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0300000002

第2章 绘画(1)

§§§引言

中国民间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然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先秦绘画已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历史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及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粗犷豪放,又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

源自乡村的民间绘画是绘画艺术之源。民间艺人在劳动生活中获得灵感,运用所能见到的各种工具,如纸、绢、布、木、石、骨等,在建筑物墙壁上、板壁上、生产工具上、生活用具上,随时随地施展自己的绘画才能。民间绘画艺术与其他绘画艺术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民间绘画是民间艺人在特定的物质、文化背景下创造出来的,与普通百姓的生活习俗、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息息相关,具有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年画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和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的习俗,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年画是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交流的产物,她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走来,又慰藉着劳动人民的日子,她是传承文明、教化德育、寄托理想的手段,是劳动者最质朴生动的语言。在文化艺术生活匮乏的日子里,她像明亮的烛火,照耀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焦渴的心灵。

年画以快捷、简便、直观的方式解读着复杂多变的社会人生,将民间世象种种卷入这个万花筒,变幻出无数玄妙辉煌的艺术品来。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二三十年里,年画在我国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态势,其产地之多,流行之广,普及之宽,都是前所未有的。贴年画作为春节民俗不可替代的一种方式,红遍大江南北。河北武强、四川绵竹、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等地的木版年画曾在历史上久负盛名,高密扑灰年画、夹江年画、梁平年画等也独具特色。就全国而言,鼎盛时期至少有二十余家大型年画生产地,可谓盛况空前。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大都个性鲜明。

目前,随着时代的变革,年画日渐式微,技艺后继乏人,如今年画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们要通过多方面努力,不能让这种艺术形式失传。

一、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位于今天津市西20公里)。明永乐年间,沟通中国南北水陆交通命脉的京杭大运河开通和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加之镇外盛产杜梨木,非常适宜雕刻画版,杨柳青木版年画即随之兴起。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画样多达几千种。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全镇及周边30多个村子呈现出“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二、武强木版年画

武强县位于冀中东南部,属衡水市管辖。武强县以刻印民间年画而闻名于世,是著名的民间年画之乡。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是优秀的民间艺术和农民文化,被誉为农耕社会的“百科全书”、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据现存资料考证,武强木版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自宋末到清初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绘画艺术逐步走向成熟。清康熙、嘉庆年间(1662—1820)为武强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到民国初年,由于战乱影响,画业萎缩,从业者仅40余家。四十年代初,武强年画艺人与晋察冀边区的美术工作者一同创办冀中年画研究社,1947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石家庄大众美术社,使年画艺术得到恢复,并有所创新。解放后,公私合营,将全县40家画业作坊合并为武强画厂。1985年建立了武强年画博物馆。1993年武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

武强木版年画全部为手工工艺,制作采用木版水色套印而成。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它所反映的题材极为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有古代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特别是描绘人民群众劳动生活,宣扬传统美德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武强木版年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门画、灶画、中堂、对联、窗花、灯方、斗方、条屏、历画、炕围画等几十种。它们进入城乡千家万户装点节日,吉利红火,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三、桃花坞木版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诸色。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版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年画达百万张以上。太平天国末年,清兵围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后一直萎靡不振。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苏州市文联组织艺人恢复生产,后又成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才在整旧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吉祥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民俗、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四、杨家埠木版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传统手工操作。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主要有大门画、房门画、福字灯、美人条、站童、爬童、月光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这种年画题材广泛,喜庆吉祥是其传统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恭喜发财、富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像亲人的祝福、似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巧画士农工商,描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轶事”。

其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后再修版装裱而成。

五、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它是中国年画的一大支流,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一般通过起稿、刻版、印墨、施彩、盖花等工序完成。在艺术构思上有着实用性和情节性并重的特点,特别表现在独幅画和斗方,如《三猴烫猪》、《春官偷酒壶》、《老鼠嫁女》、《麻雀娶亲》等,无不呈现出活泼俏皮、诙谐幽默的艺术趣味,反映了四川人民对生活特有的理解方式。绘画者讲究“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的选题原则,不论是历史人物、民间传奇还是戏曲故事,甚至武士神像、动物花果,一律都有吉祥的名称和喜庆的内容,如《寿天百禄》、《岁岁平安》、《永镇家宅》、《如意加官》等。

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门画制作手法多样:细活有明展明挂、印金、钩金、花金等;粗活有常行、水墨、填水脚等。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以中堂、条屏居多。

艺术特点之一是绘画性强,线版只是起到轮廓的作用,所有颜色全部靠手工彩绘。独特的“鸳鸯笔”技法更是不同的艺人有不同的效果,同一画师在不同时间作画,其效果也有所不同。特别是两三个颜色、寥寥数笔、大气磅礴的“填水足”技法更属技术娴熟艺人的上乘之作。特点之二是讲求构图的均衡对称、完整饱满和主题鲜明;线条古拙、流畅;人物夸张变形、对比强烈又富于韵律感;色彩艳丽明快。

六、朱仙镇木版年画

据《东京梦华录》等书记载,河南开封木版年画出现于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后于明、清两代,在其城南22公里的朱仙镇兴盛起来。作坊最多时达三百余家。清末民初朱仙镇年画衰落,大多数作坊又迁回开封市内。像“天成”、“云记”、“汇川”等都是名噪一时的老字号。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

朱仙镇虽然是个小镇,在古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特别是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破金兀术,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在朱仙镇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岳王庙,而今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设在这座古庙之中。

