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3800000037

第37章 乾卦《文言传》

和谐互动,政通人和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这句话是解释乾卦卦辞“元亨”二字。《文言传》系孔门弟子编撰,在孔子过世之后整理而成。这句话应该是孔门弟子引用孔子当年解释乾卦“元亨利贞”的话。

“长”为成长、生长、发展,因为“元”是核心的创造力,核心的竞争力;它可以由一个点,通过创造力的迸发而开拓无限的空间。宇宙的生成就是如此。“善之长也”,生长、成长的过程称作“善”,这是对天地人、宇宙人生的高度赞美。这个“善”不同于善恶相对的“善”,而是绝对的;“生生之谓易”,“善之长也”,也就是说,如果你懂得体会、学习这个“元”,你就会充满创造力;你的心智、才慧的成长发展将不可限量,这就是“善之长也”。关于“长”字,我个人觉得有点像英语动名词的概念,亦即“善”是一直在继续发展、前途不可限量的。所以易卦终于“未济”,而非“既济”,“既济”就有限制,不见得能再成长变化;只有“未济”才有无限的可能性。“元者,善之长也”,至善的境界就是“元”,不是停滞不前、固定不变的,而是继续发展、成长、创造,掌握这个根源的创造力,才能止于至善。

“亨者,嘉之会也”,大家互相交流,最后形成对大家都有利的共识,就叫“嘉”。“嘉”也是双喜的意思。双喜不一定是两个,而是两方面,像海峡两岸双方签约以推动三通,像甲乙双方、原告和被告;或者雌雄、阴阳、男女、强弱……双方在互动之中如何避免冲突;若有分歧又将如何化解?总之,在互动过程中,将一切阻力化为助力,使双方互利双赢,那是一件值得嘉许的美事,这就是“嘉”。绝不能一边占尽便宜,一边忍耐吃亏,必须双方的利益都照顾到,保持最佳平衡点,这才能亨通无阻。

人与人之间可以沟通无碍,可以分享成果、互利合作,也可以和谐互动,叫作“亨”,或者“通”。为了达到“嘉之会也”,在互动交会、互相沟通时,能让“会”达到“嘉”的效果,对双方都有利,就要先做到“亨”。首先就要打通障碍,不但政通人和,人与自然界也要亨通。如今全球暖化引发生态危机,就是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不亨、不通。人类为了一己私利,拼命掠夺自然资源,有没有跟大自然沟通沟通?它同意吗?如果只考虑单方面的利益,拼命开发建设,忽略另一方的感受,甚至造成伤害,那就不可能“亨”,更不用说是“嘉之会”了。

由此可知,首先要找回“元”的创始力量,然后才能达到众生、自然界,甚至天地人鬼神之间的亨通,使彼此交流互惠。这就是“亨者,嘉之会也”。因为“元”的创造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管遇到什么障碍都能突破化解,所以有“元”必有“亨”。因此,卦辞中只有一个“元”,后面没有“亨”的,在六十四卦中,除了比卦的“元永贞”和损卦的“元吉,无咎,可贞”之外,其余卦辞中,有“元”必有“亨”。

和谐共存,圆满善终

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利者,义之和也”,“利”字最早的意思是秋天的禾苗成熟,拿着镰刀去收割。“和”即和谐互动、和平崛起。其实“和”字也跟以前农业社会的禾苗有关。和谐社会、世界和平在当今之世尤显重要。现在世界各地到处是冲突,而每一个冲突的双方都认为自己是绝对合乎正义原则的。正因为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义,导致冲突不断,没有办法“和”,所以天下难得有“利”。这个“利”是指天下的大利、公利,亦即在公义原则之下,每一个人的“义”都可以得到尊重保障。

正因为在“亨者,嘉之会”的基础上,“利”才可达到“和”的局面,我尊重你,你尊重我;要成就我的意义,未必会伤害到你的意义,世界大同,此之谓“义之和”。可见,《易经》的“利”非同小可。“义之和”是众多的义、众多想法、众多原则都处于和谐共存的状态,如此一定会出现对天下人都有具体利益的大利。这就是“利者,义之和也”;而“和”是关键,否则不但无利而有害,甚至流血不止、战争不断。

另外,“利者,义之和”也牵扯到一个问题,即《易经》绝不讳言“利”。从孟子发端的“义利之辨”,发展到后来就有点无聊了,完全违背《易经》的《文言》大义。“利”比“义”大,是指天下的大利、公利,而不是褊狭的、片面的,或小团体的私利。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利”比“义”的层次还高,它是一种综合态。只是孟子之后的儒家,义与利势不两立,而且讳言“利”,好像一讲到“利”就是金钱至上,很不道德。若是这样,现在所有企业活动或者个人理财活动都不是“义”了?可见,讳言“利”并不通达明智。因此,《易经》就说得坦坦荡荡:“利者,义之和。”只要不违反公利,追求私利全属正常。

除此之外,“利者,义之和”,还非常强调“和”的境界。大国发展,为什么一定要蹂躏小国呢?可不可以“万国咸宁”呢?一个“利”字,不仅一针见血地点出事理的要点,还包括和谐共存的众义。这也是乾卦天理的要求。

“贞者,事之干也”,“干”为主干。我们做任何事,一定有一些必须要坚持的正道原则,不能随便放弃。“元、亨、利”可说是一个事业从开创到后续发展、获利的过程;不论如何鸿图大展,最后一定要能够“贞”,才可以得圆满善终。也就是说,事业的开创固然重要,经过消化吸收蕴养之后,还要能藏、能贞,才守得住。就好像不适合投资的时候,不妨保守,等到来年适合“贞下起元”的时机再动。可见,“元、亨、利、贞”分别来说是一个点,整体来说又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圆。

有很多卦只有“元亨利”,而没有“贞”。这就说明不管开始如何轰轰烈烈,但不代表能够永续恒存。美国华尔街就是如此。所以“贞者,事之干”很重要,少了贞的卦就会败坏,如蛊卦卦辞有“元亨利”,没有“贞”,本身已经不正,然后又守不住,成住坏空,到最后注定败坏成空。所以在蛊的阶段就要改革,不然所有东西都不能保鲜,势必毁坏腐烂。

由此可知,“贞者,事之干”,干事的基本原则就是“贞”。否则做任何事都有始无终,如同狂风暴雨之后,什么也没留下。

“元亨利贞”四德俱全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为四德,就是从这段话来的。我们在乾卦提到过,《易经》六十四卦中,卦辞“元亨利贞”四德俱全的卦只有乾、坤、屯、随、临、无妄、革七个卦。“行此四德者”即“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文言传》就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

“君子体仁”,“体”就是体会、体验;接着用“仁”将抽象的“元”具象化。我们看桃仁、杏仁,果实中含有种子基因(DNA)的核就是“仁”。种子有坚硬的外壳,它可以在地底埋藏几千年,一旦机缘成熟,它还可以发芽开花。这就是所谓的“仁”——核心的创造力。表现在人际互动上,就是“足以长人”,是人与人之间善意的交流,正如《系辞传》所说的:“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仁心仁政可以激发核心创造力,让创意源源不绝,就如种子的生命力可以生生不息。

仁的基因(DNA)可以不断繁衍、开拓,那就是“元者,善之长也”。既然是“善之长”,那就一定要作深入体察、体证的工夫,如此才“足以长人”。“足以”是全部,气势饱满,没有一点亏损;“长人”,就是可以领袖群伦。要当领导人,当然要有核心的创造力,还要以仁心推行仁政,所以儒家特别强调“仁”。

