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600000018

第18章 大乘佛教的定学(3)

(二)五停心观

五停心观是天台宗为多贪、多嗔、多散乱、愚痴、多障的人而设的五种观法。简介如下:

(1)多贪者修不净观。贪有三种。首先是外贪,男爱于女,女爱于男,男女互相贪爱,这种贪爱可用“九想观”对治,观所爱的人,作九种观想:即胮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啖想、散想、白骨想、烧灼想。作九种观想,可以使贪爱的心熄灭。次者为内外贪,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贪爱,这种贪爱,可用“八背舍”对治,即内有色相外观色,内无色相外观色,净背舍身作证。虚空处背舍,识处背舍,无所有处背舍,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灭受想背舍。违背五欲,舍离贪爱。称之为背舍,修“八背舍”可以消灭自身和他身贪爱。再者遍一切外贪,对于资生五尘等物,悉皆贪爱,如爱宽敞之套房,高贵之服饰,美味之饮食以及色、香、味、触等,这种贪爱可以用“八胜处”对治。即内有色相外观色少,内有色相外观色多,内无色外观色少,内无色外观色多,青胜处,黄胜处,赤胜处,白胜处。观心纯熟,转变自在称为胜处,可以对治一切外贪。至于九想、八背舍、九胜处的具体内容,行者在修习时,可由老师(师父)讲解并参阅《小乘佛教的定学》章节。这里只举名而不再详述了。

(2)多嗔者修慈悲观。嗔也有三种。非理嗔,既无理而嗔,当修众生缘慈对治,观想一切众生都犹如自己的亲属,都希望他们平安吉祥和幸福。次者是理顺嗔,因他人的恼乱生嗔恚,当修法缘慈对治,观想一切法(即事物),都是因缘所生,空无有实,一切众生不知道诸法本空的道理,常想求得安乐,为了随顺众生,都希望他们得到安乐。再者是睁论嗔,以自己的见解为是,指责他人的所言所作,都以为不对,当修无缘慈对治,修无缘慈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怜悯一切众生,往来于六道轮回,心著于法,分别取舍,受诸苦,为使一切众生解脱诸苦,得诸法实相,故称为无缘慈。

(3)多散乱者修数息观。心思多散乱。可以用数息观对治。数息观法与前述数息法相同,只是从一数至十,不多不少,数满又重数,可以使心不散乱。

(4)愚痴者修因缘观。不信因果,不明了因缘生法,叫做愚痴,可以用因缘观对治,因缘观就是观十二缘起,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也可以老、死为起点,进行逆观十二缘起。修因缘观可以破除愚痴。

(5)多障者修念佛观。障有三种:昏沉、障塞、昏睡无记。可以念应身佛三十二相对治。恶念思维障,想作五逆十恶等罪过,可以念报身佛十力、四无畏等作对治。境界通迫障,身忽疼痛,或遇火烧水溺等等,可念法身佛空寂无为对治。念佛法门可以对治一切障,但是这里所指的念佛观,是念忆的意思,和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念”佛法门不同。

止观的方法虽然有区别,但在实际修持时,或偏重于止或观,不可能绝对的止或观,止不能离观,观不能离止,故必二者双修,方得有效。而修止观的法多得无法枚举,而层次有高有低。笔者认为,实际的修持则宜愈简单愈妙,行者各自凭性之所近,择其一法,或多取几法试修,体察择其适宜自己者,抱定一法,持之以恒,不要像猴子掰玉米,切切注意。

(第四节 还与净的修法)

修观在觉息出入遍诸毛孔,心眼微三十六等皮肉筋骨之物及诸出户,内外不净,刹那变易心生欢喜,得四念处破四颠倒就是证观。若观之过久,心易浮动散乱,这时应舍弃修观,还复数息、随息,达到止。所以天台宗《六妙法门》中说:“观相既发,心缘观境,分别破析。觉念流动,非真实道,应当舍观修还。”

一、还息

修还息吸气时,观想十方诸佛的光明、功德,化为白色(唵)字,下住于脐间,变成红色(阿)字,长久而住。呼气时即变成蓝色(吽)字,从鼻中出,放蓝光,入一切众生身中,为其消罪增福。如此循环往复(唵、阿、吽)三字,解开全身脉结,这便是密乘的还息观。

