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9100000005

第5章 人格

中国式超人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中庸》

“尊德性”,就是内在的注重道德修养,强调内省治心;“道问学”,就是外在的注重学习实践,强调钻研实干。“至广大”,就是俯仰天地,眼前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胸怀宇宙万物、天下国家、黎民苍生,有一个大格局;“尽精微”,就是明察秋毫,深谙人性,精通物理,有一颗慧心。

“极高明”,指才智,高瞻远瞩,智慧超群,学识、思想、才能都比常人高很多;“道中庸”,指表现,低调,真人不露相,中规中矩,与常人无半点差异。

“温故而知新”,就是既了解过去,又把握着未来;既有历史情怀,又热爱时尚,而且善于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发现更深刻的内容。

“敦厚以崇礼”,就是既朴实厚道、单纯简单,又练达人情,对于待人接物的这套礼仪规矩非常在行。

这样的人,就是中国儒家推崇的君子,真正做得到这些并达到一定高度的人,被尊为“圣人”。圣人,在我看来就是中国式超人。中国式超人不会飞,看起来跟平常人一样,但内在的力量强大无比。而且,中国式超人是人,不是神,只要努力,凡人都可做得到。

圣人是一种典范

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

——《孟子·尽心下》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中庸》

曾国藩早年立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当然没有成为禽兽,那么他做到圣贤了吗?他做到了!用唐浩明先生的话讲:曾国藩是践行中国传统文化最不走样的。他已然成为一个人生的范本,很多人将他的“动、行、言”作为学习的典范,作为一套比对检测、自我审视的参照标准,所谓“人伦之至”,不过如此。

先秦的儒道及诸子百家,都大讲圣人如何如何。基督教、伊斯兰教里面也都有圣人。孙悟空决定给自己封个最大的名头,最后自称为“齐天大圣”。那么“圣”到底是什么呢?

《孔子家语》讲,人分五等,圣人最高,以下依次为贤人、君子、士人、庸人。“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行化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按这个说法,圣俨然就是神,只是看上去如你家邻居一样平常。这是强调了一种止于至善的理想主义的人生方向。

现实中,那些被尊为“圣”的人,并不神奇。比如孔子、比如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等等,还有周总理,有人写他的传记,就以《走下圣坛的周恩来》为名。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有七情六欲,也有缺点,也犯错误。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你知道是什么吗?他们都在某一方面做到了极致,成为了后人追摹仿效的典范。这就是圣人的意义所在。

很多杰出之人称不上“圣”,但其人生的某一方面也近乎一种极致和典范,其文字或行为有鲜明的风格和魅力,被后人津津乐道,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比如苏东坡、文天祥、鲁迅、胡适等。还有更多平凡之人,没有做到过什么极致,但他曾有故事,让人喜欢,让人想望,以至成为了一种传说,就象陈淑桦的歌里唱的“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在我看来,这样的人都有近于“圣”的可敬。

人淡如菊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人德矣。

——《中庸》

这是中国人推崇的君子风度:恬淡内敛,世事洞明,深藏不露。

《菜根谭》里有句话:“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众口难调,有喜欢甜的,有喜欢辣的,有喜欢酸的,能适合所有人的必然是清淡的,比如水。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个性突出的人容易被关注,成了大V,而真正的高人与平常人毫无二致,都在“潜水”。

“淡而不厌”。连续几天在饭店吃大鱼大肉好酒好菜,会感觉很腻。在家里粗茶淡饭、家常菜,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却总是感觉非常享受。也可能因为家里的饭是自己爱的人做的吧,要么母亲,要么妻子。做人也一样,有的人情感奔放,对人甜哥蜜姐,宝啊、肉啊、亲啊,过分热情和亲近,就容易让人生厌;做事咋咋呼呼的人,往往很难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淡相处才可悠远。做事不紧不慢、稳健低调、耐得寂寞、不烦不厌,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成。诸葛亮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这个道理。

“简而文”。简单而不失文雅。精神上没那么多包袱,心思上没那么多算计,情感上没那么多痴迷,物质上没那么多欲求,待人接物没那么多客套虚饰。简简单单,坦坦荡荡。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道家讲,“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人生要做减法,减到最后,当然就是一个简单的人。大道至简。

“温而理”。温和平易,不急不躁;理智、理性,成竹在胸。

有这样的修养,才可能真正地体味和洞察自然的变化,能够从近处的情况判断远方的情况,知道风是从哪里吹来,从眼前微小的东西能看到它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古人总结这种能力为:由近探远、睹末察本、见微知著。

深刻的人生见地,以如此唯美的文字来表达,这就是古代经典的魅力。唐代司空曙有段文字与此意境相仿:“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好一个人淡如菊!

