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76900000133

第133章 秦穆公

秦穆公:“开始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孔子在一次与齐景公的交谈中,曾经谈到秦国。齐景公问:‘秦国从一个弱小的西方狄戎之国,而后变强的原因是什么?’

孔子想了一会,说道:‘其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其举也果,其谋也和,法无私而令不愉,首拔五羖,爵之大夫,与语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虽王可,其霸少矣。’

孔子这段话赞扬的就是我——绝大部分是我——秦国第九位国君,赵任好。

大家都知道,咱秦人是商朝名将恶来之后,因始祖秦非子养马有功,周孝王便将秦地(今甘肃天水一带)赏赐给我们养马,并同意我们‘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虽说秦地这个地方戎狄林立,社会治安很乱,整天打打杀杀,但总比居无定所要好得多。并且,艰苦的环境反而能激发秦人勇猛好动的尚武精神,使秦国永远保持强大军力。

后来,秦襄公把握时机,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立下大功,周平王封其为子爵诸侯,还顺水推舟的将岐山以西赏赐给了秦国——那个地方的戎狄更多,大荔戎、亳戎、荡社戎、彭衙戎,打下来了才是我们的。

于是,养马和打仗便成为秦人的日常,鞠躬尽瘁的为周王室守护西部边陲。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秦国国势强盛,戎狄不敢有所图。

然后,碰上了我这样一个‘志大’的君主。

我的志向不再限于西部蛮夷之地,我向往中原——向往一沃千里的富庶,向往夜不闭户的长治久安,向往恪守周礼的精神文明社会。

打西戎没意思了,我想学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称霸中原,最根本的目的,是重新得到诸夏的认可。

于是,我开启了漫长的争霸之旅。

深思熟虑,我决定同一个文明大国建交,以小搏大,作为和中原诸侯争霸的跳板。

我拿出地图看了看,觉得应该和晋国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毕竟一河之隔,不管西征犬戎还是东出中原,晋国都是值得拉拢的唇齿之邦。

并且,晋国是根正苗红的姬姓大国,同其建立关系不仅会得到中原诸国的认可,对以后的事业也会很有帮助。

于是,我便向晋献公提亲,主动做他的女婿,晋献公没嫌弃我的出生,同意了,这样一来便搞好了双边关系。

晋献公去世后,晋国陷入骊姬之乱,他的二儿子夷吾向我许诺,如果我助他当上晋候,他便以河西之地许我。

河西是黄河以西和洛水以东的地区,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我一听,划算啊,便遂了他的愿,这就是后来的晋惠公。

晋惠公是个没有诚信的人,他当上晋候后就反悔了,告诉我河西之地是先帝的土地,割让河西之地给您大臣们不同意,我据理力争都没用,还批评我擅自许诺,特此给您陪个不是。

我很豁达,没有同他计较,毕竟双边关系很重要。但我还是小看了他。

又过了几年,晋国闹饥荒,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晋惠公向我借粮。救助灾荒、敦睦邻国,是国家应尽的道义,我二话不说,力排众议,八百里泛舟送粮,解了晋国的燃眉之急。规模之大,史称‘泛舟之役’。

很巧的是,就在向晋国赈灾的第二年,秦国也闹起了饥荒,我满怀信心的向晋惠公借粮。我相信,晋惠公不会置大灾于不顾,礼尚往来也是双边友好相处的基础。

秦人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晋人,严格来说,叫做晋军。

粮没借来,兵马倒是来了不少。这叫做落井下石,过河拆桥。永远不要信任一个曾经骗过你的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绝对没有最后一次,对待这种人只有一种做法——哪凉快哪待着去。

我心里很苦,也很愤怒,率领秦军在韩原与晋军大打一仗,险胜,并将晋惠公生擒。

我盯着晋惠公不知怎么办才好:杀了他,我的夫人(晋惠公姐姐)寻死觅活;放了他,大臣们义愤填膺,怒壑难平。

一国不能无君,更不能有个被俘的君,面子上挂不住,于是晋国做了让步——以不再争取河西之地为代价,换取晋惠公,并且还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