回心返照谓之还,是返照观心不可得之法门。因为行者虽修观而真明未发,即应心反照能观心;若了知能观之心,乃虚妄无实,则所观我执自灭,无漏方面自然明朗。所以《六妙法门》说:“修还者,既知观从心生,若从折境,此即不会本源,应当反观观心。此观心者,从何而生?为从观心生,为从非观心生。若从观心生,既已有观。今实不尔,所以者何?数、随、止等三法中未有既观故。若不从观生,不观心为灭生,为了灭生。若不灭生,即二心并。若灭法生,灭法已谢,不能生观。若言亦灭,亦不灭生,乃至非灭非不灭生,皆不可得。当知观心本自不生,不生故不有,不有故即空,空故无观心,若无观心,岂有观境?境智双亡,还源之要也,是名修还。”然后“心慧开发,不加功力。任运自能破折,反本还源,是名证还。行者当知,若离境智,欲归无境智,不离境智缚,以随二边故。尔时当舍还门,安心净道”。还息观修炼纯熟之后,便当修净观。

二、净观

金刚诵之净观,是在还息观修炼纯熟之后,呼吸随心之寂定而渐渐缓慢,直到停息,中脉即打通,业气转为智慧之气,这就是密乘修净之方便法门。心无住著,泯然清净,则真明之无漏智因此而发,自然断惑证真。散乱、掉举、昏沉皆不再起,能任意持久入定,出欲界。定进入初禅未到地,令心离欲界而得清净,名为净。修净就是要知道色净,不知妄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能心如本净,亦不得能修所修,及净不净,就是修净。在修净之时,豁然心慧相应,无碍方便任运开发,三昧正受,心无所依持,是名证净。

观、还、净三步,还可以作不同的解释,因而使六妙法门成不同性质的禅,所以智者大师把《六妙法门》称之为性质不定的“不定止观”,可以作为“世间禅”和“出世间禅”来修证。智者大师还说有一种“随便宜六妙门”,即不一定按数、随、止次第修,只要觉得哪一门适宜自己修,容易入定,便从这一门入手。觉得修此门效果不理想,还可以选择其他几门试修。

在藏密的金刚诵中,还与净的关系是头与尾的关系,还之后期为净,业气转为慧气,观照般若形成。此与天台宗“六妙法门”还与净之差别,即在于此。

金刚诵证分则依呼吸之入、住、出而默诵(唵、啊、吽)三字,同时观想(唵)、字白光,(阿)字红光、(吽)字蓝光从中脉出入,要练习至最难打通于心间之“都帝”脉结打通,令全身的气,入、住融于中脉而引生心寂,即可深入而达到四禅之境界,证见“实义光明”。金刚诵不独将“六妙法门”包容净尽,实为殊胜。可见显密二宗之修法的圆融,笔者认为,若以修法形成的先后来探讨,“六妙法门”在前,而金刚诵的数息法是“六妙法门”在藏密中的发挥运用。

(第五节 禅宗的参究法门)

达摩传入中国的禅法,传至慧可、僧璨,行者多实行头陀苦行,一衣一钵,随缘而住。四祖道信才开始改变宗风,住于湖北黄梅双峰山,聚众说法传教,据说有500徒众。五祖弘忍继承道信传统,移住双峰山对面的冯茂山,信众多达700余人。弘忍提倡修禅应该山居,远离嚣尘,实行生产自给自足,把日常的劳动作为禅修的组成部分,为以后禅宗正式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并为禅宗广建丛林,倡导禅农并举提供了指导思想。因此,道信、弘忍所创造的禅修方法被称为“东山法门”,是为禅宗的参究法门之始。

一、东山法门

弘忍的禅学思想,是依道信所传的特点,根据《楞伽经》以心为宗和《文殊般若经》所倡导“一行三昧”说。“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应可,更无别法”,便是弘忍以心为宗观点的阐发。道信提倡专心一行以修正定,并且强调“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间,舍诸意乱,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念名号,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之佛。”重视念佛,建立了念佛禅的理论根据。

所谓念佛禅,是指静坐之际,兼行念佛的法门。念佛有观像、观想、实相、口称四种,其中观想念佛系由印度传来,佛驮跋陀罗就以修习观想念佛为主,观佛三昧及般若三昧。观像念佛即以观佛的塑像或画像,观佛像念佛是观想佛的妙像。实相念佛是以观想佛的法身。口称念佛是以专念佛的名号。达摩系之禅师多修念佛禅,弘忍门下之法持、智洗、宣什、无住、南岳承远等,传至后代,至宋永明延寿,提出了“禅净一致”的主张,念佛禅的倡导几乎席卷中国佛教的禅界,成为禅、净二宗最普遍的方法了。

