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8500000022

第22章 书信结友情

宗白华非常欣赏郭沫若的新诗和诗才,所以他接手《学灯》编辑工作后,只要有郭沫若的诗作就马上发表出来,还不断地向郭沫若催要新作。他在给郭沫若的一封信中说:“你的诗是我最爱读的。你诗中的境界是我心中的境界。我每读了一首,就得了一回安慰。”他认为郭沫若是个天才,假以时日,会成为中国新文化中第一个“真诗人”。

郭沫若为有这样一个艺术上的知己,欣喜不已。他甚至觉得,是宗白华这个朋友,才使他的创作欲得着了一个爆发。宗白华希望每一期《学灯》上都能有一首郭沫若的诗作发表,他们由此开始频繁地通信往来,那时的福冈与上海之间的邮路已经很便捷了。

宗白华对德国的哲学、文学很有兴趣,已经有了去德国留学的打算。郭沫若同样喜爱德国文学、喜爱歌德,于是,这首先成了他们之间热烈讨论的话题。

1920年2月中旬的一天,郭沫若在收到宗白华一信的同时,还收到了一封署名田汉的东京来信。这是上个月宗白华在信中为他介绍的一位新朋友,宗白华期望他们二人一起成为“东方未来的诗人”。其实田汉这个名字郭沫若在读《少年中国》杂志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了,那是一位喜欢美国诗人惠特曼,也喜爱戏剧的青年。

田汉的来信中这样写着:“我若是先看了你的长诗,我便先要和你订交——哪怕是你不肯下交我这样的蠢物。”“我真喜欢!我真幸福!我所交的朋友很多天真烂漫,思想优美,才华富丽的人。于今又得了一个相知恨晚‘东方未来的诗人’郭沫若!我如何不喜欢,如何不幸福呢!……”

信还没看完,郭沫若就拿起笔准备给田汉回信。宗白华原是建议他去一趟东京,与田汉会面,但往返一趟要一周时间,故未成行。现在收到田汉信,又是那么热情洋溢的信,郭沫若也难抑心潮的激动:

“接到你的惠书——哦,寿昌兄!我心头的快活只好请你替我想象出来,我实在是寻不出句适当的话来表示他了。”“我从前读过了你在《少年中国》上介绍惠特曼的一篇快文字,和几篇自由豪放的——你的诗题我虽忘记了,我的读后印象确是‘自由豪放’这四个字,或者批评得不确当,也未可知——新体诗,我早已渴慕你个不了。假使我是个纯洁无垢的少年,我无自惭形秽的一段苦心,便使莫有白华的介绍,我定早已学了毛遂自荐,跑到东京来拜访你了。”

接着,郭沫若就对田汉这个尚未谋面,且只是初次通信的朋友详细讲述了自己在婚姻爱情上的经历:与安娜的相识、爱恋,组成的家庭,以及家中原来由父母包办缔结的婚姻。他毫无掩饰地倾吐了郁积在心中的苦闷和长久以来困扰着他的一种对罪恶感忏悔的心情。

田汉接到郭沫若的回信以后,深深地被郭沫若一颗坦诚的赤子之心所打动。他勉励郭沫若说:“战得胜罪恶的便为君子,便算是个人;战不胜罪恶的人,便为小人,便算是个兽。”“世间天成的人格者很少,所以‘忏悔的人格者’乃为可贵。”他还表示:“有人要宣布你们的罪状,我愿意挺身出来,做你们的辩护士。”

初次通信,两人就彼此以心相交,这让他们都感觉幸运地遇到了知己者。于是,频频鸿雁传书,结成了一种兄弟间的友情。他们在信中敞开心扉,无所不谈,以至写信,盼信,读信,一时成了他们学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一次,郭沫若为先睹为快,一面还做着课堂实验,一面就读田汉的来信,结果那天的实验一个都没有成功。晚上回家与安娜又一起读信,读到高兴时,两人才发现都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

多年后,田汉还怀着无比珍视的心情忆及与郭沫若的书信交往:

“我们中间也建立了通信关系,发生了友情,其热烈的程度只有在热恋中的青年心理可比拟。一封信发出去后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回信,很快地厚厚的回信来了,在案头,在被子里,在江户川的水边,在户山原的林下,兴奋地读了又读,看了又看,赶忙又写回信。为着这而看书,为着这而观剧,为着这而郊游,一切为着写信。写信一时成了我主要的功课。”

由于宗白华的牵线,这样的通信往来就在三人之间展开了。他们在信中讨论诗歌、戏剧、美学、哲学,谈论学业、志向、人格修养,也探讨爱情、婚姻、家庭等人生问题。这是一种彼此敞开心扉、天马行空般自由自在的精神交往。

3月下旬的一天,郭沫若在家中的灶间正手捧着一本英译的比利时剧作家凡尔哈特的诗剧,边看边烧火煮水。三天前,安娜刚产下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博儿,没钱请帮工,郭沫若只得自己动手料理家中所有杂务。忽听有人扣门的声音,他放下手里的书,走去开了门。一个陌生的青年站在那里,面貌清癯,身着一件灰色外套,手里提着一个小巧的帆布提包。青年摘下帽子,客气地问道:

“你是郭先生吗?我是田……”

“啊!寿昌君!你怎么会来了?为什么不先拍个电报过来,我好去接你!……”寿昌是田汉的本名。

顾不得自己的窘迫之状,郭沫若忙把田汉引到楼上的房间里。原来田汉刚刚参加完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入学考试,一放春假,便迫不及待地跑到福冈来见这个在书信上神交的朋友。

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在彼此的信中已经是相互熟悉了的,所以几句寒暄的话说过后,两人便如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话题就从郭沫若手中拿着的那本凡尔哈特诗剧谈起,然后说到梅特林克的《青鸟》。

田汉说准备翻译《青鸟》,还说到将来要做个戏剧家、文艺批评家。

郭沫若则说只想做一个小小的创作家,他觉得自己没有批评的能力。

田汉非常健谈,一说起来便滔滔不绝,郭沫若耳背,有时话没听全,反应慢了点,结果就插不上话去,变成了洗耳恭听。他还得不时地跑到楼下灶间去照看炉火,给婴儿洗澡,烧水做饭,脸上一副烟熏火燎的样子。田汉看了开玩笑道:“要是照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说来,你这得算是粗制滥造了。”郭沫若无可奈何地笑笑说:“多男子则多惧也!”博儿又是个男孩子。

为了款待田汉,郭沫若特意烧了一些牛肉,可二人一聊得兴起,就忘了灶间的烟火事,结果午餐成了郭沫若戏称的一道西式大菜“巫焦巴龚”——几片烧焦了的牛肉。在诗歌与戏剧的天地里谈兴大发的两个男人倒没觉得怎样,反正他们饱餐了一顿精神食粮,苦了的只有安娜,她可是正在月子中。

下午,郭沫若带着田汉去博多湾畔观海。漫步在海滨,前望是一碧如洗的蔚蓝一片,海潮缓缓涌上岸来,轻柔地舔舐着洁白的沙滩;回首是岸边绵延不绝的十里松原,一阵阵松涛声不绝于耳。远远的海湾深处,隐约可见的一个小岛叫志贺岛,岛上曾出土过一方刻有“汉倭奴国王”字样的金印,它见证了两千年前中日之间的一段历史交往……郭沫若告诉田汉说:“博多湾是我许多思索的摇篮。这里的大海、夕阳、松林、爱情,还有罗曼蒂克的传说、古战场的遗迹,常常让我忘却窘迫的生活境遇,而置身在一种富于诗意的情境中,那时由不得你不会产生诗的冲动。所以,博多湾也我许多诗歌的产床。《新月与白云》、《晨安》、《浴海》、《晚步》等等都是从这里涌出来的。”

“博多湾催生了一个新诗人啊!”田汉颔首感叹道。

不知不觉夕阳已经西下,只在海湾尽头处的天边留下一抹晚霞。

两个人谈得格外投机,田汉索性在郭沫若家中住了下来。

九州帝大也已经放了春假,除了照顾月子中的安娜,郭沫若把时间全都用来陪同田汉。他们整日或盘桓在海边,或漫步于十里松原,一起读歌德的《浮士德》,读海涅的诗。由于都经历过恋爱的痛苦,他们还讨论起了婚姻恋爱的问题。

“你以为结婚之后,恋爱还能够保持吗?”田汉一直在考虑与恋人何时结婚的事情,所以这样问了起来。

“结婚就是恋爱之丧礼。”郭沫若不无夸张的回答,大概出于尝到了被束缚于家庭的无奈。

“是呀!也有人说结婚是恋爱的坟墓。这样看来,还是先不结婚的好。”

“如果能永不结婚,常葆有纯粹的爱,那该是最理想的了。一结了婚,彼此总是要有不自由的,再生育儿女,那就更不自由。”

郭沫若有点后悔过于匆忙地组成了一个家庭。与安娜恋爱的日子是浪漫的,但有了家,有了孩子,浪漫不再是生活的全部,每日少不了柴米油盐的家务琐事,这与他那昂首天外的浪漫诗人的心性实在差得有些远。而此时也正是心高气盛的田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二人亦可谓惺惺相惜。

同类推荐
  • 罗振玉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罗振玉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以大量第一手资料记述罗振玉的家世与学术活动。他毕生殚力国学,致力于搜求、整理、刊布古代史料。其中甲骨、简牍、敦煌文书等经其倡导研究,于今俱成显学。他与王国维共同开创的“罗王之学”打开了国学研究新天地。从“罗王之学”的形成过程,展现了一代学人的成长、交往与情感经历。
  • 晁德仁(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晁德仁(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是对大连市文艺最高奖“金苹果奖”得主的创作成就的总结。本书是其中的一本,书以传主的名字命名,包含“苦乐人生”“慧眼识珠”“春华秋实”三个部分。“苦乐人生”中,他回顾了自己创作和追求艺术的历程。“慧眼识珠”收录了《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或评论家对其作品的鉴赏品评,使读者对作者的作品有了深层次、多角度的认识。“春华秋实”是作者的作品集锦,充分展现了晁德仁的艺术成就,“艺术年表”以年代为线索,记录了作者各时期的作品、个人成就、艺术交流活动等。
  • 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

