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3100000030

第30章 菩萨问明品第十

【原典】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觉首菩萨言:“佛子!心性是一。云何见有种种差别?所谓往善趣、恶趣,诸根满缺,受生同异,端正丑陋,苦乐不同,业不知心,心不知业,受不知报,报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缘,缘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

时,觉首菩萨以颂答曰:

仁今问是义,为晓悟群蒙,我如其性答,惟仁应谛听。

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

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亦如大火聚,猛焰同时发,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又如长风起,遇物咸鼓扇,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又如众地界,展转因依住,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以此常流转,而无能转者。

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一切空无性,妄心分别有。

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法眼不思议,此见非颠倒。

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世间出世间,但有假言说。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财首菩萨言:“佛子!一切众生非众生。云何如来随其时、随其命、随其身、随其行、随其解、随其言论、随其心乐、随其方便、随其思惟、随其观察,于如是诸众生中,为现其身,教化调伏?”

时,财首菩萨以颂答曰:

此是乐寂灭,多闻者境界,我为仁宣说,仁今应听受。

分别观内身,此中谁是我,若能如是解,彼达我有无。

此身假安立,住处无方所,谛了是身者,于中无所著。

于身善观察,一切皆明见,知法皆虚妄,不起心分别。

寿命因谁起,复因谁退灭,犹如旋火轮,初后不可知。

智者能观察,一切有无常,诸法空无我,永离一切相。

众报随业生,如梦不真实,念念常灭坏,如前后亦尔。

世间所见法,但以心为主,随解取众相,颠倒不如实。

世间所言论,一切是分别,未曾有一法,得入于法性。

能缘所缘力,种种法出生,速灭不暂停,念念悉如是。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宝首菩萨言:“佛子!一切众生等有四大,无我、无我所。云何而有受苦受乐,端正丑陋,内好外好,少受多受,或受现报,或受后报,然法界中无美无恶?”

时,宝首菩萨以颂答曰:

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作者无所有,诸佛之所说。

譬如净明镜,随其所对质,现像各不同,业性亦如是。

亦如田种子,各各不相知,自然能出生,业性亦如是。

又如巧幻师,在彼四衢道,示现众色相,业性亦如是。

如机关木人,能出种种声,彼无我非我,业性亦如是。

亦如众鸟类,从壳而得出,音声各不同,业性亦如是。

譬如胎藏中,诸根悉成就,体相无来处,业性亦如是。

又如在地狱,种种诸苦事,彼悉无所从,业性亦如是。

譬如转轮王,成就胜七宝,来处不可得,业性亦如是。

又如诸世界,大火所烧然,此火无来处,业性亦如是。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德首菩萨言:“佛子!如来所悟,唯是一法。云何乃说无量诸法,现无量刹,化无量众,演无量音,示无量身,知无量心,现无量神通,普能震动无量世界,示现无量殊胜庄严,显示无边种种境界,而法性中此差别相皆不可得?”

时,德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所问义,甚深难可了,智者能知此,常乐佛功德。

譬如地性一,众生各别住,地无一异念,诸佛法如是。

亦如火性一,能烧一切物,火焰无分别,诸佛法如是。

亦如大海一,波涛千万异,水无种种殊,诸佛法如是。

亦如风性一,能吹一切物,风无一异念,诸佛法如是。

亦如大云雷,普雨一切地,雨滴无差别,诸佛法如是。

亦如地界一,能生种种芽,非地有殊异,诸佛法如是。

如日无云曀,普照于十方,光明无异性,诸佛法如是。

亦如空中月,世间靡不见,非月往其处,诸佛法如是。

譬如大梵王,应现满三千,其身无别异,诸佛法如是。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目首菩萨言:“佛子!如来福田等一无异,云何而见众生布施果报不同?所谓种种色、种种形、种种家、种种根、种种财、种种主、种种眷属、种种官位、种种功德、种种智慧,而佛于彼,其心平等,无异思惟?”