孔子的理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这是《论语》中孔子师徒之间一段著名的对话。在两个学生各自说完自己的志向后,孔子讲出自己的理想:

“老者安之”,就是让老人安心、放心。这是什么?这是孝。有人曾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一个人唯一让父母担心的就是怕他生病,别的方面父母都对他非常放心,这就是孝。你待人友好,不会被人算计;你遵纪守法,不会被抓去坐牢;你小心谨慎,不会遭遇什么横祸;你工作勤勉,收入自然不差,生活就宽裕,等等。总之,你让父母放心,就是最大的孝顺。而病是无常的,人力不能控制,所以父母偶尔会因此为你担心。有的人可能有权有钱,对父母也非常好,但做的事存在某些风险,让父母跟着担惊受怕,这样就算不上孝。另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待老前辈,都应如此,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稳重,让他们放心。

“朋友信之”,就是让朋友信任。朋友的心事,向你诉说,你能保守秘密。朋友出门,把老婆孩子托付给你照管,就算你自己的老婆孩子饿着,也不能让人家娘儿几个饿着。涉及利益的事,则亲兄弟明算账,清清楚楚。另外,朋友托付之事,办得到的,你二话不说;办不到的,则直言相告,不能碍于面子把事揽下,最后却办不成。

“少者怀之”,就是让年轻人感激敬重,哪天你离开他们时,他们会怀念你。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当然是得给年轻人帮助、提携、引导,给他们积极的影响。

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圣人的人生理想,没有经天纬地、叱咤风云,没有建功立业、流芳百世,甚至没有强调道德上如何如何。这个人生理想很简单:做个好人而已。

名臣的人格境界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

“可以托六尺之孤”,就是可以托付未成年的孤儿以传承家族。最有名的莫过于“赵氏孤儿”,这是写在《史记》里的真实故事,陈凯歌据此拍的电影,远没有历史真实,也远没有历史更震撼人心。赵家是晋国望族,因故被灭族,只剩下一个遗腹子。公孙杵臼和程婴受恩于赵家,两人设了一个苦肉计保护这个赵氏孤儿,为此公孙杵臼慷慨赴死。若干年后,赵家被平反,恢复权势,程婴抚育的赵氏孤儿也已长大成人。这时,程婴本该苦尽甘来,享受胜利的果实了,可他竟然决定自杀,因为他要去另一个世界告诉公孙杵臼,自己完成了当年的约定。

“可以寄百里之命”,就是可以托付国家政权以传承王朝。最有名的莫过于周公,他是孔子最为推崇的圣人,也可以说是孔子的偶像。孔子曾讲:“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言下之意是,他经常会梦到周公。作为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在武王死后而成王年幼的情况下,亲自摄政,主持政权,天下大治。数年后,成王长大成人,周公则重新把政权交回给成王。历史上不乏几岁小孩就做皇帝的,背后都有一个效法周公的辅命大臣。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就是在民族大义上宁死不屈。最有名的莫过于文天祥。据说他的私生活并不检点,但“临大节而不可夺”,小节也就无所谓了。

我认为,这就是中国历代名臣追求的人格境界。这里面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是责任,是勇敢,是文天祥那荡气回肠的《正气歌》所歌颂的正气!

