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2100000004

第4章 凭一腔热血想未来(1)

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靠的是革命理想和一腔热血。在银行的工作岗位上要想有所作为,也离不开这两样东西。

有理想,才能立足现在、开辟未来;有革命精神,才能艰苦奋斗、一往无前。

在银行工作更需要看得远,想得远,走得远。

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甚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为人们敬仰和追随的对象,但是实际上能够实现理想的人并不多。这主要是许多人没有将幻想转变为理想,尽管羡慕别人的成就,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成就那样的事业;没有清晰地看到未来的目标,并找到奔向未来目标的路径,眼睛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得失;没有将“想得美”与“干得好”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只能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回首往事徒增感叹而已。

银行职员的岗位理想是在个人专业知识、能力、兴趣和激情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状态的向往和追求,是职业价值观的体现。

现在的人们更加务实,而不愿奢谈理想,因而常常在工作岗位上迷失。

理想常常与现实发生矛盾,这些矛盾解决的过程就是理想实现的过程。

理想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要有职业素质做保证,要根据个人能力和客观条件去合理定位,把理想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工作中。

理想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天天脚踏实地地工作,用岗位业绩搭建起实现的阶梯。

岗位行为只有拥有岗位理想的导航,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走向未来的足迹只有用理想连缀起来,才会变得光彩夺目,才会是值得回忆的光辉历史。

通向银行家的路并不遥远

银行家,这是银行职员最羡慕的头衔,也是银行职员奋斗的目标。

一般说来,从一个普通银行职员到银行家,路途非常长。刚刚进入银行的人,没有几个人想过自己要成为银行家,因为在一般人眼里,银行家离自己实在太远了。成为银行家,对某些银行职员来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有的人在银行干了一辈子,也没搞清楚银行家是什么样,对他来说,想成为银行家确实是件难事。

其实,银行家并不是具体时间点的一个状态,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越是接近银行家的状态,对银行来说价值就越大。

只要你向银行家的方向努力,就会离银行家越来越近。

经过艰苦的努力之后,即使你没有成为银行家,离银行家也不过一步之遥。

通向银行家的路并不遥远,重要的是你是否有强烈的愿望踏上这条路。只要你在这条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就会离终点越来越近。

从“叛逃”者到银行家

林毅夫,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他从一个“叛逃”者走到世界著名银行家的位置,用了不到三十年。

林毅夫1952年出生在中国台湾省宜兰县。他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以后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就给他取名林正义。林毅夫到祖国大陆后,根据父愿和曾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教诲,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毅夫”。可见他在走向银行家之前,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林毅夫生在台湾省,却心系祖国大陆。后来,经过种种波折,他通过泅渡的方式奔向了念念不忘的祖国。

回到祖国大陆不久,林毅夫便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专业学习。由于他比较熟悉西方经济学理论,英语口语比较流畅,在同学中逐渐显现出优势。

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刚刚对外开放的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西奥多·舒尔茨来中国访问。舒尔茨来到北京大学宣讲他的经济学理论时,需要一位翻译。经过反复挑选,林毅夫成为最适合的人选。正是这个意外的机会,让他找到了通往世界经济学殿堂的路径。

林毅夫给舒尔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舒尔茨对他的翻译更是大加赞赏。

后来,舒尔茨似乎从林毅夫身上发现了什么,他问林毅夫:“你想到美国读博士吗?”

林毅夫不假思索地回答:“想呀。”

于是,舒尔茨回到美国后不久,便推荐林毅夫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

1982年,林毅夫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他没有任何停顿便远渡重洋,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

1987年,林毅夫回国,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

一些欧美的中国问题研究机构把林毅夫看作中国农业经济与社会问题的权威,多次邀请他出国访问与做研究。

1993年,林毅夫获得美国国际粮食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评出的每年只有一位的政策论文奖,当年他还以《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这是中国经济学的最高奖项。2000年他出版了《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再次荣获孙冶方经济学奖。

林毅夫是国家倚重的经济决策智囊,也是“十五规划”的起草人之一。他对中国的经济决策,尤其对农村经济和国企改革等领域的政策,极具影响力。

1994年,林毅夫回到母校北京大学,联合多位海外留学归来的经济学人,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出任主任一职。他秉承北大优良的学术传统,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为己任,以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与教学机构为目标,不懈地致力于科研发展、教学革新、人才培养、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此,林毅夫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以后,参与了包括电信改革、加入WTO、金融改革、农村发展、社保体系、农民工、粮食等问题的政策制定和讨论,受到了政界和理论界的重视。他还与同人一道,成立了长城金融研究所,为改革中国的金融体制和大力发展民营银行而奔走呼号。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世界的瞩目。

