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4500000004

第4章 佛是这样为人处事的(1)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

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

1. 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终将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何时,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保守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密。

有些人心性不稳定,受人盛情款待时,常会把心里话倾吐殆尽。

特别是酒醉饭饱之后,最易吐真言:“咱们朋友一场,以你我多年的交情,今天我什么都没保留,全跟你说了,你千万不要跟别人说!”

俗话说:“秘密若从口里出来,就已出了大门了,以后会遍于全世界。”所以,过了两三天后,这个朋友又在别人面前,上演了同一出戏……如此不能保守秘密,只会令信任自己的人彻底失望。因此,我们对于别人的秘密,务必要守口如瓶。

曾有一个人去某跨国企业应聘,来求职的人很多。面试一轮之后,进入笔试环节。

这些题对他来说都不难,他快速写着,却被最后一题难住了。

题目是这样的:“请写下你之前所任职公司的秘密,越多越好。”

他看看周围,发现其他的人都在奋笔疾书。他想了想,拿着试卷走到考官面前说:“对不起,这道题我不能答,即使是我的前公司,我也有义务保守秘密。”

说完,他就离开了考场。

第二天,他收到这个企业的录用通知书,老板在通知书的末尾写道:“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懂得保守秘密的人,正是我们需要的。”

可见,懂得尊重别人的人,终将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何时,保守秘密的人都能受到重用,也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另外,有些事情即使不是秘密,但为了自己和他人,也还是应当尽量保密:

一、“隐秘自己之功德”。自己纵然具有很多功德,也不能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如何了不起。倘若自己宣说自己的功德,多半是我慢的一种显现,别人不一定对你生信心,反而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二、“隐秘他人之过失”。我们有时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身修行不够。其实,别人说我们的过失,我们可能闷闷不乐,当面说了不高兴,背后说了也不高兴,两三天都不想吃饭。那么推己及人,自己又为何爱说别人的过失呢?

三、“隐秘未来之计划”。计划还没有实现之前,就四处宣扬的话,很容易遇到违缘,半途夭折。世间一切本是无常,所以,做事若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处说。

这些教言是古大德的殊胜窍诀,文字看似简单,意义却相当甚深,望大家能牢记于心!

2. 不求以心换心 但求将心比心

众生避苦求乐之心皆同,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希望每个人在为人处事时,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

你想怎么样对待别人,就应先换位思考,看自己能不能接受。

如果自己不愿接受,那就立即停止,不论语言还是行为,都不要强加于人。

从前,子贡问孔子:“一生中若奉行一个法,该是什么?”

孔子便传授一个“恕”字,告诉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此推己及人,在佛教中也推崇备至,如《入行论》云:“自与他双方,恶苦既相同,自他何差殊?何故唯自护?”所以,自己不愿接受的痛苦,千万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因为别人也照样不愿意。

佛教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鬼子母有一千个儿子,她最疼爱小儿子。

鬼子母爱吃小孩肉,常到人间抓小孩,活生生地当食物吃。人们受不了这种痛苦,纷纷向佛陀求救。佛陀于是通过神变,将鬼子母的小儿子捉来,扣在自己的钵里。

鬼子母回来发现小儿子失踪了,特别着急,不吃、不喝、不睡,上天入地到处找,整整找了七天,也没有找到。后来,她听说佛陀无所不知,就到佛陀那里去哭诉。

佛陀说:“你有一千个儿子,才丢了一个就这样难过。别的百姓只有两三个孩子,甚至是独生子,却被你吃掉了。你想想人家的心情,是不是比你更痛苦?”

