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600000023

第23章 附:《牧牛图颂》与《牧象图》

佛教的禅修,从佛陀住世时就以“牧牛”来譬喻调和身心的修行要领,《阿含经》中就有牧牛十二法,《大智度论》中有牧牛十一事,都是借譬喻的方式,使禅修者领会调心,并降伏其心之道。《佛遗教经》里说:“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在中国禅门诸祖,如马祖道一禅师之“水牯牛”公案,又如沩山灵佑禅师上堂曰“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个水牯牛是也”,都以牛譬喻心地之修治。

在中国的禅门公案中,除了以“牧牛”借譬修心法要以外,还有名闻遐迩的《牧牛图颂》,作者以自己的禅修经验,来说明修学的方法和历程。流行较广泛的《牧牛图颂》有两种:一为廓庵禅师所作,一为普明禅师所作,图和颂都不相同。近年,台湾的藏传佛教中噶玛教派办的贡噶精舍,又推出了一幅《牧象图》,表现白教大手印瑜伽法门的修学方法和历程。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料,可供禅修行者参究。

一、廓庵禅师的《牧牛图颂》

廓庵禅师的《牧牛图颂》的真迹已失,但有15世纪日本足利时代周文的仿本。廓庵禅师是临济黄龙五祖法演之下大随元静禅师的法嗣,住在鼎州梁山(常德)。所作的《十牛图颂》,是受当时风尚的影响,如圆悟克勤禅师的《碧岩录》有本则、颂及评唱,所以他画的《十牛图》每幅图都有序颂。

(一)寻牛喻人放失本具圆成之心牛,寻于得失是非之中。如本无失,当不用有所求。因人生有所迷失,故需向善知识求救,寻找已放失却本具圆成之心。此幅图是指行者向往禅修之道。

第一寻牛颂

茫茫拔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二)见迹喻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渐见心牛之迹。因缘和合,发现禅修的路子。此幅图是指行者开始进行禅修。

第二见迹颂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它?

(三)见牛喻依闻法修学之功,发见本具之心牛。禅修已见眉目,或得轻安,虽进一步再行参究。此幅图是指行者走上禅修之路。

第三见牛颂

黄莺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四)得牛喻虽得心牛,犹存烦恼气习,恐再放心,遂加修炼。指找到了正确的禅修路子,勇猛精进,万缘放下,单提摄心。此幅图是指如法修持。

第四得牛颂

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五)牧牛图示持牛之鼻而牧之,得纯和之相。喻身不离修炼之意,开悟后的调心,前思才起,从念相随,从容不迫,一路向上绝不放松。此幅图是指定境现前。

第五牧牛颂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鞭锁无拘自逐人。

(六)骑牛归家喻脱离情识妄想之羁绊,骑本具之心牛,归还自己本来之家乡。禅修已有所得,心无挂碍,逍遥自在,满载而归,见本来面目。此幅图是指性相圆融。

第六骑牛归家颂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七)忘牛存人喻若归本觉无为之家乡,无须再修禅,则无事安闲。法无二法,明心见性,体验宇宙人生最高境界,虽然如此,但仍有我执。此幅图是悟道心境。

第七忘牛存人颂

骑牛已得到山家,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八)人牛俱忘喻凡情脱落而全界无物,凡圣共泯,生佛俱空,万德俱足,觉心常照。故此幅图以空白圆圈表示圆满自在。

第八人牛俱忘颂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溶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九)返本还源以水绿山青,不留一尘一埃,喻自己之本心本来清净,无烦恼,无妄念,当体即诸法实相。本来清净,一切如故,道在平常。此幅图指平常心是道。

第九返本还源颂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如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十)入尘垂手廛济度众生而垂慈悲之手,入市井之尘境相,以喻不偏居向上,更能向下入利他之境。悲智愿行,成就一身,自度再自度,度他再度他。此幅图是指禅修行者得道后,要入世弘法。

第十人尘垂手颂

露胸跣足入尘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二、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