河西之地是我的软肋,我不假思索,同意了——先割地,再放人。

这一次,晋惠公没有食言。

事后,我秉承和谐发展的目的,秦国也不再同晋国争夺河东之地,秦晋二国定盟隔河而治。我还将女儿怀嬴嫁给未来的晋君太子圉,提前搞好双边关系。

没想到等晋惠公一死,太子圉招呼也不打,便偷偷跑回晋国继承君位,成为晋怀公,却留下我的女儿独守空房——背信弃义,子学父样,一丘之貉。

晋人虐我千百遍,我待晋人如初见,我还是没放弃同晋国交好的愿景,因为我相信,我的做法会得到晋国的理解和重视,它日晋国一定会成为秦国最重要的友邦。

不久,我遇到了晋惠公的哥哥、晋怀公的伯伯——重耳。

这个人很特别,给我的印象特别好,素质也很高,感觉是个靠谱的人。

我决定在联姻的路上不忘初心,一口气将五个女儿嫁给了他,其中就包括晋怀公的原配怀嬴。

就这样,我成了晋文公的姐夫兼老丈人——秦晋之好就是这样来的。

然后,我又派三千精锐助重耳登上君位,也就是晋文公。

没想到我这位小舅子兼女婿实在太能干了,他在位期间,伐曹、攻卫、败楚、救宋、服郑,硬生生登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

其手腕强硬、杀伐决断,让我称霸的念头压根没法实施。

也许这就是命。

我继续等,急不可耐的那种。

等了九年,终于把晋文公熬死了,晋国大丧,好消息。

福无双至,前方线报,郑国守备不严,可轻取——我感觉机会来了。

趁此良机,我不顾蹇叔、百里奚等人的反对,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率军偷袭郑国,以此获取争霸中原的资格证。

我太兴奋了,以至于忘了一件大事——吊唁晋文公!

伐郑一事也进行的不顺利,郑国事先防备,秦军偷袭不成,悻悻而归。回国途中路过郑国的属国滑国。滑国是个姬姓小国,爵位为伯爵,比我还高一级。

估计三将怕回去无法向我交差,就顺手灭了滑国,抢了不少战利品,结果捅了大篓子,惹得晋国很不高兴,后果非常严重——晋军在秦军必经之路殽山设伏,生擒三将,尽灭秦军,曝尸荒野,‘无一人得脱者’。

我知道,在晋国大丧期间灭掉姬姓国是不妥的,没有送花圈吊唁晋文公也不妥的,无视晋国这个霸主也不妥的,践踏践土之盟也不妥的,但,晋国有必要将我军屠杀殆尽么?

姻亲之国,扶立三君,秦晋之好,我不负晋,晋就这么对我的么?

‘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我为自己的一意孤行后悔不已。痛定思痛的同时,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终世与晋为敌!

去他娘的双边关系,我决定不再舔狗,啊不,舔晋。

还有,此仇必报!

蔺相如曾经说过:‘秦自穆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似乎在人们的印象中,秦国一直是以小人的姿态存在,一直以欺骗为生。

为什么?问问晋国。

秦国受到伤害了,而且伤痛了,再也不轻易相信任何人的许诺了,再也不容欺骗了。

两年后,我兴兵伐晋复仇,败归。同年冬,晋联合宋、陈、郑三军伐秦,攻克彭衙。二国关系彻底破裂。

一年后,我心有不甘,亲自挂帅,举全国之兵力伐晋。这一次,我‘济河焚舟’,背水一战,表明了此战不胜不归的坚决态度,士气大振。

晋人很聪明,面对我军强烈的复仇意志,他们‘不敢出’,选择了坚壁清野,拒不出战。

我率领军队在晋国游荡了一个多月没遭遇到任何有效抵抗,最后后勤难以为继,攻下王官后顺势渡河至崤山,将三年前大败于此的秦国将士们掩埋安葬。

拜祭在烈士墓前,我悲痛不已,大哭三日,作《秦誓》罪己。

东进之路彻底被阻,我断了称霸中原的念想,另辟蹊径,励精图治向西开拓地盘,终获所成——‘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境南至秦岭,西达临洮,北至盐池,东到黄河。