听到这番话,鬼子母当下醒悟,在佛陀面前忏悔道:“我错了,只要能让我找到小儿子,我再也不吃别人的孩子了。”佛陀便把她的小儿子从钵里放出来,还给了她。

这种换位思考,在国际上也非常重视。以前国际上开了几个会议,最终达成共识认为:不管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宗教,人与人之间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推己及人”的理念。

众生避苦求乐之心皆同,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希望每个人在为人处事时,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

3. 对朋友要

知恩、念恩、报恩

一个人是否可交,判断起来也不是特别困难。只要能够知恩报恩,这个人就值得交往、亲近。

具足智慧、人格高尚的人,对于他人的恩情,会永远铭刻于心,时时提醒自己。没有能力时,苦于无法回报;一旦时机成熟,便会立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而人格低劣的人,与此恰恰相反。他们受别人恩泽,非但不知恩,反以为是自己的福报,根本谈不上将来报恩;甚至有时候还恩将仇报,对恩人加以诽谤诋毁,尽显内心恶劣的本性。

从前有父子二人,父亲具足智慧,精研佛学,去世前留给儿子一份遗嘱:“辅助明主而远弃昏君,聘娶贤妻而勿娶劣女,结交善友而舍弃劣友。”

但儿子年少气盛,想验证父亲所说的是否在理,于是故意侍奉一位昏君,娶一位劣妻,结交了一位善友。

一天,他陪国王进山游玩,晚上两人住在一个山洞里。深夜时,一头猛虎闯进洞来,眼看就要吃掉国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挺身而出,举剑杀死猛虎,救了国王。

事后,他对国王说:“我今天救了你的命,往后可要报答我啊!”国王虎口脱险,高兴至极,连连点头答应。

后来,国王一直没有酬谢他,似乎早已忘记了诺言。他非常气恼,于是将国王最宠爱的一只孔雀偷来杀死,和妻子一起分享了孔雀肉,又将经过告诉了善友。

国王丢失了孔雀,非常着急,悬赏追寻孔雀的下落:若是男人,就赏给半国的财产;若是女人,则封为王妃。他的好友忠义善良,未去告发。他的妻子却见利忘义,为做王妃而向国王告密。

国王立即将他抓获,并要治罪。他对国王说:“孔雀虽然是我杀的,但看在我救过你一命的面上,请饶恕我吧!”

国王冷笑道:“我眷属众多,哪能一一报恩?你杀了我的孔雀,今天必死无疑!”

正在紧要关头,好友献出孔雀说:“国王息怒,孔雀在此。”原来,好友提前入山捕获了一只孔雀,与国王那只极为相似。国王得到孔雀,就不再计较了。

经过这场风波,他又做了相反的试验:辅助明君,娶一贤妻,交一恶友。

这天,他和国王骑马去郊游。国王的马受惊狂奔不已,致使他俩迷了路。饥渴难忍之时,他将身上带的两个油柑果,分给国王食用。国王欢喜承诺:“我一定要报答你的恩德。”后来,他们寻到归路,顺利返回王宫。

为了考验国王,他故意把国王最宠爱的小王子骗回家,将衣服脱下交给恶友,告知:“我已将小王子杀死。”然后让妻子看护好王子。

国王痛失爱子,在全国张贴布告,重赏知道王子下落的人。恶友闻讯,立即将他出卖。

国王半信半疑,传他来问话。他面不改色,坦然承认了,并请求国王饶恕。

国王哀叹:“可怜我子命薄,就算现在把你杀死,也于事无补。

且恕你无罪,也算对你报恩吧!”如此这般,他深深感悟到国王确实是位知恩报恩的有德贤君,于是将事实和盘托出,同时让妻子把王子送还国王。

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经历,令他感触颇深:“父亲的忠告是多么正确啊!”

一个人是否可交,判断起来也不是特别困难。只要能够知恩报恩,这个人就值得交往、亲近。

当然,我们这样要求别人,更应当如此要求自己。不管是什么样的恩德,哪怕再小,我们也要尽力报答。即使暂时没有能力,也应时时知恩、念恩,心存感恩。

4. 见别人短处

请勿轻易揭露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

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都没有的人,世间上是找不到的。对于别人的缺点,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惯,也不要随便说出去。尤其是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散播。

《格言联璧》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大师也曾说:“吾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

可现在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们特别喜欢说是道非,稍微看到一点、听到一点,就赶紧添枝加叶地传播。甚至骂人的时候,故意揭露一些隐私,把别人伤得体无完肤。这是非常不厚道的行为。

