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5400000003

第3章 求学岁月:贯通中西学问(3)

侯延塽比傅斯年大25岁,视傅斯年为子弟。在与傅斯年交谈中,侯延塽发现傅斯年不仅天资甚高,记忆力强,而且已经读了许多书,国学已有了功底,是一个可堪造就的少年。当时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学兴起,并且代表着时代的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方向。伴随着近代交通业的发展,运河逐渐丧失了其社会功能,聊城也随之走完了辉煌的历程,与外界接触的中断使聊城逐渐落伍。傅斯年如长期呆在家乡,接触不到新事物,学不到新知识,便有可能耽误学业,影响前程。于是侯延塽产生了带傅斯年去大城市读书的念头。

不久,他返京路过天津,同几位朋友——天津《大公报》的经理英敛之、傅淦的学生孔繁淦等人,谈到傅斯年的情况,并把傅斯年写的几篇文章拿出来让几位朋友传阅。大家都很赏识傅斯年的才华,力劝侯延塽把这孩子带到天津来,让他接受新式教育,并愿意提供方便。于是,侯延塽又马不停蹄地从天津返回聊城,向傅斯年的祖父和母亲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几位朋友的意见。傅淦等人经过考虑和商议,同意了侯延塽的意见。能够接触到外面的大世界、新知识,不再僻处一隅,坐井观天,对求知欲极强的傅斯年来说,自是兴奋异常。

1908年冬,少年傅斯年离别了养育自己13年的故乡,在寒风料峭中踏上了求学的征途。当时,东昌府境内尚无公路,也没有汽车,一辆榆木和枣木制成的独轮车上,一侧坐着傅斯年,一侧装着行李,由车夫推着,“吱吱呀呀”地来到禹城,由这里转乘火车抵达天津。到达天津后,傅斯年暂时住在英敛之家里,生活费用则由侯延塽负担,不足时,其父生前好友吴树堂接济。1909年春,傅斯年考入天津府立第一中学堂后,便搬到学校住宿,开始了真正的独立生活。

傅斯年在天津四年半的求学时间里,第一次系统的接受了近代新式中等教育。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切都使他这个从鲁西穷乡僻壤中走出来的少年扩展了知识视野,为后来的深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节假日,傅斯年经常到英敛之家做客。英敛之,满族正红旗人,早年加入天主教,长期与洋人、传教士接触,思想比较开明,与许多具有进步思想的维新派人物,如严复、张謇、梁启超等过从甚密,支持和同情维新运动。1902年6月,创办《大公报》并任经理,渐入社会上流。英敛之非常喜欢傅斯年,不只是佩服他只身赴津、千里求学的精神和勇气,更在于他对问题的洞察力。每次见面,14岁的傅斯年像个小大人似的和英敛之谈论中外时局或经史文章。英敛之敏感地感觉到眼前的这个孩子非同一般,见解精辟,眼光独到,看问题深刻而老成。同许多关心他、爱护他的师长们一样,英敛之对傅斯年寄予了极大的厚望。英敛之的夫人爱新觉罗·淑仲出身皇族,为人随和,毫无贵妇人的架子,也非常喜欢傅斯年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她和丈夫一样,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经常给傅斯年讲天主教义,星期天带着他到教堂做礼拜。在英夫人的影响下,傅斯年一生虽未入教,但对教会人士印象不坏,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帮助,这与他早年结识教会人士有直接的影响。

傅斯年在天津读书期间受英敛之夫妇影响是短暂的,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侯延塽。侯延塽不仅在经济上全力支持傅斯年,而且在政治、教育等多方面一直关心着傅斯年。侯延塽虽然是清末进士和官僚,但其思想并不保守。他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思想,不断追求进步,曾积极参加维新改良运动。1912年1月,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议员,出任哈尔滨中国银行行长兼海关总督。他对国家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向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傅斯年在天津求学期间,侯延塽经常写信给傅斯年,有机会路过天津一定停留,开导和劝诱傅斯年,教诲傅斯年要多学新知识,关心国家和社会。傅斯年对侯延塽经济上的支持和政治上的关心终生感念不已,他成年后曾对人感慨万端地说:“我家非侯公无以有今日。”的确,侯延塽在傅斯年人生攀登的道路上为之构架了一个阶梯,使之在天津得以系统地接受新式教育,所学课程基本是科学基础知识,特别是能有机会阅读在家乡根本无法接触到的书籍和报纸杂志,这大大开拓了其知识视野,为其进一步求学深造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追述侯延塽对傅斯年一生为人与处世的影响,远不止将其带出聊城,为其接受新知识、开拓新视野创造了条件。侯延塽辛亥革命以后回山东工作,长期担任山东省议会议员、副议长,从事教育和慈善事业,为人诚挚侠义,他对傅斯年兄弟一直视为子侄和学生,傅斯年兄弟则“以父执事之”。傅斯年在北京大学读书、出国留学直至回国工作,侯延塽与傅斯年一直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或以书信或当面进行训示和教诲。傅斯年留学期间致信何思源、罗家伦时曾说:“连接家信及雪舫先生信,大加责言。”说明他与侯延塽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傅斯年的同学、同事毛子水在为傅斯年写传时也特别指出:“傅先生幼时文史的根柢,除他的祖父外,受到侯先生培养的益处很多。就是他生平乐于帮助故人的子弟,恐怕侯先生的榜样亦不会没有几分影响的。”傅斯年的品格和作风,应该说在许多方面都受到侯延塽的影响。傅斯年对侯延塽也始终以父执事之。侯延塽晚年定居济南从事公共慈善事业,傅斯年经常前去探望。抗日战争期间,侯延塽因老病留在济南,傅斯年寄钱接济,奉养终老。侯延塽与傅斯年父子两代的关系是中国传统仁义道德文化培育的典型范例,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北京大学高材生