士就是有精神追求的人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宪问》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士何事?孟子曰:“尚志。”

——《孟子·尽心上》

士是什么?一般的解释是知识分子。这个解释有问题。我们看,孔子、孟子和他们的学生,应当是士吧,这些人都是做什么的呢?主要是做两样事的:一是教师,二是官员。教师无疑是知识分子,而官员则有文武之分,武官未必是知识分子,但也是士,在古代的很多国家,武士都是与文士同样重要的阶层。

今天,如果我们仍然把“士”局限于某一两个职业群体,无疑就局限了经典的意义。

士是什么?孟子的说法最到位:士尚志!士就是有精神追求之人。他可以是教书育人的、为官从政的,也可以是从事农、工、商以及其他任何工作的;可以是博士,也可以是文盲。只要他“尚志”,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有利他的仁义之心,就是士。反之,任凭你高官厚禄、学富五车,但只为稻粱谋,为一己私利而活,全无精神的追求,也不算士。

凡有精神之追求者,较之常人,对自身必然有更高远的期许,必然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所以,“不可以不弘毅”。“弘”指广大。什么广大?心量、心胸广大,大肚能容他人不能容的无数困难、屈辱、忧患;学识、能力广大,能迎接挑战、驾驭局面、挑起重担。“毅”指长久。什么长久?恒心、毅力长久。屈原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活一口气,这口气一辈子不能松,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是马拉松,谁笑到最后谁才最好看。“弘”是空间的,“毅”是时间的,合在一起,强调了生命的广度与长度,宋代儒家讲修身,对这两个字推崇备至。

再有,就是漂泊,就是奔走闯荡,就是壮游天下,就是奋斗。好男儿志在四方。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能有多大出息啊。毛泽东十六岁时就“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就是士的精神。若干年前,我看松下幸之助的书,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动物园里的动物每天食物充足、悠闲自得,但只能关在笼子里;草原上的野兽则每天为觅食而奔命,饱一顿饥一顿,风餐露宿,但可张扬野性、自由奔跑。后者就是士的人生选择。

儒家的传统倾向于把“士”局限于官员或知识分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在民间的影响力。而佛教经六祖惠能的改革,更加亲近当时文盲占人口多数的普通民众。今天儒家要复兴,就必须强调儒家是咱广大老百姓的思想,而不是少数精英的思想。

仁是道德的核心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

“仁”作为儒家最高的价值,其含义非常丰富,难以界定。不过,通常人们将上面这句话作为理解“仁”的基础,认为“仁者爱人”,“仁”就是爱别人。这种理解大致是不错的。不过,这句话在《孔子家语》里还有一个版本:

孔子问学生:“智者若何?仁者若何?”

子路答:“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子贡答:“智者知人,仁者爱人。”

颜回答:“智者自知,仁者自爱。”

孔子肯定了子路和子贡的答案,对颜回的回答则更加赞许。

我认为,这个版本不但生动,而且更加全面和深刻。仁,既是爱人,又是自爱,是为人与为己的统一。

考古发现,战国时代竹简上“仁”字的写法为上“身”下“心”。可见,仁还是身与心的统一。

总之,在人我之间、身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就是仁。

然而,人的为己是不必教的,身心的和谐则是教不了的,所以在实践上,儒家重点还是强调爱人。下面,我们着重从这方面来展开论述。

“仁”这个字拆分开,左边一个“人”,表示“仁者,人也”,仁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右边两个“一”,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两颗心在一起,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重视别人的利益和感受,为别人着想,就是利他。

基于这样的理解,再去看四书里各种各样的关于“仁”的说法,就都顺溜了。

比如: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你重视每个看到你的人的感受,就会穿着整洁,像会见重要的客人;重视人民的感受,役使人民要像举行祭祀大典一样谨慎;重视别人的感受,就会将心比心,自己不愿意的事,不强加给别人。这样一来,不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你就不会总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也就不会存在怨恨和矛盾。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你重视别人的感受,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按礼节、规则行事,看、听、说、动都要讲礼貌、懂规矩。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曰:“其言也,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乎?”