道信继承达摩的“二入四行”建立了“入道安心要方便”,以后由神秀发展为“五方便”法门,意在超悟的“藉教悟宗”,是“渐悟”的源头。弘忍在道信的学说上,比较强调“息其言语,离其经论”,“天竺相承,本无文字”。“教外别传”已经在此萌芽。又提倡“即心是佛”与“心净成佛”,“屈伸臂顷,便得本心”,也初步有了“顿悟”的意味,以后被慧能所倡导,从无念着手,并不限于静坐一途,从而禅门禅风大变。由此,东山法门分为渐、顿不同的修法,各扬其帜,故被称之为“南顿”、“北渐”。而在当时之际,东山法门除念佛禅以外,仍然是以“二入四行”和神秀发展起来的“五方便”为法门。

二入四行即理入与行入之二入道要旨,及行入之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等四行。理入,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凝住壁观,则无自无他,圣凡第一,坚住不一,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称为理入。行入谓四行:

(1)报冤行。谓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此系我宿殃恶业果熟,所以甘心忍受,都无冤诉”,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而进道,故称报冤行。

(2)随缘行。谓众生与我,皆由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茶誉等事,皆是过去宿因所感,缘尽还无。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故称随缘行。

(3)无所求行。谓世人长迷,处处贪著,称之为求。智者悟真,安心无为,万有皆空,无所愿乐,是真无求,顺道而行,故称无所求行。

(4)称法行。性净之理,称之为法。此理众相皆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智者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无身、命则和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达解三空,自利利他,庄严菩提之道,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故称法行。

神秀认为“众生本有觉性,如镜有明性;烦恼覆之,如镜之尘。熄灭妄念,念尽即本性圆明,如磨拂尘尽镜明,即物无不极”。撰《观心论》,并提出了“五方便门”之学说,以之为修道阶段之次第法门。五方即:

(1)总彰佛体离念门。依《大乘起信论》之说而彰显佛体,远离诸念。

(2)开智慧门。即依《法华经》之教而开显智慧之门,又称不动门。

(3)显不思议门。依《维摩经》之说而显彰不可思议之解说。

(4)明诸法正性门。即依《思益梵天所问经》之说而明了诸法之正性。

(5)了无异门。依《华严经》之教而得自然无碍解脱。

因为此五项法门皆依借经论之教说作为修道习禅解脱之方便,故称为“五方便”。所以神秀“观心”之说及“五方便门”实为东山法门之忠实继承者,为“北渐”禅的思想骨干。

东山法门的“顿悟”为慧能所谛创,强调一入门即“顿见佛性”,定慧一体,不走由定生慧的传统禅修门路。慧能所修的禅法也属于“一行三昧”,但不用《文殊般若经》的念佛名法,而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所谓无念,实际上是慧能所说三种三昧的修习诀要,是知见一切而不染著的意思。《坛经》说:“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若于一切处不住相(相状),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等,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是教导行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染著于感知所得一切表象、知觉、概念。这种不杂著的无念心,达到任何时候都不迷失,运用自如,成为对生活的一种自然的、根本的立场时,便叫做一行三昧。“直心”,《大乘起信论》解释为“真念真如法故”,这正是“法界一相,系缘法界”的意义。慧能所创的这种不拘于坐禅的形式,而把禅修贯彻于全部生活中,其教人见性的方法也相当灵活,无定规可循,只是根据行者的素质和心理状态,设法解除其执著,令其离念自证自心的真性。

神秀所倡北渐的禅法墨守成规,缺乏慧能所创南顿的禅法活泼。而禅秀在北方,称为北宗,受到“会昌法难”的影响;慧能在南方,称为南宗,没有受到冲击,所以北宗的渐修不久趋于衰绝,而行者多坚持由定发慧之路,走向密宗和净土的修持,或转向南宗。而慧能之后,南宗发变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宗风大阐。