    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

    李白是中国诗坛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他的才华不但征服了芸芸众生,也征服了帝王将相,蜚声海外。但他的身世却是一个千古之谜:他生于何处、双亲是谁、为何去了西域、与大唐皇族有无血缘?作品在试图解开谜团的同时,描写了李白任侠学剑,拜师学道、漫游江南的经历。与杜甫、郭子仪等人的深厚情谊、感人的儿女情长和对一位公主的朦胧情愫等,也真实揭露了宫廷的荒淫无耻和“安史之乱”的血腥屠杀,以及诗人受牵连沦为阶下囚的遭遇,最后捉月而死,为他的人生划下了凄美的句号。作品以李白生平为轴,钩沉轶闻逸事,情节生动,文字流畅,雅俗兼容,可读性强,塑造了诗人可信可亲可爱可敬的艺术形象。
  •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 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

    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讲述了,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他曾拥有军工厂,主要生产军火;还曾拥有一座钢铁厂。在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下遗嘱,将其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热门推荐
  • 发觉净心经

    发觉净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春一经典藏,止不住了忧伤

    青春一经典藏,止不住了忧伤

    感动,无法预定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我们的心灵。一句话,一件事,让我们感动,就将它们记下来吧。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并不多。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 无敌大帝尊

    无敌大帝尊

    至尊神兽当坐骑,绝世天骄当小弟!什么?你说你不服?不好意思,那就成为我的经验值吧!少年穿越异界,得无上系统辅助,走上一条无敌的通天大道,成就万古无敌帝尊!
  • 在下荆轲

    在下荆轲

    【本书甜文,甜死不负责】“在下荆轲,不仅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剑客,我还是——”“荆轲,帮个忙,把我给娶了。”“荆轲救我!我韩非!”“荆轲!帮我杀个人,嬴政!”“荆轲!我,秦始皇,打钱!”……穿越成荆轲,要成为秦始皇背后的男人…………
  • 我们来修仙

    我们来修仙

    在下张良辰!弓长张的张!温和善良的良!灿然星辰的辰。是个修仙者!为了积攒功德成仙,最喜欢对那些自认为有能力的大魔头出手了!
  • 断桥残梦

    断桥残梦

    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老来游旧更同谁?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尊前莫惜醉如泥。——欧阳修·《浣溪沙》绿柳林中挑着一张酒旗,旗上“刘伶停车”四个斗大的字赫然在目。柳树环绕处,酒楼临湖而建。楼中宾客满座。临窗一张桌前,两名中年男子相对而坐。那年纪稍大的蓝衣男子只是闷头喝酒,另一个灰衫男子却不时往楼梯处看。两人均是愁眉不展。只听得“咚咚”的脚步声传来,一个老夫人携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走上楼来。
  • 人脉是设计出来的

    人脉是设计出来的

    中国是人情大国,人脉就像空气那样重要。经营人脉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本书是为你量身打造的轻松易读、最实用的人脉教科书。教你从第一次接触递名片就能与众不同,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和强大气场;让你懂布局,会设计,省力用心做人脉!例如: 你帮助别人完成了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本来你想让他欠你人情债。可他想用钱摆平,也不想再和你往来。他不想欠你,你就想办法欠他。你可以告诉他,在这个事情的处理过程中,你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成长,正因为事情如此复杂,你更深刻的理解了社会的规则,他是影响到你对这个社会看法的人,你感谢他,所以愿意经常请他吃饭,聊天。
  • 最强武校

    最强武校

    灵气复苏,造化之光降临,万物进化。有人融合了现代机械,化身机甲战神。有人身体进化,三头六臂,力战苍穹。有人觉醒特殊能力,神雷天降,宛如灭世。..............沈城看着自己以前玩闹雕刻的建筑。镇妖塔:镇压之力,万物皆镇。斩魔台:破灭之力,斩仙破魔。养鬼谷:诅咒之力,咒杀神魔。藏经阁:悟道之力,感悟天地。钟鼓楼:晨钟暮鼓,龙吟象鸣。修炼室:加速修炼,截取能量。天王殿:法相高立,战力无双。................看到这些,沈城重新打开了武校的大门......
  • 三千空界

    三千空界

    一双眼可看破邪恶;一记拳能将天也打破;双脚一跺能让地府颤抖;征途漫漫,战九天,踏地狱,护人间,只为打破枷锁,不是天才也可战到最后…
  • 如意胭脂铺

    如意胭脂铺

    以中国传统的美容药方、饮食菜谱等为基础,杜撰出的一个个离奇小故事。但,只是故事,不是历史,因此希望读者不要过分在意文中出现的东西是不是唐朝时就有的。大唐天授年间,神都洛阳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有一间装修极为典雅的胭脂铺。店铺女主人姓邢名如意,拥有了可以点化鬼神的能力。她与一只能够说人话的狐妖为伍,偏爱美食,以美容古方为谋生手段,只是这美容古方背后的故事你敢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