成绩斐然,威名赫赫,周襄王也派遣召公过赐我铜鼓十二面,封我为西方之‘伯’,‘遂霸西戎’。

一个人的成功不完全归功于努力,找准方向,世界便为你让路。扎根边陲,吞并夷戎,好好经营关中平原才是秦人目前该走的路,才有百年之后向中原发展、谋取霸业的可能。

为了不让秦人心存东进称霸之心,走我的老路,我背负骂名,让一百七十七名贤良为我殉葬——君臣一梦,今古空名。没有贤臣辅助的秦国,是成不了气候的。

此举尽管遭人非议,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果然,终春秋之世,秦国再没有能力东出殽谷,只是在复楚之战中崭露头角,其余时间一直浑浑噩噩地被十六代国君统治了近两百年。直到两百四十年后,秦孝公的一纸《求贤令》,才壮烈拉开了秦国统一的大幕。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多花点时间,介绍下我高屋建瓴开创的引以为傲的一项制度——客卿制度。

所谓客卿制度,就是任用外国人在本国做官的制度。

虽然当时各国也有程度不一的客卿制度,但仍脱不开宗法血缘的关系,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齐桓之强,盖用管仲。

管仲是何方人氏呢?

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按照现在话来说,是城市户口的中原人。

哪里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姓同天子一样,姬姓。他也是周穆王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

而姜姓齐国世代与姬姓联姻,二姓为甥舅关系。

换言之:齐桓公任用外姓人管仲,并未超出宗法血缘的范围。

楚庄王用孙叔敖而霸天下。

孙叔敖又是何方人氏呢?

春秋时期楚郢都人,芈姓,同楚庄王为叔侄关系。

终楚一世,仅有彭仲爽和吴起两个外姓做过令尹。贤明如楚庄,也没能够突破宗法制的藩篱,晋国大夫士会曾经评价楚国用人制度:‘其君之举也,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

楚王在挑选人才的时候,在同姓人中,首先选比较亲近的人;在异姓人中,首先选旧臣的后裔。

当然,晋国用人制度比楚国也好不到哪去。

我们先看看辅佐晋文公的第一批六卿。

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大戎(今山西交城)人。

先轸,姬姓,先氏,曲沃(今山西闻喜)人。

胥臣,姬姓,胥氏。

栾枝,姬姓,栾氏。

郤缺,姬姓,郤氏,冀(今河津范家庄一带)人。

赵衰,嬴姓,赵氏。

就一个嬴姓,其余全部属于晋国公族。

往大了看,晋国历代将佐共有72人,除了臾骈、箕郑父和屠击3人外,余下69人均来晋国六卿十一个家族。

十一个家族中,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韩氏六个家族属于晋国公族(姬姓),智氏、中行氏、魏氏属于周室公族(姬姓),只有祁姓(范氏)和嬴姓(赵氏)两个外姓。

《国语·晋语·文公修内政纳襄王》中说的很明白,晋国用人制度是:‘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友故旧。胥、籍、狐、箕、栾、欲、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说白了,晋国任用官吏与楚国大同小异,都遵循着‘昭旧族,爱亲戚。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的宗法常规。

显而易见,这种用人制度造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容易形成家族势力,架空国君权利,甚至颠覆国之根本,比如楚若敖氏之乱、三家分晋、田陈代齐等等。

我突发奇想,如果任用六亲无靠的外国人士在本国做官,不世袭世爵,便不会‘聚亲在朝’,更不会纵容家集团的出现了。

并且,我还认识到一点,任何霸业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我尊贤尚功,从天下招贤为卿,以客礼待之,不论是从国家方面考虑,还是从君主方面考虑,这种制度无疑都是极具优越性的。

最重要的一点,在秦国,宗法观念比较淡薄,推行客卿制度障碍较小。

于是,我敢为天下先,克服重重阻力,大胆任用百里奚、蹇叔、公孙支、由余、孟明生、白乙丙、西乞术、丕豹、内史廖、士会、伯乐、九方皋等宗族之外或本国之外的大量人才。

事实证明,我这一步走对了:内修国政,教化天下,‘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关中得以大治。