古人言:“骂人不揭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都要学会留口德,管好自己的舌头。

从前,一个主人对仆人说:“你到市场去给我买最好的东西。”

仆人去了,带回来一个舌头。

主人又对仆人说:“你到市场去给我买最坏的东西。”

仆人去了,又带回来一个舌头。

主人问他为什么两次都买舌头。仆人回答说:“舌头是善恶之源。当它好的时候,没有比它再好的了;当它坏的时候,没有比它更坏的了。”

当然,语言的善恶关键在于心,心里怎么想的,口中才会怎么说。所以,要想管住舌头,首先应培养自己的德行。

《菜根谭》云:“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

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也讲:“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这是古人的处世之道,我们应当引以为鉴。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别人的过失,便兴致勃勃、积极发言,甚至添油加醋、颠倒黑白,然后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对别人的伤害极大。

其实,宣扬别人的恶行,也等于自己作恶。过多评论他人、说人是非,不但有损自己德行,也会因此与人结下怨仇,祸延及身。

所以,一个德行好的人,听到是非后会闭口不言,不妄加评论,更不会到处传扬。印度哲学家白德巴也说:“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

5. 为别人着想

是最大的利己

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如果始终想着自己,别人不一定看得上你,但若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大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一个人若想自己得利益,就要先为别人着想。

倘若没有做好人,想成佛是不可能的。

当然,每个人对“好人”的定义不相同:有人认为脾气好、性格好、做事勤快,就是人格贤善;有人认为长得漂亮,就具有人格魅力;有人认为心比较软,就是人格很好;有人认为个性坚强,肯定是好人……但我的上师并没有这么认为,他老人家说,想做好人的话,就要在这几点上下功夫:

一、“言行恒时随顺友”

言行举止经常随顺他人,对上者恭敬,对中者和睦,对下者关爱,跟谁都合得来,不会动辄横眉怒目,处处与人作对,不论到哪个团体都搅得鸡犬不宁。

当然,随顺他人,也不是没有原则的。别人生贪心你也随顺,生嗔心你也随顺,不是这个意思。随顺并不等于一味地投其所好,而是对如理如法的行为,才应当去随顺。

人与人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任何团体都会有许多矛盾,但人格好的话,跟谁接触都十分融洽,而不是别人说上去、自己偏要下去,别人说做稀饭、自己偏要吃干饭,什么都要特立独行。就像藏地有个比喻说:“一百头牦牛上山的时候,嘎巴牛(牦牛中的败类)非要往下跑。”这种说法还是很形象的。人格不好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惹是生非,就算坐车去往某地,一路上也会跟好多人吵架。这样的人离开之后,大家都觉得很舒服,好像祛除了眼翳一样,得吃顿饭庆祝庆祝。

不过,人格的好坏,在表面上也看不出来。有些人言行举止很不错,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大失所望;有些人刚开始似乎比较顽劣,结果越接触越觉得他好,很让人信任。所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确实说得在理。

二、“秉性正直”

不管说话还是做事,心都要正直,不包庇自方、嗔怪他方,而是以客观事实为准,不偏袒任何一个人。

有些人性格非常直,看不惯马上说出来,想什么就说什么,认为这就叫做“正直”。其实不然,这只是把心里想的,从嘴里吐出来而已。所谓的正直,是以良心作证,遇到事情时既不偏向自己,也不偏向他人,无论对方高低贵贱,是高官抑或乞丐,只要符合客观事实,就当仁不让地站在那一边。

这样的人如黄金般难得,众所周知,包公斩驸马就是正直的典型。包公为了伸张正义,宁愿触怒皇室,哪怕丢掉乌纱帽,也不违背正理公意。海瑞亦是这样,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了正义宁可罢官。而有些人并非如此,说起话来天花乱坠,但私底下完全不是这回事。现在狡猾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一定要学会正直,若能做到这一点,别人冤枉误解也好、诽谤诋毁也罢,自己都问心无愧,始终会像纯金一样发出真实善良的光,不被任何黑暗所覆盖。

三、“心善良”

假如能做到随顺别人、为人正直,但心肠狠毒的话,人格也好不到哪儿去。现在有些人,话讲得头头是道,可背后却包藏害人之心,那做什么都徒劳无益。因为心是一切之根本,宗喀巴大师也说:

“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心善的话,一切都是光明的;心恶的话,只能趋往黑暗了。

这三点做人的道理非常重要!