林毅夫曾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并在2005年获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正式任命时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的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

林毅夫,本来是职业军人,但是他改变了自己的发展路线,并且由于他的坚持,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银行家。

林毅夫的经历告诉我们,走向银行家的路并不遥远。对于银行职员来说,成为银行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只要肯专注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从业本事,是成为银行家的基本要素。

银行职员注重的往往是岗位技能,忽视了至关重要的理论修养,这会放慢走向银行家的脚步。

银行业务的操作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银行系统的影响。

确定成为银行家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就会变成可能。

你“见钱眼开”吗

这里所说的见钱眼开,不是说为了些许利益不顾一切,而是指在经营钱的行业里工作的一种精神状态。

银行是经营钱的地方,如果银行职员一进入工作岗位就眼睛发亮,就会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激发出强烈的工作激情。

如果银行职员面对工作总有一种兴奋和激动的情绪,就不会害怕任何困难和挫折,就会时刻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创造出最佳的工作业绩。

如果银行职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会感受到工作的幸福,就不会害怕工作任务,更不会拒绝工作机会,而时刻被岗位工作的快乐包围,把工作变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工作状态往往决定工作质量,精神委靡势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从无数的职场经验看,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职业未来。

享受工作

李先生2005年大学本科毕业,由于是专升本,很多单位都拒绝接收,为此他在家做了半年多的自由职业者。

经过母亲的努力,他进入了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他所学的专业为建筑工程管理,离经济金融较远,这在专业性比较强的银行里常常被视为缺少职业理论背景的从业者。

他刚入行的时候,领导谈起他时总说:“工作上我看也就那么回事,家庭条件这么好,也不缺他挣的那点钱,在这就算有个事干吧。”

可是他本人与大家的想法很不一样,他认为,进了银行就找到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归宿,他要在银行这个行业里书写自己的别样人生。

但是他没怎么接触过经济金融问题,尽管大学也开设过这一类的课程,但是那毕竟不是主科,考完试也就过去了,比较缺乏经济金融知识。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便恶补经济金融理论,系统学习经济金融知识和银行业务,并努力使这些知识和理论系统化。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他终于把大学本科金融专业所涉及的知识全部学完了,并按照知识点自己模拟考试,感到过关了再进入下一轮学习。现在他的在职研究生学业也将结束,很快就会如期毕业,之后他还准备读金融方向的博士。

为了学习银行业务技术和锻炼自己,他主动要求到偏远的营业网点去,主动替班、加班,帮助别人办理业务,向老员工请教。他的主管说:“我工作这么多年来,小李是我见到的最愿意工作、最能吃苦的孩子。”

在银行的近六年时间里,只要有涉及银行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他就参加。现在他已经获得了国际金融理财师(CFP)、国际风险管理师、证券、保险代理等资格证书二十多个,之后,他还准备考取律师资格证。

他每天都工作、学习到深夜,甚至常常熬通宵。他母亲总是半夜起来一遍遍地催他去休息,可是母亲回去了,他还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他父亲跟他说,别这样苦熬了,时间长了,身体也会吃不消的。他说:“我并没有感到多苦,我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挺有趣的,我也没想用那么长时间,可是一坐下来,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

他现在已经当上了银行小企业中心的副总,要学习、考虑的事情更多,休息的时间也就更少了。为了保证基本的睡眠时间,他的父母强制他中午必须睡一觉,并为此给他买了一台能够把座位变为床铺的商务车。

小企业中心自行研发综合业务系统由他全程组织,他便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与技术人员一起吃住,梳理系统开发思路,提出业务需求,回家的时间很少。当业务系统成功上线后,他回到家里整整睡了一天一夜。他醒来后对妻子说的第一句话是:“哎呀,这个系统扒了我一层皮,但是我切切实实把小企业中心的经营管理问题搞清楚了。”

他所在的小企业中心已经有能力对外进行技术输出。为了保证输出效果,他主动要求跟着项目小组上了工作一线。妻子说:“你为什么非得撇家舍业好几个月跟着人家去呀,在家歇歇多好啊!”他说:“我放心不下,我要实地去看看,了解一下。”

一次,他的分管行长谈起了他,感慨地说:“小李的能力怎么样先不说,关键是你一跟他谈起工作,他就两眼放光。”

这句话大概就是对李先生工作状态最恰当的概括。

尽管银行业是个知识密集型行业,但是否是科班出身并不能决定银行职员的表现、状态和最终结果。对某些人来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缺陷往往是他们努力上进的原因和动力。李先生的努力似乎也正缘于此。

