又矮又胖,但是,在邻居来的时候,他们总会从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到一些邻居孩子所没有的东西。假如他的孩子脚很大,他可能就会认为自己孩子的手长得很好,很适中,样子很可爱。这样,就使得孩子从父母那里听到的有关于自己的情况全都是好的,没有不好的。如此,一个人就形成了关于他本人的一种资源的言语组织,他能够谈论它,却对谈论自己的不利条件没能学会。

第一,对恭维话的感受性。通过对男性和女性的人格观察,我们发现了人类保护层中的一些弱点。假如人们想要一种刺穿大多数人保护层的武器的话,我可以给大家提供,它就是恭维话。不过,恭维话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因此,能够使用它的人,只有那些受过良好训练,在艺术方面颇有造诣的毕业生。之前,我曾告诉大家,大多数人都有一组支配性的习惯系统。这些习惯系统可以来自宗教、道德、职业或艺术等。如果一个人所不断受到的恭维,与其在这几个方面的成就有关,那么想要接近他的话,就可以试着运用这一方法,因为它会让你成功接近他的机会变得更大一些。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是访谈的话,有时候可以在5分钟内就为这个支配性组织定下基调。速度狂、效率迷、禁酒者、禁烟者等组织,在访谈中会很快显露出来。我们从许多观察中发现,当一个对这方面非常了解的陌生人,在与这些人结识并与接近他们的弱点时,他们所做出的判断几乎都是“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很聪明,让人感到愉快,我认为我们应该围绕着他转”。

一般时候,精神分析学将性格中的弱点派称为“回避机制”的东西。比如A,他是一个不想伤害他人感情的人,任何一个人的感情,他都不想去伤害,而且他为此不仅放弃了金钱,就连原则也放弃了。他还给自己背负起关心他人,为他人分担忧愁的责任。正是由于如此胆怯,他无法做到敢说敢干,也不敢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他人。

对于在任何戒律、任何诚实的规则以及任何毕生不变的信念上,男性和女性不受到伤害这一点,我持怀疑态度。我认为,在过去可以完全不会受到伤害,但在今天却已然不同。如今的社会,人们的很多行为已经普遍超越了习俗,宗教禁令也常常被违背,商业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更是令人咋舌,以至于商业诚实和正直需要用法律来维护。如果我们的弱点再不能顺利地解决,继续固执而敏感,那么大家受到伤害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说这些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今天将会去做那些违法的事情,比如抢银行、杀人放火,或者不怀好意地去利用别人。而是说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不论是生意场上,还是谋职过程中,这种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比如你有一个前任,当他对你有帮助时,你会很周到地为他提供他应得的利益。你对他很支持,什么场合都支持,他不会做错事。但当你接近他,开始与他分享权力时,你应该少说多听,用耳朵去找找自己的过失。如果你听到在某些时候,你并没有得到他的信任时,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出现了。当他终于被你取代时,你会感到很惊奇,他怎么会被你这样一个平庸之辈而取代呢?为了让你的取代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你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来说话,这样,你既加强了你的资产负债表,同时,也使你目前的地位更安全,以免像之前那样的竞争再次出现。

我在这里将人的本性向大家予以揭示,其实并没有恶意,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某些情境中,我们的行为方式是自动的。事实上,很多人对自身的弱点很清楚,当然,也有些人没有认真分析过有关自身弱点的问题,他们认为那是人类共有的,而且对自己的弱点也是宽恕的。在我看来,在表达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学家是最有帮助的。我对《圣经》上的一句话做了这样的意译:想要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将自己身上的缺点去掉。这才是一条让人打心底里信服的规则,它比待人规则,甚至比康德的《宇宙观》都令人信服。

对于“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这一条做事原则,我们知道的太少。我们中一些人在这些方面是不正常的,甚至是病态的。而另一些人在那些方面是不正常的,甚至是病态的,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当我们试着用“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这一条原则去行事时,往往并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我们经常陷入困境,甚至有的时候是最明显的几种困境!