你是“元”,你是元首、是领导人,要开创新纪元、建立制度,就不能吝于沟通,这就是“嘉会,足以合礼”。社会上芸芸众生、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想法,要怎样才能和谐相处、共同获利呢?“亨者,嘉之会也”,领导人要懂得善用“礼”,为人群往来建立合理的规范制度;而这个制度必须考虑整个大环境的共同利益,并且一步一步都能落实。

从“体仁,足以长人”到“嘉会,足以合礼”,已经是双喜了,接着是“利物,足以和义”,“物”包括人和其他一切事物。有了“足以长人”的核心创造力推动仁心仁政,又有“合礼”的制度,结果大家都各蒙其利。既然“足以和义”,你信你的阿拉,他信他的耶稣,互相尊重、互不干扰,大家都可以安居乐业,那就没什么好争执的。所以领导人从“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开始,有了好的想法,好的制度,好的创意,就能富国利民,创造安和乐利的和谐社会。

既然有了和谐社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坚持,这就是“贞固,足以干事”,将天理正道孕养吸收、成为一种内在的质量,作为再出发、再开拓的动力。立身处事必须守贞,固守正道,故“贞固”二字尤为重要,固有道德,固有文化,固有的良知良能,等等。现实生活中,许多必须固守的东西,往往就是我们固有的东西。

《文言传》的问答体例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上面是关于六个爻的问答,大家可能会问,这是谁在提问?是不是发生在几千年前的孔门讲堂呢?其实这并不重要,它也许只是一种创作体例罢了,就如《论语》也有很多问答,可能是孔门弟子经过编辑整理而形成的问答体例。这种体例有其存在的必要,因为人生本来就是“学”和“问”,学问就是问答,借这种体例了解《易经》,就像《论语》中的“或问”(有人问),是谁问不重要,因为提问的人说不定程度不怎样,或者甚至是个坏蛋;话头、话题才是最有价值的命题。对于大家都有疑惑的问题,只要看孔子如何展现智慧、提出解释就好。

借着问与答,使《论语》、《易经》传世不朽,这肯定是一种创作的体例。像熊十力先生的《十力语要》也是问答体。老先生用心很深,他也确定他的作品可以传世,可是问的人不一定都值得写下来,他就说“某生曰”。记得南怀瑾先生曾和我们说,早些年他给和尚讲佛经,就很有挫折感。因为那些和尚对于佛经大多数一知半解、甚至不明所以,连佛教的历史也弄不清楚。本来老先生讲课用典是最拿手的,可是遇上这批和尚也没辙了,他得从头讲起。我听了就“心有戚戚焉”,我们现在用很多事例举证另外的事例,而这些以前好像也是基本常识,可以帮助你了解《易经》这么难的学问。可是有些人连基本的东西也不知道,进不了门,这又从何讲起?三十年前我们跟老师学《易经》、《春秋》这么难的东西,不是想学就可以,至少要把《四书》学完一遍;不然你跪下来,他也不教你《易经》。现在很难坚持了,尤其要普及的时候,大家认为学了《易经》会飞、有神通,反而说《四书》没什么好学的。所以熊十力先生在他的书上只写“某生曰、某生曰”,我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那就是问题有意义,但是提问的人不怎么样。南怀瑾先生也一样,书上尽是“生甲、生乙、生庚”。事实上重点也是在问答。

龙德而隐者也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什么意思啊?学生不懂,就借机引出孔老夫子比《小象传》解释爻辞更深入的见解,《易经》的处世智慧也发挥出来了:“龙德而隐者也。”“隐”为隐居、隐士,“潜龙”是德行完整、饱满,已经全方位地具备了龙的特质,但因为“勿用”,时机未到,必须沉潜,要耐得住寂寞,隐藏起来。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自保,一方面图未来,一方面更精进修行。“而”是能够的意思;表示很有实力、有这个能耐。不要把“而”当作轻飘飘的转折语。已经具备龙德的人,不管是为自己或者福国利民,一般就会跃跃欲试,想出来表现。可是“潜龙勿用”,那就要“能够”隐。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隐士,有智慧、有才干,可是身处乱世,就要憋得住。这就是“龙德而隐者”。

下面就讲到实际的表现了:“不易乎世,不成乎名。”“易”就是改变、变易。“世”就是一般的、世俗的见解、观念。“不易乎世”,不受一般世俗价值的看法所改变,完全照自己的想法而活。一般流俗的意见常受时代的习气感染。一个人既然要隐,代表整个外在环境是比较黑暗的,充满无力感。一般人定力不够、禁不起诱惑,所以追逐时潮,追逐流行;或者风气更坏,遇到一点诱惑胁迫,干脆就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只有“潜龙”之德的人能坚持信念,不因社会流俗而改变。

“不成乎名”,要坚持信念,首先要拒绝名利的诱惑。有些人拒绝“利”还办得到,但就是抗拒不了虚名的诱惑;希望人家说他好,说他是大师,甚至希望有好的名声可以传世。其实名和利一样,并没有高明多少。有的人就是这样,在利上能够过得了关,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在名上就没有办法抗拒。你看历史上很多标榜清高或者什么的人物,像很多明朝遗臣不愿意做清朝的官。皇帝就说,你们都很有学问,那就来编《四库全书》、编《古今图书集成》吧!然后来的都是有学问的博学鸿词。那些人心就动了,一想,我参与编辑这些图书,我的名就可以传下来了。结果就这样落进了名的圈套。

所以名、利都能看淡,才能做真正的潜龙。虚名本来就没什么意思,成语“贪夫徇财”说得好,光是“财”这一关,很多人就过不去。可是有些人是“徇”名,用一个“名”就能把他吊死、卡死,这就叫“烈士徇名”。但这并不比“贪夫徇财”高明到哪里,其徇是一也。因为你在乎名声,碰到这个东西就过不了关,甚至“好名者必作伪”,明明境界不到,功夫不到,可是故意假造形象,好像你见地到了、修为到了,这种人多得很!好名,喜欢活在掌声中,喜欢做公众人物。这都不能算潜龙。既然是“潜龙勿用”,就不受世俗价值影响,根本没有成名的想法。对于这种人,你就莫奈他何,因为他已经“不成乎名”,彻底斩断名利场的欲望,任何人对他都无从下手。

“遁世无闷”,是彻底的隐居。“遁”就是天山遁《大象传》也被标举出来:“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遁世”固然不容易,但要“无闷”,真正耐得住寂寞,而且内心安定,这才是真功夫。

“不见是而无闷”,“见”就是被人家怎么样的意思。“不见是而无闷”是说不被世俗认可,不但不在乎,也一点都不觉得烦闷;骂他也好、夸他也好,对他完全不造成干扰,因为潜龙,已经完全超脱了。这个解释当然是通的,可是更高的解释应该是“见龙在田”的“见”,世事如何,他完全看得清清楚楚,可是现在是“潜龙”,还不到“见龙在田”的时机,所以他就得装聋作哑,把自己的才华智慧深深埋藏。“是”这个字,从乾卦《文言传》我们就知道,《易经》乾卦第一个爻就讲“是”,日正当中为“是”,比喻一个是非标准,乾卦第一爻还没成熟,所以不能表现。《易经》从第一爻到最后一爻都在讲这个“是”,最后一卦未济卦的最后一爻最后一个字也讲“是”——“有孚失是”。从《文言传》的解释我们就发现,《易经》始于“是”,终于“是”,中间就是“是”的隐显起伏而已。最耐人寻味的是,到了最后的未济卦,“是”又不见了。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潜龙是怎么活的呢?一般人要的名利财色,他完全不在意,自得其乐,自行其是。也不是说社会上的什么事情他都不参与,他高兴就干,不高兴就不干。换句话说,完全自己决定,不受任何人左右。

“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真的没有任何事情能动摇他,除非他自愿,这就是潜龙。就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确”,是非常明确,绝不虚伪做作,更不是欲迎还拒,故意做做样子给人看。

由此可见,作为乾卦初爻,因为根基深厚,真的无法动摇他。这个爻除了上述从修德的角度解释,也可以从组织发展之初,打下深厚的基础来解释,如此发展出来的组织,因为根基深厚,谁都不能拔你的桩、搅乱你的布局;潜龙就是负责在一个可大可久的事业里把基础扎稳。不然,根基松垮垮的,随便一点风吹雨打就倒。在这里,“潜龙勿用”的意义比起卦、爻辞的时候又有了扩充,而这个“潜龙”就不是初出茅庐的社会新鲜人,而是历练很深的遁世君子了。当然,这句话多多少少有一点“夫子自道”的味道,若是这样,可见一个“潜龙勿用”的爻辞就能给人这么深的启发,何况是整部《易经》!