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也是十图十颂,是一条黑牛逐渐地变成白牛,先头角,然后牛身,最后是牛尾。他的第十图为双泯,与廓庵禅师的第八图相同,也是一个空白圆圈,以喻人我双忘。十图以未牧第一,初调第二,受制第三,回首第四,训伏第五,无碍第六,任运第七,相忘第八,独照第九,双泯第十组成。若从禅修的次第来讲,普明禅师的《十牛图颂》更能表达禅修的历程。本觉的佛性被迷障,恰是“心牛”未牧,而修行发心,如牛初穿鼻绳。孩童发蒙读书,老人喻之为“穿牛鼻子”,这就是初调了。受制,回首,训伏,任运,仍是禅修行者从初始阶段到成功的一个历程,也可以就是从初禅到四禅的次第,若以现代人读书为喻,那就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一个修学历程。忘相是禅修达到的目的。独照是禅的运用,禅的圆融活泼的,独照是禅悦的境界。双泯是禅修的究竟,破除人法二执,得到了解脱。

未牧解

易曰,君子卑以自牧。人之性心,未经琢磨,如牛之未受鼻穿,咆哮奔走,敦能拘束?任其劣性,不顾稼苗,横跑蹂踏,犯人佳禾。然人之初,性本善,继为欲令智昏,日趋于恶而不自知。若不严加省察,磨炼其故性,必致善念日泯,而恶念日萌,犹如未牧之牛,狂性骤走,步犯佳苗也。

未牧第一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初调解

修行之人,如牛初之穿制,不遵约束,尚思狂走。

惟凭主翁痛加鞭策,而牛之劣性,不得不为驯伏。

犹人之性,痛加忏悔,迁善改恶。性似牛,心似童,全凭心主时加惕磨,锻炼其性情,务使循善易恶。

而顽性稍尽,从善之功,竭力护持,方免其恣纵也。

初调第二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受制解

人之性情,如牛之未受穿制。动辄犯于人理。若明其性,制其心,不敢作恶。从于善,自能善念日增,劣性日消。事事体究,合乎人情天理,都从性分中流出。如牛之步田,不敢犯其佳苗。而人自知迁善,不敢纵其劣性。若牛之鼻受牵,自能知主翁之约束也。

受制第三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回首解

人有劣性,自知忏改,即是回首。谚云:“放下屠刀,回头是岸。”然既知改恶,须要从善如流,一超直入,务令恶念尽消。而日久功深,自能纯善。稍无犯于良知,虽功能至此,犹凭主翁把握牢索,时防其心,毋令纵逸也。

回首第四

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驯伏解

人之劣性全消,善性纯乎精粹。动辄合乎天理人心,不假勉强作为。而得如牛之驯伏于主童,不劳牵调,步步自能随之。

驯伏第五

绿杨荫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无碍解

经云:“去恶务尽,树德务滋。”此即从善改恶之端本也。然人之劣性尽融,恶念消绝,作事皆出自然,合乎天性。无障无碍,惟凭虚灵不昧之功,以应时世人情。己之心性。如日月光明一般,毫无些须滓迹。能障其明象也。

无碍第六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任运解

人之善性,克尽乎纯。一切行为,如日月之行天,行无取事。利益众生,宁有涯畔。然天自不计其覆育之功也,凡人之善,能臻至此,一切作为,出于天性自然,毫无勉强。古哲云:“饥知吃饭睡知眠,运米担柴出自然。”此即自然功夫,不假丝毫强作。人能如此为善,任我运应,岂不是天壤间一至人耶。

任运第七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相忘解

牛之劣性全消,即山童之恶念泯绝。善臻乎纯,如白云之无心,人亦同之。性无善恶,形无尔我。既无尔我,有何善恶之分,优劣之迹哉,岂不似人牛之两相忘也。

相忘第八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独照解

世之万种形象,善恶两途,凭我一心自察。一切行为,无不光明正大,些无渣滓,全在性分中之一点灵光。浩浩荡荡,行露其间,此独照之灵虚也。功虽能臻此,犹恐不能人我两忘,若能炼至双泯地位,则无重关之间隔矣。

独照第九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双泯解

人我两忘,道之无闻无见,儒之无臭无声,即是道也。人之有生,因有尔我。既有尔我,即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所以沦没于生死。今能修其至性。性中本无尔我,有何执著,岂不虚虚明明,一点之真性。归于双泯之极地耶。