康德的《宇宙观》说:“有规则的运动适合于构成宇宙”,但是,对于不断变化的心理世界,显然没有什么规则适合于构成宇宙。那些适合于伊甸园的准则,对于恺撒时代是永远不会适合的,也不会适用于1925年。但对于自己的行为方式,每个人还是都能注意到的,并且个体在面对激发他行为的真正刺激时,也会经常感到惊讶。我们都能感受到自己自私、回避困境、妒忌、害怕竞争以及对恭维话的感受性,不愿意揭露缺点,甚至为了自己能得以逃脱,而将批评强加到他人身上等,而的确,就是它们构成了人性中让人难以相信的部分。这些东西,往往在一个人真正面对他自己时才被揭露出来,这时他会被它们所压倒,于是,为了遮掩自身幼稚的行为,对于不道德的准则,他们想尽办法使其合理化,以此为自己开脱。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敢于直面自己人性的弱点,不对其进行遮遮掩掩。

第二,为了成为国王和王后,我们不懈努力。大概每个人都想成为国王或王后,并且认为这是自己不可剥夺的权利。人们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父母从小培养的结果,是我们所读过的书籍的结果。可以说,这个梦想在人生的整个经历中一直延续着。

国王和王后过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生活,他们不仅能够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有专人伺候,能吃上最好的食物、住上最好的房子,满足更多的性欲,得到更多的美学享受等,而这些东西的很大一部分是我们童年时代能够享受到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很难放弃童年时代,总希望可以保留童年时代支配父母的那种生活。工人领袖喊出“打倒资本家,劳动者站起来”的口号,这无异于我们渴望成为国王。同样的道理,资本家希望永远压迫着劳动者,也是渴望成为国王或王后。

事实上,这种奋争没有人能反对,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类支配性的奋争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行为心理学家把所有的孩子抚养长大)。成为国王或王后是应该的,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他们的领域是受到限制的。而另一种事情是,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自己渴望成为国王或王后,但不允许他人成为王室的成员,这很令人反感。我们在很多领域发现了这一点,比如牧师团、商业以及科学领域。可以说,在教育领域就有一些这样的教授。当他们看到自己最得意的学生在技术或在理论中有错误或弱点,并且与教授自己的理论有分歧,存在逻辑上的缺点时,他们就不会像从前那样对待自己这位最得意的学生,不再热情地推荐他进入理事会和主席团。当这位最让他们得意的学生也获得了教授职位时,推荐的事情就更不可能发生了。而迫于同事一再要求推荐,他们就会提出反对这位学生晋升的建议,当然,他们必然会采取很隐晦的方法,使自己的做法看起来非常合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位教授,以非常温和的态度对待他的学生,这种情形能维持多久,一般要看他处在顶峰的时间有多长。可以说,他的这种善良本性与此关系重大。教授会因为他培养了许多年轻人,而得到人们的尊敬。但是,他的王位是不允许他人过于靠近的,否则他所表现出来的所有的亲切和友谊,都会被妒忌所吞没。而那些所谓的正统做法,也就是社会上的行动准则和教养规则等,无非是为了能让国王和统治者继续他们的统治而建立的。

人格的弱点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许多已经形成的习惯系统,被我们从婴儿时期和青年时期,一直保留至我们的成人生活。在这些系统中,大多数系统都缺乏言语的关联和替代,也就是说,它们具有不能用言语描述的标志。对于它们,个体不仅不会去谈论,反而会对他继承了婴儿时期的行为这一事实而加以否认。但是,在适当的情境中,这些孩童般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来。而这些早年时期的遗留物,严重阻碍着健康的人格的发展。

我们所继承的一个系统是,家庭中的一个或几个成员——诸如父母、姐妹、兄弟——在我们被抚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我们对他们有着强烈的依恋。而一个人不论是对物体、地点还是位置,如果过分依恋的话,对自己是有害的。通常,这类遗留被称作“恋巢习惯”。婚姻虽然看上去只是两个异性的结合,但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它同时意味着一个陌生人进入到另一个群体之中,因为这个原因,在一个人被丈夫或妻子接受之前,会有很多严重的困难发生,这也是会有世仇存在的原因——你的父亲和母亲把这些习惯遗留给了你,并且以类似的方式,你又将它们带给了陌生人。对于这种幼稚病,我们将其看作一种永久性的社会遗产。另外,种族系统也在人们中间得到了培养,只是它表现得不太明显而已。