龙德而正中者也,君德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二”居下卦之中,是“正中”,不是中正,“九五”或“六二”才是中正。“初九”已经具备龙德了,到“九二”“见龙”可以表现自己的时候,当然更有龙德了。而这个位置比“初九”的“潜龙勿用”位置更好,也是表现自己的时候,就不是很客气了,“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要上下经营,广结人脉,然后把才华尽量发挥出来。这一爻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犯错,因为你将来可能是“飞龙在天”的领袖。所以要重视很多品德修养上的细节,不能留下任何瑕疵;首先是“庸言之信”,即使最平常的一句话、一个言论,都要注意诚信原则,不能空口说白话。其次是“庸行之谨”,平常的行为更需要审慎注意。很多人在第二爻“见龙在田”的位置时,不懂得谨言慎行,做了很多荒唐事,等到将来往更高的位置发展时,对手不一定挑大事整你,专从细节上刁难,过去不光彩的纪录很可能就成为让你穷于应付的致命伤。所以在第二爻的时候就要有警觉性,不像初爻藏在地底下,反正做什么人家都不知道;现在已经浮上台面了,所以最平常的言行都得谨慎。

“闲邪存其诚”,“闲”字是门中有木,有“门槛”的意思。我们进一个庙门,必须跨过一道门槛;我们读《易经》,也要迈过一定的门槛才入得了门。可见,“闲”字有内外之分,门里、门外两个世界,是某种资格认定的标准,不能随便放行,不然良莠不齐。第二爻在发展事业时,要开始壮大自身的力量,吸收各种人才,所以要了解进门来的人是安好心还是来卧底的。因为二爻的“见龙”很多,大家都想要有好的发展,彼此竞争激烈,为了了解对手阵营的底细,很可能会派人卧底,所以要有一个检验标准,看到底是不是真正志同道合的人,免得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粥。可见,“闲邪”就是对于有邪恶动机、不是真同志的坏分子,一定要有办法鉴别、区隔;如此,才能将心诚意正、志同道合的人留在自己的阵营中,这就是“存其诚”。宋明理学家讲修行,也是主张把坏念头挡在外头,而将正心诚意存在里头,这种说法当然对。但《文言传》讲得更务实。组织发展也是一样,一定要设门槛,把不纯正的坏分子挡在外头,留下品种精良的,这种组织的力量当然比较强。

所以“闲”字就是一个团体、门派的门槛,门禁森严,不是轻易可以进入的。“闲邪存其诚”的这样一个团体,在“见龙在田”的领导下,一定会创造很多福国利民的事业,做很多好事,但很低调,绝不夸耀,这就叫“善世而不伐”。“伐”字在《论语》出现过,孔子问学生志向,颜渊回答说“愿无伐善,无施劳”。“无伐善”就是默默行善,但绝不拿来夸口炫耀。这就是谦德,正如谦卦第三爻所说“劳谦君子,有终,吉”。相反,有些人做了点鸡毛蒜皮的事,唯恐人家不知道,甚至登报告知天下;像有些企业想做点公益事业,还要召开记者会,然后拿一张好大的支票照相。这些都有问题。“善世而不伐”,能做到第二爻的修为,其实跟初爻的“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还是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一爻做到了,二爻也做了很多事了,但还是非常谦虚,不会盛气凌人。所以“善世而不伐”,做功德就好,不要夸耀。“德博而化”就是不要搞小团体,要广施德、博爱天下人。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你已经具备未来领袖“飞龙在天”的德行,虽然还不是君位,但已经具备君德了,所以他是领袖人才。在“见龙”的时代,就要把自己造就成领袖的架势。而且君德就是要照顾别人,不骄傲、不夸大,还要开始发展组织,一言一行都要非常谨慎。这就是“九二”,阳居阴位、刚而能柔的表现,爻变是天火同人,跟全世界不同族群发展和谐美好的关系,而且拿得出实质的贡献。

君子进德修业,因其时而惕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君子进德修业”,《易经》永远是德业并重的。“德”比较偏重内在修为,“业”就是各种形态的事业创造,诸如慈善事业、宗教事业、教育事业等。“修业”代表人生事业要不断地修正,与时俱进。因为创业过程中,形势、环境甚至人心都不断在变,必须随时调整,像修剪花木一样地精进修行。《系辞传》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第三爻是人位,从早干到晚,这种自强不息的象,就叫进德修业,内在的充实,表现在事业开拓的绩效上。

“忠信,所以进德也”,这完全是《四书》“尽己之为忠”的观念。“九三”爻变为脚踏实地的履卦,这么辛苦地干,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实践他的信仰与承诺,这使得他内在的德一天比一天进步。《论语》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可见,忠信是立身之本,唯有忠信,才有可能进德。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修辞”,并非修辞学的“修辞”,“辞”是讲话。乾卦第三爻做人做事都很尽力,所以一定累积很多待人接物的心得,可以对外表述。但是话不能随便讲,要反复考虑、仔细斟酌,好作最完善的表达,这就是修辞。可见,要重视话语的讲述,因为讲了就要负责任,“立其诚”就代表不能乱讲话,每一句话都是将来能兑现的。“修辞立其诚”也是第二爻“庸言之信”的后续发展,而且精益求精。何谓“居业”?“居”即固守,不管从事什么事业,至少能守得住;因为他不会乱讲话,提出目标和看法时,就已经认真衡量过了,这样别人对他才有信心,他的事业才能守得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句话看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是你看看当今社会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事业怎么可能延续?怎么可能守得住呢,“元亨利”之后就没有“贞”。总的来说,“九三”是做人的基本功,是以人道实践天理。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第三爻虽然还没发展到人生期许的目标,但已经是下卦(内卦)的巅峰了,而且他有目标意识,知道自己想要更上层楼,爬到外卦、上卦,追求“止于至善”的目标。而他是说到做到、想到就做到的人,所以他会这么拼,想要靠自己的自强不息、苦干实践,达到最终的目标。这就叫“知至至之”。“可与几也”,就是可以参与机要。“几”是见微知著,看到一个点,就可以想到后面整个发展趋势。“与”,完全跟事理的变化合拍。任何一种发展曲线就是这样,刚开始还不太明显的就叫“几”,由这个“几”随着形势发展,就会发展到原先预期的点,这可能就是你人生的“至”。靠着努力和敏锐的判断,你完全跟得上时机的变化,这就是“知至至之,可与几也。”可见,“九三”对形势的判断、预测能力都很扎实、很精确;眼前不管在曲线的哪一点上,将来一定可以趋吉避凶,通过重重障碍,达到“至”的境界。