朱仙镇木版年画用色讲究,曾用矿物、植物精心熬制成染料,印出的年画色彩鲜艳,久不褪色。这种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画,如灶君神、天地全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三星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七、高密扑灰年画

高密扑灰年画在画坛上被称为民间写意画。作画时,先用柳枝炭棍打好草稿,然后用毛笔勾描,再用白纸拓印,一稿可拓扑多张,“扑灰”由此得名。扑灰后的画稿,要加手绘的多道工序才能成画。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传扑灰年画形成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最初是一部分人迫于生计,临摹一些文人画和庙宇壁画出售,后经借鉴文人画和庙宇画进行创新,开创了最早的扑灰年画。从清代乾隆到咸丰年间是扑灰年画发展成熟期。嘉庆年间,又引进了天津杨柳青、潍县杨家埠的木刻版印年画技术,加之民间艺人的再创造,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扑灰年画派系。在构图与色彩上,细腻清丽,颇有工笔味道;粗狂泼墨,毕现写意格调。涵括这种地域画风的画诀流传至今:“刷刷刷,一溜栽花。大涮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待要好看,咸菜磕花。”扑灰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画种,反映了当地社会文化及风土人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八、佛山木版年画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木版年画是中国岭南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家户户年节必备之物,在东南亚及世界各国华人聚居地都有一定的影响,是华南地区年画产地的代表。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据《广东文物》描述:“前门刻有神荼郁垒,高与檐齐”,证明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这是民间艺人、工匠创作并通过雕版、套色印刷和部分再加手工绘制而成的版画,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内容主要包括门画、神像画和岁时风俗画,用于祭祀、祈福和装饰环境等。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雕刻:精湛雕刻工艺

    雕刻:精湛雕刻工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而竹雕的工艺技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时期开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至明清时期大盛,竹刻家们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涌现了“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大家。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也是宝贵的艺术财富。
  • 中国音乐故事

    中国音乐故事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中国音乐故事》主要内容包括:伶伦制律、最早的情歌、夔是人还是兽、姜子牙歌动西伯侯、孔子闻《韶》、孔子学琴、宁戚敲牛角歌动齐桓公、伯牙学琴、囚车里的歌声、师旷奏乐、师旷以琴撞晋平公、师文学琴、百里奚听歌认妻等。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本书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本对音乐大师的敬仰之作,重现大师的音容笑貌、心路历程,记录他们在演奏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大师和他们的音乐并不遥远,这本《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会带你感受他们的生命气息,他们的喜怒哀乐,还有他们创造出的迷人世界。
热门推荐
  •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

    本书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
  • 进球,进球

    进球,进球

    一个高中足球队逐梦全国高中足球联赛的故事
  • 赋敬

    赋敬

    希望每一本作品都不辜负你们的期望,支持正版,就在阅文!
  • 我真是凶猛恶龙

    我真是凶猛恶龙

    降生成为深渊中的恶龙,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恶龙决定将愚昧的世人引向正途,为自己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谁知道一不小心,它掀起了超凡复苏潮流……“嗷呜嗷呜。”所以请注意,当你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的恶龙也在悄悄地瞅着你。
  • 混沌战歌

    混沌战歌

    我活着的意义,就是超越你们这些所谓的天才!有的人,从他第一次出现在你生命中时就已经注定了结局,这就叫命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武家萝莉好种田

    武家萝莉好种田

    穿越成五岁灾民的武暖冬真的很想去屎,却被武家人同心协力的精神所打动,这样的亲情是武暖冬求而不得的,面对武家老小的宠溺,她的死亡穿回大计戛然而止,随之开启了随身空间,带着一家人走在了有事打打小怪兽,没事种种田发发家的幸福大道上。只是……喂,喊你哪,上吊把树坠断的那个正太,想死也别祸害无辜的花花草草呀!神马?你是穿越的,还是女尊穿男尊的可怜男娃,因为男人不能生娃所以一时想不开…等等,生娃的事别找姐,姐刚五岁不喜欢伪娘啊!ps:女主性格冷漠。书友群:550914021。推荐位面新文《主公,不要节操要狗带》、百万完结《星际之祖宗有毒》
  •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7卷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7卷

    本书是新华社关于十九大的新闻报道精选集,是一本客观、全面、权威的新闻报道集,所有文章均已公开发表,作者全部为新华社记者。全书共分为六篇,分别是“第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篇高举旗帜共铸辉煌”“第三篇凝聚力量共绘蓝图”“第四篇团结务实谱写新曲” “第五篇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第六篇盛世盛会全球聚焦”。全书体例完备,观点准确,内容权威,可以作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十九大的参考读物。
  • 仙妖同修

    仙妖同修

    天道初成,万物皆可修。欲修自身成仙,定要随天意而为。逆天意而行修自身者,罪之。天道无情太上无道,无情无道之天控制人妖修行,逆天行之降天罚,若要行逆天事必要做逆天修,天说我有罪,那做罪仙又如何!天要我随之,可命运在我,逆天而顺己道!辰曦,少年之人,得天地未开秩序未生之妖石却踏上了修仙之路,修道苦旅无涯,仙妖同体之人,又如何于秩序下的天道修自身之道,前路艰险,各种美丽仙子魅惑小妖,带着自己的吃货小宠一路向前,破乱阻者,又如何踏上那修自身而踏天之道?!
  • 科学探索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学探索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