还是回到我们最感兴趣的关于一个人的成长问题。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让我们来做一下回顾。假如在你3岁时,你通过母亲对你的抚养,已经懂得了自己以后的行为方式。你是个小天使,在母亲眼里,你做什么都是对的。你父亲同她一样,也没有对你的所作所为加以修正。3岁后,你开始上学,你成了学校的问题儿童。没多久,你开始逃学,而母亲也支持你的行为。你又学会了撒谎,而且经常偷东西,被老师送回了家,从此学校再不允许你去那里上学。你母亲给你请了家教,他教育你,但他不能超越你母亲对你的管制权限。最后,你的人生一败涂地。在生活中,这类人随处可见,他们就是那种没有打破恋巢习惯的人,这类人当他们失却家庭宠爱时,永远别想他们会干得多出色。当青春渐行渐远,为了谋求依靠,他们会退回到早年的依恋时代。

第三,对于孩童时期的习惯,我们应该每年抛弃一些,就像蜕皮一样——但与蛇蜕皮不完全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进入到新的环境,而新的环境会对我们有着新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有所改变。一个正常的儿童,在他3岁时,就应该有一个组织得很好的3岁的人格,也就是与这个年龄相宜的系统。但当他到了4岁时,就应该放弃3岁时的习惯,而且必须放弃婴儿般的话语,个人习惯必须改变。如果一个孩子在4岁时还在尿床、吮吸拇指、怕见生人、不能流利地与人交谈,那父母就要对此引起重视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放弃裸露的表现。而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在这个时候让他懂得不能乱闯房间,在他人讲话时,不要乱讲话,应学会自己穿衣服、洗澡,必要的时候,还要自己学会在夜间上厕所等。

如果一个家庭能这样教养孩子,孩子3岁的习惯就会进步到4岁的习惯,并且任何婴儿时期的遗留物都不会存在。真的能这样吗?其实是不太可能的,这只是我们主观构建的模式,事实上,它永远不会发生。不然的话,那就是他们的父母在婴儿时期没遗留下什么,或者对于怎样教养孩子,他们的确很清楚。

对于遗留物究竟会带来什么结果,我们已经概括地作了阐释,下面我从咨询经验中选取了影响成人生活的许多因素中的一种,来进一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一个母亲对孩子很温柔,很溺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儿子想要结婚就会比较困难,因为儿子自己做出的任何选择她都会反对。等到儿子好不容易结了婚,家庭的争吵也开始了。当这种争吵暂时平息后,媳妇过来和父母一起住。可是,接下来事情就变得更糟糕了,儿子有了两个妻子——他的母亲和他的新娘。面对这种情况,这个青年只有抛弃那些婴儿时期的遗留物,让自己真正长大,才能摆脱他母亲的条件反射。

自负是来自婴儿时期的溺爱,是一种无知和愚昧的表现,它对人格是一种损害。对于婴儿时期的遗留物,我无须再做进一步扩展。但我想说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整个行为所表达出的就是婴儿期和童年期会使人的人格颇具色彩的这样一个事实。

3.精神病是真实存在的吗?

我下面要跟大家谈论的一个问题是:像精神病一类的疾病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的表现是怎样的?这种疾病如何治愈?

什么是精神病?当一种像精神病一类的错误概念出现时,我的反应是,假设有这种疾病,有精神症状和精神治疗,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待的。当然,我只能粗略地将我自己的观点做一个概括。对于所谓的“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这样的术语,我用“人格疾病”或“行为疾病”、“行为障碍”、“习惯冲突”等来取代它。在许多所谓的精神病理的障碍中,引起人格障碍的器质性障碍是不存在的——传染不可能,不存在身体上的损害,生理性反射也不缺乏。然而,个体有着一种病态人格,其行为可能受到严重的障碍,或者处于一种我们所谓的精神错乱的状态,有时甚至为了他和他人的人身安全,不得不将他关起来,被关的时间由他的状态决定。

现今,对于社会结构中存在的各类行为障碍,还没有人做出合理的分类,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我听说过躁狂抑郁型精神错乱、早发性痴呆、焦虑型神经症,还有精神分裂症等,但这些分类对我没有一点意义,因为我根本不懂它们,我只是一般性地了解诸如阑尾炎、胆结石、肺结核、乳腺癌、瘫痪、机能不全等。对于有机体发生的情况,我还有一些了解,比如一种组织受到损害后,需要多久的疗程。对内科医生告诉我的病情,我能够理解。但当我听到一个精神病理学家跟我讲“精神分裂症”,或者“杀人性躁狂症”发作时,我觉得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我觉得他们在谈论这些时,总是以所谓的“心灵”这一观点来看待病人,却没有从个体整个身体行为的方式和行为的遗传原因去思考这一问题。当然,目前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在后来的几年里,这方面是有了很大进步的。