——《论语·颜渊》

你重视别人的感受,说话自然就要慎重,要考虑自己是不是说到的能做到,这是对人负责的态度。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论语·卫灵公》

你重视别人的感受,与人相处时就要恭敬有礼,给人家面子;做什么都得认真对待;对人不能怀二心,不能有算计人的心。即便对野蛮人,也应当具备这种意识。这是成熟的交际之道。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这里的仁,仍然是利他,只是这个“他”,指民族、国家。这是利他的终极形式,即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而牺牲自我。

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为他人着想,重视他人的利益,这样的人没有敌人,只有朋友。

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

——《孟子·公孙丑上》

为他人着想、重视他人的利益,有这样情怀的人,定然是安详、淡定的,也是幸福、快乐的。

这样的话很多,我们不一一列举了,从中我们应当体会到一点:儒家对仁的强调,正是对道德的强调。而所谓道德,其核心价值就是利他,利他就是仁。当儒家讲“杀身以成仁”时,表达的正是道德高于生命的价值观。

不过,儒家不是唱高调的,对于道德的强调是基于理性的。在儒家看来,“仁”所强调的利他,并不损害自己,反而是对自身有利的。即便“杀身成仁”,赢得的也是超越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一种利己。上述孟子所讲“仁者无敌”“人之安宅”都反映出这一点。

孟子还讲:“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爱别人,别人就爱你;你看天下无一不是好人,那你身边就真的都是好人。我有时就有这种感觉,我交往的人都对我很好。所以,以利他之心处世,最终会收获朋友、关爱、幸福以及美好的人生。

20世纪80年代初,曾有一个争论被全民关注,就是人活着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还是“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前者体现的是市场经济的思想,后者体现的则是社会主义或者说是儒家的思想。这个争论最后未分胜负,不过恰恰反映出为人与为己、利他与利己的统一——最终是一回事。而且,儒家在讲“爱人”时,还强调要“知人”,“仁”要有“知”为辅,要了解别人、了解人性。这样,你去关爱别人时,才不会适得其反。因为,你给予的,也许对方不需要;或者,有的人就像东郭先生救下的狼,爱他就会让自己受伤害。这都需要“知人”来作保障。

孔子讲:“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意思很简单,活着有两种方式:道德的和不道德的。你选什么?

不做老好人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论语·阳货》

——《孟子·尽心下》

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人群之中——一个村庄、一个单位、一个企业——谁都希望自己能被所有人喜欢,有个好人缘,这样会更有安全感,偶尔遇上个投票决定某事的情况,就会有优势。

然而,对于像孔子、孟子这样的人来讲,这种希望常常落空。因为,他们与众不同。人们都喜欢与自己相同或相近的人,对于异己天然排斥。从孔子、孟子一生的遭际来看,他们常常是不被理解,也不受欢迎的,是孤独而寂寞的。这种处境和心境,引起了后世无数精英分子的共鸣,并以“古来圣贤皆寂寞”这样的话自我解嘲。

所以,孔子对于“众恶之”的人会报以同情;对于“众好之”的人,则充满怀疑,进而为其贴上“乡原”的标签。

“乡原”说白了,就是老好人。这种人没什么缺点、毛病,看上去忠厚老实,跟谁都不错,跟谁都没冲突,“阉然媚于世”。我们身边真有些这样的人啊!他们可能没什么真本事,但凭着一个人缘好就包打天下了,人们会把选票投给这样的人,领导提拔这样的人也最少遭受阻力和风险。

这样的老好人,是值得尊重的吗?决不是!真正的好人、贤者,应当立场分明、扬善抑恶,必然得罪一些人,必然不讨一些人的喜欢。

那么,现代的民主制度中的选票,是不是最终都会投给这些“乡原”呢?我想,孔子会有这样的忧虑吧。

很多时候,民众是盲目的,是人云亦云的,是直接把别人的评判拿来作为自己的评判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下子全民都争相看他的书,真正洛阳纸贵,而此前有多少人认同他呢?

而且民众也不见得是善良的,在很多历史事件里,民众其实是暴民的角色,比如在文革时。在这样的民众中的老好人实在是有问题的。当然,我不反对民主。

下面,我们换一个积极的角度。所谓的“乡原”,似乎很接近明代修身书《呻吟语》里所推重的第一等资质,也就是“深沉厚重”。甚至,他的圆融,也是孔子所向往的。乱世用豪杰,治世用佞臣,在太平的年代里,“乡原”本无可厚非吧。不过,我做不了,也不想做!