1913年夏天,傅斯年从天津府立中学堂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后又升入本科国文门,直到1919年毕业,他在北京大学这个全国最高学府中整整学习了6年。如果说,他在家乡8年、天津3年多的学习,奠定了国学与新学的基础,那么,在北大6年的学习则使其国学新学并获长足的进步,且在他身上两种学问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使他基本完成了两大转变:由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转变为新文化的开拓者,由传统价值观念的卫道士转变为科学、民主、自由的积极鼓吹者。他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改革都有了深刻认识,也初步树立了为科学、教育而献身的思想。所以,无论从政治思想上、还是从学术和教育思想上研究傅斯年,都不能忽视他在北京大学六年所受到的陶冶及其引起的思想变化。

傅斯年入学时,北京大学设预科、本科和大学院三个层次。预科学制3年,分甲乙两部,甲部侧重于数理化等自然科学,乙部侧重于文史等社会科学。傅斯年家学渊源,文史功底深厚,又对文史有浓厚的兴趣,便欣然选择了乙部。与傅斯年同时入预科乙部学习,后来成名的学者有袁同礼、毛子水、周炳琳、沈雁冰(茅盾)、顾颉刚等人。

北京大学预科与本科当时在课程设置上并不衔接,有相对独立性,预科的前身是“同文馆”和“译学馆”,特别重视外语,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能看外文原著、能听外语讲课。傅斯年尽管在天津读书时已经开始学外语,但要在短期内精通,能直接阅读外文原著,仍有相当大的压力,再加上其他的功课,这使傅斯年必须努力学习,适应新环境,接受新知识。再者,傅斯年家庭贫穷,靠别人的帮助才有了求学的机会,这些都转变成了傅斯年刻苦学习、努力上进的动力。不仅官僚子弟的纨绔习气与他无缘,就是一般学生的消极颓废、混文凭的思想,傅斯年也丝毫没有沾染。相反,北大丰富的图书资料、相对优良的学习条件刺激着傅斯年努力拼搏,他如鱼儿入大海,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游弋。这个时期的他生活条件较差,学习繁重,身体素质弱,经常生病,但由于基础扎实,学习又特别勤奋,因此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总名列前茅。

傅斯年在预科期间,并不是只读死书,而是积极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1914年,他与同学沈沅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会”,创办了名曰《劝学》的杂志,其宗旨主要是研究修辞属文,提高文学素养。后来,又在文学会的基础上扩大为“雄辩会”,由提高修辞属文的文学素养,进而提高思辨力,规定“雄辩会”的宗旨为修缮辞令,发展思想,提高思辨力,锻炼演讲才能。雄辩会分国文、英文二部,每部又分演讲、著述二科,傅斯年被推举为国文部副部长兼编辑长。他积极参与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和演讲能力,经过这个时期的锻炼,他的办事能力有所提高。