李先生的工作状态在一般人看来是苦的,他自己之所以不感到苦,是因为他已经进入了更高的境界,享受着奋斗的快乐。

李先生能够以苦为乐,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意志和毅力,还有明确的目标和对未来的向往,以及一步步扎实努力后的成功所给予的激励。

只有“见钱眼开”,你才可能做好银行这个涉钱行业。

面对工作两眼放光,这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重要的精神力量。

银行业并不神秘,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怕你不懂,就怕你不学。

从李先生身上可以看到,有不足并不可怕,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并规划好,不足就会变成自己的长处。

面对工作两眼放光,才能找到自己在岗位中的价值,你的价值才能提升。

银行里的优秀职员一定是“见钱眼开”的那类人。

排好走向银行家的脚印

前面说到林毅夫,可能绝大部分银行职员会觉得自己离他太远,难以达到他那样的成就和高度,但是我们有理由向着银行家的方向走,像银行家那样去做。

从林毅夫的经历看,通向银行家的路途并不遥远,但也不是迈步就可以走到的,它需要周密的计划和恰当的安排。没有周密的计划,在起步之后就容易走偏;没有恰当的安排,行走的步伐就会缺少节奏,就可能脚步杂乱,行止快慢就难遂所愿。

没有一条通向银行家的路是笔直的,并且通向银行家的路不是只有一条。所以银行职员需要根据客观环境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走更适合自己的路。

走向银行家的路是漫长的,耐心和毅力将随时受到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迷失或者前功尽弃,给自己留下遗憾。

在奔向银行家的途中,会有许多曲折和坎坷,甚至让你长时间看不到希望。你的意志力常常会受到沉重的打击,而一旦缺少信念,就不可能坚定地走下去。

既使你有周密的计划,当你起步之后也会发现,每一步努力都比想象中的更复杂、更艰难,中途会有许多岔路让你辨不清方向,甚至会让你无功而返。

因而,走向银行家的脚印要靠一个个具体而有效的行动排列起来,而不是一片杂乱无章、或深或浅的足迹。排列得越是有序才越有可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我要到基层去

耿先生1995年本科政法专业毕业,进入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后,被分配到市分行纪检监察室做了一名纪检员。这在很多人看来既专业对口,又一步登天。可是耿先生在市行干了不到三个月,就要求到基层去。在他的再三恳求下,领导把他调到离市区五十公里外的偏远营业网点做了一名前台营业员。

当时有人给他做思想工作,让他别离开市行,并告诉他:“有多少人托关系想来市行都来不了,你还主动要求下去?一旦下去,可就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回市行啊!”

他没有给别人更多的解释,只是说自己喜欢在基层营业网点踏踏实实做点事。其实他是想得更多,看得更远。

当时正是国有银行商业化转型时期,急需大批银行商业化经营人才。而他是非金融财会类专业毕业,干的又是非主体工作,要想成为银行商业化经营的人才相当困难,也很难进入银行经营管理的主流岗位,更难进入核心管理层。

他认真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他认为,自己大学本科毕业,这在当时的银行里还不是很多;学的是政法专业,这在银行里虽不是主流人才,却也是稀缺人才;如果在市行工作,没有基层工作经历,在未来的发展上是个缺憾。没干过银行业务,无论你在银行干多久,都只能是个外行,在市行工作的条件虽然很好,但这不是他追求的核心目标。

经过分析,他看清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状态,为自己做出正确选择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同类推荐
  • 向明星学习

    向明星学习

    本书中,我们精选了刘德华、成龙、周杰伦、姚明等十几位明星的成长历程,从人生目标、规划、精神、胆识、性格、品格与外在的社会时代环境、机遇等方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感人又不乏趣味性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励志经典中获得深切的感悟,有助于人们自我认知、自我导航,进而自我超越。
  • 创新的未来

    创新的未来

    李开复先生以“创新工场”为例来论创新。他看到了中国三个即将爆发式成长的机会。他想把握住这个爆发式的成长,一个做五个可行的、有用户和商业价值的创新。这三个巨大的机会就是地利、天时与人和,它们中的每一个都会在这两年之内爆炸式成长,带来巨大的缺口和机会。
  • 日事日清:打造高效的执行模式