双泯第十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三、藏传佛教噶举教派的《牧象图》

近年在台湾出版的《正法眼》(四)一书中,有一幅《牧象图》(原图未标名),与普明禅师的《牧牛图》相似。《正法眼》是贡噶精舍编辑的,由贡噶老人主持。贡噶老人即申书文,是抗战时有名的“红衣女侠”,她不仅是清末端亲王的孙女,也是抗日民族英雄,自组游击队抵抗外侮。1939年入川进重庆北碚汉藏教院学习,次入康区学习藏传佛教,是贡噶老佛爷的传法弟子之一。她博学多闻,曾在贡噶雪山闭关禅修,为藏传佛教噶举教派(白教)的正统传人。在她主持编辑出版的书籍中出现这样一幅《牧象图》,引起了佛教学者弘学老师的注意。因为弘学老师与噶举教派和格鲁教派有殊胜的法缘,他以前见过藏传佛教有这类的唐卡。同时,藏传佛教的修持法门与汉地禅宗的修持法门不太一致。弘学认为《正法眼》中这幅未标画名的《牧象图》,虽未署作者名及创作的年代,但可以断定是现代的作品。但从十一幅图组成的画面来分析,一猴牵一象,有喇嘛在后驱赶,全黑的猴与象,由头至尾逐渐变为全白。这显然是受到普明禅师《十牛图》的影响。这幅组图在《正法眼》中出现,可以说体现出噶举教派独特的“大手印”修法次第,同时显示了藏传佛教的特色。

《牧象图》中象由猴牵,喻“心象”被猴的顽性所执,“心象”是本觉,猴的顽性是迷障。人须驱赶象与猴。

《牧象图》共十一图,前八图与《牧牛图》相似,第七图黑猴全部变白了,象只有脚蹄上还留有少许。第八图就没有白猴了,喻心象不再被猴牵执了,人的迷障没有了,象也全白了。所不同者,是从第三图起,象背的后部有一似兔(或者似鼠)的小动物的头出现,到第四图露出了半身,第五图露出了大半身,第六图就没有了。这形象是譬喻大手印行从专一瑜伽进入离戏瑜伽修行阶段,破除“一切皆为虚幻”的执著。

噶举教派大手印之地道,道谓五道,地为十地。专一、离戏、一味、无修四瑜伽各三个阶段,即上中下三品,共十二个阶段即十二品。专一瑜伽上中下三品,属资粮、加行二道;离戏上中下三品,属见道初地至七地;一味瑜伽上中下三品,属修道八地至九地;无修瑜伽上中下三品属十地,乃至十三地之后方至究竟道之最上无修瑜伽,即四身佛之最圆满果位。但贡噶老佛爷则开示专一瑜伽为初地至三地,为《牧象图》之1—3图;离戏瑜伽为四地至七地,为《牧象图》之4—7图;一味瑜伽为八地至十地,为《牧象图》之8—10图。因八地为不退地,故只有喇嘛和白象,没有迷障的猴了,“一切皆为虑幻”的小动物在第6图中也没了。无修瑜伽为十一地至十三地菩萨。菩萨中唯观音菩萨为十三地,其余菩萨则在十三地以下,佛为十三地半,已称佛不称菩萨了。平常所言修行,最高就止于十地,谓等觉菩萨,所以《牧象图》上,喇嘛已骑上了白象。这八图是无修瑜伽的起点,所以喇嘛不仅骑在白象上,而且是掉头而行的。

《牧象图》体现出贡噶老佛爷的教示,老佛爷示寂于1956年。可以说贡噶精舍的大德所制作的《牧象图》是藏传佛教噶举教派大手印修行次第的展示,也是汉藏佛教相互借鉴,相互圆融的体现。因此,《牧象图》的出现是汉藏佛教交流的一个可喜成果。

同类推荐
  • 佛教正能量:中观大师论文集

    佛教正能量:中观大师论文集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阿赖耶识论

    阿赖耶识论

    《阿赖耶识论》共10章,于1942年冬至1945年秋作于黄梅,脱稿则在三十四年秋。本书是一本宗教哲学论著。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作者在本书里说“我选择阿赖耶识做题目,却是从我的友军儒家挑拨起来的。我欢喜赞叹于大乘佛教成立阿赖耶识的教义,觉得印度圣贤求真理的习惯与欧西学人一般是向外物出发,中国儒家则是向内,前者的方法是论理,后者的方法等于“诗言志”。究其极儒佛应是一致,所谓殊途而同归,欧西哲学无论唯心与唯物却始终是门外汉未能见真。”
  • “去极端化”宣教读本

