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7800000026

第26章 雄歌:中华崛起(1)

《我们走在大路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历史的每一个转折点上,中华儿女用信念和智慧渡过时代的难关,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魂,谱写出一首首壮美的雄歌。雄歌,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与中华民族共同成长,唱出了中华儿女的企盼,唱响了中华民族的时代最强音。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歌坛异彩纷呈。老红歌越唱越红,新红歌普及流行。人们用更多的形式歌唱祖国,用更美的歌声祝福祖国。

《我们走在大路上》

——气势雄壮的民族赞歌

勤劳勇敢,坚强不屈,勇于挑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5000多年的历史中,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顽敌。《我们走在大路上》是著名作曲家劫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曲成形于三年自然灾害后,历经“文化大革命”的考验,时至今日,以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建设社会主义的乐观精神和雄伟气概,依然为人们所广为传诵,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我们走在大路上》

我们走在大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胜利的方向。

革命红旗迎风飘扬,

中华儿女奋发图强,

勤恳建设锦绣河山,

誓把祖国变成天堂。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胜利的方向。

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

我们的歌声传四方,

我们的朋友遍及全球,

五洲架起友谊桥梁。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胜利的方向。

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

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

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

无限幸福无限荣光。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胜利的方向。

(一)

1962年的中国有一个相对比较明媚的春天。经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对前几年的系列政治运动中受到不恰当处分的一批干部,普遍进行了甄别平反,著名作曲家、沈阳音乐学院原院长劫夫先生的“右倾”问题也得到了及时澄清。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对“大跃进”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全面总结,确立了以调整为中心的经济工作方针。看到这样的局势,劫夫的心情开始好转,情绪重新高涨。就在这年春日载阳、东风解冻的时候,他萌发了新的创作冲动。

《我们走在大路上》虽然是1962至1963年创作的,然而创作这首歌的动因还要从1959年说起。

1959年7月21日,劫夫乘坐从沈阳发出的12次特快列车前往北京,中途山洪暴发,列车被洪水围困在一处高坡上,进退不得。在艰难的三天三夜中,劫夫与乘务员一起,安抚旅客情绪,处理意外情况,还从洪水中抢救了500多名农民群众,把他们安置到列车上。有位农民的媳妇被洪水冲走了,劫夫跳入水中,游了几十米,终于把她救了上来。还有一位老大爷,突然失去知觉,劫夫立即赶过去为他做人工呼吸。

12次列车脱险后,被沈阳铁路局授予“红旗列车”称号。列车长张敏媛还被邀请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建国10周年庆祝大典。在谈到那惊心动魄的三天三夜时,她特别提到了劫夫。张敏媛称赞劫夫在抗险救灾中不仅是战斗员,还是指挥员。乘务员有拿不准的事,就找他商量。洪水退去后,列车上开庆祝晚会,乘务员们合唱了一首《列车员之歌》。劫夫听过后,拍手叫好,还把歌词改了改。回到沈阳后,他又专门来到乘务组,为这首歌重新谱了曲。

12次列车与洪水搏斗的事迹,也深深地感动了劫夫。乘务员与广大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不畏艰险,共渡难关,这是多么雄壮的气势、宝贵的精神啊!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涌上了作曲家劫夫的心头。

然而,由于政治气候和身体健康的原因,此后几年,劫夫的音乐创作陷入了几乎停顿的状态。直到1962年,他头上的“右倾”帽子被摘掉后,才重新焕发出艺术的青春。他先创作了一首《哈瓦那的孩子》,接着又开始构思《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的创作灵感,不仅源于12次列车抗洪抢险的经历,也有劫夫对我国人民的三年困难时期咬紧牙关、披荆斩棘的体验。和劫夫以前的创作一样,他又在寻找积极的时代精神。他认为,共和国刚刚告别艰苦的灾难的三年困难时期,新的作品应是表现出人们矢志战胜天灾人祸,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曲,所以,它将是一首战歌,一首进行曲。劫夫将自己的作品作了这样的定性。1963年3月,歌曲基本完成了,但歌名暂时没有确定,也没有副歌。

恰在这时,周恩来总理到辽宁视察工作,在一次晚会上听到了劫夫创作的这首歌。他觉得不错,但还可以“更上一层楼”,于是,晚会结束后,他让劫夫到自己住处谈一谈。周总理首先肯定了歌曲的基调,然后指出,要进一步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风貌。

周总理的一番长谈,使劫夫深受启发和鼓舞。回去后,他对歌曲的词、曲都进行了修改,加了副歌,并把周总理的原话“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用到歌词中,最后定名为《我们走在大路上》。

(二)

《我们走在大路上》旋律优美,动听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音乐表现力,歌词语言凝练,概括性强。歌曲采用了主、副歌的形式。主歌部分旋律流畅,跌宕较大,富于号召性;而副歌则雄壮有力,节奏铿锵,气魄宏大,用进行曲的音乐将歌曲推向高潮。

