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600000014

第14章 小乘佛教的定学(4)

此两步皆是对代数息,行者既调息绵绵一心依随于息,息若入时知从鼻端入至于脐,若出时从脐出至鼻。如是一心照息依随不乱,即知息粗、细、轻、重、冷、暖之相。粗者,知风喘气为粗;细者,知息相为细。譬如现在的保安守护大门,知进出之人是好人或恶人;知好则进,知恶则遮。入息粗则出息细,因入气利急,相粗出息涩迟故细。知轻重,入息时轻,出息时重;因入息既在身内,即令体轻,出息时身无风气则觉身重。知涩滑,入息时滑,出息时涩;因息从外来风气利故则滑,从内出吹内滓秽塞诸毛孔故则涩。知冷暖,知入息时冷,出息时暖;因息从外来气而入故冷,息从内出吹内热气而故暖。知久近,入息时近,出息时久;因息入既利则易尽故久,息出涩则难尽故久。因觉知出入息,则有一切众苦烦恼,生死往来轮转不息,心知惊怖。行者随息之时,知息有如是等法相非一。何以入出息代数息?若是数息直暗心数,无有观行,修证时多生爱见慢等诸烦恼。所谓爱者,爱着此数息;见者,谓见我能数;慢者,谓我能敌,以此慢他。今以随代数,随息之时,即觉知此息无常,命依于息。以息为命,一息不还既便无命,即觉息无常而知身命危脆;知息无常即不生爱,知息非我即不生见,悟无常即不生慢。此则从初方便已能破诸结使而不同于数息。再者行者一心依息,令心不散得入禅定亦名为爱,觉无常亦名为策,与定相应亦名有漏,观行不著亦名无漏。若数息时,冥暗心而数既无照了,后证定时则无所见;今随息者既明心照息,后证定时则心眼开明见身三十六,从而破爱见慢。此既特胜观胜于数息之故也。

3.知息长息短此对欲界定而言。若证欲界定时,宜是定明净,都不觉知息中相貌,今此中初得定时,即觉息中长短之相。如何为“觉”呢?若心定时觉入息长出息短,因心既静住于内,息随心入,故入则知长;既心不缘外,故出则知短。觉息长则心细,觉息短则心粗。因心细则息细,息数则从鼻至脐微缓而长;出息从脐至鼻亦然。心粗则息粗,息粗则入从鼻至脐至鼻亦然。心粗则息粗,息粗则入从鼻至脐急疾而短;出从脐至鼻亦然。息短故觉心细,鼻长故觉心粗。如心既转静,出息从脐至鼻、从鼻至脐有道里长远之感。短中觉长则定细,长中知短则定粗。因息从鼻至胸则尽此行处虽短而时若大久,久方至脐此则行处短而时节长,若就此而论,短中觉长者则定细。觉长中而短是粗者,如心粗故息从鼻至脐道里极长,而进短欻然之间既出至鼻,因心粗气息行疾之故,此虽长而短,然此息虽短则是心粗,故云短中长而细长中短而粗。如此觉长短时节,知无常由心生灭不定,今息长短相貌非一,得此定时,觉悟无常故名亦策。

4.知息遍身对未到地定,若根本未到地直觉身相泯然如虚空,尔时实有身息,但以眼不开故不觉不见。今特胜中发未到地时,亦泯然入定,既觉渐渐有身如云影,觉出入息遍全身之毛孔。亦知息长短相等。见息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无常生灭,觉身空假不实,亦知生死刹那不住。三事息、色、心和合故有定生三事既空,则定无所依,知空亦空,于定中不著,即破根本未到爱、策之义已在其中。