在乾卦中提过,“九三”爻变是脚踏实地的履卦,“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和这个意思很接近。从下卦来讲,其实也是某种程度的“知终终之”。从潜龙奋斗到第三爻,一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时该是作总结的时候,所以把前三爻的努力“终之”,对过去做一个回顾、检讨;“可与存义也”,就是将这些宝贵的奋斗经验像银行存款一样储存起来,作为往上卦、外卦继续提升、开拓的储备资源。由此可见,第三爻虽然处在乾卦六爻发展中的尴尬点,辛苦备至,但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再出发前,要将过去的经验消化吸收,检讨过去、策励将来。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这几句话的意思很清楚。什么叫“居上位”?即第三爻居下卦上位,就下卦来讲,就是已经到达民间、国内市场的巅峰。可是这有什么好骄傲呢?就全卦六爻来讲,人生的“至”还早,目前的表现只是阶段性的成功。假定在内卦的基础上,想继续开拓海外市场,走国际化道路,原来在国内的这些经验就要懂得“知终终之,可与存义”。因为目前还只是小局面,由内而外、由下而上继续奋斗的路还长呢!如此想来,就没什么好骄傲了。“不忧”怎么讲呢?即在全卦六爻来讲,现在还在下卦,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到上卦了,所以不要担心。可见,“九三”完全了解自己的积极努力不会是白干的,他很清楚目标在哪里。

“故乾乾”,“乾乾”就是健而又健,但要注意“因其时而惕”,永远要与时俱进,对外在形势的变化保持高度警戒,并且随时提醒自己在什么地方还要加把劲,什么地方还很脆弱。“厉”就是危险的意思,“虽危”,即三爻处在剧烈竞争的环境,所以充满动荡、危险、挑战,但结果是“无咎”。因为整个过程已经全力以赴,而且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了解得清清楚楚,所以不会有事。也就是说,该警惕时警惕,但不必一天到晚瞎紧张,否则没办法保持从容放松,反而成不了大事。所以,永远要跟外面的形势打成一片,这才叫“知至至之,可与几也”,不然就会瞎紧张,最后劳而无功。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这个爻已经不是专业努力的问题了。进入外卦,就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如同到了跟国内市场完全不同的海外市场,或者离开地方到中央。也许你在县长任内政绩不错,一旦进入中央高层,很可能一塌糊涂。为什么?因为这是第四爻,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高层的修为,同时要面对更凶险的政治斗争;所以,你的敏感度一定要够,甚至要超过你的专业技能。“九三”与“九四”比起来还略显单纯,因为他只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付出一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预期目的;而“九四”面临的形势显得更复杂了,所以“或跃在渊”,位置随时可能被换掉,也就是“上下无常”,上台下台,不一定。

第四爻虽然上下无常,但是在这个环境下,还是得负责任,毕竟因缘机会一到,你就可能上到巅峰,所以要调整心态,位进高阶绝不是为了搂钱、贪污,或者为了某种不正当的动机,这就是“非为邪也”。能在这个位置待上多久不知道,干一天就要做好一天;即使下台,也是理所当然,没什么可惜的。所以,“非为邪也”就是说,无论台上台下,都不要有邪恶的动机、不做邪恶的事;包括动机与实际行为表现,都不可以“为邪”。“九四”的位置因为是“在渊”,所以跟初爻“在渊”的“潜龙”其实是很靠近的,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无恒”就是“无常”。第四爻在台面上做大官,要为社会人群服务,当然不能离开人群。一旦下台,有些人没官可做就会觉得憋气,其实下台后有更广阔的社会服务空间,可以做志工,或者把你丰富的经验拿去做任何其他事情,都可以为人群服务。所以不管在朝在野、台上台下、在政府、在民间,都没有离开人群。这明显是孔子的思想,也是儒家的主调。《论语》中就有这样一段话:“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换句话说,四爻与三爻的不同就是“无恒、无常”,一切都是无常的,要做好心理准备,要上就上,要下就下,不必眷恋,也不要有得失心;设法让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发挥正面的贡献,才是最正确的。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三爻、四爻是人位,都强调“时”,三爻是“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四爻是“及时”。四爻的位置因为时间有限,能多做好事就多做一点。《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的领袖“及时雨”宋江,“雨”就是“云行雨施”,在台面上的领袖人物要负责照顾下面的人,可是也得在人家最需要的时候,如及时雨般适时伸出援手;若不及时,天雨可能变水灾。《水浒传》宋江等人的诨号(“及时雨”)一看就知道是文艺创作的产物,一百零八条好汉到后得善终的很少,大概是“及时雨”没下到田里,都送(宋)到江里头去了;江水需要及时雨吗?田地才需要。那不完了?宋江后来不也是落得一场空吗?判断错误,政治智慧不够,被耍了。所以他在强盗窝里可以像及时雨一样照顾自己人,一旦要跟朝廷斗智,那就太幼稚了,只有被利用的份。《水浒传》第二号人物也被作者暗地里骂了,军师吴用,绰号智多星,看着很有智慧,其实是“无用”。聪明反被聪明误,及时雨送到江里去。这都是现实人生常见的陷阱与坑洞,也是四爻普遍的处境。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二爻与五爻分别为朝野势力的核心,而且互相“利见”。“九二”的“利见大人”是指“九五”,“九五”的“利见大人”则是指“九二”。所以第五爻最高领导的位置,就强调红花绿叶、干柴烈火互相配合的关系。如果五爻不能发掘、提拔、运用“见龙在田”的二爻,就极有可能走上“亢龙有悔”的不归路。而“见龙在田”的二爻,当然希望得到五爻的肯定与提拔。

孔子这一段的解释文辞很优美,尤其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二爻与五爻的见龙、飞龙为什么能和衷共济、朝野和合、两岸合作呢?因为二爻、五爻两个核心人物声气相通、理念接近,容易建立共识,也懂得平等合作;我求你,你求我,平等往来,同气相求,声气相通。所以五爻求二爻,二爻呼应五爻、也求五爻,互相需要。正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睹”就是大家都看到了。“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正如坤卦“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类”是阴阳互补的概念,和朋友的“朋”是一个意思。“各从其类”,每一个类里面都是有主、有从,有乾、有坤,彼此理念接近,又有亲和力,亲上亲下、阴阳和合、物以类聚,自然就互相吸引,于是形成不同的政党、族群、团体、组织。

五爻和二爻就是这种自然吸引、和衷共济的角色。这就告诉我们,身为领导人,千万不要搞寡头独裁,必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且要知道“水流湿,火就燥”这种自然的趋势是无法抵挡的。“水流湿,火就燥”就是离卦与坎卦的象征。火烧久了就会很干燥,干燥则易燃。人一定要在适当的环境才能发光发亮,这就是“火就燥”。“水流湿”呢?这个地方一直有水流过,就是潮湿的。水往下流,火往上烧,环境跟人互动、群体跟个体发展关系,都有一个自然的趋势,领导人必须顺应这个趋势。

天地是乾坤的象,“本乎天者亲上”就是指“火就燥”;“本乎地者亲下”就是指“水流湿”。什么意思呢?离上而坎下也。乾为天、离为火,这两个卦的关系太密切了。离卦不是太阳吗?跟乾卦、跟天有体用、主从的关系。水在地上流,坎卦跟坤卦当然有关系。《易经》上经讲天道的演变,从乾、坤开始,坎、离结束。从体启用,然后再验证,诸位可能就知道了,先后天八卦方位同位的概念,先天方位是天南地北,乾卦在南,坤卦在北;后天方位是离南坎北,所以同样是南方的光明方,先天是乾卦,是天理、天道的位置;后天就变成离卦,人所开创的文明必须依循乾卦的天理。所以乾与离,先、后天同位。同样的道理,坤与坎都在北方,也是先、后天同位。水在大地上流,坎有险象,坤卦代表要务实面对人生复杂的形势,故人生多险难,坤卦跟坎卦有体用的关系。