1916年暑假,傅斯年预科毕业,升入北京大学文科国学门,即后来的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傅斯年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出于他对传统国学的热爱,想以此为自己的托身之所,毕生努力探索研究。这个时期,北大文科章太炎学派力量颇盛。傅斯年的同学毛子水记述说:他那时的志愿,实在是要通当时所谓“国学”的全体,惟以语言文字为读一切书的门径,所以托身中国文学系。……当时北京大学文史科学生读书的风气,受章太炎先生学说的影响很大。傅先生最初亦是崇信章氏的一人。傅斯年升本科初期,努力攻读古文经学,尤其深入学习章太炎的著作,他的另一位同班同学伍淑的记述可见一斑:“我认识孟真,是在民国五年下半年,在北大上课的第一天。大约在一个上午,上什么历史,一位长胡子的教员来了,分到三张讲义,仿佛都是四个字一句。上课半小时,黑板上写满了讲义校勘记,感觉到乏味,于是开始注意班上的同学;发现第二排当中一位大胖子有点特别,因为教员的眼睛,老是注意他的身上。退了课,这位胖子同一位像阿拉伯马一样的同学在课堂的角落谈起天来了,围起一班同学来听,议论风生,夹杂些笑声。我就很欣赏他的风度,到他台子上一看,放了几本《检论》,上面有了红色的批点,却没有仔细去看他,下了课,回到宿舍,才打听到他就是山东傅斯年。”伍淑所提到的《检论》,是章太炎当时刚出版的一部力作。1914年,章太炎在北京禁所因“感事既多”,遂取其早年的代表作《訄书》加以增删,更名为《检论》,全书共9卷,1915年出版。傅斯年购得此书,随时带在身边阅读,上历史课他不感兴趣,便埋头读他的《检论》,因而引起历史任课教师的注意。由伍淑的记述,我们可以看出一点,就是傅斯年对《检论》一书读得特别认真,重点地方用红笔标出。自己有心得体会便用红笔批点,可见傅斯年对章太炎学说的重视。

傅斯年少年时期对儒家经典已经熟悉,许多经典章节已能背诵,在大学预科又对儒家经典及其注解进行系统学习,升入本科后像章太炎的《检论》这类专著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所以他对传统经学的研习已经有相当深的造诣。他的一位同学后来回忆说:“在北大读书时(傅斯年)是全校闻名的高才生,得到校长蔡元培的器重和全校师生的赞扬。其间,据我了解他很少上课,成天泡在图书馆里,博览全书,当时有些教授就怕上他的课,往往在课堂上,他提出来的问题,老师答不来,使教师更难为情的是,他会当面指责教师讲错了,并有根有据地说:这个问题某某书是怎么讲的,某某先生是怎么说的,我认为该怎样理解,经常把老师弄得张口结舌,下不了台。”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傅斯年知识的广博和求甚解的学风。以傅斯年同学好友罗家伦的记述为证:“就在当时的北大,有一位朱蓬仙教授,也是太炎弟子,可是所教的《文心雕龙》却非所长,在教室里不免出了好些错误,可是要举发这些错误,学生的笔记终究难以为凭。恰好有一位姓张的同学借到那部朱教授的讲义全稿,交给孟真,孟真一夜看完,摘出三十几条错误,由全班签名上书校长蔡先生,请求补救,书中附列这错误的三十几条。蔡先生自己对于这问题是内行,看了自然明白,可是他不信这是由学生们自己发觉的,并且似乎要预防教授们互相攻诘之风,于是突然召见签名的全班学生。那时候同学们也慌了,害怕蔡先生要考,又怕孟真一人担负这个责任,未免太重,于是大家在见蔡先生之前,每人分任几条,预备好了,方才进去。果然蔡先生当面口试起来了,分担的人回答的头头是道。考完之后,蔡先生一声不响,学生们也一声不响,一鞠躬鱼贯退出。到了适当的时候,这门功课重新调整了。”傅斯年能在一夜之间看一份讲义全稿,从中摘出三十多处错误,说明他对原文十分熟悉,几乎到了全部背诵的程度,对古文献如此精通,不仅一般学生做不到,就是专门学者又有几人达到如此水平。

当时北京大学传统国学章太炎学派势力强大。傅斯年深厚的国学功底,尤其对章氏之学的信从,引起一些太炎弟子的看重,刘师培、黄侃等人都抱着老儒传经的观念,希望傅斯年能够继承仪征学统和章太炎学说,成为他们的衣钵传人,使当时的古文经学后继有人,并将其发扬光大。傅斯年初期亦想在国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入本科不久,便成为黄侃的得意门生,据记载,傅斯年当时常穿大袍褂,拿大葵扇,俨然一个地道的儒生。

正当傅斯年潜心国学的时候,一场震荡中国思想界、教育文化界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了。这场运动虽滥觞于上海,但由于北京大学的改革适逢其时,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重镇。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出版了《青年》杂志,打出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提倡新文化,鼓吹新思想,主张文学革命。陈独秀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将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他在创刊号宣称:“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1916年9月,陈独秀应读者之望,将《青年》更名为《新青年》,其影响日益扩大。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为新文化运动在北京大学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唤醒了潜心于国学的傅斯年。