不仅如此,客卿制度甚至影响到了秦国后期的统一大业:卫鞅入秦,变法图强,从此称雄诸侯;秦惠王用魏人张仪连横诸侯,破了苏秦的合纵,东取三川,西并巴蜀;秦昭王用魏人范雎,远交近攻,蚕食三晋,削弱楚国;秦始皇用楚人李斯,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秦)卒之所以兼天下,诸人之力也。’也许,客卿制度才是我留给秦人最宝贵的遗产。”

评委:“‘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无味和五味,指的是水以无味,故甘、酸、苦、辛、咸等五味皆能与其和。

如果为君者,能体会为政之平淡、清静、无为,‘得其精而忘其粗’,便能使百官各施其用,拱己身而南向为王。

不正是理想中的尧舜圣君吗?

秦穆公治国有方,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任何优秀领导者的品质都能折射其身:内政修明、励精图治、抚定内外、好贤求治、节俭爱民,使一个世人眼中粗鄙好斗的半野蛮秦赢小国,变成显赫一方的西方霸主。

奈何其国太小,进出中原通道又被晋国牢牢钳制,秦穆公对于中原的影响有限,所谓的霸主也只局限局部而已。唯一的功绩便是稳定了周王室的西方边陲,并且殉葬贤良又为其失分不少。

但,秦穆公灵活大胆的客卿制度,奠定了秦国统一大业的根基,还是将其纳入霸主候选。

综合评分:

德:★★★★

能:★★★★★

勤:★★★

绩:★★

廉:☆

好,我们有请下一位,天选之子,晋悼公。”

同类推荐
  • 晚清原来是这样

    晚清原来是这样

    《历史中国》(白金升级版),中国断代史畅销读本,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王觉仁、醉罢君山、金满楼、姜狼、张程……当今历史写作界诸多名家大神经典力作!精彩丰厚的内容,别样的叙事视角,意想不到的真相,演绎真实的人性。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历史上都曾发生!从虎门销烟到清帝退位,从留美幼童到革命书生,从剪辫禁烟到开矿修路,本书以丰富的真实史料为基础旁征博引、从多重新视角切入,还原晚清历史鲜为人知的诸多细节,全景式呈现晚清帝国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以及壮阔恢弘的世界历史图景。硝烟四起,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僵腐的晚清朝廷将如何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沉睡的国民如何迎接西潮的连番冲击?十字路口的古老帝国将何去何从,又将如何破茧重生?拨开迷雾,直击真相,见微知著,窥斑见豹,深刻剖析百年前的人与事,从细微末节追近代历史的真奥秘,并对晚清覆亡的原因做了深入探讨和富有洞见的反思。
  • 维新

    维新

    本书叙述了由改良派发动、光绪帝主导的维新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却一夜之间被慈禧太后扼杀的全过程。慈禧是为求自保杀康党,还是恋栈权柄擒光绪?康有为是百日维新之首脑功臣,还是变法失败之罪魁祸首?袁世凯是力推新政领先锋,还是背叛改革真告密?本书将为您揭晓答案。戊戌政变彻底斩断了维新变法之路,刚看到一丝曙光的晚清政府再一次跌入黑暗的深渊。
  • 穿越古代做巨商

    穿越古代做巨商

    大娘买胭脂口红吗最新出品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用了我的产品年轻十岁不是梦!美女看看衣服吗独全新特设计还提供量身打造服务..各位镖局大佬看看全新改造马车吗时速一时辰百里千里一日不在是难题..全新房屋,草船设计,宫廷打造............让我们一起见证周天的穿越经商奇旅!
  • 大秦帝国之异世

    大秦帝国之异世

    大秦的故事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然而统一六国,开创中华大一统的朝代却入如流星一般迅速流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一切的一切都是大秦的制度与继承人的选择上出了问题,那么假设这两点被改变了呢?那么历史又该向何处发展?
  • 扫水浒