时,目首菩萨以颂答曰:

譬如大地一,随种各生芽,于彼无怨亲,佛福田亦然。

又如水一味,因器有差别,佛福田亦然,众生心故异。

亦如巧幻师,能令众欢喜,佛福田如是,令众生敬悦。

如有才智王,能令大众喜,佛福田如是,令众悉安乐。

譬如净明镜,随色而现像,佛福田如是,随心获众报。

如阿揭陀药,能疗一切毒,佛福田如是,灭诸烦恼患。

亦如日出时,照曜于世间,佛福田如是,灭除诸黑暗。

亦如净满月,普照于大地,佛福田亦然,一切处平等。

譬如毗蓝风,普震于大地,佛福田如是,动三有众生。

譬如大火起,能烧一切物,佛福田如是,烧一切有为。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勤首菩萨言:“佛子!佛教是一,众生得见,云何不即悉断一切诸烦恼缚而得出离?然其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欲界、色界、无色界,无明、贪爱,无有差别,是则佛教于诸众生,或有利益?或无利益?”

时,勤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善谛听,我今如实答,或有速解脱,或有难出离。

若欲求除灭,无量诸过恶,当于佛法中,勇猛常精进。

譬如微少火,樵湿速令灭,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

如人持日珠,不以物承影,火终不可得,懈怠者亦然。

譬如赫日照,孩稚闭其目,怪言何不睹,懈怠者亦然。

如人无手足,欲以芒草箭,遍射破大地,懈怠者亦然。

如以一毛端,而取大海水,欲令尽干竭,懈怠者亦然。

又如劫火起,欲以少水灭,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如有见虚空,端居不摇动,而言普腾蹑,懈怠者亦然。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法首菩萨言:“佛子!如佛所说:‘若有众生,受持正法,悉能除断一切烦恼。’何故复有受持正法而不断者?随贪嗔痴、随慢、随覆、随忿、随恨、随嫉、随悭、随诳、随谄,势力所转,无有离心,能受持法,何故复于心行之内起诸烦恼?”

时,法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善谛听,所问如实义,非但以多闻,能入如来法。

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有生王宫,而受馁(2)与寒,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盲缋众像,示彼不自见,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譬如海船师,而于海中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广说众好事,内自无实德,不行亦如是。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智首菩萨言:“佛子!于佛法中,智为上首,如来何故或为众生赞叹布施,或赞持戒,或赞堪忍,或赞精进,或赞禅定,或赞智慧,或复赞叹慈悲喜舍,而终无有唯以一法而得出离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时,智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甚希有,能知众生心,如仁所问义,谛听我今说。

过去未来世,现在诸导师,无有说一法,而得于道者。

佛知众生心,性分各不同,随其所应度,如是而说法。

悭者为赞施,毁禁者赞戒,多嗔为赞忍,好懈赞精进。

乱意赞禅定,愚痴赞智慧,不仁赞慈愍,怒害赞大悲。

忧戚为赞喜,曲心赞叹舍,如是次第修,渐具诸佛法。

如先立基堵,而后造宫室,施戒亦复然,菩萨众行本。

譬如建城郭,为护诸人众,忍进亦如是,防护诸菩萨。

譬如大力王,率土咸戴仰,定慧亦如是,菩萨所依赖。

亦如转轮王,能与一切乐,四等亦如是,与诸菩萨乐。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贤首菩萨言:“佛子!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离,云何今见一切佛土,所有众事种种不同?所谓世界、众生界、说法调伏、寿量、光明、神通、众会、教仪、法住,各有差别,无有不具一切佛法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时,贤首菩萨以颂答曰:

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

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如本趣菩提,所有回向心,得如是刹土,众会及说法。

一切诸佛刹,庄严悉圆满,随众生行异,如是见不同。

佛刹与佛身,众会及言说,如是诸佛法,众生莫能见。

其心已清净,诸愿皆具足,如是明达人,于此乃能睹。

随众生心乐,及以业果力,如是见差别,此佛威神故。

佛刹无分别,无憎无有爱,但随众生心,如是见有殊。

以是于世界,所见各差别,非一切如来,大仙之过咎。

一切诸世界,所应受化者,常见人中雄,诸佛法如是。

尔时,诸菩萨谓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我等所解,各自说已,唯愿仁者,以妙辩才,演畅如来所有境界!何等是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因?何等是佛境界度?何等是佛境界入?何等是佛境界智?何等是佛境界法?何等是佛境界说?何等是佛境界知?何等是佛境界证?何等是佛境界现?何等是佛境界广?”