同类推荐
  •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蜚声世界文坛的中国作家林语堂》由厉向君所著,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阅读。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生命的画卷

    生命的画卷

    父亲,母亲,水乡青草育童年,消逝,我的母校,出了象牙之塔——关于前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回忆和掌故,歧途,忆初恋,家贫,个人奋斗,误入艺途等等。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人、一个政治家、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口才最好的反对纳粹德国的演说家,温斯顿·S.丘吉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这本自传中,丘吉尔回忆了他的童年、他的学校、他在南非的“布尔战争”中担任战地记者以及他的初涉政坛——成为议员。《丘吉尔传:我的青春》不仅仅让读者对这个伟大人物有了一个了解,而且正如丘吉尔自己所写的一样,是“一个逝去的时代的缩影。”
热门推荐
  • 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杜月笙与梨园冬皇孟小冬之间的婚恋故事,更是一部爱情传奇大戏。在孟小冬的身上,杜月笙看到了一个女人的真正魅力,更折服于小冬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才华;在杜月笙的身上,孟小冬看到了她所扮演的一切舞台形象所具有的戏剧元素,感受到了上海“皇帝”、三百年来帮会第一人的独特魅力。或许,杜月笙与孟小冬的婚恋,没有才子佳人般的缠绵,没有风花雪月般的浪漫。但是,人世间所有爱情故事里能真正打动人的东西,他们的爱情故事里一样不缺,值得你我好好咀嚼品味。
  • 曹操墓真相

    曹操墓真相

    “鲁潜墓志”泄露了什么。西高穴,豫北大地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说它不起眼,在于它的规模与建筑没有特别之处。该村现今人口不足三千,百十间瓦房,聚集在一起,略显得有些杂乱。村中的小路,狭窄而泥泞。这样的村庄,在豫北地区到处都是。西高穴三个字,似乎隐藏着某种秘密。西,自然指方位,但“高穴”是什么呢?没有人能够作出合理解释,于是留下一个谜。西高穴村位于河南安阳市区西北16公里处,行政上隶属安阳县安丰乡。该村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当地人往往以“依水临峰”来描述周边环境。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墨上不离菲

    墨上不离菲

    颜洛菲就是无聊出去逛个街,没想到遇到一个神棍,非得给她一串手链,说能找到命定的人,可是为毛戴上去就晕了,醒来之后,发现竟然穿越了?还成为了一个“假太监”。颜洛菲生怕一个不小心揭穿身份就掉了脑袋,每天小心谨慎认真干活,可为毛这皇帝越来越不正常了?“小洛子,来给朕端杯茶”“……”“小洛子,来给朕揉揉肩”“……”“小洛子,来上来给朕侍寝”啊~萧墨离,你是皇帝了不起啊,杂家不干了。
  • 未曾相识

    未曾相识

    她,就是怀着这样的一种喜欢,将自己全部的骄傲抛下,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羚羊,在这条荆棘丛生的路上奔跑,执著而倔强。
  • 重生之我为唐王

    重生之我为唐王

    “我愿重回盛唐,再铸华夏辉煌!”唐朝,无数华夏儿女心中魂牵梦绕的梦,开元天宝年间,古代中国王朝最为巅峰的朝代,华夏民族称雄于世界的时代!!然而天宝十四载,安禄山举兵反唐,大唐辉煌不再,华夏民族从此再难崛起,重生在这样一个朝代的李清,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悲剧发生!神秘缥缈以守护华夏汉族为己任的昆仑一脉,亦正亦邪与世隔绝的川蜀唐门,忠心护主令人闻风丧胆的四灵之卫,精通暗杀之道的幻影楼与暗影门,精彩的场面,诸君请看!!
  • IT人在路上

    IT人在路上

    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从学校毕业后,走上社会,其中有不少人走上了创业之路,其中的一些人创业已经基本成功。我们挑选了11个创业有所成绩的公司作为案例,编写了这本《IT人在路上》,叙述了这些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并从就学、家庭教育、爱好等方面剖析一个创业者成功的奥秘。此书可供IT行业从业者、商界人士,以及准备创业的年轻人阅读,从中获取创业的经验。
  • 哈,富人都是这样想的

    哈,富人都是这样想的

    本书是一部教你如何驾驭财富的经典。作者以劳动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勤劳的美德和节俭的意义,教导人们培养节俭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积累财富,为自己的人生做长远的打算。
  • 网球

    网球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符合当代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运动需求,融合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科学性与实施性为一体。本书共十一章,包括运动概况、技术、战术、教学、训练、规则裁判法和运动损伤;全书内容结构合理、图文并茂、内容广泛。
  • 训蒙骈句

    训蒙骈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