我认为,在所谓的精神病中,没有必要引入所谓的“心灵”的概念,为此,我向大家提供一幅图景,这幅图景是一只精神变态狗想象出来的。假设有这样一只被我训练过的狗,它可以从一个放着汉堡牛排的地方离开,去吃已经腐烂的鱼。为了不让它在犬行的路上去闻母狗——它会在一定距离之内围着母狗走,但距离不会超过10英尺(这种类似的实验,在老鼠身上做过),我用电击的方法对它进行训练。另外,让它与雌性小狗和大狗玩,但是,只要发现它有与母狗交配的迹象就惩罚它,我还为它安排了一只同性恋的狗(在老鼠身上也做过类似的实验)。经过这样的训练,在早晨我走近它时,它没有像以前那样在我面前表现出顽皮可爱的样子,也没有过来舔我的手,而是躲在一个角落打着哆嗦,或是表现出畏缩的样子,发出悲鸣的声音,露着它的牙齿。对于小老鼠和其他小动物,它不仅不去追逐,还会逃躲着它们,并从喉咙发出害怕的声音。它在垃圾桶里睡觉,将自己的床弄得非常脏,而且总是尿尿,每隔半小时就会撒尿,撒得到处都是。它在离树干2英尺外,对着地上抓扒、咆哮,但不去闻那些树干。它每天睡觉的时间很短,只有2小时,在睡觉的时候,不是直接躺在地上,而是倚着墙。因为不吃脂肪类食物,它显得憔悴瘦弱,不停地留着口水(我规定它对几百种物体过量分泌唾液),这些对它的消化作用的发挥,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当它变成了这个样子之后,我把它带到一个治疗狗的精神病理学家那里去。因为这只狗的生理反应是正常的,也没有任何的器官损伤,所以,通过检查后,精神病理学家给出诊断,说它得了精神病,也就是精神错乱。由于精神状况不佳,它的各个器官已经产生了障碍,非常明显的就是消化作用的丧失,而这已经使它的身体状况变得很糟。还有一个现象是,狗本应该做的事情,它却不会做,而与狗无关的其他事情,它却做了。基于上述的一些表现,精神病理学家认为,这只狗应该立即送往专门治疗精神错乱的兽医院去进行治疗,如果它的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的话,它可能会从很高的楼上跳下来,或者义无反顾地走进火堆。对于精神病理学家给出的建议,我自然是不会采纳的,不仅如此,我还郑重地对他说了几点我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对他说,他根本不了解我的狗;其次,从养狗的环境观点出发,也就是我对它所用的训练方法这一点而言,它是一只再正常不过的狗了;再次,他之所以认为我的这只狗患上了精神病,或者“精神错乱”,完全是因为他荒唐的分类体系。

我希望这位精神病理学家能够接受我的观点,我还特意用自己的解释方法对我的观点进行了各种说明。但很遗憾,他对我的观点毫不理睬,甚至厌恶地对我说:“既然你对我的建议不予以采纳,并且有自己的观点,那你就自己去对它进行治疗吧。”于是,我把我的这只狗带回家,开始用自己的方法对它进行“治疗”,也就是开始了矫正它的行为困难的一系列工作。我想我要做的是,至少让这只狗能够和邻居家漂亮的狗交朋友。我的狗并不老,如果很老的话,我可以不让它出门,但是它是一只非常年轻的狗,这就意味着,如果我的办法可行,它就会很容易学习,而我保证,只要它去学习,就一定让它记住所学的东西。我运用了很多方法,先用无条件反射对它进行训练,然后再用条件反射对它进行训练。过了不久,我开始让它在饥饿时去吃新鲜的肉,在喂食之前,先堵塞它的鼻子,而且在黑暗中对它喂食。这一方法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开端,应该说正是有了这一尝试为基础,我今天的更深入的研究才得以顺利进行。我让它保持饥饿状态,在早晨打开笼子时给它喂食。我不再惩罚它,不再使用电击和抽打的方法来对待它。这样,不久之后,它只要听到我的脚步声,就会欢快地跳来跳去。经过这样的一些方法,它渐渐地改变了曾经病态的样子,几个月之后,我不仅让它消除了旧的行为,还让它建立了新的行为。而且,没过多长时间,它已经成了一个很漂亮的狗,它打扮得很整洁,身上扎着蓝色的缎带,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值得骄傲的狗。