理想主义情怀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古人解释“缩”的意思为“理直”。自我反省,问自己:我做错了吗?没错!好吧,我理直气壮,纵使有千军万马挡在前面,我也要冲上去。

这就是孟子的气概,这就是孟子的文采!这种阳刚之美和理想主义情怀充溢于《孟子》的字里行间,让后世无数文人为之倾倒,他们推荐给后生晚辈的书,往往以《孟子》为首选,比如曾国藩、傅斯年。傅斯年做台湾大学校长时曾讲:“没读过《孟子》,不能算是台大人。”

类似地,西哲也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气势和韵味相较孟子都逊色很多。

这种理想主义是只能痛快痛快嘴的吗?是只能在天上飘着好看的吗?我相信不是的!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和精神,很多人经历九死一生、百般摧折,最终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事业。比如曾经的那些革命者,那么年轻,那么人单力薄,却那么坚定而且坚忍。今天的很多创业者同样如此。

自我反思一下,我没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我害怕失败,不要说千万人,有两个人来否定我的想法,我就会犹疑不决。我希望自己的抉择有最小的阻力和风险,在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时基于一个平稳的过渡,而不要有激烈的冲突和动荡。甚至,我从心底对理想主义有过一种怀疑,我曾经对妹妹讲:不要上了理想主义的当。

不过,有一次,我激情满怀地向某人描述一个设想,对方冷不丁冒出一句:哦,您真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嘲讽的口吻虽然刺激了我,却让我发现了自己骨子里的理想主义,身上竟然充满了力量。

我发现,理想主义不只是慷慨激昂的,也可以是深沉内敛的。每次看中央电视台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和《感动中国》,我都会被里面那些善良、坚强的人们深深感动。他们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表现在对于真、善、美的信仰,坚信真理会战胜谎言、善良会战胜邪恶、这个世界的主流是美好的!

这样的理想主义情怀,每个人都有吧!

做个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读孟子,有压力,感觉自己怯懦渺小,他说的我经常都做不到。

居天下、立天下、行天下,顶天立地,不论身处富贵、贫贱,还是面对强压,都能不改初心。这样的大丈夫,我做不到。孟子自己做得到吗?我不知道,但翻开历史,这样的大丈夫太多了!随便举几个例子:

还是说曾国藩,他位极人臣,富贵之至,可是以俭朴闻名,老婆女儿都要织布、下厨,自己的学问一刻也不放松。这就是“富贵不能淫”。

曾国藩手下有位名将叫罗泽南,此人本是教书先生,穷到几个孩子被饿死,老婆被饿瞎,但能“不坠青云之志”,国难当头之时,他和他的多位学生都成为湘军骨干。这就是“贫贱不能移”。

被誉为“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因为拒绝“批孔”,在文革中遭大规模批判。有次批判会上,主持人让他谈感想,梁先生脱口而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被人夺帅、被打败,这可能关乎天运,人力不能挽回;但人的志气是自己说了算的,你用强权压我,我不服!死也不服。这就是“威武不能屈”。

这些人之所以成为大丈夫,不能说不是受了孟子的影响。孟子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注入了一种刚的品质,阳刚、刚毅、刚强、刚正。

回到咱们自己身上。我们不是大丈夫吗?我不甘心,虽然不是顶天立地,没有上面这些人境界这么崇高,但我也有刚的品质。我认为,只要是为了过上美好生活而肯于付出艰苦劳动的人,就是大丈夫。我之前居住的楼房后面是一个海鲜市场,凌晨时下着暴雨,我在雷声中惊醒,看到窗外一辆运海鲜的小机动车在雨中摇晃着艰难前行,当时我就想,那个开车的人就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领导者的五种修养

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中庸》

这段话本是描述“至圣”的人格,文字也古雅优美,我把它简单化,理解为一个领导者应当具备的五种修养:

一是聪明睿知。

耳聪目明,见多识广,学识、经验、智力都要具备,这样才能驾驭各种复杂局面,才能服众。

二是宽裕温柔。

宽容,厚道,柔和。宽是有量,所谓宽阔的胸怀,宰相肚里能撑船。厚是承载力、钝感力,与轻躁敏感相对,人心好比剑锋,太锋利就容易被损伤,对小事太敏感,就会增加心的负担,就难以沉静安详。柔和是相对于坚硬来说的。人与人交往,利益是骨,是硬的,情感是肉,是软的;利益相当于钢的螺钉与螺母,而情感相当于其间的橡胶垫。这就是柔的意义。人都有个性、缺点,就像毛刺,把它们都包容下来,才能带一个队伍,才能融入一个圈子。

三是发强刚毅。

发奋图强,坚持有恒。后人总结曾国藩的思想用一个“挺”字,就是挺身入局、挺住,打不倒、拖不垮、摔不碎、砸不烂,而且刚直果断,敢想、敢干、敢闯。人活一世,要做成一番事业,才不枉此生,然而要做成点什么事,都得经个七灾八难的,面临若干困难。没有这颗上进心,没有巨大的热情,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坚韧的恒心,怎能做得成?

四是齐庄中正。

“齐”相当于“斋”,斋戒,沐浴熏香,这是什么?这叫虔诚。庄就是庄重,就是郑重其事、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而不是视同儿戏。中正,就是适当、正直、公平。这样,才可得道多助。

五是文理密察。

认真仔细,周密严谨。细节决定成败。世界上的事最怕“认真”二字。马虎粗放,难以成事。

同类推荐
  •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是笛卡尔的经典哲学论著,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中笛卡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怀疑一切、拆分问题、从易到难、综合解决;他所倡导的理性思维开创了近代哲学史的先河;《情志论》探讨了人类的情绪及心理问题,其精神物质二元论深刻影响了后世。
  • 行走,一堂哲学课

    行走,一堂哲学课

    改变世界走向的思想,都是走出来的!“走路”并非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论悠闲漫步,还是沿计划好的道路健行,行走令我们暂时摆脱各种世俗的责任义务,回归简单的“移动两足动物”。不少哲学家都热衷走路:尼采不断行走,以对抗剧烈头痛,直到再也无法挪步;兰波靠行走释放年轻的激情与灵感,内瓦尔则是为了抹去他的忧伤。卢梭只有在行走时才能够真正地思考、写作、创造、获得灵感,只要一看到桌椅他就感到一阵恶心。梭罗喜欢走到大自然中去冥想。“走路”终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本书是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先生近些年的哲学文集,何先生是当代伦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学者,这本文集是何先生近些年的思考集结。上编主要是何先生梳理伦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的演变,例如“汉立六十余年之‘更化’”,“《天演论》之双重误读”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文章。下编主要是何先生近些年的长篇书评集,例如“平等的平衡”就是对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的评论。
  • 标准论概论

    标准论概论

    本书是阐述作者上世纪80年代草创的标准论的。书中指出,标准不可或缺,标准在人们的思维中几乎处处都存在的衡量上起着决定作用;说到了作者已解决了人们一直未解决好的标准是什么问题,从而给出了标准的定义;阐明了可与力学三大定律相比拟的标准论的三个定律:“标准由人确定定律”、“标准决定定律”和“权威统一标准定律”;说到了标准论定律的具体应用;还说到了标准论的方法论方面的事。
热门推荐
  • 金蝴蝶的翅膀

    金蝴蝶的翅膀

    她,父母双亡,性情冷漠,做事心狠手辣,因为她整天都带着面纱,所以外面几乎很少人见过她真面目她最著名的标志就是右手手腕处刻有一个金色的蝴蝶刺青他,有些痞子气,又有些霸道,还又有些温柔不平凡的两个人注定不平凡的相遇“明明长的不难看,为什么要带着面纱?”“看在你救了我的份上,不如…我以身相许好了?”直到有一天,社团被灭,最亲近的人被杀死,她才恍然大悟“韩泽弈,你接近我是有目的的,对吧…”…“要怎样你才肯放过我身边的人?…“一命换一命怎么样…”说罢,她决绝的跳进了身后的火海,最后连尸骨都没有找到三年后她浴火重生,华丽归来一心一意只为复仇!在她精心设计下,他们相遇了他看见了她那双曾经带给他刻苦铭心的记忆的熟悉的眼睛他激动的扯下了她的面具丫头,是你吗?…”“对不起先生,你认错人了…”当年的真相是否能重见天日?身份之谜是否能被揭开?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 天堑无涯