时,文殊师利菩萨以颂答曰:

如来深境界,其量等虚空,一切众生入,而实无所入。

如来深境界,所有胜妙因,亿劫常宣说,亦复不能尽。

随其心智慧,诱进咸令益,如是度众生,诸佛之境界。

世间诸国土,一切皆随入,智身无有色,非彼所能见。

诸佛智自在,三世无所碍,如是慧境界,平等如虚空。

法界众生界,究竟无差别,一切悉了知,此是如来境。

一切世界中,所有诸音声,佛智皆随了,亦无有分别。

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净,开示诸群生。

非业非烦恼,无物无住处,无照无所行,平等行世间。

一切众生心,普在三世中,如来于一念,一切悉明达。

尔时,此娑婆世界中,一切众生所有法差别、业差别、世间差别、身差别、根差别、受生差别、持戒果差别、犯戒果差别、国土果差别,以佛神力,悉皆明现。如是东方百千亿那由他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中,所有众生法差别,乃至国土果差别,悉以佛神力故,分明显现。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注释

(2)“馁”,大正本原作“餧”,今依三本及宫本改之。

【白话语译】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向觉首菩萨问道:“佛子啊!心性如果是一,为何会见到种种的差别?这些差别有所谓的往生善趣、往生恶趣;诸根器官圆满、或残缺;投胎受生有同、有异;有些人端正庄严,有些人则丑陋怪异;每一个生命所受的苦、乐不同;业的造作力量不能了知心,而心也不能了知业的造作;我们感官的受用不了知因果报应,而果报也不了知感官的受用感觉;我们的心也不能完全了知感官受用,而感官受用也不完全与心相知;正因不了知外缘,外缘不了知正因;心智不了知外境,外境不了知心智。”

这时,觉首菩萨就以偈颂回答文殊菩萨:

仁者今问是义,乃为晓悟群蒙,

我如其性回答,惟仁应当谛听。

诸法本无作用,亦实无有体性,

是故彼一切法,各各确不相知。

譬如河中之水,湍流竞奔而逝,

各各本不相知,诸法亦复如是。

亦如大火聚燃,猛焰同时发起,

各各本不相知,诸法亦复如是。

又如长风发起,遇物咸皆鼓扇,

各各本不相知,诸法亦复如是。

又如一切地界,辗转相因依住,

各各本不相知,诸法亦复如是。

眼耳鼻舌与身,心意诸种情根,

以此常为流转,而实无能转者。

法性本来无生,示现而成有生,

是中无有能现,亦无所现之物。

眼耳鼻舌与身,心意诸种情根,

一切空无自性,妄心心分别有。

如理而实观察,一切皆无自性,

法眼不可思议,此见实非颠倒。

若实与若不实,若妄与若非妄,

世间与出世间,但仅有假言说。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财首菩萨:“佛子啊!一切众生本来都非众生。为何诸佛随其时、随其命、随其身、随其行、随其理解、随其言论、随其心中的欲乐、随其方便因缘、随其思惟、随其观察,而为众生示现妙色身,以教化调伏呢?”

这时,财首菩萨以偈颂回答:

此是乐于寂灭,具多闻者境界,

我为仁者宣说,仁者今应听受。

分别谛观内身,此中云谁是我?

若能如是解者,彼达有我有无。

此身假名安立,住处无有方所,

谛了如是身者,于中无所执着。

于身善于观察,一切皆悉明见,

了知法皆虚妄,心不生起分别。

寿命因谁而起?复因谁而退灭?