《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战歌。歌曲慷慨激昂,意气风发,让那时的人们一唱起来就热血沸腾,豪情满怀,浑身上下充满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前进力量,完全切合了当时党和国家的需要。所以,这首歌一经推出,就立刻受到重视和好评,很快唱遍了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66年3月,河北邢台大地震,劫夫奉命前往参加救灾活动,在那里,劫夫又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说:“劫夫,我佩服你的‘大路上’。”总理还立刻唱了几句。在1965年第3期《红旗》杂志选载的十三首革命歌曲中,《我们走在大路上》排名第三。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走在大路上》遭到了禁唱。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又把这首热情洋溢,充满豪迈乐观的时代精神的歌曲,从《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诞生地 ——沈阳率先唱了起来。后来,根据时代的变化,歌词反复进行改动,基本摈弃一些政治烙印,贴近了新的时代风貌,适应了时代的变迁及历史发展的脚步。

1992年12月,《我们走在大路上》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列为124部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1997年7月,在庆祝香港回归的音乐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等与首都数万名群众一道齐声高歌了《我们走在大路上》;1999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盛大阅兵式上,雄壮高昂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乐曲响了起来,表现出共和国“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可见,《我们走在大路上》已成为代表一个共和国历史时期的进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

——贴近新农村生活的优秀民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首先使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民俗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热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高度赞扬了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时期人们对祖国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信心。

◎ 词曲作者简介

词作者:晓光(1948~ ),全名陈晓光。河北景县人。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词刊》副主编、主编,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歌词代表作品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采蘑菇的小姑娘》、《你会爱上他》等;曾出版《黄河上的太阳——晓光歌词选》、《晓光歌诗选集》,歌词专辑《心归何处》等。

曲作者:施光南,略(前文已介绍)。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那个)东港撒网,

北疆哟播种南国打场。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哟弹琴姑娘歌唱。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一)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小岗村”是一个令全国人民关注和关心的中心词语。这个安徽省凤阳县毫不起眼的小村庄,总共只有18户村民。1978年秋冬之交的一个夜晚,小岗村生产队的18户村民聚集在一起,冒着极大风险,干了一件在当时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分田到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承包经营。自1960年代中国全面进入“人民公社”时代以来,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几乎就是“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小岗村每户农民知道自己面临的风险,在年轻的副队长提议下,他们订下“生死文书”,上面摁上18个鲜红的指印,表示着18户农民誓不回头的决心。

在小岗村村民们向人民公社旧体制发出冲击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的年代,风雨欲来,一场重大的农村经济改革正在酝酿中。这张有着18个鲜红指印的协议,揭开了我国农村联产承包和大包干改革的序幕,在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小岗村的农户们在次年秋天就迎来了包干到户的丰硕之果:197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相当于之前五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20世纪80年代初始,在小岗村的带动下,中国农村改革呈全面启动之势,一场轰轰烈烈的联产承包制,很快在中国农村广袤的大地兴起。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转变引起了文学艺术界的关注,很快出现了一批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文学界有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乡场上》、《芙蓉镇》、《陈奂生进城》、《李顺大造屋》、《哦,香雪》等小说问世。1981年年初,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的《歌曲》编辑部和安徽省音乐家协会的《乐坛》编辑部,联合组织了一批全国著名的词、曲作家到安徽农村深入生活,试图创作出一批以新农村为主题的歌曲。

1982年,时任《歌曲》月刊编辑的晓光,在安徽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农村改革给中国大地带来的新活力。他仅用半天时间就写出了歌词,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拿到歌词后,非常激动,几小时就完成了谱曲。就这样,《在希望的田野上》诞生了。

(二)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颂了时代的经典歌曲。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曲充满着乡土气息,曲调优美、流畅上口。歌词把希望和未来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歌颂了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变化、新面貌,又憧憬着富裕、兴旺而幸福的未来。

歌曲用饱含赞美与幸福之情的悠扬曲调描绘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新风光。“西村纺花,那个东港撒网”,人们安居乐业,家园越来越美好;“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辛勤的劳动,定会换来金色的秋天;“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新的希望。

同类推荐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书法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法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法的秘密》主要选编中国古文字的源流、演变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比较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书法的代表大家以及书法流派的发展轨迹等方面的内容。内容神秘吸引人,图文并茂,是读者在趣味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了解一些人文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品位,并激起求知探索的兴趣。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雕塑是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通过对雕塑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一定时期的艺术思潮。本书介绍了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雕塑发展情况。
  • 演技六讲:创造角色的灵魂