5.除诸身行对初禅觉支观,首明身行,次明除身。身行者欲界身中发得初禅,色界四大造色触欲界身,欲界身根生身识觉此色,二界色相依共住故名身。身行者既观支,此观支从身分生,知身中之法有所造作,故名身行。除身行者,因觉息遍身发得初禅,心眼开照见身三十六物臭秽可恶,即知三十六物由四大有头等六分,一一非身四大之中各各非身,此即是除欲界身。除初禅身者,于欲界身中,求色界四大不可得,名除初禅身。因言有色界造色者,是为从外来,为从内出,为在中间住,如是观时毕竟不可得。但以颠倒忆想,故言受色界触。谛观不得,即是除初禅身,身除故身行即灭。未得初禅时,于欲界身中起种种善恶行,今见身不净,则不造善恶诸结业,故名除身行。此定有二种:一者根本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等五支。二者净禅五支,觉身三十六物虚假不实,名为觉。分别此禅与欲界及根本功德大有优劣名为观,既得法喜心大庆悦名为喜,于无垢受恬淡之乐名为乐,正定持心不动名为一心;于此支中除成就胜妙喜乐,而心无染著故名净禅。

6.受喜对破初禅喜支。根本禅中,喜支从隐没有垢觉观后生,既无观慧照了,多生烦恼故不应受。今明受喜者,于净禅觉观支中生,以有观行破析觉观性空,当知觉观生喜亦空,即于喜中不著无诸过罪故说受喜。如真实知见得真法喜,故说受喜。

7.受乐对根本禅乐支。彼禅既无观慧,乐中多染,故不应受。受乐者受无乐知乐性空于乐中不著,既无乐过罪上无别证无为之乐,故说受乐。

8.受诸心行对破根本一心支。能通诸法,故名诸心行。心行有二种:一者动行,二者不动行。有人解释说,从初禅乃至三禅,皆是动行;四禅已去,名为不动行。动行者是觉、观、喜、乐等四支;后一心支即是不动行,又作受诸心行,即是一心支不动之行。若根本禅入一心时心生染著,此一心应不受。受诸心行者,知此一心虚诳不实,一心非心,即不取著既无过罪,即是三昧正受,故说受诸心行。

9.心作喜对二禅内净喜。二禅喜从内净发,以无智慧照了多受。今观此喜,即知虚诳不生受者,如真实知生法喜亦名喜觉分,既从正观心生真法喜,故名心作喜。

10.心作摄对二禅一心支。因二禅喜动,此喜虽正,仍会引起心动,经收摄故说心作摄。摄者,正以破前伪喜生喜觉喜,此喜虽正而无不涌动之过,即应返观喜性。既知空寂毕竟定心不乱不随喜动,故云心作摄。《大集经》云“动至心”。

11.心作解脱对破三禅乐。三禅有遍身之乐,凡夫得之,多生染爱而为之所缚不得解脱。解脱者以观慧破析证遍生乐时,即知此乐从因缘生,空无自性虚诳不实,观乐不著心而得自在,故名心作解脱。

12.观无常对破四禅不动。世间有动法、不动法,三种为乐所动,犹名动法。今四禅名不动定,凡夫得此定时,多生常想,心生爱取,今若观此定生灭、代谢三相所迁,知是破坏不安之相。故经云:“一切世间不动法,皆败坏不安之相。”故名观无常。

13.观出散对空无边处定。出者,即是出离色界;散者,即是散三种色。出散者,谓出离色心,依虚空消散自在,不为色法所缚。凡夫得此定时,谓是真空安稳,心生取著。观出散行者,初入空无边处定时,即知四阴(蕴)和合故有,无自性不可取著。因出散者为虚空是出散、为心是出散。若心出散,心为三相所迁,过去已谢,未来未至,现在无住,何能出耶?若空是出散者,空是无知,无知之法,有何出散?既不得空定,则心无受著,是名观出散。

14.观离欲对识无边处定。一切受著外境者,皆名为欲。从欲界乃至空无边处,皆是心外之境。若虚空为外境识来领受此空,即以空为所欲,今识无边处定缘于内识,能离外空欲,故称离欲。若凡夫得定,无慧眼了照,谓心与识法相应真实安稳,即生染著。若以心缘识心与识相,得入此定者实不则,因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识,皆不与现在心相应。心与三世识相应,定法持心名为识定,是何原故呢?当知此识定但有名字,虚诳而不实,故名离欲也。

15.观灭此对无所有处定。此定缘无为法尘心与无为相应,对无为法尘发少识。凡夫得之,谓之心灭深生爱著不能舍,为之所缚。观灭者得此定时,即觉有少识,此识虽少,亦有四阴和合无常无我虚诳。譬如粪秽多少,具臭而不可染著,是名观灭。