二、话头与默照

禅宗通过参究的方法,以期明心见性,静坐修行,在禅定中参究真理。参究指反究内心,觅求心性。禅宗本来标榜不立文字,是教外别传。然而五代以后,禅门祖师的语录就越积越多,禅门中渐渐兴起了一种注解阐释古人语录的风气,而所著语文字比哪一个宗派都多,真实参禅逐渐少起来。鉴于此,临济门下大慧宗杲(1089-1163),力倡“参话禅”以图振兴宗风。

参,是看见之意,话是“公案”之意。公案的本义,为官府中判决是非之案例,禅宗将其历代高僧之言行记录下来,作为禅修行者的指示,久之成为一种思考之对象,或禅修行者的座右铭。此种言行录在禅门之中,有如官衙之下正式布告,尊严不可侵犯,又可启发思考,供学人研究,并作为后代依凭之法式,故称“公案”。即专就一则古人的话头,历久真实参究,终于获得开悟,此种禅修称为“参话禅”。

参话禅的禅风是先慧后定,起源于唐代赵州从谂的“狗子无佛性”,主要参究从谂的“无”字公案。如《普说》中说:

经言祖语,诸方老宿语,千差万别,若透得过无字,一时透过。不用十度,不用注释,不用要得晓分晓,不得作有无商量,不得作真无之无十度,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走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说处领略,不用掉在无用甲里。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口议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落,如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好消息。忽然打失布袋(注:比喻心理上的妄念负担),不觉抚掌大笑。茶里饭里,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宾客酬酢,公私各处,都是第一等好做功夫的时节。

这里对参话头的方法和要点讲得很详细,几个“不得”尤为重要,参话头成为临济宗参禅的运用方式,影响至为深远。历代禅师对参话头的方法,要点及论述很多,总结归纳有三项:

(一)是先要先取适宜自己参的“话头”,话句要“没心路,没语路,无摸索”,即必须截堵任何思路,无法通过理性思维给予解答,方能引发疑情。明代甚为提倡“麻三斤”,“柏子树”,“须弥山”,“平常心是道”,“六门顾”,“赵州无”;清代则主张参“无梦无想时主人公在何处安身立命”及“死了烧了什么去处”等话句。禅净兼修的行者,也有以“阿弥陀佛”四字为公案。

(二)是要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疑,就是切忌向理性思维的路子上滑,要使所疑落在空处,离绝一切名言概念。疑还必须由粗至细,持续不间继,不计参究时间的长短。当功夫得力,疑情成片,专注不散时,容易达到心定念寂,疑情无从发起,此时若堕在空寂定中,便是过失,一般主张此时须提起疑情,令其更为深细。又不可将心待悟,须通过参究,逼令心悟。

同类推荐
  •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不断考验着人类脆弱的灵魂怎么能够离开静心的智慧?在不断地求索与挣扎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性,陷入人性的沼泽。人的心灵犹如一间仓库,需要时常打扫和维护,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让自己的身心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掌握静心的智慧,便能摆脱所有的喧嚣与无奈,让自己活在一个无比清新的世界里。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以静心的智慧感受生活,给焦灼的人生寻找一片宁静的栖居地,找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享受生活的甘甜与快乐。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道德经说什么

    道德经说什么

    樊登读书会百万听众订阅。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一个立体的《道德经》,并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进行逐章逐句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
  • 人生与社会

    人生与社会

    《人生与社会》叙述了佛教的财富观、福寿观、道德观、政治观、忠孝观、女性观、时空观,介绍了佛教对社会病态、心理病态、民俗病态的疗法,还讲解了佛教有关天堂、地狱和人道、佛道的佛法要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热门推荐
  • 神女的恋爱时光

    神女的恋爱时光

    洛蔷薇,天庭的神女,为了懂得爱,特意下凡寻找爱。可最后,爱没找到,到找来了个讨厌的‘混蛋’。某人邪魅的说:记得我给你回盖的章吗?洛蔷薇有点风中凌乱了。他这说的什么玩意?然后第二天某人又说,准备下,跟我去出差。洛蔷薇是真没想到,一次出差,把自个给搭上去了。我是下凡寻找真爱的,不是让混蛋吃的呀T^T
  • 三界超市