    扫水浒

    《扫水浒》,都头郓哥著。《水浒传》现代续书的诚意之作。作者参考了关于宋江起义的诸多零星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以合理想象,力求还原梁山泊大聚义后由盛转衰及梁山好汉归宿的全过程。为与《水浒传》原著契合,作者延续了古典小说中古白话的写作风格,使人读起来并无时代的错乱感。全书以卢俊义惊噩梦开篇,讲述梁山大聚义后,宋江、吴用等见天下大乱,又应推背图上宋室将亡之谶语,遂决意据龙兴之地,成王霸之业。一时间,东、西、南、北好汉,群雄并起。青、齐、单、濮诸州,烽火连天。战官军、诛豪强,天下响震。不料自洪太尉误走妖魔后,张天师得华山陈抟之助,请得二十八星宿下界,收捕罡煞,延续宋祚。梁山好汉与星宿英雄的较量就此拉开序幕。
热门推荐
  • 无限快穿逆袭

    无限快穿逆袭

    一句话简介:涂山惊呼出声:“你是女的!!!”位面相当于珍珠,若干个珍珠串联起来就是本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至强神帝

    重生之至强神帝

    神魔时代得领袖‘凡’死在宇宙大破灭下。无数年后,新的纪元开启,‘凡’重生在一个名为林凡的少年身上。重生归来,掌握着神魔时代的修炼方法,靠着宇宙大破灭而得到的天劫之力,一步一步成就最强神帝。
  • 超神之时空剑瞳

    超神之时空剑瞳

    狱辛炼绝魂,溟零断封归寒。愁空无年墓,恨噬阎魔寥心。幻梦入岚倾,尘如雨朦泷泪。魂初断阑珊,星见满郎君面。Q群:779534435
  • 杭州宋代食料史(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

    杭州宋代食料史(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

    《杭州宋代食料史》是作者继《中国食料史》之后的第一个个案研究。宋代是杭州食料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说此前的杭州食料还泯然于江南传统的“饭稻羹鱼”,与周边地区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那么此后的杭州食料就带着自己的浓郁色彩粉墨登场,而且被一直延续下来。可以说“杭邦食料”的格局就典定于宋代,现代所谓的“杭邦菜”就建立在这种“杭邦食料”的基础上。书中介绍了多种食料,内容丰富。
  • 重生之世家大小姐

    重生之世家大小姐

    前世,她温婉柔顺,以丈夫为天,孝顺公婆,对父亲后妈言听计从。却不料,他们杀母亲,骗股权,弑祖父,合谋让自己尸沉海底,那年她23.重生七年前,她回十六年华。回学堂,她是倒数第一全校差等生;回家里,她是刁蛮任性,胆大妄为的大小姐;在外面,她是天真无邪,惹人怜爱的柔弱少女。却不知,她扮猪吃老虎,考名大,斗恶人,战商场,谋夺股权。但是她的微弱小心计,却逃不过某人的法眼。
  • 天青月白

    天青月白

    她是东沧国的公主,却毫无尊贵可言。七岁之前,甚少有人知晓她的存在。七岁之后,她因一支绝美的舞而名动天下。天青月白,那是他父亲生前所做最后一曲,为了她的母亲。皇帝依旧不喜她,要将她嫁给邻国的皇子。她早有心仪之人,那人是京中万千官家女的心上人,对谁都温柔有加,是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却唯独对她冷漠无情,连她送去的甜羹,都要当着她的面打翻在地。父辈的恩怨,自己的身世,和两个男人的爱恨情仇……她在这个冰冷的人间倔强地活着,踏着自己的血泪,一步一步开始变得坚不可摧,也一步一步变得不像自己。……“我叫贺长白,小字苍苍,苍白的那个苍。我喜欢你,你可以喜欢我吗?”……“如果再有来世,我愿意用我的血,我的肉,我的感情,甚至我全部的灵魂,换我永远不要再遇到你。”“不,别再有来世了。”
  • 重生之反转系统

    重生之反转系统

    是一个具有重生类型的古风小说。里边的内容。反转剧情丰富。选材大众。
  • 通天大主宰

    通天大主宰

    这个穿越者,根本不是人!而只是一段程序……属于未来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智能程序!不过,这一切都无所谓,因为,只要穿越到异界,自带光环,依然扫荡一切!大主宰!
  • 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I) 怪诞蔓藤花纹的传说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