我的这段描述看起来十分夸张,甚至是对人的一种亵渎,因为我们在每所精神病医院看到的病人,和我的这只狗确实毫无联系。我也承认我的说法有点言过其实,不过,我这里研究的是基本原理。我力求用简单和朴实的方法,来构建我们的行为科学基础,所以,我才尝试着用这一例子,来尽量说明你们能够被条件化。对于病态人格,我们不仅能够建立起它的行为复杂性、行为模式和行为冲突,而且通过相同的过程,还可以为最终导致传染和损害的器质性病变打下基础,而这些并不需要引进“心—身”关系的概念,甚至也没必要离开自然科学。换句话说,作为一个行为心理学家,在对待“精神病”时,我们所运用的材料和规则同神经病学家和生理学家运用的是一样的。

4.如何改变我们的人格?

改变病态个体的人格,那是内科医生的工作。当人们在一种习惯发生障碍时,必须去找内科医生,不管他目前在工作方面的能力有多差,人们都要去找他。假如我感觉自己的一只手臂麻木了,我拿不了刀叉了,或者我对我的孩子和妻子无法做出形象化的反应,而在身体检查时,又没有发现任何器官的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我会立即到我的一个朋友那里去,因为他是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到了他那里,我会说:“尽管我告诉你我的情况很糟,但请你一定帮助我摆脱这一困境。”

而其实,对我们“正常人”而言,当我们对自己进行过检查,并决定把自身一些不好的遗留物抛弃时,我们也会发现,改变自己的人格,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我们能否在一夜之间就学会化学?如果给我们一年的时间,我们能否真的可以成为最优秀的艺术家和音乐家?根本不用怀疑,仅仅是上面说的这些事情,实现起来已经是非常难的了,更何况是改变我们的人格。当我们在形成新的行为之前,将已经组织好的大量的旧的习惯系统抛弃时,那困难远比前者要大得多。但是,这是一个想要获得新的人格时,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这条路上,没有谁能保证给予你准确的指导和帮助,任何人、任何学校都无法保证。而真正能改变我们的,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其中每一件事都可能是一种改变的开始,如家庭中的一个噩耗,一场地震或洪水,甚至一场搏斗,当然,可能还有健康状况的下降,宗教信仰的改变等。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使现有习惯模式崩溃的事件,都会将你的常规打破,从而使你陷入另一种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得不学会与过去对物体和情境的反应所不同的反应。这时,对你而言,重建一个新人格的过程可能会启动。在新的习惯系统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将旧的习惯系统抛弃,直到它完全消失为止。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原来保持的习惯在慢慢丧失,因此,他受到旧习惯系统的支配会越来越少。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人格发生改变呢?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利用这样两类东西:其一,是“非习得”东西(它们可以是一种积极的“无条件反射”过程);其二,是新习得的东西,这是一个积极的过程。由此可见,想要彻底改变人格,只有通过改变个体环境,才能达到重塑个体的目的。可以说,这是唯一可行的路径,用这一方法可以形成新的习惯。它们对环境改变得越彻底,人格的改变也会更多。不过,能够独立做到这些的人非常之少。所以,我们始终有相同的旧的人格。很多人都希望能改变自己的人格,而因为独立完成这一愿望又是那样难,所以,在未来,我们应该建立改变我们人格的医院,来帮助想要改变自己人格的人们,这样,这件事做起来,可能就会更容易一些,而且所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太久。

同类推荐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走开!拖延症:写给拖延症患者的自救手册

    走开!拖延症:写给拖延症患者的自救手册

    全书体例编排独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自测篇,再现拖延案例,并逐个解读,深入剖析。每一个拖延症患者都可以对症入座,从而认清自己。下篇是战拖篇,人以群分,拖延以类别,请你给自己挂号,请你对症入座,也请你自行对症下药。拖延,十分有害。你这个拖延症患者,是拖延让你将唾手可得的成功拱手让人。戒拖,势在必行。作者来告诉你怎样与拖延斗智斗勇,打得它毫无招架之力。
  •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梦的无知、迷信和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该书不但为人类潜决识的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书中包含了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人类文明。有史以来,科学地告诉人们:人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做奇奇怪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诉说着什么,梦将我们引向何方……
  • 每天读点好玩心理学