    三界超市

    我叫王凡。我是玉帝钦点的三界超市主管。我们超市,拥有三界最顶尖的进货渠道,连太上老君都是我们的供货商。在我的带领下,我们超市一年销售额,比整个仙界累死累活十年都挣的多。等等~冰柜里的蟠桃过了保质期?那谁,小龙女你过来,快来把它做成桃酥。PS:那个可恶的猴子,投诉我们店大欺客?我都让导购主管紫霞仙子去接待了,他还想咋地? 大亨新书,逍遥海岛主 因为生命之源获得第一桶金的张亚明,决定在澳大利亚买下一个岛屿。 蓝天白云沙滩,美丽的海岛,这就我眼中的天堂,接下来要讲述的就是我在澳大利亚当海岛主的有趣生活
  • 庶女邪妃:极品炼药师

    庶女邪妃:极品炼药师

    庶女?傻子?废材?重生后,一切格局发生转变!她成了最年轻的炼药师,绝顶天才,玩转整个大陆,风华绝世!狗奴才、狗皇帝、瞎眼老爹、负心人,纷纷跪倒在她脚下!神秘的武者血脉,母亲的离奇去世,惊天的身世,异国美男,放荡不羁的未婚夫……在这弱肉强食的武者世界,她就是主宰……
  • 济颠道济禅师语录

    济颠道济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呀!老婆说今天要官宣

    呀!老婆说今天要官宣

    沈蔚蓝在还债的路上走的好好的,忽然天降一个男人说是她的老公。这男人不仅颜好、钱好,听说人也好。某日,沈蔚蓝将他抵在墙边,“听说你是我老公?”男人不语,沈蔚蓝继续上前,“听说你人不错?”“听说……”“太太别听说了,试试不就什么都知道了?”男人勾唇,嘴角勾起,笑的冷魅。
  • 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与承接产业转移研究:基于湘南三市的实证研究

    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与承接产业转移研究:基于湘南三市的实证研究

    湘南(衡阳、梆州、永州)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全国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这是湘南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机(湘南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紧邻珠三角,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得天独厚,但同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农业发展大而不强,制造业面临结构性问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而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强科技创新背景下的承接产业转移对大湘南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更彰显巨大的时代价值。
  • 网王之菩提结

    网王之菩提结

    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佛说:前生五百次擦肩而过,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相遇。佛说:前生五百次相遇,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相识。佛说:一切是缘起,是业力。如今的相遇是冥冥注定还是早有安排?这一切都不重要。不管你是神佛,还是什么,我都一定会拉你下来,绝不放手。或许会有人觉得女主怎么那么像圣斗士星矢里面处女座黄金圣斗士沙加。对,你们没有看错也没有觉得错。我就是按照沙加大美人来设定女主的。因为实在是太喜欢沙加大美人了所以才会有这篇文的
  • 我有多爱你

    我有多爱你

    年少的一场相识。天真的一场私奔。命中注定的重逢。他和她,兜转一生,只为那一句,我有多爱你。
  • 成败一张嘴

    成败一张嘴

    说话本身就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它直接影响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个会说话的人,可以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把道理讲得很清楚,而且有条有理,使别人乐于接受。口才好、说话动听的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希望就大。相反,如果口才不好、言语拙劣甚至出言不慎的人与他人发生误会时,就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理解以及帮助。
  • 江湖退休工

    江湖退休工

    敌国退休女将重出江湖,再掀一番波澜。女主向无CP。途中会带小孩甲乙丙丁,男主是小孩甲,女配是小孩乙。不要来杠为什么有男主还无cp,我只能说你这个人完全没半点文学常识,活该文荒。所谓男主:全文戏份最多的男性角色。不在于跟女主非要有男女关系。为什么男主是男主,见结局,他是著书人。江湖武林是个表世界,里世界的真相是怪物还是古神还是其他不可名状之物?一切秘密都维系在女主的身上,结局揭晓一切答案。想提前知道剧透请点《番外一、九色鹿》。我的文风一直是比较晦涩的,喜欢平铺直叙小白文的请无视我。新坑承接本文,敬请专栏内点击《天凤出关》。杠精滚开,不喜勿入。====================初写之时我是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杠精对男主上纲上线。我已经再三强调过了,男主就是我的猫,性格也是跟我的猫完全一致的。一开始对人类(女主)不信任,对女主的龇牙咧嘴,发现女主可信任后就理直气壮地粘着,一路上被女主殴打头皮、拎来拎去,到最后喊女主亲爸爸,对女主依依不舍……就是一只猫的真实写照。你苛责男主等于苛责我家的猫,那就等着被我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