    “去极端化”宣教读本

    本书以简练的文字揭示了人类文明变化和进步的基本规律,指出变化和进步是宗教的基本特征,对宗教极端主义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着重介绍了新疆伊斯兰教演进的历史过程,批判分析了近年来新疆宗教极端势力制造恐怖活动的根源及对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及民族和谐造成的消极影响。本书有助于读者真切认识宗教极端势力的危害性,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目的,进而推进新疆快速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热门推荐
  •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 全冠英雄传

    全冠英雄传

    一群懵懂少年成长道路上的波折,造就了他们不一样的性格,最终站在人生的巅峰醒。什么梦。第二天一早,滴滴滴,哒哒哒,卡卡卡,有人在外面吹笛,青儿一个筋斗翻起,飞身上房,朝着音乐的方向望去,声音是从西北方向的山林里传出的,听音形似乎满腹惆怅,忽然笛声停下,见一个白衣男子飞身而过,轻功不在青儿之下,发现了青儿的所处的位置,落身房前。何阿生家中,不知是他的朋友,还是亲人,我劝你离他远一些。青儿见白衣男子和阿生年纪差不多,手撑一只白笛子,吹出的是萧的沉默声音,没有笛子的优异。青儿道:你是哪里的,什么人?白衣男子轻笑:我?韩笑紫。记着有空的时候喊我的名字,我会来陪你的。青儿见此人一身洁白,说话放荡不羁。青儿道:谁用你陪,让阿生知道。韩笑紫:他知道更好,倒要领教他的一招半式。
  • 大禹山海行1

    大禹山海行1

    一只九尾小白狐,追随者禹启的脚步,奔走九州,测绘天下。随着他们的脚步,《山海经》所描叙的奇物异兽、鬼神精怪以及远国异人,一一出现,有有功于天下却自愿被封印的应龙,也有日行千里的仁兽驺吾……书中还囊括了许多上古时期的山川地理知识和神话传说。在禅让制向家天下转变时的历史纷争中,也不能泯灭甜蜜爱情的滋生。
  • 网游之天王无双

    网游之天王无双

    《天玄》开服,沉淀三年的云凡,再次踏入游戏,凭借巅峰操作,处处领先,霸绝世界。“10级就非法建国,就是这么骚,服不服。”“世界第一帮,我的!”“天王之位,我的!”……(较真党勿入,免得浪费时间,您看的还不痛快,谢谢了。)
  • 极恶皇后要御夫

    极恶皇后要御夫

    他的眼里看不到这些,通红的双眼散发出兽性的精光。玉钩高高挽着的帘帷,砰然落下。天,终于亮了。一位模样酷似晓月的女人冲进了屋,冲着晕晕沉沉的他俩低喊道:“我的苍天哪,你……你们竟然做下这样的事情,你……你们,真是猪狗不如啊……”“姐……姐!我……我……”她从昏迷中醒来,带着一头一身的血污艰难地坐了起来,边抓被子掩住春光流泄的身子,边低喊道。……
  • 黑化病娇boss你死定了

    黑化病娇boss你死定了

    在没遇见你之前我也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女孩,遇见你之后你将我拉进深渊,他便是我唯一的光,重来一次我不想再走出这万恶的深渊了,因为我喜欢这里了(本文有点逗比属性,别见怪,谁叫作者是个逗比女孩子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林叶不分离

    林叶不分离

    明明是个三好学生,却被当成不良?林梓表示:这锅她不背!她不就是偶尔教训教训人,偶尔出去放松放松吗?三班同学:班长,下次能不能带他们一起走,他们不想面对物理老师!校长也很无奈,好好的大小姐不当,跑到他们这种小地方当混日子,他也很难……没办法,人家有背景,上面护着,人家还有实力,只能宠着……然而,在某人面前,她却是………“打架了?”“……是他们先惹我的。”“……”“……我错了。”
  • 名人传记丛书:卓别林

    名人传记丛书:卓别林

    名人传记丛书——卓别林——让人们在笑声中思索人生:“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

    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

    作者带着资深正面管教讲师和亲子作家的双重身份,结合正面管教家长课堂上的案例以及自身教养孩子的经历,深入浅出地解读了52个正面管教个工具,将原本零散的正面管教工具重新进行分类,并将每个工具贯穿于真实的案例当中,打破广大家长只知道正面管教理论、不知道如何应用的僵局,让52个正面管教工具真正落地、可行,帮助家长更加有效地管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