“本乎地者亲下”,坎卦的水是本乎地的,所以大地涵养水,而水滋润大地。“本乎天者亲上”,离卦的火本乎天,太阳高挂天上,得到乾卦提供创始的能量,太阳就在天上发光发热数十亿年。水流湿、火就燥是自然现象,不是人为安排。应用到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有些人就是没缘分,绝对无法聚合成一个团体,一起为共同的理想奋斗;若勉强在一起,就会天天吵架。所以“亲”的关系很重要,天火同人就是亲,人际的和谐亲近,声气相通,无法强求。

云从龙,风从虎

“云从龙,风从虎”的“从”也是主从的“从”。龙这种图腾是人创造出来的,充满灵动的生命力,神龙见首不见尾,旁边还祥云围绕、衬托,所以很神秘。一个领导人旁边一定有成群的随扈或幕僚,不可能孤孤寡寡地一个人。这些随从、辅助的团队就好像龙旁边的“云”,越发衬托龙至尊无上、充满神秘感的气势。

“风从虎”,第五爻是龙虎风云,象征了不起的人物、重要的角色;所以用百兽之王的老虎当作象征物。老虎要出现了,先来一阵狂风大作。武松打虎的故事就是这样,主要角色现身之前,先有配角出场开道预告。坤卦的“履霜坚冰至”也是如此,坚冰将至时,会让我们先看到结霜。风一出现就预告虎要出动了;一看到云,龙可能就藏在云后头。

龙虎永远是做主的,云与风只是陪着唱戏,相得益彰。这就是“云从龙,风从虎”。乾卦第五爻从龙取象,为“飞龙在天”;革卦第五爻从老虎取象,叫大人虎变。反正都是很强悍的,资源众多、随扈成群。跟重要组织、企业或者商社来往,能够随便见到核心人物吗?当然不可能,所以要先跟周边的人打交道。

“圣人作而万物睹”,领袖人物的表现大家都看得到,若他能大展神威、福国利民,各式各样的人才若声气相通、理念相近,就会投奔过来协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就亲下”,上卦、下卦的位置很清楚,各从其类也,无法勉强;志同道合的人才可以组织成一个有共识的团体,大家一起奋斗。

另外,古代关于“云从龙”的传说也很有意思。过去专制时代为了夸耀帝王是天生不凡的真龙天子,必须塑造很多传说,例如出生时就有红光满室等瑞象。甚至到了民国时代,还有媒体传播说袁世凯睡着的时候有人看到是一条大龙。诸如这种政治“神话”,历史记载也很多。像汉高祖刘邦这个出身平民的皇帝,也有“天生不凡”的传说。据说他在刚造反抗秦时,到处打游击,昼伏夜出、居无定所,常需要接济。他的老婆吕雉就负责后勤补给。这是历史书上有记载的,也不知是真是假。刘邦每次在外面打游击,他自己都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落脚,可是每次需要补给时,吕雉总会稳稳当当地差人把补给送到。刘邦自己也觉得奇怪,他就问吕雉。吕雉也真会讲话(历史书上就这么写),她回答说:这一点都不难,我只要往天上一望,只要有五色祥云的地方,夫君一定在下面。刘邦一听当然相信了,因为他是龙嘛!所以一定有云跟着龙。这种话,再冷静的人听了都会飘飘然,当然吕雉也就坐稳了第一夫人的位置。这种历史记载,说实在的,非常有可能是汉王朝的“新闻局”创造出来的。

可见,“云从龙”的传说深入人心,要不要相信,那还是其次,我们只要了解,主角出动前一定有很多迹象;有“飞龙在天”这么剧烈的变化发生,事先绝对有征兆。我们要懂得看这些征兆,才能提早做准备。

无位无民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你再高贵、政治历练再深,很抱歉,你已经不在其位,随便一个老百姓都调不动。有“飞龙”在位,“亢龙”就得避嫌。可见“位”很重要,退职、离职之后,少了“位”的保护,不论过去多么尊贵,现在也没有任何实权了。

“贤人在下位而无辅”,你过去在组织中有长期的奋斗,门生故旧一定很多,可是他们现在要为新的“飞龙”服务,你这“亢龙”能不能叫得动他们,就很成问题。尤其是如果“飞龙”跟“亢龙”之间有矛盾,这些还要靠“飞龙”吃饭的旧人,怎么能听你的呢?所以“在下位而无辅”,这就是“人在人情在”的道理。“是以动而有悔也”,在“亢龙”的时候,你一定要了解,现在你不是飞龙了,你再要进组织的门,没有“识别证”,就别怪人家翻脸不认人。所以,在位与不在位、在职与不在职,天差地远。人生就是这样,也没什么不对。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在没有一切执政资源的情况下,还做一些不合时宜的轻举妄动。一动,一定有悔。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这一段主要从“位”的角度切入。开篇就是“潜龙勿用,下也”,说明位置太低,位卑职轻,非服气不可。既然不能起大作用,就没有必要逞强。正如《小象传》强调的“阳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舍”即旅舍,是干吗用的呢?休息用的,所以就有“止”的意思,我们到旅舍,不就是要养足精神,第二天再上路吗?在人生旅程之中,“见龙在田”这个位置就像旅舍,因为你不会一辈子待在第二爻,还要继续往前奋斗;现阶段如同旅馆,是人生的中继站,所以就要懂得“止”的智慧,在旅馆休息时就要尽量往上、往下、往横各方面发展人际关系,所以这一爻爻变是同人卦,其意在于此;照顾基层,然后看能不能找到互相呼应的“飞龙在天”(“九五”),这个“止”就会止得很精彩,而你也不会永远待在这里,时机成熟就会再往上、往外充实人脉、建立平台。

“终日乾乾,行事也”,三爻日夜苦干,是为了精益求精、反复琢磨。“或跃在渊,自试也”,“跃跃欲试”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来。是在悬崖边跳舞的危险位置。“试”是自己尝试,而不是别人试你;让别人来试你,那风险太高了;因为你想一跳成“飞龙”的企图就会暴露出来,而旁边还有好多“或跃在渊”的同侪互相竞争。所以这个位置特别危险,即使有更上一层楼的企图心,也要仔细掂量自己。说不定在高位的“飞龙”也对你抱着戒心,从而对你进行监管。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要试试自己够不够格,看看将来若登高位,能不能做得比上一任好?平常看着“飞龙”做得不好,那你就要想想:要怎样取代他,同时又击败同侪对手,然后可以胜任这个职位?这就叫自试,是虚拟的,只是思想实验。平常不论在朝、在野,就得研究当政者出现的问题,不管是内政、外交,你有建议、监督权,但不能光提建议、光喊监督,自己内心、私下也要操演;如果是自己碰到这种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是执政党处理得比较好,还是在野党处理得比较好?所以万一将来你开始执政了,“或跃在渊”变“飞龙在天”,你不是满脑子空白、从头学起,而是积累长期观察、研究的心得,这就是自试的功效。