    演技六讲:创造角色的灵魂

    《演技六讲:创造角色的灵魂》(增订纪念版)是波列斯拉夫斯基毕生表演与戏剧理论的大成之作,对方法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初版于1933年的《演技六讲》以英语写成,以导演和表演初学者的对话形式,从注意力集中、情绪的记忆、戏剧的动作、性格化、观察、节奏六个方面生动活泼地阐述了表演的基本理念,至今再版不断,并被译为西、葡、意、土、波兰等十几种语言。此次中译本在郑君里先生经典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增订,如作者向美国公众阐述斯坦尼体系的23篇演讲,这为其后来提炼“演技六讲”提供了重要语境。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在美国实验剧院的重要合作伙伴玛丽亚·乌斯彭斯卡娅的4篇表演课讲义。因此,本书可说是了解现代表演方法从斯坦尼体系发展到方法派的重要依据,更是今天的表演和戏剧学习者的必读文本。
热门推荐
  • 公司开到北宋去

    公司开到北宋去

    被誉为天才的商业巨子孙维梁,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突遭暗算,意外来到北宋雍熙年间。孙维梁执着的想要复制前世辉煌,渴望拥有自己的公司,并为此锲而不舍的奋斗。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惊险、刺激、有趣、励志、感动……本书试着带大家进入孙维梁的故事中,领略其中的精彩人生。
  • 富豪三千金

    富豪三千金

    白芷柔、白芷梅、白芷凌是一对孪生三胞胎:白芷柔最小,白芷梅是老二,白芷凌是老大。白芷梅和白芷凌因为是同卵双生的关系,所以性格、爱好都一模一样,两个人经常是争吵不断,只有白芷柔温文尔雅,外柔内刚在学校里深受黄榆槽喜欢,又善解人意。但是黄榆槽却忘记不了旧情,对夏明艳由爱转恨,从此不再提爱情,但是不知不觉爱上了白芷柔,但是不敢表白……当两个人处于热恋的时候,夏明艳突然出来要求黄榆槽的原谅,这段恋情不再太平......
  • 客居杭城

    客居杭城

    一个美女奸商与高校老师门不当户不对的都市爱情故事,宠物猫“殿下”作为定情信物贯穿全程,最终,猫逝人离,缘尽情未了,敢爱敢恨的她终身客居杭城……
  • 江湖广记

    江湖广记

    一个游走江湖的闲散人士,立志撰写一部记录江湖风物与故事的书籍。一个个江湖故事,一段段爱恨情仇。
  • 山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山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国民阅读文库”之“国学启蒙书系列”由权威教育专家及国学大师联袂编撰而成,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采用了双色注音的方式;书中精美的插图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让青少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这是一套为青少年读者倾力打造的国学启蒙经典读物。《山海经(双色注音版)》为该系列其中一册,丛书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 隔墙男神:呆萌遇腹黑

    隔墙男神:呆萌遇腹黑

    竹马太优秀,总是招蜂引蝶,不仅招来了女人,还招来了男人的惦记。白迟迟眼睛骨碌碌转了转,一条吃掉竹马的计划很快开展。殊不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某个腹黑货的阴谋。一对一,身心干净,绝宠文。
  • 穿越异世三百天

    穿越异世三百天

    好运附身的姜姒堇,被选进参加一个名为“异世三百天”的游戏内测活动。然而这神奇的游戏内测竟然让她进入到了游戏的世界?!!!刚穿越的姜姒堇一脸懵:喵喵喵???
  • 千年的时空虐恋

    千年的时空虐恋

    相爱相杀,命运将他们越推越远,他毁她双眼,蓦然回首,那人已不在等他。她不恨他,自知他是受控于人,可他们之间隔着人命,她又怎能装作无事人一样。“对不起!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弥补这些错?”“慕公子,我与你素来无缘!”
  • 你是我的不归处

    你是我的不归处

    甦笙一直以为自己只要找到孤儿院失踪的家人们就行了,但不曾想孤儿院只是一切变故的开始。莫名失踪的廖家魂骨和已为廖家妇的苗族圣女;风家村莫名消失又重现的村民;玉城苏宅假山下带着神秘封印的血池;苗族传说中从未出现过的冥祖现世;沉冤谷里沉睡多年又醒来的女子……一桩桩一件件离奇诡异的事件在不停的发生。甦笙作为所有事件的开端,离开学校,走进邵骊山,使得何仙姑提前一年入世;也是因为她,白奕自寒潭取出一滴水灵化成人形,监视着盐城苏家。当所有的事情摊开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孰轻孰重,又该如何抉择?这片天地再一次面临毁灭的时候,他们还能像数万年前一样,为了天下再次看着自己珍视的人死去吗?这是一场关于人间大爱与世俗情爱的角逐,当一切卷土重来,谁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 我是你的罗密欧

    我是你的罗密欧

    清源城几乎没有春天,冰雪消融、柳条发芽不几天,热风就像预备好了似的卷地而来,工业污染的铅云锅盖般盖在城市上空,不漏走一丝热气,街面上的行人狼狈地走着,恨不得像狗一样吐出舌头来散热。罗格在城隍庙街转了两个来回,就有了些烦躁,他挥了把汗水,摸出手机来。可是对方不接,反而把电话挂掉了,罗格便有些恼火,恨恨地将手机丢进口袋,四下里张望片刻,觅到一处阴凉,就匆匆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