犹如旋转火轮,初后不可了知。

智者善能观察,一切有皆无常,

诸法空寂无我,永离于一切相。

众报随业而生,如梦皆不真实,

于念念常灭坏,如前中后亦尔。

世间所见诸法,但以心为主体,

随解而取众相,颠倒皆不如实。

世间所有言论,一切皆是分别,

未曾见有一法,得入于法性中。

能缘所缘之力,种种之法出生,

速灭而不暂停,念念悉皆如是。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宝首菩萨:“佛子啊!一切众生是由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和合而生。如果是无我,也无我所(12),则为何会有受苦与欢乐的差别?为何会有端正与丑陋的差别?为何会有内好与外好的差别?为何会有小的受用与多的受用的差别?为何又会有受现世果报,或受后世果报等差别?法界之中不是没有美妙与丑恶的差别吗?”

这时,宝首菩萨以偈颂回答:

随其所行众业,如是果报出生,

作者皆无所有,诸佛之所宣说。

譬如清净明镜,随其所对质相,

现象各有不同,业性亦复如是。

亦如田中种子,各各不相了知,

自然而能出生,业性亦复如是。

又如工巧幻师,在彼四衢街道,

示现众种色相,业性亦复如是。

宛如机关木人(13),能出种种音声,

彼亦无我非我,业性亦复如是。

亦如众鸟类等,从壳而得出生,

音声各不相同,业性亦复如是。

譬如胎藏之中,诸根皆悉成就,

体相无有来处,业性亦复如是。

又如在地狱中,种种诸般苦事,

彼悉无所从来,业性亦复如是。

譬如转轮圣王,成就胜王七宝,

来处了不可得,业性亦复如是。

又如诸世界中,为大火所烧然,

此火无有来处,业性亦复如是。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德首菩萨:“佛子啊!如来所了悟的唯有一法。但是,他为何又演说无量的诸法,示现无量的刹土,化导无量的众生,演畅无量的法音,示现无量的妙身,了知无量的心意,示现无量的神通,普遍震动无量的世界,示现无量的殊胜庄严,显示无边的种种境界呢?而在法性之中,这些差别现相不是了不可得吗?”

这时,德首菩萨以偈颂回答:

佛子所问义理,甚深难可了知,

智者乃能知此,常乐诸佛功德。

譬如地性唯一,众生各别安住,

地大无一异念,诸佛法亦如是。

亦如火性唯一,能烧一切众物,

火焰无有分别,诸佛法亦如是。

亦如大海唯一,波涛千万差异,

水无种种殊异,诸佛法亦如是。

亦如风性唯一,能吹一切万物,

风中无一异念,诸佛法亦如是。

亦如大云震雷,普雨一切大地,

雨滴无有差别,诸佛法亦如是。

亦如地界一相,能生种种芽苗,

非地有殊特异,诸佛法亦如是。

如日无云曀遮,普照遍于十方,

光明无有异性,诸佛法亦如是。

亦如空中月光,世间靡不睹见,

非月住于其处,诸佛法亦如是。

譬如大梵天王,应现满三千界,

其身无差别异,诸佛法亦如是。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问目首菩萨:“佛子啊!如来的福田,是平等如一而没有差异的。但我们为何见到众生会因布施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果报呢?更有所谓不同的各种色相、各种形状、各种居家、各种根器、各种财富、各种主从、各种眷属、各种官位、各种功德、各种智慧。佛陀对于彼等,应该都是持心平等,思惟无异罢?”

这时,目首菩萨以偈颂回答:

譬如大地齐一,随种各生苗芽,

于彼无有怨亲,诸佛福田亦然。

又如水性一味,因器而有差别,

诸佛福田亦然,众生心念故异。

亦如工巧幻师,能令大众欢喜,

诸佛福田如是,令众心生敬悦。

如有才智之王,能令大众欢喜,

诸佛福田如是,令众悉皆安乐。

譬如清净明镜,随色而现众像,

诸佛福田如是,随心而获众报。

宛如阿揭陀药(14),能疗一切众毒,

诸佛福田如是,能灭诸烦恼患。

亦如日出之时,普照曜于世间,

诸佛福田如是,灭除诸般黑暗。

亦如清净满月,普照明于大地,

诸佛福田亦然,一切处皆平等。

譬如毗蓝大风,普震动于大地,

诸佛福田如是,摇动三有众生。

譬如大火生起,能烧一切万物,

诸佛福田如是,焚烧一切有为。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勤首菩萨:“佛子啊!诸佛教法是同一的,众生皆得亲见。但是众生为何不能即刻断除一切的烦恼束缚,而达到出离烦恼的境界?如果依照教法所示,则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以及欲界、色界、无色界,乃至无明、贪爱等,都是没有差别的。这么说来,诸佛的教法对于一切的众生,究竟是有利益?或是无利益?”

这时,勤首菩萨以偈颂回答:

佛子应善谛听,我今如实回答,

或有速得解脱,或有难以出离。

若欲求除消灭,无量诸往过恶,

当于佛法之中,勇猛常生精进。

譬如微少火苗,樵湿速令熄灭,

于佛教法之中,懈怠者亦复然。

如钻燧求火焰,未出而数休息,

火势随即止灭,懈怠者亦复然。

如人手持日珠,不以物承日影,

火终不可得燃,懈怠者亦复然。

譬如赫日照耀,孩稚闭其双目,

怪言何不睹见,懈怠者亦复然。

如人无手无足,欲以芒草为箭,

遍射破诸大地,懈怠者亦复然。

如以一毛端上,而取大海之水,

欲令海尽干竭,懈怠者亦复然。

又如劫火生起,欲以少水熄灭,

于佛教法之中,懈怠者亦复然。

如有目见虚空,端居不稍摇动,

而言能普腾蹑,懈怠者亦复然。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问法首菩萨:“佛子啊!如同佛陀所说的:‘如果有众生受持正法,必定能断除一切烦恼。’则为何又有人受持正法,而不能断除烦恼呢?却随着贪、嗔、痴,随着轻慢,随着覆盖,随着忿怒,随着怨恨,随着嫉妒,随着悭吝,随着欺诳,随着谄媚,随着如上种种的势力所驱使,没有真实的出离心。如果能受持正法,为何这些众生又于心行之内生起种种烦恼呢?”

这时,法首菩萨以偈颂回答:

佛子应善谛听,所问如实真义,

非但仅以多闻,能入如来深法。

如人为水所漂,惧溺因而渴死,

于法若不修行,多闻亦复如是。

如人设有美膳,自饥饿而不食,

于法若不修行,多闻亦复如是。

如人善于方药,自生疾不能救,

于法若不修行,多闻亦复如是。

如人数他珍宝,自无半钱之分,

于法若不修行,多闻亦复如是。

如有生于王宫,而受食餧与寒,

于法若不修行,多闻亦复如是。

如聋演奏音乐,悦彼而不自闻,

于法若不修行,多闻亦复如是。

如盲者缋众像,示彼不能自见,

于法若不修行,多闻亦复如是。

譬如海中船师,而于海中死亡,

于法若不修行,多闻亦复如是。

如在四衢街道,广说大众好事,

内自无有实德,不行亦复如是。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问智首菩萨:“佛子啊!佛法是以智慧为首。但是,诸佛如来因何缘故而为众生赞叹布施,或是赞叹持戒、赞叹忍辱、赞叹精进、赞叹禅定、赞叹智慧,或是赞叹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呢?然而,却又没有任何人仅以其中一法而能出离众苦,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这时,智首菩萨以偈颂回答:

佛子甚难得稀有,乃能了知众生心,

宛如仁者所问义,如实谛听我今说。

一切过去未来世,现在三世诸导师,

真实无有说一法,现前而得于道者。

佛陀了知众生心,性分各各不相同,

随其所应得度者,如是而为演说法。

悭者为赞叹布施,毁禁者赞叹持戒,

多嗔为赞叹忍度,好懈怠者赞精进。

乱意者赞叹禅定,愚痴者赞叹智慧,

不仁赞叹于慈悯,怒害为彼赞大悲。

忧戚为赞叹欢喜,曲心赞叹于直舍,

如是次第勤修习,渐具一切诸佛法。

宛如先安立基堵,而后乃营造宫室,

布施持戒亦复然,菩萨众行之根本。

譬如建设于城郭,为护诸人大众等,

忍度精进亦如是,防护一切诸菩萨。

譬如大力之国王,率土咸皆深戴仰,

禅定智慧亦如是,一切菩萨所依赖。

亦如转轮大圣王,善能施与一切乐,

四无量心亦如是,能与一切菩萨乐。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贤首菩萨:“佛子啊!诸佛世尊是以唯一之道而得出离的。为何现在却见到一切佛土之中,所有的事又有种种不同呢?所谓世界、众生界、说法调伏、寿量、光明、神通、大众集会、教法仪轨、佛法安住。如上种种,为何各有差别、各有不相同?为何见不到未具足一切佛法,就得证无上正等正觉者呢?”

这时,贤首菩萨以偈颂回答:

文殊法尔如是,法王唯有一法,

一切无碍之人,一道出离生死。

一切诸佛妙身,如是唯一法身,

一心及一智慧,十力无畏亦然。

如本趣向菩提,所有回向之心,

得成如是刹土,众会以及说法。

一切诸佛刹土,庄严悉皆圆满,

随顺众生行异,如是所见不同。

佛刹与佛妙身,众会以及言说,

如是诸佛法要,众生莫能得见。

其心已得清净,诸愿皆悉具足,

如是明达人等,于此乃能亲睹。

随顺众生心乐,及以业力果报,

如是所见差别,此佛威神力故。

佛刹无有分别,无憎亦无有爱,

但随众生心转,如是所见有殊。

以是于诸世界,所有各各差别,

此非一切如来,佛大仙之过咎。

一切诸世界等,所应受教化者,

常见人中大雄,诸佛法亦如是。

这时,诸菩萨向文殊师利菩萨说道:“佛子啊!我们所理解的佛法,已经分别演说过了。现在,希望仁者你,也能以巧妙的辩才,演畅如来所有的境界,为我们解说什么是佛的境界?什么是佛境界的因?什么是佛境界的度化方式?什么是佛境界趣入的方法?什么是佛境界的智慧?什么是佛境界的法?什么是佛境界的演说?什么是佛境界的了知?什么是佛境界的证悟?什么是佛境界的示现?什么是佛境界的广大?”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以偈颂回答:

如来甚深境界海,其量广大等虚空,

一切众生入佛境,而实无有所入者。

如来甚深境界海,所有胜妙因缘等,

亿劫恒常而宣说,亦复不能有穷尽。

随其心生之智慧,诱进咸令得法益,

如是广度诸众生,诸佛如来之境界。

世间所有诸国土,一切皆得随顺入,

智慧法身无有色,非彼所能见睹者。

诸佛智慧大自在,三世皆无所障碍,

如是智慧妙境界,平等宛如虚空境。

一切法界众生界,究竟平等无差别,

一切如实悉了知,此是如来妙境界。

一切世间国土中,所有无量诸音声,

佛智悉皆随了知,亦无有所生分别。

此非意识所能识,亦非众生心境界,

其性本来大清净,开示一切诸群生。

非业亦非烦恼境,空寂无物无住处,

无照亦无有所行,如实平等行世间。

一切众生之心念,普在现前三世中,

如来能于一念间,一切皆悉通明达。

这时,由于佛陀威神力的加持,娑婆世界普遍显现出一切众生中所有法的差别、业的差别、世间的差别、身的差别、根的差别、投胎受生的差别、持戒果报的差别、犯戒果报的差别、国土果报的差别。

同样的,在东方百千亿那由他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尽虚空界的一切世界中,所有众生的法差别,乃至国土果报的差别,都由于佛陀威神力的加持,清晰地显现。同时,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世界,尽皆如此。