“飞龙在天,上治也”,一个人高高在上,管理一切,很累,也可能有风险;刚开始可能做得不错,但很难长期维持。像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到后来也呈现老迈、昏庸的趋势,可见“长治”好难。这就是飞龙在天这种金字塔格局容易沦为独裁、专断的致命点。为什么要“群龙无首”?道理就在这里。如果大家都是龙,任何一个飞龙成为亢龙,马上有其他修炼成真龙的人才可以替补。“上治也”,大权在握的一个独裁者能英明多久?能抗拒诱惑多久?很难说。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飞龙在天”的“上治”极有可能发展成“亢龙有悔”,刚愎自用过头了,听不进任何话,满脑子的傲慢与偏见。“穷之灾也”,甚至引发种种灾难。所以到最后就自然而然得到一个结论——“乾元用九”。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从“乾元”无限创造力的核心,到经历过乾卦六个爻,最后发现都不完美,必须从“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观点,提出一种新的制度。“乾元用九”,因为大家都有龙种,都有良知良能,只要好好地修,这个社会体制就可以提供大家公平发展天赋的机会。“天下治”,即天下太平。“乾元用九”之所以强过“飞龙在天”,就是因为“天下治”。“天下治”与“上治”不同。“上治”是强人政治的独裁管理,“天下治”就是全民共和的意思。如果是一个人高高在上,一旦他出问题了,下面的人不就全部倒霉吗?“天下治”,每个人都具备这个能耐、智慧,社会就稳定安全得多。可见,古今以来的社会,君位独大,可说是万恶之源。只有“天下治”这种网状结构,每个地方都可以成为中心,组织的经营不需要总部,就不会让风险集中。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这一段是从“气”的角度切入。“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有阳刚之气的人在初爻不能动的时候懂得潜藏,这是很不容易的。初爻的处境非潜不可、非藏不可。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文明就是离卦的象。前面我们提过,乾卦第二爻爻变就是“天火同人”。在“见龙在田”的时候,整个组织、社会因为“见龙”出现,像“天下文明”这种无限美好的愿景,是我们可以期待的。二爻爻变下卦变成象征“文明”的离卦,正是天下文明的象。在“见龙在田”这一阶段,正如《小象传》所说的“德施普也”、“君德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希望。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说的是永远与时俱进。时代不断在变,不落伍,就得不断进修,永远跟着时代一起走。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乃”字不容易,是艰难转折的象;“革”代表天翻地覆的剧烈变动。从第三爻到第四爻,乾卦的奋斗方式得彻底翻新,不然应付不了第四爻“或跃在渊”的凶险处境。从三爻进入四爻,下卦进入上卦,内卦进入外卦,这一路奋斗下来,奋斗的方式也得调整了,不能直接把三爻那一套用在四爻。“乾道乃革”,指乾道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拼老命总算登到权力的高峰,“乃位乎天德”,“天德”是什么?大公无私,生生不息。一个飞龙在天的领袖人物,当然要为大家谋福利;有这么大的权力,就必须担负起那个责任,怎么还可以自私自利呢?“乃位乎天德”,不能保证你会行天德,甚至可能反其道而行。这说明这个位置很不容易,能不能效法天道、行天德?很多人做不到,“亢龙有悔”就是惨烈的后果。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说明跟着这个时势走到头,碰壁了。“与时偕行”是好事,“与时偕极”就是走到穷极之处,没路可走了。这表示“飞龙”若不行天德,就有可能落到“亢龙有悔”的下场。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整部《易经》,我们要学的就是“天则”。《易经》上经是讲“天则”可以运用到人世;下经则是讲人性、人情的变化,以及悲欢离合,胜负成败的“人则”;然而“人法地”、“地法天”,归根究底还是要以自然律——“天则”为依归。这个“天则”就比达尔文进化论讲的物竞天择要让人舒服多了。“物竞天择”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霸道思维,自然界中是有残酷现实的这一面,不合适就被淘汰,所以很多物种都灭绝了;可是《易经》指出的“天则”,除了竞争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就像妈妈爱小孩,也可以“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篇》)。“天则”里面就包含了这个,而且比这个大得多,在“群龙无首”、“世界大同”、“天下太平”、“万国咸宁”的时候,就是“天则”的充分体现,不然永远不公平,永远是强凌弱、众暴寡。一旦大家都成龙、成佛,究竟圆满,“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就可以避开“天德”发展为“亢龙有悔,与时偕极”的悲剧轮回。

这一段《文言》以及上一段,文字不多,但意义很深。经由六个爻的奋斗之路,我们不难发现金字塔塔尖权力资源过度集中的弊病。最后提出一个最高的理想——“天下治”,才是“乃见天则”,就是“群龙无首,吉”。由此可知,不是只有佛教说众生皆可成佛,《孟子》也说“人人皆可为尧舜”;孔子在《春秋》则说,历史发展到最后天下太平的阶段“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每一个人都可以实践高标准的道德。“人人皆有”就是“大有”的概念,只有“大有”能打破垄断、独裁的局面;因为人人都有同样的根基,只要修得好、发展得好,“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有为者,亦若是”,所以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一样都是人,别人能,你为什么不能?

再说“元亨利贞”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这一段是从乾卦《彖传》开始解释卦辞。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乾元是“万物资始”的创始能力,一旦它开始发挥作用,就一定有化阻力为助力,排除障碍、创造亨通的本事。这是把元、亨放在一起来说。

“利贞者,性情也”,这说明要保有先前创造的成果,又要获利,就要消化吸收、还要守得住。因此,能“贞”就有“利”,开创的东西如果最后不正,就会“既得之,必失之”,没法保存。前人开拓的事业,不但能发扬光大,还能永续经营,这就是“性”和“情”的问题了。中国人讲“性”与“情”,“性”是本,各正性命,从天命到人性、性善性恶;“情”就是从“性”发展出来的喜、怒、哀、惧、爱、恶、欲。芸芸众生,人世间要摆脱情的纠缠、束缚、困扰,太难太难!但那也是人生必须面对的。那么如何调整、避免欲望泛滥到不可节制、甚至造孽的地步,这就是“性”的问题。毕竟“情”是从“性”来的。换句话说,顺性纯情,一个人如何处理“情”的问题,关键在自己的“性”。可见,把持修为,痛下“利贞”的功夫十分重要;不然,原本纯净圆满的“性”经过习气污染而成“情”,再由“情”泛滥成不受节制的欲望,“元、亨、利”之后,就无法用“贞”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了。

“利贞者,性情也”,情由性生,《四书》、《五经》的思想体系也非常务实地主张,人生就要勇于面对“情”的挑战。所以它告诉我们,“情”不是究竟,是从人性慢慢发展出来的;可是人生在世,许多痛苦都是情的问题,能不能通过情的试练而回复本性、接到天命?那就要靠个人的修为了。《易经》、《易传》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这是唯一提到“性”的地方;然而上经交代了天命的源流之后,下经就全力处理人情的问题,包括咸卦、恒卦、兑卦、萃卦……这时反而不谈“性”,因为谈“性”太空泛,必须老老实实地在每一卦、每一爻错综复杂的“情”境中受苦、承担、互动,然后学习超越、保持、调适。那时候讲“性”的空理论是没有用的,就像宋明理学很多地方就嫌唱高调,忽视人生“情”的重要性,老讲一些人做不到的,反而变成伪君子。可见,仔细探究“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易经》,尤其下经有那么多谈感情的卦,对“情”的理解,可说是第一要事。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乾卦有这么大的创造力,能以创造出来的美好利益利天下,这就是大公无私、服务大众的心态。“不言所利,大矣哉”,这又是谦卦的精神了,有这么大的贡献,然后还不夸口,这不正是“善世而不伐”、“愿无伐善、无施劳”吗?有些人稍微做了一点利天下的事,就天天宣传,那就叫“言所利”;“不言所利”则认为不值得说,只是尽本分而已。这就是乾卦无欲乃刚、寡欲乃刚的道理。