同类推荐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本书从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思想史、文学史、美学史、教育史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唐代士大夫与佛教的种种关系、士大夫与佛教的相互影响、士大夫奉佛的方式和原因等问题,所得结论多为人所未言,纠正了一些习焉不察的流行说法。
热门推荐
  • 华胥寻梦

    华胥寻梦

    邯郸一梦,黄粱引。大梦三千,终将破。这是一个有关魂穿女主成长的江湖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好巧原来你喜欢我

    好巧原来你喜欢我

    (记者问):淑甜大神,你相信一见钟情嘛(淑甜回):比起一见钟情我更喜欢天长地久(记者问):袁来大神,那你是喜欢一见钟情还是天长地久(袁来回):我对她一见钟情,准备和她天长地久,我都喜欢
  • 王妃的淡定生活

    王妃的淡定生活

    穿越后要淡定,可是,眼前这位美人吸引力太大了,她没抵抗力怎么办?她被一捆报纸砸中脑袋掉入架空的夏国,既来之则安之,顺应“民”意嫁进王府当王妃,有吃有穿有住,唱唱歌、搓搓麻将安分守己日子过的潇洒惬意。一场血染的婚礼,她莫名其妙的跌入别人的圈套。一段当年的往事,毁灭了多少人的幸福和快乐。当一切真相大白,原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他最悲痛的过往,每一个人都只不过想找回最纯真的笑容。
  •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智慧背囊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智慧背囊

    诗人说:一花一世界。佛家讲:一叶一菩提。一则小故事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了生命的真谛。“智慧背囊”,盛满的是人生的智慧,作文素材的宝藏。走进“智慧背囊”,走进智慧的闪亮,走进心灵的清香。一本以故事来诠释人生、社会、成败、亲情、财富、心灵、幸福等主题的书,短小精悍,滴水藏海,将许多人生哲理以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直抵心灵,开启智慧。开启少年神奇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树立朴素的道德观。
  •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古人夏天怎么驱蚊?怎么擦屁屁?一个月挣多少钱?满足你对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好奇!超过400万次点赞、1.3亿次播放的抖音大号“讲历史的王老师”作品。5大类主题,60多个话题,从衣食住行讲到社会文化,带你看清真实的古人。作者翻阅大量参考书,确保每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背后,都有可靠的史料支撑;同时充分发挥东北人的幽默天赋,把每一个问题都写成一个段子,让你一边捧腹大笑,一边观察真实的古人生活细节。翻开《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满足你对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好奇!
  • 修真十书上清集卷

    修真十书上清集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王爆宠小王妃

    邪王爆宠小王妃

    “幽儿,本王对你不好吗?”某男委屈的盯着他对面一名绝色女子,某女瞬间无语“……”“嫁给我吧”“……”“或者我嫁给你”“……”且看邪魅王爷如何追妻,扮猪吃老虎……
  • 我不是修仙者

    我不是修仙者

    普通青年版: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修仙者,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修行的是戮仙诀!但道侣和兄弟都是仙,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二逼青年版:装逼如风,常伴吾身。哎哎哎,那个神仙过来,让我杀一下!文艺青年版:那一年,红尘漫雪,我,矗立于凌绝之顶,一剑凌尘,只叹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飙车老司机版:我只是想修行。仙子们,别往我身边凑了行不行?你们别不听嗷。我不是修仙者,我是戮仙者嗷,小心我吃了你们嗷。
  • 仙灵修纪

    仙灵修纪

    夜里的深沉洒满了阴灵路,风卷着扑面而来,突然的冷气让李岩直打哆嗦。李岩暗暗在心中叫喝:“操,今天我他妈怎么这么背啊。”李岩直视着前方那条小道,并没有想太多,直接走了进去,一进去,李岩就感觉到了寒意,又骂道:“操,这他妈什么路啊,怎么这么暗啊?”李岩没好气的望了望四周,只觉充满了安静而又不寻常,这样说来,这条小道并不长。按着李岩的速度,不到三十秒就能走完。可是踏入这条路后,就像是走到无线跑步机似的,怎么走也走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