    日事日清:打造高效的执行模式

    请用以下标准衡量自己是否尽职尽责: 能否在规定期限的前一天完成忙务; 能否把每件普通的小事处理得漂亮至极; 能否犯上司交代的事情做得既周到又完美; 能否把一项趋于想像的重任做得恰到好处; 能否把那些别人可以做到合格的事情做到优秀,把别人可以做到优秀的事情做到卓越。 如果在以上内容中,你能做到不止一项“能”,那么你就成为了一个日事日清、能够担当重任的员工。如果还未能做到,请你阅读本书。
  • 男人22岁以后该做什么

    男人22岁以后该做什么

    22岁,男人一生的分水岭。22岁以前,你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大男孩;22岁以后,你将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开始向往胜利、追求成功!开始更具意志力和创造力,开始酣畅淋漓地展现青春的活力。这是一个使青春由青涩懵懂、无知莽撞,走向成熟稳重、魅力理智的阶段,沉寂了二十余年,只等待此刻热血的沸腾,生命的奔放。本书从现代社会的特点出发,针对二十几岁男人在这个年龄段的特点,给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议,教给大家如何选择前进的路,开创属于自己的天。
  • 卓越女性:女性未来生存与处世的10大卓越追求

    卓越女性:女性未来生存与处世的10大卓越追求

    在当今中外的政坛、商业、学术、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中都有许多出类拔萃的新女性,如杨澜、靳羽西、巩俐、撒切尔夫人、赖斯、菲奥里纳……她们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智慧、功绩、举止、美丽等,谱写了新女性的新篇章,充分展现了现代女性的无限风采和魅力。
热门推荐
  • 破坏专家

    破坏专家

    他叫宁晓凡,名字很平凡,人却不平凡,因为,他是业内顶级破坏专家!破坏专家!不止是破坏恶人的阴谋,还有……美女的心防!破坏一群(290125936)破坏二群(328506857)
  • 亿万盛宠霸道妻

    亿万盛宠霸道妻

    在茫茫人海中是否有可能遇见真爱?一场意外让天才少女与当红男明星坠入河中,错不及防的让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苍茫的大海之中,不曾遇见的两个人,到底是姻缘还是孽缘??!而你心里是否还住着那个她、他???
  •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艺术教学有很强的互动性。一个角色的塑造、一首歌曲的演绎、一幅作品的构图、一个画面的捕捉等,往往都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经过十年的摸爬滚打,有过踌躇,有过烦恼。更有过欢乐,有过向往。学院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本书所收文章便是教师们朴实无华的肺腑之言,是建院十年教学工作最生动的佐证。
  • 宅男奶爸

    宅男奶爸

    我喊你一声你敢答应吗?吊吊的某位大神:有何不敢?一线歌手大妈:放马来。曾经的天王:呵呵。“儿子。”“……。”以上和本书没有直接联系,请不要带入,谢谢。(警告!警告!警告!这是一部日常温暖治疗系的小说。)
  • Philebus

    Phileb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理师2:家族诅咒

    心理师2:家族诅咒

    疑云重重,人心难测,惊险刺激,多次反转,国内原创心理学推理神作,步步解除致命音频蛊惑人心的都市危机。心理师孟新建所在城市接连发生受害人发狂事件,公安部门将此作为“一号案件”侦办,孟新建临危受命成为案件的专业顾问。在公安分局领导的带领下,他和楚楚、秦剑的调查团队,发现案件发展已远超自己的想象,事件的幕后黑手似乎就在自己身边。整个城市即将陷入危机,而所有人似乎浑然不觉,如何运用心理学破案成了调查团队共同的挑战。
  • 星空脑回旋

    星空脑回旋

    穿越多维时空,找到另一个自己,回到二十年前。重回那似水流年,跃不过此间年少。
  • 网游之虚无崛起

    网游之虚无崛起

    一个全新的游戏,一位失业青年,且看他如何站立在世界的巅峰,如何成为玩家心中的存在。
  • 我是万物

    我是万物

    当身处末世时,你会害怕吗?当身处绝境时,你会绝望吗?当身处地狱时,你会化成修罗吗?这是末世也是地狱,随处都是绝境。当然,这也有幼苗在茁壮成长。
  • 城南萧萧风未晚

    城南萧萧风未晚

    她像风,行了三千里依旧没能忘记归路,看遍人间冷暖,最终安于孤独之上,至于曾经的心间少年,从此再未提过。他曾是她流年里的一抹微光,最终却安于平凡,时隔多年之后,一句简单爱过满含无奈和心酸,却依旧浅浅低语不敢声张。他们明明彼此爱过,最终他却只能在平凡里仰望藏在繁星里孤独的她。他们曾经是追光的少年,他们曾是流年里最美好的光,最后都搁浅在岁月的沙滩上,各自听风吟唱,岁月两不相扰,心中都装着曾经的此间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