    天堑无涯

    妖族血脉,女娲后人,到底什么身份才是她的归宿?轩辕之力,蚩尤魔血,又如何在一人身上得以融合?魔思铃,无涯剑,手持神器的陆离能否解救天下苍生?就让我们一起领略充满爱恨情仇的热血东陆!
  • 快乐星球:纪念版·星球保卫战

    快乐星球:纪念版·星球保卫战

    我是乐乐。没想到,快乐星球竟然也会遭受其他星球侵略者的袭击!老顽童爷爷、多面体还有冰柠檬都被S星球的人抓走了,整个快乐星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我彻底失去了依靠,这次只能自己想办法救出大家了。正在我苦思冥想的时候,一个偶然机会我发现了S星球人的致命弱点,在莲蓉包的配合下,我带着“秘密武器”潜入了S星球的总指挥部……
  • 逆乱诸天

    逆乱诸天

    陈石魂穿异世,绑定系统。任务期间持续打酱油,冷眼看各类任务目标入坑。非传统诸天流,以惩恶为主。不燃,不热血。严重非套路。
  • 生死暗战

    生死暗战

    十年特种兵生涯;十年排爆经历。多年来,经常徘徊在生死之间。一次意外,来到了烽火弥漫的华北抗日战场。他成了汉奸,奴颜卑膝,为日伪居中联络,出谋划策……其实,他是国民党军统局的行动人员,曾立下一件件功劳。杀汉奸,炸火车,烧仓库……更没人知道,他是共产党员,优秀的地下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一次次地传递情报,一次次地筹措物质,一次次……
  • 妖孽,何弃疗

    妖孽,何弃疗

    睁开眼,她成了失宠王妃,本想安心做个透明人,奈何王爷侧妃脑子有坑,王府阴谋多,江湖套路深,为了美好的明天,她卷卷铺盖归隐去也……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

    身为高校教师,这些年我一直在做高考志愿填报的研究工作,接受过全国各地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咨询。每年9月,当高考尘埃落定,我的邮箱和手机里会存满考生和家长的问候。我从中分享过他们的欢愉,也分担过他们的懊悔。而这一切,几乎都和当初选填志愿有关。那张小小的“志愿表”上,承载了太多的冒险和侥幸,也承载了太多的幸福和痛苦。你轻轻一点,就可能成功,成功得令人羡慕;也可能失败,失败得一塌糊涂。有的人迷信“平行志愿”,录取时才发现里面有陷阱;有的人对专业的理解望名生义,入校后才发现是南辕北辙;有的人被“专业大类录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职场通鉴录(人间职场浮世绘)

    职场通鉴录(人间职场浮世绘)

    这部小说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历打造的一部职场《资治通鉴》。刚离开校园走向职场的“我”,凭借父亲的关系去一家私营小企业做销售,在这里收获了职场的第一笔阅历。之后“我”辗转供职于各种民营企业、港资企业、台资企业甚至大型集团公司,一次又一次地卷入残酷的商战与复杂的职场争斗的漩涡。 “我”不断被潜伏身旁的阴谋与陷阱所暗算,也不断地设置阴谋和陷阱算计别人。
  • 某英雄科的一方通行

    某英雄科的一方通行

    我叫做叶零,原本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父母双亡的高富帅,可是在某一日,我从不良场家用五十万买来的一台电脑发生巨大爆炸了,我,不幸身亡!不过我发现我居然重生了,穿越到了《我的英雄学院》的世界里,不仅如此,我好像还变成了一方通行。 虽然拥有着近乎无敌的能力,但是我好像依旧是个菜鸡,本打算猥琐发育吧,周围却不断发生了可怕的事件,一步一步的把我逼入绝境。 我只好默默的走了一群职业英雄的前面,学着一方大爷的样子大声说道:“一群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