“大哉乾元”,乾卦所象征的精神值得大力称赞,后面就接着阐述:“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刚健中正,纯粹精也”,这是讲乾卦刚健的本质,不受任何欲望的污染。“健”就是天行健,当然是勇猛精进;“纯”就是不含杂质、不受污染;“粹”就是指精华的部分。“纯粹精”,就是指乾卦的“元亨利贞”没有任何条件,一派天理自然,这就是“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佛教讲“大雄无畏”、“勇猛精进”也是如此。可是光有这个基本面还不够,一定要结合后来实际发展抱负的平台,理想要在人群世界实现,所以乾后面是坤,甚至乾卦六爻不同的时位都有不同的做法。基本面是“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发挥、运用起来就叫“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又出现一个“情”字!“旁通”,有触类旁通、旁敲侧击之义,所以六爻全变的错卦也叫旁通卦。也就是说,我们要懂得因应各种不同的情境,并将那个情境的特质发挥出来,这才能由体生用。六爻代表不同的时位——潜、见、惕、跃、飞、亢,处在不同的时位,就应该尽力展现那个时位的生命情态,不然就可惜了阳刚之美的“纯粹精”;但是,要把“旁通情也”发挥到淋漓尽致,就必须对人情世故有通透的了解。然后,才可以取得主导优势:“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云行雨施”就是“天下平”、“天下治”的概念,因为一切众生都得到布施,接下来就可以“时乘六龙以御天”,这正是乾卦《彖传》的话。《春秋》最后也是要建立一个世界大同的“太平世”。“太平世”不就是“天下平”吗?可见,《易经》和《春秋》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大致是一样的。

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不是说“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贞”吗?“日可见之行也”,像“童子军”要日行一善,不看你怎么说,而要看你怎么做。学了多少,体会了,马上表现出来,每一天都有进步。“日可”,每一天都可以日新其德,智慧上的彻悟可以在日常言行中表现出来,你的一生就真的受用了。

“潜之为言也”,这是在解释初爻的“潜龙”,“潜”是“隐而未见”,还不是“见龙”,“行而未成”,还没到成熟的地步,所以“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一个有智慧的君子这时候当然不会乱动。

然后下面讲第二爻,“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辨”即辩论。“学以聚之”,肚子里装了很多东西,还要懂得质疑、问难,所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宽以居之”,学到的东西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蕴养,也许三、四年之后,突然碰到什么事情,你一出手就见不凡,这就是“宽以居之”。“居”就是固守、蕴养、消化、吸收的过程。“居”要“宽”,不要急,慢慢来。“仁以行之”,等到将来蕴养自如、知行合一了,就用创造力的核心“元”,把它实践出来。“《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你不一定有君位,但是有君德。有君位的人常常没有君德,飞龙在天而无君德,就会变成“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重刚而不中,中不在人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关于这一段所说的“九三”和“九四”,过去有些解释明显是误判。“重刚而不中”,三爻四爻不居上下卦之中,这是当然。“上不在天”,也不是“飞龙在天”的领导位置;“下不在田”,也不在下卦“见龙在田”稳定、安定的位置;夹在中间,不上不下,所以三爻四爻多凶险。可是什么叫重刚呢?过去一种解释认为,“重刚”就是阳居阳位,“九三”是阳爻居于三爻的阳位,“拼命三郎”阳气太盛,性情火暴。然后解释“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说因为阳居阳位,故“乾乾”,“因其时而惕”,有了危机意识,面临危险的环境就可以平安度过。这是用“位”的概念来解释阳居阳位。可是“九四”怎么会重刚而不中?“九四”是阳居阴位,阳爻居于第四爻的阴位,怎么能叫重刚?这就前言不对后语了。正确的解释应该是,“重刚”不是阳居阳位、刚居刚位,“重”是重卦之“重”,三画卦变六画卦为重卦,第四爻与第三爻就是上、下卦和内、外卦交叠的位置,第三爻是由内而外、由下而上,快要“重”了,始壮究、始壮究,那个位置是内外交际、上下交际、朝野交际,要脱胎换骨的位置,但是第三爻的专业水平不能应付第四爻敏感的政治环境,所以重的位置,即交替的位置是特别凶险的。由此可见,重刚即意味着乾卦上卦也是刚,下卦也是刚,两刚之间的三爻和四爻则重刚,如果没有实力、没有智慧是过不了这关的。

第三爻不是一个好的位置,不居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就容易理解了。为什么第四爻明明是人位,反而“中不在人”呢?这就代表四爻比三爻还要难过得多。四爻是阳居阴位,你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但处于如此危险的位置,一定要低调收敛,有时候甚至不能用真性情、真面目去应对,否则很容易被竞争对手给干掉。可见第四爻真不是一个可以好好做人的位置,整个局势是扭曲的,在这种位置的官僚长期处在凶险竞争的环境,自然会练就种种面具,不以真面目示人,这就是“中不在人”的意思。一般人可以自然而然,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身处高位者,为了保护自己,往往会把真面目遮住。过去讲三爻还是人位中的正位,道理就在这里。四爻必须要有保护色,要带好面具,讲一些言不由衷的官场话,不然很危险,想做人都难。

“中不在人”者,表面风光,其实内心有无限的痛苦,可又不得不维持。“上不在天”则表明不是最高决策层,不能左右大局;“下不在田”,则对二爻稳定的环境十分怀念;“中不在人”,对三爻靠专业素养即可自保的生活也常怀眷慕。可见,四爻啥也不是,“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或”即疑惑的“惑”。这就是四爻这一特殊环境对一个人的锤炼,看你能否经过这个考验,俗话说“怕热就不要进厨房”。四爻爻辞“或跃在渊”就是这么来的。如果通过考验,即可无咎。过去的学者认为,这个爻就是小畜卦“密云不雨”的位置,关于这一点,我稍微提一下。

我曾讲过一个很具体的案例,就是说《易经》占卦可以反映一些生前死后的情境。在我们台湾周易文化研究会有个学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他的去世对大家造成很大的冲击。他刚去世时,另一个学生就占卦问他现在的处境。平常看来,人都过世了还占卦,不是超乎常情吗?结果占出来就是乾卦第四爻,爻变为小畜卦。已经过世的学生在哪里?“他”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他在夹缝中,因为那时还在四十九天之内。你看《易经》占卦占出来的情境抓得多准!从这个案例,就完全懂“中不在人”了。

大人——《易经》最高的德位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我们都知道,在二爻“见龙在田”时就出现“利见大人”,“大人”的概念,在身世地位显赫、处于最高领导阶层的第五爻又出现了。何谓“大人”?《易经》中修行最高的德与位就是“大人”,就像佛经中“佛”这个最高的位置,比圣人还要高一个档次。在佛教中,佛的成就最高,其次是菩萨、罗汉、僧。在《易经》中,修行次第最高的就是“大人”,其次为圣人、贤人、君子。大人因为处在最高阶,所以他肯定是天人合一的,就像《系辞传》中所云通天地人鬼神,具有至尊的永恒性和包罗万有的境界。

“夫大人者”,乾卦《文言传》第五爻把大人挑出来谈,这是对一切学《易》众生提出一个最高标准的典范。大人是什么呢?“与天地合其德”,“天地”即乾、坤,“德”是指乾、坤的大公无私;“与日月合其明”,离为日、坎为月,体用兼备,乾坤、坎离都是“明”的来源;而这也就是“大明终始”的“明”。换句话说,在好的时代就像太阳,在坏的时代就像月亮,都能发光发亮,这就是大人。“合其明”,就是“保合太和”的“合”,能大公无私,就能与天地合其德;有智慧,就能开创文明,不管时代好坏,都能发光发热,给很多人带来希望。