上师还进一步说,倘若你想利益自己,利他是最好的窍诀。作为凡夫俗子,完全不考虑自己是不可能的,但考虑自己的过程中,若是损害其他很多人,自己的事业也不会成功。

有一次乘飞机,我旁边坐了个年轻人,看起来很有才华。他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平时不信佛教,但我们聊起来还是有共同语言。

他说:“应该做好人、多帮人。实际上,任何企业若想成功,一定要帮助周围的人,这样才有生存空间。假如我一味地顾着自己,别人也是很聪明的,谁都能感觉得到,最后我也不会有什么成果。”他讲得挺有道理。确实,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如果始终想着自己,别人不一定看得上你,但若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大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一个人若想自己得利益,就要先为别人着想。

上师也曾开玩笑说:“我通过多年的生活经验发现,如今很多人不会做人,每天自私自利只想自己,这不一定就能得偿所愿。比如,有的年轻人喜欢某个人,就把对方束缚得死死的,拼命地占为己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有的人喜欢对方,就全心全意地支持他、帮助他,对方毕竟也是人,最后会接受这种心意的。”

只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

6. 千万不要忘记

给你戴高帽子的人

现在有些人,会吹、会捧,说话温顺悦耳,却掺杂许多虚假的东西。不过,世人偏偏喜欢阿谀奉承之词,对于鲜艳夺目的“高帽子”,常常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一个人若能对“戴高帽子”感觉不舒服,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尤其是自己身居高位时,手下人唯唯诺诺,亲密地围绕在身边投其所好、歌功颂德,你也许觉得这种滋味很好。但是,在这种舒服的感觉中,往往隐藏着许多陷阱。

上个世纪 80 年代,一位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归心似箭,匆匆登上了回家的列车。她坐在车上隔窗远眺,对未来充满着憧憬,脸上不时浮现出幸福的微笑。

途中,一位衣着朴素的妇女,怀抱不满 1 周岁的婴儿挤上火车,坐在大学生身旁的空位上。

相视一笑,妇女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姑娘,你真像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一定有很高的学问,准是研究生、博士之类的。”

“不,我刚大学毕业。”

同类推荐
  •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此著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以前在上海出版,现在重新修订后再出版。此书主要探讨基督教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学派之一——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是公元二至四世纪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轴心,通过公元325年的尼西亚会议,它深深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思想传统。对于欧洲文明来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出现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理论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希腊化时期两希文化结合的典范。在这一著作中,作者力图以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神哲学为基本视域,勾略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概貌和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特点,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欧洲文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彼岸·《心经》的启示

    彼岸·《心经》的启示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处处被人压、骗,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智慧,仅仅有慈悲心,最后他没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用智慧去引导我们的人生,但智慧来自哪里?来自眼光的高度,透视事物的深度,来自“空”的宇宙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观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去修行,从日常的每件事做起,佛法虽然是出世间的,但并不离世,相反要在市井生活中去成就。所以说佛教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伊斯兰与国际政治

    伊斯兰与国际政治

    本书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一直致力于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研究。本书集中了作者近年来研究伊斯兰教政治运动与国际政治的相互关系、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来龙去脉,冷战后的宗教发展与国际政治等系列文章,对学术界和政府相关决策部门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侯府宠姑娘

    侯府宠姑娘

    江蕙出自名门,父亲是安远侯,继母是丹阳郡主,却因为是跟着亲娘在山野之间长大的,横蛮霸道,凶名在外,王孙公子,望而却步。偏偏有英雄慧眼识美人,说她是位蕙质兰心的好女子。在她及笄之日,淮王、潞王、郑王及相府公子同时登门求婚,场面热闹,世人瞩目,不知最后谁能抱得美人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情如诗爱如画