    每天读点好玩心理学

    本书囊括了认知心理学、性格心理学、情绪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成功心理学、职场心理学、营销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男性心理学、女性心理学、爱情心理学、性心理学、婚姻心理学、怪诞心理学、色彩心理学、图画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灾害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等二十几种心理学分支,数百个好玩心理学话题,内容新颖,案例有趣,讲解生动,方法实用,可读性强,以理论联系实际,以事例为佐证,贴近现实生活,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是一本实用、有趣的心理学书籍。
  • 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也许,您读过催眠术的著作;也许,你看过催眠师的表演。可您了解催眠施术治疗身心疾病的真实场景吗?本书以15个鲜活的催眠案例为主体,详尽介绍催眠师如何把来访者导入催眠状态,如何使他们与潜意识对话,调整身心状态,并与心理痼疾作抗争。本书更有催眠师的心得体会若干,正所谓“甘苦寸心知”。
热门推荐
  • 我家有个乖仙尊

    我家有个乖仙尊

    清心寡欲的仙尊下凡历劫,还遇见了云游四海,出来散心的小狐仙。众仙家:???千百年后,曾经的小狐仙携小包子归来,不但矢口否认,还不要脸的缠着仙尊!某狐仙:???[不是这个样子的……]【本文甜宠,有微虐,不喜勿喷。】【可盐可甜狗仙尊X矜持深情小狐仙】
  • 名门公子

    名门公子

    十五岁那年,她的世界天塌地陷,为救母,她失去清白,沦为商业间谍,出卖自己的灵魂。直到,她遇到了那个美丽得不像话的男子,她拒了又拒,终抵不过一场从天而降的宠爱。山顶上,她任凭他的气息在她唇间流转,让他隔着衣裤撞击她的身体。其实心早已沦陷,可是,他就是她即将要去伤害的人。明知不能爱,却一恋执著,她只来得及浅尝到爱的滋味,灾难却已来袭。他说:你接近我只是为了要做我爸爸的情妇?后来你让他那个蠢儿子爱上你是不是更合你的心意?她说:这一场用尽心机的爱情,耗光了我们所有力气。他疯狂撕开她的衣衫,唇角带着狂肆的笑容,“既然你为了钱什么都能卖,那么,就让我也用钱来买一次吧……”
  • 我不想做救世主

    我不想做救世主

    “请问,让您牺牲自我,拯救世界的动力是什么?”我没牺牲过...“请问,您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只想安静的做个宅男...“请问...”......只想做个宅男的莫祈,在变强的路上顺手拯救了几个世界的故事...1、末世危机,2、都市异能……(ps:作者在当时的纠结下选择了太监,诸君慎入,不过第一个世界还是完整的(???????))
  • 三更夜半

    三更夜半

    本篇小说讲述的是军统上海站由于被叛徒出卖全军覆没,万般无奈军统只好紧急唤醒雪藏特工九影重组上海站,由此展开一系列暗杀与报复行动。然而,九影却屡屡受挫险些再次全军覆没,在危难之际以代号红木犀为代表的中共上海地下党伸出援助之手,共同捍卫民族尊严。
  • 宇宙痴情汉

    宇宙痴情汉

    宇宙级恋爱怎么谈?在行星泯灭的景点外说分手,在时光倒流的列车上遇见你。当你终于看到这篇小说的时候,当你终于我们的结局时,我早已死去了好几万年。十三个宇宙级浪漫爱情故事,体验外星人的恋爱。
  • 穿越世界的智能系统

    穿越世界的智能系统

    因为以前扶了个老奶奶,魏杨获得了个系统,然后就被系统带着穿越到各种世界了,请问遇到不熟悉的世界时怎么办?感到这个主角有点坑肯定是我的错觉啦。“系统大大,不带这样玩的啊,你这样玩谁受得了。”“什么,你原来是个专为女性设计的女版系统?这跟说好的不一样的!”“系统,你不是跟我说核心技能有那些勇者之心、狂战士之心什么的?这个一触即发是什么回事?还说什么传说史诗技能?”我要退货,我不要继承权了,扶个老奶奶居然会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 明宫史

    明宫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偏偏她是光

    偏偏她是光

    “许逆风,你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为什么偏偏是她?”“就像是你怕黑,却偏偏她是阳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