“与四时合其序”,“序”即卦序、爻序的始壮究、始壮究。乾卦的“潜、见、惕、跃、飞、亢”,坤卦的“履、直、含、括、黄、血”,就是卦中爻的顺序、因果关系、来龙去脉。“乾坤屯蒙需讼师”、“咸恒遁兮及大壮”这是卦序。“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六七八九、元亨利贞等周期性循环。时有其序,所以不能着急,不能在春天想做秋天的事,一定要配合自然的节奏,做合乎时宜的事,才能有所成就。而大人的智慧、表现,可与春夏秋冬的循环完全合拍、合序,产生共鸣,故能用力少而成功多。

“与鬼神合其吉凶”,对于天地人鬼神,《易经》倒是不避讳;在人世间不讳言“利”,对整个宇宙不讳言“鬼神”。“与鬼神合其吉凶”,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只要心胸开阔,无须大惊小怪;就算他存在,在我们心诚意正的努力奋斗之下,合其吉凶,鬼神之流就不会干扰到你,然后有很多事情,“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管是吉兆、凶兆,你早一步体会到、感应到了,就可以方便你作整个人生的调整布局。

由此可见,宇宙间一切有形无形的存在,包括天地、日月、四时、人鬼神,统统合而为一,这就是“大人”的境界。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为,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几句说的是天地人鬼神。“天”还是最尊的,如果你的作为、你的高瞻远瞩、你的所有预测都百分之百准确,这就是“先天而天弗违”。也就是说,大环境的演变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你已经直接判断会有那一天,然后提前布局。等到那个现象真的发生,你已经掌握先机,这是超时的智慧,你的目光可以超越时代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像佛祖、孔子可以超越时代几千年。可见,“先天而天弗违”是一种最大的创造力,只有大人可以发挥这种智慧。“后天而奉天时”,对于天时、环境的演变,虽然反应稍微慢一点,但可以立即跟上,决不会落后,这就是“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天亦弗违,何况是人与冥冥中的鬼神?大家不都会配合、协助吗?可见,大人的智慧德行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俗话说“德高鬼神惊”,就像离卦。因此丰卦《彖传》提醒我们,成就越高,越要注意天地人鬼神的和谐关系,否则很快就出事。

知进退存亡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我们看上爻,“亢龙有悔”很好理解,然而“亢之为言也”,由“潜”到“亢”,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知进而不知退”,意思很明了,只知道拼命往前扩充投资,不懂得后退,就会发展到“亢”的下场。人生一定有进有退、有往有来,这才能长久。“知存而不知亡”,只想到存在那一面,不懂得看灭亡那一面,这也是导致“亢”的原因之一。另外,“知得而不知丧”,贪得无厌,不知收敛,最后反而什么都守不住,失去一切。“西南得朋”是“得”,“东北丧朋”就是“丧”。“知得而不知丧”,总是往得利的方向看,没有谨慎评估风险,那一定会冲过头,变成“亢龙”。

“其唯圣人乎”,我们才说,怎么有这种笨蛋,一天到晚只知道进、知道存、知道得,不知道退、不知道亡、不知道丧!结果《文言传》告诉我们,除了圣人之外,每个人都是这么贪嗔痴,尽想好的,只有修到圣人的境界,才可以摆脱这个毛病。“知进退存亡”,该进就进,该退就退,该存就存,该亡就亡;“而不失其正者”,永远都可以正确应对。

这些基本理论看着不难,实际人生要做得到,“其唯圣人乎?”至少要到第二级的菩萨或圣人境界才做得到,做不到的就全部变成“亢龙有悔”了。

同类推荐
  • 江中月:长江流域中秋文化研究

    江中月:长江流域中秋文化研究

    本书将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对长江流域中秋节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存续状态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行详细分析。团圆安康是中国社会亘古不变的主题,这种愿望在中秋节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人们将许多的感情与希冀积聚在这一节日中,它的意义被人们不断丰富。中秋节最初是个祭祀月神的日子,其后演变成玩乐赏月的节日,后来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因素,如诗歌、戏剧、传说以及各种民间文化活动,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 民俗实用对联(下)

    民俗实用对联(下)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民俗对联则是最具实用性的对联。本书从工商百业中选取名联,又选取一些妙联趣事以飨读者。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热门推荐
  • 剑来

    剑来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陈平安,唯有一剑,可搬山,倒海,降妖,镇魔,敕神,摘星,断江,摧城,开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戴望舒作品集(三)

    戴望舒作品集(三)

    戴望舒能在文学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很好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戴望舒的爱情诗在表现爱情的隐私性以及表现爱情时多运用女性意象方面,明显地受到晚唐诗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对温、李诗歌相思主题的现代连释。同时,爱情成为诗人人生体验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体现了戴望舒诗歌的现代性。综言之,戴望舒的爱情经历是现代的,爱情特质是现代的,但他所赋予的表现形式却是古典的、传统的。
  • 蜀山魔门正宗

    蜀山魔门正宗

    蜀山有玄门正宗,一家独大。主角修炼的是魔门正宗。…………群号:紫云宫22117110。
  • 我的时空灵域

    我的时空灵域

    一开局就与太阳并肩?然而有卯用!一不留神被捅一剑,却幸运get到神器。......且看一段少年的穿越历险之旅。
  •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我以为妈妈是港湾、是依靠、是最后的壁垒;却发现,她也曾是别人的孩子,也渴求关爱和宠溺。我以为爸爸是头顶的天,是身后的树,能永远用最有力的手臂给我支撑;却发现他也会变老,老得需要我去呵护和照顾……妈妈也会想妈妈,爸爸也会变老,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无助,我们要抓紧时间爱他们。
  • 御仙龙帝

    御仙龙帝

    沉寂十年无作为,一朝踏进仙尘路;且听风雨笑龙吟,逆仙龙魂战天穹。
  • 神禁乾坤

    神禁乾坤

    三千三百年前,九大禁尊为了躲避神灵的神罚,相约重生于三千年后,再战神灵。三千三百年后,当战尊觉醒时,他才发现自己晚生了三百年,其余八大禁尊早就重生,如今是禁界上的天骄人物,可他才刚刚起步,因为掌握着“斗”字神禁,有禁尊正在寻找他,想要杀了他,夺走他的“斗”字神禁……漫漫修行路,九门十二锁,一锁一世界,一门一乾坤。
  • 清苑斋诗集

    清苑斋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夫妇俩又联手虐渣了

    夫妇俩又联手虐渣了

    【本书从未签约,也不打算签约,初二开的坑,太久没写了,思路忘的差不多了,可能会弃坑了,很抱歉】 为了任务,找到六个古老神秘的盒子,叶浅汐来到了贵族学院当老师,还被校长分到了最烂的垫底班级。学生欺负她?没关系,不能光明正大的教训他们,那就武术课上见!校花嫉妒她?没关系,看她如何腹黑怼过去!史上无敌最帅最强男配满大街向她表白,心心念念着她,为了她做着天底下最黑暗的事,某男人不屑撇撇嘴,我能为了我老婆卖萌打滚求抱抱,骚年,你行吗? 【帝王撒娇篇】:陆夜熙:“老婆,咱能低调些么?”叶浅汐冷冷一瞥,“以后我俩分床!”陆夜熙可怜的望天,一声长啸,让你嘴贱!(欢脱双洁宠文、爽文、虐渣、男强女强)女主还有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身份,正好和男主门当户对~骚操作模式开启,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