    情如诗爱如画

    一个拥有“流浪诗人”、“旅行作家”、“最年轻的全能才俊”等一系列标签于一身的吕塔,当年,才刚满十八岁的他已经成为了娱乐的焦点。却因青梅竹马的女友的不告而别,从此一蹶不振。也因此事,让这位,当时红了一片天的青年才俊“隐居”了七年之久。直到,与乔氏集团的千金-乔诗诗的相遇,彻底改变了他的现状。这位,拥有着善良又充满着活泼,还带点傲娇的千金小姐;从与吕塔刚开始相遇时的不对付,到后面又是强吻,又倒追的。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原本选择安逸的吕塔,有些措手不及……一个是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喜欢画画集团千金,一个是沉寂多年的而不受拘束的“流浪诗人”,他们会怎样点燃这如诗如画的的爱情故事呢
  • 言之有兮桐

    言之有兮桐

    “沈兮桐,听说你喜欢陈言之。”“什么叫喜欢陈言之,我那叫爱,好吧。”……“沈兮桐,你那么喜欢陈言之,为什么还没把陈言之弄到手呀。”“我都没急,你急什么,我和陈言之是迟早的事。”“沈兮桐,听说陈大校草有喜欢的人了?”“嗯,我就知道他是喜欢我的。”“你怎么知道校草喜欢的人是你,万一是别人呢?”“他只能喜欢我!他要是喜欢别人,我就...我就当一个锄头。”“为什么要当锄头呀?”“把他这个草给刨了!”
  • 重生枭妻帅炸天

    重生枭妻帅炸天

    黑枭女王遇袭重生,睡了前世死敌大BOSS!宿敌在枕边,日夜不停战。可为何他画风突变?不但帮她虐渣斗白莲,还帮她复仇查凶手。顾九爷:弄死我的不正是景大少你吗?景少委屈:世上最痛苦的是你喜欢一个人,费尽心机接近,没等表白对方挂了。世上最幸福的是你喜欢的那个挂了的人,死而复生,还活在你床上!【酸爽独宠,1v1】此文又名《我一定遇到了假的死敌boss!》《死敌boss每天都想扑倒我》《我虐死敌千百遍,死敌待我如初恋》《死敌boss总想是热心教我开车》……
  • 来到现世当咸鱼

    来到现世当咸鱼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修仙为界的某个地方的守护神在那个受到空前绝难的灾难的世界中死亡,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她来到了现实并且开启了种花(培养灵药)送货(给不同世界的特别人送去他们需要的东西)吃东西追番……的咸鱼时光。注:女主是胎生(在娘肚子里就传过来了)
  •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父母要懂点心理学: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总结了77个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心理规律,配有实用案例作解释说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心理规律就是家长了解孩子和塑造孩子的有力的心理武器。
  • 云端之上亦有黑夜

    云端之上亦有黑夜

    她似是神界第一缕曙光,降临后却裹携无尽浩劫。若是自本与天相生相融,如何逆天而为?他于万众厌弃中毅然登位,步步为营,却依然防不胜防,坠进深渊。在他茕茕孑立,踽踽独行,重生之际,回望独自杀出的血路之时,他望见了她。他冷笑:“你数次弃我,却还有脸面来见我?”她伸手:“既然,都是孤独之人,不如我们在一起吧。”他说再爱也不回头。原来,只要那人伸伸手,他还是会跟她走。
  • 遇见你的独孤

    遇见你的独孤

    遇见你之前总觉得孤独,遇见你之后除了孤独还有无尽的忧愁,一身红妆,终究还是孤芳自赏。
  •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感悟辉煌——《苦难辉煌》读后感;有错必纠,知错必改——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读《不速之客》有感而发;读好“无字书”——读《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有感;领导干部要“好学”,还要“善学”等。
  • 修魔之圣天魔帝

    修魔之圣天魔帝

    加了一个魔修群,又不小心吞了一个快要成为魔祖的魔尊,从此走上逆天之路,各种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