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帝的推测正确,他看到的那一角未来没有错的话,那么当有人携带他留下的山川地势图到来时,只要打开帝宫,便可以找到解开后人修为封印的办法。
届时,天地变幻,上瑶星的环境改变,大道不再压制时,他的血脉后裔,哪怕是垂垂老矣,也能重新焕发出生机。
不得不说,作为堂堂至强者的血脉,何曾有过这样的憋屈?可这一方天地如此,身为强者后代,就应该为了天下而付出。
如果不能改变这一颗古星的环境,那么他们纵然修为绝巅又如何?
终究是只能止步于仙位大圣,想要达到北帝的境界都很难。那样明知成仙无望的修行路,何其残酷?还不说修行路上的尸山血海,危险重重。
自古以来,至强者那么多,他们真正的血脉后裔得以延续下来的又有多少?
老人是六百年前苏醒的,与他的妻子一直在此地等待,三百年前,他们解开了自己两个儿子和儿媳妇的封印,让他们苏醒了过来。
而十几年前,他们的孙儿也被解开了封印。
三世同堂,就在这一方没有任何纷争叨扰的净土内生活,就跟普通人一样,只是多了些修为,这些修为可以让他们在这里生活不用担心遇到危险。
对于两个老人而言,六百年的等待,那是何其艰难绝望的时间,他们的修为被封印,无法以闭关修炼的状态来度过这段时间,只能跟凡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的等待着。
等待着祖上所说的‘希望’到来。
没有山川地势图,他们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这是一个彻底的、与世隔绝的世界。
现在,李墨的到来,算是让这三代人的等待,有了一个结果,或许,还可能有一个相对光明的未来。
“父亲一生无敌,哪怕是临近坐化了,天下间也找不出可以接下他一招的敌人,他是那么强大,那么伟岸,可最终却也只能向这一方可恶的天道低头。
他的道是有缺的,比不上真正的至强者,但他却从不认为自己在同样的环境下会输给那些真正至强者。他知道,对我们的要求是愧对我们的,可是……可是他别无选择。
他曾说:‘我这一生,为了挣脱枷锁,用尽了全力,只差临门一脚了,可最后才发现,我并不是那个正确的人,但我不甘心,我还有你们,我的孩子们,你们不要怪我,怪就怪,你们身上流淌着的是我的血脉吧。’
他让我们等待,面临着没有结果的等待,不能放弃。这是他的最后的抗击,如果成功了,我们自然也有一个未来,如果失败了,北帝一脉,就此绝后。”
这是一场豪赌,代价便是巅峰寿命缩短三千年!
北帝是个有野心的人,也是个不甘心认输的人,他在自己的后人身上所施加的封印,是以消耗自身大量精血为代价的,他是有缺的至强者,无法纯粹靠修为融化极品灵石来封印后人,只能用这种方式强行炼化。
也正因为他的后代都熔炼了他的精血,体内有了他的至强印记,以至于如果他的预测有错,那么这些后人最终到死也无法再诞生后代了。
他是骄傲的,他不允许自己的血脉在天地的压制下变得平凡起来,如果不行,那就毁灭。
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些不人道。但对于一个抗争了几千年的强者来说,这样的选择,其实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并无什么不可能。
至少,他还有些亲情,他的血还是温热的。不像一些强者,闭关修炼,整个人都冷血无比,除了自己之外,什么东西都可以牺牲。
听到老人讲述的这些事情,李墨触摸到了整个上瑶古星都无人知晓的辛秘。
原来,北帝在八千年前的坐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寿终正寝,而是提前消耗了自身精血,为了能让后人有幸见证那虚无缥缈的一刻,强行去掉了自身最巅峰的三千年寿命。
三千年……
对于一代至强者来说,是他们一世寿命的三分之一。而北帝有缺,或许根本活不到一万年,所以这很可能是他的一半寿命。
哪怕是意外在帝宫内得到了半枚长生仙药,可以续命几千年,依然是极为沉重的代价。
老人让自己的孙儿去取出了一个锦盒,锦盒上残留的帝道法则让李墨怔了片刻,只听老人说道:“按照我父亲的预言,你到来以后,这个锦盒便交给你,他说来人会知道该怎么使用的。”
李墨心神跳动,毫无疑问,这应该就是打开帝宫所需的最后的钥匙了。
手指刚一放上去,李墨身上的一件物品便自动飞了出来。是他所收集的骨书,九枚残片集结在一起,合成了一张完整的山川地势图。
随后,一股奇异的法则从锦盒上传出,好似解开了那些骨书的某种封印般,它们开始以违背质量守恒的规律开始收缩,最终凝聚成了一枚银灰色的骨片。
上面只能隐隐见到几丝裂缝,并不能将其再分开。
这枚骨片只有拇指大小,很快就没入了锦盒上的凹槽内,二者严丝合缝,浑然一体,锦盒在下一秒便自动打开了,露出藏于盒内的物件。
一枚小铃铛,青铜色,那造型让李墨差点惊呼了出来,竟然与他体内那落魂钟的样式毫无差别,只是表面纹络有些差异罢了。
落魂钟是神兵,表面的纹络复杂繁奥,代表着当年神尊所修行的大道刻痕,也是他成道的体现。而这个青铜小铃铛,样式与落魂钟如出一辙,如果忽略花纹的话,说是一模一样也不为过。
“是了,帝宫毕竟是长生庭的遗址,这个铃铛作为最后的‘钥匙’,也算是合理。”李墨暗自思忖,与青铜铃铛摆放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小小的卷轴。
里面是八千年前的北帝,写给李墨这个后来印证语言的人的一封信。
“后世人见此,如见吾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