【注释】

(12)我所:“我所有”的简称。有我见的人,对于身外之物都会认为是我所有的,叫作“我所”。

(13)机关木人:机械木偶,此喻业无造受者。

(14)阿揭陀药:梵语agada,意译作“无价”,又意译作“无病”等,乃不死灵药。

同类推荐
  •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用轻松易懂的写法,介绍了汉传佛教的历史。六道轮回是否存在?罗汉和菩萨谁的级别更高?坏人到庙里捐钱能否获得福报?为什么有的佛经像绕口令?……所有和佛学相关的疑问,这里都有解答。所有对佛教模糊的概念,这里都会进行清晰地分辨。对佛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地看懂。
  • 坚固其心·洗心禅(1)

    坚固其心·洗心禅(1)

    《贤宗法师演讲集》里的每一个主题,都是一轮明月,使人读后,拨云见日,如入慧海。大家可以从这套演讲集里摘取任何一轮明月,擎着她,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光明的世界。那个时候,我们大家也都会像贤宗法师一样,成为赠送明月的人!
  • 正确认识佛教

    正确认识佛教

    “我想给大家讲讲怎样正确认识佛教的问题。社会上对佛教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对佛教的误解。如果我们不能消除这些误解的话,就妨碍我们去正确地认识佛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的佛教小讲。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热门推荐
  • 江湖封尘录

    江湖封尘录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仗剑天涯,快意恩仇,儿女情长,情意绵绵…本故事纯属虚构,不作任何历史参考。
  • 神猫传

    神猫传

    宋末,鼠疫四起,民不聊生,天地愁惨,大劫将至。宋末,一个现代医生,广结好友,悬壶济世,战八方,平四海,肃清貊乡鼠攘,铲尽世间污秽。誓要还天下百姓一个,海清河晏!
  • 岑太太,今天又上热搜了

    岑太太,今天又上热搜了

    大家别看了,这文我坑了,哪天有空再重新开
  • 最强炮灰系统

    最强炮灰系统

    你丹帝转世,横扫无敌?你有奇宝,天骄无双?你带着老爷爷,傲视天下?那又怎样不过是我的一个任务罢了!
  •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系列:褐色童话书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系列:褐色童话书

    《褐色童话书》是一本30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胆小鬼吉拉尔德受到了惩罚》《亚拉的故事》《王子和三劫难》《狮子和猫》……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 经理人必备会计与财税知识

    经理人必备会计与财税知识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经理人必备会计与财税知识》是经理人必备系统丛书之一,阐述了企业会计的基本知识、财务报表与经营分析、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知识与税务筹划等内容,是一本管理者智慧的枕边书。
  • 抽卡咸鱼的反击

    抽卡咸鱼的反击

    兴趣使然的创作,认真对待的作品。有一个叫做“天球”的世界。有一种叫做“抽卡”的设定。有一类叫做“魔法使”的专业。有一项叫做“超人”的职业。有一位叫“欧舟”的非洲男主。有一位叫“白珑”的龙王女主。有一个世界最强叫“冡婻(猛男)”,他(她)算半个男主,也是半个女主。地球上的叫做人类,那天球上的......应该也叫人类把?
  • Like Pickle Juice on a Cookie

    Like Pickle Juice on a Cookie

    I had a bad August. A very bad August. As bad as pickle juice on a cookie. Eleanor's beloved babysitter, Bibi, is moving away. Suddenly, the things she used to enjoy aren't fun anymore —everything reminds her of Bibi. To make matters worse, Eleanor has a new babysitter, who just isn't the same. But as the new school year looms ahead, so do new beginnings. And Eleanor is about to learn some special things about herself, friendship, and the bittersweet process of growing up.
  • 天堂重生

    天堂重生

    “我爱的是你的心而不是你的人。”“可是那就是我的心。”他看着她,期待她说出一个让他安心的答案。“不,那不是你的心,那是肖儒的心,不是你的。”她面无表情的说。可是却深深的伤透了他,这段情,这份爱要如何的继续……
  • On Memory and Reminiscence

    On Memory and Reminisc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